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P转基因拟南芥的培养及荧光观察

合集下载

一种快速鉴定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快速鉴定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09570.6(22)申请日 2020.06.29(71)申请人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72)发明人 闫志强 王晓雪 邓茹月 朱诉讼 尹燕斌 夏忠敏 宫彦龙 王忠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代理人 陈丹 张奎燕(51)Int.Cl.G01N 21/64(2006.01)C12N 15/82(2006.01)C12N 15/65(2006.01)A01G 7/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快速鉴定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荧光蛋白基因和目标基因片段插入到双元载体中,随后转化农杆菌;用经转化的农杆菌转化拟南芥,收获拟南芥种子;将收获的种子播种在筛选培养基上,以筛选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出苗后,观察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植物部位,如果检测到荧光信号,则可以确定该植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如果未检测到荧光信号,则该植株是假阳性植株。

该方法简化了筛选步骤、缩短了筛选周期、提高了筛选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序列表6页 附图11页CN 111896506 A 2020.11.06C N 111896506A1.一种筛选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到双元载体中,形成经改造的双元载体;步骤2:将目标基因片段插入到所述经改造的双元载体中;步骤3:用步骤2制备的双元载体转化农杆菌;步骤4:用经转化的农杆菌转化拟南芥,收获拟南芥种子;步骤5:将收获的种子播种在筛选培养基上,以筛选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步骤6:出苗后,观察拟南芥阳性植株的植物部位,如果检测到荧光信号,则可以确定该植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如果未检测到荧光信号,则该植株是假阳性植株。

实验二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二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二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荧光显微术是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定位和动态观察的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它广泛地应用于核酸、蛋白质、细胞器、细胞骨架、激素、离子等多种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定位和功能分析。

很多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都需要频繁地使用荧光显微镜。

比如,采用荧光探针的原位分子杂交用于确定某个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或在染色体上的定位(Polak et al. 1999; Andreeff and Wiley-Liss 1999),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用于了解某个基因产物在组织和细胞中的特异性分布(Chalfie et al. 1994; Haseloff and Amos 1995)等等。

然而,在我们接触的一些低年级研究生中,一些同学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他们拍摄的荧光显微照片往往不能满足国际性高水平学术刊物的要求。

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科研效率的提高,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发表。

因此,了解荧光显微术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本实验讲解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细胞核、细胞质DNA的荧光显微显示以及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拟南芥根、茎、叶细胞的观察掌握荧光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熟练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1. 了解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 掌握荧光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3. 掌握核酸的荧光显示技术,直观地认识细胞质DNA的存在;4. 了解绿色荧光蛋白(GFP)在蛋白质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直观地认识GFP的荧光显微效果。

实验内容:1.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荧光显微镜的放大成像原理与普通透射光显微镜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荧光显微镜需要另外的激发光光源和光路。

因此,只要加上激发光光源和光路,再换上允许激发光通过的目镜(荧光显微镜的目镜在透镜玻璃的材质上与普通透射光显微镜不同),一台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就可以被升级成一台荧光显微镜了。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显微观察及其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显微观察及其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基因的特点

已被克隆和全序列已测定; 表达产物在受体细胞中不存在,即无背景,在被转染的细 胞中无相似的内源性表达产物;


其表达产物容易观察或能进行定量测定
常用的报告基因
基因名称 GUS 基因编码蛋白
β-D-glucuronidase(β-D葡萄糖苷酶)
检测方法
催化底物形成β-D-葡萄糖苷 酸,它在植物体中几乎无背 景,组织化学检测很稳定
实验仪器: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2. 3.
取部分转基因幼苗放入IAA溶液中处理5-10分钟 。 无IAA处理的作为对照。 PI 染色 将植物根部浸泡在1XPI工作液中10秒左右。 用水冲洗30秒。

