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1

合集下载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摘要】刘完素是一位专注于中风治疗的中医师,本文旨在探讨其治疗中风的特色。

在将对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研究进行概述。

正文中将从刘完素的治疗原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估、副作用与风险以及疗效机制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将展望刘完素治疗中风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刘完素在中风治疗领域的贡献,为中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刘完素,中风,治疗原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估,副作用,风险,疗效机制研究,前景展望。

1. 引言1.1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概述刘完素作为中医领域的知名专家,对于中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他的治疗理念主张“清热祛痰,理气通络”,重在调理气血,清热开窍,解痰凉血。

相比于现代西医常用的药物疗法,刘完素注重整体调理,更加注重患者的体质和根本原因。

刘完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穴位按摩、草药煎煮、汤剂服用等,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避免了西药带来的副作用。

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消除体内的湿热毒素,恢复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中风的效果。

在临床疗效评估方面,刘完素的治疗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且能够降低复发的风险。

刘完素的治疗方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者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刘完素的治疗方法在中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优势,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优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刘完素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2. 正文2.1 刘完素的治疗原理刘完素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相结合的独特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所致。

刘完素认为,中风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中风症状。

刘完素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恢复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刘完素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疗法等。

论刘完素学术思想对于治疗中风病的指导意义

论刘完素学术思想对于治疗中风病的指导意义

论刘完素学术思想对于治疗中风病的指导意义吴坚;杭爱武【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刘完素学术思想对于临床治疗中风做出的贡献.通过理论剖析和收集近期相关临床试验、实验室研究报道,阐述刘氏对治疗中风病提出的学说以及其为治疗中风所创之方取得的成就.刘完素在中风病学上提出的学说以及其为治疗中风所创之方在临床试验和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验证.【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5(017)012【总页数】4页(P2640-2643)【关键词】刘完素;中风;热极生风;气血阻滞【作者】吴坚;杭爱武【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刘完素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代表。

其创立的“热极生风”、“热甚郁结、气血不得宣通”学说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根据大量证候学研究报道显示,中风急性期,尤其在患病一周以内,热证占有相当的比例[1]。

清热泻火药在临床用于治疗中风的报道也屡见不鲜[2],故清热药治疗中风的确有所根据。

如今,刘氏为治疗中风所创之方也广泛用于临床,如三化汤、地黄饮子、大秦艽汤等。

因此,掌握刘氏的学术观点可以扩展临床思维,对于提高中风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1热邪的产生六气皆能生热。

刘氏认为人体火热的产生与六气关系密切,主张风、寒、湿、燥皆可生热。

谈到风与热的关系,刘氏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有言:“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燥金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燥阴盛于风热火也”、“人之伤于寒则病热。

寒毒藏于皮肤,阳气不得散发,而内为怫结,故伤寒者,反病为热”。

刘氏强调热为风之本,所以在治风的过程中治热是关键。

然六气郁结均能生热,风、寒、湿、燥又常常与热相兼而病,故找出“致热源”并消灭乃是正法。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引言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有较大的影响。

中风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刘完素是中国医学界的知名专家,他在中风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进行研究,探讨其治疗方法的优势和特点。

一、刘完素治疗中风的背景刘完素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他在中风治疗领域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他曾在多家医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在他的治疗理念中,充分结合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致力于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中风治疗模式。

二、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1. 中医药结合现代医学刘完素的治疗方法充分结合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既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又借鉴了西方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他强调中医药在中风治疗中的作用,通过草药配方、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其身体的状态,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药物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2. 个性化治疗刘完素主张对中风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他强调每个患者的中风病情都有其独特性,治疗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他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长期康复调理在刘完素的治疗理念中,中风患者的治疗并不限于急性期,更加注重对患者的长期康复调理。

他认为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得到有效治疗的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调理和康复训练,以恢复其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他会给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体育锻炼、康复理疗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注重身心治疗刘完素的治疗方法不仅注重对患者身体的调理,同时也非常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他认为,中风患者除了身体上的损伤,还可能面临着心理上的困扰和挫折。

在治疗过程中,他会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重建自信,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训练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更好地走出中风的阴影。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刘完素(1901-1973年),著名中医学家,以其治疗中风的特色疗法而闻名。

