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操作系统实验一——进程调度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华师操作系统实验一——进程调度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华师操作系统实验一——进程调度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学院

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项目:进程调度的设计与实现

指导老师:冯刚

开课时间:2012~2013年度第2学期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1本6班

学生:卢伟柱

学号:20112100175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一、实验目的

1.综合应用下列知识点设计并实现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邻接表,布尔数

组,非阻塞输入,图形用户界面GUI ,进程控制块,进程状态转换,多级反馈队列进程调度算法。

2.加深理解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的过程。

3.加深理解多级反馈队列进程调度算法。

二、实验内容与主要设计思想

1.采用一种熟悉的语言,如C、PASCAL或C++等,编制程序,最好关键代码

采用C/C++ ,界面设计可采用其它自己喜欢的语言。

2.采用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进行进程调度。

3.每个进程对应一个PCB。在 PCB 中包括进程标识符pid、进程的状态标

识status、进程优先级priority、进程的队列指针 next 和表示进程生命周期的数据项life (在实际系统中不包括该项)。

4.创建进程时即创建一个PCB ,各个进程的pid 都是唯一的,pid 是在1

到100 范围内的一个整数。可以创建一个下标为1 到100 的布尔数组,“真”表示下标对应的进程标识号是空闲的,“假”表示下标对应的进程标识号已分配给某个进程。

5.进程状态status 的取值为“就绪ready”或“运行run ”,刚创建时,

状态为“ready”。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后变为“run ”。

6.进程优先级priority 是0 到49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整数。

7.进程生命周期life 是1 到5 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整数。

8.初始化时,创建一个邻接表,包含50个就绪队列,各就绪队列的进程优

先级priority 分别是0 到49。

9.为了模拟用户动态提交任务的过程,要求动态创建进程。进入进程调度

循环后,每次按ctrl+f即动态创建一个进程,然后将该 PCB 插入就绪队列中。按ctrl+q退出进程调度循环。

10.在进程调度循环中,每次选择优先级最大的就绪进程来执行。将其状态

从就绪变为运行,通过延时一段时间来模拟该进程执行一个时间片的过程,然后优先级减半,生命周期减一。设计图形用户界面GUI ,在窗口

中显示该进程和其他所有进程的PCB 内容。如果将该运行进程的生命周期不为0 ,则重新把它变为就绪状态,插入就绪队列中;否则该进程执行完成,撤消其PCB 。以上为一次进程调度循环。

三、d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四、实验心得

1.通过计数器KillTimer()、ONTIMER()以及在计数器中对函数run()设计

并在ONTIMER()中对run函数调用从而完成多级反馈队列运行的模拟。

2.使用MFC设计界面,可以通过按钮和快捷键进成相关的操作,还充分利

用了模板进行简化设计邻接表。

3.实验中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向同学、老师等请教以

及利用好网络资源。

4.在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到用户的一切可能的操作,提高程序的用

户友好性。

五、主要源程序清单

主要程序MyScheuleDlg.cpp的代码:

// MySchedule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MySchedule.h"

#include "MyScheduleDlg.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CB.h"

using namespace std;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bool flag[100];

queue q[50];

/////////////////////////////////////////////////////////////////// //////////

// CMyScheduleDlg dialog

CMyScheduleDlg::CMySchedule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MyScheduleDlg::IDD, pParent)

{

//{{AFX_DATA_INIT(CMyScheduleDlg)

// NOTE: the ClassWizard will add member initialization here //}}AFX_DATA_INIT

//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

void CMyScheduleDlg::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AFX_DATA_MAP(CMyScheduleDlg)

DDX_Control(pDX, IDC_LIST1, m_LIST);

//}}AFX_DATA_MAP

}

BEGIN_MESSAGE_MAP(CMyScheduleDlg, CDialog)

//{{AFX_MSG_MAP(CMyScheduleDlg)

ON_WM_PAINT()

ON_WM_QUERYDRAGICON()

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OnButton1)

ON_BN_CLICKED(IDC_BUTTON2, OnButton2)

ON_BN_CLICKED(IDC_BUTTON3, OnButton3)

ON_WM_TIMER()

//}}AFX_MSG_MAP

END_MESSAGE_MAP()

///////////////////////////////////////////////////////////////////

//////////

// CMyScheduleDlg message handlers

BOOL CMyScheduleDl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 Set the icon for this dialog. The framework does this automatically

// when the application's main window is not a dialog

SetIcon(m_hIcon, TRUE); // Set big icon

SetIcon(m_hIcon, FALSE); // Set small icon

//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here

m_LIST.DeleteAllItems();

while(m_LIST.DeleteColumn(0));// 清空Control List内容

m_LIST.SetExtendedStyle(LVS_EX_FULLROWSELECT | LVS_EX_GRIDLINES); // 添加网格

m_LIST.SetTextColor(RGB(255,0,255)); // 设置字体颜色

//m_LIST.InsertColumn(0,"",LVCFMT_LEFT,0); // 第0列用来定位

// 插入列,50个优先级列

for(int i=0;i<50;i++)

