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练习: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1.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答案D2.墨索里尼曾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

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

”材料意在说明()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答案C3.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主要是因为()A.西班牙内战导致了二战的爆发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的举足轻重的国家C.西班牙内战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答案C4.在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A.武器装备落后B.内部出现叛乱C.缺乏国际援助D.大国纵容侵略答案D5.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D.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答案B6.右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 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答案B7.聂耳和田汉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1934年)中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句,其实质是指()A.重新修筑起万里长城B.进行长城阻击战C.全民族共同投入抗战D.组成第二次反日同盟答案C8.在美国的西雅图、英国的伦敦等地,有许多国际纵队的纪念碑(如图)。

高中历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3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X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中国东北地区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2、下列对于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遭受意大利侵略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埃军曾一度控制全国战局B埃军虽英勇抵但未能粉碎意军速战企图C.埃塞俄比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力弱D.埃塞俄比亚得到了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3、下列国家中,在二战爆发前就遭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不包括()A.中国B.西班牙C.埃塞俄比亚 D印度4、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情表明()①德意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③表助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佛朗哥法西斯政府B.消灭西班牙某某国政府C.打击共产国际为核心的某某力量D控制战略位置重要的西班牙6、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把苏联作为首要敌人D.三国都退出国联二、材料分析题1、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协议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坚垒。

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这一协定的签订与德日的侵略扩X有何关系?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2、阅读下列材料: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意军30万人从北、东、南三路入俊,飞机轰炸阿杜瓦城,妄图一举侵占埃塞俄比亚全境。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割占苏台德地区B.吞并奥地利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2.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波兰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4.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什九能够保证成功”。

这件“事情”指的是A.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B.吞并埃塞俄比亚C.建立“新罗马帝国”D.同德国缔结盟约5.3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6.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7.观察下面的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8.对于二战全面爆发前举行的某次会议,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曾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极其爱好和平,愿意以高昂的代价去换取它,而不敢相信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敲竹杠的恶棍。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2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2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Word版含答案

学案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课标要求]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发展: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简况: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2.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1)起因: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①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败因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采取纵容政策。

[深化探究]材料长城抗战埃塞俄比亚军队开赴前线思考(1)20世纪30年代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的原因是什么?(3)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为什么失败了?(4)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日意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三例)。

答案(1)特点:①开始时间最早。

②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面抗战。

③正面、敌后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作战。

(2)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占领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就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并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加强在东地中海的势力。

(3)意大利强大而埃塞俄比亚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十分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4)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第二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以上两国挑战了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作业: 第三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发展到全民族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趋于一致D.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统一战线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正是由于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才不计前仇,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项对实现全民族抗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项明显错误;D项是实现全民族抗日的标志。

2.下列法西斯侵略活动发生在同一年的是()①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③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④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A。

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①③④所述事件都是在1936年。

3.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A.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B.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C.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D.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解析:选D。

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该地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加强在地中海的势力,意大利对侵占该地蓄谋已久。

4.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半岛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以牺牲弱小国家(埃塞俄比亚)来避免对西欧国家的威胁,正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5.20世纪30年代后期,许多西班牙人移居到拉丁美洲,他们为拉美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及文化多元化作出了贡献。

其“移居”的主要背景是()A.同属拉丁语系B.西班牙内战C.受经济危机影响D.二战爆发解析:选B。

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练精析(人教版选修3)

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练精析(人教版选修3)

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练精析(人教版选修3)【例1】(2010·天津高二检测)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说过:“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政治人物的描述,可知其对于意大利在“非洲沙漠”的侵略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这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根据这些可判断应为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答案: C【变式训练】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 )A.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B.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C.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D.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答案:D【例2】(2010·嘉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协定签订后,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材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意日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三国)。

【解题分析】本题以德日勾结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为突破口,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第(1)题,根据“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应围绕旧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

第(3)题,注意紧扣教材知识即可举例答出。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测试 精品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测试 精品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测试)1、有学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三省,标志着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以此为标准,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应该是( )A.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 B.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C.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 D.1936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2、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

”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C.《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3、希特勒曾对一条约作出了如下的评价:“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

”他评价的是( )A. 《慕尼黑协定》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 《洛迦诺公约》4、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这种结局(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该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6、不少学者认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于1936年。

下列对应的史实应当是( )A.九一八事变 B.广田弘毅内阁上台C.七七事变 D.近卫文麿内阁上台7、1939年12月,日本阿部内阁签署《对外政策方针纲要》,提出“对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确保日苏两国平静无事”“努力使我方可能向南洋方向发展”的主张。

