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挪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提高采收率挪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一、技术现状目前最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是注水,在挪威Statfjord、Draugen、Ekofisk等油田已实施该技术并获得成效。
挪威另一成功作法是注烃气和水气交替注入/水气同注。
也应用泡沫驱提高驱油效率。
无论是注烃气还是水气交替,目的都是恢复或保持地层压力,从而延长油田的高产期。
水气交替注入已在挪威Statfjord、Gullfaks、Snorre、Norne油田应用。
截止到目前,三次采油其它方法对挪威石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中微生物驱虽已经过试验并在Norne油田应用,但商业价值目前还很难评估。
此外,由于缺乏对微生物工艺的认识,在设计和优化上仍存在很多困难。
再就是考虑化学驱成本以及开发效果较难保证,目前认为化学驱(注化学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还不经济实用。
未来在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其它新型有效化学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过去几年,CO2驱在挪威一些油田一直受到关注。
注入CO2提高采收率在美国应用已有几十年,并取得很好效果。
挪威还未进行CO2室内试验,但已进行可行性研究。
制约采用CO2驱的重要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后勤和商业方面的问题,CO2气体分离技术费用高,导致挪威对CO2的需求数量目前还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但从环境和商业角度而言,这个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
表1 NCS采油方法应用及评价情况方法具体应用评价注水大部分油藏MIOR Nore油田评价阶段注聚合物先导性实验阶段评价阶段表面活性剂计划进行先导性试验评价阶段碱驱未应用注烃气和WAG/SWAG 已应用评价阶段FAWAG/泡沫 Snorre、Statford 和Oseberg油田研发阶段注CO2 NCS未应用评价阶段注空气未应用筛选研究阶段(Ekofisk)注N2和烟道气未应用降压开采 NCS未应用(Brent油田已实施) Statfjord等油田计划研发凝析气采油 Sleipner、 Asgard、Veslefrikk油田注入非烃气(空气、氮气和烟道气)是另一种以注气为主的采油方法,尽管相对于其它气体还有更多不确定性,但具有重要的IOR潜力。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一、概述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
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
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
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
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
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
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
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
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
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提高采收率_过去_现在和未来25年的应用前景

提高采收率:过去、现在和未来25年的应用前景 George J1Stosur 翻译:尹玉川(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钻采工艺研究院)校对:胡淑娟(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对全球石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重点对EOR增产水平及其相关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热采、注气驱、化学驱和其他方法做了介绍。
北美地区各种三采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采油工艺对稳定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已力不从心,EOR仍然是提高石油产量的有效选择之一。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与EOR有关的新项目数量迅速递减,石油产量指标重新进行调整,甚至在2002年,EOR产量开始下降。
尽管热采对EOR总产量的贡献比例在递减,但它继续保持最大的份额。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热采技术对高黏重质原油的开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气驱工艺将继续在未来石油开采中发挥明显优势。
化学驱油受利润递减和产量微薄的困扰,举步维艰。
借助于剖面储渗控制的流体转向技术在短期内将具有很大潜力。
EOR对美国石油产量的贡献已达到顶峰,除非石油价格相当可观并保持稳定,否则EOR产量是不会突破当前水平的。
世界范围内的EOR产量在经历了下降期后,高峰很可能在2030—2035年间再次出现,或者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中期。
主题词 提高采收率 二次采油 热采注气驱 化学驱一、定义人们对EOR术语的使用十分混乱,尤其是IOR术语。
文献1提及在SPE协会的支持下组建一个工业委员会的愿望和为寻求概念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坚持石油开采阶段关于EOR和IOR两个不同内涵的定义。
IOR指的是除一次采油之外所有的提高采收率措施。
EOR主要指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不包括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增产措施。
一次采油是利用地层天然能量来生产油气。
二次采油是通过向地层注入流体,恢复油藏压力来驱替原油。
EOR的主要目标是油藏剩余油。
EOR的研究重点是储层、原油和注入流体所形成的系统以及毛管力和黏滞力的相互影响。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当前技术应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来了解一下采收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采收率是指从资源中采集到的有效产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对于各种资源的开采过程而言,采收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提高采收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情况。
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油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
在矿山开采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岩爆破、露天采矿、浮选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矿石的采收率,减少矿石的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然而,当前的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资源的开采过程和环境条件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地开发和应用技术。
其次,一些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另外,一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在未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型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优化采收过程,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采矿的要求,将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再次,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将促进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共同发展,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将更加全面和综合。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行业已经应用了一些技术来提高采收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用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提高原油采收率(DOC)

提高原油采收率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
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
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
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
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1.7%。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知识创造未来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越来越
受到大力推广和关注。
这项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值得人们深入
探究。
首先,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种植作物方面,