{

CString s;

s.Format("%d",i);

s="优先级"+s;

m_LIST.InsertColumn(i,s,LVCFMT_LEFT,185);

}

for(i=0;i<100;i++)m_LIST.InsertItem(i,"");

for(i=1;i<=100;i++)

flag[i]=false;

for(i=0;i<50;i++)

addPCB();

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

// If you add a minimize button to your dialog, you will need the code below

// to draw the icon. For MFC applications using the document/view model,

// this is automatically done for you by the framework.

void CMyScheduleDlg::OnPaint()

{

if (IsIconic())

{

CPaintDC dc(this); // device context for painting

SendMessage(WM_ICONERASEBKGND, (WPARAM) dc.GetSafeHdc(), 0);

// Center icon in client rectangle

int cx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

int cyIcon = GetSystemMetrics(SM_CYICON);

CRect rect;

GetClientRect(&rect);

int x = (rect.Width() - cxIcon + 1) / 2;

int y = (rect.Height() - cyIcon + 1) / 2;

// Draw the icon

dc.DrawIcon(x, y, m_hIcon);

}

else

{

CDialog::OnPaint();

}

}

// The system calls this to obtain the cursor to display while the user drags

// the minimized window.

HCURSOR CMyScheduleDlg::OnQueryDragIcon()

{

return (HCURSOR) m_hIcon;

}

void CMyScheduleDlg::OnButton1() //创建线程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KillTimer(1);

addPCB();

UpdateWindow();

OnButton2();

}

void CMyScheduleDlg::OnButton2()//调度开始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SetTimer(1,1000,NULL);//设置定时器

}

void CMyScheduleDlg::OnButton3()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KillTimer(1);//移除定时器

}

void CMyScheduleDlg::OnTimer(UINT nIDEve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run();

CDialog::OnTimer(nIDEvent);

}

void CMyScheduleDlg::run()//模拟进程执行

{

PCB pcb;

CString s1,s2,s3,s4;

for(int i=49;i>=0;i--)//检测各个队列是否为空

{

if(!q[i].empty())break;

}

if(i!=-1)

{

pcb=q[i].front();

q[i].pop();

s1.Format("%d",pcb.getpid());

s2.Format("%d",pcb.getlife());

pcb.setstatus("run");

s3="pid:"+s1+" status:"+pcb.getstatus()+" life:"+s2;

m_LIST.SetTextColor(RGB(0,255,0)); // 设置字体颜色

m_LIST.SetItemText(0,pcb.getpriority(),s3);

UpdateWindow();

Sleep(1000);// 停顿一段时间

m_LIST.SetTextColor(RGB(255,0,0)); // 设置字体颜色

for(int j=0;j<=q[i].size();j++)

{

s4=m_LIST.GetItemText(j+1,pcb.getpriority());

m_LIST.SetItemText(j,pcb.getpriority(),s4);

}

m_LIST.SetItemText(j,pcb.getpriority(),"");

UpdateWindow();

pcb.setpriority(pcb.getpriority()/2);

pcb.setlife(pcb.getlife()-1);

if(pcb.getlife()!=0)

{

s1.Format("%d",pcb.getpid());

s2.Format("%d",pcb.getlife());

pcb.setstatus("ready");

s3="pid:"+s1+" status:"+pcb.getstatus()+" life:"+s2;

q[pcb.getpriority()].push(pcb);

m_LIST.SetItemText(q[pcb.getpriority()].size()-1,pcb.getpriority( ),s3);

}

else

{

flag[pcb.getpid()]=false;

}

}

else

{

KillTimer(1);

AfxMessageBox("进程调度完毕!");

}

}

void CMyScheduleDlg::addPCB()//添加PCB {

PCB pcb;

CString s1,s2,s3,s4;

while(true)

{

pcb.setpid(rand()%100+1);

if(!flag[pcb.getpid()])

{

flag[pcb.getpid()]=true;

break;

}

}

pcb.setstatus("ready");

pcb.setpriority(rand()%49);

pcb.setlife(rand()%5+1);

s1.Format("%d",pcb.getpid());

s2.Format("%d",pcb.getlife());

s3="pid:"+s1+" status:"+pcb.getstatus()+" life:"+s2;

q[pcb.getpriority()].push(pcb);

m_LIST.SetItemText(q[pcb.getpriority()].size()-1,pcb.getpriority( ),s3);

}

BOOL CMyScheduleDlg::PreTranslateMessage(MSG* pMsg) //设置快捷键

{

// TODO: Add your specialized code here and/or call the base class UINT nKeyCode =pMsg->wParam;

if(pMsg->message==WM_KEYDOWN)

