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操作步骤
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步骤1.1准备工作1.1.1环境检查及安全措施1.1.2辅助设备准备1.1.3样品准备1.2设备启动及运行1.2.1电源接通及设备启动1.2.2参数设置及校准1.3样品处理1.3.1样品进样1.3.2数据采集及记录1.4设备关闭及清理1.4.1设备关闭1.4.2设备清理及维护2.常见故障排除方法2.1故障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2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2.3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2.3.1电源故障2.3.2传感器故障2.3.3控制单元故障2.3.4液体泵故障2.3.5数据采集故障3.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3.1定期保养计划制定3.2清洁与消毒3.3部件更换与维修3.4润滑与润滑剂的选择3.5环境要求及仓储措施4.安全操作规范4.1实验室安全要求4.2个人防护措施4.3废弃物管理4.4火灾和紧急情况处理4.5仪器设备操作中的安全要求5.仪器设备操作经验分享5.1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3操作技巧与实用技巧5.4经验总结与分享总结:引言:实验室仪器设备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正确的操作规程手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的编写和内容要点,帮助实验室人员正确操作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效果和安全性。
一、仪器设备的基本介绍1.仪器设备的名称和型号2.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3.仪器设备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介绍4.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5.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二、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准备所需材料和试剂2.仪器设备的开机和初始化3.样本的处理和准备4.仪器设备的设置和参数调整5.操作步骤的执行和数据记录三、仪器设备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1.仪器设备的故障排除方法2.数据结果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3.试剂或样本的误操作的处理方法4.清洗和消毒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5.临时故障处理方法和紧急情况的处置方式四、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指标评价1.常见的质控方法和标准2.环境因素对仪器设备的影响及控制方法3.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评估和维护计划制定4.仪器设备的运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方法5.不同型号和品牌仪器设备的比较和选择方法五、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的维护和更新1.操作规程手册的编写和审核流程2.操作规程手册的存档和更新频率3.操作规程手册的培训和宣贯4.实验室人员的操作规程手册使用反馈和改进5.操作规程手册的变更和修订流程总结: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手册的编写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38种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型号: DHG-9245A/DHG-9240A型1. 操作步骤1.1 把物品放入干燥箱内,关好箱门。
根据物品的潮湿程度,调整风门至合适位置,具体参照仪器说明书。
1.2 打开电源、风机开关,指示灯亮并能听到风机运转声音,使用中必须开风机。
1.3 设定温度。
1.4 干燥结束后,取出物品时小心烫伤。
2. 智能控温仪操作方法SV设定:2.1 按“SET”键,进入设定方式,同时SV窗的第一位高亮,其他位闪烁;2.2 按移位键将高亮位移至需设定位;2.3 按加键或减键直到将数字设定至所需值;2.4 按“SET”键,设定结束。
3. 注意事项3.1 干燥箱外壳必须有效接地,以保证使用安全。
3.2 干燥箱应放置在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在其周围不可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3.3 干燥箱无防爆装置,不得放入易燃易爆物品干燥。
3.4 箱内物品放置切勿过挤,必须留出空间,以利热空气循环。
3.5 箱内外应经常保持清洁,长期不用应套好塑料防尘罩,放在干燥的室内。
生化培养箱(微电脑控制)型号:LRH-250型1. 操作步骤1.1 使用条件1.1.1 环境温度:10—35℃。
1.1.2 无强烈光照、无强烈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相对湿度85%以下。
1.1.3 使用电源:AC220V±10%,50HZ,容量不小于1KW,并有可靠接地线电源插座。
1.2 接通电源,将三芯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将面板右方的电源开头置“开”的位置,此时仪表出现数字显示,表示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1.3 智能化微电脑控制器操作使用方法1.3.1 将转换开关选择“自动”档,如设置温度高于环境5℃以上,请选择“RT+5℃”;1.3.2 (PV)显示器(红)•显示测量值•根据仪表状态显示各类提示值;1.3.3 设定值(SP)显示器•显示设定值•根据仪表状态显示各类参数;1.3.4 设定键, SET 移位键盘,减键, 加键1.4 按“SET”键,进入设定方式,同时SP窗的第一位高亮,其他位闪烁;1.5 按移位键将高亮位移至需设定位;1.6 按加键或减键直到将数字设定至所需值;1.7 按“SET”键,设定结束。
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实验室内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本规程旨在提供有关实验室仪器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操作指引,以便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仪器时能正确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
