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一、习作要求:《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1.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重点:能四、应理顺的问题: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转换视角看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再从这种“东西”的角度来发现和描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1.怎样确定“变什么”?2.确定变什么后,怎样确定“写什么”?3.以第几人称写?4.怎样展开想象写经历?五、学习过程:(一)确定“变什么”说到“变形”,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但“变什么”却是有讲究的。

确定“变什么”非常关键,选择的要点是“熟悉”和“兴趣”。

1.选取熟悉的事物。

小鱼、小甲虫、花草、小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选取这些,我们就能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很顺利地想象它们的生活场景,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这样的想象才会合理,才会可信。

2.选取感兴趣的事物有的同学喜欢花草,有的同学喜欢小动物,有的同学喜欢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加生动,让我们在充满激情中开始这次特别的写作之旅,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习作获得成功。

3.可选事物变植物(野菊花、吊兰、蟹爪兰)植物的生长变化,从植物的角度看世界变动物(猫、狗、鹦鹉、青蛙)动物的生活情景,从动物的角度谈所见所感变自然现象(风、雨、云)形成及变化后眼中的世界变其他物体(路灯、蜡烛、粉笔)样子、变化后经历的故事(二)确定“写什么”抓住“想象”“经历”,确定“写什么”(经历)例如: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1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1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 作1变形记》教案
contents
目录
• 教案背景与教学目标 • 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 • 学生情况分析与准备 •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写作指导与训练安排 • 课后作业布置与评价反馈
01 教案背景与教学 目标
课程背景介绍
教材分析
《变形记》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习作,属于想象类作文。通 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变形记”。
记”故事。
能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 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 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
范整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想象和创 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 、合理构思的良好写作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交流,学会 欣赏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 创意和劳动成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和人物形象,探讨变形的意义和
价值。
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 演,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交流分享
各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和角色 扮演体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 充。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文学基础
学生已接触过一些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对变形、奇幻等题材有一定的了解和 兴趣。
写作技能
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叙述、描写等写作技能,但需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进 一步提高。
学生学习需求及兴趣点
学习需求
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了解变形记的写作技巧,提高想象力和 创造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兴趣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变形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

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

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能够围绕提供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详细的写下来。

2.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并能够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有怎么样的经历,选择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能把经历的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情节完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感受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乐趣。

2.合理想象“变形”后的经历,重点部分详细写,让经历新奇有趣。

3.构思完整、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在叙述中体现该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有条理地叙述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变形后的经历,能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作例文。

预习要求细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想象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主题同学们,你们想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吗?虽然我们不能像孙大圣那样拥有特异功能,但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力展开一次奇异之旅,就像《花之歌》的作者纪伯伦一样,将自己化身为另一种事物,用这种事物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有句话说得好——(出示)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抵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想象力可以助你飞翔。

今天,我们就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来一次“变形”奇遇(板书:变形记)。

假如有这样的机会,你可以变成另一样东西,你想变成什么?二、自由想象,变形“角色”1.想象变形,第一人称。

(1)如果把自己变成一只蚂蚁,就要按蚂蚁的方式去生活、观察、思考: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还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些什么?(②)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猜想一下,会有哪些故事呢?注意:变形以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2.选择角色,“他”眼看世界。

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粒小石子,甚至可以缩小成一粒尘埃,进入到人或动物的肚子里;你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一座楼房,甚至是一个星球。

总之,将自己化身为他物,就要以“他物”的限光去看世界,去交往,去表达思想观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变形记》课件(共31张PPT)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部电视剧吗?
你是一只虽然身体小,但是能观察、会思考的蚂蚁!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
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
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
1、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起来更有兴趣,缩短了读者与作者间的距离;2、文章口语化,行文通顺,娓娓道来,读者有亲切、可读的感觉;
魔法小棒
一、开头说出自己变形的原因,变成了什么。
自述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微风轻轻地吹着,鸟儿在树枝上鸣叫,它们都在欢迎我的到来。我是“水”,我是万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部分。
思路点拨
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素材:蚂蚁、苹果树、石头、气球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变成“水”
开头:开门见山
我在湖边玩耍,一只小鸟飞来,对着我叽叽喳喳,奇怪的是我竟然能听懂小鸟的话。当我低头看见湖里我的倒影时,大吃一惊:我居然变成了一只鸟。
变成“鸟”
魔法小棒
二、经过要详细生动。
1. 细致描写角色后的我可能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小伙伴?先后发生哪些不同的故事呢?
写出了树木生长的特点
魔法小棒
结尾升华主题,写出感悟。
升华主题:这次“蚂蚁王国梦之旅”让我彻底醒悟过来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勤劳,团结,勇敢,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并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魔法小棒
结尾总结道理。
通过这个梦,我知道了猎人的残忍,也知道了动物们的友谊,所以我们以后更要珍惜动物,更要珍惜自己的朋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 :《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 :《变形记》(教案)
教师引导:通过分析优秀写作,掌握写作技巧。
(展示课件29—35)
学生阅读写作例文,思考并讨论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佳作鉴赏,让学生理解单元写作要求,掌握写作技巧。)
七、命题构思,准备写作
1.讨论题目命题方法(展示课件37)
教师提问:如何为写作命题?
预设:直接用写作题目,或结合变形事物命题。
2.学习写作大纲(展示课件38—41)
教师总结:文章内容丰富,通过大树的视角,描绘了人间的幸福与温馨。
三、小组合作,提出改进建议
1. 小组自由阅读原作,提出改进建议。
“我建议修改:______。”
“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部分是:________。”
2. 全班交流改进建议,共同修改文章。
3. 展示修改后的文章,学生阅读对比感受。
四、鉴赏名家作品
教师板书:变形记
2.阅读写作要求,确定写作要点(展示课件4)
(1)教师提示:我们先回顾单元页,理解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要点。
预设:写作时发挥想象力,注重细节。
(2)教师强调:充分想象,描绘变形后的奇妙与有趣;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独特性。
(3)展示课件5、6,激发想象:如果变成这些事物,会有何种奇遇?
学生自由发言。
课 题
习作:变形记
主备教师
【核心理念】
和谐共融: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透过描绘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阅读向写作的过渡,使学生在写趣的故事框架。
【创新思考】
建立场景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学体验】
通过深入分析和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特别吸引力,培养个人化的审美体验。
第二步,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写作主题,供他们选择或自定义。例如,“地球的心声”让学生以地球的视角讲述所见所感;“地下的世界”和“夜空中的树影”鼓励学生从蚯蚓和树木的角度叙述变革故事;“飞翔的瞬间”是一个开放性主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可以是云、雨滴、尘埃、气球等。这些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