{

if(nKeyCode==_T('F')&&(::GetKeyState(VK_CONTROL)&0x8000)) OnButton1();

else

{

if(nKeyCode==_T('S')&&(::GetKeyState(VK_CONTROL)&0x8000)) OnButton2();

else

{

if(nKeyCode==_T('Q')&&(::GetKeyState(VK_CONTROL)&0x8000))

OnButton3();

}

}

}

return CDialog::PreTranslateMessage(pMsg);

实验二--单处理器系统的进程调度

实验二单处理器系统的进程调度 (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深入了解系统如何组织进程、创建进程; 进一步认识如何实现处理器调度。 2.实验预备知识 进程的概念; 进程的组织方式; 进程的创建; 进程的调度。 3.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完成单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调度,要求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实验具体包括:首先确定进程控制块的内容,进程控制块的组成方式;然后完成进程创建原语和进程调度原语;最后编写主函数对所作工作进程测试。 4.提示与讲解 这个实验主要要考虑三个问题:如何组织进程、如何创建进程和如何实现处理器调度。 考虑如何组织进程,首先就要设定进程控制块的内容。进程控制块PCB 记录各个进程执行时的情况。不同的操作系统,进程控制块记录的信息内容不一样。操作系统功能越强,软件也越庞大,进程控制块记录的内容也就越多。这里的实验只使用了必不可少的信息。一般操作系统中,无论进程控制块中信息量多少,信息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①标识信息 每个进程都要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用来标识进程的存在和区别于其他进程。这个标识符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用符号或编号实现,它必须是操作系统分配的。在后面给出的参考程序中,采用编号方式,也就是为每个进程依次分配一个不相同的正整数。 ②说明信息

用于记录进程的基本情况,例如进程的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进程数据存放位置等等。实验中,因为进程没有数据和程序,仅使用进程控制块模拟进程,所以这部分内容仅包括进程状态。 ③现场信息 现场信息记录各个寄存器的内容。当进程由于某种原因让出处理器时,需要将现场信息记录在进程控制块中,当进行进程调度时,从选中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中读取现场信息进行现场恢复。现场信息就是处理器的相关寄存器内容,包括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等。在实验中,可选取几个寄存器作为代表。用大写的全局变量AX、BX、CX、DX模拟通用寄存器、大写的全局变量PC模拟程序计数器、大写的全局变量PSW模拟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④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记录进程管理和调度的信息。例如进程优先数、进程队列指针等。实验中,仅包括队列指针。 因此可将进程控制块结构定义如下: struct pcb {int name; int status;

操作系统-Linux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 Linux Ubuntu的安装、创建新的虚拟机VMWare 实验 Shell编程 1.实验目的与内容 通过本实验,了解Linux系统的shell机制,掌握简单的shell编程技巧。 编制简单的Shell程序,该程序在用户登录时自动执行,显示某些提示信息,如“Welcome to Linux”, 并在命令提示符中包含当前时间、当前目录和当前用户名等基本信息。 2.程序源代码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printf("Hello Linux\n"); int pid; int state; int pfd[2]; pipe(pfd); if (fork()==0){ printf("In the grep progress\n"); dup2(pfd[0],0);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grep","grep","sh",0); perror("exelp grep error"); } esle if(fork()==0){ printf("In the ps progress\n"); dup2(pfd[1],1); close(pfd[0]); close(pfd[1]); execlp("ps","ps","-ef",0); perror("execlp ps -ef"); }

close(pfd[1]); close(pfd[0]); wait(&state); wait(&state); } 实验内核模块 实验步骤: (1).编写内核模块 文件中主要包含init_clock(),exit_clock(),read_clock()三个函数。其中init_clock(),exit_clock()负责将模块从系统中加载或卸载,以及增加或删除模块在/proc中的入口。read_clock()负责产生/proc/clock被读时的动作。 (2).编译内核模块Makefile文件 # Makefile under ifneq ($(KERNELRELEASE),) #kbuild syntax. dependency relationshsip of files and target modules are listed here. obj-m := else PWD := $(shell pwd) KVER ?= $(shell uname -r) KDIR := /lib/modules/$(KVER)/buil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clean: rm -rf .*.cmd *.o *. *.ko .tmp_versions *.symvers *.order endif 编译完成之后生成模块文件。 (3).内核模块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ODULE #define MODULE_VERSION "" #define MODULE_NAME "clock" struct proc_dir_entry* my_clock; int read_clock(char* page, char** start, off_t off, int count, int* eof, void* data) { int len; struct timeval xtime;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进程管理

