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查

合集下载

骨髓活检诊断报告

骨髓活检诊断报告

骨髓活检诊断报告背景介绍骨髓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血液系统疾病。

它通过取得骨髓组织样本,经过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骨髓中不同细胞类型的信息,并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理诊断。

检查步骤骨髓活检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和准备在进行骨髓活检之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剂进行表面麻醉。

麻醉后,医生会消毒活检部位,以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

2. 活检穿刺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在骨盆或胸骨上,然后使用特殊的针头将其插入骨髓腔。

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或轻微的疼痛,但整个过程通常不会持续太久。

3. 骨髓样本采集一旦针头插入骨髓腔,医生会使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样本。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抽取,以获取足够的样本进行后续分析。

4. 样本处理和制片取得的骨髓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制片。

在实验室中,技术人员会将样本进行染色和固定,以便细胞学家和病理学家能够观察和分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5. 细胞和组织学分析经过染色和固定的骨髓制片将被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细胞学家和病理学家将仔细检查样本中的细胞类型、数量和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估和诊断。

6. 报告撰写和解读根据细胞和组织学的观察和分析结果,病理学家将撰写骨髓活检诊断报告。

这份报告将详细描述骨髓样本中发现的异常细胞类型、数量和其他病理特征,并提供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和意义骨髓活检诊断报告对于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骨髓活检诊断报告是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骨髓活检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连续进行骨髓活检,医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样本,以评估治疗是否有效,病情是否有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骨髓活检诊断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它通过细胞和组织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血液系统疾病的详细信息。

骨髓片的检查流程

骨髓片的检查流程

骨髓片的检查流程
骨髓片的检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术前准备:患者需事先告知医生是否有服用过抗凝剂等药物。

医生会询问相关病史和症状,并根据需要进行身体检查。

2. 术中操作:患者通常需要躺在手术台上,医生会使用局麻或全麻,然后在骨髓检查部位(通常为骨盆骨髓)进行消毒。

接下来,医生会用一个特殊的针头样本采集骨髓组织。

取样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但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完成。

3. 样本制备:医生会将采集到的骨髓组织样本置于载玻片上。

然后,样本会进行染色(如涂片法)以使细胞结构更加易于观察。

4. 镜下观察与分析: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医生会根据细胞的形态、数量、染色特点等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骨髓片,可以检测到骨髓细胞的比例和分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红细胞生成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肿瘤浸润等情况。

5. 报告与诊断:医生会根据观察结果撰写骨髓片检查报告,并进行相关诊断。

报告通常会包括细胞计数、细胞比例、细胞形态描述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骨髓片检查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可能会有一
定的风险和不适感。

在进行检查之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相关信息,并按医嘱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骨髓检查报告单

骨髓检查报告单

骨髓检查报告单骨髓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些疾病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而骨髓检查报告单则是这项检查的结果,通过它,病人和医生可以了解到病情的具体情况。

骨髓检查是通过取骨髓进行检查而得出的结果,它对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创伤。

因此,在进行骨髓检查之前,医生会仔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和身体情况,以确保病人能够承受这项检查。

骨髓检查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这是骨髓检查的最基本部分,它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中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部分的内容通常会列出病人骨髓中这些细胞的数量、比例和形态等,以及相应的参考值。

医生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病人的骨髓是否正常以及有无出现异常情况。

2.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来判断是否存在某些遗传性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这部分的报告内容通常会列出病人的染色体组成情况,以及相应的分析和解释,以帮助医生对病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3. 其他相关指标检查除了上述两部分以外,骨髓检查报告单还会包括其他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例如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液凝固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可以反映出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总之,骨髓检查报告单对于医生和病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让病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果你进行了骨髓检查,一定要认真了解相关的报告内容,并向医生咨询任何你不理解的部分。

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骨髓,这个存在于我们体内骨骼中的神秘组织,是我们生命的基石。

它不仅孕育着造血细胞,还承载着无数的免疫细胞。

然而,当我们的骨髓出现问题时,我们如何能够了解它内部的真实情况呢?骨髓检查,这一看似神秘的检查方法,正是帮助我们揭开骨髓面纱的关键工具。

在医学领域,骨髓检查是一种通过抽取骨髓样本,对骨髓细胞进行化验和观察的检查方法。

那么骨髓检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髓检查的奥秘。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的呢?骨髓检查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主要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发现恶性肿瘤、感染或遗传性疾病。

