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X线分4期:
I 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间隙因软骨破坏而变窄。 III期: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性改变。 Ⅳ期:关节半脱位,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10、关节磁共振检查:对早期RA较X线更有意义,且可以了解关节软组织、肌腱炎症及软 骨情况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概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临床表现 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病理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的 形成。逐渐出现骨和软骨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 失去
病因
病因不明: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和免疫紊乱有关。
1环境因素
未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目前认为一些 感染如细菌,支原体病毒等可通过感染激活TB淋巴细 胞,分泌致炎因子,产生自身抗体。感染因子的某些 成分通过分子模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 炎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贫血常见,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 病变本身所致; ✦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肠道慢性少量出血; ✦ Felty综合征: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及血小板极少减少,如减少可能与Felty综合征、药物等有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液、生化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然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诊断、预后及疗效等的评价。
7)眼部病变
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或穿透性巩膜软化;可发生干燥综合征,导致角膜结膜病变及眼部干 燥。
8)肾脏损害
✦ 本身严重血管炎,但很少引起肾损害; ✦ 抗风湿药物毒性,如青霉胺、非甾体抗炎药等; ✦ 继发干燥综合征可引起肾间质病变,而出现肾小管酸中毒; ✦ 长期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淀粉样变;

尪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尪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药物基本信息
• 5. 适应症/功能主治 •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
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类风湿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 6. 政策准入及推荐 • 尪痹片为《国家基本药品目录》2009 年版、2012 年版、2018 年版入选品种,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 年版、2017 年版、 2019 年版甲类品种。尪痹片是《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常见风湿 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中治疗RA 的推荐用药。同时也是《膝骨关节 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 年版)》中治疗 KOA 的推荐用药。
安全性
• 不良反应: • 说明书记载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根据临床研究报道和用药经验,部分患者会
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皮疹、头晕,建议临床应用中应关注这 些问题(共识建议)。 • 禁忌: • 说明书记载的禁忌症尚不明确,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和专家建议,孕妇、儿童、 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以及对尪痹片过敏患者禁用(共识建议)。 • 注意事项: • 说明书记载的注意事项为孕妇禁用和忌食生冷食物。
• 临床应用建议:
• 可用于活动期(DAS28≥2.6)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共识建议)。
• 单独应用可改善实验室指标(ESR,CRP,RF)(证据等级 C 级;推荐意见为 弱推荐),改善关节疼痛、晨僵等临床表现(VAS,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 晨僵时间)(证据等级 C 级;推荐意见为强推荐)。如单独运用尪痹片治疗 1 个疗程后不能达标(DAS28≥2.6),建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共识建议)。
尪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临床 应用专家共识
概念与定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病程记录模版

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病程记录模版

首次病程记录2021年12月11日 09:00病例特点:1、姚淑华,女,67岁,农民。

2、主诉: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9年,加重1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9年来间断行针刺、拔罐、外贴膏药、口服中药、西药〔具体不详〕治疗,病症时轻时重,多于劳累及遇寒遇冷时诱发或加重,渐出现双踝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肿痛,晨僵常约1小时以上。

于1月前劳累后出现肘膝关节以下肿痛明显加重,未行其他特殊处理。

今来我院就诊,门诊遂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

病程中偶见全身低热,精神、睡眠、食纳差,二便尚可;体重有所减轻,常感乏力。

4、既往史: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传染病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5、体格检查:T36.4℃、P82次/分、R20次/分、BP150/100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疼痛病痛苦面容,扶入病房。

舌淡苔白脉沉细。

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

四肢关节肤色、肤温正常,双腕关节、双手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右踝关节Ⅰ°肿胀,压痛〔+〕,左踝关节Ⅱ°肿胀,压痛〔+〕,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以双腕关节以下为甚,余关节无明显肿痛。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无。

拟诊讨论: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四肢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症入院,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属中医“尪痹〞范畴。

老年女患,久病体虚,正气缺乏,气血虚弱,肌表腠理疏空,恰值冬天寒冷之时,复感三邪,寒湿偏胜,内合肝肾二脏,筋.骨同病,其人尫羸,难以行走,活动不利,结合舌苔脉之象,与“肾虚寒盛〞相符,治宜补肾祛寒,益气通络,强筋健骨。

2、中医鉴别诊断:与“痿证〞鉴别,本病见肢体软弱无力,多无疼痛病症,日久不用导致肌肉萎缩等症,与本患者病症不符,可不考虑。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而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我们可以采取中医学治疗的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虽疗效好,但治疗时间比较长,见效比较慢,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纯中医或纯西医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效果比较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抑制性疾病以及系统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存在对称性,且为多关节发病的特征,关节肿、僵、痛而出现的关节疆直扭曲变形为主的表现,慢性关节炎因治疗的难度比较大,病程比较长,见效比较慢,被称之为顽疾,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药外熏,外用熏蒸以及针灸三种治疗方式。

1.内服中药,1.1.1中医上常用三种药物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雷公藤多苷,青风藤碱和白芍总苷1.1.1.1雷公藤多苷: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雷公藤多苷在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减少溶酶体来保护软骨组织,病减轻滑膜的伤害。

