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灌溉排水新技术》形考任务单选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灌溉排水新技术》形考任务单选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实际灌入出间并储存在作物根吸水层中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水流量的比值是Oo【正确答案】灌溉水利用系数2.以下几种盐碱土中,对作物危害最大的是()。
【正确答案】马尿碱3.不宜提倡的灌水方法有O。
【正确答案】漫灌4.不属于冲积型平原灌区的是O。
【正确答案】都江堰灌区5.()是指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容积的百分数。
【正确答案】土壤水饱和度6.以下哪个不是SPAC系统的研究对象Oo【正确答案】水分7.在水源有保证的灌区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目前多采用的方法是Oo【正确答案】水量平衡法8.()是衡量灌溉渠道系统水利用程度的综合性评估指标【正确答案】CSE9.()是根据某一时段内的累积误差对于设定值的偏差做出响应。
【正确答案】积分控制10.以下作为水分生产函数因变量的产量指标没有()。
【正确答案】减产产量11.以下哪些项不属于微灌灌水器()。
【正确答案】给水栓12.强碱化土中钠化率(碱化度)Na离子含量为Oo13.蒸腾效率是指作物每消耗Ikg水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大部分作物的蒸腾效率是Og∕kg.【正确答案】2~1014.蒸腾效率是指作物每消耗O的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
【正确答案】I(X)O克15.衡量作物蒸腾作用强弱的表示方法没有以下哪种()。
【正确答案】腾发量16.属于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是()。
【正确答案】早育稀植17.下列哪项不是小畦灌溉的特点()。
【正确答案】水流流程长18.传统上认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
【正确答案】田间持水率19.在盐碱化地区,0是拟定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地下水临界深度20.确定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正确答案】有效降雨量21.影响作物产量的不可控因素有()。
【正确答案】气候22.以下O不是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正确答案】「值法23.塑料薄膜铺衬防渗渠道的基槽断面一般没有()。
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探索

6 55 k e e tr ,a d e h n e n ti c me b 3 ua 2 . g p r h ca e n n a c e n o y 1 4 y n RMB p r h ca e 1 e e tr . Ke r s y wo d :R c ;wae - a i g r g t n ie t r s vn ;Ir ai ;mo e i o dl
直 至秧苗 成活 , 1 约 0 d左 右 。 作用是 扶苗 护秧 , 减 少 叶面蒸 腾 , 防止秧 苗凋萎 。 ( )返青 至分蘖 高峰期 寸水 不露 泥 。秧 苗返 2 青 后灌 寸水 ( m左 右 ) 实行浅 水层 管理 。 田面 3c , 要 经常处 于淹 心状 态 , 既不 要落 干 , 不要 干干 湿 也 湿。 主要作 用是促 进 土壤还 原 , 加速 土壤 氮素转 化 为铵 态 氮 , 高磷 、 、 、 等 微 量 元 素 的 溶 解 提 铁 锰 硅 度, 以便 水稻 吸收 利用 。同时 , 还有 良好 的保温 作 用和提 高药 剂灭草 效果 。 调查 , 阶段 灌溉 水温 经 此 比气 温高 2 3 ℃。水温 高 能促 进水 稻 发根 , 高 ~ 提 成活 率 , 早分 蘖 , 加 有效 株数 , 提 增 增强 药 剂灭 草
杜 尔伯特 蒙古族 自治县 是黑龙 江省 西部 干旱
区, 降水量 少 、 蒸发量 大 , 气候 干旱 。 均降水 量不 年 足 4 0 mn 而蒸 发量 是降水量 的 5 0 l, . 。 年来 , 4倍 近 地 下水位 下 降 、 土壤 渴水 的现象越来 越 重 , 给农业
生 产带来 了严 重 的影 响 。 水稻 生产需 水量 大 , 生产
效果 , 苗生 长旺 盛 。 秧
成本 高 , 研究 节水灌 溉模式 具有重 要意 义 。 了探 为 索水稻 节水增 效 的生产技术 ,促进 农业 生产 可持 续发展 ,我们 在杜 尔伯特 蒙古族 自治县 江 湾乡进 行 了水 稻“ 水灌溉 ” 节 模式 的试验 。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是间断灌水的灌溉技术,构成不和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查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
即插秧、返青阶段,保持2周浅水发蘖前期浅湿灌,发档期至拨节期适当晒田,孕穗至开花浅水,灌将成熟期则干干湿湿,适当晚断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技术,稻和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推广浅、湿灌溉技术能增产的机理:1.防止水稻根和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
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委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
能促进水委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分蘖率高、秆壮、防倒伏。
5.改善稻株的体结构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控制和减轻病虫害。
6.推广浅湿干节水栽培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是长久之计。
浅、湿、干间歇灌溉好处是:1.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益,浅湿亩用水量为400-450立方,亩产量550-600公斤,1立方米水生产稻谷1.3公斤。
淹水灌亩和水量560-700立方,亩产量是510-550公斤,水的生产效益是0.9左右。
2.稻田一状况得到改善稻田积温增加,据调查,从移栽到成熟田间水温增加76.2-165.2土壤积温增加63.5。
稻田土温日温变幅大。
芬蘖期田间土温:湿润的温差6.4-7.3,水层淹灌仅为5-6。
昼夜温差:湿润灌为4.2-4.6,淹水灌为3.8-4.0。
土温日变幅大,可促使分蘖早生快发。
在生育后期抽穗至乳熟期的昼夜温差,温润灌为2.6-3.1,淹水灌的为1.6-1.7。
浅湿灌在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浅湿灌光照好,淹水光照不足。
3.水稻的生育性状得到改善增强根的活力。
试验结果表明浅湿灌溉根的吸收力是淹水灌溉的1.33倍。
水稻最适宜的灌溉方式

