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实习指导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编写彭建伟宋海星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4月目录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2)实验二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 (8)实验三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土壤因素分析 (12)实验四植物营养缺素的诊断与恢复 (16)实验五蔬菜和水体中硝态氮的测定 (19)实验六重金属镉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研究 (22)实验七施肥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4)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测定一、植株粗灰分的测定(直接灰化法)1、目的意义(1)植株粗灰分是农产品品质鉴定的项目之一。

因为植株总灰分是植物无机营养物质的总和;(2)植株粗灰分是确定一些植物适宜收获期的依据之一。

如研究牧草不同生育期灰分的变动情况,可以确定什么时期收获牧草营养价值最高。

2、方法原理测定植物粗灰分的方法比较多,通常采用直接灰化法。

即将样品小心加热炭化和灼烧,其中的有机物就会分解,剩下的无机矿物质冷却后称重,即可计算样品粗灰分含量。

3、主要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高温电炉、干燥器、瓷坩埚、分析天平、水浴锅或调温鼓风烘箱。

(2)试剂:硝酸(1︰1)溶液;双氧水[ω(H2O2)30%]4、测定步骤(1)样品预处理新鲜样品需先用烘箱在60~70℃的条件下吹干,在105℃下烘干,然后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并全部通过0.25~0.5mm筛,混匀装瓶。

(2)测坩埚重将瓷坩埚洗净,用铅笔在锅底编号,置于550 ℃高温电炉内灼烧15min以上,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为止,记录坩埚质量。

(3)炭化带坩埚称样2~5g,将坩埚置于电炉上,在通风柜里缓缓加热,烧至无烟。

对于特别容易膨胀的试样(如蛋白、含糖和淀粉多的试样),可滴加几滴纯橄榄油湿润后再进行炭化,以防样品飞失。

(4)灰化将坩埚移到已烧置暗红色的高温电炉门口,片刻后再放进电炉内膛深处,关闭炉门,加热至约525 ℃(坩埚呈暗红色),烧至灰分近于白色为止,大约1~2小时。

植物营养研究法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研究法实习报告

目录前言 (2)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内容 (3)1.田间小区规划图 (3)2.试验方案设计 (4)3.试验过程及其方法 (5)三.结果分析 (6)1.结果记录表 (6)2.产量计算 (9)3.结果计算: (9)4.方差分析 (10)四.实习总结 (11)五.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属于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与统计学的交叉领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的田间试验地进行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习目的所以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设计,筛选低肥力土壤种植紫色甘蓝氮磷钾最佳配比,对于这种高经济效益的稀特蔬菜的大力种植生产推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对课本学习到的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习,学会并掌握紫色甘蓝的育苗、移栽、种植、收获等技术3.掌握植物大田其间施肥,浇水等管理知识。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植物营养学实习实习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植物营养学实习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目的:1、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2、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3、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及施肥情况,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实习意义: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肥料生产车间工作模式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方式: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主要采用大棚指导员邱师傅讲解和指导老师随旁帮助解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内容:1、施肥情况调查及分析1.1肥料购买情况从化肥与商品有机肥购买情况看,全部农户都购买了化肥,9户农户购买了商品有机肥,占调查农户总数29.0%,户均购买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分别是354.77元和792.30元。

说明农户还是以化肥施用为主。

具体见表1。

表1肥料购买情况表1.2化肥的使用情况从使用情况看,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是农户首选,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施用农户17户,占调查户数54.8%,专用肥施用农户15户,占调查户数48.4%.肥料施用的比例为氨:磷:钾=1:0.28:0.15,与顺昌上壤条件下及栽培作物的要求相去甚远,光其是钾肥的施用明显不足。

植物营养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实习报告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养分元素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利用与调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过程。

在植物营养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营养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习中,我首先学习了植物所需的主要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锰和钼等。

每个养分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其中氮元素参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

磷元素参与能量转移和遗传物质的合成,对植物的根系和花果发育非常重要。

钾元素则参与植物的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等,对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状态至关重要。

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植物对养分元素吸收的方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溶状态中的无机养分元素,主要通过根毛吸收器吸收。

植物根系还会分泌根系分泌物,调节土壤养分元素的活性以提高吸收效率。

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还受到土壤pH、根部温度和氧气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实习中,我还通过实验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和方法。

例如,通过叶片颜色变化判断氮、磷、钾等养分的缺乏状况;通过土壤养分分析确定土壤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通过电导率检测土壤溶液中的盐分浓度等。

这些实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植物的养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施肥调节措施。

除了了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我还意识到植物营养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的肥力,并减少对水环境和气候的污染。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实际情况,科学施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一些植物营养诊断的实验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将努力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植物营养研究的重要性,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营养学实习是在XX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的。

实习时间为X个月,主要任务是参与植物的生长调查和营养诊断,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生长调查: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调查,观察叶片颜色、形态、大小等,记录生长情况,并记录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2.样品采集:依据生长调查结果,选择代表性植株进行样品采集,包括根、茎、叶等部位,并分别进行标记。

