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

合集下载

试论《死水微澜》的语言特色

试论《死水微澜》的语言特色

娘, 而是能积极地适应社会 , 随机应变, 成为一个成熟干练、 甘于奉 献的城镇女性 , 同时还保留着乡下妇女特质的泼辣与野性。 说她能 随机应变 , 适应社会 , 是因为她能够不拘泥于 旧制度的条条框框。
在丈夫被抓, ^ 情 逃跑 , 境况遇挫的情况下 , 她毅然改 可 减 。 面
《 死水微澜 》 是李劫人长篇小说“ 三部 曲” 中的最 有特色的一 部, 也是奠定作家文坛地位的代表作品。刘再复曾这样评价它 . 认 为 “ 中国现代 小说 史上, 在 如果说《 Q 正传》 《 阿 、边城》 《 、金锁记》 、 《 生死场》 是最精彩的中篇的话 , 那么, 李劫人 的《 死水微 澜》 当是 应 最精彩、 最完美的长篇 了” , ① 并且特别提到他的语言 。 认为“ 其语言 的精致, 成熟和非欧化倾 向也是个奇观。’ 作家 自己也承认 , 这部 小说是他“ 几十年 来所生活过, 所切 感过 , 所体验过” , ③ 且意义重大
才杀 了只 鸡给她 送 来 。你们 看 , 也 太怪 了, 这人 生死 不收我 的 鸡 。 还 生死要 把她 的 一 直下蛋母 鸡 还我 !” ⑦
个性魅力的 ^ 物形象之一。 她的言语极有个性 , 是她内心思想变化 的真实写照, 是性格外化的具体表现 , 也是其他 ^ 物说不 出的。譬 如出嫁前的邓 幺姑 , 言语间带有少女特有的天真 、 任性与倔强 。她 为了好看,2 l 岁便强忍着疼痛缠上了脚 。邓大娘心疼她太痛苦. 劝
心和勇气 。一句“ 你管我的”可以看出她在家受宠的地位以及 格 , 中倔强与任 陛。虽是农家女 。 她却用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 自己, 足 以说明她 的要强、 不甘落后的心态。三个“ 偏要缠”一方面坚定 了 , 她要缠足到底的售 与勇气; 另一方面 , 也表现了她倔犟执拗的个 性 。这种 个性随着时间的推移 、 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死水微澜》艺术特色赏析

《死水微澜》艺术特色赏析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论李劫人小说《死水微澜》的艺术特色课程名称:《经典名著赏析》上课时间: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姓名:李坤学号: 201104030055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年级: 11城市规划任课教师:史连成职称:统计师摘要:《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劫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话小说《游园会》,是传统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过渡的一个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期间,曾应李大钊等人的邀请共同发起中国少年学会,随后留学法国。

1924年回国后,一边办工厂、办报纸,一边写小说、翻译法国文学作品。

1936至1937年李劼人出版了三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连续性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概括了自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十余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和人间悲欢,其中《死水微澜》在艺术上最具特色。

关键词:四川乡土小说近代史社会心理动机创造性《死水微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在把握历史进程中,传统历史小说住住笔触集中在上层社会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和显赫历史人物活动的狭小范围内,而《死水微澜》则突破了这一局限。

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历史与世情、上层的动荡与普通人的命运、社会矛盾与生活纠葛的有机统一,力求多层次、大容量、全方位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为读者展现出异常开阔的社会生活全景。

一、创作的动机:1、源于作者大规模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雄心和企图。

《死水微澜》就是这一创作意图的最初尝试,也是最为成功的实践。

2、据李劫人回忆:“从1925年起,一面教书,一面仍旧写一些短篇小说时,便起了一个念头,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捩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

