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件 (鲁教版必修2)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件 (鲁教版必修2)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距加大。
探究4:读图2-1-4,分析城市化的三 个发展阶段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 的阶段?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城市化水平(%)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城市人口(亿)
57.4 51.8 46.6 44.88 42.6 39.6 37.1 36.23 34.2 29.2 28.54 22.34 17.64 13.71 10.32 7.34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读“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模式图”
B)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C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四、知识梳、归纳总结
四个表现: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化
主要标志: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B组题
7.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一节 城市发展 与城市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条件
○ 生产力发展 ○ 社会分工 ○ 社会组织出现



达 米 亚 尼平 罗原 河
印 度 河 谷 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小结
起源条件 概念
城市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形成过程 表现及标志
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商品交换
农业生产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3.城市的发展
阶段
农业
产业革命前
大机器 产业革命到工二战业
二战后第三产业
社数会量经 础少济,基规模小城市,功发能展的单特一点, 政治中心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经济中心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成熟 缓慢甚 阶段 至停滞

70﹪ 以上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趋势
郊区城市化 和逆城市化
加速 阶段
加速

乡村移向 约40﹪ 城市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 (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 状况
来分析)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功能 齐全,出现专业化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的关系。
(2)社会文化条件
城市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体制的作用。
2.2.3 城市化的阶段与形态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把城市化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低于30% 初期阶段 30%—70% 中期阶段 高于70% 后期阶段 三个阶段在发展速度上呈现出由慢到快、再由快到 慢的“S”形曲线状态。
世界主要的城市群
(3)近代城市阶段
近代城市发展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 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膨胀;城市功能 多样化,城市布局结构出现巨变,渐趋合理,出 现了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等的划分;城市中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各类文化日益冲突;同时,城 市中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代表城市:曼彻斯特、芝加哥
(4)现代城市阶段 1)城市日益成为人类居住活动中心和经济发 展中心。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 内部出现了区域分工。 3)城市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成为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代表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2.3 我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群
2.3.1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1) 1949-1957年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8年间每年增加城市人口523万,年均增长率7%,城市化水 平由10.64%上升到15.39%,建制城市数量增加到176个。
(2) 1958-1960年过度城市化阶段
三年间,全国城市劳动力增加了2914万,城市化水平从 1957年的15.39%猛增到1960年的19.75%。新城市迅速增长, 1961年底达到208个,4年增加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 度开始减缓。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更是一个涵盖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

在城市化的背后,城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人口聚居在城市中的比例提高;而城市发展则是指城市在规模、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首先,城市化催生了城市发展。

随着农民工人口进城,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同时,城市化还促进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城市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市的发展还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

首先,政策环境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城市的软硬件条件。

政府还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与创新。

其次,经济条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经济环境对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达的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

经济条件还会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再次,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B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B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B2-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 程和特点。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 的地方,是区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包括城和镇。按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二战以后:发展迅猛,出现特大城 市、城市群和城市带。还出现科学城、 大学城、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 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①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和汽车等产生 余热较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这种 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②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 升,尘埃杂质提供了凝结核,城市降水比 郊区略多。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农业发展,社会分工,社会 组织出现。
●城市的起源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墨西哥高原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流域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 发祥地,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上,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城市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发展缓慢,数量少, 规模小,功能单一,消费型。
●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必修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城市的发展历程(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教材图表信息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图表来获取和表达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通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如:实事求是、辨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等)(3)坚持人地关系理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学习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自从自然孕育了我们人类以来,人类就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人们总喜欢群居在一起,直到现在,这一特性仍未改变。

人类聚居的地方,无外乎两种,要不就在农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村庄),要不就在城市。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班的同学是农村的多,还是城市同学的多呢那么,那么到底是居住在农村好呢,还是在城市好呢(讨论后,点人教版教材图片T2,小结:这就是城乡人口迁移方向的原因。