4. 制片 用擦镜纸擦载玻片 滴一滴水 用镊子取一棵幼苗,将根部在水中展开(可以将叶 片切除)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从一侧轻轻盖上 5.显微镜观察 放下载物台,将载玻片放上载物台,旋转20X物镜 至光路,滤光片在明场位置(1) 将载物台上升至离物镜很近处,不要碰到物镜 寻找视野中模糊的根,下调载物台,聚焦 移动载物台,寻找根尖 转换至40X物镜,滤光片调至蓝光(3)或绿光(4 ),打开shutter,观察、拍照和保存实验结果。
3:绿色荧光蛋白--GFP


GFP最初从水母,jellyfish Aequorea victoria 中分离出 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领域,GFP是广 泛使用的报告基因
GFP


GFP蛋白含238 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29.6KDa Fluorescent protein (荧光蛋白 ): 在蓝-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强的 绿色荧光
普通生物学实验
GFP报告基因的显微观察及其在

拟南芥MDH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

拟南芥MDH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

拟南芥MDH2基因GFP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王媛媛;韩洋洋;耿庆鎏;朱香豫;曹树青;樊婷婷【摘要】[Objective]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 of MDH2 gene in response to cadmium stress in plant, the vector of Arabidopsis MDH2-GFP was built up and transgenic lines were constructed.[Method] The RNA of wild-type Arabidopsis was extracted and reverse transcribed into cDNA, the full-length MDH2 coding sequence was amplified by PCR. The amplified MDH2 gene and pXB94-GFP plasmid were digested and connected by double enzymes.The connected product was transformed into E.coli competent cells, then the tru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mpetent cells and the positive single colony was identified by colony PCR, then it was transferred into wild-type Arabidopsis by the floral-dip method.Finally, the positiv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PCR identification.[Result]MDH2 gene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the positive transgenic lines were obtained by selective medium withresistance.[Conclusion]The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MDH2-GFP transgenic lin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MDH2 gene.%[目的]以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构建MDH2基因GFP载体及GFP转基因植株, 研究MDH2基因在植物响应镉胁迫机制中的功能.[方法]通过提取野生型拟南芥的RNA, 反转录成为cDNA, 并以cDNA为模板, 利用PCR扩增MDH2基因, 将扩增所获得MDH2基因和pXB94-GFP质粒双酶切后连接, 并转化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 鉴定正确后再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中, 通过菌落PCR鉴定出阳性单菌落.再通过浸花法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 最后利用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MDH2转基因阳性植株.[结果]成功克隆MDH2基因, 并构建了MDH2-GFP重组质粒, 抗性筛选获得了MDH2-GFP转基因植株.[结论]成功获得MDH2-GFP转基因植株,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植物响应镉胁迫机制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2【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拟南芥;MDH2;载体;转基因植株【作者】王媛媛;韩洋洋;耿庆鎏;朱香豫;曹树青;樊婷婷【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重金属镉污染是对动植物具有高毒害性的污染物之一,过量的镉会对动植物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4]。

拟南芥中一个未知功能蛋白的叶绿体亚细胞定位研究

拟南芥中一个未知功能蛋白的叶绿体亚细胞定位研究

植物学通报 2006, 23 (3): 249 ̄254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收稿日期: 2005-12-20; 接受日期: 2006-03-07基金项目: 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973预研) (2003CCA01100)*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znyang@shnu.edu.cn.研究报告.拟南芥中一个未知功能蛋白的叶绿体亚细胞定位研究王鹏程1 王晨1 米华玲2 周根余1 杨仲南1*(1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34)(2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 200032)摘要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模式植物拟南芥叶绿体中含有大约4 000多种蛋白质, 目前只分离得到1 000多种, 其他预测的叶绿体蛋白的实验验证对叶绿体功能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一个预测的叶绿体未知功能蛋白AT5G48790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

我们克隆了该基因5'端长178 bp的DNA片段, 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MON530-cTP-GFP。