实验一进程管理 一、目的 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本实验要求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的概念,并体会和了解进程调度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PCB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信息:进程名(进程ID)、进程优先数、轮转时间片、进程所占用的CPU时间、进程的状态、当前队列指针等。可根据实验的不同,PCB结构的内容可以作适当的增删)。为了便于处理,程序中的某进程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各进程的轮转时间数以及进程需运行的时间片数的初始值均由用户给定。 2、系统资源(r1…r w),共有w类,每类数目为r1…r w。随机产生n进程P i(id,s(j,k),t),0<=i<=n,0<=j<=m,0<=k<=dt为总运行时间,在运行过程中,会随机申请新的资源。 3、每个进程可有三个状态(即就绪状态W、运行状态R、等待或阻塞状态B),并假设初始状态为就绪状态。建立进程就绪队列。 4、编制进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本程序用该算法对n个进程进行调度,进程每执行一次,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在调度算法中,采用固定时间片(即:每执行一次进程,该进程的执行时间片数为已执行了1个单位),这时,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并排列到就绪队列的尾上。 三、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系统。 编程语言:C#。 四、实验思路和设计 1、程序流程图

2、主要程序代码 //PCB结构体 struct pcb { public int id; //进程ID public int ra; //所需资源A的数量 public int rb; //所需资源B的数量 public int rc; //所需资源C的数量 public int ntime; //所需的时间片个数 public int rtime; //已经运行的时间片个数 public char state; //进程状态,W(等待)、R(运行)、B(阻塞) //public int next; } ArrayList hready = new ArrayList(); ArrayList hblock = new ArrayList();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ArrayList p = new ArrayList(); int m, n, r, a,a1, b,b1, c,c1, h = 0, i = 1, time1Inteval;//m为要模拟的进程个数,n为初始化进程个数 //r为可随机产生的进程数(r=m-n) //a,b,c分别为A,B,C三类资源的总量 //i为进城计数,i=1…n //h为运行的时间片次数,time1Inteval为时间片大小(毫秒) //对进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就绪数组、阻塞数组。 public void input()//对进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就绪队列、阻塞队列 { m = int.Parse(textBox4.Text); n = int.Parse(textBox5.Text); a = int.Parse(textBox6.Text); b = int.Parse(textBox7.Text); c = int.Parse(textBox8.Text); a1 = a; b1 = b; c1 = c; r = m - n; time1Inteval = int.Parse(textBox9.Text); timer1.Interval = time1Inteval; for (i = 1; i <= n; i++) { pcb jincheng = new pcb(); jincheng.id = i; jincheng.ra = (random.Next(a) + 1); jincheng.rb = (random.Next(b) + 1); jincheng.rc = (random.Next(c) + 1); jincheng.ntime = (random.Next(1, 5)); jincheng.rtime = 0;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报告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操作系统原理A》 题目:进程调度 班级:软件132 学号:2013122907 姓名:孙莹莹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 1)进程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内核的重要功能,本实验要求用C 语言编写一个进程调度模拟程序,使用优先级或时间片轮转法实现进程调度。本实验可加深对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2)按照实验题目要求独立正确地完成实验内容(编写、调试算法程序,提交程序清单及及相关实验数据与运行结果) 3)于2015年4月18日以前提交本次实验报告(含电子和纸质报告,由学习委员以班为单位统一打包提交)。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设计有5个进程并发执行的模拟调度程序,每个程序由一个PCB表示。 2)模拟调度程序可任选两种调度算法之一实现(有能力的同学可同时实现两个调度算法)。 3)程序执行中应能在屏幕上显示出各进程的状态变化,以便于观察调度的整个过程。 4)本次实验内容(项目)的详细说明以及要求请参见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流程图

(2)实验步骤 1)PCB的结构:优先级算法中,设PCB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各数据项的含义如下: Id:进程标识符号,取值1—5。 Priority:优先级,随机产生,范围1—5。 Used:目前已占用的CPU时间数,初值为0;当该进程被调用执行时,每执行一个时间片,Used加1。 Need:进程尚需的CPU时间数,初值表示该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取值范围为5—10。并随机产生,每运行一个时间片need减1;need为0则进程结束。 Status:进程状态R(运行),W(就绪),F(完成);初始时都处于就绪状态。 Next:指向就绪队列中下一个进程的PCB的指针。 2)初始状态及就绪队列组织: 5个进程初始都处于就绪状态,进程标识1—5,used初值都为0。各进程的优先级随机产生,范围1—5。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用队列加以组织,队列按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队首指针设为head,队尾指针为tail。 3)调度原则以及运行时间的处理: 正在执行的进程每执行一个时间片,其优先级减1(允许优先级为负)。进程调度将在以下情况发生:当正在运行的程序其优先级小于就绪队列队首进程的优先级时。程序中进程的运行时间以逻辑时间片为单位。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 专业班级:软件 2014年12月25日

目录 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3实验二进程调度 (7) 实验三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的实现 (18) 实验四存储管理 (24)

