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一地理导学案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对聚落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4.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

二、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3.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导学训练:一、选择题。

读图“塔里木盆地”,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1~3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图中A、B、C、D、F为城镇,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联系城镇之间的线路选线合理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如果在山区E处发现了一大型煤田,欲在F处建一钢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市场B.水源C.交通D.技术6.一般来说,高原和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是A.铁路对坡度的限制性比公路对坡度的限制小B.铁路路线较平直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地区C.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D.铁路的效益远不如公路的效益大下图是“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小河网稀疏区连片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 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 因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 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 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 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 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 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 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答案】1.A2.C【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0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0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高频考点二十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1.不同地形类型对聚落的影响2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

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

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第一步,以型定方式。

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

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

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

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

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

(2020·北京等级考测试)如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①地形条件②建筑物分布③植被种类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千户苗寨所在地区地势较陡,道路修建成之字形可避开陡坡,同时考虑建筑物分布,道路从苗寨间通过,A对。

(2020·济宁市二模)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敞肩大拱、桥面平坦。

据此完成2~3题。

2.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河谷宽度B.河流水量C.人口密度D.交通方式3.我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答案】2.D 3.C【分析】2.图1陡拱桥桥面坡度大,说明陆上交通不便利,以水路运输为主。

桥洞高可为桥下船只通航留出高度空间,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南方。

图2直拱桥桥面坡度小,陆上交通便利,桥洞低,桥下所过的船只小,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考点15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考点15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5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地形类型聚落分布原因分析高原地区分布在河谷两岸河漫滩平原,形成状分布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河流冲积平原分布最密集,形成沿河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沿海平原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湿润名称影响原因方式选择先建公路,其次建铁路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线路分布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建设成本低、难度小线路延伸迂回前进,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相对落差小,施工难度小,行驶较安全[例1] 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回答1—2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2.根据图中信息,影响聚落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植被[例2]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1—2题。

1111.影响图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城镇、交通线分布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河流C.地形 D.土壤2.图中图码代表的四个城市,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例3] 影响巴西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土壤[例4] 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67%的城市分布在气候较凉爽的二级阶梯上B、自然地理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C、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集中,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D、多数城市的分布要求气温适中,降水适度[例5] 读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表,回答1—2题.1121.我国城市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其有利于城市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盆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城C、河谷区具有排污水和泄洪的功能D、气温凉爽,土壤肥沃,利于农耕2.下列城市与其分布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太原——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B、青岛——三角洲平原C、石家庄——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D、拉萨——中山谷地[例6] 与平原相比,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地理 最后一读 班级 姓名8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带),呈带状; ——有利条件:地势较低(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

(2)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3)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分布,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 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2.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通常优先建造 ,其次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通常选线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地带;在山岳地区选线往往迂回前进,呈“ ”字形,弯曲程度大于平原地区;五.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冷暖交替) 2.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及影响:(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 趋势;(2)主要人为原因:① ;② ;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①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因 上升将被迫举国迁移。

试分析其原因。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不利:干旱加重,作物减产; 不同地区: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③对水分(水循环)的影响:——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 ;(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主要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对策有:②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途径:;采用固碳技术等;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六.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利用方式 ,利用率越来越 。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007广东)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 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2. ? ?
第二级阶梯 较大
第三级阶梯 最大
海拔 主要地形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高原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PPT文档演模板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3.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 在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 态特征 。
•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精品课件】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PPT文档演模板
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007广东)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 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民族多、分布广 •资料一: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二: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 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PPT文档演模板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平原大于山地
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地形
布局 形态
密度 工程造价
平原 限制较少 网状


“之”字
山地 沿山谷、 形,沿等高 小 河谷分布 线修筑

如图所示,进藏铁路有四条,为什么首先 选择 方案①---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路程较短,工程难度较低,造价较 小;而且目前技术上已经克服了高寒缺氧和冻土 等难题。而甘藏和川藏铁路虽然路程较短,但经 过地形区复杂,工程难度大,造价高。滇藏铁路 不仅经过地形区复杂,路程也较长,因此工程难 度和造价是四条线中最大的。
• 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相对分散,数量较多
贵州晴隆24拐
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与联系
景观差别

