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er壶腹癌的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第3期
· 专家笔谈 ·
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
韦荣强,邵成浩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胰腺胆道外科, 上海 200003)
[关键词] 壶腹部癌;诊断;治疗;多学科诊疗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3.003
[3, 6-10] [6] [5]
。在
壶腹部癌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化疗方案选择上,临床 实践中也倾向于这种相似性。一些学者希望能找到 与预后相关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如MUC1、MUC2、p53、 CK7、CK20、CDX2 等) ,但未得到一致的结论。Asano
[收稿日期] 2017-05-09 [第一作者简介] 韦荣强 (1987-) ,男,广西来宾人,在读硕士。 [通讯作者简介] 邵成浩,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13801938229@。
—184—
第 29 卷第 3 期 2017 年 5 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Vol.29 No.3 May. 2017
2.2 影像学检查 B超可发现壶腹部周围占位,显示扩张的胰管、 胆管, 多用于初步筛查或随访。CT可显示壶腹部肿物 的大小范围、与胰腺的位置关系、胰胆管扩张程度 以及周围淋巴结、组织是否有转移等情况, 可提高术 前肿瘤可切除性的预测率。MRI检查效果与CT相当, 但肿瘤合并胰腺炎时,MRI显示效果要优于CT;需要 指出的是,为了达到最佳显示效果,CT和MRI均应使 用薄层动态增强技术。另外,MRCP利用水成像技术 能很好地显示扩张的胆、胰管以及梗阻部位,但其 缺点是空间分辨率不高, 易发生漏诊。 在临床实践中, 多采用MRCP联合MRI薄层动态增强的检查方法,具有 无创、多维成像、定位准确等特点,对壶腹部肿瘤 的诊断更加准确。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诊断壶腹部癌的 主要手段,其优势在于可直视十二指肠乳头,对于怀 疑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者可切取活组织检查,并能提 供直接清晰的胰胆管影像。Dacha等
螺旋CT对胆总管及Vater氏壶腹周围梗阻的诊断价值

[ ] 刘宝善.直肠癌低位切除的理论基础与临床效果 [ ] 3 J .中国普
外 基 础 与 临床 杂 志 ,0 18 1 :8—3 . 2 0 ,( )3 9
文献报告 , 提出切除远端肠管 只需 ≥2 m, c 术后复发 率、 生存 率与切 除 3r 肠 管 及 非 保 肛 手 术 统 计 学 上 均 无 明显 差 e a 异 ] 同时众 多 文 献 提 出 除远 端 直 肠 切 缘 阳 性 ( 缘 见 癌 。 切 组织 ) , 外 远切端长度不是局部复发的重要 因素 。局部浸润 、
・
18 ・ 18
M0 RN 0 DE NCO 0G ,u . 0 0. L Y J n 2 1 VOI 1 , O. .8N 6
线 吻合 术 后 一 周 , 例 为 下 段直 肠 癌 行 低 位前 切 除 术 后 1 1 0天 发 生 吻合 口瘘 , 行保 守 治 疗 , 持 引 流 管通 畅 , 例 术 后 2 均 保 前 0
[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 4 中下段直肠癌外科治疗规范
( 草案 ) J .中华 胃肠 科 杂 志 ,05,( ) 11—13 [] 20 2 8 :8 8.
( 编校 : 田媛 )
螺旋 c T对胆 总 管及 V t 氏壶腹 周 围梗 阻 的诊断 价值 ar e
田 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胆总管 V t 氏壶腹周 围梗阻性疾病 的 c ae r T特征 与诊断 价值 。方 法: 4 对 7例经 手术或 病理证实的胆总管及 V t 氏壶腹周 围梗 阻性疾病进行 回顾性分析 , ar e 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 2 3例( 胰头癌
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16例报告.doc

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16例报告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16例报告【摘要】为探讨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癌的疗效,对16例手术探查后行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术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死亡4例,12例生存至今,未发现有远处肿瘤转移或局部复发。
认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局部切除术在治疗Vater壶腹癌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局部切除术;Vater壶腹癌Vater壶腹癌指生长于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黏膜、壶腹内的黏膜、胰腺大导管口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壁间部黏膜上皮的癌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Vater壶腹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但对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伴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因其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一般都难以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只能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