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容易引起各种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身心困扰。

针对中风的治疗也一直备受关注。

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治疗方法及理论,为今后的中风治疗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传统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首先离不开传统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中风是由于脏腑失调、气血紊乱而引起的。

刘完素十分重视中医理论,据其著作《刘完素针灸医案选》记载,刘完素治疗中风时,常从中医理论出发,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因人而异的治疗思想,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中风患者的问题,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二、刘完素独特的治疗方法刘完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在中药治疗方面,刘完素擅长运用各种中药材,根据病情特点精心配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刘完素还注重对患者饮食和起居习惯的调整,提倡“安神调五脏,扶正固邪”的治疗理念,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针灸疗法方面,刘完素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常常运用经络刺激、穴位按摩等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还在于他注重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刘完素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论,对中风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他认为,中医与现代医学并不矛盾,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刘完素的中风治疗方案常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四、注重预防和康复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还在于他注重对中风患者进行长期的预防和康复工作。

他提倡“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重视饮食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他还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中风康复理论和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理疗、运动康复等多种手段,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健康。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摘要】刘完素是一位中医专家,在治疗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法。

他运用针灸和草药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中风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完素还结合中医养生学说辅助治疗中风患者,提高他们的康复速度。

他的治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在中风治疗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Liu Wansu's treatment method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troke patients, and his methods are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research.【关键词】刘完素,中风,针灸,草药,中医养生学说,结合治疗,效果,推广,研究1. 引言1.1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刘完素的治疗理念强调综合施治,认为中风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必须综合考虑病因病机,因势利导,个性化治疗。

他针对不同症状和病因制定不同的方案,采用针灸和草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针灸治疗中,刘完素注重穴位的选取和操作技巧,运用独特的刺激手法和调理思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草药治疗方面,他善于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配草药,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

刘完素还注重中医养生学说的运用,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他认为只有综合施治,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疗效。

刘完素的治疗方法在中风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通过对他治疗中风的特色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刘完素的治疗理念刘完素是一位中医师,对中风患者的治疗理念可以总结为“整体治疗、个性化治疗、病本治疗”。

刘完素注重整体治疗,认为中风患者的病症并非单一表现,而是背后有着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针对目前中风的治疗,中药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备受关注。

刘完素是一种由多种中药细粉混合而成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川芎、陈皮、红花等十多味中草药,其具有类似于血管活性淋巴细胞因子,并且能够抑制血栓生成的作用。

因此,刘完素治疗中风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其药效稳定,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成为中风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刘完素治疗中风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的组成与功效。

刘完素由多种天然草药混合而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成分,多种成分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可达到治疗中风的质量疗效。

比如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加快微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改善脑细胞代谢;陈皮有利胃健脾、行气止嗳、散逆降逆的功效,能够缓解脑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

红花则能够散血止痛,和川芎相互作用,构成强大的血管保护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共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以及促进神经代谢等作用,从而起到治疗中风的效果。

二、治疗效果的显著并且疗效持久。

临床数据证明,刘完素治疗中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首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头痛、眩晕、手脚麻等。

其次,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血栓形成的趋势。

最后,刘完素还能提高脑代谢和供血,促进脑血管活性,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这些治疗效果不但较为显著,而且对患者的疗效持续性也很好。

三、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泛。

刘完素治疗中风是以中草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其副作用非常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身体的负担。

同时,刘完素适用范围广泛,在中风的治疗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治疗脑中风,还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和外伤等多种疾病。

总之,刘完素治疗中风具有多个显著的特色,药物成分丰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持久,副作用小而且适用范围广泛。

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

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

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
1.关于中风之由,刘氏强调心火暴盛、肾水虚衰,热气怫郁、气血不通;治疗上重流通气血、滋肾阴、降心火,同时也运用祛风药。

2.火热致中风
“所谓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也,亦非外中于风尔。

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
刘氏认为中风由“心火暴盛”、“热气怫郁”而动风扰神,神机失用所致,火热是中风神昏的根本病机。

