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压轴题100题锦集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压轴大题集(100道)

初二数学压轴大题集(100道)

一次函数压轴题(一)1. 已知点A (-4,2),B (-1,5)(1) 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2) 在x 轴上求一点Q ,使|QA -QB |最大;(3) 在x 轴上取点D ,y 轴上取点C ,使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最C 、D 的坐标;2. 已知点A (-4,2),B (1,-3)(1) 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2) 在x 轴上求一点Q ,使|QA -QB |最大;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在坐标轴上,OA =OB =OC =2,点P 从C 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运动,连PB 。

(1) 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 点P 为第二象限的直线BC 上一点,当P 运动2秒,且S △AQO =2S △OPQ 时,求点Q 的坐标;(3) 若D 为AC 的中点,连DP ,BD ,问点P 运动几秒时,△PD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 如图,一次函数y=ax-b 与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交于第三象限内的点A ,与y 轴交于B(0,-4)且OA=AB ,△OAB 的面积为6. (1)求两函数的解析式; (2)若M (2,0),直线BM 与AO 交于P ,求P 点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S △ABE =5,若存在,求E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压轴题(二)1. 如图,直线l 交x 轴、y 轴分别于A 、B 两点,A (a ,0),B (0,b ),且(a -b )2+|b -4|=0.(1) 求A 、B 两点的坐标;(2) C 是线段AB 上一点,C 点的横坐标为3,P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满足∠OCP =45°,求出P 点坐标;(3) 在(2)的条件下,过B 作BD ⊥OC ,交OC 、OA 分别于F 、D 两点,E 为OA 上一点,且∠CEA =∠BDO ,试判断线段OD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压轴题100题锦集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压轴题100题锦集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压轴题100题锦集1.△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B、C 不重合),△ADE是以AD为边的等边三角形,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射线AC于点F,连接BE.(1)如图E 13.1,当点D在线段BC上运动时.① 求证:△AEB≌△ADC;② 探究四边形BCFE是怎样特殊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如AFDFDCE图(备用图)图13.113.2,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图然成立;(3)在(2)的情况下,当点D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BCFE是菱形?并说明理由.,B60°,BC2.点O是AC的2.如图,在Rt△ABC中,ACB90°中点,过点O的直线l与AB边相交于点D.过点C作CE∥AB交直线l于点E,设AOD=.(1)当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并求此时AD的长;EDBC90°(2)当时,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1)3.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 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设点Q的横坐标为n,求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周长用n 的代数式表示),并写出其最小值...第3题图14.如图,在等腰Rt△ABC与等腰Rt△DBE中, ∠BDE=∠ACB=90°,且BE在AB边上,取AE的中点F,CD的中点G,连结GF.(1)FG与DC的位置关系是 ,FG与DC的数量关系是;(2)若将△BDE绕B点逆时针旋转180°,其它条件不变,请完成下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请证明你的结论.AAF第3题图2D EG C BC B4.例: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M是边BC的中点,∠AMN=60°,且MN交三角形外角的平分线CN于点N.求证:AM=MN.思路点拨:取的AB中点P,连结PM易证△APM ≌△MCQ从而AM=MN.问题解决: (1)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M是边BC的中点,CN是正方形ABCD的外角∠DCQ的平分线.①填空:当∠AMN = °时,AM=MN;②证明①的结论.(2)请根据例题和问题(1)的解题过程,在正五边形ABCDE中推广出一个类似的真命题.(请在图3中作出相应图形,标注必要的字母,并写出已知和结论,无需证明.)第5题图2 第5题图3 第5题图15.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AF、DE相交于点G,则可得结论:①AF=DE,②AF⊥DE(不须证明).(1)如图②,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但满足CE=DF,则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2)如图③,若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④,在(2)的基础上,连接AE和EF,若点M、N、P、Q分别为AE、EF、FD、AD的中点,请先判断四边形MNPQ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中的哪一种,并写出证明过程.6.如图,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4,点D为坐标原点,点B在函数y的图象上,点P(m,n)是函数y k(k0,x0)xk(k0,x0)的图象上异于B的任意一点,过点Px分别作x轴、),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1)设矩形OEPF的面积为s1,求s2;(2)从矩形DEPF的面积中减去其与正方形OABC重合的面积,剩余面积记为.s2写出.s2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标明m的取值范围.7.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将面积为3的直角三角形AGO沿直线y=x翻折,得到三角形CHO,连接AC,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0的图象过A、C两点,如图①. x(1)k的值是 .(2)在直线y=x图象上任取一点D,作AB⊥AD,AC⊥CB,线段OD交AC于点F,交AB于点E, P为直线OD上一动点,连接PB、PC、CE.㈠如图②,已知点A的横坐标为1,当四边形AECD为正方形时,求三角形PBC的面积. ㈡如图③,若已知四边形PEBC为菱形,求证四边形PBCD是平行四边形.㈢若D、P两点均在直线y=x上运动,当ADC=60°,且三角形PBC的周长最小时,请直接写出三角形PBC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之比.8.(1)如图6,点E,F,M,N分别是菱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若AE=BF=CM=DN,求证:四边形EFMN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7,当E,F,M,N分别是菱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时,试判断四边形EF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四边形ABF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CF=AE。

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 期末压轴题(含答案)