)(过渡)除了以上优点以外,与村庄相比,城市还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请看世界着名大城市的图片:两幅纽约照片,得出结论:与农村相比,城市规模较大,高楼大厦很多;两幅上海图片,直接结论:人口集中,商业发达。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向往的——城市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阅读:“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部分的内容思考:1.城市怎样形成(或者说形成的条件)2.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回答:1.城市的起源(1)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b.社会分工:________和农业分离,______出现c.社会组织机构出现(2)起源地:(图2-1-2)2.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什么叫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农民买户口的现象梳理知识体系:1.城市化:a.概念:b.标志:(图2-1-1)c.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的必然结果,二者必须相适应学生交流:阅读图(2-1-4、2-1-5、2-1-6)同桌分享: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有关城市化特点的信息点拨:2.城市化的特点:a.进程:b.数量和规模:c.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活动”要求探究|: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参谋参谋.(多鼓励)点拨: (1)对乡村:耕地、水资源等(2)对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等拓展:看着学校前面这轰轰烈烈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总结与思想启迪】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施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定要积极投身到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潮中去!【课堂巩固】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D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人口数量的增加C.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D.劳动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2.如果你是一个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B.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C.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区以外,加强园林绿地建设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建设高大稠密的住宅楼3.某城镇最小风频风向为西南,计划在这里建一座化工厂,从减少烟尘废气污染角度考虑,比较合理的布局是()A.建在城镇的西北郊B.建在城镇的东北郊C.建在城镇的西南郊D.建在城内4.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解答:(1)在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___,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2)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__________,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3)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表中数据表明上海空气质量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不定项)A.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B.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C.整治苏州河,减少污水排放D.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E.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音F.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G..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H.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PPT

2 .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知识窗)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第8页/共21页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国家类型
所处阶 段
发展 城市人口 水平 比重
结果
发达国家 成熟阶

发展中国 家 加速阶段




第9页/共21页
出现郊区化 和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快, 城市问题突 出
例证1 (p25)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第中19页/共D2.1页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3 (p28)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第18页/共21页
例证3 (p28)
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 回答(1)~(2)题。
(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பைடு நூலகம்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⑴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
①人口增多、汽车增加、交通阻塞、导
⑵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 ②住房缺少、质量低劣、房屋拥挤、出
现大量的贫民窟和棚户区
⑶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⑷其他问题:贫困、内城衰落、治安问题、老年人问题
原因: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 晚

发达国家 早

速度 (目前)


城市化表现(迁移方向)
乡村→城市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郊区、城镇和乡村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表现: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虚假 城市化);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29.5% 34.0% 40.8%
截止2014年底,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 城市已经达到了142个,1978年时只有 29个。其中,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有六个,世界上也就是25个,500万1000万的城市有10个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处于成熟阶段(三) 而发展中国家则一般处于加速阶段(二)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聚落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生产活 动的聚居场所
乡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业生产
城市
非农生产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第一次 采集渔猎
社会分工
第二次社会分工
定居农业
手工业者出现
洞居穴隐
乡村
城市起源的条件 ①剩余产品的出现 ②商业和集市的出现 ③社会组织的出现
集市
城市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出现在城市化过 程后期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逆 城 市 化 现 象 : 大 城 市 郊 区 的 住 宅 区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有利影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
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环境意识淡薄
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 种现象。在等温线图上,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 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1.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2.城市大气污染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城市风
市中心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 在同一水平面产生高低气压差,使得上空气流由市中心流 向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中心,这样就产生了 如图所示的环流圈。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偏高,主要是因城市经济畸形 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大批的农村人口 涌向城市等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 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 慢,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例如,墨西哥城的人口占墨西哥 总人口的16.8%,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约占阿根廷总人口的 30%。
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生产活动城市化
∴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2.城市化的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3.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 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根本原 因:社 会生产 力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两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平原(黄 河流域)
共同特征:
都位于中低纬度河流中下
印度河流域
游的平原地区
尼罗河这谷些地地区都在河(流三的角中洲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肥沃的土壤
(三和角便洲利)的灌溉条件,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形成
城市雨岛
市中心的雨量大于郊区的现象就叫做雨岛。
成因
1、热岛加剧空气上升; 2、城市空气混浊,有大量凝结核,增加云量: 3、城市空气湿度大,以利于成云制雨: 4、下垫面粗糙,阻碍降水天气系统的移动,延长降 雨持续时间。
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世界城市发展阶段
时期
城市数量 规模
功能
城乡关系
18世纪工业革命前 少
小 单一政治职能为主 相对独立
工业革命后
增多 扩大 区域经济中心
差距加大
二战后
发展迅速,出现大城市和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农业人口 农村地区 农业活动
城市人口 城市地区 非农业活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主导产业
缓慢阶段 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
25%-30%以 第一产业: 下,水平低 农业
30%-70%, 第二产业: 水平较高 工业
70%以上, 第三产业:
水平高
服务业
问题
发展趋势
现阶段出现的 国家或地区
较少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 恶化等问题
大城市中心区表 现出衰落的迹象
继续城市 化
出现了郊 区城市化
现象
出现逆城 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 家
发展中国 家
发达国家
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特大城市)
年份
1960 1980 2000
特大城 市数量
114 222 408
特大城市人口占 城市总人口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