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 白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主要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 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 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
丝绸之路景观
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青海湖 鸟岛,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和天山深处 的天池、青海的盐湖、罗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鲁番的 火焰山和克拉玛依的魔鬼城等等,均为丝路增添了无 穷动魅力。 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 中国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里居住着 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不同的 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 色、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各民族地区,游客可体 验当地民族生活,欣赏民族歌舞、参加当地居民的婚
不知道( 新疆是什么样的? )
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
2 儿 生·根需·要发它芽,,它长就出在粗哪壮儿的·很枝·快干地。
3 不 遇 么··管 直到·遇 ,干到 那旱风么还沙坚是还强洪是,水雨不,雪软它,弱总·不 ,是··管 也那
不动摇。”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 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
今天,如果我们乘飞机西行,无论是去西亚、印 度,还是欧洲,最多不过二十多个小时。然而,在遥 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们在西行时,不论是走陆路, 还是走海路,都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也不知要 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促使我们的 祖先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
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草原像绿毯. 羊群像白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小丘柔美.
连骏马和大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2019/1/4
“白杨”又叫打叶杨,是西北地区 最普通的一种树,树干笔直,生命 力强。能防风固沙。本文以事物的 名称为题,初读文题,你一定会以 为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白杨的相关知 识,其实,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 章,借白杨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细细品读,相信你会对白杨、对人 生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 小资料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
2019/1/4
思考: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 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 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艰苦的环境、恶劣的环境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写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你看它多直!
直(挺)
2019/1/4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 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 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 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 儿童文学作等。另有同名人士大理州文联秘书长,青岛大 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角色。作品 有《白杨》《莘莘》《新生代》《联声》《世界晨报》 《联合晚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散文世界》 《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江湖集》 《花环》《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等。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白杨》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白杨》

309教育网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 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 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309教育网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
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Hale Waihona Puke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09教育网
理解表白的心 析句悟情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 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们不知道—— 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309教育网
理解表白的心 析句悟情
赞扬白杨 赞扬建设者
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09教育网
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 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诗歌《帐篷》。
309教育网
了解白杨特点 学习析词悟情
1、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2、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3、爸爸明明是在说树,为什么用了“坚强”、“不 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PPT、优质教学课件
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 说 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 沉 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 着从何 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 桑娜向丈夫 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 默是带着试探意 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 桑娜家 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 杂的心理 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 没有动摇。 )
板书: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 书机会时,
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 让“我”继续看
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 法让“我”读书的良苦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 的品质 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 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 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 在却不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 (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 填空练习。

《白杨礼赞》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白杨礼赞》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毯子,生动地勾画出西北高原特有的风景。
合作探究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 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 风。
“虽……却……”和“哪怕……却……” 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作 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 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拓展探究 拓 展 阅 读 (202X•山东威海)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
刘继荣 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 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了糕点刚出炉的香,好像每个人都幸福。 ②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煞是热闹。此时,顾容不多, 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 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 “我六十岁了,又不是六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 “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B.写高原其实是在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 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合作探究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写楠木 是以树比树,以人比人,以到达艺术效果的一致、 完整。楠木是贵族化的,赞美楠木的人是看不起民 众、贱视民众、固执倒退的;而白杨树是常见、极 易生长的,赞美白杨树就是在赞美广大北方农民, 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
A.折磨(zhé) 折本(zhé) 折腾(zhē) B.参天(cān) 参差(chēn) 参考(cān) C.纵横(héng) 横行(héng) 蛮横(hèng) D.倔强(jiàng) 强壮(qiánɡ) 逼迫(qiánɡ)

小学语文课件《白杨》

小学语文课件《白杨》

白杨的文学作品
总结词
白杨树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背景或象征, 与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紧密相关。
详细描述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白杨树常常被用作背景 或象征。例如,在小说《白杨村的夏天》中 ,白杨树代表了主人公的成长和命运。小说 中描绘了白杨树的挺拔、坚强,与主人公的 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形成了呼应。此外,在 许多短篇小说中,白杨树也被用作背景或象
课文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CHAPTER 03
《白杨》的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让学生感受《白杨》的 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法
白杨树皮呈灰白色,树干笔直, 给人以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形
象。
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白杨的形象和特点,课文表达了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强调了勇敢面 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课文中的父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要像白杨一样,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小学语文课件《白杨》
汇报人:
202X-01-06
CONTENTS 目录
• 白杨的简介 • 《白杨》课文解析 • 《白杨》的教学方法 • 《白杨》的课后练习 • 《白杨》的扩展阅读
CHAPTER 01
白杨的简介
白杨的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白杨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干挺 拔,树皮光滑,叶片呈心形或卵 圆形,颜色深绿。
总结词
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详细描述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与《白杨》相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 景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精品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不畏严寒开荒种地
不畏严寒开荒种地
修建铁路铺坦途
爸爸搂着孩子,他多么喜欢他的两个 孩子呀。但是望着窗外的白杨树,他 又陷入沉思。
思考: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 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 着风沙成长起来。
你心目当中最欣赏的树和植物是哪一种? 请你模仿本课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本课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要求:以日记形式作文。本文写作特点:借Fra bibliotek喻人(托物言志)
借物 。 白杨
喻人
边疆建设者
你想对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 们说些什么?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 作者借大戈壁的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 设者们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 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读后感言:
那些生长在茫茫大戈壁上的白杨树令我们敬佩。然 而,更令我们敬佩的是那些立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建设者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掀起 了西部建设的高潮。他们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无 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问: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 的心”? 答:“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 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 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 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们 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思考与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课文

白杨袁鹰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 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 杨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 √) 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任选一项完成作业:
1、摘抄或背诵文中最喜欢的句子 或段落。 2、画出你理想中的未来西部的美 好蓝图。 3、自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 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返回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
↓ 沉思 ↓ 微笑
返回
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 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微笑:听到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 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沉思:由白杨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 来。 微笑: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 而感到欣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 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你是如何理解“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的?你认为现在孩 子们不能理解的是什么?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句。“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 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 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 疆,不软弱,不动摇。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 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 ··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 · · 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 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 长起来。
在你认为概括得最准确的中心思想后面画 “ ”。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 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志向。(× )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 · · · ·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 · · · · · 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来就这么直。 · ·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 · · · · 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 · · 雪,不管遇到干旱还 是洪水, · · 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 · 不软弱,也不动摇。”
返回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 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 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 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杨树{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着,无私奉 献}边疆建设者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 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 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 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 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 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 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3 、白 杨
我会读
戈(gē)壁 高大挺秀 新疆 清晰 抚摸 陷入 浑黄一体 介绍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 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划下 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2.思考爸爸神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课文 中找出相关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转变? 3.思考课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