这种检查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

①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检查前,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

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和过敏史,以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患者还需要完成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检查。

②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检查方法,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医生会在患者的髂骨、胸骨或腰椎刺突选择一个合适的部位,然后用穿刺针抽取一小部分骨髓。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酸痛感,但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对穿刺标本进行涂片,送至检验科检查。

③骨髓活检:骨髓活检也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使用特殊活检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取出1-2公分左右的骨髓组织,这个过程通常也只有几分钟,患者可能轻微不适,再把骨髓组织置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到病理科检查。

④检查结果:骨髓检查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通常需要几天到一周。

实验室会对骨髓样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细胞形态、细胞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这些结果对于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至关重要。

骨髓活检优于骨髓穿刺,可全面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密度及其布局,避免骨髓稀释,对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有确诊作用。

骨髓穿刺取样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取样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取样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取样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和骨髓疾病。

为了提高骨髓穿刺取样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对穿刺取样结果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分标准如下:
1. 骨髓样本的细胞含量:
- 0分:无细胞或仅有极少数细胞;
- 1分:细胞数量较少,但可以确认含有骨髓细胞;
- 2分:细胞数量适中,能够清晰地鉴定各种细胞类型;
- 3分:细胞数量丰富,能够充分评估细胞形态和比例。

2. 细胞形态:
- 0分:细胞形态不清晰或无法确定细胞类型;
- 1分:细胞形态可辨认,但异常细胞比例较高;
- 2分:细胞形态正常,仅出现少量异常细胞;
- 3分:细胞形态正常,无或仅有极少数异常细胞。

3. 穿刺质量:
- 0分:穿刺技术失误严重,无法进行评估;
- 1分:穿刺质量较差,镜下评估困难;
- 2分:穿刺质量一般,可进行基本评估;
- 3分:穿刺质量良好,便于全面评估。

评分标准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评估,总分为0-9分。

评分越高,表示骨髓穿刺取样的质量越好,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也越高。

注意:评分标准仅为一种参考方法,具体的评估仍需结合临床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内容仅用于参考,具体评分标准以医学专业机构的指南为准。

骨髓活检报告单怎么看

骨髓活检报告单怎么看

骨髓活检报告单怎么看
骨髓活检是一种通过穿刺骨髓骨质,然后抽取骨髓组织进行检查的方法。

骨髓
活检报告单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医学文档,它记录了患者的骨髓组织的检查结果,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骨髓活检报告单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报告单的基本信息。

在查看骨髓活检报告单时,首先要确
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仔细核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骨髓活检的检查结果。

骨髓活检报告单中通常会包括骨髓
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面的检查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髓异常,以及异常的类型和程度。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骨髓活检的诊断意见。

在报告单中,医生会根据检查结
果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包括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诊断意见对于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此外,骨髓活检报告单中还会包括其他相关的检查项目,比如血常规、生化指
标等。

这些项目的结果也会对骨髓活检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骨髓活检报告单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医学文档,对于诊断和治疗骨髓
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查看骨髓活检报告单时,我们需要关注基本信息、检查结果、诊断意见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项目,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骨髓活检报告单,对于自己或他人的健康问题有所帮助。

骨髓检查注意事项

骨髓检查注意事项

骨髓检查注意事项
骨髓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观察骨髓的细胞成分、形态和数量,帮助诊断骨髓异常、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

在进行骨髓检查之前,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
1. 通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骨髓检查可能需要使用局麻药或苯铅酸潘多拉干涉(Pandora's Fluoride/EDTA),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告知医生。

2. 血液凝固功能检查:由于骨髓检查可能引起出血,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凝血功能检查。

3. 通知医生有无明显感染:如果患者存在明显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应该及时告知医生,以免骨髓检查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4. 预防感染:骨髓检查是一项需要穿刺的操作,为了防止感染,医务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无菌操作措施,如消毒操作和穿戴无菌手套等。