水稻最适宜的灌溉方式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所需的水分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灌溉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土壤浸润灌溉:将水源直接引入田地,让土壤自然吸收水分。
这种灌溉方式操作简单,但缺点是易造成水分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2. 点滴灌溉:将水源通过细管输送至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实现逐滴滴灌。
这种方式节约用水,但对设备维护和管理要求较高。
3. 雨水灌溉:利用自然降雨来滋润农田。
这种方式环保且简单,但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
4. 微喷灌溉:利用微型喷头将水源均匀喷洒到田地中,可实现较好的水分控制。
不过,设备成本较高且易造成水分流失,需要注意节水。
综上所述,不同的灌溉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地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以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 1 -。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初探

处 理水稻 品种 、 育秧 、 移栽、 密度、 植 保 和用肥 等技 术 措施 以及基 础地 力相 同 , 同常规 大 田管理方 式 。
小 区田间排 布见 图 1 。
一
一 排 水 渠 浅湿干灌溉一1 控灌一1
常 规 灌溉 一 1 一 灌 水 渠 浅 湿 干灌 溉 一2
一
Fi g. 1 Sc h e m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p l o t s a r r a ng e me n t
1 . 3 . 2 调 查 项 目与 方 法 降 雨 、 温度 、 湿度 、 日
照、 蒸发 和风 速等 气 象 资料 查 询 气 象 部 门相 关 材 料; 每1 0 d观测 水 稻 株 高 , 测 量 方 法 在 抽 穗 前 为 土 面至每 穴最 高 叶尖 的高 度 , 抽 穗 后 为 土 面至 最 高穗 顶 的高度 ; 田间水层 观测 : 及时 观测 控灌 区返 青期 和 常灌 区全生 育期 以及 降雨后 田间蓄水 深度 与 水层 变 化 , 每 天测 1次 , 降 雨后 加 测 ; 各 小 区在 收 割前 3 ~5 d 考 察穗 长 、 有 效 穗数 、 每 穗 粒数 、 实 粒数、 千 粒重 , 每个 小 区单 打 单 收 , 晒 干后 测定 实
水稻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