为了寻求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我院从2002年开始对Vater壶腹癌行局部切除,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2年7月2008年7月术前经MRCP或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的Vater壶腹癌患者16例。
患者经胸正侧位片、CT、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有远处转移。
全组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65~82岁,中位年龄74岁。
1.2 手术方法进腹探查了解肝脏、网膜、盆腔有无转移,若无转移,取Kocher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降部了解肿块局部情况,若基底部浸润固定于胰头,则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肿块直径小于2.0cm局部可切除者,在肿瘤基底的外下方,即远离胆总管下端及胰管开口的部位,相当于7~8点处,用缝线牵引乳头开口的十二指肠后壁组织,沿牵引线切开。
再沿肿瘤及其周围至少5 mm处环形延伸切口,边切边用细丝线间断缝合十二指肠后壁及胆总管下端后壁的创面,直至胰管开口,连续环切,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切缘有无肿瘤残留有残留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将胰管断端上外侧与胆总管断端下内侧紧密间断缝合,将粗糙面覆盖,重建完成后,十二指肠后壁应表成一个“∞”字形,并且达到完全内膜化。
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价值

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6-12-28T14:10:40.9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孙海林[导读] 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其中包括4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射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 224300 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临床上包括壶腹癌、胆总管远端癌、胰腺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1】。
因临床表现相同,解剖部位邻近,其治疗方法相似,但预后有所不同【2】。
对89例经病理证实的壶腹部周围癌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 29例壶腹癌、27例胆总管远端癌、21例胰腺癌、6例十二指肠癌及6例混合型壶腹周围癌。
壶腹癌典型表现为壶腹部区乳头状肿块、管壁不规则增厚,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膨出。
典型胰腺癌呈实质性乏血供的肿块;有时病灶邻近胆管、胰管近端及远端显示为4个独立的管道(即四段征);胰腺分支导管的扩张具有特征性。
胆总管远端癌表现为胆总管远端截断,管壁增厚或管腔内出现息肉状肿块。
扩张的近端胆管,不扩张的远端胆管及可扩张或不扩张胰管可形成特征性的三段征。
MRI胰胆管造影和MRI断面对壶腹周围癌定位诊断有价值。
研究背景壶腹周围癌通常起源于十二指肠大乳头2cm内(即法特氏壶腹),其中包括4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别为(a)乏特氏壶腹区壶腹癌;(b)胰腺段胆总管癌;(c)胰头及钩突部胰腺癌;(d)十二指肠癌。
由于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相似,手术标本相近,准确定位困难【3,4】。
但肿瘤的预后与部位密切相关,其中以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整体存活率最高、以胰腺癌的存活率最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就各类壶腹周围癌的MRCP和MR断面图像予以回顾性分析和探讨。
法特氏壶腹解剖结构通常,胆总管与主胰管以3种形式汇合:(1)汇合形成总胆管(即乏特氏壶腹管),占60%;(2)“双管齐下”汇合于十二指肠乳头顶点,占38%;(3)双管独立开口于十二指肠,占2%。
壶腹部占位

病例
• 女 35岁,上腹部不适入院,查体:体部皮肤黄 染,无压痛反跳痛
a
b
c
MRCP
• MRCP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胰胆管造影技术, 能与 ERCP 相媲美, 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 不需造影剂, 无创伤, 无并发症等优点, 尤其适合于病情重、一般 情况差、不能耐受ERCP 检查及已行胃肠改道手术的病 人。该方法可清晰显示有无胆道梗阻及梗阻部位, 定 位诊断价值明确, 对判断肿瘤侵及范围极有价值, 对 胰管的显示率要高于CT。 • 壶腹癌表现为壶腹部圆形或偏心性充盈缺损, 并出现 胆总管和主胰管同时扩张的 “双管征”。胆总管下段 癌则表现为胆总管截断或呈“萝卜根样”狭窄。
• 消瘦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 B超
• 可发现胆管、胰管扩张, 低回声区的肿瘤
• CT
• 普通平扫 • 增强扫描
• MRI
• MRCP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CT
• 检查前口服对比剂使肠管充盈
• 阳性造影剂 • 低密度造影剂(水)
• 直接征象:
• 造影剂充盈的十二指肠降段出现充盈缺损及壶腹部 软组织肿块
ERCP
• ERCP 在胰胆疾病的诊断中较MRCP 及CT具有明显 优势。它不仅能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进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避免手术切开对 十二指肠作活组织检查, 而且可实施早期乳头癌 内镜下摘除等内镜下治疗, 缓解或解除梗阻性黄 疸,提高生存质量。
鉴别
1、2、胰头Ca 3、慢性胰腺炎
壶腹周围占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 断价值
壶腹周围癌 (vater ampulla carcinoma VPC)
概述
