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古钱币较为常见的方法

合集下载

古钱币鉴定最简单方法

古钱币鉴定最简单方法

古钱币鉴定最简单方法
古钱币啊,那可是历史的宝贝!要鉴定古钱币,其实有一些挺简单的方法呢。

先看看它的锈色。

真的古钱币的锈色那是自然生成的,就像岁月给它披上的独特外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模仿出来的哟!要是那锈色看着很生硬、不自然,就得多个心眼啦。

再摸摸它的质感。

古钱币经过时间的打磨,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光滑中带着点温润,可不是新铸的那种生硬感能比的呀。

然后呢,注意它的字体和图案。

老祖宗们刻的字和画的图案那都是有韵味的,一笔一划都透着历史的气息。

要是字体歪歪扭扭、图案模糊不清,那可能就有问题咯。

还有啊,重量也能透露不少信息呢。

不同年代的古钱币,重量是有一定标准的。

如果拿在手里感觉轻飘飘的,或者沉甸甸得过分,不就像人穿错了衣服一样奇怪嘛。

咱们可以类比一下,古钱币就像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它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就能读懂它的过去。

想想看,一枚小小的古钱币,承载着多少历史的记忆啊!它可能曾经在古人的手中流转,见证过无数的悲欢离合。

我们通过鉴定它,不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吗?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有趣的事情吗?
所以啊,大家只要多留意这些方面,多积累经验,就能轻松地鉴定古钱币啦!别觉得这很难,只要有心,你也能成为古钱币鉴定的小行家呢!。

古钱币最权威的鉴定方法

古钱币最权威的鉴定方法

古钱币最权威的鉴定方法
古钱币啊,那可是历史的瑰宝!要鉴定古钱币的真伪,那可得有点真功夫。

你想想,这就好比在一堆宝藏中找出真正的宝贝,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呀!
先来说说看材质吧。

不同年代的古钱币材质可是有差别的哟!真的古钱币材质往往有其独特的质感和色泽。

就像一件好衣服,材质好穿起来就是舒服,古钱币也一样,材质对了感觉就不一样。

你得仔细观察,摸摸它,感受一下那种质感,要是感觉不对,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啦!
再看看铸造工艺。

古钱币上的那些纹路、图案,那可都是有讲究的呀!古代的铸造工艺和现在可不一样,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那些纹路模糊不清,或者图案不精致,那是不是就有点可疑啦?这就好像一幅画,笔触细腻、线条流畅的才是佳作呀!
还有包浆呢!这可是古钱币的“外衣”。

经过岁月的洗礼,真的古钱币会有自然而独特的包浆。

它就像是人的阅历一样,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痕迹。

要是包浆看起来很生硬、不自然,那是不是就不太对劲呢?
字体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哦!每个朝代的字体都有其特点和风格,仔细研究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要是字体歪歪扭扭,或者和那个时代的字体不相符,那可得小心咯!
说到这里,你还觉得鉴定古钱币简单吗?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呀!得不断积累经验,多观察、多学习。

就像学一门外语,得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呀!所以啊,要想成为古钱币鉴定的高手,可不能偷懒哦!
总之,古钱币鉴定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去体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众多的古钱币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宝贝,才能真正领略到古钱币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

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与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

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1、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

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

叫做青钱。

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

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

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

真假铜钱如何鉴别

真假铜钱如何鉴别

真假铜钱如何鉴别
1、看材质
辨别铜钱的真假可以看材质,古代铜钱主要有青铜、白铜、红铜、黄铜四种,明代嘉靖之前的铜钱以青铜为主,也有少量白铜,明中期之后逐渐推行黄铜铸币,因此青铜铜钱为明代嘉靖以前铸造的,就说明是现代仿制的。

2、看包浆
此外也可以通过看包浆来辨别铜钱真假,古代铜钱经过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流通使用,表面都会形成后后的包浆,如果铜钱表面光洁如新,没有任何流通使用的痕迹,就说明是现代仿制的。