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一、实验名称 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中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2、通过任务管理器识别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的相关信息。 3、掌握利用spy++.exe来察看Windows中各个任务的更详细信息。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启动操作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 方法:直接按组合键Ctrl+Alt+Del,或者是在点击任务条上的“开始”“运行”,并输入“taskmgr.exe”。

2、调整任务管理器的“查看”中的相关设置,显示关于进程的以下各项信息,并 完成下表: 表一:统计进程的各项主要信息 3、启动办公软件“Word”,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该软件的登记,并将其结束掉。再

从任务管理器中分别找到下列程序:winlogon.exe、lsass.exe、csrss.exe、smss.exe,试着结束它们,观察到的反应是任务管理器无法结束进程, 原因是该系统是系统进程。 4、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进程“explorer.exe”,将之结束掉,并将桌面上你打开的所 有窗口最小化,看看你的计算机系统起来什么样的变化桌面上图标菜单都消失了、得到的结论explorer.exe是管理桌面图标的文件(说出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 5、运行“spy++.exe”应用软件,点击按钮“”,切换到进程显示栏上,查看进 程“explorer.exe”的各项信息,并填写下表: 进程:explorer.exe 中的各个线程

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 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2》实验报告 实验一题目: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 姓名:学号:12125807 实验日期:2014.12 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工行的进程调度程序。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 进程控制块通常应包含下述信息:进程名、进程优先数、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占用CPU的时间以及进程的状态等,且可按调度算法的不同而增删。 2.调度程序应包含2~3种不同的调度算法,运行时可任意选一种,以利于各种算法的分 析比较。 3.系统应能显示或打印各进程状态和参数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诸进程的调度过程 实验目的: 1.进程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进程调度又是操作系统核心的主要内容。本实习要 求学生独立地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调度算法可任意选择或自行设计。例如,简单轮转法和优先数法等。本实习可加深对于进程调度和各种调度算法的理解。 实验内容: 1.编制和调试示例给出的进程调度程序,并使其投入运行。 2.自行设计或改写一个进程调度程序,在相应机器上调试和运行该程序,其功能应该不亚 于示例。 3.直观地评测各种调度算法的性能。 示例: 1.题目 本程序可选用优先数法或简单轮转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每个进程处于运行R(run)、就绪W(wait)和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并假设起始状态都是就绪状态W。为了便于处理,程序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各进程的优先数或轮转时间片数、以及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片数,均由伪随机数发生器产生。 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

PCB 进程标识数 链指针 优先数/轮转时间片数 占用CPU时间片数 进程所需时间片数 进程状态 进程控制块链结构如下: 其中:RUN—当前运行进程指针; HEAD—进程就绪链链首指针; TAID—进程就绪链链尾指针。 2.算法与框图 (1) 优先数法。 进程就绪链按优先数大小从高到低排列,链首进程首先投入运行。每过一个时间片,运行进程所需运行的时间片数减1,说明它已运行了一个时间片,优先数也减3,理由是该进程如果在一个时间片中完成不了,优先级应该降低一级。接着比较现行进程和就绪链链首进程的优先数,如果仍是现行进程高或者相同,就让现行进程继续进行,否则,调度就绪链链首进程投入运行。原运行进程再按其优先数大小插入就绪链,且改变它们对应的进程状态,直至所有进程都运行完各自的时间片数。 (2) 简单轮转法。 进程就绪链按各进程进入的先后次序排列,进程每次占用处理机的轮转时间按其重要程度登入进程控制块中的轮转时间片数记录项(相当于优先数法的优先数记录项位置)。每过一个时间片,运行进程占用处理机的时间片数加1,然后比较占用处理机的时间片数是否与该进程的轮转时间片数相等,若相等说明已到达轮转时间,应将现运行进程排到就绪链末尾,调度链首进程占用处理机,且改变它们的进程状态,直至所有进程完成各自的时间片。(3) 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1 进程调度算法 报告日期:2016-6-10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实验1 进程调度算法

一、实验内容 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 二、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器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器。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器情况下的处理器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器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的程序。 (1) 假定系统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进程控制块的格式为: P1,P2,P3,P4,P5。 指针——按优先数的大小把五个进程连成队列,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的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中的指针为“0”。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优先数——赋予进程的优先数,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大的进程先执行。 状态——可假设有两种状态,“就绪”状态和“结束”状态。五个进程的初始状态都为“就绪”,用“R”表示,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后,它的状态为“结束”,用“E”表示。 (2) 在每次运行你所设计的处理器调度程序之前,为每个进程任意确定它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3) 为了调度方便,把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队列。用一单元指出队首进程,用指针指出队列的连接情况。例: K2K3K4K5 PCB1 PCB2 PCB3 PCB4 PCB5 (4) 处理器调度总是选队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改变优先数的办法,进程每运行一次优先数就减“1”。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处理器调度,所以,对被选中的进程并不实际的启动运行,而是执行: 优先数-1 要求运行时间-1 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