日本此时出台《对外政策方针纲要》,是由于()①德国在欧洲闪电战的胜利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③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④英美荷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④8、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什九能够保证成功”。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3: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3:3.2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练习

学案2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基础达标]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夺我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因此,B项符合题目要求。

2.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答案C解析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减少其对西欧国家的威胁,正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3.希特勒说:“从德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

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

”希特勒说这句话时()A.是1935年B.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C.英、法等西方国家积极援助西班牙D.德国在地中海拥有战略优势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

西班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背靠法国,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的咽喉。

掌握了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既可对法国形成战略包围,又可控制地中海,切断英、法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由此分析,本题正确选项为D。

4.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主要是因为()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举足轻重的国家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D.“国际纵队”的参加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一场国际冲突答案C解析西班牙内战牵动了当时所有的国际力量,各国各集团为各自利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因此被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佛朗哥法西斯政府B.消灭西班牙共和政府C.打击以共产国际为核心的民主力量D.控制战略位置重要的西班牙【解析】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企图控制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切断英法与殖民地的联系,即控制西班牙这一重要战略地区。

【答案】 D2.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把苏联当作首要敌人D.三国都退出国联【解析】德、意、日三国在侵略过程中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所以三国之间也存在矛盾。

三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就是要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

【答案】 B3.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力量相对弱小【解析】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成为法西斯势力的帮凶。

反法西斯国家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力量相对薄弱,但并非没有得到国际援助,如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人民就得到了苏联及国际纵队的援助。

1937年法西斯国家正式结成三国轴心同盟,极大地扩展了法西斯侵略势力。

【答案】 B4.20世纪30年代,下列国家的国内斗争中最能反映出当时国际政治势力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是()A.中国B.埃塞俄比亚C.捷克斯洛伐克D.西班牙【解析】西班牙内战中,德意法西斯势力公开武装干涉,苏联和国际进步人士给予了热情支援,西方大国纵容侵略,因而最能反映当时国际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答案】 D5.下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 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

从图中的英文“CHINA”以及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来判断。

本题应当选B。

A、C说法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干时间。

【答案】 B6.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它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综合上述史实可以判断,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减少其对西欧国家的威胁,正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答案】 C7.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自己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表明()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故选D。

【答案】 D8.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D.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之一,英国统治者视消灭“共产主义传染病”的德、意为其“最有益的朋友”,说明英国的态度实质仍是推行绥靖政策。

【答案】 B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答案】 A10.右图记录了1936年德国为庆祝轴心成立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进一步走向勾结的重要表现B.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与西方大国矛盾加剧的反映C.轴心建立的标志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D.这场音乐会庆祝的是“柏林—罗马轴心”建立【解析】《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于“柏林—罗马轴心”成立之后,因此,C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

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材料二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国外交大臣)在下院讲话(1935年)材料三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2)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意大利之所以采取材料三所述的措施还有何历史渊源。

事情的实际发展为何出乎它们的预料?【答案】(1)英、意在进行交易。

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

实质: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没有。

原因:1936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3)渊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是同盟国成员,但后来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英、法的盟友。

原因: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在思想上早就与希特勒一样要称霸世界,所以必然把英、法放在自己的对立面。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日意要联合起来最终对付英法和美国?(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日意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

(三例)【解析】本题以德日勾结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为突破口,考查迁移运用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较容易回答;第二小问应围绕欺骗了英法回答。

第(2)问应围绕旧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

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不难举出三例。

【答案】(1)1936年11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这一策略表面上打着“反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

(2)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德日意三国受到束缚。

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它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要打破原有的国际秩序。

(3)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以上两国挑战了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战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1)材料中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材料二1937年11月,张伯伦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

”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2)材料中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三头怪兽”漫画。

(下图)(3)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及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知英法对于意大利的军事行为采用了纵容放任的政策;第(2)问,材料二中希特勒用防范“布尔什维主义”的言语蒙蔽了英国政府,使其放纵了侵略;第(3)问,漫画通过德日意三者的合体,进而揭示了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同盟。

【答案】(1)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后,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2)英国没能识破德国阳奉阴违的欺骗行为,继续贯彻绥靖政策。

(3)历史现象:德意日建立了同盟。

影响:法西斯势力走向联合,使新的世界大战日益迫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