《死水微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死水微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 死水微澜 》 中人物形 象的分析
文/ 王 磊
摘 要 :《 死水微 澜》 堪称我 国 “ 大河小说 ”的经典之作 ,这 不仅 因为它真 实记录 了中国于它独特的艺术结构和丰 富多彩 的人物形 象。 关键词 :《 死水微 澜》 ;李劫人 ;人物形象 具有朦胧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 蔡大 嫂 蔡 大嫂身上一面是王熙凤似的泼辣性 格 , 一 面却是 温柔细腻 。她聪 明善 良、 踏实肯干却又难 以洗去势利的心性 ,遇事有 主见 ,敢想敢干但 始终 围绕着 自己的个人利益 ,敢于与不平等的社会 挑战却最终无法脱 离 封建礼教对 女性 的残害 。蔡大嫂复杂的性格正是这一时期新女性在黑 暗
了 许 多 势 利 的 成分 。
虽然蔡大嫂身上结合 了太多复杂的性格 ,然而这些 却是这位 已经 具 有朦胧现代意识的女性为 自己的 “ 情” “ 欲… ‘ 利”在 “ 死水 ”一般 的 天回镇中努力的挣扎 着,甚 至掀起 了层 层 “ 微澜”,短暂 的波澜之后 却 终归陷入了 “ 死水 ” 。 十五岁的邓幺姑,听到邻居韩二奶奶给她讲成都的生活 ,少女 躁动 的心灵开始有了波澜 的颤动 ,她 向往 成都 一般大 户人 家 的生活 ,羡 慕 “ 妇女们争奇 斗艳的打扮 ”希望 “ 将来得到成都 去住 ,并在大户人 家去 住 ,尝尝韩二奶奶 所描画的滋 味 ,也算不枉 生一世 ” ,更加 幻想着 嫁到 成都 。虽然这些仅仅是 年少的 幺姑对 成都 的 向往甚 至是幻 想但 我们 不 难看 出她希望摆脱 乡坝 单调枯燥而 贫穷 的生活 ,追 寻 自己 向往 的大 家 小姐 的 日子 ,是对 自己理想的追求 。邓 幺姑 古怪 的行为 最先 引起继 父 的不 安 ,之后按照传 统的习俗 “ 又精 明,又能干 ,又有 点怪脾气 ” 的 邓 幺姑嫁给 了为人 老实本 分却 丑陋 的 “ 蔡傻 子 ” ,邓 幺姑 便这 样 自然 而然 变做 了蔡 大嫂 。 ” 殷 实 的生活 暂 时安 抚 了蔡 大嫂 那 颗 躁动 的心 。 然 而 ,蔡傻子虽然 老实本分 、踏实 能干 ,但 是他 却不 懂得 生活 ,没有 点 情趣 。因此 ,蔡大嫂 思想 上 需求 的 “ 情” 与 “ 欲 ” 无 法得 到 满 足 ,因此刚 刚收敛 的内心便又浮起 了波澜 。甚至 在和刘 三金 的 闲谈 中 展 现出某种羡慕 :“ 我觉 得 ,就 象你 这样 的人 ,也 比我 强 !你 们 总走 了些 地方 ,见 了些 世面 ,虽说是人 不合 意 ,总算 快活 过来 ,总也 得过 别 一些人 的爱 ! ’ ' 。 蔡大嫂不安分 的内心世界在与罗歪嘴的交往 中得 到安慰 ,加之刘三 金 的穿插 ,蔡大嫂真被罗歪嘴身上那股强健果敢 又体贴 温柔 的性格所 吸 引。以至 于为了追寻这种情与爱 ,蔡大嫂公开的与罗歪 嘴保 持一种婚姻 以外 的爱情关 系。在这样 的爱情当中 ,蔡大嫂体 验到了她所 追求 的生活 情趣 , 感受 到被宠爱和照顾 ,被赞美和恭维的乐 趣。这样的体验 已经触 动了蔡大嫂 内心深处所追寻的 “ 情”与 “ 欲” ,因此 她撇开世俗 的束缚 甘心做罗歪嘴的情妇 。对于蔡大嫂的行为 ,我们只能把它放在 当时四川 成都 封建 道德横行这样特定的社会背景 中看待人物的这种反抗行为 的积 极 意义。 也正是因为这样 的社会环 境造 成 了蔡 大嫂 复归 封建正 统 道路 的悲 剧。顾天成参加洋 教之后 凭借教会 的力量报 复罗 歪嘴 ,而使其 远走 他 乡 ,并无 意造成蔡 大嫂 的店铺被砸丈夫被抓的结局 ,面对这样一个 破碎

死水微澜读后感范文

死水微澜读后感范文

死水微澜读后感范文《死水微澜》是一部由莫言所著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中国农村的一个家庭进行细腻描绘,展现了农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人们的命运。

读完这本书,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以一个中年男子陆昊的视角展开,他是一个农村村子里的小人物,为人善良,但一直过着平凡乏味的生活。