进程调度算法模拟实验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C 实验学期2012至2013学年第2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 年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杜杏菁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操作系统C》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基础六机房2013年6月3日 实验题目进程调度算法模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进一步理解进程的基本概念,加深对进程运行状态和进程调度过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设备与环境 1.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Linux操作系统,并安装相关的程序开发环境,如C \C++\Java等编程语言环境。 三、实验内容 (1)用C语言(或其它语言,如Java)实现对N个进程采用某种进程调度算法(如动态优先权调度)的调度。 (2)每个用来标识进程的进程控制块PCB可用结构来描述,包括以下字段: ?进程标识数ID。 ?进程优先数PRIORITY,并规定优先数越大的进程,其优先权越高。 ?进程已占用CPU时间CPUTIME。 ?进程还需占用的CPU时间ALLTIME。当进程运行完毕时,ALLTIME变为0。 ?进程的阻塞时间STARTBLOCK,表示当进程再运行STARTBLOCK个时间片后,进程将进 入阻塞状态。 ?进程被阻塞的时间BLOCKTIME,表示已阻塞的进程再等待BLOCKTIME个时间片后,将 转换成就绪状态。 ?进程状态STATE。 ?队列指针NEXT,用来将PCB排成队列。 (3)优先数改变的原则: ?进程在就绪队列中呆一个时间片,优先数增加1。 ?进程每运行一个时间片,优先数减3。 (4)为了清楚地观察每个进程的调度过程,程序应将每个时间片内的进程的情况显示出来,包括正在运行的进程,处于就绪队列中的进程和处于阻塞队列中的进程。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调度算法)

实验1 进程调度算法 一、实验内容 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 二、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器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器。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器情况下的处理器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器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的程序。 (1) 假定系统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进程控制块的格式为: 进程名 指针 要求运行时 间 优先数

状态 其中,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假设五个进程的进程名分别为P1,P2,P3,P4,P5。 指针——按优先数的大小把五个进程连成队列,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的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中的指针为“0”。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优先数——赋予进程的优先数,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大的进程先执行。 状态——可假设有两种状态,“就绪”状态和“结束”状态。五个进程的初始状态都为“就绪”,用“R”表示,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后,它的状态为“结束”,用“E”表示。 (2) 在每次运行你所设计的处理器调度程序之前,为每个进程任意确定它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3) 为了调度方便,把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队列。用一单元指出队首进程,用指针指出队列的连接情况。例: 队首标志 K2

1P1 K 2 P2 K 3 P3 K 4 P4 K 5 P5 0 K4K5K3K1 2 3 1 2 4 1 5 3 4 2 R R R R R PC B1 PC B2 PC B3 PC B4 PC B5 (4) 处理器调度总是选队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改变优先数的办法,进程每运行一次优先数就减“1”。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处理器调度,所以,对被选中的进程并不实际的启动运行,而是执行: 优先数-1 要求运行时间-1 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 提醒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系统中,当一个进程被选中运行时,必须恢复进程的现场,让它占有处理器运行,直到出现等待事件或运行结束。在这里省去了这些工作。

进程调度算法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进程调度算法 实验环境:C++ 实验目的:编程模拟实现几种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通过对几组进程分别使用不同的调度算法,计算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比较 各种算法的性能优劣。 实验内容:编程实现如下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 2.短进程优先算法;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设计分析: 程序流程图: 1.先来先服务算法 开始 初始化PCB,输入进程信息 各进程按先来先到的顺序进入就绪队列 结束 就绪队列? 运行 运行进程所需CPU时间 取消该进程 2.短进程优先算法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实验代码: 1.先来先服务算法 #include #define n 20 typedef struct { int id; //进程名

int atime; //进程到达时间 int runtime; //进程运行时间 }fcs; void main() { int amount,i,j,diao,huan; fcs f[n]; cout<<"请输入进程个数:"<>amount; for(i=0;i>f[i].id; cin>>f[i].atime; cin>>f[i].runtime; } for(i=0;if[j+1].atime) {diao=f[j].atime; f[j].atime=f[j+1].atime; f[j+1].atime=diao; huan=f[j].id; f[j].id=f[j+1].id; f[j+1].id=huan; } } } for(i=0;i #define n 5 #define num 5 #define max 65535 typedef struct pro { int PRO_ID; int arrive_time;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学部信息学部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 专业计算机 学号2011482370 姓名耿雪涛 指导教师朱亮 2013 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设计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理解,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可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模拟操作系统,使用VB、VC、CB等windows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借助这些语言环境来模拟硬件的一些并行工作。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四部分。 设计模板如下图: 注:本人主要涉及设备管理模块