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  期末压轴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题一.填空题(共1小题)1.(2018春•西城区期末)在查阅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小红看到一种利用“等积变形﹣﹣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并尝试按自己的理解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同学.(1)根据信息将以下小红的证明思路补充完整:①如图1,在△ABC中,∠ACB=90°,四边形ADEC,四边形BCFG,四边形ABPQ都是正方形.延长QA交DE于点M,过点C作CN∥AM交DE的延长线于点N,可得四边形AMNC的形状是;②在图1中利用“等积变形”可得S正方形ADEC=;③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MNC沿直线MQ向下平移MA的长度,得到四边形A′M′N′C′,即四边形QACC′;④设CC′交AB于点T,延长CC′交QP于点H,在图2中再次利用“等积变形”可得S四边形QACC'=,则有S正方形ADEC=;⑤同理可证S正方形BCFG=S四边形HTBP,因此得到S正方形ADEC+S正方形BCFG=S正方形ABPQ,进而证明了勾股定理.(2)小芳阅读完小红的证明思路后,对其中的第③步提出了疑问,请将以下小红对小芳的说明补充完整:图1中△≌△,则有=AB=AQ,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从而四边形AMNC沿直线MQ向下平移MA的长度,得到四边形QACC′.二.解答题(共42小题)2.(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已知△ABC中,∠BAC=90°,AB=AC,点M为BC的中点,点P为AB边上一动点,点N为线段BM上一动点,以点P为旋转中心,将△BPN逆时针旋转90°得到△DPE,且点B的对应点为D,点N的对应点为E.(1)当点N与点M重合,且点P不是AB的中点时.①依据题意补全图1;②证明:以A,M,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2)连接EM,若AB=4,写出一个BN的值,使得EM=EA成立,并证明.3.(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MON=45°,点P在射线OM上,点A,B在射线ON上(点B与点O在点A的两侧),且AB=1,以点P为旋转中心,将线段A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D(点C与点A对应,点D与点B对应).(1)如图,若OA=1,OP=,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OP=,当线段AB在射线ON上运动时,线段CD与射线OM有公共点,求OA的取值范围.(要写过程)4.(2019•都江堰市模拟)定义: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x1<x2),分别以x1,x2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得到点M(x1,x2),则称点M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衍生点.(1)若方程为x2﹣2x=0,写出该方程的衍生点M的坐标.(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2m=0(m<0)的衍生点为M,过点M 向x轴和y轴作垂线,两条垂线与坐标轴恰好围成一个正方形,求m的值.(3)是否存在b,c,使得不论k(k≠0)为何值,关于x的方程x2+bx+c=0的衍生点M 始终在直线y=kx﹣2(k﹣2)的图象上,若有请直接写出b,c的值,若没有说明理由.5.(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6,M是CD边上一动点(不与D点重合),点D与点E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连接AE,ME,延长CB到点F,使得BF=DM,连接EF,AF.(1)当DM=2时,依题意补全图1;(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EF的长;(3)当点M在CD边上运动时,能使△AEF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此时DM与AD 的数量关系.6.(2019春•朝阳区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和点P(点P在M内部或M上),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图形M上存在点Q,使得0≤PQ≤2,那么称点P为图形M 的和谐点.已知点A(﹣4,3),B(﹣4,﹣3),C(4,﹣3),D(4,3).(1)在点P₁(﹣2,1),P2(﹣1,0),P3(3,3)中,矩形ABCD的和谐点是;(2)如果直线y=上存在矩形ABCD的和谐点P,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3)如果直线y=上存在矩形ABCD的和谐点E,F,使得线段EF上的所有点(含端点)都是矩形ABCD的和谐点,且EF,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7.(2017春•昌平区期末)(1)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①如果AD=4,BD=9,那么CD=;②如果以CD的长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其面积为S1,以BD,AD的长为邻边长作一个矩形,其面积为S2,则S1S2(填“>”、“=”或“<”).(2)基于上述思考,小泽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如图2,点C在线段AB上,正方形FGBC,ACDE和EDMN,其面积比为1:4:4,连接AF,AM,求证AF⊥AM;②如图3,点C在线段AB上,点D是线段CF的黄金分割点,正方形ACDE和矩形CBGF的面积相等,连接AF交ED于点M,连接BF交ED延长线于点N,当CF=a时,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为.8.(2018春•浉河区期末)如图1,点A(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到坐标轴的垂线段AB,AC与坐标轴围成矩形OBAC,当这个矩形的一组邻边长的和与积相等时,点A称作“垂点”,矩形称作“垂点矩形”.(1)在点P(1,2),Q(2,﹣2),N(,﹣1)中,是“垂点”的点为;(2)点M(﹣4,m)是第三象限的“垂点”,直接写出m的值;(3)如果“垂点矩形”的面积是,且“垂点”位于第二象限,写出满足条件的“垂点”的坐标;(4)如图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是正方形DEFG的对角线的交点,当正方形DEFG 的边上存在“垂点”时,GE的最小值为.9.(2018春•丰台区期末)如图,菱形ABCD中,∠BAD=60°,过点D作DE⊥AD交对角线AC于点E,连接BE,取BE的中点F,连接DF.(1)请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2)请用等式表示线段DF、AE、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0.(2018春•丰台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为直线l:x=a上一点,N是直线l外一点,且直线MN与x轴不平行,若MN为某个矩形的对角线,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直线l的“伴随矩形”.如图为直线l的“伴随矩形”的示意图.(1)已知点A在直线l:x=2上,点B的坐标为(3,﹣2)①若点A的纵坐标为0,则以AB为对角线的直线l的“伴随矩形”的面积是;②若以AB为对角线的直线l的“伴随矩形”是正方形,求直线AB的表达;(2)点P在直线l:x=m上,且点P的纵坐标为4,若在以点(2,1),(﹣2,1),(﹣2,﹣1),(2,﹣1)为顶点的四边形上存在一点Q,使得以PQ为对角线的直线l的“伴随矩形”为正方形,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1.(2019春•海淀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7与直线y=x﹣2交于点A(3,m)(1)求k,m的值;(2)已知点P(n,n),过点P作垂直于y轴的直线与直线y=x﹣2交于点M,过点P 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y=kx+7交于点N(P与N不重合).若PN≤2PM,结合图象,求n的取值范围.12.(2019春•海淀区期末)在Rt△ABC中,∠BAC=90°,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连接OA,延长OA到点E,使得AE=OA,连按OC,过点B作BD与OC平行,并使∠DBC=∠OCB,且BD=OC,连按DE.(1)如图一,当点O在Rt△ABC内部时,①按题意补全图形;②猜想DE与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若AB=AC(如图二),且∠OCB=30°,∠OBC=15°,求∠AED的大小.13.(2017春•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4,0),C(4,4),CD⊥y轴于点D,直线l经过点D.(1)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2)作CE⊥直线l于点E,将直线CE绕点C逆时针旋转45°,交直线l于点F,连接BF.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通过观察、测量,同学们得到了关于直线BF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的猜想,请写出你的猜想;③通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思路:思路1:作CM⊥CF,交直线l于点M,可证△CBF≌△CDM,进而可以得出∠CFB=45°,从而证明结论.思路2:作BN⊥CE,交直线CE于点N,可证△BCN≌△CDE,进而证明四边形BFEN 为矩形,从而证明结论.…请你参考上面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一种方法即可)解:(1)点D的坐标为,(2)①补全图形,②直线BF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是,③证明:14.(2017春•西城区期末)如图,在由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6×6正方形网格中,点A,B,P都在格点上请画出以AB为边的格点四边形(四个顶点都在格点的四边形),要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条件1:点P到四边形的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条件2:点P在四边形的内部或其边上;条件3:四边形至少一组对边平行.(1)在图①中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ABCD,使点P在所画四边形的内部;(2)在图②中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四边形ABCD,使点P在所画四边形的边上;(3)在图③中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四边形ABCD,使∠D=90°,且∠A≠90°.15.(2017春•西城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动点A(a,0)在x轴的正半轴上,定点B(m,n)在第一象限内(m<2≤a),在△OAB外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OBEF,连接FD,点M为线段FD的中点,作BB1⊥x轴于点B1,作FF1⊥x轴于点F1.(1)填空:由≌△,及B(m,n)可得点F的坐标为,同理可得点D的坐标为;(说明:点F,点D的坐标用含m,n,a的式子表示)(2)直接利用(1)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①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指定范围内运动时,点M总落在一个函数图象上,求该函数的解析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且满足2≤a≤8时,求点M所经过的路径的长.16.(2019春•西城区期末)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是对角线,E是平面内一点,且CE<BC,过点C作FC⊥CE,且CF=CE.连接AE、AF,M是AF的中点,作射线DM 交AE于点N.(1)如图1,若点E,F分别在BC,CD边上.求证:①∠BAE=∠DAF;②DN⊥AE;(2)如图2,若点E在四边形ABCD内,点F在直线BC的上方,求∠EAC与∠ADN 的和的度数.17.(2019春•西城区期末)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4cm,BD=2cm,E,F分别是AB,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设AP =xcm,PE=y1cm,PF=y2cm.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这两种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画函数y1的图象①按表中自变量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y1与x的几组对应值:x/cm00.51 1.52 2.53 3.54y1/cm 1.120.50.71 1.12 1.58 2.06 2.55 3.04②在图2所给坐标系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的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函数y1的图象;(2)画函数y2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的图象;(3)根据画出的函数y1的图象、函数y2的图象,解决问题①函数y1的最小值是;②函数y1的图象与函数y2的图象的交点表示的含义是;③若PE=PC,AP的长约为cm18.(2019春•西城区期末)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M和图形W,若图形W上存在一点N(点M,N可以重合),使得点M与点N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对称,则称点M与图形W是“中心轴对称”.对于图形W1和图形W2,若图形W1和图形W2分别存在点M和点N(点M,N可以重合),使得点M与点N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对称,则称图形W1和图形W2是“中心轴对称”的.特别地,对于点M和点N,若存在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使得点M与点N关于直线l对称,则称点M和点N是“中心轴对称”的.(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A(1,0),点C(2,1),①下列四个点P1(0,1),P2(2,2),P3(﹣,0),P4(﹣,﹣)中,与点A是“中心轴对称”的是;②点E在射线OB上,若点E与正方形ABCD是“中心轴对称”的,求点E的横坐标x E的取值范围;(2)四边形GHJK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G(﹣2,2),H(2,2),J(2,﹣2),K (﹣2,﹣2),一次函数y=x+b图象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若线段MN 与四边形GHJK是“中心轴对称”的,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19.(2019春•大兴区期末)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y=+1的图象与性质.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1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函数y=+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如表是y与x的几组对应值.x…﹣3﹣2﹣112345…y…393m…求m的值;(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4)结合函数的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20.(2019春•大兴区期末)如图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B关于AD的对称点为M,连接CM交AD于F点.(1)若∠ABC=90°,如图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判断MF与FC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当∠ABC=135°时,AM,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取ME的中点H,连结HF.用等式表示线段CE与A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1.(2019春•大兴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记y与x的函数y=a(x﹣m)2+n (m≠0,n≠0)的图象为图形G,已知图形G与y轴交于点A,当x=m时,函数y=a (x﹣m)2+n有最小(或最大)值n,点B的坐标为(m,n),点A、B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分别为C、D,若A、B、C、D中任何三点都不在一直线上,且对角线AC,BD的交点与原点O重合,则称四边形ABCD为图形G的伴随四边形,直线AB为图形G的伴随直线.(1)如图1,若函数y=(x﹣2)2+1的图象记为图形G,求图形G的伴随直线的表达式;(2)如图2,若图形G的伴随直线的表达式是y=x﹣3,且伴随四边形的面积为12,求y与x的函数y=a(x﹣m)2+n(m>0,n<0)的表达式;(3)如图3,若图形G的伴随直线是y=﹣2x+4,且伴随四边形ABCD是矩形,求点B 的坐标.22.(2019春•石景山区期末)正方形ABCD中,点P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P,将线段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E,连接CE.(1)如图1,若点P在线段AC上,①直接写出∠ACE的度数为°;②求证:P A2+PC2=2PB2;(2)如图2,若点P在CA的延长线上,P A=1,PB=,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直接写出线段AC的长度为.23.(2020春•浦东新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Q为某个矩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图1为点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1,2).(1)如图2,点B的坐标为(b,0).①若b=﹣2,则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②若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是8,则b的值为.