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密度对照表
不同温度下苯和甲苯的密度表

不同温度下苯和甲苯的密度表以下是不同温度下苯和甲苯的密度表:| 温度 (°C) | 苯的密度 (g/mL) | 甲苯的密度 (g/mL) || -------- | -------------- | -------------- || 0 | 1.018 | 1.047 || 10 | 1.036 | 1.069 || 20 | 1.063 | 1.096 || 30 | 1.092 | 1.126 || 40 | 1.122 | 1.158 || 50 | 1.146 | 1.184 || 60 | 1.166 | 1.214 || 70 | 1.183 | 1.242 || 80 | 1.203 | 1.274 || 90 | 1.225 | 1.307 | 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影响着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在苯和甲苯中,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增加导致分子运动速率增加,从而使物质密度增加。
在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苯和甲苯的密度在温度升高时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拓展: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指的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通常被用来描述物质的密度特性,例如,密度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以及其它物理性质。
在物理学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力学、热力学、电学和磁学等领域。
对于苯和甲苯来说,密度的变化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压力对苯和甲苯的密度也有影响,但是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苯和甲苯的密度通常被用来确定它们的性质,例如,密度可以用来计算苯和甲苯的挥发速度和蒸馏效率,也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蒸馏塔的结构。
海水粘度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海水粘度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密度、粘度是流体(液体或气体)的特性,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海水,其密度和粘度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以下是一份可能存在的海水粘度与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对照表,但请注意这并非绝对准确的,因为海水的粘度和密度还会受到其他因
请注意,以上的数据是基于一般规律,实际上海水的密度和粘度可能受到更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盐度、压力、风力、地理位置等。
对于更精确的数据,您可能需要查阅专门的海水数据库或者咨询海洋科学专家。
饱和蒸汽温度密度对照表

饱和蒸汽温度、密度对照表
1个大气压=100kpa=0.1Mpa=1公斤(kgf/cm2)
概念必须明确:
露点温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气体被冷凝至出现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称为该压力下该气体的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在沸点温度左右,比沸点温度稍高一些,因为冷凝和气化正好是个相反的过程。
由于沸点温度是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想要知道露点温度,只要查出该压力下的沸点温度,就知道露点温度的大概范围了。
而为了防止蒸汽在变换炉内发生冷凝,出现液态水危害催化剂,所以变换炉进口的最低温度都控制在,该操作压力下水蒸气的露点温度以上30-----50℃,绝对不允许低于此指标。
也就是说,当操作压力定了,那么变换炉的进口温度也就定了。
乙醇水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乙醇水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乙醇水混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它是由乙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液体,通常用作工业清洁剂,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的家庭清洁剂中。
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温度(摄氏度)| 密度(克/升)
- | -
5 | 0.81
15 | 0.78
25 | 0.75
35 | 0.72
45 | 0.69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也会随之降低。
这是由于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运动能量增加,因而提高了水分子的空间分布,从而降低了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
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由于密度的变化,可以控制混合物的溶解度,在某一温度下,乙
醇水混合物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其次,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化还可以影响其在液体中的浓度,从而影响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此外,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化还可以影响其在液体中的流动性,比如在温度较低时,乙醇水混合物的流动性会变得更好。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乙醇水混合物时,应该根据温度来选择正确的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应用需要。
总之,乙醇水混合物的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使用乙醇水混合物时要考虑到其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甲醇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甲醇密度与温度对照表
100%甲醇在不同温度的密度如图:
公式:d420=d4t+0.00079(t-20℃)
d420是甲醇20度时相对密度,d4t是你所在t 温度时所测定的甲醇比重。
按该公式计算后d420=d4t+0.00079(t-20℃)的结果,查找甲醇浓度比重换算表即可得t 温度时的甲醇浓度。
扩展资料:
甲醇水浓度密度对照表(部分)
甲醇对人体有低毒,甲醇的浓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大不相同。
因为甲醇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
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
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
失明是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导致肾衰竭。
最严重者是死亡。
饱和蒸汽温度密度对照表

饱和蒸汽温度、密度对比表之迟辟智美创作
Mpa=1公斤(kgf/cm2)
概念必需明确:露点温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气体被冷凝至呈现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称为该压力下该气体的露点温度.露点温度在沸点温度左右,比沸点温度稍高一些,因为冷凝和气化正好是个相反的过程.由于沸点温度是随压力的变动而变动的,所以想要知道露点温度,只要查出该压力下的沸点温度,就知道露点温度的年夜概范围了.而为了防止蒸汽在变换炉内发生冷凝,呈现液态水危害催化剂,所以变换炉进口的最高温度都控制在,该把持压力下
水蒸气的露点温度以上30-----50℃,绝对不允许低于此指标.也就是说,当把持压力定了,那么变换炉的进口温度也就定了.。
不同温度co2密度对照表