转基因植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GFP只在叶绿体中特异表达。

实验结果表明, AT5G48790的确为叶绿体蛋白。

本实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预测的蛋白质的实验验证。

关键词 融合蛋白, 亚细胞定位, 转运肽Study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 inArabidopsis thalianaPengcheng Wang1, Chen Wang1, Hualing Mi2, Genyu Zhou1, Zhongnan Yang1*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onment Scienc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2(Shanghai Institute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Abstract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has revealed about 4 000 proteins in chloroplasts; however, onlyabout 1 000 proteins have been validated. Thus, we established an experimental system to verifypredicted chloroplast proteins. At5g48790 was predicted to be an Arabidopsis chloroplast protein.The 178 bp segment of the 5' sequence of this gene was cloned and fused with GFP to construct abinary vector pMON530-cTP-GFP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n confocal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green fluorescent signals were localized in chloroplasts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s. The resultssuggest that At5g48790 encodes a chloroplast protein. This experiment can also be used to investi-gate other proteins predicted to be located in chloroplasts in Arabidopsis.Key words fusion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transit peptide叶绿体是高等植物以及藻类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器, 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3部分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另外还参与氨基酸、脂肪酸的生物合成(Motohashi et al.,2001)。

6、GFP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及荧光观察

6、GFP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及荧光观察

卡那培养基上筛选tubulin-GFP转基因幼苗
生长一个月左右的GFP转基因植株
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转基因植株
Bars= 100 μm
CONFOCAL荧光显微镜观察GFP-TUBULIN 在气孔保卫细胞中的定位
材料与试剂
• 材料:野生型拟南芥种子WT、 GFP转基因拟南芥种子
• 试剂:
75%乙醇; 50%84消毒液; 无菌水; MS培养基;
。 MS+kan(卡那霉素)培养基 1ml 移液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严格无菌操作! • 消毒过程动作要快! • 枪头不要重复使用,物品不要拿出超净 台! • 点种时每个位置尽量只点一颗种子! • 操作时尽量避免说话和人员走动! • 注意小组内的配合和小组间的协调!
种子消毒及播种实验流程 (超净工作台中完成所有步骤)
1. 将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皿做好标记, 2. WT和GFP两种类型的种子已春化( 置于4℃冰箱48h)(已
做); 3. 用1 ml量程的移液器去掉EP管中的ddH2O,加入新的500 ul
ddH2O ,再加入500ul 84消毒液,混匀;颠倒数次,孵育6 min (混匀,尽量将液体吸净,动作要快); 4. 1 ml无菌ddH2O水,洗3遍后,去上清 5. 最后加入200 μl ddH2O 6. 用移液器吸取单颗种子,将种子点在培养基表面(每皿4-5 颗种子 尽量均匀); 7. 封膜,正置平放于培养架上培养。
实验六、八
GFP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及荧光观察
2019-11-13
实验六 拟南芥种子消毒及无菌培养
实验目的
1.建立无菌实验操作的概念; 2.掌握植物(拟南芥)无菌培养的方法。
GFP报告基因

拟南芥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拟南芥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拟南芥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转基因操作流程,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3. 了解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植物模式生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基因组序列已完全解析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基因调控和生物技术的理想材料。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在植物细胞中表达,从而改变植物性状或赋予其新的功能。

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拟南芥基因组中。

实验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目的基因的克隆:从基因库或基因组DNA中提取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2. 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如T载体或pBI121载体。

3. 农杆菌转化:将重组载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感染拟南芥细胞。

4. 植物再生:将感染了重组载体的拟南芥叶片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5. 鉴定: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等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拟南芥野生型植株(Col-0)2.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 coli JM1093. 目的基因片段4. T载体或pBI121载体5. 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6. 培养基、抗生素、琼脂糖等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的克隆: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2. 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BI121载体上,进行酶切和连接反应。

将连接产物转化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3. 农杆菌转化:将重组载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感染拟南芥叶片。

将感染后的叶片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GFP基因在新疆小拟南芥和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_院海英

