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的两个参数(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能量比)
动物营养学思考题+答案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答:NPN的利用原理常用NPN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
以尿素为例。
脲酶尿素NH3+CO2C·H2O VFA+酮酸(碳架)真胃和小肠游离AA 吸收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2h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
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产生的NH3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NH3中毒,如NH3达8.4-13ppm出现中毒,20ppm运动失调,500ppm死亡。
NPN利用方式:(1)用NPN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有哪些必需氨基酸?答: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必须由饲料提供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节省或替代部分氨基酸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能够完全满足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猪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鸡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3.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饲料中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那些必须氨基酸,她们的短缺饲料或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通常蒋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叫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答: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最全动物饲养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动物饲养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动物饲养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是对动物饲养养分供给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
这个体系可以帮助饲养者了解动物所需的营养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提高饲养效益和动物的健康水平。
以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动物饲养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1.能量:-消化能:表示动物对饲料中的能量的利用效率。
-代谢能:表示动物在维持基础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
-净能:表示动物在消化、代谢、生长等过程中可利用的净能。
-热值:表示单位质量饲料所含能量的多少。
2.蛋白质:-粗蛋白:表示动物饲料中的总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表示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营养平衡:表示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以满足动物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
3.矿物质:-宏量矿物质:如钙、磷、钠、钾等,对动物生长和骨骼发育有重要作用。
-微量矿物质:如铁、锌、铜等,虽然只需微量,但对动物的代谢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4.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需要适量供给。
-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群等,容易缺乏,需要经常补充。
5.膳食纤维:-饲料消化率:表示动物对饲料中纤维素的消化率,越高越好。
6.其他营养指标:-饲料湿度:动物吸收饲料的能力与饲料的湿度有关,对于育幼期动物特别重要。
-抗生素素: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含量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消化。
动物饲养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结合动物品种、生长阶段、性别、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基于科学研究的数据和实际饲养经验,不断完善和调整指标体系,才能使其更加准确和实用,为动物饲养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营养学

3.饲料转化比指消耗单位风干饲料重量与所得到的动物产品重量的比值4.浓缩饲料5.益生素可以直接饲喂动物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
任选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2. 何谓维持需要?动物生产上怎样尽量减少动物的维持需要?维持需要是指用于维持动物基本的生命活动表现为维持基础代谢自由活动和体温可以维持动物适合的温度减少动物活动3. 何谓能量饲料?能量饲料的哪些种类?并列出常见的6种的常用能量饲料。
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低于18% 消化能含量大于10.46MJ/kg的一类饲料包括谷实类糠麸类块根块茎瓜果类糖蜜类动植物油脂类和乳糖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燕麦4. 简述新生仔猪易患贫血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新生仔猪体内铁的贮存量降低1.直接补铁法放些清洁的土块,最好是深层的砂泥土或含有氧化铁的红壤土,让仔猪啃食,取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经过滤后给仔猪口服.间接补铁法提高母猪日粮中的铁水平5.简述使用畜禽饲料饲喂鱼类出现的结果。
三、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
任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反刍动物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特点。
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大量微生物非淀粉多糖等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泌的酶水解为短链的低聚糖主要是二糖如纤维二糖麦芽糖部分继续水解成单糖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地被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大部分被分解2.试述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单胃动物测定粗蛋白质和可消化蛋白质粗蛋白质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得的饲料中全部含氮唔知得总和由饲料总含氮量乘以6.25计算而得可消化粗蛋白质是通过动物消化试验测得的饲料粗蛋白中可被动物消化的部分蛋白质生物价饲料蛋白质在动物体内被储留的氮量与被吸收的氮量之比蛋白质净利用率动物体内储留的蛋白质数量与进食的蛋白质数量之比蛋白质效率比动物增重量比饲料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化学评分以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依据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指数以鸡蛋或牛乳的蛋白质昨晚营养完善的标准蛋白质反刍动物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的测定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测定3试述油脂氧化酸败的起因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危害性。
