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学案:1. 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2. 在○里填上><或=5米○25厘米400厘米○4米362厘米○4米3.我会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三.导学案:(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2、认识1分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10.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 后如下图。
4厘米
5毫米
这3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呢?
4厘米 ? 4厘米 4厘米=40毫米
4厘米
5毫米+5毫米=10毫米
40-20=20(毫米) 10毫米+10毫米=20毫米
10.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 后如下图。
4厘米
5毫米
这3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呢?
80千米=80000米 8000厘米=800分米=80米
8000厘米
6600分米=660米
6600分米 7000毫米
7000毫米=700厘米 =70分米=7米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0千米 80000米
810米
7000米 8000厘米 660米 6600分米 7000毫米
80米 7米
7000毫米<8000厘米< 6600分米<810米<7000
学校
医院
体育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0米
250米
300米
小伟家
少年宫
公园
答:从小伟家经过少年宫和公园到体育场最近,要走920米。
6.调查下面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
慢行
现在的位置离下一 出口还有25公里
禁止鸣喇叭 限速10千米/时
前方300米处 有紧急求救电 话
7.先估计,再测量。
估计的值和物体的实际长度会有差别,要想 获得准确的值,必须借助工具进行测量。物 体不同,测量的值可能也不同。
要点1 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如何界定长度单位的大小?
表示物体长度时,用米作单位较 大,用毫米作单位较小,考虑用 分米作单位。分米用dm表示。
要点1 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千米分米毫米数学知识点

千米分米毫米数学知识点

千米、分米、毫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千米分米毫米数学知识点”为标题,为大家介绍这些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和数学知识点。

1. 什么是千米、分米和毫米?千米(km)是长度单位,表示为千米,是“千”和“米”的组合,即1千米等于1000米。

分米(dm)也是长度单位,表示为分米,是“分”和“米”的组合,即1分米等于0.1米。

毫米(mm)同样是长度单位,表示为毫米,是“毫”和“米”的组合,即1毫米等于0.001米。

2.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下面是千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毫米这些换算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帮助我们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和比较。

3. 如何进行千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进行千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很简单,只需要根据换算关系进行乘除运算即可。

从千米到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要将千米转换为分米,只需将千米的数值乘以1000即可。

例如,2千米等于2 * 1000 = 2000分米。

要将千米转换为毫米,只需将千米的数值乘以1000000即可。

例如,2千米等于2 * 1000000 = 2000000毫米。

从分米到千米和毫米的换算要将分米转换为千米,只需将分米的数值除以1000即可。

例如,2000分米等于2000 / 1000 = 2千米。

要将分米转换为毫米,只需将分米的数值乘以10即可。

例如,2000分米等于2000 * 10 = 20000毫米。

从毫米到千米和分米的换算要将毫米转换为千米,只需将毫米的数值除以1000000即可。

例如,2000000毫米等于2000000 / 1000000 = 2千米。

要将毫米转换为分米,只需将毫米的数值除以10即可。

例如,20000毫米等于20000 / 10 = 2000分米。

4. 千米、分米和毫米在数学中的应用千米、分米和毫米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决长度相关问题时。

教育部参赛_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_王桂莲

教育部参赛_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_王桂莲

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大体了解教材内容,准备米尺等学具。

教学课题: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好奇心和积极地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单位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老师把齐天大圣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身上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知道是什么吗?(课件:金箍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这金箍棒可神奇了,让我们先随大圣感受一下。

(课件:金箍棒逐渐变小,1米—60厘米—10厘米—5厘米—不到1厘米)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金箍棒在变短……)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呢?学生找出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金箍棒,动手量一量。

怎么表示它的长度?(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表示这根小金箍棒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课件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课件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 ) (√ ) ( )
口 长 16厘米 16分米 16毫米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3( 米 )
2(毫米)
22(厘米)
3. 在横线上填上 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10_分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2_分__米_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例1 下图中,1厘米中间的每 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大约1 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曲别针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曲别钉长( 1 )厘米( 8 )毫米 也就是( 18 )毫米
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例2 10厘米是1分米 1米有分米呢?
1分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长 这本书长2(分米) 宽14(厘米 )

木箱长8(分米)

高5(分米)

1.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打√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黑板
( ) ( ) (√ )
4.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第3课时: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知识的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理回顾长度单位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这是什么?(预设:尺子)在这把尺子上隐藏着一些数学知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预设:(1)我能在尺子上看到1厘米有多长。

(2)我能在尺子上看到1毫米有多长。

(3)我能在尺子上看到1分米有多长。

(4)我能看到10毫米就是1厘米。

(5)我能看到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尺子中蕴含的这些知识都是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也是我们第三单元学习过的内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2.合作整理,建构知识体系。

(1)出示整理提示:①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学过的长度单位吗?分别用哪些字母表示?② 1毫米、1分米、1千米分别有多长?你能试着说明一下吗?③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说明:从以上几个方面整理(也可以选取你感兴趣的知识点整理)。