不同温度co2密度对照表温度(°C)|CO2密度(kg/m³):--: | :--:-50 | 1.687-40 | 1.751-30 | 1.817-20 | 1.885-10 | 1.9560 | 2.0305 | 2.08510 | 2.14020 | 2.25930 | 2.37140 | 2.47850 | 2.57760 | 2.66870 | 2.75080 | 2.82490 | 2.890100 | 2.949CO2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分布以及储存容量与温度的变化是对大气环境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根据统计数据,CO2在-50°C气温条件下的密度大约为1.687 kg/m³,随着温度的上升, CO2的密度也会随之变化。
在温度为-40°C时CO2的密度大约为1.751 kg/m³;在温度为-30°C时CO2的密度大约为1.817kg/m³。
当温度降至-20°C时,CO2密度又略有上升,达到1.885 kg/m³。
接着,温度继续提高至十度时,CO2密度已经上升到1.956 kg/m³。
随后,即使温度进一步上升至20°C,CO2的密度也仅为2.259 kg/m³,比上一步的1.956 kg/m³还要少。
在此之后,随着温度进一步提高,CO2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最终在温度为100°C时达到2.949 kg/m³,在此温度条件下CO2的密度已经增加了两倍多。
以上就是CO2密度随着温度变化情况的表示,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温度在-50°C及-40°C之间时,CO2的密度变化较为剧烈,而当温度进入20°C以上时,CO2的密度则大大增加。
总之,CO2在不同温度气温条件下的密度大小变化有规律可循,该变化趋势也告诉我们大气环境的状态是如何而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密度对照表

不 同 介 质 温 度 密 度 对 照 表
原料醚后碳四 温度℃ 密度㎏/m3 35 36 37 38 39 40 括号内为介质温度。 循环冷剂 异丁烷 正丁烷 异辛烷 丙烷 丙烯 3 3 3 3 3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3 35 35 35 35 35 35 36 36 36 36 36 36 37 37 37 37 37 37 38 38 38 38 38 38 39 39 39 39 39 39 40 40 40 40 40 40
不 同 介 质 温 度 密 度 对 照 表
原料醚后碳四 循环冷剂 异丁烷 正丁烷 异辛烷 丙烷 丙烯 3 3 3 3 3 3 温度℃ 温度℃ 密度㎏/m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 温度℃ 密度㎏/m3 -30 -30 -30 -30 -30 -30 -30 -29 -29 -29 -29 -29 -29 -29 -28 -28 -28 -28 -28 -28 -28 -27 -27 -27 -27 -27 -27 -27 -26 -26 -26 -26 -26 -26 -26 -25 -25 -25 -25 -25 -25 -25 -24 -24 -24 -24 -24 -24 -24 -23 -23 -23 -23 -23 -23 -23 -22 -22 -22 -22 -22 -22 -22 -21 -21 -21 -21 -21 -21 -21 -20 -20 -20 -20 -20 -20 -20 -19 -19 -19 -19 -19 -19 -19 -18 -18 -18 -18 -18 -18 -18 -17 -17 -17 -17 -17 -17 -17 -16 -16 -16 -16 -16 -16 -16 -15 -15 -15 -15 -15 -15 -15 -14 -14 -14 -14 -14 -14 -14 -13 -13 -13 -13 -13 -13 -13 -12 -12 -12 -12 -12 -12 -12 -11 -11 -11 -11 -11 -11 -11 -10 -10 -10 -10 -10 -10 -10 -9 -9 -9 -9 -9 -9 -9 -8 -8 -8 -8 -8 -8 -8 -7 -7 -7 -7 -7 -7 -7 -6(9.6) 0.59 -6(-10) 0.592 -6 -6 -6 -6 -6 -5(6) 0.594 -5(-11.4) 0.593 -5 -5 -5 -5 -5 -4(9.4) 0.59 -4(-10.3) 0.593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2(6.4) 0.594 -2(-11) 0.593 -2 -2 -2 -2 -2 -1(6.8) 0.594 -1 -1 -1 -1 -1 -1 0(8.2) 0.59 0(-9) 0.593 0 0 0 0 0 1(介质12) 0.586 1(介质-9) 0.591 1 1 1 1 1 2(介质7.5) 0.591 2(介质-9) 0对 照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