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变形记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出想象中的“变形记”。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重难点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孩子天生爱幻想,教师在课上让孩子欣赏动画片,陶冶情趣,再和孩子们讨论各自喜欢的动画,并适时提问: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借想象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新角色,来营造一种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习作完成后采用让学生尝试自我修改、同学间相互修改、老师修改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二次指导、二次习作、二次点评,让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发挥想象,选择自己最想变成的一种东西,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1.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感受“变”的神奇。

(1)师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大师。

(课件出示:卡通人物)2.板书:变形记【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故事,在视频、配乐的感染下,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变”的神奇意境里。

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1.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2.同学们,刚才孙悟空给我们全班都施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

课件出示:……3.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或物。

你为什么想要变成它(他/她)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教师小结。

瞧,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地想,快乐地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过渡到自己变,进入主题,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个人感知,适当引导,让学生乐于想象,为下面编故事时的大胆想象奠定基础。

三、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1.同学们,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有魔法的仙女,我用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点,看,变了,变了,大家快看自己都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动画设计,飞出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2.快看看,变成蝴蝶的你们身上都有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看屏幕,将自己变成蝴蝶的样子说具体,语言优美生动。

)3.变成了蝴蝶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呢?(齐读习作要求)课件出示: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4.变成了蝴蝶的同学们,你们在蝴蝶的王国里,一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你能先自己回忆一下吗?(自编故事)5.可爱的小蝴蝶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蝴蝶王国的经历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在蝴蝶王国里的“经历”具体表达出来。

)6.点评:你们觉得谁经历的事儿最有趣?为什么?待会儿我们就将这几个经历编到我们的故事中去。

7.在蝴蝶王国里经历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说吗?8.瞧,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谁愿意将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编故事,让全体学生明白如何去大胆想象,讲清楚自己编的故事。

这个具体范例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四、独立习作,编写“变”的故事1.同学们,编故事简单吗?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讨论得出结论)师小结:编故事的时候,要说清楚你变成一样事物后是什么样的;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想象这些有趣的“经历”的时候要写清楚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最后还可以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2.同学们,展开想象:你还能变成什么?又会经历什么?自己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3.学生各自编写故事。

(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由讲到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了前面“变蝴蝶”的经历后,学生讨论概括出了编故事的方法,由此拓展开来,编起故事自然手到擒来。

五、分享故事,评说“变”的精彩1.画出自己的故事中大胆想象的地方,在旁边给自己一颗大大的五星。

(自我评价)2.选取部分习作,当场评说。

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故事中大胆想象的精彩部分,全班评议。

3.教师评价,鼓励创编。

【设计意图】多途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读、自评、展示、修改习作,享受习作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六、提出要求,期待“变”的世界今天,我们在想象大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神奇的想象之旅,用手中的笔编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

同学们写好以后,记得要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改好后,想象大师要帮我们评选出故事大王哟!【设计意图】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写好后和同学交换习作,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真阅读他人或自己的习作,按习作要求评价作文,提高赏析能力。

2.学会修改习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1.朗读课前分发的两篇优秀习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师生共评。

(1)讨论交流。

看了这两篇优秀作文,你发现它们好在哪里?(2)习作中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呢?(3)该如何修改呢?3.赏读,交流修改感受。

(1)现在请刚才展示的同学把改之前的习作和改后的习作分别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2)引导学生讨论修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赏评优秀的学生习作,让学生既能自我品味,又能通过合作交流与赏析,增长知识,掌握习作的写作方法、修改方法和技巧。

二、自我推荐,组内互改1.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请同学们在组内读读自己的习作,让组员给你提提修改意见。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组员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习作,结合组内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自主修改习作。

(2)修改后在组内互相读,并请组员进行修改。

(3)自己再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一直以来,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一直是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批改学生习作花费了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收效却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学生参与,缺少学生主动提高这一过程。

所以教师要把修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的修改习惯。

三、交流收获,共同提高1.习作改完了,说说你对所改的习作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修改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后,一定要反复地对习作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对修改的认识,端正修改态度,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动笔则求疵,见疵则思改的习惯,不断培养习作时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誊抄习作,展现成果将修改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展示习作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习作的信心。

1.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

我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欣赏动画片陶冶情趣,再和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画,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

2.放飞想象,拓宽深度。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借想象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蝴蝶”,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教师用语言描述,放飞想象,带领学生踏上神奇之旅。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分享交流的方式,体验百变后的快乐,在交流中拓宽思维的深度,丰富“变”的过程,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到习作的思路,将变的过程“说清楚”,为“写明白”奠定基础。

3.多法修改,扎实有效。

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采用让学生尝试自我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老师修改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二次指导、二次习作、二次点评,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变的内容”上的指导还不够,因为学生“变的事物”并不多,说明老师的启发还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