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比如优化施肥方案、利用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
害虫和病害、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农业生产。
在养殖方面,人们
利用科学饲养模式,控制饲料质量和数量,提高养殖效能,保障生产
质量。
其次,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如精准施肥、图像识别、自
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
证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可持续提升。
未来,越来越多的精准化饲养
技术将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如增加营养成分、改良饲料、开发优质肉
制品和奶制品等。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说明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当前,人们不仅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高农产品产量,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为此,强
化技术创新、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当地农户进行指导,实现“科技增产、产销衔接”的目标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大势所趋。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采收率作为衡量资源开采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提升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采油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二、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收率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改善油藏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已成为当前采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驱油等。
具体而言,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等物质,降解油藏中的有机物,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同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改变油藏的化学性质,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从而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此外,利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石油从地下岩石中驱出,提高采收率。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一)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油藏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石油中的长链烃为短链烃,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其流动性。
此外,微生物降解还可以去除油藏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降低环境污染。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油藏进行修复,提高其产油能力。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改善油藏的渗透性,为后续开采提供有利条件。
(三)生物驱油技术生物驱油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将石油从地下岩石中驱出。
该技术具有投资小、环保、经济等优点。
具体而言,通过向地下注入具有驱油能力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其在地下繁殖并驱赶石油至生产井附近,从而提高采收率。
五、研究展望未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2024年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范文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开采过程中,采收率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石油工业的难题。
为了提高采收率,许多技术手段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其中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及未来发展前景。
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油气藏的特殊作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国外,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在油气藏中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形成及对油气藏的特殊作用等方面。
在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科研机构和石油企业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与油藏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领域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油田开发:利用微生物对油气藏的特殊作用,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2. 采油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对采油污水的处理作用,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天然气开采:利用微生物在天然气藏中的生长繁殖,提高天然气的采收率。
四、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降解:微生物能够分解原油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有利于原油的开采。
2. 改变油藏物理性质:微生物在油藏中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和聚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如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储层孔隙度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 导
翻 转
湿 性
润
(
润
国湿 性外研究状况
翻
分 子 膜 驱
转润湿性翻转(Wettability Alteration) 疏 导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碱水驱中的一 采个重要机理就是润湿性翻转. 油
技1989年H.Down提出了薄膜铺展剂(Thin Film
术 研Spreading Agents)的概念,并使用阳离子表面活
累积采油 31亿吨
不可动用储量 94亿吨
.
品提 品高 种采 11 收 8绿 亿技 吨术 可可 采增 储加 量产
二元复合驱 2%
聚合物驱 24%
三元复合驱 50%
热采 11%
非混相驱 5%
混相驱 8%
主
一类潜力 85.8%
要
1.95108t
化
学
聚合物驱
二类潜力 97.5%
驱
2.9108t
方
法
的
经
济
高
物驱、调剖
采
收
更先进的技术:不均匀加密、深调与 聚合物驱结合、 水平井与聚合物驱结
率
合
技
开采可采储量的技术
术
分
类
提
三次采油技术 常规技术
高
热力采油、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
采
油技术
收 率
更先进的技术
蒸汽驱与泡沫结合、低碱复合 驱体系、混相气驱、微生物驱油、纳
技
米技术
术
开采残余油的技术
分
类
提高采收率概念的演变
25%-35%
过滤比
<1.5
过滤比
>20
溶解时间 2小时
溶解时间 2小时
单体含量 <0.5mg/l 单体含量 <0.5mg/l
稳定性
杀菌剂 稳定性
/
100mg/l
聚
三个“T”
合
物
93
含水%
与
86
理
79
论
72
认
65
识 的 不
0 287 574 861 1148 1435 1722 2009 2296 2583 2870 时间(天)
聚
的布井方案
合 物
水的粘度只有原油的十五分之一,因此 注水井的注入能力大于采出井的采出能 力,注水井数可以少于采油井数。大规
驱 的
模注聚合物以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为 原油的3-4倍,因此注入井的注入能力会 下降30-50%,注采井数应为一比一左右,
一
否则注入能力会低于采出能力,地层压 力和采油速度下降
的
产 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
生
1.
纳
分子沉积膜技术概念
米
MD
膜 纳米膜是以阴阳离子的静电吸附反应特性,
技
通过异性离子体系的交替沉积,制备的层状
术
有序的纳米超薄膜。
的
形
成 纳米膜技术是纳米超薄膜的制备技术。
一、润湿性翻转驱油技术原理
纳米膜的形成 纳米膜技术应用领域 纳米膜驱油技术的产生 纳米膜驱油机理
OP-10
4/9
胜利小井距
NaOH
聚合物
ORS-41 3.0%
4/9
大庆中区西
NaOH 1.2%
聚合物 1500 mg/L
ORS-41 3.2%
1/4
大庆杏五先导
NaOH 1.32%
聚合物 1400 mg/L
ORS-41 3.0%
4/9
大庆杏二扩大
NaOH 1.2%
聚合物 2300 mg/L
石油磺酸盐 3.0%
些
油层连通对应用聚合物驱十分重要,目
认 识
前在划分油层连通性方面,在沉积相连 通的基础上,又划分4个级别。对水连通 的油层不一定对聚合物100%连通
技关 术于 研聚 究合 思物 考驱
聚合物驱筛 原标准 选指标
分子量
1500万
聚合物驱适 用的指标
分子量
各油田的 选值
>3000
水解度
20-25% 水解度
1.