农业科学中的动物营养学

农业科学中的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农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动物饲养、繁殖、生长发育和产蛋产奶等方面。
正确的营养管理方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一、营养素1. 粗蛋白粗蛋白是饲料中的蛋白质总量,包括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
不同动物对粗蛋白的需求量不同,如猪和鸟类对粗蛋白需要较高,而奶牛和肉牛相对较低。
在动物饲料中,应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量和食物来源进行粗蛋白的调配。
2. 粗脂肪粗脂肪是饲料中的脂肪总量,是动物营养中必需的能量来源之一。
不同动物对粗脂肪的需求量各异,如猪和家禽对粗脂肪需要较高,而奶牛对粗脂肪的需求比较低。
粗脂肪的来源包括植物油、动物脂肪和鱼油等。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饲料中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之一。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包括玉米、小麦等谷物和豆腐渣、糠饼等副产品。
4. 矿物质矿物质是动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类,如钙、磷、钾、镁、铁、锌等。
矿物质来源包括饲料、饮水和饲料添加剂等。
5. 维生素维生素是动物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有机化合物,如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
维生素的来源包括饲料、饮水和饲料添加剂等。
二、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是指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效率,在动物营养学中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饲料转化率高,意味着在保证动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减少了饲料的消耗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方面,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配合饲料不同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素的需求量不同,应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 合理饲喂方式饲喂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饲料转化率。
对于家禽等动物,应定时定量喂食,避免过度喂食或暴饮暴食;对于猪和牛等大型动物,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并控制饲料数量。
3. 保证动物健康动物疾病的发生会影响饲料转化率,因此应注重动物的健康管理,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答案一.解析题1.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学科。
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2.营养素:能提供动物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
3.营养物质:能作植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4.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中本身所固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 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生长, 无明显毒性或偶而引起动物器官变化的物质。
5.非淀粉多糖: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组成。
6.总能:一定量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7.消化能:摄入的饲料总能扣除粪便中损失的能量。
8.代谢能:摄入单位饲料的总能与由粪、尿及其他排泄物所排出的能量之差。
9.净能:由代谢能减去摄食后体增热的剩余能量。
10.热增耗: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代谢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11.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12.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13.ADF: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14.NDF: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可溶物)15.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16.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17.EAA(必需氨基酸):那些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A(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概述

必需脂肪酸作用与缺乏症
1.必需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2.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 液粘稠度,提高脑细胞的活性 .
4.缺乏症
皮炎、生长降低、耗水量和水沉积量提高,繁殖
障碍,代谢增强,细胞通透性改变,免疫力下降.
一般成年动物不易缺乏,日粮中0.1%亚油酸可
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养分
1.水分或干物质 2.粗蛋白质包括饲料非蛋白质含N物,如AA、
酶、某些V、尿素、氨、无机含N盐 3.粗脂肪 包括真脂肪及其他脂溶性物质 4. 无N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 5.粗纤维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6.粗灰分 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盐类
水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
1.供能贮能 直接氧化,如1分子糖氧化产生36分子ATP; 转化为糖原贮存; 转化为脂肪贮存. 2.构成体组织 戊糖是形成核酸的原料,后者构成细胞. 粘多糖是结缔组织成分; 糖蛋白是细胞膜的成分 3.形成产品 形成奶〔乳糖〕,蛋〔糖蛋白、粘蛋白〕
葡萄糖的代谢 一
物合成〕.
葡萄糖的代谢二
血糖来源:〔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2〕 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酸、丙酸、甘 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径;
血糖去路:〔1〕合成糖原; 〔2〕合成脂肪,禽在肝脏,猪、大鼠主要在脂肪组
织; 〔3〕转化为氨基酸,葡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非
EAA C骨架; 〔4〕作为能源:葡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大脑、
N组织、肌肉的主要能源.
