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三种。
在上述 分析 的基 础上 ,开展 了聚 驱后提 高采 收 率技 术 的现场试 验 。
2 低 成 本 调 剖 技 术
( )橡 胶颗粒 调剖 。该 调剖剂 进入 油层 后 ,在 1
( )应用原 则及 效果 。一 是针 对厚油 层 内的结 2 构 界面 ,利用 长胶 筒进行 层 内细分 注水 。应用 精细
用量 14m。 7 ,堵 水剂用量 8 7m。 0 。措施后初 期平均
( )聚 驱后剩 余油 分布 零散 ,挖潜 难度 大 。取 3 心资料 表 明 ,断层 边部 和分 流线部 位低 、未水 淹厚 度 比例 分别 为 3 . 和 1 . ,分 别 比主 流 线 部 o2 84 位 高 2. 0 9和 9 0个 百 分点 ,剩 余 油 主 要分 布在 断 . 层 边部 和分 流线部 位 。
聚 合物驱 后转入 后续 水驱 ,因注入介 质 的流度 比发 生 变化 ,高渗 透条带 因其本 身 的渗透 率 比较高 ,水 洗程 度也 比较高 ,基 本上形 成 了低效 或无效 水循 环
的通 道 。
水 的层 段数不 同而需要 的封 隔器级 数不 同 ,研 制 了
长胶筒封隔器 ,封 隔器 的胶 筒规 格分 为 1 、2和 3m
对 聚驱 开发 阶段 ,部分 采 出井见 聚时 间早 、含聚浓 度 高 、含 水 回升快 ,同时 因纵 向上 没有 隔层 、夹层 及 物性变 差部 位而 无法采 取 机械封 堵 的方式 进行细
( )聚驱 后油层 采 出程度 高 ,井 井 高含水 。取 1 心 资料表 明 ,聚合物 驱后 油层 的水 淹程度 已经 达到 了 9 . ,且 主 要 以 中、高 水 淹 为 主 ,油 井 含 水 75
( )聚驱 后无 效水循 环严 重 ,调 整难 度大 。在 4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其应用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

综述了聚合物驱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

介绍聚合物驱油的的方法以及在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石油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石油产品。

世界各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量的需求,一方面加强勘探寻找新储量,一方面努力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积极进行3次采油的探索与应用。

通过注入驱油剂来开采油层的残余油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OR或Improved oilRecovery,简称IOR),又称3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可使采收率提高到80% ~85%。

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3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

我国对聚合物驱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理论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及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大大促进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

自1996年聚合物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来,形成了1000×104t的生产规模,为国家原油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以大庆油田为例,截止到2003年12月,已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27个,面积321.36km2,动用地质储量5.367×108t,投入聚合物的油水井5603口,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46.89×104t,累积产油6771.89×104t,累积增油2709.67×104t。

2003年,工业化聚合物驱全年产油1044.4×104t。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以其规模之大,技术含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内稠化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现状调研

国内稠化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现状调研
1.6 XG和HPAM比较
XG性能优于HPAM,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现阶段HPAM作为 注入水稠化剂
汇报内容
一、稠化水驱油相关概念 二、稀油油藏注稠化水驱研究现状 三、稠油油藏注稠化水驱研究进展 四、大庆油田注聚合物驱技术要点 六、稠化水驱油相关配套技术
二、稀油油藏注稠化水驱应用情况
溶液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及抗剪切降解能力;
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生物稳定性较好;
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
来源广,易于运输,价格便宜。
一、稠化水驱油相关概念
1.5 目前流度控制用的聚合物有两大类: A、天然聚合物,如生物聚合物黄胞胶,
B、人工合成聚合物,如PAM和HPAM
一、稠化水驱油相关概念
二、稀油油藏注稠化水驱应用情况
2.2 物模实验研究成果--水油黏度比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当岩心渗透率为1.5 μ m2,原油黏度为 50.7 mPa·s 时,聚合物驱的合理水油黏度比为 0.06 ~0.6。
二、稀油油藏注稠化水驱应用情况
2.3 物模实验研究成果--地层渗透率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2.1 物模实验研究成果--实验参数
岩芯渗透率(mD) 地层原油粘度 mP·s 500-2500 驱替速度 (mL/min) 0.2 50-60 聚合物类型 HPAM, 分子量:1700万 试验温度 ℃ 70 实验用水矿化度 (mg/L) 5727 聚合物注 入量 pv 0.3 注聚时机 含水>90%
二、稀油油藏注稠化水驱应用情况
2.5 现场应用情况—开展工业化应用各油田储层参数
大庆 萨尔图油田 砂岩 0.7-8.3 27%-33% 350-2200 600-1200 强 9.2-10 河南油田 双河油田 砂岩 19 21.6 630-680 1489 弱 8.2-9.7 胜利油田 孤岛油田 砂岩 15.3 28-32 500-10000 强 46.3 新疆油田 七区 砾岩