(2)如图3,点C在直线y=﹣1上,若点A,C的“相关矩形”是正方形,求直线AC 的表达式;(3)如图4,等边△DEF的边DE在x轴上,顶点F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D的坐标为(1,0).点M的坐标为(m,2),若在△DEF的边上存在一点N,使得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4.(2016春•无锡期末)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A(12,0),B(6,6),点C 为线段AB的中点,点D与原点O关于点C对称.(1)利用直尺和圆规在图1中作出点D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判断四边形OBDA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在图1中,动点E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OA运动,到达点A 时停止;同时,动点F从点O出发,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沿OB→BD→DA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4时,直线EF恰好平分四边形OBDA的面积,求a的值;②当t=5时,CE=CF,请直接写出a的值.25.(2019春•东城区期末)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y=﹣3的图象与性质.小亮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y=﹣3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亮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函数y=3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下表是y与x的几组对应值.x…﹣3﹣2﹣102345…y…﹣﹣﹣4﹣5﹣7m﹣1﹣2﹣﹣…求m的值;(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2)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发现下列特征: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x=1越来越靠近而永不相交,该函数的图象还与直线越来越靠近而永不相交.26.(2019春•东城区期末)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射线AC上一点,点F是正方形ABCD 外角平分线CM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1)如图1,当E是线段AC的中点时,直接写出BE与EF的数量关系;(2)当点E不是线段AC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时,请你在图2中补全图形,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点B,E,F在一条直线上时,求∠CB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7.(2019春•东城区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正方形给出如下定义:若正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四条边分别和坐标轴平行,我们称该正方形为原点正方形.当原点正方形上存在点Q,满足PQ≤1时,称点P为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1)当原点正方形边长为4时,①在点P1(0,0),P2(﹣1,1),P3(3,2)中,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是;②点P在直线y=x的图象上,若点P为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原点正方形的友好点,直接写出原点正方形边长a的取值范围.28.(2019春•昌平区期末)如图,△ABC中,AB=BC=5cm,AC=6cm,点P从顶点B出发,沿B→C→A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到A点,设运动时间为x秒,BP长度为ycm.某学习小组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秒)与y(cm)的几组对应值:x01234567891011y0.0 1.0 2.0 3.0 4.0 4.5 4.14 4.5 5.0要求:补全表格中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x约为时,BP=CP.29.(2019春•昌平区期末)在矩形ABCD中,AB=3,AD=2,点E是射线DA上一点,连接EB,以点E为圆心E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B于点F,作射线FE与CD延长线交于点G.(1)如图1,若DE=5,则∠DEG=°;(2)若∠BEF=60°,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并求EG的长;(3)若以E,F,B,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此时EG的长为.30.(2019春•昌平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如果由这点、原点及两个垂足为顶点的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那么称这个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巧点”.例如,图1中过点P(4,4)分別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A,B,矩形OAPB的周长为16,面积也为16,周长与面积相等,所以点P是巧点.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点C(1,3),D(﹣4,﹣4),E(5,﹣),其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巧点的是;(2)已知巧点M(m,10)(m>0)在双曲线y=(k为常数)上,求m,k的值;(3)已知点N为巧点,且在直线y=x+3上,求所有满足条件的N点坐标.31.(2019春•延庆区期末)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点H在对角线BD上运动(不与B,D重合)连接AH,过H点作HP⊥AH于H交直线CD于点P,作HQ⊥BD于H交直线CD于点Q.(1)当点H在对角线BD上运动到图1位置时,则CQ与PD的数量关系是.(2)当H点运动到图2所示位置时①依据题意补全图形.②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正方形边长为,∠PHD=30°,直接写出PC长.32.(2019春•延庆区期末)对于一次函数y=kx+b(k≠0),我们称函数y[m]=为它的m分函数(其中m为常数).例如,y=3x+2的4分函数为:当x≤4时,y[4]=3x+2;当x>4时,y[4]=﹣3x﹣2.(1)如果y=x+1的﹣1分函数为y[﹣1],①当x=4时,y[﹣1];当y[﹣1]=﹣3时,x=.②求双曲线y=与y[﹣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2)如果y=﹣x+2的0分函数为y[0],正比例函数y=kx(k≠0)与y=﹣x+2的0分函数y[0]的图象无交点时,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33.(2017春•西城区校级期末)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BAC=a,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点,且PE=PC,将线段PC绕点P顺时针旋转α得到PD,连接BD.(1)如图2,若α=60°,其他条件不变,先补全图形,然后探究线段BD和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α=90°,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线段BP、BD和B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4.(2017春•西城区校级期末)某学习小组有a个男生,b个女生,其中a和b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男生人数不少于女生人数;②a,b是一元二次方程mx2﹣(3m+8)x+24=0的两个实数根;③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不超过10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求整数m的值?(2)若T=ma+b,求T的所有可能的值?35.(2017春•西城区校级期末)设p,q都是实数,且p<q.我们规定:如果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p≤x≤q,则把实数L=q﹣p叫做变量x的取值宽度.如果反比例函数y=在p ≤x≤q的函数值y的取值宽度与自变量x的取值宽度相等,则称此函数在p≤x≤q上具有“等宽性”.例如:函数y=的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为≤y≤2,故而函数y=具有“等宽性”.(1)下列函数哪些函数具有“等宽性”:(填序号)①y=(1≤x≤2);②y=﹣(﹣2≤x≤﹣1);③y=﹣(1≤x≤6);④y=﹣(﹣4≤x≤﹣1);(2)已知函数y=﹣在a≤x≤﹣1上具有“等宽性”,求a的值;(3)已知直线y=kx+b与函数y=﹣交于A(x1,y1)、B(x2,y2)两点,且函数y=﹣在x1≤x≤x2上具有“等宽性”,则k=.36.(2018春•海淀区期末)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P为射线C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C不重合),连接AP,AP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BD于点E,连接AE,PE.提出问题:当点P运动时,∠APE的度数,DE与CP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探究问题:(1)首先考察点P的两个特殊位置:①当点P与点B重合时,如图1﹣1所示,∠APE=°,用等式表示线段DE与CP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当BP=BC时,如图1﹣2所示,①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填“变化”或“不变化”)(2)然后考察点P的一般位置:依题意补全图2﹣1,2﹣2,通过观察、测量,发现:(1)中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填“成立”或“不成立”)(3)证明猜想:若(1)中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成立,请从图2﹣1和图2﹣2中任选一个进行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7.(2018春•海淀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O,2),B(4,2),C(4,0).P 为矩形ABCO内(不包括边界)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线分矩形ABCO为四个小矩形,若这四个小矩形中有一个矩形的周长等于OA,则称P 为矩形ABCO的矩宽点.例如:下图中的为矩形ABCO的一个矩宽点.(1)在点D(,),E(2,1),F(,)中,矩形ABCO的矩宽点是;(2)若G(m,)为矩形ABCO的矩宽点,求m的值;(3)若一次函数y=k(x﹣2)﹣1(k≠0)的图象上存在矩形ABCO的矩宽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38.(2019春•曲阜市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CE⊥AB交AB延长线于点E,点F为点B关于CE的对称点,连接CF,分别延长DC,CF至点G,H,使FH=CG,连接AG,DH交于点P.(1)依题意补全图1;(2)猜想AG和DH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若∠DAB=70°,是否存在点G,使得△ADP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CG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9.(2018春•朝阳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l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l于点M,N,若PM+PN≤4,则称P为直线l的近距点,特别地,直线上l所有的点都是直线l的近距点.已知点A(﹣,0),B(0,2),C(﹣2,2).(1)当直线l的表达式为y=x时,①在点A,B,C中,直线l的近距点是;②若以OA为边的矩形OAEF上所有的点都是直线l的近距点,求点E的纵坐标n的取值范围;(2)当直线l的表达式为y=kx时,若点C是直线l的近距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40.(2018春•昌平区期末)如图,将一矩形纸片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A(6,0),C(0,3).动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向终点C运动,运动秒时,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O向终点O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OP=,OQ=;(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t=1时,将△OPQ沿PQ翻折,点O恰好落在CB边上的点D处.①求点D的坐标;②如果直线y=kx+b与直线AD平行,那么当直线y=kx+b与四边形P ABD有交点时,求b的取值范围.41.(2018春•昌平区期末)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连接AE,AF.(1)如图1,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5,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如图2,延长AE至G,使EG=AE,延长AF至H,使FH=AF,连接BG、GH、HD、DB.求证:四边形BGHD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3,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M,AE与BD交于点P,AF与BD交于点N.直接写出BP、PM、MN、ND的数量关系.42.(2018春•西城区期末)在矩形ABCD中,BE平分∠ABC交CD边于点E.点F在BC 边上,且FE⊥AE.(1)如图1,①∠BEC=°;②在图1已有的三角形中,找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FH∥CD交AD于点H,交BE于点M.NH∥BE,NB∥HE,连接NE.若AB=4,AH=2,求NE的长.43.(2018春•西城区期末)在△ABC中,M是BC边的中点.(1)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两条高,连接MD,ME,则MD与ME的数量关系是;若∠A=70°,则∠DME=°;(2)如图2,点D,E在∠BAC的外部,△ABD和△ACE分别是以AB,A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AD=∠CAE=30°,连接MD,ME.①判断(1)中MD与ME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②求∠DME的度数;(3)如图3,点D,E在∠BAC的内部,△ABD和△ACE分别是以AB,A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AD=∠CAE=α,连接MD,ME.直接写出∠DME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小题)1.(2018春•西城区期末)在查阅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小红看到一种利用“等积变形﹣﹣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并尝试按自己的理解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同学.(1)根据信息将以下小红的证明思路补充完整:①如图1,在△ABC中,∠ACB=90°,四边形ADEC,四边形BCFG,四边形ABPQ都是正方形.延长QA交DE于点M,过点C作CN∥AM交DE的延长线于点N,可得四边形AMNC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②在图1中利用“等积变形”可得S正方形ADEC=S四边形AMNC;③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MNC沿直线MQ向下平移MA的长度,得到四边形A′M′N′C′,即四边形QACC′;④设CC′交AB于点T,延长CC′交QP于点H,在图2中再次利用“等积变形”可得S四边形QACC'=S四边形QATH,则有S正方形ADEC=S四边形QATH;⑤同理可证S正方形BCFG=S四边形HTBP,因此得到S正方形ADEC+S正方形BCFG=S正方形ABPQ,进而证明了勾股定理.(2)小芳阅读完小红的证明思路后,对其中的第③步提出了疑问,请将以下小红对小芳的说明补充完整:图1中△ADM≌△ABC,则有AM=AB=AQ,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从而四边形AMNC沿直线MQ向下平移MA的长度,得到四边形QACC′.【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高模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CED是正方形,∴AC∥MN,∵AM∥CN,∴四边形AMNC是平行四边形,∴S正方形ADEC=S平行四边形AMNC,∵AD=AC,∠D=∠ACB,∠DAC=∠MAB,∴∠DAM=∠CAB,∴△ADM≌△ACB,∴AM=AB=AQ,∴图1中的四边形AMNC沿直线MQ向下平移MA的长度,得到四边形A′M′N′C′,即四边形QACC′,∴S四边形QACC′=S四边形QATH,则有S正方形ADEC=S四边形QATH,∴同理可证S正方形BCFG=S四边形HTBP,因此得到S正方形ADEC+S正方形BCFG=S正方形ABPQ;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S四边形AMNC,S四边形QATH,S四边形QATH;(2)由(1)可知:△ADM≌△ACB,∴AM=AB=AQ,故答案为ADM,ACB,AM;【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特殊四边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创新题目.二.解答题(共42小题)2.(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已知△ABC中,∠BAC=90°,AB=AC,点M为BC的中点,点P为AB边上一动点,点N为线段BM上一动点,以点P为旋转中心,将△BPN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PE,且点B的对应点为D,点N的对应点为E.(1)当点N与点M重合,且点P不是AB的中点时.①依据题意补全图1;②证明:以A,M,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2)连接EM,若AB=4,写出一个BN的值,使得EM=EA成立,并证。