3.养分测定:采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测定。

主要测定项目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的含量。

4.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样本的养分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养分分布规律。

5.营养诊断:根据测定结果和生长调查,对不同样本进行营养诊断,判断其植物营养是否平衡,是否存在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

三、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不同作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存在差异,了解了养分在植物身上的运输和分配方式。

2.熟悉了植物营养的调查和诊断方法。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利用测定结果进行养分诊断。

这些方法对于作物的管理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标定和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植物营养学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营养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而不合理的营养供应则会导致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农户在施肥管理上不够科学和合理,盲目追求高产而忽视了作物的真实需求,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摘要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摘要

实习报告摘要: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本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植物营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实习内容包括参观肥料生产厂家、实地考察蔬菜博览会、学习国外先进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等。

首先,我们参观了宁夏农垦贺兰山生物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诺得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了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了相关生产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习,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其次,我们参加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参观了各种新式栽培技术,如立体式栽培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了解了各种肥料的种类及制造工艺。

这些实地考察和学习使我们对植物营养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灌溉施肥、营养生长状况的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植物营养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技巧,为今后从事农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实习期间,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到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实习,我们提高了对植物营养学的认识,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姓名:严莲英学号:1009010179年级:10 级任课教师:何俊瑜2013年 01 月 08 日目录一、前言--------------------------—------------------2二、实习概况--------------------------—---—---------2三、实习目的--------------------------—---—---------2四、实习内容--------------------------—---—---------(一)、生菜的育苗--------------------------—---—----3(二)、营养液的配置和生菜的移栽------------------------6(三)、观察生菜的缺素状况与记录------------------------10(四)、当地施肥现状的调查--------------------------—-11五、实习心得--------------------------—----------—-13前言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它还是提高作物品质的重要元素,因此植物营养学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植物营养对我国异常重要。

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能量交换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备课程。

无土栽培学则是现代农业新技术与生物科学、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在无土栽培的学习中也必须重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12.12.03----2012.12.28实习地点:农院及何老师实验室组员:严莲英唐静实习目的1、掌握生菜的育苗2、学会配置营养液3、学会移栽生菜4、学会观察生菜的缺素症状与描述5、掌握当地肥料施用的调查方法。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交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交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实习,•使学生了解化肥的发展历史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意义、发展和研究成果;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管理和养分管理的高新技术与理念;掌握常见元素缺乏的症状和矫治措施。

学会在实践中发现与观察问题,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实习要求:(1)通过实地观摩,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管理与养分管理的高新技术和新理念;(2)通过现场学习,了解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意义、发展和研究成果;(3)通过影像资料,了解化肥生产与应用的百年历史;(4)观察作物的缺素症状,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掌握矫正对策;(5)撰写个人实习报告,认真总结自己从实习中获得的感想与收获。

三、实习内容:(1)参观长期定位试验站,了解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意义、发展和研究成果;了解试验设计与布置,现场观测记录生长指标等。

(2)参观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影响有机肥发酵的有关因素及其调控、加工技术和质量监测方法。

(3)寿光菜博会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管理与养分管理的高新技术和新理念;(4)参观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肥料造粒、加工成型和质量监测方法。

(5)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化肥的生产与应用;(6)观察作物缺素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7)对实习进行总结,结合查阅资料,完成个人实习报告。

四、实习工具叶绿素仪、尺子、记录本等五、人员组成何华老师、隋方功老师及资环09级学生六、实习概述一)胶州实习基地绿肥的观察1、鼠茅草的种植及作用胶州实验基地的种植的绿肥主要是鼠茅草。

长期以来鼠茅草一直是当做外来物种对待,但在1980和2001年鼠茅草先后在青岛的海滩和半山坡发现。

鼠茅草现在主要是用在果树如苹果园,葡萄园等。

9月25日—10月10日是鼠茅草的最佳播种期,鼠茅草的根系一般深达30cm,最深达60cm。

由于土壤中根生密集,在生长期及根系枯死腐烂后,既保持了土壤渗透性,防止了地面积水;也保持了通气性,增强果树的抗涝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第三章溶液培养试验
第四章沙砾培养试验
第五章田间试验
第六章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第七章数据分析及实习报告的撰写
附录一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二常用化肥供给的主要元素、百分含量及换算系数附录三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附录五试验结果统计表
前言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参观或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有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

因此为了便于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的实习内容,便于教学实习的顺利开展,本学科教师结合我校的实习条件,编写了这本实习指导书。

该试验指导书中包括七章内容。

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莫治新(内容的编写),支金虎(文字的校对)。

在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翟云龙、王冀萍老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书中如有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学生不吝指导,以便于今后修订时予以完善。

莫治新2009.12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1、制定实习计划
1.1 明确实习任务
明确本课程的实习任务,可避免学生盲目的开展实习,为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基础。

(1)掌握土壤培养试验、溶液培养试验及沙砾培养试验的任务及试验方法。

(2)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的参观或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
计的基本内容。

(3)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1.2 拟定实习计划
由于培养试验所用的时间较长,因此课程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播种,第二阶段指标测定。