小说以陆昊发现自己的牛崽死了开始,接着描写了他经历的事情,并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小说揭示了农村的封闭和落后,展示了农村人民的艰辛生活。

在书中,莫言通过对陆昊家庭的描写,展示了他们过着贫困的日子,好不容易收获了一头牛,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死去,让他们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这种贫困与困境不仅仅出现在陆昊的家庭,还普遍存在于整个村庄。

农民们在艰难的环境下艰难地生活着,他们的命运似乎注定了他们只能过这种贫困的生活。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人民的艰辛和他们身上的苦难。

小说还通过对家庭关系和人性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在特定环境下所发生的改变。

对于陆昊来说,他一直过着老实的日子,但在家庭困境之下,他也开始变得冷漠和自私起来。

他不再为别人着想,只顾自己和家庭的利益。

这表明了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人类的本性可能会发生改变,成为了他们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这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性和环境的关系。

小说中还有对中国农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的深入挖掘,通过描写村庄里的各种人物和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莫言通过对农村中各种人物的独立描写,展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环境的不同反应。

他通过对农村文化的描写和反映,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们的命运。

这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通过读《死水微澜》,我认识到了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同时,我也对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小说通过对一个中年男子和他的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个农村人民的真实面貌,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农村人民的苦难和辛酸。

同时,通过对农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的展示,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使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作者:王枝来源:《文学教育》2021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传统道德的框架里面。

在李劼人《死水微澜》的作品中,主要讲述成都省近郊天回镇的故事,围绕邓幺姑展开了一系列普通老百姓悲欢离合的生活描写,并且塑造了极为成功的“多面体”人物形象即邓幺姑。

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邓幺姑挣脱封建社会的牢笼,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极力显示出这个女性的不同寻常,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

作品中关于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对提高当下女性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阐述女性人物形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女性人物形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死水微澜》自我意识人物形象现实意义悲剧性命运《死水微澜》是李劼人生平创作的作品中最为经典的一部。

小说创作于1935年7月,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鲜见的现象。

《死水微澜》描述的是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成都省近郊天回镇的人和事,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序幕”“在天回镇”“交流”“兴顺号的故事”“死水微澜”和“余波”。

故事发生的场景在成都省近郊的一个小镇上--天回镇。

整部作品以邓幺姑为中心,描写她与蔡兴顺、罗歪嘴、顾天成这三个男人和小镇上的各种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而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多面体”人物形象邓幺姑自身了。

著名文学批评家韦勒克曾把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扁平型的人物形象,另外一种是凸圆型的人物形象。

[1]通过《死水微澜》这部作品对邓幺姑等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完全一样的,全部形态各异,给我们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一.邓幺姑人物形象分析邓幺姑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多面体”的女性主体形象。

光明与黑暗、泼辣与善良、叛逆与贪婪结合在一起,成为幺姑生命中矛盾而又独特的历程。

她出生在农村,幼年丧父,随母亲到成都近郊一个叫天回镇的地方,母亲改嫁给一个农户邓大叔。

《死水微澜》中地域文化及其价值

《死水微澜》中地域文化及其价值

《死水微澜》中地域文化及其价值在电影《死水微澜》中,地域文化是一大亮点,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死水微澜》中地域文化及其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包括了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电影《死水微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在生活、宗教仪式、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给观众呈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

通过观影,我们可以感受到地域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了解不同地域的居民是如何生活和相处的。

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民族的传统和历史,对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影《死水微澜》中,主人公在不同地域之间穿梭,感受到了各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意识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地域文化的价值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影《死水微澜》中,地域文化的宝贵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让观众意识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地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文化传统。

四、个人观点和感悟通过观影《死水微澜》,我深切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意识到了地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我国人,我深知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底蕴是多么宝贵,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地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回顾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传统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死水微澜》的艺术特色

小说《死水微澜》的艺术特色

小说《死水微澜》的艺术特色《死水微澜》是李劼人“大河三部曲”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

在情节结构的整体构思上,《死水微澜》颇具匠心。

这部小说以西南内陆一个偏僻的成都郊外小镇——天回镇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杂货铺老板娘蔡大嫂的三次婚恋为情节主线,通过对她个人命运及情感轨迹的描写,突现了官府,袍哥与洋人等各方力量的牵制与消长,并借由蔡大嫂内心世界泛起的层层微澜,使读者看清了当时一潭死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如何在外国入侵势力的步步紧逼之下而渐生微澜的。