而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对于雷公藤但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但作用,成为了治疗但首选用药。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用雷公藤主要治疗急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它可以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患者的病情作用,蛋白骨头有一定的副作用,这种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有较大的损伤,导致患者的生殖器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

1.1.1.2青风藤碱:经研究证明,清风藤碱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关节炎患者的增加,我们对于清风横解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发现这种药物有抗菌消炎,控制疫力,止痛、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药物作用,而在治疗患者但类风湿性关节炎过程当中,这种药物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因此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法
5.热敷疗法
生川、草乌各30g,乌附片30g,当归30g,丹参30g,白芥子30g,生麻黄15g,干姜15g,桂枝12g,木通12g,白芍20g,细辛10g,乳香、没药各10g,三七5g,麝香0.5g(另包),虎力散4支(云南个旧市制药厂生产),马钱子散2包(山西历城制药厂生产),葱白4跟,白酒适量。制用法:除麝香外,全部中药共研细末,将马钱子散和虎力散掺入,再将葱白捣烂均匀和入,后入白酒,调成稀糊状,入锅内炒热至不灼伤皮肤为度。入麝香0.25g和匀,以约0.5cm厚度摊于辅料上,趁热敷于患处,外以绷带固定。注意事项:严谨内服;若为湿热痹痛,禁用此方;敷药可采用晚敷晨去法;上药一剂可重复使用5~7次,每次重复使用时,需按上法加入麝香、葱白和白酒,随炒随用;患部皮肤如果起泡,则应立即停药,局部涂以龙胆紫药水,以防破溃感染。本方只适用于寒邪偏胜者。
3.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补肾健骨、舒筋活络、健脾祛湿、疏风定痛,以促进患者受累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全身状况的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按摩治疗应注意: (1)切忌粗疏大意、手法粗暴; (2)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下手; (3)切忌急于求成,避免因手法不当而使关节受损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全身状况差的或严重风湿活动期,有明显血管炎的病人应禁忌按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新鲜植物外熨
新鲜植物外熨外熨是由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烫熨疗法”传承与发展而来。外熨疗法正式用于临床始于春秋战国,是 腰椎间盘突出外熨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外熨是国宝,是国粹,在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灿烂。民国时期由于当时的政府歧视排斥中医的政策,因而使这一疗法散落于民间。新鲜植物外熨生物健的诞生,代表外熨疗法重出江湖新鲜植物外熨的作用原理: 将原植物(鲜药)萃取精华作为外熨熨料,融合野生珍稀动物提取精华液,通过人工在炒锅中翻炒加热至90度左右,迅速用涤棉布包裹,然后反复外熨患者病灶或疼痛处,约20分钟后重新加热连续外熨,以此反复。以达到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的效果,也是现在所有保守治疗手段当中治疗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新鲜植物外熨疗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天然、鲜活、整体的特点。新鲜植物外熨在病灶外熨治疗,不经过胃肠肝肾,对肝肾肠胃没有破坏性作用。是一种能彻底根治骨病和风湿病的生态、鲜药、高效的外治病灶疗法。

骨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骨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 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关节功能障碍等,还可伴有发热、乏力、 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
内容摘要
在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可与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 等。这些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因此,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 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四、指南启示
四、指南启示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对中医从业者和患者具有以下启示: 1、中医从业者应积极学习掌握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能,以提高临 床疗效。同时要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四、指南启示
2、患者应增强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必要性。 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做好康复护理。
内容摘要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 疾病的活动性、受累关节的数量和程度、是否有全身症状等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重视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 解读》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膝骨关节 炎中医诊疗指南》的发布更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次演示将对该指 南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进行解读。
内容摘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经验。首先,个体 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 其次,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但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需要慎重选择使用时机和剂量。最后,免 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治研究进展郭逸【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对RA的治疗及病机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8)002【总页数】2页(P155-156)【作者】郭逸【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693.22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1]。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对RA的治疗及病机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正气不足。

①营卫气血亏虚。

路氏[2]认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发痹证的内因。

刘氏等[3]认为脾胃受损,气血不足,筋脉关节失养而致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为主要病机。

②肝肾亏虚。

王振亮[4]认为肝血不足为主要内因,而肝失疏泄为病机之一。

焦氏[5]认为以肾亏虚为本,或为肝肾阴虚、阴虚火旺,或为脾肾亏虚、气血内阻。

外感邪气。

房定亚[6]、胡荫奇[7]认为 RA 急性期主要病机为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风寒湿入侵机体,留滞经络,郁久化热为毒,热毒湿瘀互结,侵蚀关节。

金实[8]则认为湿邪贯穿于病程始终,风、寒、热、痰、瘀则出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

痰瘀互结。

朱建炯等[9]认为血瘀是主要病机。

唐氏等[10]则指出痰瘀的病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既为原始动因,又为主要病机。

笔者认为,正气不足、痰瘀互结、本虚标实为主要病因病机。

急性RA多见实证,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营卫失调,以湿热蕴毒为主;慢性RA则多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阳气亏虚,病邪留而不去,久病入络,痹阻经脉,痰湿瘀结,肝脾肾亏虚。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是一篇全面、系统地阐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的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病证结合的方式,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诊疗指南,以期提高RA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RA的诊疗进行全面介绍,包括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等。