式 研 究 ,得 出 符 合 黑 龙 江 垦 区水 稻 灌 溉 实 际 的技 术 指 标 体 系 。 ( 取 得 机 理 与技 术 创 新 成 果 )
2 . 灌 溉 模 式
观 测 示范 区控 制灌 溉 技 术 的 灌 水 时 间 、灌 水 定 额 及 灌 溉 定 额 .总 结 相 应 于水 稻 各 生 育 阶 段 不 同 土 壤 水 分 控 制 下 限 的灌 水 间 隔 时 数 及 稻 田 土壤 表现 , 分析 控 制灌 溉 技 术 的 节 水幅 度 , 确 定
了水量 , 而 且 能 促 进 水 稻 根 系 生 长发 达 , 控 制 水 稻 地 上部 株 型 的
、
无效生长 , 提 高 水 肥 利 用 的 有效 性 。适 时适 量 的 灌 溉 供 水 , 能较 充 分 地 发 挥 水 稻 生长 的补 偿 效 应 ,从 而 形 成 较 合 理 的群 体 结 构 和 较 理 想 的 株型 , 达 到 节 水 高 产 的 目 的 。灌 水 后 无水 层 的 田间 土 壤 水 分 状 况 ,改 变 了 长 期 淹水 条件 下 的根 层 土壤 环 境 ,根 系 发 育、 净光合 率、 水 肥 的 合 理 利 用 程 度 均 明显 改 善 , 稻米 品 质 得 到 提 高 。因 此 , 水 稻 控 制灌 溉 技 术具 有节 水 、 高产 、 优质 、 低耗 、 抗倒 伏、 抗病虫害等优点。 三、 应 用 研 究和 示 范 推 广 内容 通过小点应用研究 、 多点示范和重点推广 . 继 续 观 测水 稻 节 水控制灌溉技术节水量 、 增产幅度和提高大米品质的具体数据 , 总 结 出适 应 黑 龙 江 垦 区 当 地 自然 条 件 、比较 简便 且 农 户 易 掌 握 的灌 水 时 间 和 灌 水 量 判 别 方 法 , 以及组织 、 管理 、 措 施 等 推 广 模 式 ,为 下 一 步 大 面 积 推 广 应 用 水 稻 节 水 控 制 灌 溉 技 术 做 好 准 备。
干旱带来的危害

干旱带来的危害干旱带来的危害干旱带来的危害【1】1、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2、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
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
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
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
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
4、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
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
预防干旱的`措施和技术【2】1、灌溉设施的改善和灌溉机械的使用。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量充沛,所出现的干旱是工程性缺水,而不是资源性缺水,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对于解决水稻干旱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有助于高产优质新品种在当地的采用。
在修建灌溉设施的基础上使用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灌溉设备能有效地解决水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稻干旱问题。
2、推广水稻旱作技术。
水稻旱作是采用常规的水稻品种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为主,以人工灌溉为辅,灌溉不建立水层,渗漏少,需水量很小,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仅为水种条件下的1/4,对水源不足的高地易旱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着对水资源的浪费和高耗能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节约用水的栽培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优质高效地栽培水稻。
本文将重点探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分直接供给植物根系的灌溉方式。
相比传统的洒灌灌溉,滴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水的蒸发和地表径流,从而提高用水利用率。
此外,滴灌技术还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求,精确地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避免了过度灌溉和浪费。
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免费的天然水资源,如何利用好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水稻的灌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农民的用水成本。
在水稻种植的休耕期,可以利用雨水来满足水稻的灌溉需求,减轻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
三、地下滴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下水位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方式。
通过埋设管道将水分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蒸发和浪费。
同时,地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表面积水的滞留时间,降低病虫害的风险,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四、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特殊的滴灌膜,将水分通过膜下滴灌管送至水稻根系。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的渗漏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膜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料的有效利用。
五、调控灌溉及时机调控灌溉及时机是指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比如,在水稻的生育初期,可以适量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幼苗期的需水;而在抽穗期及成熟期,可以适量减少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浪费水资源。
总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我国降低用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