3、闻气味
铜钱的真假也可以通过闻气味来辨别,如果铜钱的铜腥味较重,就说明是现代仿制的。

因为古代铜钱经过长时间氧化,铜腥味基本挥发殆尽,一般闻不出味道。

第 1 页共1 页。

老铜币鉴定最简单方法

老铜币鉴定最简单方法

老铜币鉴定最简单方法1、看铜质定真伪古代铜钱的材质有青铜、白铜、红铜和黄铜四种。

明代嘉靖以前铸钱材质一般都是青铜,少量白铜,红铜铸币辽代较多。

青铜容易断裂,断裂面无铜色,而将断裂面在石头上摩擦后,铜色即显。

黄铜铸币和铜雕母钱始于明代嘉靖,如果发现明代嘉靖以前的黄铜钱币或铜雕母钱,可判定是后铸无疑。

2、听声音定真伪古铜钱年代越久,钙化越严重,钙化后的铜钱失去铜的原声,用金属撞击声音沉闷,声音越小,时间越久。

凡是发现声音尖高的古铜钱,说明没有钙化现象,可判定为新彷品。

3、闻气味定真伪古钱币真品由于长期埋入地下,生有锈色,出土时会带有一股纯正的泥土香味,没有别地异味。

而假钱带有伪造的锈色,有刺鼻的胶水味、松香味、生漆味等怪味。

4、观锈色定真伪古铜钱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

传世古铜钱锈层较薄,且锈在局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色。

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

土坑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现象,“三泛”现象是无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色布满币面,呈墨绿色。

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凡是锈容易去掉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5、舌头舔定真伪用舌头舔钱面,真品无味道。

如果有酸味、苦味、涩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锈或作浆,必假无疑。

6、比较定真伪我国古铜钱都是手工铸造,每枚钱币之间多少都有一些差别。

如果发现多枚钱币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的古铜钱,可判定是现代工艺所为。

7、水煮定真伪古铜钱上的锈或绿或红,或黄或蓝,附着力极强。

遇到锈色可疑的高古钱,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后看锈色,如果锈色不变不脱的是真钱,变色脱锈的可判定是假货。

8、针扎定真伪古铜钱的真锈比较坚硬,用针用力下扎而不入不立。

如果是人工用粘合剂做作的假锈,具有软性,用针很容易扎入,针立而不倒。

凡针立于锈上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9、掂量定真伪古铜钱用手掂量,感觉轻飘飘的,因为真钱钙化、氧化后密度小。

老铜钱的鉴别方法

老铜钱的鉴别方法

老铜钱的鉴别方法
1. 看颜色啊,真的老铜钱颜色那可是很自然的!就像人经过岁月洗礼会有独特的气质一样,老铜钱也有它特有的颜色韵味。

比如说看看那枚宋钱,颜色深沉而内敛,可不是后来做旧能比的哟!
2. 还有掂量掂量重量呀,真的老铜钱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呢!这就好比真金白银和假货的区别,一拿就感觉出来啦。