二、仪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工作环境:在进行仪器操作前,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无杂物堆放和易燃易爆物品。
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确保操作空间充足,便于仪器的安全使用。
2. 仪器检查:在使用仪器前,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牢固连接,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如有异常或损坏情况,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个人保护:使用某些仪器时,可能会接触到有害物质或辐射源。
在操作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确保自己的安全。
三、仪器操作步骤1. 仪器启动:按照仪器的启动顺序和步骤进行操作。
注意在启动过程中观察仪器的指示灯和显示屏,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 校准仪器:对于需要校准的仪器,如天平和色谱仪等,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的校准程序进行校准。
校准结果应进行记录,以便日后参考和验证。
3. 样品处理:在进行样品处理前,必须准确称量和配制试剂。
使用时注意操作规程中的说明和提示,确保样品处理的准确性。
四、实验室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1. 清洁:定期清洁仪器表面,确保仪器干净整洁。
使用特定清洁剂和工具进行清洁时,要注意不损坏仪器表面。
2. 定期维护:对于需要定期保养的仪器,如pH计和离心机等,要按照操作手册和标准程序进行维护。
维护完成后,应记录维护时间和维护内容。
3. 处理故障:如果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发现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及时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切勿擅自进行修理,以免引起更大的损坏。
五、仪器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1. 禁止操作禁止人员:未经过培训或未授权的人员禁止进行仪器操作,以免发生意外或事故。
2. 使用适当的工具:在操作仪器时,必须使用适当的工具和配件。
实验室仪器使用和操作规范

七、集气瓶的用途:①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②进行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
八、锥形瓶的用途:主要用途:
用作较多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事项: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
九、试管: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
②在常温可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十、烧杯:①配制溶液;
十五、液体药品的取用:储存在细口瓶或者滴瓶;要点:细口瓶的瓶塞拿下后要倒放在实验台;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细口瓶的标签要向手心;倒完液体,立即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一、电子天平:(1)放在水平桌面上,按“开关”键。(2)放上称量纸或者玻璃器皿。(3)按“去皮”键,待示数为“0.0”时,放上药品,待示数稳定,读数并记录。(4)转移药品,再按“开关”键
二、托盘天平:一调: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平衡;二放: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三要:要“左物右码”,要“先大后小”即先加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还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去拿砝码.
注意防止烧损和腐蚀,手不要拿试管夹的短柄;
试管夹要由下往上,夹在离试管口1/3处或试管的中上部
十三、坩埚用途:它是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以及固液加热、反应的容器。
十四、固体的取用:如果是粉末状固体:1、储存:广口瓶;2、取用工具:药匙/纸槽;3、取用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
如果是块状或颗粒状固体: 1、储存:广口瓶;2、取用工具:镊子;3、取用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可用作较多量涉及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实验室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流程

实验室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流程实验室仪器在科研和实验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操作和良好的维护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仪器的操作与维护流程,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一、仪器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需对所需仪器进行充分检查和准备。
首先要确保仪器与所需的试剂、标准品以及其他实验所需的材料齐全,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配置。
其次,对仪器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明显损坏或缺陷。
最后,检查并确认仪器的电源、仪表盘和控制按钮处于正常状态。
2. 正确操作:在使用仪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操作。
首先,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
对于复杂的仪器,可能需要进行培训或请教相关专业人士。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按照实验要求设定正确的参数,并注意任何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同时要注意操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突发状况对实验过程的干扰。
3. 实验记录:在进行实验时,要准确记录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和观察结果。