三、设计要求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⑴模拟系统中有A、B、C三种独占型设备,A设备1个,B设备2个,C设备2个。 ⑵采用死锁的预防方法来处理申请独占设备可能造成的死锁。 ⑶屏幕显示 注:屏幕显示要求包括:每个设备是否被使用,哪个进程在使用该设备,哪些进程在等待使用该设备。 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I/O设备是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用于完成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的分配与回收,设备的驱动管理等),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并且I/O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使用外部设备的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函数的详细描述 1、检查设备是否可用(主要代码) public bool JudgeDevice(DeviceType type) { bool str = false; switch (type) { case DeviceType.a: {

进程调度算法实验报告doc

进程调度算法实验报告 篇一:操作系统进程调度算法模拟实验报告 进程调度算法模拟 专业: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 实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加深对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编写程序实现对5个进程的调度模拟,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算 法分别进行模拟调度。 三、实验方法内容 1. 算法设计思路 将每个进程抽象成一个控制块PCB, PCB用一个结构体描述。 构建一个进程调度类。将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分装在一个类中。类中存 在三个容器,一个保存正在或未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一个保存就绪的进程,另一个保存已完成的进程。还有一个PCB实例。主要保存正在运行的进程。类中其他方法都是围绕这三个容器可以这个运行中的PCB展开。

主要用到的技术是STL中的vector以维护和保存进程容器、就绪容器、 完成容器。 当程序启动时,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调度算法。然后用户从控制台输入 各个进程的信息,这些信息保存到进程容器中。进程信息输入完毕后,就开始了进程调度,每调度一次判断就绪队列是否为空,若为空则系统时间加一个时间片。判断进程容器中是否有新的进程可以加入就绪队列。 2. 算法流程图主程序的框架: ();//先来先服务 ();//最短进程优先调度//简单时间片轮转//最高优先数优先//输入进程信息 ();.m_WaitQueue.empty()||.m_ProcessQueue.empt() (); (); 进程调度过程: ; 3. 算法中用到的数据结构 struct fcfs{//先来先服务算法从这里开始char name[10];float arrivetime;float servicetime;float starttime;float finishtime;float zztime;float

实验一处理器调度实验报告

处理器调度一、实验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 二、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 当就绪状态进程 个数大于处理器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器。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器情况下处理器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器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器调度的程序 提示: (1)假定系统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进 程控制块的格 式为: 其中,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假设五个进程的进程名分别是R, P2, P3, P4,R。 指针—按优先数的大小把五个进程连成队列,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

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中的指针为“ 0”。 要求运行时间-- 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优先数-赋予进程的优先数,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大的进程先执行。 状态-可假设有两种状态,“就绪”状态和“结束“状态,五个进程的初 始状态都为 “就绪“状态,用“ R”表示,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后,它的状态变为“结束”, 用“ E”表示。 (2)在每次运行你所设计的处理器调度程序之前,为每个进程任意确定它的“优先数” 和“要求运行时间”。 (3)为了调度方便,把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队列,用一单元指出队首 进程,用指针指出队列的连接情况。例: 队首标志 (4)处理器调度总是选队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改变优先数的办法,进程每运行一次优 先数就减“ 1”。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处理器调度,所以,对被选中的进程并不实际的 启动运行,而是执行: 优先数- 1 要求运行时间-1 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提醒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系统中,当一个进程被选中运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程 实 验 指 导 书 姓名: 学号: 班级:软124班 指导老师:郭玉华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一WINDOWS进程初识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 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有可能是因为DOS下路径的问题 (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2\debug>time TEST.exe 步骤4: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程序是个死循环程序 步骤5:分别屏蔽While循环中的两个for循环,或调整两个for循环的次数,写出运行结果。 屏蔽i循环: 屏蔽j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循环变量i的循环次数:

操作系统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专业: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 实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模拟加深对进程概念和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编写程序实现对5个进程的调度模拟,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调度算法分别进行模拟调度。 三、实验方法内容 1.算法设计思路 将每个进程抽象成一个控制块PCB,PCB用一个结构体描述。 构建一个进程调度类。将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分装在一个类中。类中存在三个容器,一个保存正在或未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一个保存就绪的进程,另一个保存已完成的进程。还有一个PCB实例。主要保存正在运行的进程。类中其他方法都是围绕这三个容器可以这个运行中的PCB展开。 主要用到的技术是STL中的vector以维护和保存进程容器、就绪容器、完成容器。 当程序启动时,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调度算法。然后用户从控制台输入各个进程的信息,这些信息保存到进程容器中。进程信息输入完毕后,就开始了进程调度,每调度一次判断就绪队列是否为空,若为空则系统时间加一个时间片。判断进程容器中是否有新的进程可以加入就绪队列。 2.算法流程图 主程序的框架: 开始 选择调度算法void FCFS();//先来先服务 void SJF();//最短进程优先调度void RR();//简单时间片轮转void PD();//最高优先数优先 输入进程信息 将输入容器中以满足进入条件的进程调入就绪队列 判断就绪容器和输入容器是否为空!processScheduler.m_WaitQueue.empty()|| !processScheduler.m_ProcessQueue.empt() void ProcessQueueProcess(); //查看当前时间下,有无进程加 入。若有则把该进程调入就绪队列 void PCBInput();//输入进程信息 Y 打印各进程信息 进行统计计算周转 时间等 结束void PCBDisplay(); //打印当前状况下。就绪队列、完成队列、运行中的进程信息 void SchedulerStatistics(); //调度统计,计算周转时间等 按照选择的算法开 始选择就绪队列的 进程开始执行 void ProcessSelect(); //若当前就绪队列不为空则根 据选择的调度算法开始调度,否则,系统时间加一个时间片.以等待新的进程到