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探讨

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探讨

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探讨摘要:探讨关于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需了解聚合物驱基本定义,分析其在海洋石油采收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其后探索通过残留聚合物分布、二元复合驱应用等聚合物驱方法提升采收率,总结经验,反馈到后续的采收作业中,以此来创造更大收益。

关键词:海洋石油;聚合物驱;采收率引言:随着国际对原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海洋石油进一步开采受到更多重视,很多国家开始尝试性地在试性地在海洋石油开采中引入聚合物驱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石油开采成本、效率大大提升。

1聚合物驱概述石油聚合物驱,指的是在注入水中添加少量高分子量水溶性聚合物,提升水相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优化流度比,提升采收率,其作用机理相对简单,并可以相对少的资本投入、时间损耗,提升采收效果,通常来说,在油藏水驱较高、非均质性较大时,可发挥聚合物驱更好的作用。

2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现状分析海洋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相对零散、油层环境复杂,残留在海洋地层中的聚合物对采收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分析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技术要点,得出以下结论: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有着较大的挖潜空间,多分布在高水洗层、厚油层顶、薄差层、分流线段等,在应用聚合物驱后时需“驱”“堵”“调”等技术相结合,提升波及体积、驱油效率;海上石油在进一步开采时会面临较多困难,如海上操作空间狭小,在聚合物驱后仍需按照聚合物驱时注入设备、流程;驱油体系需较强的抗盐体系、抗剪切力才可满足根本需求[1]。

3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对策3.1残留聚合物分布研究海洋石油聚合物驱后吸附滞留,会让一些聚合物残留在地层中,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流度比、发挥波与体积更大作用,若是未能实现残留聚合物在后续采收中地再利用,可能会被海洋水直接带出地层,很难再提升采收率,故而有必要结合石油残留量展开实际研究,基于海洋石油整体地质特征搭建三维平面物理模型,展开以下实验:①设定实验条件。

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4、聚合物驱油的适用条件
如果油层内的流度比在2~20,而且存在着明显的渗 透率分布上的变化,那么用聚合物驱方法要比目前应用 的注水方法效果好。如果流度比大于 20(可以进行措施 调整)或接近1,注聚合物的效果都不显著(詹宁斯的观 点)。聚合物驱油一般提高采收率5 %~18%。
KW R W / O W
清水泵
聚合物 干粉 母液 配制 (5000ppm) 螺 杆 泵 熟 化 罐 螺 杆 泵 过 滤 器 柱 塞 泵 混 合 器 注聚井 (500~1500ppm)
第三部分
聚合物驱地面流程
分散装置


过滤罐
母液泵
第四部分 聚合物驱采油工艺
1 、油层处理
为了将油藏的流度比控制的有利于聚合物驱油的范 围之内,需要对非均质性严重区域的油井实施补孔、压 裂、酸化、调剖等措施,建立油水井良好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分 聚合物驱油机理
3、聚合物驱油效果好清水的理由
(2)聚合物驱改变了油、水相对渗透率,在相同饱和度下, 聚合物驱使水相渗透率下降,油相渗透率上升,水—油流度比下 降,面积扫油系数和垂直扫油系数增大,从而使油相的流动能力 比水驱时增加,致使残余油的饱和度降低,驱油效率增加。
第二部分 聚合物驱油机理
第四部分 聚合物驱采油工艺
7 、下步重点工作
(1)产出液循环利用研究; (2)配聚过程的HSE; (3)聚合物驱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生产动态监控、 化验、参数调整、设备操作、维修等); (4)管理、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二部分 聚合物驱油机理
5 、聚合物驱的配方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配方体系:聚合物分子量、浓度、注入量、复配。
粘度(mPa.s)
120 90 60 30 0 100 300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知识创造未来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越来越
受到大力推广和关注。

这项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值得人们深入
探究。

首先,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种植作物方面,
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比如优化施肥方案、利用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
害虫和病害、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农业生产。

在养殖方面,人们
利用科学饲养模式,控制饲料质量和数量,提高养殖效能,保障生产
质量。

其次,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如精准施肥、图像识别、自
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
证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可持续提升。

未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化饲养
技术将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如增加营养成分、改良饲料、开发优质肉
制品和奶制品等。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说明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当前,人们不仅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高农产品产量,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为此,强
化技术创新、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当地农户进行指导,实现“科技增产、产销衔接”的目标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大势所趋。

