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轴向柱塞泵配流盘气蚀机理
轴向柱塞泵基本原理PPT课件

17
闭式回路
见左图:变量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的泄漏油通过独立的管路引回油 箱,所以系统需要补充油液。
见右图:通过一个与主泵相连的 辅助泵,可以通过两个单向阀向 这种回路的低压侧补充液压油。 多余的油通过溢流阀回油箱。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Bosch Rexroth AG, as well in cases of trade mark rights applications. All rights of disposal as copy of passing by us.
9
额定转速
允许连续工作的最高转 速
最高转速
允许短时工作的最高转 速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Bosch Rexroth AG, as well in cases of trade mark rights applications. All rights of disposal as copy of passing by us.
Basic Principle of APU 轴向柱塞泵基本原理
液压泵分类
机械原理
结构形式
模式
齿轮
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
摆线泵
螺杆泵
螺杆泵
叶片
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柱塞
径向柱塞
活塞偏心式 轴偏心式
轴向柱塞
斜盘式
斜轴式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Bosch Rexroth AG, as well in cases of trade mark rights applications. All rights of disposal as copy of passing by us.
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示意图

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示意图柱塞泵的维护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一般采用缸体转动、端面配流的形式。
缸体端面上镶有一块由双金属板与钢配油盘组成的摩擦副,而且大多数是采用平面配流的方法,所以维修比较方便。
配油盘是轴向柱塞泵的关键部件之一,泵工作时,一方面工作腔的高压油把缸体推向配油盘,另一方面配油盘和缸体间的油膜压力形成对缸体的液压反推力使缸体背离配油盘。
缸体对配油盘的设计液压压紧力Fn略大于配油盘对缸体的液压反推力Ff,即Fn/Ff=1.05~1.1,使泵工作正常并保持较高的容积效率。
实际上,由于油液的污染,往往使配油盘与缸体之间产生轻微磨损。
特别是高压时,即使轻微的磨损也可以使液压反推力Ff增大,从而破坏F常见故障处理1.液压泵输出流量不足或不输出油液(1)吸入量不足。
原因是吸油管路上的阻力过大或补油量不足。
如泵的转速过大,油箱中液面过低,进油管漏气,滤油器堵塞等。
(2)泄漏量过大。
原因是泵的间隙过大,密封不良造成。
如配油盘被金属碎片、铁屑等划伤,端面漏油;变量机构中的单向阀密封面配合不好,泵体和配油盘的支承面有砂眼或研痕等。
可以通过检查泵体内液压油中混杂的异物判别泵被损坏的部位。
(3)倾斜盘倾角太小,泵的排量少,这需要调节变量活塞,增加斜盘倾角。
2.中位时排油量不为零变量式轴向柱塞泵的斜盘倾角为零时称为中位,此时泵的输出流量应为零。
但有时会出现中位偏离调整机构中点的现象,在中点时仍有流量输出。
其原因是控制器的位置偏离、松动或损伤,需要重新调零、紧固或更换。
泵的角度维持力不够、倾斜角耳轴磨损也会产生这种现象。
3.输出流量波动输出流量波动与很多因素有关。
对变量泵可以认为是变量机构的控制不佳造成,如异物进入变量机构,在控制活塞上划出阶痕、磨痕、伤痕等,造成控制活塞运动不稳定。
由于放大器能量不足或零件损坏、含有弹簧的控制活塞的阻尼器效能差,都会造成控制活塞运动不稳定。
流量不稳定又往往伴随着压力波动。
这类故障一般要拆开液压泵,更换受损零部件,加大阻尼,提高弹簧刚度和控制压力等。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泵体内有一个轴向布置的驱动轴,轴上装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柱塞。
2. 泵体内有两个相邻的工作室,分别是吸入工作室和压入工作室。
3. 当泵的驱动轴旋转时,柱塞受到轴的推动而做轴向往复运动。
4. 在吸入工作室中,当柱塞运动到最低点时,吸入口打开并与柱塞之间形成一段负压区域,液体被吸入进来。
5. 当柱塞开始向上运动时,吸入口关闭,液体被封闭在柱塞和泵体之间。
6. 在压入工作室中,当柱塞运动到最高点时,泵体中的压入口打开,液体被推送出去。
7. 当柱塞开始向下运动时,压入口关闭,液体被封闭在柱塞和泵体之间,同时吸入工作室再次形成负压区域。
通过以上的循环运动,轴向柱塞泵可实现液体的持续吸入和压出。
其工作原理简单直观,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中。
轴向柱塞泵油液流动方向与工作原理描述