人口差别

功能差别
联 产品联系
服务联新
系 成因联系
城市
农村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 景观单一,建筑物密度小,
大,交通设施齐全
道路系统单一
以非农人口为主,人口 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稀
密度大,规模大,文化 疏,规模小,文化背景比
①地形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比较甲乙两图中村落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河网密度 较大的平 原地区, 村落沿河
山 地 、 丘
道伸展, 陵
多呈带状
少 小 小
点状 分散
人口 密度 规模 形态 分布
多 大平 大原
团聚型 棋盘式
集中
北京市
丽江 古城
②地形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a、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平原:对呈不规则多边形或棋盘式,规模较大 山地:因地制宜,向较平坦开阔地区延伸,不规则形状 河谷地带:狭长状

专题3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剖析

专题3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剖析

专题: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纲分析】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地理要素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方面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体验高考】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自建基础】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①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1)________的场所。

聚落包括(2)_______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3)_____________。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4)_______和(5)________两大类型。

②城市和乡村在(6)________、(7)_________、(8)_______上存在差别,在(9)______、(10)_______、(11)________上有密切的联系。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①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12)_______条件,对于聚落的(13)_________、(14)_________、(15)_________和(16)_________,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不同地形聚落的差异: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17)__________型、(18)______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19)_____。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20)______地区和(21)______,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22)_________,聚居的人口也比较(23)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许多,如自然因素中 的地形、(31)___气__候___、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中的 (32)__人__口____、(33)___资__源___、(34)___城__镇__分__布____、 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条件中, (35)___地__形___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
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
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h
D.江南丘陵
【解析】(1)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各海拔段中, 海拔1 550~1 7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故选C,不选A。从图2 中可以发现,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 量少,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故不选 B、D。
h
4.交通线路选线原则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
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 响,选择(43)___有__利___地__形_,避开(44)__不__利__地__段___, 尽可能降低(45)___工__程__造__价___,设法减少对 (46)__生__态__环__境___的破坏。
2.聚落的分类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将聚落分为城市和乡 村两种。
类型
城市
h
③聚落是最重要的(24)__地__表__人__文___景观,它的 形成和分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自然因素中,除地形 外,(25)__水__源____、(26)___气__候____、(27)___土__壤____对 聚落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 (28)__社__会__生__产__方___式____、(29)_传__统__风__俗__习__惯___、 (30)__文__化__背__景____等也制约着聚落的分布。
(2)三江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且聚落主要分布 在平地上,故不选B。塔里木盆地虽然海拔较高,但 聚落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坡度 也较小,故不选C。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的地势起伏 较大,聚落集聚区的坡度也较大,但黄土高原海拔较 高,江南丘陵海拔较低,故选A,不选D。
h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 ①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1) __聚__居____的场所。聚落包括(2)___房__屋__建__筑___的集合 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3)___各__种__设__施____。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4)__城__市___和(5) __乡__村____两大类型。 ②城市和乡村在(6)__景__观____、(7)___人__口____、 (8)__功__能___上存在差别,在(9)_产__品___、(10)__服__务___、 (11)__成__因____上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讲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h
(2014广东)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 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1)~(2)题。
图1
h
图2
h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
空间分布特点的是~1 400 m的区域
h
2.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国地势(36)_西__高__东__低__,__呈__阶___梯__状__分__布__,交通 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37)___稀__疏___、东部 (38)___稠__密____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3.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从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西 部的川西高原,交通线路(39)___稀__疏___,大都沿地势 相对较低的(40)__谷__地___分布;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 地区,交通线路(41)__稠__密___,基本上呈(42)__网__状___ 分布。
h
考点 1 聚落
1.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 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 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说明】聚落本身由房屋建筑物(如住宅、商店、 厂房、仓库、公共设施、公共建筑)、道路系统(如街 道、停车场、车站、机场、港口及对外交通的公路、 铁路)等组成。聚落中的各种设施构成了聚落的物质实 体,是人类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它是人们h 开展各种活动的依托。
h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①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 尤 为 突 出 。 不 同 的 (12)_地__形____ 条 件 , 对 于 聚 落 的 (13)___类__型____ 、 (14)_分__布______ 、 (15)__规__模_____ 和 (16)___发__展____,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不同地形聚落的差异: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 村 落 的 规 模 一 般 较 大 , 多 呈 (17)___团__聚_____ 型 、 (18)__棋__盘__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19)_多____。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20)__丘__陵__地区和(21)_山__区___,村 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 (22)__分__散_____,聚居的人口也比较(23)___少___。
5.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程度 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47)__走__向____、 (48)__施__工___难__度___、(49)__投__资____等方面影响很大, 但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是 (50)__社__会__经__济____因素,包括(51)_经__济__发__展____、 (52)__城__市____和(53)__人__口__的__分__布____等,(54)__科__技____ 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