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张力老师)
动物行为学研究进展

动物行为学研究进展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它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和解释动物的行为。
自从人类开始研究动物行为以来,动物行为学便在不断发展,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动物行为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动物情感和心理健康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一些研究表明,与人类相比,动物也有着很强的情感和心理性格。
近几年来,各种研究表明,有些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具有跟人类类似的情感体验,比如狗、猫和猩猩等,它们能感受到安慰、爱和幸福,甚至会产生悲伤和情绪上的压力。
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了解动物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以了解动物的行为和情绪,改善它们的生活。
这些研究所得到的数据能够帮助动物园和宠物保健行业改善动物的生活条件,更好的了解它们的基本需求和特性。
二、动物社会学动物社会学是研究动物群体生活的科学,它关注于动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规律。
动物社会学家们通常会把动物所属的种类、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等因素纳入研究考虑。
动物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是,对于些熟悉人类社会生活的动物,比如大猩猩、狗、鸟类、蜜蜂等,它们的社会行为表现了很高的智商、复杂的交流方式和行为习性等。
此外,动物社会学的研究还揭示了许多动物社会行为的规律,比如动物之间的权力斗争、领地的维护等。
三、动物行为遗传学动物行为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与基因相关性的学科。
早期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行为与基因有关,但对于特定的行为和基因相互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现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探索动物行为和基因之间的联系。
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的遗传基础,进一步增强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预测。
四、动物学习动物学习是研究动物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中通过与其它动物、环境以及人类互动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动物学习涵盖了从简单的传统学习(比如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到更高阶的认知学习(例如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觅食、繁殖、社交、迁徙等方面。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能力和智能水平。
本文将探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观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真实的行为数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某些动物行为发生在夜间或隐蔽的环境中,难以观察到;同时,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也可能影响到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动物进行控制和干预,观察其行为反应来研究动物行为。
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野外进行。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精确控制变量,从而更好地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然而,实验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某些动物行为无法在实验条件下完全还原,或者某些行为反应可能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
三、生物化学分析法生物化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动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例如,通过分析动物体内的激素水平,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生殖状态、压力水平等。
生物化学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客观地获取动物的生理指标,但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生态保护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的迁徙、栖息地选择等行为,从而指导生态保护工作。
例如,通过对候鸟迁徙路线的研究,可以提供保护措施,保护候鸟的栖息地,确保它们的繁殖和生存。
二、畜牧业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畜牧业中,帮助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
例如,通过观察动物的饲食行为,可以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可以提供更好的饲养环境,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动物行为学方法总结

动物行为学方法总结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可以揭示动物的生存策略、社会结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常用到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本文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总结。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它通过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人工观察两种形式。
自然观察是在动物自然生存环境中进行观察,保持观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研究者在野外或动物园等环境中进行观察,通过记录动物的活动、食性、沟通和繁殖等行为,得出相应的结论。
人工观察则是在实验室或控制环境中进行,通过人工创造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观察动物的反应和行为。
例如,通过操纵环境温度、光照条件等因素,研究动物对不同环境刺激的反应。
二、实验法相比观察法,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更具控制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法通常包括建立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等环节。
实验法可以通过刺激物的应用,观察动物的反应差异,从而研究动物行为。
例如,通过给动物提供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食物,观察其选择和偏好;或者通过给动物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观察其适应和反应能力。
三、行为测试法行为测试法是一种通过测试动物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来评估其行为特性和认知能力的方法。
行为测试法可以用来测定动物的感知、学习和记忆等行为表现。
常用的行为测试方法包括迷宫测试、条件反射测试、记忆测试等。