轴向柱塞泵油液流动方向与工作原理描述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轴向柱塞泵,这玩意儿可神奇啦!你看啊,轴向柱塞泵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
那油液在它里面流动起来,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欢快地奔跑。
油液从进油口就“哧溜”一下钻进去啦,然后呢,就顺着那些巧妙设计的通道和腔室开始了它们的奇妙之旅。
想象一下,这些油液就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轴向柱塞泵这个“将军”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行动着。
它们会被柱塞推着往前走,就好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可刺激啦!而柱塞呢,就像是一个个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油液,让它们乖乖地按照规定的路线前进。
那它的工作原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
就好比是我们骑自行车,脚用力一蹬,轮子就转起来啦。
轴向柱塞泵也是这样,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把油液吸入和排出。
当柱塞往后拉的时候,就把油液吸进来了,这时候就像是我们吸气一样;然后柱塞往前推,油液就被挤出去啦,就像我们呼气一样。
是不是很好玩呀?而且哦,轴向柱塞泵可厉害啦,它能产生很大的压力呢!这压力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推动各种机器设备运转起来。
没有它,好多机器可都没法工作咯!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虽然我们平时可能不太注意它,但它却一直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贡献着力量呢。
你说这轴向柱塞泵神奇不神奇?它能让油液乖乖听话,能产生那么大的压力,还能让各种机器正常运转。
咱可真得好好感谢这些聪明的发明家们,是他们让我们有了这么好用的东西。
所以啊,以后看到轴向柱塞泵,可别小瞧它哦,它可是有着大本事的呢!总之,轴向柱塞泵就是这么个了不起的玩意儿,它的油液流动方向和工作原理虽然不复杂,但却有着巨大的作用。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
让我们一起为轴向柱塞泵点赞吧!。
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磨损的原因

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磨损的原因
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磨损的原因有:
1. 高温和高压:轴向柱塞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这会导致配流盘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磨损。
2. 颗粒物和杂质:工作环境中存在颗粒物和杂质,这些颗粒物会进入配流盘的工作间隙,造成磨损。
3. 润滑不良:轴向柱塞泵的润滑系统如果不正常,会导致配流盘的润滑不良,增加磨损的风险。
4. 材料选择不当:如果配流盘的材料选择不当,不能承受高温、高压和磨损,也会导致磨损问题。
5. 维护不当:如果轴向柱塞泵的维护不当,如不及时更换磨损的配流盘,会造成磨损问题加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因不是孤立的,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导致配流盘磨损问题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轴向柱塞泵时,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磨损的配流盘,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轴向柱塞泵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编辑)

缺点
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高
轴向柱塞泵对液压油清洁度要求较高,需要 高质量的液压油以防止堵塞或磨损。
成本较高
相对于一些其它类型的泵,轴向柱塞泵的成 本可能较高。
维护需求高
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轴向柱塞泵需要 定期维护和更换磨损部件。
对运行环境敏感
轴向柱塞泵对温度和压力变化敏感,需要在 稳定的运行环境中使用。
03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吸油过程
总结词
吸油过程是轴向柱塞泵的重要环节,通过吸油腔的容积变化实现油液的吸入。
详细描述