像那枚乾隆通宝,拿在手里就很实在呢!
3. 观察钱文也很重要啊!老铜钱上的字可都是很有韵味的,清晰而有力。

这就像书法家的作品,有灵魂在里面呀。

你看看那枚康熙通宝的钱文,多漂亮呀!
4. 听听声音呗!把老铜钱丢地上,那清脆的声音绝对特别。

这就好像听音乐,真的和假的声音就是不一样呀。

试试那枚顺治通宝听听响儿,多特别!
5. 摸摸边缘呀,真的老铜钱边缘光滑但又有那种历史的摩挲感。

就如同老手艺人打磨的物件一样,精致又独特。

那枚开元通宝的边缘,你摸摸看嘛!
6. 再看看锈色呀,自然的锈色是很难造假的哟!就像人的皮肤色斑,是自然而然长出来的呀。

好比那枚五铢钱的锈色,多自然呀!
7. 研究下铸造工艺也没错呀,老铜钱的工艺那可是很精湛的。

这跟好的手工艺品一样,一看就知有没有。

这枚咸丰重宝的工艺,多精细呀!
8. 也可以找行家帮忙看看嘛,他们的经验可丰富了呢!就好像病人找医生,专业的判断最靠谱啦。

找行家瞧瞧咱们的这堆铜钱,肯定能知道真假呀!
总之,鉴别老铜钱要综合各种方法,多观察多研究,可不能马虎哟!。

古钱币鉴定大全

古钱币鉴定大全

古钱币鉴定大全现在有很多人都收藏古钱币,当然古钱币也有真有假,为了防止大家上当受骗,我们惠泽藏品为大家列出了以下古钱币的具体辨伪方法,希望那些收藏者可以据此作为参考。

1、从工艺辨伪(1)改刻法的鉴别对于这类伪钱,由于是改刻,就必然将原来的币文磨去,然后再改刻出别的文字。

经磨刻的钱,其份量就要减轻,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这类钱真的要比真钱轻。

而且,改刻后的钱,原有的氧化层已被去除,必需另做伪锈。

(2)拼合法的鉴别这种作伪方法固然简单,辨别起来也更简单,其辨别方法主要是辨声。

将钱轻轻摔以质地较硬的平面物体上,所发出的声音沙哑沉闷,与一般的钱币大有不同;或者用手轻轻敲打钱币,钱币也会发出破声。

2、从特征辨伪(礼品)(1)从钱文入手钱文就是钱币上的文字,包括文字的组成,字体风格和字迹清晰程度等,凡与之有关的,均属之。

辨钱文还要看字迹是否清晰。

真品一般以母钱翻铸,假-钱虽可能用真钱为模钱,但这真钱一般都有磨损,不可能超过母钱,这样翻铸出来的假-钱虽然铜质很新,但字迹却显得模糊。

当然,磨损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得模糊,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从形制入手钱币形制包括造型、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等。

先秦刀币、布币的币身大多极薄,其浇铸口刀币在环上,布币在首端,边缘常有浇铸时溢出的余铜。

而作伪者大多不懂这一点,反复加工,将余铜磨去,这往往就画蛇添足,一看便知。

总之,古钱币的辨伪要多看实物,多接触实物,比如博物馆展出钱币之际,是个绝好的机会,钱币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

(收藏品)下介绍古钱币的具体辨伪方法,收藏者可以据此作为参考。

1、从工艺辨伪(1)翻砂法的鉴定凡用翻砂法造的伪钱都以下特征:由于历朝铸钱工艺不同,加上因地、因时、因人的差异,铸造的粗细均有不同。

从大体上讲,古代铸钱工艺除个别时期外都较讲究,故铜质紧密细致,光洁度高;特别是传世日久,表面自然磨损,火气尽退。

伪造者的翻铸工艺一般不是很讲究,因此铜质疏松,表面砂眼、气孔多,即使经过打磨,也不及自然磨损那样温润而有光泽。

铜钱鉴定方法

铜钱鉴定方法

铜钱鉴定方法
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定铜钱的真伪和价值对于收藏家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鉴定铜钱的方法。

1.观察铜钱的外观
首先,观察铜钱的外观可以帮助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铜钱通常有一些磨损和痕迹,而假的铜钱通常看起来比较新。

此外,真正的铜钱通常有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和边缘,而假的铜钱则通常是完美的。

2.检查铜钱的重量
其次,检查铜钱的重量也可以帮助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铜钱通常比假的铜钱重一些,因为真正的铜钱通常是由实心铜制成的,而假的铜钱通常是由其他材料制成的。

3.检查铜钱的材质
另外,检查铜钱的材质也可以帮助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铜钱通常是由纯铜制成的,而假的铜钱则可能是由其他材料制成的,如铁、锡、铅
等。