5. 骨髓检查前准备:患者在骨髓检查前需要空腹。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例如个别患者合并糖尿病或低血糖症患者时,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饮食和胰岛素使用。

6. 心理准备:骨髓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对患者而言可能带来一定的疼痛或不适感,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免影响检查的进行。

总之,骨髓检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检查方法,在进行之前需要患者和医生充分交流,明确注意事项,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如果对骨髓检查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临床检验骨髓检查的内容及检测方法

临床检验骨髓检查的内容及检测方法

临床检验骨髓检查的内容及检测方法第一章:引言骨髓检查作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关键检验方法之一,在诊断和监测各种血液疾病、肿瘤以及其他疾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骨髓检查的内容、检测方法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骨髓检查不仅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信息,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章:骨髓的生理和解剖骨髓是一个关键的组织,位于人体骨骼的中心,它在维护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深入探讨骨髓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点。

骨髓的结构:骨髓是一种软性组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红髓和黄髓。

以下是对它们的简要描述:1.红髓(红骨髓):红髓主要位于骨骼的平坦骨骼(如骨盆、骨骼末梢和胸骨)以及长骨(如股骨和胫骨)的骨髓腔中。

它呈现出深红色,因为它充满了血液供应,其中包含大量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的血液细胞。

红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负责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黄髓(黄骨髓):黄髓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髓逐渐被脂肪所取代,但仍保留了一些造血功能。

黄髓在能量存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释放脂肪以供机体使用。

骨髓的功能:骨髓是一个多功能的组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造血功能:红髓是造血的中心,它包含了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这些血液细胞的生成和成熟都发生在骨髓内。