例如,通过训练某种行为,如按压杆或穿越迷宫,观察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或者通过测量动物对某种刺激的恐惧反应,评估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
四、遗传学方法遗传学方法通过研究动物的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探索行为表现和遗传基础之间的关联。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基因工程技术和遗传分析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动物的特定基因进行编辑或突变,观察这些基因变化对行为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野生动物种群进行遗传分析,可以研究某些行为特征的遗传规律。
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行为和动物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

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行为和动物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和动物社会结构的学科,它探索和解释动物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行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动物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进化、适应和生存策略。
本文将介绍动物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动物行为的触发、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动物行为的触发动物行为的触发是指引导动物行为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动物的行为可以受到内部因素(如遗传)和外部因素(如环境)的影响。
内部因素是指动物自身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例如,动物的基因可以影响它们的行为倾向和反应。
一些行为可能是出于维持生存和繁殖的需要,如食物搜寻行为和求偶行为。
此外,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荷尔蒙水平也会影响它们的行为。
外部因素是指动物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刺激。
动物通过感知和解读环境中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比如,温度、光照、风向和食物的可获得性都是动物行为受到的外部因素。
此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它们的行为,如竞争和合作。
二、社会结构的形成动物社会结构是指动物在某个群体中的组织和相互关系。
不同物种的社会结构形成方式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地位等级、领地和交互方式等要素。
地位等级是动物社会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某些物种中,个体之间会形成明确的等级制度,高地位的个体通常能够享有更多的资源和繁殖机会。
地位等级的形成可以通过竞争、威慑和亲子关系等方式来决定。
领地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结构形式,动物会在特定区域内建立自己的领地并进行维护。
领地的大小和质量通常与个体的地位相关联,更高地位的个体通常能够获得更大和更好的领地资源。
交互方式是动物社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动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可以包括亲疏关系、合作和竞争等。
通过交互方式,动物可以建立社会联系,共同合作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动物行为和社会结构的研究也探索了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物在特定环境中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合作和互惠行为等。
第六章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

第六章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它包括了动物个体和种群的行为表现、归因以及演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为了解动物行为的内在机制,以及它对动物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和演化意义,动物行为学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1.现场观察方法现场观察是动物行为学研究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通常在动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来收集数据,并记录下来。
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动物的活动模式、食性、攻击行为等。
2.采用无干扰观察方法为了不干扰动物的自然行为,研究者还可以使用无干扰观察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远程观测设备,例如红外线摄像机、声纳等,来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并且减少了人类干扰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心理测试方法心理测试方法用于测量动物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研究者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的测试和任务,例如迷宫试验、条件反射测试等,来评估动物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4.激素水平测量激素水平测量是用来研究动物行为和生理状态之间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动物的血液、尿液或唾液样品,来测量其中的激素水平。
这些激素可以反映动物的兴奋、压力、繁殖状态等。
通过分析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者可以理解和解释动物行为的驱动机制。
5.遥测追踪遥测追踪是一种通过无线遥测设备来跟踪动物位置和活动的方法。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小型传感器、GPS等,可以被植入动物体内或被附着在动物身上。
研究者可以通过接收和解码设备发送的信号,来获取动物的位置、移动模式等数据。
6.遗传分析方法遗传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动物行为与遗传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通过测定动物的基因组或基因型,来寻找特定基因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为的遗传基础,以及基因和环境对动物行为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动物行为学研究利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行为的内在机制,以及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性、演化等之间的关系。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 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进化与适应功能等问题。动物行为学的分支很多,不可能在此全面论述,本文仅以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生态学为中 心,作一简要介绍。
这一领域所展示的迷人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关于行为经济学和进化稳定对策(ESS)的 研究,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几乎是个空白,但随着这一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引起 我国学术界的巨大兴趣。