期末考试勾股定理与几何翻折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解析版)

期末考试勾股定理与几何翻折压轴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教版)(解析版)

期末考试勾股定理与几何翻折压轴题专项训练【例题精讲】例1.(三角形翻折问题)如图,在Rt ABC △中,9086ABC AB BC ∠=︒==,,,分别在AB AC ,边上取点E F ,,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得到A EF '△,使得点A 的对应点A '恰好落在CB 延长线上,当60EA B '∠=︒时,AE 的长为 ,当A F AC '⊥时,AF 的长为 .【答案】 32− 407【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A E '=,先求出30A EB '∠=︒,从而可得1122A B A E AE ''==,再由勾股定理可得BE AE =,最后由AE BE AB +=,进行计算即可;令A F '交AB 于G ,连接CG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EA F '∠=∠,AFE A FE '∠=∠,AEF A EF '∠=∠,AF A F '=,由A F AC '⊥得出90A FA A FC ''∠=∠=︒,45AFE A FE '∠=∠=︒,证明()ASA A FC AFG '≌得到CF FG =,设CF FG x ==,则10AF x =−,AG ,根据1122ACG S AC FG AG BC =⋅=⋅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CF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A E '=,90ABC ∠=︒,18090A BE ABC '∴∠=︒−∠=︒,60EA B '∠=︒,9030A EB EA B ''∴∠=︒−∠=︒,1122A B A E AE ''∴==,BE AE∴==,AE BE AB+=,8AE AE∴=,32AE∴=−如图,令A F'交AB于G,连接CG,A F AC'⊥,90A FA A FC''∴∠=∠=︒,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 EA F'∠=∠,AFE A FE'∠=∠,AEF A EF'∠=∠,AF A F'=,90AFE A FE'∠+∠=︒,45AFE A FE'∴∠=∠=︒,设A EA Fα'∠=∠=,则45FEB AFEα∠=∠=+︒,180135AEF FEB A EFα'∴∠=︒−∠=︒−=∠,()13545902A EB A EF BEFααα''∴∠=∠−∠=︒−−︒+=︒−,902EA B A EBα''∴∠=︒−∠=,FA C EA B EA F Aα'''∴∠=∠−∠==∠,在A FC'和AFG中,CA F AA F AFA FC AFG∠=∠⎧⎪=⎨⎪∠=∠''⎩',()ASAA FC AFG'∴≌,CF FG∴=,在Rt ABC△中,9086ABC AB BC∠=︒==,,,10AC∴,设CF FG x==,则10AF x=−,AG∴==1122ACGS AC FG AG BC=⋅=⋅,106x∴⋅=,整理得:271809000x x+−=,即29014400749x⎛⎫+=⎪⎝⎭,9012077x∴+=±,解得:307x=或30x=−(不符合题意,舍去),307CF∴=,30401077AF AC CF∴=−=−=,故答案为:32−407.【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例2.(坐标系中折叠问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O的边OC OA、分别在x轴、y轴上,6AB=,点E在边BC上,将长方形ABCO沿AE折叠,若点B的对应点F 恰好是边OC的三等分点,则点E的坐标是.【答案】⎛−⎝⎭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由折叠的性质可得6AF AB==,BE EF=,90AFE B∠=∠=︒,再分当点F靠近点C时,24CF OF==,,当点F靠近点O 时,则42CF OF==,,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OA的长,进而得到BC的长,设出CE 的长,进而得到EF的长,在Rt EFC△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在长方形ABCO 中,6CO AB ==,90BCO B AOC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6AF AB ==,BE EF =,90AFE B ∠=∠=︒,F 恰好是边OC 的三等分点,∴当点F 靠近点C 时,24CF OF ==,,在Rt AFO V中,OA =,∴BC OA ==设CE x =,则BE EF x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222EF CF CE =+,∴()2222xx =+,解得x =,∴点E的坐标是⎛− ⎝⎭; 当点F 靠近点O 时,则42CF OF ==,,在Rt AFO V中,OA ==∴BC OA ==设CE x =,则BE EF x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222CF CE =+,∴()2224x x =+,解得x =∴点E的坐标是(−;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是⎛− ⎝⎭或(−,故答案为:⎛− ⎝⎭或(−.例3.(四边形折叠问题)如图,已知矩形ABCD ,4AB =,5BC =,点P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连接AP ,AQP △是由ABP 沿AP 翻折所得到的图形.(1)当点Q 落在边AD 上时,QC = ;(2)当直线PQ 经过点D 时,求BP 的长;(3)如图2,点M 是DC 的中点,连接MP 、MQ .①MQ 的最小值为 ;②当PMQ 是以P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BP 的长.【答案】(2)2BP =或8BP =(3) 2.9BP =或4BP =或10BP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2)分点P 在线段BC 上,点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3)①连接AM ,勾股定理求出AM 的长,折叠求出AQ 的长,根据MQ AM AQ ≥−,求出最小值即可;②分PM MQ =和PM PQ =两种情况,再分点P 在线段BC 上,点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进行讨论求解即可.【详解】(1)解:当点Q 落在边AD 上时,如图所示,∵矩形ABCD ,4AB =,5BC =,∴4,5CD AB AD BC ====,90BAD B BCD ADC ∠=∠=∠=∠=︒,∵翻折,∴4,90AQ AB AQP B ==∠=∠=︒,∴1DQ AD AQ =−=,在Rt CDQ △中,CQ ==(2)当直线PQ 经过点D 时,分两种情况: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翻折,∴4AQ AB ==,90AQP B ∠=∠=︒,BP PQ =,∴90AQD ∠=︒,∴3DQ ==,设BP PQ x ==,则:5PC BC BP x =−=−,3DP DQ PQ x =+=+,在Rt PCD △中,222DP CP CD=+,即:()()222345x x +=+−,∴2x =;∴2BP =;②当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翻折,∴4,90AQ AB Q B ==∠=∠=︒,BP PQ =,∴3DQ ==,设BP PQ x ==,则:5PC BP BC x =−=−,3DP PQ DQ x =−=−,在Rt PCD △中,222DP CP CD =+,即:()()222345x x −=+−,∴8x =;∴8BP =;综上:2BP =或8BP =;(3)①连接AM ,∵M 是CD 的中点, ∴122DM CM CD ===,∴AM =∵翻折,∴4AQ AB ==,∵MQ AM AQ ≥−,∴当,,A Q M 三点共线时,MQ 的值最小,即:4MQ AM AQ =−=4;②当PM PQ =时,如图:∵翻折,∴BP PQ PM ==,设BP x =,则:,5PM x CP BC BP x ==−=−,在Rt PCM 中,222PM CM PC =+,即:()22225x x =+−,解得: 2.9x =,即: 2.9BP =;当PM QM =,点P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QM PM DM CM ==,90D C ∠=∠=︒,∴()HL MDQ MCP ≌,∴CP DQ =,点Q 在AD 上,由(1)知:1DQ =,∴1CP DQ ==,∴4BP BC CP =−=;当点P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此时点M 在AP 上,连接BM ,∵翻折,∴BM MQ PM ==,∵MC BP ⊥,∴210BP BC ==;综上: 2.9BP =或4BP =或10BP =.质,综合性强,难度大,属于压轴题.利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模拟训练】1.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点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FBE ,EF 交BC 于点H ,延长BF DC 、相交于点G ,若8DG =,10BC =,则DC = .【答案】258【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连接EG ,根据点E 是AD 的中点得DE AE EF ==,根据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得90D A ∠=∠=︒,根据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FBE 得90BFE D A ∠=∠=∠=︒,利用HL 证明Rt Rt EFG EDG △≌△,得8FG DG ==,设DC x =,则8CG DG DC x =−=−,8BG BF FG AB FG DC FG x =+=+=+=+,在Rt BCG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CG BC BG +=,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EG ,∵点E 是AD 的中点,∴DE AE EF ==,∵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90D A ∠=∠=︒,∵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FBE ,∴90BFE D A ∠=∠=∠=︒在Rt EFG △和Rt EDG △中,EF ED EG EG =⎧⎨=⎩,∴()Rt Rt HL EFG EDG V V ≌,∴8FG DG ==,设DC x =,则8CG DG DC x =−=−,8BG BF FG AB FG DC FG x =+=+=+=+,在Rt BC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CG BC BG +=,∴222(8)10(8)x x −+=+,解得258x =,故答案为:258.