在吸油过程中,柱塞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使吸油腔的容积增大,产生真 空,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油腔,充满柱塞孔和缸体的间隙,完成吸油过 程。
压油过程
总结词
压油过程是轴向柱塞泵的核心环节,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将 油液排出。
定期保养
柱塞和缸体的保养
定期对柱塞和缸体进行清洗,去除积碳和杂质,涂抹润滑脂,以减少磨损。
油封更换
定期更换密封圈和油封,防止油液泄漏。
检查并调整泵的间隙
定期检查并调整泵的间隙,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清洗油箱
定期清洗油箱,去除油泥和杂质,保持油液清洁。
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油液泄漏
噪音过大
检查密封圈和油封是否损坏,如损坏 及时更换;检查泵体连接处是否松动, 拧紧螺丝。
分类与应用
分类
轴向柱塞泵可分为定量和变量两种类 型。定量泵的排量固定,而变量泵的 排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应用
轴向柱塞泵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液压 系统中,如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 等工程机械,以及船舶、冶金、石油 化工等领域。
02 轴向柱塞泵的结构
泵体部分
液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柱塞泵是一种重要的液压元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油液的流动来实现液压系统的转换功能。
液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进油区、驱动区和排油区三个阶段。
首先,进油区是指泵的柱塞由外部压力或泵的进口边沿向内移动,从而使柱塞的排入口与进口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容积。
在进油区,柱塞与柱塞孔之间的间隙被油液填充充满。
其次,当柱塞排入口与进油口相连时,油液会通过进油口进入泵的柱塞腔。
在驱动区,油液进入柱塞腔后,柱塞将被推动向外移动,这是由于柱塞上存在一个压力差。
当柱塞被推动向外移动时,排油区的柱塞腔缩小,使油液被压缩,从而增加了油液的压力,并驱动了柱塞的运动。
最后,当柱塞移动到最大行程时,进油口会与排油口相连,形成排出口。
在排油区,油液会从柱塞腔中排出,进入到液压系统中的其他工作部件,从而推动这些部件的运动。
在排油区,柱塞由于受到泵的压力,会被推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液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是通过人工或机械装置驱动柱塞的运动,从而推动油液的流动,实现液压系统中对各种工作部件的流动、起重、压力等操作。
液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性:液压柱塞泵通过油液的流动来实现工作部件的推动,其工作效率高,能够提供较大的工作力。
2. 稳定性:液压柱塞泵工作平稳可靠,不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精度。
3. 控制性:液压柱塞泵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柱塞的移动来调整输出力、速度和位置。
4. 适用性:液压柱塞泵适用于各种工况要求的工作部件,具有广泛的工作范围,且能够适应高压、高温等特殊环境。
液压柱塞泵在众多液压设备中应用广泛,并且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实现各种机械的驱动、起重、分离等作用,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液压控制。
液压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是液压系统中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之一,了解其原理能够更好地应用和维护液压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浅谈轴向柱塞泵转子和配流盘若干问题

关键词 : 向柱 塞泵转子 ; 流盘 机械性拉伤 ; 障诊 断; 轴 配 故 修理方法 ; 预防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H 2 T 32 文 献 标 识码 : B
Dic s i n o i lPl g r Pu p Ro o n l e Pl t s u so fAx a un e m t r a d Va v a e
收 稿 日期 :0 0— 3—1 21 0 4
作 者 简 介 : 明辉 , , 龙 江哈 尔滨 人 , 程 师 ,9 5年 毕 业 于 哈 尔 滨兵 器 工 业 大 学机 械 设 计 制 造 与 工 艺 专 业 , 事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与 金 女 黑 工 18 从