操作系统原理-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设计,深入理解进程调度的原理。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调度分配处理机,是控制协调进程对CPU的竞争,即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把CPU的使用权交给被选中的进程。 进程通过定义一个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PCB)来表示;每个进程需要赋予进程ID、进程到达时间、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的属性;在RR中,以1为时间片单位;运行时,输入若干个进程序列,按照时间片输出其执行序列。 二、实验环境 VC++6.0 三、实验内容 实现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PF)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提示]: (1)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原理: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 将用户作业和就绪进程按提交顺序或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排成队列,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方式进行调度处理,是一种最普遍和最简单的方法。它优先考虑在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 按照就绪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简单易实现,利于长进程,CPU繁忙型作业,不利于短进程,排队时间相对过长。 (2)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原理:时间片轮转法主要用于进程调度。采用此算法的系统,其程序就绪队列往往按进程到达的时间来排序。进程调度按一定时间片(q)轮番运行各个进程. 进程按到达时间在就绪队列中排队,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使用一个时间片,运行完一个时间片释放CPU,排到就绪队列末尾参加下一轮调度,CPU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首进程。 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1 所有就绪进程按 FCFS 规则排队。 2 处理机总是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队首进程。 3 如果运行的进程用完时间片,则系统就把该进程送回就绪队列的队尾,重新排队。 4 因等待某事件而阻塞的进程送到阻塞队列。 5 系统把被唤醒的进程送到就绪队列的队尾。 可变时间片轮转法: 1 进程状态的转换方法同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2 响应时间固定,时间片的长短依据进程数量的多少由T = N × ( q + t )给出的关系调整。 3 根据进程优先级的高低进一步调整时间片,优先级越高的进程,分配的时间片越长。 多就绪队列轮转法: (3) 算法类型 (4)模拟程序可由两部分组成,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流程图如下:

作业调度实验报告

作业调度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二作业调度 一.实验题目 1、编写并调试一个单道处理系统的作业等待模拟程序。 作业调度算法: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作业优先(SJF)、响应比高者优先(HRN)的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作业提交给系统的先后顺序来挑选作业,先提交的先被挑选。 (2)最短作业优先算法:是以进入系统的作业所提出的“执行时间”为标准,总是优先选取执行时间最短的作业。 (3)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是在每次调度前都要计算所有被选作业(在后备队列中)的响应比,然后选择响应比最高的作业执行。 2、编写并调度一个多道程序系统的作业调度模拟程序。 作业调度算法:采用基于先来先服务的调度算法。可以参考课本中的方法进行设计。 对于多道程序系统,要假定系统中具有的各种资源及数量、调度作业时必须考虑到每个作业的资源要求。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要求用高级语言(C语言实验环境)编写和调试一个或多个作业调度的模拟程序,了解作业调度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以加深对作业调度算法的理解三 .实验过程 <一>单道处理系统作业调度 1)单道处理程序作业调度实验的源程序: 执行程序: 2)实验分析:

1、由于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作业一投入运行,它就占有计算机的一切资源直到作业完成为止,因此调度作业时不必考虑它所需要的资源是否得到满足,它所占用的 CPU 时限等因素。 2、每个作业由一个作业控制块JCB 表示,JCB 可以包含如下信息:作业名、提交时间、所需的运行时间、所需的资源、作业状态、链指针等等。作业的状态可以是等待W(Wait)、运行R(Run)和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每个作业的最初状态总是等待W 。 3、对每种调度算法都要求打印每个作业开始运行时刻、完成时刻、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以及这组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及带权平均周转时间。 3)流程图: 二.最短作业优先算法 三.高响应比算法 图一.先来先服务流程图 4)源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getpch(type) (type*)malloc(sizeof(type)) #define NULL 0 int n; float T1=0,T2=0; int times=0; struct jcb .\n",p->name); free(p); .wait...",time); if(times>1000) 代替 代替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 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

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