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54AB =,154=AC ,点D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D ,将BCD △沿CD 折叠,得到CDE ,当DE 与ABC 的直角边垂直时,AD 的长是 .【答案】154或54【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DE BC ⊥和DE AB ⊥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如图,当DE BC ⊥时,延长ED 交BC 于点F ,CE 与AB 相交于点M ,∵EF BC ⊥,∴90EFC EFB ∠=∠=︒,∴90E ECF ∠+∠=︒,由折叠得,B E ∠=∠,CE CB =,MCD FCD ∠=∠,∴90B ECF ∠+∠=︒,∴90CMB ∠=︒,即C M A B ⊥,∵90ACB ∠=︒,254AB =,154=AC ,∴5BC ==, ∵1122ABC S AC BC AB CM ==△,∴11512552424CM ⨯⨯=⨯⨯,解得3CM =,∴4BM =,∵90CFD CMD FCD MCD CD CD ∠=∠=︒⎧⎪∠=∠⎨⎪=⎩, ∴()AAS CFD CMD ≌,∴3CF CM ==,DF DM =,∴532BF BC CF =−=−=,设DF DM x ==,则4BD x =−,在Rt BFD 中,222DF BF BD +=,∴()22224x x +=−, 解得32x =, ∴35422BD =−=, ∴25515424AD AB BD =−=−=;当DE AB ⊥时,如图,设DE 与AC 相交于点M ,由折叠可得,BCD ECD ∠=∠,DE DB =,ED BD =,5EC BC ==,∵DE AB ⊥,90ACB ∠=︒,∴DE BC ∥,∴EDC BCD ∠=∠,∴EDC ECD ∠=∠,∴5ED EC ==,∴5BD ED ==, ∴255544AD AB BD =−=−=;综上,AD 的长是154或54, 故答案为:154或54.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16AB BD AC =⊥,于点D ,点E F 、分别是BC DC 、上的动点,沿EF 所在直线折叠CEF △,使点C 落在BD 上的点C '处,当BEC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值为 .【答案】24−或323【分析】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30DBC ∠=︒,分9090BEC BC E ''∠=︒∠=︒,两种情况讨论,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AC ⊥,30,DBC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 C E '=若90,BEC ∠'=︒且30,C BE ∠'=︒,2,BE E B E C C ∴='''=16,BE CE BC +==16,CE +=8,E E C C ∴'==24BE ∴=−若90,30,E C B E C B ∠'=︒='∠︒2,,BE E B C E C ∴'''=16,BE CE BC +==16,3CE E C =='∴ 32.3BE ∴=故答案为∶ 24−323.4.如图,在ABC 中,120ACB ∠=︒,8AC =,4BC =,将边BC 沿CE 翻折,使点B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AC 沿CF 翻折,使点A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FA '的长为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过点A 作A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H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142HC AC ==,AH =AB 的长,由面积法可求CE 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可求90BEC DEC ∠=∠=︒,BCE DCE ∠=∠,ACF DCF ∠=∠,然后再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H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H ,120ACB ∠=︒,ACB H HAC ∠=∠+∠,30HAC ∴∠=︒,142HC AC ∴==,AH ==,448BH ∴=+=,AB ∴1122ACB S BC AH AB CE =⨯⨯=⨯⨯,4CE ∴=,CE ∴,将边BC 沿CE 翻折,使点B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AC 沿CF 翻折,90BEC DEC ∴∠=∠=︒,BCE DCE ∠=∠,ACF DCF ∠=∠,1602ECF ACB ∴∠=∠=︒,30CFE ∴∠=︒,EF ∴,在Rt BCE中,BE ===,AF AB EF BE ∴=−−==FA AF '∴==故答案为:5.如图,点D 是ABC 的边AB 的中点,将BCD △沿直线CD 翻折能与ECD 重合,若4AB =,2CD =,1AE =,则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答案】【分析】连接BE ,延长CD 交BE 于点G ,作CH AB ⊥于点H ,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及中点性质可得AEB △为直角三角形,且G 为BE 中点,从而CG BE ⊥,由勾股定理可得BE的长,再根据2ABC BDC S S =△△,即11222AB CH CD BG ⋅=⨯⋅,从而可求得CH 的长.【详解】解:连接BE ,延长CD 交BE 于点G ,作CH AB ⊥于点H ,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 ED =,CB CE =,∴CG 为BE 的中垂线, ∴12BG BE =,∵点D 是AB 的中点,4AB =,2CD =,1AE =, ∴122BD AD AB ===,CBD CAD S S =,AD DE =,∴DBE DEB ∠=∠,DEA DAE ∠=∠,∵180EDA DEA DAE ∠+∠+∠=︒,即22180DEB DEA ∠+∠=︒,∴90DEB DEA ∠+∠=︒,即90BEA ∠=︒,∴BE∴12BG BE ==, ∵2ABC BDCS S =△△, ∴11222AB CH CD BG ⋅=⨯⋅,∴422CH =⨯,∴CH ,∴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线段中垂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利用面积相等求相应线段的长,解题的关键是得出CG 为BE 的中垂线,2ABC BDC S S =△△.6.如图,在ABC 中,90,A AB AC ∠=︒==D 为AC 边上一动点,将C ∠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C 的对应点C '落在射线CA 上,连接BC ',当Rt ABC '△的某一直角边等于斜边BC '长度的一半时,CD 的长度为 .【答案】 或 【分析】由翻折得,12CD CC '=,分三种情况:①当点C '在边AC 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②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③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B BC '=(即2BC AB '==时,分别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求出CC '的长即可 【详解】解:由翻折得,12CD CC '=,分三种情况:①当点C '在边AC 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90,A AB AC ∠=︒==∴由勾股定理得,222BC AC AB ''−=,即222(2)AC AC ''−=,AC '∴=CC '∴CD ∴;②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C BC ''=(即2BC AC ''=)时,同理得AC 'CC '∴CD ∴;③当点C '在CA 的延长线上,且12AB BC '=(即2BC AB '==由勾股定理得,222AC BC AB ''=−,即22218AC '=−=,AC '∴=CC '∴CD ∴=,0>,CD AB ∴>,此时点D 不在边AC 上,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当Rt ABC '△的某一直角边等于斜边BC '长度的一半时,CD 的长度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折叠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7.如图,在ABC 中,90ACB ∠=︒,3AC =,4BC =,P 为斜边AB 上的一动点(不包含A ,B 两端点),以CP 为对称轴将ACP △翻折得到A CP ',连结BA '.当A P AB '⊥时,BA '的长为 .【答案】【分析】当A P AB '⊥时,过点C 作CD AB ⊥于D ,可知125CD =,95AD =,得出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D CD =,求出PA '和BP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A '的长.【详解】过点C 作CD AB ⊥于D ,在Rt ADC 中,90ACB ∠=︒,3AC =,4BC =,∴5AB = ∵1122AC BC AB CD ⨯=⨯,125CD ∴=,在Rt ADC 中,3AC =∴95AD ==,当A P AB '⊥时,如图由折叠性质可知12∠=∠,PA PA '=,又1290A PA '∠=∠+∠=︒145∠=∠2=︒∴,又2390∠+∠=︒,345∴∠=︒,23∴∠=∠,125PD CD ∴==,又PA PD AD =+,12921555PA ∴=+=,又PA PA '=,215PA '∴=,又BP AB PA =−,214555BP ∴=−=,在Rt BPA '△中,90BPA ∠='︒,222BP PA BA ∴='+,2224214575525BA ⎛⎫⎛⎫'∴=+= ⎪ ⎪⎝⎭⎝⎭,BA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D 为AB 上一点,连接DC ,将BDC 沿DC 翻折,得到EDC △,连接AE ,若AE CE =,4BC =,则D 到CE 的距离是 .【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涉及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应用、面积法等知识.设BE 交CD 于G ,过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F ,根据将BDC 沿DC 翻折,得到EDC △,AC BC =,AE CE =,可得ACE △是等边三角形,即知60ACE ∠=︒,而90ACB ∠=︒,故150BCE ∠=︒,30ECF ∠=︒,可得75BCD ECD ∠=∠=︒,122EF CE ==,CF =BE =15CBE ∠=︒,可得90BGC ∠=︒,即CG BE ⊥,从而12BG BE GE ===,由勾股定理得CG ,在Rt BDG △中,DG ,即得CD DG CG =+,由面积法可得D 到CE 的距离是2. 