工 艺 工作 。
-
第 3期
锅
炉
制
造
No 3 . Ma . 0 0 v2 1
21 0 0年 5月
B0I ER MANUF L ACTURI NG
文章编号 : N 3—14 (0 0 0 C2 2 9 2 1 )3—0 5 0 0 9— 3
浅 谈 轴 向 柱 塞 泵 转 子 和 配 流 盘 若 干 问 题
金 明辉
( 尔滨博 实物 流设备有 限公 司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7 ) 5 0 8 摘 要 : 过对轴向柱塞泵转子与配流盘机械性拉伤 , 通 研究采用正确 的诊断方法 和可靠 的修理方案 , 迅速排 除
失 压 故 障 , 到 恢 复 系 统 正 常 的额 定 压 力 或 工 作 压 力 。结 果 表 明 , 取 适 当 的预 防措 施 , 行 之 有 效 的恢 复 系 达 采 可 统正常使用功能 。
c v rn r a u ci n o h y t m . o e o m lf n to ft e s 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与水中的空化现象不同,油中的气化现象是 油的压力下降时,原来溶解在其中的过饱和空气分 离出来的气泡形成的。当发生气化现象时,经常会 有部分金属表面受到侵蚀,即在金属表面产生气蚀。 这种侵蚀现象发生的原因,被认为是气泡被流体带 到高压区发生溃灭时产生的间断性局部高温高压造 成的[4]。
由图 5 可以看出,小孔 1 中最低压力和最高速 度基本相同,仅在柱塞腔开始与小孔 2 及减压槽接 通时压力和速度峰值有很小的差别。此时,两种泵 的最低压力均低于液压油的空气分离压力, 最高速 度比较大,满足在柱塞腔中产生气泡的条件。
由图 6 可以看出,小孔 2 和减压槽中最低压力 和最高速度差别比较大。差别最大时,相同时间内 最高速度的增量泵 1 比泵 2 大 30 m/s,最低压力的 减幅泵 1 比泵 2 小 8 MPa,且泵 1 中低压和高速作 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最低压力和最高速度都不 满足产生气泡的条件。由此可见,在小孔 2 和减压 槽中不会产生气泡,对气蚀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其中 的速度分布。
104.3 86.52
射流角 θ / (º)
图 10 改进后减压槽附近网格划分
48° 30°
缸体转角 Ф1 / (º)
图 11 减压槽出口速度方向随缸体转角的变化曲线
图 12 为上述轴向柱塞泵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连 续运转 2,000 h 后配流盘的气蚀情况。由图 12 可以
看出,经过 2 000 h 后配流盘表面仍很光滑,没有出 现气蚀破坏的痕迹。
图 8 减压槽出口速度方向随缸体转角变化曲线
(a) Ф1=13.95°
(b) Ф1=13.95°
(c) Ф1=15.30°
(d) Ф1=15.30°
(e) Ф1=17.10° 泵1
(f) Ф1=17.10° 泵2
速度v / (m·s-1)
图 9 配流盘气蚀机理示意图
因气泡产生到溃灭的时间大概为 0.1 ms,0.1 ms 内缸体转过 360°×10-4n/60=360°×10-4×1,800/60 =1.08°。可见,为减少配流盘表面的气蚀破坏,设 计过程中应该将缸体转角为 14.0º~16.0º时的射流 角控制在 30º~60º范围内,最大值要大于 40º。
4 使用效果分析
根据上述理论,实际设计时,将小孔 2 的长度 减为原来的 1/2(图 10),其他参数不变。图 11 为 CFD 解析得到的减压槽出口速度方向随缸体转角的变化 曲线。由图 11 可以看出,缸体转角为 14.0°~16.0° 时减压槽出口的射流角为 30º~48º,在 30°~65°范围 内,最大值 48°>40°,配流盘不容易产生气蚀。
向也有很大的区别。泵 1 的速度方向更接近配流盘
表面,容易将气泡带到配流盘表面,气泡在此处遇
到柱塞腔中的高压油溃灭时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会对 配流盘表面产生侵蚀,进而形成试验中看到的蚀坑; 泵 2 不仅速度值比较小,而且方向偏向柱塞腔中央, 可以将气泡带入柱塞腔中心偏离配流盘表面的位 置。这种情况下,即使气泡遇到高压溃灭,由于高 压油的缓冲作用,对配流盘和柱塞腔的侵蚀也会比 较弱。可见,泵 1 配流盘的气蚀是由于射流角过小, 使气泡在配流盘表面溃灭而引起的。由此,可将气 蚀产生的机理表示为图 9。
大压强pmax就在边界附近,峰值非常大。例如,设 p0=0.1 MPa,R0/R=20,γ=1.4,则pmax=2.91×104 MPa。
Hickling与Plesset指出[6],溃灭压强从溃灭中心
向外移动时随距溃灭中心的距离r衰减很快。当
r/R0=2 时,溃灭压强减为 20~100 MPa。而气泡溃灭
图 12 使用 2 000 h 后配流盘的气蚀情况
由此可见,改进后泵的寿命延长到原来的 4 倍 多,实用效果非常显著。
3.2 柱塞腔与排油腔接通后小孔 2 和减压槽中速
度分布对气蚀的影响
图 7 为不同缸体转角对应小孔 2 和减压槽出口
处的速度分布,对应的最大速度值见表 3。图 8 为
小孔 2 和减压槽出口处的射流角(速度方向)随缸体
转角的变化。从图 7,8 和表 3 可以看出,缸体转角
相同时,两种结构的速度不仅数值相差比较大,方
0 1,800
蚀坑