葡萄糖的代谢三
食物释放出的能量90%来自TCA,缺氧情况下, 葡糖通过乳酸循环而利用
肝
血
肌肉
葡糖 -----葡糖 ----- 糖原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钙和磷的典型缺乏症有佝偻病、软骨病和产褥热。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非蛋白氮为氮源时,氮硫比例大于 10-12:1 可能引起硫缺乏。
3、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 。
4、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 D ,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E 或微量元素硒;禽类的硫胺素的典型缺乏症多发性神经炎。
5、水中有毒的物质包括硝酸盐、重金属盐、亚硝酸盐或氟化物。
6、营养物质的利用先经过消化才能吸收,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不同,有些器官存在几种消化方式,口腔的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小肠的消化属化学消化;马结肠的消化属微生物消化。
7、饲料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动物对营养的利用,花生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为抗胰蛋白酶,棉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棉酚。
8、动物体中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1.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理想蛋白:是指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畜禽氨基酸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3.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
4.必需脂肪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5.瘤胃的氮素循环:瘤胃液中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6.真消化率: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水生动物营养基础—能量营养

动物所需的能量来自饲料,饲料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主要存在于三大养 分中。从数量上,能量是饲粮中最多的部分,能量成本也是饲粮成本的最主 要部分,饲粮能量浓度是影响动物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种动物的营 养需要或饲养标准均可用能量需要为基础来表示。
饲料被动物釆食后,饲料能量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为动物所利用,其中, 可被动物利用的能量称为可利用能(有效能), 不能被动物利用的称为不可 利用能。
能量蛋白比
能量•蛋白比(C/P):单位重量饲料中所含的总能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 比值。能量•蛋白比的原始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饲料重量单位是磅,而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皆 为千克,故按上式计算所得的C/P值需乘以2.20,以换算为相当于每千克饲料的 C/P值;每千克饲料的C/P值乘以0.454,即等于每磅饲料的C/P值。
4.净能(net energy,NE)
净能是指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eat increment, HI)量,是完全可以 被动物利用的能量,可表示为:
NE = ME-HI 净能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用于鱼类的基本生命活动,如标准代谢和活 动代谢等,这部分净能被称为维持净能(NE);另一部分用于鱼类的生产,如生长 和繁殖等称为生长净能(NEp)。 用净能来表示水生动物对饲料利用程度的指标更合理、更可靠,它是动物能量 代谢研究的难点。
三、水生动物能量需求的影响因素
1.水生动物种类
新陈代谢是化学反应过程,而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一般温水性水生动物的代谢强度较冷水生动物的代谢强度髙。所以, 温水性水生动物对能量的需求也较冷水性动物高。
淡水鱼类:草鱼,鲶鱼等
鲑科鱼类
2.水生动物规格
规格较小的动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率快,此时对能量的需求也 大,随着规格的增大,对能量的需求也相对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中的两个参数
韩友文教授