【详解】解:设BE 交CD 于G ,过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F ,如图:将BDC 沿DC 翻折,得到EDC △,4BC CE ∴==,BCD ECD ∠=∠,AC BC =,AE CE =,AC BC CE AE ∴===,ACE ∴是等边三角形,60ACE ∴∠=︒,90ACB ∠=︒,150BCE ∴∠=︒,30ECF ∠=︒,75BCD ECD ∴∠=∠=︒,122EF CE ==,CF =在Rt BEF △中,BE ==BCE 中,BC CE =,150BCE ∠=︒,15CBE ∴∠=︒,18090BGC BGC BCD ∴∠=︒−∠−∠=︒,即CG BE ⊥,12BG BE GE ∴==,CG ∴===,45ABC ∠=︒,15CBE ∠=︒,30DBG ∴∠=︒,在Rt BDG△中,DG =,CD DG CG ∴=+=,设D 到CE 的距离是h ,2DCE S CE h DC GE ∆=⋅=⋅,324DC GE h CE ⋅∴===,故答案为:2.9.在生活中、折纸是一种大家喜欢的活动、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折纸进行探究,探寻数学奥秘.【纸片规格】三角形纸片ABC ,120ACB ∠=︒,CA CB =,点D是底边AB 上一点.【换作探究】(1)如图1,若6AC =,AD =CD ,求CD 的长度;(2)如图2,若6AC =,连接CD ,将ACD 沿CD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ECD ,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若DE 所在的直线与ABC 的一边垂直,求AD 的长;(3)如图3,将ACD 沿CD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ECD ,边CE 与边AB 交于点F ,且DE BC ∥,再将DFE △沿DF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DFG ,点E 的对应点为点G ,DG 与CE 、BC 分别交于H ,K ,若1KH =,请直接写出AC 边的长.【答案】(1)(2)3或(3)3【分析】(1)作CE AB ⊥于E ,求得30A B ==︒∠∠,从而得出132CE AC ==,AE AC =进而得出DE AE AD =−=(2)当DE AB ⊥时,连接AE ,作CG AB ⊥于G ,依次得出45DAE DEA ∠=∠=︒,304575CAE CAD DAE ∠=∠+∠=︒+︒=︒,75CEA CAE ∠=∠=︒,30ACE ∠=︒,15ACD DCE ∠=∠=︒,45CDG CAB DAC ∠=∠+∠=︒,从而DG CG =,进一步得出结果;当ED AC ⊥时,设ED 交AC 于点W CE ,交AB 于V ,可推出90AVC ∠=︒,60ACE ∠=︒,从而30ACD DCE ∠=∠=︒,进一步得出结果;当DE BC ⊥时,可推出180ACB BCE ∠+∠=︒,从而90ACD DCE ∠=∠=︒,进一步得出结果;(3)可推出CKH 和CDH △及CHK 是直角三角形,且30HCK ∠=︒,30HDF ∠=︒,45DCH ∠=︒,进一步得出结果.【详解】(1)解:如图1,作CE AB ⊥于E ,90AEC ∴∠=︒,CA CB =,120ACB ∠=︒,30A B ∴∠=∠=︒,132CE AC ∴==,AE =,DE AE AD ∴=−==CD ∴=;(2)解:如图2,当DE AB ⊥时,连接AE ,作CG AB ⊥于G ,由翻折得:AD DE =,CAD CED =∠∠,AC CE =,45DAE DEA ∠∠∴==︒,304575CAE CAD DAE ∴∠=∠+∠=︒+︒=︒,75CEA CAE ∴∠=∠=︒,30ACE ∴∠=︒,15ACD DCE ∴∠=∠=︒,45CDG CAB DAC ∴∠=∠+∠=︒,DG CG ∴=,由(1)知:3CG =,AG =3AD AG DG ∴=−=;如图3,当ED AC ⊥时,设ED 交AC 于点W CE ,交AB 于V ,90E ACE ∴∠+∠=︒,E A ∠=∠,90A ACE ∴∠+∠=︒,90AVC ∴∠=︒,60ACE∴∠=︒,30ACD DCE∴∠=∠=︒,ACD A∴∠=∠,AD CD∴=,3CV =,CD∴=,AD CD∴==如图4,当DE BC⊥时,30E A∠=∠=︒,60BCE∴∠=︒,180ACB BCE∴∠+∠=︒,90ACD DCE∴∠=∠=︒,AD∴=,综上所述:3AD=或(3)解:如图5,∵DE BC ∥,30B C ∠=∠=︒,30BCF E ∴∠=∠=︒,30EDF B ∠=∠=︒,120ACB ∠=︒,90ACE ∴∠=︒,1452ECD ACD ACE ∴∠=∠=∠=︒,将DFE △沿DF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DFG ,30GDF EDF ∴∠=∠=︒,60EDG ∴∠=︒,90CHK EHD ∴∠=∠=︒,DH CH ∴=1FH ∴==,1CF CH FH ∴=+,3A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类,画出图形.10.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为线段BC 延长线上一点,以AD 为腰作等腰直角DAF △,使90DAF ∠=︒,连接CF .(1)请判断CF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8BC =,4CD BC =,求线段AD 的长;(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DAF △沿线段DF 翻折,使点A 与点E 重合,连接CE ,求线段CE 的长.【答案】(1)CF BC ⊥,理由见解析(2)(3)【分析】(1)证明()SAS ABD ACF △≌△,则ADB AFC ∠=∠,如图1,记AD CF 、的交点为O ,根据180FAO AFO AOF DCO CDO COD ∠+∠+∠=︒=∠+∠+∠,AOF COD ∠=∠,可得90FAO DCO ∠=∠=︒,进而可得CF BC ⊥;(2)如图2,过A 作AH BC ⊥于H ,则142BH CH AH BC ====,6DH =,由勾股定理得,AD =(3)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E AD =,45EDF ADF ∠=∠=︒,90ADE ∠=︒,如图3,过A 作AM BC ⊥于M ,过E 作EN BC ⊥于N ,证明()AAS ADM DEN ≌,则46DN AM EN DM ====,,6CN =,由勾股定理得,CE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1)解:CF BC ⊥,理由如下:∵等腰直角DAF △,90DAF ∠=︒,∴AD AF =,又∵90BAC ∠=︒,∴BAC CAD DAF CAD ∠+∠=∠+∠,即BAD CAF ∠=∠,∵AB AC =,BAD CAF ∠=∠,AD AF =,∴()SAS ABD ACF △≌△,∴ADB AFC ∠=∠,如图1,记AD CF 、的交点为O ,∵180FAO AFO AOF DCO CDO COD ∠+∠+∠=︒=∠+∠+∠,AOF COD ∠=∠,∴90FAO DCO ∠=∠=︒,∴CF BC ⊥;(2)解:∵8BC =,4CD BC =,∴2CD =,如图2,过A 作AH BC ⊥于H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42BH CH AH BC ====,∴6DH =,由勾股定理得,AD =∴线段AD 的长为(3)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E AD =,45EDF ADF ∠=∠=︒,∴90ADE ∠=︒,如图3,过A 作AM BC ⊥于M ,过E 作EN BC ⊥于N ,∴90AMD DNE ∠=︒=∠,同理(2)可知,4AM =,6MD =,∵90ADM EDN EDN DEN ∠+∠=︒=∠+∠,∴ADM DEN ∠=∠,∵90AMD DNE ∠=︒=∠,ADM DEN ∠=∠,AD DE =,∴()AAS ADM DEN ≌,∴46DN AM EN DM ====,,∴6CN =,由勾股定理得,CE =,∴线段CE 的长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5AC =,12BC =,点D 为BC 边上一动点,将ACD 沿直线AD 折叠,得到AFD △,请解决下列问题.(1)AB =______;当点F 恰好落在斜边AB 上时,CD =______;(2)连接CF ,当CBF V 是以CF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出此时点F 到直线AC 的距离;(3)如图3,E 为边BC 上一点,且4,连接EF ,当DEF 为直角三角形时,CD = .(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D 长)【答案】(1)13,103(2)画图见解析,600169(3)52或或5或10【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的长,再利用等积法求出CD 即可;(2)过点F 作FG AC ^,交CA 的延长线于G ,首先由等积法求出CH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H 的长,再次利用等积法可得FG 的长;(3)分90DEF ∠=︒或90EDF ∠=︒或90EFD ∠=︒分别画出图形,从而解决问题.【详解】(1)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3AB ,当点F 落在AB 上时,由折叠知,CD DF =, ∴111222AC CD AB DF AC BC ⋅+⋅=⋅,51360CD CD ∴+=,103CD ∴=,故答案为:13,103;(2)过点F 作FG AC ^,交CA 的延长线于G ,BC BF =,AC AF =,AB ∴垂直平分CF , 由等积法得6013AC BC CH AB ⋅==,在Rt ACH 中,由勾股定理得,2513AH ===, 1122ACF S AC FG CF AH =⋅=⋅△,6025260013135169CF AH FG AC ⨯⨯⋅∴===;(3)当90DEF ∠=︒时,当点D 在CE 上时,作FH AC ⊥于H ,则4HF CE ==,5AF AC ==,3AH ∴=,2CH EF AC AH ∴==−=,设CD x =,则4DE x =−,在Rt ED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2x x =−+, 解得52x =,52CD ∴=, 当点D 在EB 上时,同理可得538CH AC AH =+=+=,设CD DF x ==,则4DE x =−,在Rt ED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8x x −+=,解得10x =,10CD ∴=,当90DFE ∠=︒时,由勾股定理得AE设CD DF x ==,则520x +=,x ∴,CD ∴=;当90FDE ∠=︒时,则45ADC ADF ∠=∠=︒,5CD AC ∴==,综上:52CD =或或5或10,故答案为:52或或5或1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翻折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利用等积法求垂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数学压轴大题集(100道)