心火何以暴涨,刘氏认为五志过极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而平素肾水虚衰,不制心火则是中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3.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
妙用薄荷,以利咽喉,“治中风失音”;
附子、肉苁蓉、巴戟天、肉桂以返真元之火;
石菖蒲、远志、茯苓补心而通肾脏;
石斛、麦冬、五味子保肺以滋水源,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
风淫所胜治以辛凉,此处反用桂、附,实为元气大亏,
肾中真阴失
守,孤阳发越,唯桂、附能引火归元,水火既归其元。

则水能生木,
木不生风,而风自息。

又日“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慎勿用
大热药乌、附之类⋯⋯则天癸竭而荣卫涸,是以中风有此戒”。


见其对阴液的顾护。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作者:李贵勇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刘完素对于中风的认识,其论中风重视火热的因素是其一大特色。

并对其中风病认识的背景、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整理,以冀对临床诊治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风病;六气;火热中风病是临床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謇语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历代医家多有所论述。

在唐宋以前,外风论是主流思想。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毕生重视《内经》的理论研究,创火热论。

论述中风注重火热病机,则是其一大特色。

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中风发病的内在因素,更为难能可贵。

下面本文将对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逐一展开论述。

1 论中风重火热病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医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任何一个医家、医派的学术主张,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而提出的。

历览各个医学观点提出的时代状况,都能证明这一点。

同样的,刘完素以火热病机为特色的中风理论的提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

宋末金初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加之天灾横行,百姓生活困顿,导致疫病蔓延。

这都对当时医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因为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仍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

而当时的大夫,也都习惯性的使用书中的药物,很少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

但用当时惯用的偏温偏补之药治病,效果却是奇差。

刘完素医术高超,重视《内经》理论的研究,旁及易学及前代医家学说,提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

刘氏结合当时医学、社会状况,精研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问·热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提出“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等观点,创立火热论。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风的病因病机。

刘氏融合了唐宋以前的“外风”理论,以阐发火热病机为特色,又提出“心火暴盛,肾水虚衰”致病,创内风火盛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刘完素对于中风的认识,其论中风重视火热的因素是其一大特色。

并对其中风病认识的背景、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整理,以冀对临床诊治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风病外风内风火热正文:中风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历代医家多有所论述。

在唐宋以前,外风论是主流思想。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毕生重视《内经》的理论研究,创火热论。

论述中风注重火热病机,则是其一大特色。

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中风发病的内在因素,更为难得可贵。

下面本文将对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逐一展开论述。

1.论中风重火热病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医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任何一个医家、医派的学术主张,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而提出的。

历览各个医学观点提出的时代状况,都能证明这一点。

同样的,刘完素以火热病机为特色的中风理论的提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

宋末金初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加之天灾横行,百姓生活困顿,导致疫病蔓延。

这都对当时医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因为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仍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

而当时的大夫,也都习惯性的使用书中的药物,很少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

但用当时惯用的偏温偏补之药治病,效果却是奇差。

刘完素医术高超,重视《内经》理论的研究,旁及易学及前代医家学说,提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

刘氏结合当时医学、社会状况,精研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闻。

热论》和《素闻。

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提出“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等观点,创立火热论。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风的病因病机。