• V ater 壶腹部周围癌是目前己知的恶性程度最 高的肿瘤之一, 是指Vater 壶腹周围2 cm 范围内 的恶性肿瘤, 包括Vater 壶腹癌、胆总管末端癌、 十二指肠乳头癌, 通常不包括胰头癌。 • 壶腹部癌的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手术切除率 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 *吴在德
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壶腹癌成功案例

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壶腹癌成功案例
患者介绍:曾某53岁籍贯:天津
求医历史: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脾虚纳呆、消化不良、消瘦、四肢无力、皮肤眼球发黄、尿黄1个月入院。
诊断信息:B超、CT检查显示:胆总管下端梗阻,壶腹占位。
病理报告为:壶腹癌。
康复过程:经专家会诊后,决定对患者行经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行DC-CIK细胞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清除术后残余在患者体内的癌病灶,以达到防止癌细胞复发的情况。
术后患者的症状随着治疗的时间逐渐消失,免疫功能大幅提高,生活质量也很快向常人靠近,随后出院。
出院后定期复查,未发现癌细胞复发的任何迹象。
专家点评:癌细胞不仅繁殖速度极快,且容易发生扩散转移,若是不及时控制病情,极易导致患者失去治愈的机会,造成不必要的身心损害。
但壶腹癌患者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专家建议:壶腹癌患者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调节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加强身体锻炼。
术后身体康复之后,还应再巩固治疗一些时日,防止癌
细胞出现复发的情况。
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虽然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术前均有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升高,但憩室炎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较偏向脐部周围,且可于术前行B -US 或CT 检查了解阑尾情况。
因此在考虑阑尾炎时如不能除外M D 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行B -US 或CT 检查,避免误诊。
如情况不允许行进一步检查,且术中探查阑尾未见明显异常时,应仔细探查小肠,避免漏诊,延误治疗。
报道指出,M D 肿瘤发生率为3.2%,其中33%为类癌,其他还包括肉瘤、腺癌、良性间质细胞瘤、黑色素瘤、淋巴瘤及脂肪瘤等。
如术后病理回报为恶性应根据病理结果行二次扩大手术治疗。
M D 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有并发症的应采取手术治疗。
对于术中探查意外发现的无并发症的M D 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存在争议。
Park 等人分析1476份病例后发现:年龄<50岁,男性,憩室长度>2cm ,含有异位组织或异常,均与憩室并发症有关,如意外发现无并发症的M D ,但病人有以上四点中其中一点,应行手术[2]。
本组仅2例出血患者术前确诊,其余8例均表现为急腹症或消化病急症,需急诊手术探查。
术中发现部分憩室表现为炎症,部分不除外组织学异常的可能,全部行受累区域的肠管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本组结果显示成人M D 多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或急性回肠炎,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作为鉴别诊断需慎重考虑肠道畸形的可能性。
由于本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故在治疗上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尽快实施探查,以免延误诊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1]Dum per J ,M ackenzie S ,M itchell P ,et al.C om plications of M eckel ’s diverticula in adults [J ].Can J Surg ,2006,49(5):353.[2]Park JJ ,W olff BG,T ollefs on MK,et al.M eckel diverticulum :the M ay o Clinic experience with 1476patients (1950-2002)[J ].Ann Surg ,2005,241(3):529.[3]付 强.成人梅克尔憩室并发症6例诊治体会[J ].天津医药,2004,32(4):222.[4]张维康,蒋春舫,张寿熙.成人小肠胃黏膜异位致消化道出血11例[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4):314.[5]何显力,包国强,高德明.成人梅克尔憩室致肠梗阻的诊治[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6,10(2):99.[6]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76-1177.(收稿:2008-08-02 修回:2008-10-25)(责任编辑 周振理)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 表现张晓曦,许相丰天津市南开医院放射科(天津300100)摘要 目的:探讨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 表现。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方三高;肖华亮【摘要】近年来,壶腹部肿瘤成为临床及病理研究的难点及热点.200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仅在胆囊与肝外胆管肿瘤栏目下列举了Vater壶腹癌的TNM 分期.2010年WHO将壶腹部肿瘤作为一个整体章节单独列举并叙述,由此表明该独特区域的肿瘤已受重视.