初二数学压轴大题集(100道)

一次函数压轴题(一)1. 已知点A (-4,2),B (-1,5)(1) 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2) 在x 轴上求一点Q ,使|QA -QB |最大;(3) 在x 轴上取点D ,y 轴上取点C ,使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最C 、D 的坐标;2. 已知点A (-4,2),B (1,-3)(1) 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2) 在x 轴上求一点Q ,使|QA -QB |最大;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在坐标轴上,OA =OB =OC =2,点P 从C 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运动,连PB 。

(1) 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 点P 为第二象限的直线BC 上一点,当P 运动2秒,且S △AQO =2S △OPQ 时,求点Q 的坐标;(3) 若D 为AC 的中点,连DP ,BD ,问点P 运动几秒时,△PD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 如图,一次函数y=ax-b 与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交于第三象限内的点A ,与y 轴交于B(0,-4)且OA=AB ,△OAB 的面积为6. (1)求两函数的解析式; (2)若M (2,0),直线BM 与AO 交于P ,求P 点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S △ABE =5,若存在,求E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压轴题(二)1. 如图,直线l 交x 轴、y 轴分别于A 、B 两点,A (a ,0),B (0,b ),且(a -b )2+|b -4|=0.(1) 求A 、B 两点的坐标;(2) C 是线段AB 上一点,C 点的横坐标为3,P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满足∠OCP =45°,求出P 点坐标;(3) 在(2)的条件下,过B 作BD ⊥OC ,交OC 、OA 分别于F 、D 两点,E 为OA 上一点,且∠CEA =∠BDO ,试判断线段OD 与A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压轴题)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压轴题)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训练题(压轴题)1、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a+10,5a -6)在直线y=x 上。