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发展趋势

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师Chemical Engineer2019年第4期Sum283No.4DOI:10.16247/ki.23-1171/tq.20190457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发展趋势*赵春森,陈根勇(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渗流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驱油剂而被各大油田广泛应用,聚合物驱能够有效地开发水驱后的剩余油,从而实现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在油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二元复合体系及三元复合体系应用也极为普遍,而同时聚丙烯酰胺作为二元复合体系及三元复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聚丙烯酰胺的性能对于油田开发尤为重要。

针对聚合物在矿场上实际开发效果,本文阐述了聚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归纳了聚丙烯酰胺的油藏适用范围,分析了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机理,总结了聚合物驱的研究现状,为矿场实际生产提供建议。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提高采收率;理化性质;驱油机理;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E39文献标识码:AMechanis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lymer flooding'ZHAO Chun-sen,CHEN Gen-yong(Department of Seepage Physics,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163318,China)Abstract:Polyacrylamide(PAM)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il fields as an efficient and cheap oil displacement agent.Polymer flooding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residual oil after water flooding,thus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ex­panding sweep volume and improving oil recovery.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ilfield,the application ofbinary and ternary composite systems is also very common.At the same time,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inaryand ternary composite systems,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polyacrylamide in-depth foroilfield development.In view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effect of polymer in the fiel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acrylamide,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polyacrylamide reservoir,analy­ses the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f polyacrylamide,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lymer flooding,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the field.Key words:polyacrylamide;EOR;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research status随着原油需求的日益增长,水驱油在油田上的应用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开发的要求山。

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井距: 聚合物在油层中的稳定性,井距大注入速度低, 聚合物在油层中的停留时间长,粘度下降幅度 大。
注入井的注入压力限制,井距大,单井的注入 强度大,注入压力高,应考虑注入能力与油层 的破裂压力关系。 综合经济效益的限制,井距过小,钻井费用高。
第一章 聚驱的基本概念回顾
7.聚合物驱油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66.7
91.7 66.7
73.3
64.7 77.0
2
0.25×2500
85.1
72.6
4.4
过晚——含水过高,影响产量;非均质性加剧,效果变差
过早——损失低成本开采期,影响总体经济效益
第一章 聚驱的基本概念回顾
6.影响聚驱采收率的几个重要因素
(2)聚合物的用量与分子量
分子量的确定
高分子量之利:增粘效果好,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高, 波及体积大。
向油层注入聚合物的结果,可使驱油过程的水、油流度 比大大改善,从而延缓了采出液中的含水率上升速度,使 实际驱油效率更加接近极限驱油效率,甚至达到极限驱油 效率。
第一章 聚驱的基本概念回顾
3.1 宏观驱油机理 A 改善流度比
在水驱油条件下,水突破后采出液中油的分流量为:
fo
o w
o

6.影响聚驱采收率的几个重要因素 (4)注入水水质 目前措施:低矿化度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在聚合物 段塞前后注低矿化度水保护段塞。
发展方向:研制适应性强的聚合物(污水,高盐, 高Ca2+,Mg2+ )
第一章 聚驱的基本概念回顾
6.影响聚驱采收率的几个重要因素
(5)注聚合物井网井距的选择 井网: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
第一章 聚驱的基本概念回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
发表时间:2018-12-17T15:45:12.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肖乾张扬刘伟尹建国
[导读] 摘要:聚合物驱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在各油田广泛推广应用,并已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陕西省延安市 717606
摘要:聚合物驱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目前在各油田广泛推广应用,并已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但是,随着油田主力油层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的不断开展,进入聚合物驱后的区块和油层不断增多,另外针对目前聚合物驱的现状,聚合物驱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得研究和试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和方法非常重要。

关键词:聚合物驱;不可入孔隙体积;絮凝;再利用;深部调驱
前言
聚合物驱可有效提高水驱后采收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聚合物在地层中存在不可入孔隙体积,聚合物不存在低油水界面张力所产生的洗油能力,聚合物驱后的水驱还存在指进问题等。

为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研究了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发展了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及聚合物驱后深部调驱技术等。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油田聚合物驱后续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可以在相当范围内、相当长时间内推广应用的技术,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主要通过对三项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即聚合物驱后的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深部调剖技术、高效洗油技术的综合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1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的研究
聚合物驱存在不可入孔隙体积的论述早在1972年由RapierDawson、ntz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聚合物驱的多孔介质体系中,存在聚合物进不去的孔隙,而这部分孔隙水是可以进入的;同时提出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中的一部分孔隙体积是被油所占据的,如果注入水通过毛管力的作用进入这部分孔隙体积,就可以把其中的油驱替出来。

Shah和BhupendraN也研究了不可入孔隙体积对聚合物和溶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低于300mg L-1时,不可入孔隙体积最大,可以达到0.30~0.32Vp;当浓度大于300mg L-1时,不可入孔隙体积从0.32Vp减小到0.21Vp。