刘氏融合了唐宋以前的“外风”理论,以阐发火热病机为特色,又提出“心火暴盛,肾水虚衰”致病,创内风火盛之说。

在治疗中风方面,刘氏仍师法前人,列小续命汤为第一方,同时创制大秦艽汤、三化汤、愈风汤、地黄饮子等方,足以说明他对中风病治疗的深入研究与巨大贡献。

2、中风的病因病机《素闻玄机原病式》中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多有散在论述。

“热气太甚,郁结壅滞,气血不能宣通,阴气暴绝,则阳气后竭而死。

俗谓中,不过尔。

或即不死而偏枯者,由经络左右双行,而热甚郁结,气血不得宣通,郁极乃发。

若一侧得通,则痞者痹而瘫痪也。

”且脏腑机能的发挥,贵在气血流通。

“夫血随气运,则其中神志清利,而应机能而为用矣”。

若因热甚郁结,气血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

”至于中风突然昏仆,不醒人事,亦是因“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

因热之性易与有形之物相合,故气血不能宣通,多因热甚郁结所致,“如火炼物,热极相合,而不能相离”,因此中风诸证皆因热而起。

《素闻玄机原病式。

病机论》中“凡病肝木风疾者,以热为本,以风为标。

故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燃。

肝本不甚热,因金衰而旺,肺金不能胜心火,木来侮于金,故诸病作矣”。

是对中风病因病机的总结。

可以说刘完素论中风重视火热的因素,是其能超出前人“外风”说,认识到中风病内在发病因素的重要原因。

故任何原因导致热甚郁结,无论外风化热,还是内伤化热皆可诱发中风病的发生。

因此可将中风分为外风、内风,其病因病机具体如下;2.1外风的病因病机2.1.1外感风邪化热致中风病《素闻病机气宜保命集。

中风论》对中风的论治,反应出刘完素继承了前人关于外风“内虚邪中”之说。

“经云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若感之浅者留于肌肤;感之深者达于骨髓。

盖祸患之机藏于细微,非常人之豫见。

及其至也,虽智者不能善其后。

”正因为风邪有如此之性,在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易致外风入中经络,化热致郁,气血闭阻,运行不畅,“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导致中风。

“是以圣人之教下,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刘完素根据外风之轻重,分为中腑、中脏。

“经曰:六腑不和,流经为痈。

”故中腑者,多致经络不通,而见六经之侯,病位偏于表。

“中腑者,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而恶风寒拘急不仁。

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治多易。

”中脏者,影响五脏之功能,肺不主声,心不主舌,脾不能摄津液而廉泉开,则口流涎唾,肾不藏精主骨,则骨弱肌痿不能举,肝失疏泄,则气血逆乱而瘀阻。

“中脏者,多滞九窍”,九窍不通,则“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病情较重而难治。

2.1.2外感风热之邪化燥致中风病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每多兼夹,不仅外感风邪易于化热致病,风热之邪亦可相兼化燥而致中风病,此种类型秋季为多。

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中“所谓中风或筋缓者,因其风热胜湿而为燥,乃燥之甚也。

然筋缓不收而痿痹,故诸郁病痿,皆属于肺,乃燥化也!如秋深燥甚,则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

是以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

夫燥之病,血液衰少也,而又气血不通畅。

故病然也。

”风热之邪不仅使气血郁结而不通,亦可化燥伤津血,使筋脉失养而病中风。

2.2内风的病因病机2.2.1素体有痰,久病化热致中风病素体有痰者,痰郁久则与热合,痰热交阻溢于胸中,则气滞血瘀,痰瘀痹阻,血不达四肢、筋脉,则可见半身不遂等证。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说“如素有痰,久病中风,津液涌溢在胸中,气所不利。

”2.2.2心火暴甚,肾水虚衰而致中风病《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中有“如中风偏枯者,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则火能克金,金不能克木,则肝木自甚,而兼于火热,则卒暴僵仆”,且强调其多因五志七情过度化热而卒病。

“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

悲,一作忧。

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脏所伤皆热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一作好,爱,恶。

情之所伤,则皆属火热。

”其化热的机理为“形神劳则燥不宁,静则清平也。

是故上善若水,下愚如火。

先圣曰:六欲七情,为道为患,属火故也。

”刘氏在提出“五志七情皆为火热”论点的基础上,联系水火、心肾之间的关系,以水静火动,静则平,动则乱;润万物者莫润于水,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水生于金而复润母燥,火生于木而反害母形,故火上有水则为既济,水在火下,不能制火,为未济。

以心肾言之,心属火,肾属水,诸所动乱劳伤,以为阳火之化。

一水不能制五志之火,所以心火易旺,肾水易衰。

火旺水衰,热乘金肺,亢则害,承乃制,热燥以为痰涎,神浊气郁,而成中风喑痱之证。

3.中风的治疗3.1外风的治疗刘完素对外风治疗的论述,详见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具体如下:3.1.1中风先兆的治疗刘完素认为中风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创八风散、愈风汤、天麻丸,各服一料为效,以辛温合辛凉之剂祛风涤热,兼益气和血之品治内外之邪,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刘氏可谓以药物治疗中风先兆的先驱。

3.1.2外感风邪化热所致中风的治疗(一)中腑的治疗刘氏提出“中腑者,宜汗之”,“若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以小续命汤祛风,兼清热益气和血之剂随六经形证加减治疗。