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 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
动物行相关研究学者
02 研究历史 04 实验方法综述
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 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神经科学的相关性,它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专家
动物的繁殖行为奥地利学者康勒德·罗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他是动物行为学界的怪杰。罗伦 兹是一位对一切生物普具仁爱的科学家,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 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根据这一信念,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 调查研究学派。他经常和蛙、鸭、鹅、猴、狗等动物为伍,甚至还学会了几种动物的"语言",使自己能以同等的 身份去接近它们。
记忆的脑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仍不清楚。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神经外科医生Wilder Penfield第一个 获得证据表明,记忆的加工可能是在人脑的某些特殊部位进行。他从上千例的病人观察到,电刺激病人的脑颞叶 皮层(temporal lobes)会产生一连串对早期经验的回忆,病人称之为“经验反应”(experiential response)。
《动物行为学》笔记

《动物行为学》笔记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旨在将观察和实验技术运用到动物行为的分析和解释中。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多领域的学科,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框架,作为解释动物行为既有遗传与环境作用的学问体系。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因素的反应以及动物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及动物行为随整个生命周期的演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和记忆(包括视觉、触觉和气味),激素(性激素等有关生殖行为),抑制(例如抵制行为),调节(保持内部机能的平衡),对抗(对付会对动物带来威胁的情况),攻击,沟通等等。
强调的重点是理解动物行为中的内部反馈机制以及外部环境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动物行为。
在动物行为学中,许多技术和研究方法是用来指导研究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描述的。
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基于统计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比较,用于比较某种行为的存在和不存在的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可信的科学结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实验设计的方法,例如双重刺激实验,可以看到动物行为的后果;也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检验组态表达基因对特定行为造成的影响。
实验设计不仅仅提供了动物行为的描述,也有助于探究动物行为的机理,从而给出更有意义的解释。
此外,研究者也可以通过使用临界技术的方法,比如单重刺激实验,和非实验性的技术,比如行为观察,根据动物行为的日常变化,来测量动物行为对环境因素和种群间压力的反应以及采取什么措施来适应这些环境要求。
总而言之,动物行为学是一门当今正非常流行的科学,它深入探究了动物行为中涉及的各种行为因素,以及动物如何运用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因此,动物行为学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从而增强对保育工作的重视,为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
动物行为学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动物行为学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一般研究认为,是两性生殖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答案:两性配子大小差异2.仰泳蝽是背部朝下游泳的昆虫,它完全是靠腹光反应才能保持这种游泳姿势的。
这种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位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的现象叫答案:横定向3.仰泳蝽是背部朝下游泳的昆虫,它完全是靠腹光反应才能保持这种游泳姿势的。
这种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位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的现象叫答案:横定向4.行为学和遗传学本身是独立发展的两门学科,但是在,这两门学科开始交叉,形成了现代行为遗传分析和行为遗传学。
答案:20世纪60年代5.行为遗传学的基础公式是答案:VT=VG+VE+VI6.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会存在大越的电位差答案:-70mV7.哺乳动物中除针鼹和鸭嘴兽外其他的都属于答案:胎生动物8.衡量生殖是否成功的指标是答案:交配次数9.为了研究动物的社会性,动物行为学出现的两个分支是( )答案:心理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10.经典条件反射的适应功能在于答案:使得动物对重要的事件预先做出准备11.动作电位具有以下哪些特点?答案:有不应期产生与传播都很迅速“全或无”12.雄鸟鸣叫的好处,存在的两种假说分别是答案:雄鸟排斥假说雌鸟吸引假说13.较复杂的神经系统主要有两种进化趋势分别是和答案:神经元排列更加有序并且形成了神经束与整合中心神经元在功能上具有分工14.生物节律的组成要素有答案:相位节律期变幅15.化学通讯的特点有( )答案:化学信号比较稳定,可维持很长时间可以在黑暗中传播,并可绕过障碍物且传递范围大有较强的物种特异性16.行为发育是个体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相互作用无法决定个体的表型。
答案:错误17.很多靠等待或者埋伏捕捉猎物的捕食者常常会建造一个机关或陷阱来增加捕获的机会。
答案:正确18.银鸥喙上的红点对它的雏鸥特殊的功能,这种功能是抑制攻击答案:错误19.关键刺激通常是指种间的信息传递,只同接受信息的一方有利害关系答案:正确20.胃含物化石因为年代久远有机物分解,因此并不能让我们了解动物的取食方式和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博奕论用于争斗行为的研究 1.一只动物所采取的最好的战斗对策往往取决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行为表现. 2.进化过程将导致一个种群产生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3.利用最适模型可以对争斗行为的投资和收益作出评价,并能计算出什么样 的对策能够获得最大的净收益. 两性冲突和性选择 雌雄性的基本差异在于配子的大小.雌性个体成为雄性个体相互争夺的资源. 雄性个体可以靠于多个雌性个体交配而增加其生殖成功率;雌性 雄性 雌性个体则最终 选择一个具有优质基因和占有高质量资源的雄性作配偶. 性选择的三个主要理论:Darwin理论,Fisher理论,Trivers理论
生态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
行为学家从行为学角度提出了 生态行为学(ethology),主要 ) 研究动物的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或是着重研究一个彼 此有亲缘关系的动物类群,或是着重研究同一生境中的各个物种. 研究一个亲缘类群,则主要兴趣是查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哪些 行为差异,这些差异又如何表现为对不同生境的适应; 研究一个生境,则主要兴趣是研究生活在该生境内的物种所发 生的行为适应,由于这些物种不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这些行 为也就可以被看成是该特定生境内的典型行为.