4.查看铜钱的文字和图案
最后,查看铜钱的文字和图案也可以帮助鉴定其真伪。

真正的铜钱通常有清晰的文字和图案,而假的铜钱则可能有模糊或不清晰的文字和图案。

此外,真正的铜钱通常有一些特殊的标记或符号,而假的铜钱则可能没有这些标记或符号。

总之,鉴定铜钱的真伪和价值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如果您是一位收藏家或爱好者,建议您在购买铜钱之前咨询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书籍和资料,以确保您购买的铜钱是真正的古代铜钱,并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定古钱币较为常见的方法中国货币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历经了近5000年漫长岁月,所以其形制轻重不一,品种也相当繁杂。

就拿我们祖先最初所使用的贝币来讲,就有海贝、贝、骨贝、蚌贝、陶贝、石贝、玉贝、铜贝、铅贝及银贝、金贝和鎏金贝之分。

紧随其后的布币和刀币虽形式不多,但其各类铭文却相当丰富。

至于春秋战国后期,至秦至汉以后2000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的种类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在这浩如烟海的古钱之中,既有以桥足半釿布、三孔布、博山刀和晋阳匕为代表的古泉50名珍,更有以铜质方孔为基础的常品和异品,当然还有充满吉语的花钱和名贵的金银币。

这之中“古钱四珍”当是珍中之珍。

第一珍:国宝金匮。

“国宝金匮直万”是新莽时期的钱币,存世极少,迄今仅发现四枚,堪称中国古钱的大珍。

其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下半部分为一铲形,篆书“直方”二字。

钱造型独特,书法古朴浑厚。

仅存四枚中,已知其一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另一枚为上海钱币收藏家张叔驯所得,据说张氏解放前移居美国时,已将珍品带走。

第二珍:大泉五千。

《三四志吴志》中有吴铸造“大泉五千”的记载,但此后千余年难见其踪迹。

1912年初,江浙铁路人在修筑杭甬铁路时,挖掘出一枚“大泉五千”铁币,后为上海收藏家程文龙所存。

时隔20余年钱塘江下游一农民在掘土时,又发现一枚“大泉五千”,此币辗转落入收藏家戴葆庭之手。

戴生前捐给国家使国人能一睹其真容。

第三珍:大齐通宝。

系唐宋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所铸的铜钱。

我国近代只发现了两枚。

一枚缺角,号称“缺角大齐”;另一枚被人钻了四个小孔,叫做“四眼大齐”。

这两枚古钱虽说残缺,却是稀世珍品,可惜的是在抗战时期它们被国人带出国外,至今仍下落不明。

第四珍:天显通宝。

是辽太宗天显年间所铸,迄今存世仅见一枚,堪称海内孤品。

1935年12月1日,钱币收藏家骆泽以100大洋的价格从北京一修房工手中购得此币。

1942年,骆泽又以3000大洋的价格将这枚“天显通宝”卖给日本东洋货币协会干事小川浩。

从此,这枚国宝级古钱孤品便落入东瀛。

面对年代如此久远,品种如此复杂,又名珍倍出的中国历代古钱,我们又该如何鉴赏与收藏呢?收藏与投资古钱币,增强辨伪能力是重要的前题。

由于中国古钱珍品较多,且价格颇高,所以各朝各代都有作伪者。

辩伪,除了要精通古钱币所书文字、铸行年代、所用材质、品类版别,还要懂得它的币身锈色、历史渊源、品读方式、发行背景,甚至能从叩击声音、锈蚀味道上去考察。

鉴定古钱币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有:①沸水烧煮法:古钱币上往往附着红锈、真钱锈附着力比较强,所以凡是遇到有疑问的古钱,可以把它们放入水中烧煮30分钟左右,经烧煮后,锈脱离的是伪品,真品的锈不易脱离。

②钢针测试法:古钱的真锈不仅附着力强而且比较坚硬,把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倒下去。