太阳经中风,无汗恶寒者,麻黄续命汤主之,麻黄、防风、杏仁加倍,增强祛风散邪之力;有汗无风者,桂枝续命主之,桂枝、芍药、杏仁加倍,以调和营卫。

阳明经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者,白虎续命汤主之,石膏、知母各加二两,甘草加倍,增清阳明热之功;有汗身热,不恶风者,葛根续命汤主之,加葛根二两,桂枝、黄芩加倍,以生津舒筋清热。

太阴经中风,无汗身凉者,附子续命汤主之,附子加倍,加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以增助阳之功。

少阴经中风,有汗无热者,桂枝续命汤主之,桂枝、附子、甘草各加倍,增强助阳祛风之功。

“中风六证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羌活连翘续命汤主之,加羌活四两,连翘六两,以增其通经引热之功。

其中,刘完素还运用针刺之法随经辅助药物进行治疗,值得后世学习。

(二)中脏的治疗中脏者,“多滞九窍”,表现为窍道不利,多“内有便溺之阻格”,刘氏提出“中脏者,宜下之”,指三化汤以通其滞,正如其所言:“热甚郁结不能开通者,法当辛苦寒药下之,热退结散而无郁结也。

”三化汤以疏通壅滞为主,以通腑泄热之法治疗中风,且方中羌活为“支节痛太阳经风药也”,在降浊的同时又顾及了升清,以复气机之升降,同时兼顾了外风入侵的病机,此方堪称后世楷模。

3.1.3外感风热之邪化燥所致中风的治疗刘氏指出:“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即风热直中化燥伤津而致,治“宜养血而筋自荣”,故当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方用大秦艽汤。

其方重用秦艽三两以祛风通络,配合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药,以散风热之郁结,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养血柔筋,使血荣筋养,白术、茯苓、甘草益气生血,黄芩、石膏清热以行壅滞。

如此则用风药以开散结滞,疏通气血,而无温燥伤阴之虞,亦少助热生火之害,又使诸养血药无滋腻壅滞之苦。

3.1.4外风的愈后调养刘氏不仅提出了中风先兆的防治,同时也对中风的善后调养作了详细论述,指出用愈风汤治疗“中风证内邪已除,外邪已尽”,以此来行导诸经。

方以大量辛温、辛凉之品轻清疏风通络,配合行气滋阴和血之品,寒热并用,标本兼顾,不失为平和之剂,且宜久服,使结者通,虚者养,“久则清浊自分,荣卫自和”,诸经皆利。

刘氏对于服用愈风汤,又主张随四时之气加减,如“望春大寒之后,加半夏二两,通四两;柴胡二两,通四两;人参二两,通四两,谓迎而夺少阳之气也……”,如此“无使五脏偏盛,及不动于荣卫”,使久服而无任何弊端。

如此用药,值得我们学习。

3.2内风的治疗3.2.1素体有痰,久病化热所致中风的治疗《内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刘氏治疗痰郁化热所致中风时便谨遵此法:先以涌吐之剂祛在上之痰涎,后用利气泻火之剂疏通气血,为此刘氏创制独圣散以为其用。

独圣散中以瓜蒂“治湿在上头去中脘痰涎吐药”涌吐为主,合茶取其轻清上升之性以引邪外出,以苦凉清降之力防涌吐太过;以酸齑汁调下则取酸苦涌泄之意。

诸药合用,涌吐风痰,痰盛所致诸证可解,而后以利气泻火之剂调理护养。

刘氏在用独圣散时注重与自然之气相应,如天气晴朗时可用,阴晦则勿用,平旦至日中阳气盛时用,四时之中春季可用,一日之中寅卯辰时可用;并且刘氏注重辩证,指出用量随病情虚实久新而变更,药味可随证加减,且因吐法易伤正,刘氏主张此方不可常用。

3.2.2心火暴甚,肾水虚衰所致中风的治疗刘完素对前人的超越主要在于他提出了内风理论,更强调中风是由心火盛,肾水虚而不能制火,火热生风,炼液为痰而致。

因此在治疗上以降心火、滋肾阴为主,少佐化痰为特色,代表方为地黄饮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