对于不可入孔隙体积,作者认为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聚合物分子的尺寸相对于溶剂分子大小和岩石孔隙半径大得多,因此当岩石孔隙半径小于聚合物分子尺寸时,就会产生不可入孔隙体积。

2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研究
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的作用机理是,将地层残留的低浓度的聚合物通过氢键,在絮凝剂上产生桥接吸附,再通过聚合物分子的蜷曲,引起絮凝产生絮凝体来堵塞地层,从而实现对地层残留聚合物溶液絮凝再利用。

主要用于滞留聚合物浓度较低的高渗透层,这部分聚合物溶液充分絮凝之后,就可以迫使后续注入水进入中、低渗透层。

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既充分利用地层残留的聚合物,减少措施投入,同时能达到深部调剖,从而达到提高聚合物驱后水驱采收率的目的。

3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堵水调剖及相关配套技术在高含水油田控水稳产(增产)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高含水油藏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该领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堵水调剖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国内外从90年代以来都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形成包括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CDG)、体膨颗粒、柔性颗粒等多套深部调剖(调驱)技术,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3.1弱凝胶
弱凝胶也被称为“流动凝胶”(flowinggel)。

这里所谓的“流动”是指弱凝胶在试管内呈现流动状态,弱凝胶主要由聚合物和交联剂两部分组成,以整体形式存在,交联状态为分子间交联。

弱凝胶深部调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位于传统的聚合物凝胶堵水调剖和聚合物驱之间。

弱凝胶最早是由法国石油公司的NorbertKohler等人提出的。

但他们并没有对弱凝胶进行定义。

国内李良雄、白宝君、吴应川等对弱凝胶调驱剂的制备、影响因素及流变性和渗流机理进行了研究。

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多,针对性强,且多不抗盐,一般不适宜矿化度100000mg/L以上、温度90℃以上的低渗地层的深部调剖作业。

应用时应重点考虑交联聚合物体系与地层流体、配液用水、油藏温度和油藏地层特征的配伍性。

3.2胶态分散凝胶
胶态分散凝胶是80年代中期,国外研究人员在实验室试图寻找一种使用筛网定量评价层状凝胶的方法时偶然发现的,并用于深部调驱。

Smith于90年代正式提出了胶态分散凝胶的概念,TIORCO公司在矿场实验的成功极大的推进了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的发展。

国内于90代开始了胶态分散凝胶的研究工作,陈铁龙、彭勃、罗文利、林梅钦等对胶态分散凝胶的配方、制备和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目前在华北、河南等油田进行了先导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胶态分散凝胶是由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及一定量的盐存在,经一定的加料顺序和特定的条件,适当的摇动或搅拌制得的。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能形成CDG的聚合物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AMP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盐)聚合物。

3.3体膨颗粒
体膨颗粒调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剖技术,主要是针对非均质性强、高含水、大孔道发育的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而研发的创新技术。

体膨颗粒遇油体积不变而吸水体膨变软(但不溶解),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在高渗层或大孔道中产生流动阻力,使后续注入水分流转向,有效改变地层深部长期水驱形成定势的压力场和流线场,达到实现深部调剖、提高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由于它的独特性质,使其在高含水、大孔道油田深部调剖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成为我国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田进行深部挖潜、实现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

据对大庆、大港、中原等油田的不完全统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聚合物驱后的研究方向和进展
本文通过利用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向地层中注入固定剂和絮凝剂,对地层中的低浓度聚合物进行絮凝,对高浓度的聚合物进行交联,达到既能高效利用地层中的聚合物溶液,又能够与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产生强度不同的冻胶和絮凝体,进而封堵不同深部的大孔道。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采出程度高、对中、低渗透层的伤害程度小以及对地下存在聚合物利用程度高等优点。

在此基础上再用不同成冻时间的冻胶型调剖剂进行适度的深部调剖,对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不足的地层进一步封堵,使得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聚合物驱后水驱的波及系
数;同时还针对聚合物驱不能提高洗油效率的问题,采用活性水[3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驱的高效洗油技术洗出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可入孔隙里边存在的剩余油,充分挖掘聚合物驱后油藏潜力,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结论
1.聚合物驱后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一项具有四次采油性质的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不仅存在,而且不容忽视,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地层条件下,HPAM的VIP可能很大,严重影响了聚合物驱的波及系数,从而减小了聚合物驱的原油采收率。

3.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通过利用絮凝剂和固定剂,既充分利用地层残留的聚合物,减少措施投入,同时又能达到深部调剖,从而达到提高聚合物驱后水驱采收率的目的。

4.深部调剖技术是在近井调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技术,对储层深部的地层不均质得以改善,使水驱采收率进一步增加。

5.将聚合物驱后的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深部调剖技术、高效洗油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