人物介绍:1)蔡大嫂(邓幺姐,邓幺姑):泼辣好强,长相漂亮。

2)罗歪嘴:袍哥组织的一员,蔡傻子的表哥,为人豪爽,其实他的嘴并不歪。

3)顾天成:是个粮户,常常在省里混,有做官的亲戚,进出过衙门,也有做官的心肠常想闹点官派。

4)刘三金:罗歪嘴所包养的,为人奸诈,暗中帮助撮合罗歪嘴和邓幺姐。

5)蔡傻子(蔡兴顺):杂货铺兴顺号的老板,父亲死后继承父亲的铺子,兴顺号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大铺子,性格和他的父亲一样老实儒弱愚钝,禁止食客长期赊账,除了自己的表哥罗歪嘴。

后来经一个食客介绍娶了邓幺姐。

《死水微澜》以小见大地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这段时间的时代风貌与社会风俗的变迁,并试图由此民间视角再现本民族的过去和发展,深入探寻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生巨变的内在原因,俨然是一部形象化的“小说近代史”。

《死水微澜》的历史叙述独特,其史诗性质与蜀地习俗的展现结合紧密,成为了一部近代的巴蜀风俗史。

李劼人自觉地秉承了法国“大河小说”重风俗民情的特点,对蜀中景象,乡土风情和民俗庆典一一给予了精确细致的描摹,如天回镇的地理风貌与赶场盛况,东大街“上九”夜的元宵灯会,青羊宫老子诞辰之际的赶庙会以及借韩奶奶之口所描述的成都文殊院,会馆和名小吃等,市井气息,民俗色彩分外浓郁,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

这部小说的民俗风物描写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以往单纯的文艺目的,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增强了小说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而且也为相关的“民俗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024年死水微澜读后感

2024年死水微澜读后感

2024年死水微澜读后感《死水微澜》是由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这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鸟瞰式叙事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真实、细腻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引发了人们对农村现状和社会变革的深思。

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杨春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青年。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中,对农村生活和现状感到不满。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杨春雷逐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然而,他在城市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惑,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他面临着来自家庭、爱情、事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冲突。

通过杨春雷的经历,小说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艰辛和困境。

在农村,许多人还在困境中挣扎,生活在贫困和落后的环境中,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找不到出路。

小说通过描述杨春雷和他的家人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压力。

这部小说还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然而,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困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农村的发展依然面临着种种难题,包括土地问题、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等。

这些问题,给农村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难和痛苦。

小说中的爱情情节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春雷和云秀的爱情是小说的一大亮点,他们相爱真挚,但却被现实无情地分开。

他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追寻自己的幸福,但最终却陷入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这个爱情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爱情的困境和残酷,让人深感惋惜。

通过阅读《死水微澜》,我不禁深深地思考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现实问题。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让人对农村的发展前景和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小说中的杨春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青年形象,他的经历和困境代表了无数农村人民的命运。