纳 米
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
MD
膜
技 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术 的
以0.1至100纳米尺度为研究对象
形 具有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的产品
成
2.
纳
纳米驱油
米
MD
纳米破乳
纳米催化
膜
技
纳米MD膜技术
术
应
用 纳米修饰
纳米材料
领
纳米摩擦
域
3.
纳
纳米膜驱油过程示意图
米
MD
膜
驱
油
技
术
的
产
生
在表 下面 自活 吸性 过剂 程存
阴离子偶合: 1. 阳离子季胺盐 2. 有机胺
盐敏性:金属阳离子引起聚合物分子收缩
污水中氧化-还原降解作用
铁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Fe 2+ + 1/2O2 = Fe 3+ O.
硫化氢与氧作用: H2S +O2 = S +H2O +O.
原油中不饱和醛酮的作用 HCO-R + O2 = R-CO-OH + O.
潜
二类潜力 10.1%
化学复合驱
力
24.2106t
一类潜力 0.98%
2.9 106t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历全 年国 产聚 油合 量物
驱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已完成的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结果
试验区
层位
非均质变 异系数
注入量 PV.mg/L
二价离子含 <100 20 量mg/l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孤岛 胜陀 港西
60-70 10- 6.5 20
68 75 60.5
羊三 木
30110
63
1500 2500 1498 1490
8000 污水
2134 14818 8
污水 清水
2343 清水
200 373 32 70
整聚 了合 平物 面驱 波有 及效 效地 率调
中心生产井含水曲线
同
点
工 常规流程 艺
上
存
在 重
短流程
大
调
整
的
可
能
改
耐温耐盐新型聚合物研究聚合物
善
加大聚合物驱调整油藏非均质的力度
聚
合
低温离子交联体系
物
高温化学交联剂
驱
技
污水配注聚合物技术是工业化的核心
术
解决氧化还原降解,盐敏性的问题
研
究
油藏中引起聚合物降粘的因素
降解: 1. 氧化还原降解 >80% 2. 原油中不饱和醛酮
普遍性问题
乳化严重 结垢严重 破乳困难
问决要驱复化 三题元的复合解驱需体合系学存在着本质上 的缺陷
碱
P
降低聚合物பைடு நூலகம்度
碱
S 产生相分离
P
碱
S
P
色谱分离
化
表面活性剂主剂的发展方向
学
烷基苯磺酸盐(大庆助剂厂生产,石勘院)
复
植物羧酸盐 (大庆助剂厂生产)
合
驱
石油磺酸盐 (胜利油田/克拉玛依石化厂生
需
产)
1、三次采油与EOR
2、IOR与EOR ASR
钻加密井、复杂结构井 聚合物驱
开采出可流动油 扩大波及体积
调剖、流体深部转向
蒸汽
IOR
热采 热水
EOR
火烧 CO2
气混相驱
烃
惰性气体
开采出不可 流动油提高 驱油效率
碱
化学驱
表面活性剂 各种复合驱
RI ED
剩余可采储量 15亿吨
我国陆上油田采用常规开采方法 有 2/3 的储量留在地下
究性剂作为薄膜铺展剂进行了矿场试验,提高采收率
)
1%
润湿性翻转疏导采油技术研究
1996年挪威Rf-Rogaland研究所Jess Milter博士在“胶体界面 化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亲油白云岩发生了逆流动方向的自发渗析,可以提高渗析采收率 10-15%.
中国石油大学的高芒来博士在研究纳米膜形成时,使用了一种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用该表面活性剂研究驱油效率时,发现在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饱和原油的岩心自吸采收率高,并命名该技 术为分子膜沉积驱油技术(Molecular Deposition)或MD膜技术.
4/9
克拉玛依
Na2CO3 1.2%
聚合物 1300 mg/L
提高采收率% 13.4 21.0 22.0 21.5 24.6
况
验 情
驱 试
复 合
三 元
使用表面活性剂/碱种类
烷基苯磺酸盐/NaOH(大庆助剂厂生产) 植物羧酸盐/ NaOH (大庆助剂厂生产) 石油磺酸盐/Na2CO3(克拉玛依石化厂生产)
提高采收率 %
北一区断西
PI1-4
0.753-0.812
592
13.4
喇嘛甸南块
PI1-2
0.74
644
13.97
杏五中块
PI2
0.63
570
14.6
效聚 果合 及物 一驱 些的 认现 识场
聚合物驱在我国经历了室内研究- 先导试验-扩大先导试验-工业化 应用试验-工业化应用等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