区域癌化、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出芽及肿瘤干细胞等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被采纳.尽管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起源相似,但发病率、生物学特性、生存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进行鉴别诊断及个体化处理.现将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9)009【总页数】3页(P1001-1003)【关键词】壶腹部肿瘤;Vater壶腹癌;病理学;文献综述【作者】方三高;肖华亮【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1 命名1720 年Vater 描述十二指肠乳头内的膨大区,即胆胰壶腹,1742 年Santorini描述副胰管的结构;1887 年Ruggero Oddi 提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sphincterof oddi,SO)的概念;1951 年Mirizzi 描述“Mirizzi 综合征”,后人发现伴该综合征患者易患胆囊癌,尤其胆囊腺鳞癌。
壶腹部癌与Vater 壶腹癌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Vater 壶腹周围2 cm 范围内的恶性肿瘤[1-4],包括Vater 壶腹癌本身、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
国内壶腹部癌又称壶腹周围癌,国外[2,5]多将其描述为胰头及壶腹周围区癌。
胰腺癌发病率较高且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容易侵犯胆胰壶腹,导致黄疸而误诊,故广义的壶腹部癌包括胰头癌[3,6]。
尽管笼统称呼其不同来源的肿瘤仍有争议,但在临床实践中正如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7]表述的那样:“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明确诊断 及了解肿瘤的范围,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影像学表现
直接征象: 十二指肠乳头部或胰头钩突部大小不等的
软组织肿块;
壶腹段胆总管截断; 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双管
区域淋巴结(N)
NX
N0 N1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无淋巴结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
区域淋巴结为胰周淋巴结,包括沿肝动脉、
腹腔干和幽门部的淋巴结。
注:脾淋巴结及胰尾部淋巴结不属于区域淋
巴结,此处的淋巴结转移划分为M1。
远处转移(M)
MX M0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无远处转移
M1
学习园地
Vater壶腹癌的影像学表现
及TNM分期
壶腹部癌是指胆总
管末段、壶腹部及 十二指肠乳头附近 的癌肿;由于部位
特殊,病变较小时
即出现胰胆管系统 的梗阻症状。
十二指肠小乳头
Oddi氏括约肌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临床上与胰头癌有共同点,故统称它们为壶
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 adenocarcinoma)
肿瘤局限于Vater壶腹或Oddi括约肌
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壁 肿瘤侵犯胰腺 肿瘤侵犯胰周软组织或其他邻近器官或 结构
T分级依据原发肿瘤通过Vater壶腹或Oddi括
约肌进入十二指肠壁的扩展程度,浸润胰头 或邻近的软组织。
T4通常定义为局部软组织侵犯。和其他实体
肿瘤不同的是,即便是T4肿瘤也常可局部切 除。
“全胃及部分小肠切除标本”:符合壶
腹部癌(粘液腺癌),周围脏器侵犯,形成
包块,癌侵及胰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等。
胃小弯侧淋巴结(3/10)、胃小弯侧淋巴结
(3/13)均可见癌转移。小肠系膜淋巴结
(1/1)、胰腺旁淋巴结(1/1)均可见癌转移。
分期:III期
T4、N1、M0
肿块侵及胰周、十二指肠壁 肝内外胆管扩张、双管征
有远处转移
(壶腹肿瘤可浸润邻近结构;转移部位常见 于肝脏和腹膜,肺和胸膜较少见。)
分期
0期 IA期 IB期 IIA期 IIB期
Tis T1 T2 T3 T1-3
N0 N0 N0 N0 N1
M0 M0 M0 M0 M0
III期
IV期
T4
任何N
M0
M1
任何T 任何N
组织学类型
征是壶腹癌的间接征象;
这些间接征象的出现往往早于直接征象的出
现;
壶腹癌的梗阻是渐进性的, 肝内胆管多呈软藤
状扩张。
TNM定义 原发肿瘤(T) 区域淋巴结(N)
远处转移(M)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T2 T3 T4
淋巴结(0/1)未见癌转移。
分期:IA期
T1、N0、M0
病理:
“胃、十二指肠、胰腺切除标本”:壶腹
部中分化腺癌,浸润性生长,侵及十二指肠 肠壁全层。标本上、下切缘阴性。检出胰腺 周围淋巴结(0/8枚)均未见癌转移。检出胃 大弯淋巴结(0/2)枚、小弯淋巴结(0/3)枚 均未见癌转移。
分期:IB期
本分期系统应用于壶腹或十二指肠乳头的原
发肿瘤。
腺癌是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此分类不适合于类癌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
胆总管下段软组织影,增强后见强化
MRCP示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胆总管末段呈截断征
病理:
“部分胃、十二指肠及胰腺切除标本”: 十二指肠壶腹部管状乳头状腺癌,浸润全层。 胃、十二指肠、胰腺、胆管阴性。胃小弯淋 巴结(0/1)、胃大弯淋巴结(0/5)、胰腺旁
病理:
“胰十二脂肠切除标本”:壶腹部及胰腺
浸润性低分化腺癌;脉管内见癌栓。
分期:IV期
T3、N0、M1
T2、N0、M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理:
“远端胃、十二指肠、胆管总下段、胰 头、胆囊及近端空肠标本”:十二指肠壶腹 部乳头状腺癌,累及全层并侵犯胰腺边缘组 织。胃上切、胰腺实质及胆总管、空肠切端 未见癌组织。胃大弯淋巴结(3枚)、胰周淋 巴结(5枚)未见癌转移。
分期:IIA期
T3、N0、M0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