GFP基因在新疆小拟南芥和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_院海英
[ 2]
长G 但当时人们对 G F P 的c D NA , F P的应用前景 [ 3] 还不甚了解 . 1 9 9 4 年, C h a l f i e等 首 次 在 大 肠 杆 菌 和秀丽隐杆线虫中表达 了 具 有 荧 光 性 的 G 开创 F P, 了G 维多利亚水母的 F P 蛋 白 应 用 研 究 的 先 河.
[ 4]
连接酶 , 公 I P T G、 X a K a R a( J a a n) a l等 均 购 自 T -g p 司. 公司产 D NA 回收试 剂 盒 为 P r o m e a( Am e r i c a) g 品. 分子量 m 公 司. a r k e r购自 天 根 ( T I ANG E N) MS 盐 ( 为 D M u r a s h i e & S k o o G ME D I UM ) u c h e f a g 公司产品 . B i o c h e m i e c( N e t h e r l a n d) 1. 2 实验方法 1. 2. 1 G F P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扩增 G F P 基因 时, 以质粒 p 在5 M C B 3 0 为模板 , 0μ L 的反应体系 中 , 约1 加入质粒2μ ) L( 0 0n 5μ L 1 0 ×E x T a g q 缓冲液 , 正向引物 G d N T P 0 . 2 mm o l / L, F P F( 5 ′ C T C T A- - -G 和反向引 G AA T G G T G A G C A A G G G C G A G G A G C- 3 ′) 物G F P 5 ′ C G T C G A C T T A C T T G T A C A G C T C G- -R( -G 各 1μ 下划线部分分别为 X T C C A T G- 3 ′) m o l / L( b aⅠ , 和S a lⅠ 酶 切 位 点 ) 1UE x T a D NA 聚 合 酶 , q d d H2O 补齐 . P C R 反应程序为 9 4℃ , 2m i n后, 9 4℃ , , , 4 5s 5 6℃ 4 5s 7 2℃ 2 m i n 3 0个 循 环 后 7 2℃ 延 伸 割下 1 0m i n. P C R 产物在 1% 的琼脂糖凝胶上检测 , 目的条带 , 利用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后 , 将回收产物 连接到载 体 p 将 连 接 产 物 转 化 DH 5 MD 1 8 -T 上 . α 、 感 受 态 细 胞, 在涂有I P T G( 8m X 0. 1 4 a l( -g g) 、 ) m / m L 氨苄抗生素的 L 1 0 0μ B 平板上通过蓝 g g 挑取阳性克隆于 L 白斑筛选 , B 培养 基 中 过 夜 摇 菌 , 小量提取质粒经酶 切 鉴 定 , 将鉴定正确的质粒交由 北 京 六 合 华 大 基 因 科 技 股 份 公 司 测 序, 构建成 MD 1 8 G F P. -T: p : 3 5 SG 1. 2. 2 p F P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测序正 确的质粒 p 用X G F P, b aⅠ 和 S a l MD 1 8 -T: Ⅰ 酶切回 , 收G 片 段 再 将 C AMB I A 2 3 0 0 F P 3 5 S C S载体 - -O p 用同样的双酶切后 回 收 质 粒 大 片 段 . 两回收产物经 将连接产物经热激法转化 T NA 连接酶 连 接 后 , 4D 挑取单克隆经过夜摇 菌 , 提取质 DH 5 α 感受态细胞 , 粒, 进 行 酶 切 鉴 定, 构 建 过 量 表 达 载 体: 3 5 S: G F P. p 将该载体转化农杆菌 GV 用于遗传转化 . 3 1 0 1, 1. 2. 3 小拟南芥和拟南芥的培 养 与 转 化 2 0 1 0年 到5月 3月 底 将 小 拟 南 芥 的 种 子 播 撒 在 实 验 田 里, 底开始陆续开花 , 此时将构建好的 p G F P载体 3 5 S: 采用农杆 菌 介 导 法 转 化 小 拟 南 芥 , 参照文献[ 进 8] 行. 具体方法为 : 保存的转化 p 3 5 S: G F P 载体的农杆 菌菌液活化 , 扩繁到 O 用侵染液 ( D 0, 1 0% 蔗 6 0 0 约 2. 悬浮 糖, 0. 0 2% S i l w e t L 7 7, 4 0m / L 乙酰丁香酮 ) - g 菌体至 O 滴 在 正 待 开 放 的 花 蕾 上, 一周 D 8, 6 0 0 约 0. 一次 , 共3次, 获得了大量的 T 0 代种子 . 拟南芥的室内培养参照文献 [ 进行 . 在超净台 6] 上先用 7 然后用 2 0% 的酒精洗涤种子 1 m i n, 0% 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FP转基因拟南芥的培养及荧光观察
实验原理:
1.GFP报告基因
全称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简称GFP,20世纪60年代在水母中发现的发光蛋白。