(a) 泵 1 工作 500 h
(b) 泵 2 工作 2,000 h
图 2 试验中配流盘的气蚀情况
2 网格划分和计算条件
2.1 网格划分 为减少计算量,建模时将柱塞数目减少为3个,
而在气蚀表面附近的区域(柱塞窗孔、减压槽和小孔 1、2) 进行网格局部加密,以增加计算精度。由此, 将整个模型划分为约298,356个网格和320,580个顶 点(图3)。为实现泵的工作过程,采用移动网格法进 行 CFD 仿真。计算过程中,随着柱塞腔内液压油不 断绕泵的轴心转动,柱塞孔内密闭容积位置和大小 不断变化,模拟缸体绕轴的旋转和柱塞的伸缩过程。 图3a 中 n 为缸体转速,e 为柱塞伸出方向,c 为柱 塞压缩方向,图3b 为配流盘网格划分,图3c 为泵1 和泵2配流盘减压槽附近的网格划分。
时,发生最大压强点的位置rm=41/3R=1.587R。 因此,流体在固体边界是否会产生气蚀破坏的
关键在于,气泡溃灭过程中的最大压强是否超过材
料强度,以及最大压强是否发生在固体边界附近。
1.3 气蚀试验结果 试验过程中泵的工作参数见表 1。图 2 显示了
气蚀试验结果。其中,图 2a 为泵 1 连续工作 500 h 后配流盘的气蚀破坏情况,图 2b 为泵 2 连续工作 2,000 h 后配流盘的气蚀破坏情况。结合图 1 和图 2 可以看出,泵 1 工作 500 h 后在吸油腔到排油腔过 渡区表面产生很深的蚀坑,而泵 2 工作 2,000 h 后过 渡区表面仍很光滑,几乎看不到侵蚀的痕迹。通过
和最高速度对气蚀的影响 与减压槽处流场相关的位置主要有柱塞窗孔、 小孔 1、小孔 2 和减压槽。当柱塞腔与小孔 1 接通 并开始出现油液回冲现象时缸体转角为 8.15°,与小
孔 2 及减压槽连通时缸体转角为 13.0°,油液回冲阶 段结束时缸体转角为 17.5°。结合配流盘上的气蚀情 况可以初步认为气蚀是在柱塞腔与小孔 2 及减压槽 连通后的液压回冲阶段初期形成的。图 4~6 分别是 上述三个位置在油液回冲阶段的最低压力和最高速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液压轴向柱塞泵配流盘气蚀机理∗
刘晓红 于兰英 刘桓龙 柯坚
(西南交通大学新型驱动技术中心 成都 610031)
摘要:对轴向柱塞泵配流盘进行了气蚀试验。在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减压槽处结构不同的配流盘得到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气蚀破坏结果。针对试验中两种配流盘的配流过程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解析,得到了配流盘不同位置的速度分布,以及压力、速度随缸体转角的变化曲线;得出了配流 盘发生气蚀的机理,即气蚀不仅取决于配流盘附近的速度和压力大小,还取决于速度的方向——射流角;提出了 通过改变配流盘结构,将油液回冲阶段初期的射流角控制在 30°~60°内来减少配流盘上气蚀的方法。根据配流盘 气蚀产生的机理将油液回冲阶段初期的射流角控制在 30º~48º,经过试验,就气蚀破坏来讲配流盘的寿命延长到 了原来的 4 倍多。 关键词:轴向柱塞泵 配流盘 气蚀 计算流体动力学 射流角
梯度变化时,动力粘度μ不变);③出现真空压力和
负压时液压油中不会出现空化现象;④通过计算,
此模型中的雷诺数Re=33,103,远大于临界雷诺数
Recri(2,000~3,000),模型中主要流动状态是紊流,故 边界条件可采用k-ε紊流模型。
表 2 流动介质计算参数 (20℃,293K)
参数 常压下密度 ρ0/(kg·m-3) 动力粘度 μ/(Pa·s) 体积弹性模量 K/MPa
小孔 2
(g) 图(a)~ (f)中颜色代表的速度大小 图 7 不同缸体转角时减压槽处的速度分布
表 3 图 7 中的最大速度值
缸体转角 /(°)
图号
最高速度 v / (m • s−1)
(a) 13.95
(b)
178.5 148.1
(c) 15.30
(d)
164.5 136.2
(e) 17.10
(f)
图 1 配流盘结构简图
考虑液体可压缩性,气泡溃灭时内部压强为[5]
pi=p0(R0/R)3γ
(1)
式中:pi——气泡溃灭时气泡内的压强
P0——气泡内的初始压强
R0——气泡初始半径
R——气泡溃灭时的半径
γ——气泡内气体的绝热指数
上式表明,当固体边界附近的气泡溃灭时,半
径R变得很小,气泡中心靠近气泡边界,可认为最
e
c
高压边界 n
(a) 整体模型网格划分
低压边界
(b) 配流盘网格划分
泵1
泵2
(c) 减压槽附近局部网格放大
图3 网格划分
2.2 计算条件
因流场随时间变化比较剧烈,需要对轴向柱塞
泵进行瞬态分析,在建模过程中对流体状态作了如
下假设:①流动介质为40#液压油,其参数如表2所
示;②流体为可压缩[7],恒定的牛顿流体(即速度
中图分类号:TH137
0 前言
近来,随着液压技术向高速、高压、大功率方 向的发展,液压元件中的气化现象已经很难避免。 气化现象引起的元件气蚀,成为妨碍该技术进一步 发展的因素。
目前,对气蚀的试验研究比较多。Malka R等[1] 通过试验研究了气蚀与腐蚀的相互关系, Al-Bukhaiti M A等[2]通过试验研究了射流角对流体 气蚀的影响。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心脏,其配流过 程中产生的配流盘气蚀是不容忽视的。实际设计和 使用中,人们已经认识到配流过程中气化噪声的危 害,但对气化引起配流盘气蚀的研究却很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