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Feed Efficiency,FE)是动物营养实践的重要参数,也是动物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迄今这一参数使用很乱,应当加以规范,使之既科学又实用。
就概念来讲,饲料效率是饲料在动物营养和生产过程中表达出的可衡量效果。
最常见的就是:每单位重量饲料喂给生长肥育动物所得到的增重。
也可以反过来说:取得每单位增重需要喂给动物的饲料量。
后者,西方国家称之为饲料转化率(Efficiency of Feed Conversion,EFC)。
用公式定义表达是:饲料效率=增重量(kg)/饲料量(kg);饲料转化率=饲料量(kg)/增重量(kg)
多年来,我国动物营养界和饲料行业对此并未严格界定。
在参数和指标的选用上,也比较混乱。
名称叫法更不统一,例如:“饲料增重比”、“饲料消耗比”、“耗料比”、“料重比”、“料肉比”、“肉料比”、“增重耗料比”……等等。
专业科技刊物中常用“饲料效率”、“饲料报酬”、“饲料/增重比”等表示方法。
不论叫什么名称,不外上述两种表达方式。
二者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饲料对各种动物的比较营养效果来。
当然,这样的饲料效率表达,是粗略性质的,并不精密。
因为还没能考虑动物的营养水平和维持消耗;也没能考虑饲粮的精粗料比例和所含各种营养素的浓度。
此外,通常所选用的EFC指标,在具体参数值上,值高表示饲料效率低;值低则表示饲料效率高,这却与人们的思维习惯相反。
因此,提出如下定义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动物产品量/饲粮量)=动物产品量(kg)/饲粮量风干(kg)
动物产品量可以是:增重,产蛋,产奶,产毛,也可以是役畜所做的功(MJ)。
饲料量一般最方便实用的是:饲粮、饲料或饲草的自然风干重量。
日粮中的高
水分饲料组分,要折算成风干量再参与饲料效率的计算,若不然则可能丧失了可比性。
这样算得的饲料效率(FE),除役畜外,在产品畜牧业中,一般都是<1的小数,有效数字可取2位,多取无必要。
还应指出一点,近来国内外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论文中,很多人也倾向于选用这种方式。
在学术研究和讨论中,当严格对比饲粮或饲料的营养素效价时,例如:饲料能量(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的产品净能(NEP)效率;饲料蛋白质(粗蛋白CP、可消化粗蛋白DCP)的产品蛋白(肉、乳、蛋、毛的蛋白质)效率等等,都应当分别特殊标明,如:(蛋能(MJ)/饲料代谢能(MJ ME));(增重能(MJ)/饲料消化能(MJ DE));(增重蛋白(kg)/饲料可消化粗蛋白(kg DCP))。
这样就明确限定了参数的属性和取值单位。
蛋白能量比
蛋白能量比(Protein Energy Ratio)是表达动物日(饲)粮或配合饲料中蛋白指标同能量指标间的比例关系,即饲料中单位能值(Mcal,MJ)所对应的粗蛋白克(g)数。
通常所说的配合饲料和饲粮的蛋白水平,是指其粗蛋白(CP)的含量百分数(%),是等量纲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而蛋白能量比则因二指标形式不同(蛋白:CP、DCP;能量:GE、DE、ME、NE)带来参数意义上的差别和取值大小的变化。
但却能更进一步表示饲粮或配合饲料的蛋白营养内涵。
从前国外的动物营养研究中,在蛋白质与能量之间的营养互作关系方面,常用能量蛋白比参数表示,即饲料中每一个百分单位粗蛋白(CP )或可消化粗蛋白(DCP)对应其单位重量中的有效能值。
其公式定义为:
能量蛋白比(??)=ME、DE、NE (kcal/kg , kcal/lb)/CP、DCP (%)
可见,这一参数无法给出确切的单位。
如硬性标明(kcal/%)作为参数单位,也不好理解和阐明。
另外,它与EFC有同样取值性质,即参数值越高,则表明蛋白营养水平越低。
仍然与常人的思维习惯相反。
有鉴于此,我国在制定鸡饲养标准时,草案中就明确规定用饲粮每兆卡(Mcal)代谢能对应的粗蛋白克(g)数作为参数,即:
蛋白能量比(g/Mcal)=CP(g/kg)/ME(Mcal/kg)
这样,既结合了家禽营养实际,又顺应了人们的思维习惯。
后来实践表明,在1986年发布标准和以后的推行使用过程,蛋白能量比指标受到了使用者的好评。
应当指出,哺乳动物和水生动物领域虽然也开展了蛋白和能量的营养互作研究,但却没有提出类似的参数。
所以,蛋白能量比参数现今还仅在禽类营养领域和禽类配合饲料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随着近20年来动物营养科学的进展,在畜禽蛋白营养方面提出并开展了理想蛋白的氨基酸模式的深入研究。
蛋白能量比参数尽管方便实用,但是也不免显得有些笼统和粗略了。
可以预想,本世纪中畜禽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还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但是理想模式的必需氨基酸也要与有效能量相适应。
因为营养平衡原理要求各营养素都应和有效能量挂起勾来,这不仅关系到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免疫问题,也还影响到养殖业的饲料成本问题。
由此看来,蛋白能量比这一参数及其今后的科学延伸,都应引起学术、饲料和养殖界加以关注并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