如果是伪品,由于假锈中掺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具有轻弹性,钢针不易倒下。

③辨声法:古钱币距今年代越久,声音越闷,年代越近,声音越清脆。

④观察铜色法:一般古钱的材质有红铜、青铜、黄铜之分。

明代以前没有黄铜币,明代以前的钱币大都由青铜铸成。

青铜钱币容易断裂,黄铜钱币则不易断裂。

⑤比较版别法:中国古钱由手工铸造,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用手工雕刻而成,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

如果发现一批珍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怀疑有作伪的可能。

上述是五种常见的古钱珍品辨伪方法。

近年市场上发现不少制作手段十分“高明”的伪品,例如,将两枚真钱,移花接木拼成一种珍贵古币;用现代微型磨床和微型铣床加工使其变成另一种珍品,这些都比较难辨别,所以收藏需要时时保持高度警惕,多接触古钱币实物,不断积累鉴别古钱币的实践经验,以免在收藏活动中蒙受损失。

投资古钱币历来风险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其效益也是巨大的。

目前古钱币市场上的常见品或少见品的存世量与当前的需求量基本持平,其价格比较稳定。

而较稀见的中高档品虽价格较高,但需者甚多,往往供不应求,其又常常受到窑藏出土和伪品充世,特别是藏品品相的影响,因此价格常常浮动不定。

通常古钱币品相的衡定标准有如下几项:一、美品。

正、背面轮廓完整、文字清晰,无论生坑与熟坑泉品其锈色和包浆均自然,属良品中之最好品相者。

二、近美品。

轮廓允许有因移范所引起的不规则或偏移,允许有不影响整体品相的极小缺损和极小裂纹,地张允许有因铸造原因产生的很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间允许有因铸造和使用磨损所造成的轻微粘连或混沌;主要品相面(一般指有文字面,对于两面有文字的古钱则以主要特征面——背面为主)的品相基本达到美。

三、上品。

轮廓允许有较小缺损和裂纹,但不能伤及文字,地张允许有较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允许有较小粘连和混沌;主要品相面的品相基本达到近美。

原则上属于个人收藏最低品相。

四、近上品。

允许有小缺损和裂纹,裂纹可以延至文字,地张允许有小漏孔;文字允许有不多于两处的断笔,字口(特征字——如会昌开元的背字)允许有因粘连和混沌而只显现轮廓现象;主要品相面基本达到上。

对于中、低档古钱属于临时替代或过渡品,对于高档古钱可以留。

五、中品缺损或断裂后粘,文字及特征字均能辨析,可以有漏孔。

一般中品以下的古钱币就不宜收藏了,但对于高档泉和珍稀泉可以收藏。

搜集、收藏、研究中国古钱币,我们可按如下方法进行:1、由易到难,从常品入手。

古钱币虽行用年代久远,但也并不是个个都十分珍贵。

如一些贝币、五铢、开元和明朝以后铸行的许多行用钱,其市场价也就是0.5元-100元左右,集上百种很容易。

待自己知识长了,辨伪能力强了,再往深里走也不迟。

2、由表及里,从知识入手。

古钱收藏伊始,切不要急于求全、求珍。

首先应弄清郭、穿、肉、锈色、常品、异品、地域、铸局等常识性问题。

最好准备一些经常可查阅的书籍,如马定祥先生批注的《历史古钱图说》等。

并常去市场走一走,常将古钱过过眼、过过手,但不一定要买,主要是长长见识。

3、由浅到深,从比较入手。

古钱币大都有常品和异品之分。

常品就是一般的行用钱。

异品中有雕母、母钱和不同版别的特殊品。

同样年号与同样宝文的古钱,因铸造钱局不同、比值大小不同、版别不同、价值也有很大差距。

如同是一枚“嘉靖通宝”,常品才10元左右,而雕母却要在50万元以上。

什么是雕母呢?雕母钱是用精铜手工雕制、供铸钱使用的实物样板钱。

它与钱样不同之处在于钱样是准备报批未经审定,而母钱是已经朝廷审核同意、批准的雕造之物。

母钱的特征:钱径比同样版别的流通钱略大,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比同版别的流通钱劲瘦,钱穿和内廓颇工整。