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动物的亲代抚育和婚配制度 动物的亲代抚育 亲代抚育和婚配制度 (1)资源 资源分布(如产卵地和食物等)和雌性 雌性个体的时空分布都能影响动物使自身 达到最大生殖成功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2)物种的生理 生理特征也决定亲代抚育方式和婚配制度.如体内受精和以乳汁哺 幼的生理特点决定着雌性在亲代抚育中的主导作用;体外受精,保卫领域 和喂养后代的繁重任务决定了雄性必须参与亲代抚育工作. (3)物种之间的亲代抚育方式上的差异是同婚配制度的差异相关的. 动物的婚配制度大体可分为: 一雄一雌制;一雄多雌制;一雌多雄;混交制 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当雄性个体有能力独占一部分优质资源和多个雌性个 体时,会出现一雄多雌.当一种婚配制度对一性最有利时,对另一性不一定 有利,因此两性在婚配制度的选择上可能存在着利益冲突并采取折中的解决 办法.
生态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
生态学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 行为生态学 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 义,即研究动物的行为功能,存活值 (survival value),适合度 (fitness)和进化过程. 动物的行为特征也与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一样,不仅同 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而且也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 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因此同样具有种的特异性.有时,两个在形 态上难以区分的物种,却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型加以辨识. 在自然界中,行为型也常常是近缘物种的种间隔离和种间辨识 的一个重要方面.
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的关系 行为,
行为生态学对进化论的表述: 行为生态学对进化论的表述:
1. 所有生物都有基因,基因决定着蛋白质的合成,而这些蛋白质又对神经 系统,肌肉的发育和结构起着控制作用,因而也决定着动物的行为. 2. 在种群内,很多基因都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对立形式,或称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即使对同一蛋白质的编码也略有不同,这将导致发育上的差异, 并因此产生种内变异. 3. 等位基因对染色体上的某一特定位置,即位点(locus),存在竞争关系. 4. 任一等位基因所复制的基因,如果比其对立基因所复制的基因更加富有 存活力,那么它最终就能在种群中取代其他对立基因.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概论 动物行为
社会生物学
经济学
遗传学
生理学
行为学
神经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进化论
概论 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行为 行为 存活 存活 繁殖 | | | 行为 存活 繁殖 繁殖
动物行为学研究简史
亚里士多德 《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 《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 《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行为生态学渊源于本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 个学派: 行为生态学渊源于本世纪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4个学派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 个学派: (1)J. Crook和D. Lack把鸟类和灵长类的社会组织同各种生态因素联系起来, 提出 比较研究法 (2)W.D.Hamilton和J.Maynard Smith提出亲缘选择和广义适合度的概念. 从基因层次上解释各种利他行为和自私行为. (3)N.Tinbergen用简单的田间实验和观察法确定了测定行为存活值的程序 (4)R.H.MacArthur等对数学生态学的贡献,使用最优化理论和进化稳定策略 1973年,K. Lorenz; N.Tinbergen; K.Frisch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第 年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第 一次授予行为学家),大大推动了行为学的发展. 一次授予行为学家 ,大大推动了行为学的发展.