PA ⊥PO 交y 轴正半轴于A 点. (1)求P 点的坐标;(2)在x 轴负半轴上取一点B ,使OB=PA ,求∠OBP ;(3)如图2,M 从A 点出发,以m 个单位/秒的速度沿y 轴向O 点运动(O 为终点),N 点从O 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运动,两点同时开始运动,且同时停止运动.是否存在一个m 的值,使OM+ON 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y= -x+k 交x 轴于B ,交y 轴于A ,OC ⊥AB 于C(-2,-2). (1)求A 点的坐标; (2)直线AD 交OC 于D ,交x 轴于E ,过B 作BF ⊥直线AD 于F ,若OD=OE ,求BFAE;3、如图,P 为x 轴上B 点左侧任一点,以AP 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M ,其中PA=PM ,直线MB 交y 轴于Q .当P 在x 轴上运动时,下列结论:①BM-PM 的值不变;②线段OQ 的长度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作出选择,并证明求值.4.(满分10分)某一工程,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乙工程队工程款1。

1万元。

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可有三种施工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②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5天;③若甲、乙两队合做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5.(满分10分)在△ACD中,点P是CD的中点。

分别以AC,AD为边在△ACD外作直角三角形ABC和ADE,∠ABC=∠AED=90 ,∠BAC=∠DAE,连结PB,PE(1)如图1,分别取AC,AD的中点M,N,连结PM,PN,BM,EN,若∠BAC=30 ,则△PMB和△PNE的面积为。

【压轴题】初二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压轴题】初二数学下期末试题(带答案)
3.B
解析:B 【解析】
2k 5 由图象可得 3k 5
,解得 5 k 3
5 2
,故符合的只有 2;故选 B.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原式= 4 1 4 3 4 2 . 33 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除法,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得加减法法则及乘除法法则逐一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
A. 2 与 3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 B. 3 2 2 =2 2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 C. 2 3 = 2 3 = 6 ,故该选项计算正确,
D. 6 3 = 6 3 = 2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
初中部
高中部
85
中位数(分) 85
众数(分) 100
(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队决赛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一个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 25.如图,长方体的长为 15cm,宽为 10cm,高为 20cm,点 B 离点 C5cm,一只蚂蚁如果 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 爬到点 B 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详解】
当 12,13 为两条直角边时,
第三边=
=,
当 13,12 分别是斜边和一直角边时,
第三边=
=5.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题目中渗透着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8,CD=AB=6, ∴∠F=∠DCF, ∵∠C 平分线为 CF, ∴∠FCB=∠DCF, ∴∠F=∠FCB, ∴BF=BC=8, 同理:DE=CD=6, ∴AF=BF−AB=2,AE=AD−DE=2 ∴AE+AF=4 故选 C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华师大版初二年下册综合压轴题1.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A .1B .1-C .2D .2- 2. 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y 6=(0>x )的图象上的 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 成矩形OAPB ,点D 是矩形OAPB 内任意一点,连接DA 、 DB 、DP 、D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1 ; B . 2; C .3; D . 4.3.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4. 观察下列等式:n a =1,1211a a -=,2311a a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得( ).A. n a =2013B. n n a 12013-=C. 112013-=n aD. na -=112013 5.设函数x y 3=与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1a b-的值为( )A .3-B .3C .31- D.316.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 与所花时间()min t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 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 min7.如图所示,一只小虫在折扇上沿O →A →B →O 路径爬行,能大致描述小虫距出发点O 的距离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8.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 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 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9.函数y=ax+a 与y)0≠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10.观察图中菱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3应标在( ).A .第503个菱形的上方B .第503个菱形的下方C .第504个菱形的左方D .第504个菱形的右方二、填空题1、如图,在Rt△ABC 中,∠C=90°,AC=4,将△ABC 沿CB 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平移距离为2,则四边形ABED 的面积等于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点P 是AB 上的任意一点,作PD ⊥AC 于点D ,PE ⊥CB 于点E ,连结DE ,则DE 的最小值为. 3、如图,P 是函数12y x=(0x >)图象上一点,直线1y x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PM Ox ⊥轴于M ,交AB 于E ,PN Oy ⊥轴于N ,交AB 于F .则四边形OMPN 的面积为 ,AF BE 的值 .4.如图,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上的中点,连结AM ,作AM 的垂直平分线GH 交AB 于G ,交CD 于H ,若CM=2,则AG=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三角形(4)、…, (1)△AOB 的面积是 ;D.C. B. A. 第1个 菱形 第2个 菱形 第3个 菱形 第4个 菱形(2)三角形(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 __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把一条长为a 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 (1)当12=a 时,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 (2)当2013=a 时,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7. 如图6,在正方形ABCD 中,2AB = cm , 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点E 以一定的速度从A 向B 移动,点F 以相同的速度 从B 向C 移动,连结OE 、OF 、EF . ⑴△AOE ≌△ ;⑵线段EF 的最小值是 cm .8.如图,OC 平分∠AOB ,点P 是OC 上一点,PM ⊥OB 于点M ,点N 是射线OA 上的一个动点..,若PM=5,则PN 的最小值为 .A9.如图,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P 交于点A ,再以点A 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 ,画射线OB ,则∠AOB= 度. 10.如图,直线b kx y +=与双曲线xmy =交于A(2-,1-)、B(1,n )两点,则: (1)=m ,=n ; (2)当0<-+xmb kx 时,x 的取值范围为 . 11.在四边形ABCD 中,AB=DC ,AD=BC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 是矩形.,M PNO (第15题)AB C(第16题)A BP O(第17题)图6(第17题)第16题 第17题你添加的条件是 (写出一种即可) .12.表1给出了直线1l 上部分点(x ,y )的坐标值,表2给出了直线2l 上部分点(x ,y )的坐标值.(1)直线1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2)直线1l 、2l 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13.如图,∠BAC=100°,∠B=40°,∠D=20°,AB=3㎝,则CD= ㎝;14.如图,大正方形ADEF 与一个小正方形BCDG 并排放在一起,大正方形ADEF 的边长cm AF 8=.则直线BD 、AE 的位置关系是 ;∆ABE 的面积为2cm .15.在一次函数12+=x y 中,(1)y 随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2)点),(11y x A 、),(22y x B 是一次函数12+=x y 图象上不同..的两点, 若))((2121y y x x t --=,则t 0.(用“≤、≥、>、<、=”符号表示)16.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 (AD >AB ),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 与C 重合,再展开,折痕EF 交AD 边于点E ,交BC 边于点F ,分别连接AF 和CE ,则可以判定四边形AFCE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分别平行x 轴、y 轴的两直线a 、b 相交于点A (3,4).连接OA ,求(1)线段OA 的长为 ;(2)若在直线a 上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 .ax(第16题图)a第17题图18.如图,某公园有一块菱形草地ABCD ,它的边及对角线AC 是小路,若AC 的长为m 16,边AB 的长为m 10,妈妈站在AC 的中点O 处, 亮亮沿着小路C B A D C →→→→跑步,在跑步过程中,亮亮与 妈妈之间的最短距离为m ______.19.把一副三角板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若把DCE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为α(α<︒0<180°), (1)若要使得DE ∥AB ,则_____=α度;(2)若要使得DCE ∆中有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与AB 垂直,则_____=α度. 三、解答题1.(9分)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甲、乙两人要到30千米远的A 地进行电力抢修.甲骑摩托车先行,41小时后乙开抢修车载着所需材料出发,结果甲、乙两人同时到达.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求摩托车的速度.(1)设摩托车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要求: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完成表格)(2)列出方程,并求摩托车的速度.2.(13分)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CF ∥AB ,点P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 (点P 不与A 、B 重合),过点P 作PE ∥BC ,分别交AC 、CF 于G 、E . (1)四边形PBCE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求证:CP=AE ;(3)试探索:当P 为AB 的中点时,四边形APCE 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