雕母钱雕工绝精,其雕刻痕迹按规范已全部修饰干净,丝毫看不出雕琢痕迹,地张光洁如镜,达到刀工尽化程度,可见当时朝廷对雕母技术规范要求之高。

钱文第一笔划都非常清晰,钱币的轮脊(外廓边缘)光滑而有拔模斜度。

雕母钱的铜质绝非一般青铜与黄铜,精细的质地比其他铜质更胜一筹,放在一般钱币中,便有“鹤立鸡群”之感,气势磅礴,传神而有韵致。

据史书记载,现今发现最早的雕母钱,为“大元国宝”铅质光背当十钱样,其文字精细、制作版式、大小厚薄,与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如出一辙。

据说,该币刻成本拟铸钱流通,但因“国宝”两字不适合做货币,后改铸“大元通宝”当十八思巴文钱。

雕母钱质材有铜、锡、石之分,以铜为最多,大部分为黄铜与青铜,但铜质十分精致。

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大钱,其文字之精,品相之佳,是钱中之王,弥足珍贵。

古钱币收藏是当今一大热门,但要想收全中国的古钱币,几乎是不可能的。

何不换个方法来收集呢?花钱不多,趣味盎然,何乐而不为?一、编年收集法。

就是按历史上朝代更替的线索收集,每个朝代收一二枚,从贝币到宣统通宝,不分大钱、小钱,挑价格合适的。

如先秦部分可收明刀、小型方足布、战国小半两;宋钱中小平钱贵的的可换成便宜的折二、折三钱;有些朝代都是珍钱,如靖康、纯熙,就跳过去。

花费不多,而且还可以不断补充。

这样的收集法能使你得到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货币“全集”,中国历史会形象地展现在你面前。

二、断代收集法。

选择一个朝代,专门收集。

或唐,或宋,或明,或清。

还可以把范围划得更小,如北宋、南宋、康熙、咸丰。

这样可以对某个王朝的货币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

推而广之,慢慢扩充。

三、钱文收集法。

我国钱币上有文字的历史很早,几乎包容了全部字体,金文、大篆、小篆、九曲篆、真、隶、楷、行、草等,而且大都为名人墨迹,风格各异。

秦汉的随意,唐人的大度,两宋的秀逸,明清的笨拙和刻板,同一种字体还有不同版式,可谓洋洋大观。

因此,按钱文收集古钱也是一种饶有趣味的方法。

对于喜欢书法的朋友,这样的收集肯定大有兴趣和益处。

四、单一品种收集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大钱,有人喜欢小平钱,有人喜欢红钱,有人喜欢花钱。

每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也可以和前面的几种方法结合,如专收南宋小平,专收咸丰大钱。

但确定目标时要权衡自己的经济能力,否则会导致半途而废。

五、拓片收集法。

在你经手的钱币中,有些是你无力购买的,你可能采取拓印的方法,留下它的倩容。

拓片富有金石韵味,是很好的小型艺术品,既可欣赏,又可弥补藏品不足,还留下了可供研究的资料。

拓印钱币,费时费力,但其过程却充满乐趣。

现在有人还用复印机复印钱币,可得到有立体感的图象。

不过通体锈蚀的钱效果不佳。

六、工艺收集法。

把几枚大小、制型不同的古钱币按适当方式排列,衬以丝绒或绸缎,配上精致的镜框,就成为一件品位很高的艺术品。

装点书房、卧室、既富现代气息,又古意盎然,别有风味。

也是赠送亲友的好礼品。

镜框可大可小,钱币可多可少。

【作者: 来源:燕赵都市网】(责任编辑:莲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