(2)学生自主整理。

让学生独立看书第35—45页,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

(学生整理时,教师巡视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3)小组合作。

组内相互交流,组长负责做好记录。

3.展示学生整理方法。

预设:(1)整理方法一:①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用字母表示分别是:mm、cm、dm、m、km。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教案: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背景分析:千米、分米、毫米是长度单位的三个重要概念,是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基础。

本节课将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小组活动、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2)掌握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2.能力目标:(1)能准确使用千米、分米、毫米进行长度单位转换;(2)能感受并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区别。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兴趣;(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参与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和转换关系;(2)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和转换能力。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差距和转换关系;(2)提高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支铅笔,问学生知道它的长度吗?如何表示长度?2.引导学生回答,提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Step 2:引入千米、分米、毫米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张标尺,告诉学生标尺的长度为1米。

2.教师出示一把尺子,告诉学生尺子的长度为1分米,让学生比较标尺和尺子的长度差距。

3.教师出示一根毛发,告诉学生毛发的长度为1毫米,让学生比较尺子和毛发的长度差距。

Step 3:学习与巩固1.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一张卡片,上面写上一个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单位,找出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标出单位。

2.学生互相交流,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单位,并讨论长度的差距。

Step 4:拓展延伸1.让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将其转换为千米、分米、毫米三种单位。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物体和转换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差距。

Step 5: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和转换关系。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讲解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讲解
内容:第二单元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千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学习难点:
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板书:9千米=9000米)
2、(电脑出示)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3、(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4、(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
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东关小学杜秀华教材简析: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标预设: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已有知识为基点,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的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点,并从一些活动中激活有关测量的知识认识。

先出示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金箍棒有多长”.放手让学生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多次观察直观教具,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1、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教学起点的建立打好基础。

如上课之初,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习过的长度单位,通过用手比划、填单位及测量线段等练习,既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顾,使学习内容有了知识上的连接,又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提供了方法。

2 、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如在展示小金箍棒有多长时让学生猜测1毫米有多长,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为学习新知引入作好铺垫。

3 、留给学生较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

如在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首先让学生借助直尺试着找一找、数一数,想一想,创造性地认识毫米、分米,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通过量一量、学生举例、手势比划等具体操作,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甜甜小朋友也喜欢孙悟空,他看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后,晚上做梦就梦到了孙悟空,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出示完整的情境图:师讲述: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带着甜甜,飞高了,飞到1千米外、2千米外……飞到天上了;看,又飞下来了;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也随着变化,看变长了,变成1千米了,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放在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更小……变成5毫米了,放在耳朵里。

看完了这段动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信息,交流自己的所见,并提出问题。

师:甜甜小朋友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1毫米有多长?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米、分米与千米。

板书课题: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在这里,我用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金箍棒的变化,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1、在学习新课以前,大家先想想我们以前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厘米cm、米m2、分别用手势表示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用手势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

学生两臂展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3、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4、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学生找出,并解释一下。

直尺上0-1的距离是1厘米,1-2的距离是1厘米,4-5的距离也是1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加强这两个单位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二)认识毫米1、认识1毫米(出示课件1毫米长的金箍棒)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由猜测,并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

师:出示课件(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2、探究厘米和毫米的关系请同学们在你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

指生到前面指出1厘米。

仔细观察你找到的1厘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找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子,1个小格子就是1毫米。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放大了的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演示课件时,让学生数,(数到5个时,师说,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孙悟空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数到10个。

小结:1厘米=10毫米。

(课件并板书)3、动笔画一画。

画一条1毫米的线段。

4、用手比划一下,感受1毫米。

5、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自由说说。

6、量一量。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得出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猜、画、量、捏、找,让学生认识1毫米长度,并充分感受1毫米有多长。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三)认识分米1、认识1分米孙悟空后来又把金箍棒变长,变成1分米,握到手心里了。

那1分米有多长呢?课件出示1分米长的金箍棒,让学生数一数,1分米是多少厘米?学生知道了1分米是10厘米。

2、了解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3、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

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情境图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变、变放在手心里了,引出1分米长,再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对长度有了一定的感知,进而认识1分米。

再用手势表示、找生活中的物品中进一步运用身体的感知以及经验形成对长度单位分米的认识。

(四)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500米,几圈是1千米?(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

看课件,师小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五)小结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1千米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1、估一估、量一量(A类题)看课件,测量曲别针和铁钉的长度2、长度单位的换算(A类题)2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1米=()分米100厘米=()米7厘米=()毫米50厘米=()分米3、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B类题)长颈鹿身高大约5()蚂蚁身长约3()从我家到学校大约4()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2()数学书的厚度大约6()黑板宽大约10()4、我来判对错。

(B类题)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大树高13米。

()饭桌宽100毫米。

()课本长2分米。

()5、猪八戒日记(C类题)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接着走了2千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作业。

5、生活处处有数学世界上最长的昆虫,27厘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约8844米。

我国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千米。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四、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主角”意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