实验记录的详细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验证至关重要。
同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异常情况或失败的实验结果也需要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二、仪器维护流程1. 日常清洁: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需要对仪器进行日常的清洁和维护。
首先,根据仪器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清洁计划和频率。
清洁工作应包括仪器的外观、仪表盘、控制按钮、样品室等部分。
清洁时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2. 保养维护:除了日常清洁外,仪器还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工作,以确保其性能和精度。
定期保养的内容可能包括校准、调试、更换零部件或耗材等。
这些工作一般由专门的维护人员或供应商负责,按照仪器的维护手册和要求进行操作。
3. 故障排除:当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排除。
首先要进行初步的故障判断,确定是仪器本身的故障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故障。
对于简单的故障,可以自行进行排除,例如检查电源、线缆连接等。
试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试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一、引言试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实验测试的关键工具。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正确操作和维护仪器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试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1. 仪器设备的启动和关闭a. 在启动之前,确保仪器设备周围环境整洁,并清除可能影响操作的杂物。
b.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与电源连接稳固,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插头已插好,并确定相应的保险丝安装完好。
c. 按照仪器设备的启动顺序,打开电源开关,按照要求启动设备。
d. 在关闭设备之前,先将参数设置为初始状态,然后关闭设备的电源开关。
e.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和整理工作区域,并将仪器设备关闭并断开电源。
2.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调试a. 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手册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和调试。
b. 在校准和调试过程中,注意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c. 尽可能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记录校准结果,并定期复查和验证。
3. 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a. 在操作仪器设备之前,仔细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手册和操作指南。
b. 根据试验要求,准备所需的样品和试剂,并按照要求进行预处理。
c. 设置仪器设备的相应参数,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 将样品或试剂投入仪器设备,并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
e.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正常的操作顺序和程序。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f.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仪器设备及周围环境,确保下一个操作的准备工作。
4.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a. 定期检查和清洁仪器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确保仪器设备的周围环境干燥、整洁,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c. 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手册,定期更换易损件,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d. 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进行相应的防腐和防尘措施。
5. 仪器设备的故障排除a. 在出现设备故障时,先查找设备操作手册中的故障排除指南。
仪器操作规程

仪器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的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测试设备等。
三、仪器准备1. 在使用仪器前,需对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检查仪器电源,确认电源接地良好,电压与仪器要求相符。
3. 确保仪器的周边环境整洁,无杂物。
防止杂物的进入对仪器造成损坏或干扰。
四、操作步骤1. 了解仪器的操作流程和功能说明书,熟悉仪器的各个控件、按钮和指示灯的含义。
2. 操作前,对样品、试剂、溶剂等进行准备,确保其符合测试要求。
3.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4. 打开仪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后,根据实验要求进入仪器的主界面。
5.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仪器的相应参数,如温度、时间、浓度等。
6. 将待测样品放入仪器中,或通过相应接口与仪器相连。
7. 启动仪器测试程序,等待测试完成。
8. 测试完成后,关闭仪器电源,并将仪器恢复到出厂设置或下次使用前的准备状态。
五、维护与保养1. 每次使用完成后,要及时清洁仪器的各个部件,保持仪器干净整洁。
2. 定期校准仪器,确保其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校准周期根据仪器类型和使用频率而定。
3. 对仪器的易损件进行更换和维护,如电池、灯泡、传感器等。
遵循仪器使用说明书提供的维护方法。
4. 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如清洁、润滑、防锈等。