在理论课讲授到第三之后就开始教学实习的第一阶段,将供试作物的生长期间,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

作物生长1到2个月之后才能测试相关的植物营养生理指标。

2、资料的收集分析
2.1耕作土壤养分资料的收集
土壤培养试验是以耕作土壤为样本,另为,田间试验中植物的养分也主要来自于耕层土壤。

因此在进行试验设计之前,必须要了解取土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

即确定土壤的供肥量。

2.2 主要农作物营养指标的收集
收集研究区域内的农作物(棉花、玉米及小麦等)正常生长是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状况,即确定不同农作物的供肥量。

2.3 资料分析
根据农作物所需养分量及土壤供应养分的状况,确定施肥量。

以此确定肥料的田间试验及土壤培养试验方案。

3、实习材料的准备
3.1 土壤培养试验材料的准备
(1)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取耕层土壤作为样本,根据实验方案的设置,确定取样量。

测定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及吸湿水的含量,并测定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

(2)3mm土筛的准备
取回的土壤样品需要通常3mm孔径的筛子。

(3)试验容器的准备
以塑料水桶作为试验容器,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确定容器的数量。

(4)石砾、浇水管及尼龙沙(或报纸)的数量。

(5)肥料的准备
根据试验方案,确定所需的氮肥、磷肥及钾肥的量。

(6)电子秤及百分之一天平的准备
利用电子秤进行称土及确定浇水量。

利用百分之一天平称肥料。

3.2溶液培养试验的准备
(1)容器的准备
可选用0.5~1升的广口瓶,外壁用报纸包上以避光。

(2)硬质塑料板或泡沫聚苯板的准备
(3)配置培养液
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配置培养液。

3.3 沙砾培养试验的准备
(1)容器的准备
河床或沙漠等地的砂子通过1mm或2mm的筛孔。

(2)容器的准备
使用塑料(或陶瓷)花盆作为容器,容器的数量根据试验方案确定。

(3)配置培养液
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配置培养液。

4、档案资料的准备
4.1 调查资料表格的准备
根据试验方案将土壤培养试验、溶液培养试验及砂砾培养试验所需调查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可参照附录五),便于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软件的准备
自学数据处理软件,如spss及dps等。

熟练掌握excel的操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1、实验目的
土壤培养试验是一种更接近自然条件的生物实验方法。

一般在水培及砂培中得到的初步结果,在转向田间研究之前,常常先用土壤培养试验设置预备试验和检验。

在植物营养研究中,土壤培养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问题:不同土壤中化肥效果的初步评价,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利用率(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影响等。

2、试验方法
2.1 土壤的准备
2.1.1 土壤的采集
土壤的选择是土壤培养试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常根据试验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例如对钾肥肥效进行比较,必须选择缺钾土壤,否则就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1)在采样之前,必须开展土壤调查及分析,确定土壤类型、物理及化学性质,耕作历史等。

(2) 确定取样地点后,一般只采集耕层土壤,特殊要求的可以除外。

(3)取土、装土、运土的工具要干净,防止肥料和其他养分污染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取土的数量比实际需求数量要多50%。

若远距离采土,应在当地过筛后再装箱运输,取土量应比实际需求量多10~20%。

(5)取回的土壤通常需过3mm孔径的筛子,并挑出石子、根扎残体,以及各种杂物。

过筛剩下的大土块,必须捣碎后全部过筛,不能扔掉。

2.1.2 土壤样品的贮存
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并注明土壤的类型、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含水量(吸湿水)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PH、有机质、碳酸钙、养分等。

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求量,不能随去随用,以致前后产生土壤差异而影响实验的重复性。

2.2、材料的准备
2.2.1、盆钵的准备
选择的盆钵首先应考虑供试作物的种类、试验期限的长短。

一般来讲,禾谷类作物与豆科作物可以采用20*20cm盆,玉米和棉花可以选用25*30cm或30*30cm盆,马铃薯可应选用25*30cm或30*35cm盆。

短期试验可以用小型盆钵,全生育期试验可以采用大型盆钵。

选择的盆钵要一致,期间的高度和直径相差不应大于0.5cm,每个盆钵的重量相差不应超过100g。

2.2.2 肥料的准备
(1)肥料的准备
在土培试验中,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除了所研究的肥料外,还应配合其他肥料的施用。

常用肥料为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等。

土培试验的施肥量,一般都高于大田2~3倍。

不同作物的施肥量可以参照表2-1.
表2-1 几种主要作物土培试验三要素一般施用量(g/kg土壤)
作物种类 N P2O5 K2O
禾谷类作物 0.15 0.1 0.15
豆科作物 0.02~0.04 0.1~0.15 0.1~0.15
棉花 0.15~0.2 0.15~0.2 0.15~0.2
(2)肥效方案的设置
以表2-1所提供的施用量为基础,设置一个三因素(N、P、K),六水平(不施肥料、肥料极度不足、肥料不足、肥料适宜、肥料一般过量、肥料极度过量)的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如表2-2.
将实习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单因子,六个水平肥效试验。

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肥料效应方案进行调整或自行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