他的故事让我深感农村人民的艰辛和渴望改变的心情,也引发了我对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水微澜
故事梗概
想嫁到成都去的农家少女邓幺姑,常遭遇重重困境。本要嫁给成都某大户作妾,却被大户家二太太诬蔑 为没有生养而作罢;后与铁匠罗德生的婚事,又因罗赌性复萌,输光钱财后失踪而告终;邓幺故无奈之 下选择了嫁给蔡家罗德生的表弟,当上了杂货铺的老板娘。不久,她把蔡家酒铺生意操持得风风火火。 罗德生阴差阳错地加入了袍哥,并勾通官府,使得乡绅顾天成的父亲死不瞑目,由此结下仇怨。 罗德生带着流娼刘三金回到蔡大嫂经营酒铺的镇上。此时蔡家酒铺经历了一番盛极而衰的过程,生意一 落千丈。 罗德生归来之后,与蔡大嫂频繁接触,刘三金明白罗唯一爱的女人是蔡大嫂,便在离去前为两人撮合。 罗、蔡两人的感情死灰复燃。 顾天成在骚乱中丢失了爱女,大病一场。靠着邻居救治才得以保全性命。他决心报复。顾天成告状官府, 密报罗歪嘴勾结义和团反洋人。 四川总督派兵砸封兴顺号,蔡傻子入狱,罗歪嘴逃离,蔡家的酒铺生意毁于一旦。 蔡大嫂为了生存嫁给了顾天成…… 涂邦志为报师仇,带领革命军回到天回镇,查封了顾家洋行,顾天成也被正法。 十年后,罗德生终因心病去世,刘三金为了他心愿抬着他的尸骨回到了邓么姑的身边,此刻的邓幺姑两 鬓斑白,哑然相对…
人物形象之蔡大嫂
蔡大嫂(邓幺姐,邓幺姑) 泼辣好强,长相漂亮,能做一 手好菜。也被批驳为“不安本 分的怪婆娘”,一心想着嫁入 城内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后来 嫁给蔡傻子之后却又爱上罗歪 嘴,之后又因为嫁给顾天成, 她代表着那个时期要强,在夹 缝中求生存的女性。她与三个 男子的关系可以慨括为:罗歪 嘴是她的情人,蔡傻子是他的 前夫,而后她为顾天成的妻子。
(2)嫁给蔡兴顺成为蔡大嫂后,与罗歪嘴“偷情”,体现了她遵循自然生命欲 望,敢于冲破封建道德樊篱,无视世俗羁绊 ,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大胆泼辣 的一面 。 (3)为了解救丈夫和情人 ,嫁给猥琐庸俗、改吃洋教的土粮户顾天成,既有 追求物欲的一面,也体现了她心地善良的一面,可见其性格的复杂性。 这时的蔡大嫂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堕落还是背叛,我们很难一言以蔽之,而这 正是蔡大嫂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也是李劫人对人的认识的独特发现。
——“自正月初八起,各大街的牌坊灯,便竖立起来。牌坊灯要数东大 街的顶多顶好,并且灯面绢画,年年在更新,而花炮之多,夜以东大 街为第一”。
东大街
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形容成都, 除了既丽且崇,才华横溢的左思挖空心思也没想出更好的词。
没有哪条街能代表一座城,东大街是例外。它的街风、街格和街的品 质,最能体现成都的貌景与性情。