5. 若发现仪器存在故障或异常,应及时联系仪器供应商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严禁私自拆卸或修理。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擅自操作和修改仪器参数。
2. 注意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高温、高压、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遵守实验室的相关安全规定。
3. 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实验室并接近仪器。
4.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他人操作和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
化验室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化验室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化验室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一、检验前准备
在操作检验仪器之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通电是否正常,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应对待检验的样本进行准确的标识和准备。
二、操作步骤
1. 打开检验仪器电源,并根据使用说明书对设备进行正确的启动操作。
2. 根据待检验的样本类型和检验项目,设置好相关参数,确保仪器能够正确进行检验。
3. 取适量的待检验样本,根据要求将样本放入样品孔或者其他适当位置。
4. 启动仪器检验程序,观察仪器运行情况,确保检验过程正常进行。
5. 检验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将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
三、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仪器参数。
2. 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进行排除故障。
3.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操作仪器的干净卫生,避免污染样本和影响检验结果。
4. 操作人员应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及时清洁和更换消
耗品。
四、记录和存档
在每次操作检验仪器时,应当对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本信息、检验参数等内容。
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后期查询和核查。
五、其他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荧光光谱操作步骤:
1、先开电脑,再开机;电脑密码:f7000413
2、点击桌面上“FL solution”;
3、Method 3D scan/ Wavelength scan
4、Scan mode中选择激发光(Excitation)/放射光(Emission)
5、Scan speed:越慢,解析度越好;
6、选择好保存的位置,点击Measure进行测量;
电化学工作站操作步骤:
1、打开电脑,再开机;
2、选取setup-Technique-Amperometric i-t curve
3、setup-parameters-InitE(v):-0.49(DQ)/0.61(ABTS)
4、sensitivity:1.e-0.05
5、Run times:10000s
6、连接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玻碳电极)连接绿线
辅助电极(对电极)铂电极连接白线
参比电极Ag/Agcl电极连接红线(较粗,用后浸入kcl)
7、在三电极系统中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同时将工作电极进行AI2O3抛光,纯水冲洗后,
放入水中超声清洗30s,再放入甲醇中超声清洗30s;
8、连接好三电极系统,将通氮气的管子拔到电解质液面之上,点击运行;
9、电解质液(2.5ml缓冲溶液+2.5mlkcl),走基线,400s;
10、加入1ml介导剂,走至少800s;
EAC(还原)介导剂DQ
EDC(氧化)介导剂ABTS
11、走样,每次加入0.5ml样品,每次走1000s;
总有机碳氮分析仪TOC/TN仪器操作步骤:
1、打开右侧柜子蓝色氧气瓶阀门;
2、打开自动进样器电源(小铁棍);
3、打开主机电源(仪器后面按钮);
4、打开电脑,密码:lianxiguanliyuan;
5、点击电脑桌面multiwin,密码同用户名一致;
6、点击初始化;
7、点击装载方法,选择所需方法,点击确认;
8、等待软件界面左上角参数由红变黑(10-15min),即可测量
9、点击开始测量,点击确认;
10、”打开一个样品位置“,点击否;
11、”所有样品均采用当前方法进行测量“,点击确认’
12、输入样品;
13、
14、点击开始F2;
15、”是否酸化“,点击否;
16、仪器自动测样;
17、线跑完后会自动弹出表格,记录数据;
18、在软件界面点击退出;
19、关主机电源-关进样器电源-关电脑;
20、关氧气瓶阀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操作步骤:
1、开机,开电脑,密码:unico2015223.打开UV28Serial;
2、串行口设置Com3,点击确定;
3、扫描参数设置:扫描模式Abs;起始波长700 终止波长190nm;坐标下限-0.1 上限3
4、点击扫描,先扫空白;再保存;
红外光谱操作步骤:
1、开机预热,打开电脑;所有用来研磨压片的物品都要用乙醇擦拭;
2、打开OPOS7.5,登录-OK;
3、点击”高级数据采集“,弹出新窗口;
4、点击”检查信号“,”全程扫描“-”保存峰位“;
5、”基本设置“-测量参数选择”MTR-TRxpm“
6、先选择”测量背静单通道光谱“;
7、将制作好的压片放入仪器中,再点击”测量样品单通道光谱“;
8、左侧保存-模式OPUS格式;
PS:压片步骤
应取样品与干燥KBr粉末充分混合,并用研磨1~2min,再转入合适的模具中,使之分布均匀,抽空下压成透明薄片。
装入压片夹以KBr空白压片作参比扫描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步骤:
1、开启电脑,检查流动相(溶剂A:甲醇溶剂B:1%乙酸),检查废液瓶;
2、开启仪器,按右侧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5个矩形按钮;
3、点击电脑桌面上的Bootp连接,有数字出现后点击联机,等待初始化;
4、等待图标都是绿色,即仪器没有问题,点击打开泵;
5、排除流动相气泡,将右侧黑色旋钮拧至最左侧,不要拧太过,以防漏夜;
6、点击设置泵,将流速调为3ml/min,先后将溶液A或B调为100%,各3-5min排出气泡;
7、走基线,将右侧黑色旋钮拧至最右侧,将流速调为1ml/min,A 90%,B 10%;
8、等待基线平稳(约1h),摆放样品并放入仪器;
9、设置序列表,并运行序列;
10、将数据保存在特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