由238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用于蛋白质在活细胞中的准确定位及动态变化观察(分泌蛋白的分选、亚细胞定位)
2.目的基因
MAP65-1,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可以根据拟南芥叶片表皮细胞、保卫细胞,下胚轴和根部细胞中微管骨架的分布情况来推断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3.表达载体: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导入农杆菌自我复制→浸染花粉转入拟南芥;
⏹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
⏹卡那霉素:
抗生素
影响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蛋白合成,引起植株黄化死亡.
⏹卡那霉素能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实质上是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起作
用的。

转基因植物由于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抑制了卡那霉素的作用,所以通过卡那霉素,转化体就很容易从非转化体中筛选出来。

GFP转基因植株野生型植株GFP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
1/2MS培养基1/2MS卡那抗性培养基
实验材料:
GFP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及野生型种子;1/2MS培养基;1/2MS卡那抗性培养基;
75%乙醇;10%NaClO;无菌水。

实验步骤:
1.种子春化(加蒸馏水放入4℃冰箱中过夜);
2.75%乙醇消毒1min(混匀,尽量将液体吸净,动作要快);
3.10%NaClO消毒10min (混匀,尽量将液体吸净,动作要快);
4. 无菌水洗三遍,用牙签将种子点在培养基表面(每皿4-5颗种子尽量均
匀);
5.封膜,做好标记,平放于培养架上培养。

实验结果:
黄化
正常
拟南芥下胚轴的叶绿体从数量和
正常黄化苗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转基因拟南芥观察到绿色荧光标记,但在野生型中未观测到该
少等长势不优良的现象,是因为野生型不存在卡那抗性基因,而转基因植株存在卡那抗性基因,所以可以将转基因植株在卡那抗性培养基中筛选出来;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荧光标记在不同位置亮度效果不同,我们认为可能是与不同位置微管分布情况和微管结合蛋白对不同位置的结合效果不同有关。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消毒过程动作要快.
枪头不要重复使用,物品不要拿出超净台.
点种时每个位置尽量只点一颗子.
操作时尽量避免说话和人员走动.
注意小组内的配合和小组间的协调.
思考题:
1 .本实验用的了两种培养基,有何不同?主要作用是什么?
实验中分别用到了1/2MS培养基和1/2MS卡那抗性培养基。

MS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在1/2MS培养基中无机盐为MS培养基的一半。

但在1/2MS 卡那抗性培养基中添加了一种抗生素—卡那霉素。

卡那霉素能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筛选实质上是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起作用的。

转基因植物由于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抑制了卡那霉素的作用,所以通过卡那霉素,转化体就很容易从非转化体中筛选出来。

2.什么是GFP? 在生物学研究中有何用途?
GFP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简称GFP,20世纪60年代在水母中发现的发光蛋白。

由238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可以起到标记目的基因的作用。

3.GFP主要使用什么颜色的激发光?你观察到得荧光是什么颜色?
GFP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