2.免疫功能:骨髓中的造血细胞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身体对抗感染和疾病。

3.储备功能:骨髓还具有储备功能,它可以储存一定数量的血液细胞,以应对身体的需要。

在某些情况下,如出血或感染,骨髓可以迅速释放额外的血液细胞以维持内稳态。

骨髓的生理特点:了解骨髓的生理特点对于理解骨髓检查的意义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骨髓的生理特点:1.细胞丰富:骨髓是一个高度细胞丰富的组织,其中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血象:白细胞增高,也可正常、减低。分类 以原始、幼稚为主,多见Auer小体。红细 胞及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 增高,粒系过度增生,以原始、幼稚粒细胞 为主,且有形态异常,胞浆中可见Auer小 体。红系、巨核系受抑制而减低。
造血干细胞存在骨髓、外周血、脐血、胎肝
(二)血细胞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1.细胞大小及形态 大小:由大到小。2个例外:巨核细胞及早幼粒
细胞。
形态:红细胞始终圆形,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 单核细胞由圆形、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巨核细 胞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2.细胞核 大小:由大到小。巨核细胞除外。
核形:各系细胞有不同表现。
颗粒:从无到有,由非特异性到特异 性。
4.胞核与胞浆之比:由大变小。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涂片检查) (一)肉眼观察涂片 观察骨髓取材、制片情况。 (二)低倍镜检查 1.骨髓涂片的取材、制片及染色是否满意。 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部位:选择涂片中段,细胞均匀的部分。 判断标准:(见下页表)
(二)骨髓检查的禁忌症
有明显出血倾向,特别是血友病患者禁 忌进行骨髓穿刺。
二、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一)血细胞的生成
所有的血细胞均起源于全能干细胞 (Totipotential Stem Cell、TSC),此 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可分为淋 巴系和髓系干细胞。
血细胞的发育是连续的过程,需要 造血微环境和造血生长因子的支持。
(3)单个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4)有无正常骨髓片中不应该存在的异 常细胞和寄生虫。
(5)与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值比较。 2.正常骨髓象 (见书P280)
四、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应用 特殊的染色方法,以观察单个细胞内在的生 化特征,有助于了解这些细胞的组成及病理 生理改变,对于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细胞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血象:白细胞显著增多,多大于5万,分类以 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为主,嗜酸、嗜碱性 粒细胞同时增多。红细胞正常,逐渐减低, 血小板增高,逐渐减低。
骨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增高,粒系 极度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红系受 抑制,巨核系早期增高,晚期减少。
NAP 阳性率<40%
积分<80分
(四)临床意义
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 的鉴别。
2.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急粒NAP明显减低 急淋NAP增高 急单NAP正常或减低
3.再障与PNH的鉴别 再障NAP增高 PNH的NAP减低
4.感染性质的区别 化脓性感染NAP增高 病毒性感染NAP减低
正常骨髓象; 粒、红系以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ITP; 粒、红系平行增多或减少。
(3)M:E增高 粒系明显增多; 红系明显减少;
(4)M:E减少 红系增多 粒系减少
3.观察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4.观察有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四)结果分析 1.归纳骨髓检查结果应注意的问题
(1)骨髓增生程度。 (2)各系统之间的比例以及同一系统各 阶段的比例。
表5-2-1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成熟红/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数/LP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1:1 10:1 20:1 50:1 300:1
>600 200~600 20~200 10~20
<10
3.计数巨核细胞:多在片尾,计数。 4.注意有无特殊细胞。尾部及边缘。 (三)油镜观察 1.有核细胞分类:通常计数200个。 2.计数粒:红比值(M:E)判断临床意义。 (1)正常值2~4:1 (2)M:E正常
1.血象;单一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反应性 增高。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有核红 细胞、染色质小体。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减低或倒 置,红系增生显著,以中幼红为主。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比值或 绝对值减低。
2.骨髓象;增生减低,造血细胞系列(粒系、 红系、巨核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浆 细胞、组织细胞等)
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一)贫血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1.血象:单一贫血,小细胞低色素,中心 浅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 常。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减低, 红系增生为主,细胞“核老浆幼”,边 缘裙边状。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一)试验原理
NAP
β-甘油磷酸钠
碱性条件
磷酸钠 + 硝酸钙、硝酸钴、硫化胺
硫化钴(胞浆中的棕黑色颗粒)
(二)结果 1.胞浆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沉淀者为阳性反 应,反应强度分为5级: “—”阴性反应,胞浆呈淡红色。 “+” 胞浆呈灰色,无颗粒或有少量细小
灰黑色颗粒。 “++”胞浆呈均匀的灰黑色或出现较粗
正常情况下,粒系细胞除早期原始粒细胞外 以及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均呈阳性。
细胞越成熟,阳性越强。 单核细胞系列自幼单以下为弱阳性。 淋巴细胞系列为阴性反应。 (三)临床意义 本染色法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鉴定: 急粒为强阳性。 急单为弱阳性或阴性。 急淋为阴性。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The end
的棕黑色颗粒。 “+++”胞浆中充满棕黑色颗粒,密度较低。 “++++”胞浆中充满粗大的棕黑色颗粒,致
使全部胞浆呈深黑色,可掩盖胞核。
2.积分法: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 记录阳性率,并按阳性程度分级,将其 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再相加,即为积 分。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 (三)参考值
(二)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血象:白细胞可增多、正常、减少,分类以 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为主,粒细胞减少。红 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以淋巴细胞系列增 生为主,分类以原始、幼稚细胞多,且出现 形态异常。粒细胞、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骨髓检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 科
目的
1.掌握骨髓检查的指针。 2.掌握骨髓细胞学的基本知识。 3.掌握分析骨髓报告的方法。 4.掌握常见的组织化学染色的临
床意义及常见病的骨髓象特点。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运用
(一)骨髓检查的适应症
1.不明原因的发热、骨痛、恶病质。 2.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3.周围血中出现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 血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 增多时。
核位置:红系核居中,粒、单系核偏位,淋巴 细胞核一侧着边,仅一侧有胞浆。
核染色质:颜色由浅到深,染色质由 细致疏松到粗糙密集,最后紧缩成块。
核膜:不明显到明显。
核仁:清晰、模糊、消失。
3.细胞浆 量:由少到多。
颜色:粒、红、巨核由深蓝或浅蓝到 浅红;淋巴、单核保持浅蓝或灰蓝色; 浆细胞由灰蓝变为深蓝。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一)试验原理
过氧化物酶(POX)存在于粒、单系 细胞中,能分解试剂中底物的过氧化氢,产 生氧,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后者与亚 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暗蓝色的颗粒,定位 于细胞浆中。
(二)结果
1.阴性:细胞胞浆中无蓝色颗粒
2.阳性: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颗粒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