动物行为学
张立 生态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asterzhang@
动物行为学
What animal does? 动物在做什么? 动物在做什么? Niko Tinbergen 的四个问题: 的四个问题: Why do birds sit on EGGS? EGGS? Why do birds SIT on eggs? Why do BIRDS sit on eggs? WHY do birds sit on eggs? Animal Behavior Causation Development Evolutionary Function & Survival Value
进化
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的关系
中对自然选择和进化论的概括: 《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中对自然选择和进化论的概括: 物种起源》 中对自然选择和进化论的概括 1. 同种个体之间存在着形态,行为和生理差异(即变异的普遍性) 2. 部分变异是可遗传的,子代更相似于自己的双亲而不是种内的其他成员. 3. 生物具有巨大的数量增殖潜力,但所产生的后代数量远远大于可能存活的 数量,个体间必定要为获得资源,配偶和空间而进行竞争. 4. 竞争使一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这些后代将会继承它们双 亲的特征,并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 5.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被选择下来的个体将是那些 最能有效地找到食物,配偶和逃避捕食者的个体. 行为生态学根据现代遗传学理论, 行为生态学根据现代遗传学理论,在基因水平上对自然选择进化论作了新 的表述,其基本出发点是:虽然选择是作用于表现型, 的表述,其基本出发点是:虽然选择是作用于表现型,但在进化中真正 发生变化的是基因的相对频率. 发生变化的是基因的相对频率.
ESS解释了一个由许多独立的自私实体所构成的群体(种群)是如何能最终变成 解释了一个由许多独立的自私实体所构成的群体(种群) 解释了一个由许多独立的自私实体所构成的群体 一个稳定的,有组织的实体. 一个稳定的,有组织的实体.
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动物行为经济学和最适模型 任何行为都会给动物带来一定的收益 收益,同时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投资 投资).自然 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从它们的行为中获得最大的净收益(收益—投资). (觅食效率,生殖成功率,反捕食行为的有效性等) 最适模型的建立:预测在行为的投资和收益之间应作出怎样的决策才能获 得最大的净收益. 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适应的协同进化 (1)猎物的隐蔽性可以减少捕食者对它的捕食,而猎物种群的多态现象则可以 干扰捕食者搜寻印象的形成. (2)猎物隐蔽性稍加改进就能增加捕食者的辨认时间,从而给被捕食者带来好 处,这可以被看成是协同进化的一个起点. (3)警戒色和拟态
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动物行为的功能研究 行为功能是指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生殖的影响,行为功能是以行为的存 活值和适合度来度量的.在进化期间,生态条件将决定什么行为对动物的 生存和繁殖最为有利. 进化稳定策略 进化稳定策略(ESS)的研究 的研究 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多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 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就可以成为ESS(Ecological Stable Strategies). Ecological Strategies 广泛应用于:仪式化战斗问题,求偶场问题,生境选择问题等
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的关系 行为,
行为,生态和进化的关系已知的三个主要原理: 行为,生态和进化的关系已知的三个主要原理: (1) 在进化期间,自然选择将有利于个体采取这样的生活史策略,即能使其 基因最大限度地对未来世代作出贡献. (2) 成年动物的最优生存和生殖方式将决定于生活环境,食物条件以及同它 有关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等. (3) 由于一个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主要依赖于它的行为,因此自然选择总 是倾向于使动物具有最大的捕食效率,采取最有效的交配对策和能够最 成功地逃避捕食者等. 什么是"最优" 什么是"最优"和"最适"?----对几种可替代行为的选择结果,而这 最适" 种选择又是在各种生态和生理压力下进行的.
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动物资源竞争 动物对资源的竞争可分为纯利用竞争 排他性的资源保卫 纯利用竞争和排他性的资源保卫 理想自由分布和经济可保卫性 理想自由分布 经济可保卫性 经济可保卫性两个概念结合研究动物活动的时间分配, 可以预测在什么条件下领域行为发生与否,预测领域的最佳大小. 动物群体生活和群体的最适大小 群体生活给动物带来的利是增加安全性 增加取食机会;弊是加剧个体间的 增加安全性和增加取食机会 加剧个体间的 群体生活 资源竞争和更易吸引捕食者 资源竞争 更易吸引捕食者. 最适种群大小受到以下两种限制: 最适种群大小 (1)群体中不同的个体受益程度不同,因此它们对最适群体大小的要求不同. (2)理论上的最适大小的群体常常是不稳定的,因为较小群体中的个体如果 能加入到最适群体中,将会增加它的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