人物形象之顾天成
顾天成:与罗歪嘴相比,顾天成的性格更加复杂多面。他可以说是一个面目猥 琐、精神萎靡、好色成性、憨里土气又不乏狡诈的小财主形象,集地主、教徒、 嫖客、赌棍、丈夫、父亲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既可恨,又可悲,还可叹。 (1)作为恶棍与无赖,他好色好淫、好嫖好赌,无所不为;为了报仇,他丢掉 民族良知,投靠洋教;洋教倒霉时,他追悔莫及,洋教嚣张时,他又趾高气扬, 沾沾自喜,一副小人得志的丑样,毫无正义良心可言。 (2)作为丈夫,他有对妻子温存的时候,妻子生病,他悉心照料。
人物形象之罗歪嘴
罗歪嘴:一个善恶并陈,美丑兼备的袍哥头目。 (1)一方面,他“走官府、进衙门、给人家包打 官司,包收滥账”,具有民间社会草莽英雄的特点; 但同时又具有色厉内荏、脆弱胆小的一面,当遭顾 天成诬告,被官府捉拿,仓皇出逃时,他“脸无人 色”,见蔡大嫂声泪俱下的场面亦是证明。 (2)另一方面,他设赌局、嫖妓女、施圈套,一 身的流氓习气;但在青羊宫打退流氓,救出郝家小 姐的行为,尽管有在蔡大嫂面前“作秀”的成分, 仍依稀可见一点正义感。 (3)再一方面,出于自发的民族情感、民族立场, 当帝国主义势力逼入乡村的时候,他宣传过打教堂 的白头帖子,谴责过庇护洋人、欺压百姓的官府, 多少有一点民族气节。而在于蔡大嫂的关系上,又 表现出她性格中粗鲁里有细腻,玩世不恭中有真诚 的一面。 罗歪嘴就是这样一个多性格因素并存,多种矛盾杂 糅统一的人物形象。
袍哥
所谓袍哥,袍哥会,在某些地区被称为哥老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 (包括现在的重庆,以下相同)和周边省份部分相邻地区盛行的民间 帮会。 袍哥会与天地会息息相关,发源于晚清,盛行于民国时期, 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
袍哥会在清代的四川曾经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组织,在辛亥革命之后, 它长期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间接受其控制的公开性 组织。袍哥会对四川和重庆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特 点是其他地区未有过的。
川西民俗文化的典范 ——“蜀中第一街”东大街
趣说东大街
东南西北,东西南北中,东边日出西边雨,不管怎么方位, 东都是首位。 我们听说过城有城门,却没听说过街有街门。我告诉你吧, 成都东大街是有门的,叫东门——它一门两用,也是东城 的门。 从东门入城,你脚下的街,就是东大街。从东门出城,送 你远行的街,就是东大街。 进不了东门,东大街不复存在。进了东门,想不想出来, 怎样出来,那是你自己的事。 ——《首街:成都东大街绘世绘》
百年煊赫成都东大街
成都的普通百姓也爱到此地开开眼界,名曰“赶东大街”。“东门住 富人,西门住穷人”,成为当时界定富贵与贫穷的尺度之一。
浓郁的蜀文化地域特色。 李劼人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带有浓郁的四川地域特色,这种地方特 色主要表现在他小说的地方志的写法、方言词语的运用和不拘一格的叙 述模式上,在这其中,四川摆龙门阵的民间叙述模式对其小说创作影响甚 大。 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四川,取材于四川的人和事, 臵身于四川的人文地理,因而主要人物都具有四川人的精、气、神、韵、 味。 对四川民风、民俗、民情的描写。从天回镇到上东大街、下莲池等川西 乡镇、城市特有的四川民居、街景布局在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 青羊宫赶庙会、东大街耍龙灯的风俗,袍哥社会神秘的生活情状,以及 四川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和地方特产等等, 都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记录,绘制出一幅四川城镇的《清明上河图》。
人物形象之蔡大嫂
(一)蔡大嫂:是小说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1、性格特点:她是一个生命意识开始复苏,企图主宰自己的命运,敢爱敢恨, 外表泼辣,心地善良,性格复杂的女性。“不安分”构成其性格的核心。
(1)成为蔡大嫂之前的邓幺姑,是四川乡村社会底层的一个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女,略为不 同的是性格更为倔强, 有对追求物质生活的强烈向往。
在还没有春熙路的时候,它就名噪天下了!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以前,东大街,都是成都的商业第一街 。自宋元以 来,一直到明清,东大街一直都是成都的繁华所在。
死水微澜中关于东大街的描写
——“东大街是成都顶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 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货,全都在东 大街。所以在南北两门相距九里三分的成都城内,东大街真可成为首 街。”
川剧《死水微澜》剧照
(3)作为男人,为占有蔡大嫂,他频献殷勤,低三下四,一脸无赖相。
(4)作为父亲,当女儿丢失后,他表现出让人动容的舐犊之情,并有过对自己 放荡行为的诚心忏悔。 (5)作为赌徒,被罗歪嘴巧设陷阱“烫毛子”,既输钱又挨打,蠢态可掬,令 人同情。 在顾天成形象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了作家写真实录、美丑毕露的写实原则,也 使这一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圆形人物”。
死水微澜
作者简介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祖籍湖北黄陂,四川成都人。 被巴金誉为“成都真正的历史家”、“川西民俗的百科全书”和“中 国的左拉”。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 和《大波》以其故乡四川为背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从甲午战争到辛 亥革命十几年间四川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革,被郭沫若称之为“小说 的近代史” 。
东大街的历史
从古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东大街都呈现了自己的东 之美、大之美、街之美:最宽大的街、最金融的街、最商 业的街、最灯火的街、最酒香的街、最繁华的街、最茶馆 的街、最水灵的街、最丽崇的街,最珠玉的街,最五行的 街、最民俗的街、最寺庙的街、最小吃的街、最文教的街、 最洋务的街、最交通的街、房租最贵的街,以及世界第一 白酒坊、世界第一枚纸钱币都与这条街有关……它是成都 老街的代表,是当之为愧的“首街”。


《死水微澜》跳出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框框,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 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画像呈现于读者面前,对市民心理的刻 画细微入理,惟妙惟肖。
主要人物
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死水微澜》的时代为1894年到1901年,即甲午年中国和 日本第一次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签订时的这段时间,描绘了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广阔社会画面,使史诗性质 与世态人情的描摹高度契合。 内容以成都城外的天回镇为主要背景,以民女蔡大嫂、掌 柜蔡兴顺、袍哥罗歪嘴、土粮户顾天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 仇为基本叙事脉络。 在弥漫川西文化风情的大背景中,活画出草根阶层中的袍 哥与教民两股势力之间相生相克、相激相荡的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