在病因病机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RA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为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RA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帮助医生准确诊断RA。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我们将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在治疗策略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治疗RA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将系统总结中医治疗RA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本文还将介绍西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和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优势和实践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诊断和治疗RA,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症的范畴,是一种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湿邪、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同时,过度劳累和情志失调也会耗伤气血,使正气不足,进一步加重痹症的病情。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施治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中成药选择、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推荐等。

本《指南》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断和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证据推荐级别及证据水平,参照[1]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015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病证结合Combination of Diseaseand Syndrome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主要是指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

3.2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4流行病学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

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范畴,中医诊断为“尪痹”[2]。

RA几乎见于世界所有的地区和各种族;目前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中国的发病率大约为0.28-0.4%[3]。

RA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高发年龄为45~54岁,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男女罹患本病的比例约为1:3[4]。

5西医诊断5.1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分类标准[5](附录1)或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6](附录2)。

5.2鉴别诊断RA需要与骨关节炎(O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PSS)、痛风(Gout)、银屑病关节炎(PsA)和强直性脊柱炎(AS)等疾病进行鉴别。

5.3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5.3.1疾病活动指数(DAS28)[7]5.3.2ACR反应标准(ACR20/50/70)[8]5.3.3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9]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10]5.3.4患者自我评估5.3.5美国健康评价问卷(HAQ)[11]5.3.6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PRO量表[12]5.3.7Sharp评分(X线)[13]5.3.8MRI评分系统[14]5.3.9关节超声半定量评分标准[15]6辨证论治6.1风湿痹阻证6.1.1诊断主症:①关节疼痛、肿胀,游走不定;②关节疼痛、肿胀,时发时止。

次症:①恶风,或汗出;②头痛;③肢体沉重。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或浮。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1.2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6.1.3方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2](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蠲痹汤《医学心悟》[16](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Ⅳ)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2](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6.1.4中药推荐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细辛、秦艽、桂枝、青风藤、穿山龙、黄芪、海风藤、桑枝、白芍、荆芥、白芷、葛根、乌梢蛇、威灵仙、薏苡仁、茯苓、陈皮。

6.2寒湿痹阻证6.2.1诊断主症:①关节冷痛,触之不温,皮色不红;②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

次症:①关节拘急,屈伸不利;②肢冷,或畏寒喜暖;③口淡不渴。

舌脉: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或紧。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2.2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6.2.3方剂乌头汤《金匮要略》[17](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金匮要略》[18](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IV)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19](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2](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6.2.4中药推荐制附子,制川乌,桂枝,肉桂,麻黄,细辛,独活,黄芪,淫羊藿,姜黄,防风,鹿角胶,炮姜,五加皮,秦艽,茯苓,薏苡仁,白术,豨莶草,威灵仙,泽泻。

6.3湿热痹阻证6.3.1诊断主症:①关节肿热疼痛;②关节触之热感或自觉热感。

次症:①关节局部皮色发红;②发热;③心烦;④口渴或渴不欲饮;⑤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3.2治法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6.3.3方剂宣痹汤《温病条辨》[20](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当归拈痛汤《兰室秘藏》[21]:(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IV);二妙散《丹溪心法》[22](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

6.3.4中药推荐金银花,生地,丹皮,黄柏,生石膏,知母,玄参,青蒿,赤芍,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苍术,茯苓,猪苓,薏苡仁,绵萆薢,防己,滑石,车前草,桑枝,伸筋草,忍冬藤,青风藤,络石藤,黄芩,黄连,秦艽。

6.4痰瘀痹阻证6.4.1诊断主症:①关节肿痛日久不消;②关节局部肤色晦暗,或有皮下结节。

次症:①关节肌肉刺痛;②关节僵硬变形;③面色黯黧;④唇暗。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4.2治法化痰通络,活血行瘀。

6.4.3方剂双合汤《万病回春》[2](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

6.4.4中药推荐薏苡仁、当归、丹参、鸡血藤、陈皮、骨碎补、川牛膝、皂刺、半夏、独活、胆南星、僵蚕、地龙、白芥子,桃仁、红花、莪术、全蝎、土鳖虫、鸡血藤、络石藤、白花蛇、土贝母、苍术、徐长卿、川芎。

6.5瘀血阻络证6.5.1诊断主症:①关节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②疼痛夜甚。

次症:①肢体麻木;②关节局部色暗;③肌肤甲错或干燥无泽。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5.2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23](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当归四逆汤《伤寒论》[2](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桃红饮《类证治裁》卷五[24](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Ⅳ)。

6.5.4中药推荐川芎、乌梢蛇、蜈蚣、鸡血藤、桃仁、没药、红花、丹参、当归、土鳖虫、地龙、水蛭、姜黄、全蝎、土鳖虫、穿山龙、伸筋草、蜂房、莪术、僵蚕、赤芍、三七、血竭。

6.6气血两虚证6.6.1诊断主症:①关节痠痛或隐痛,伴倦怠乏力;②面色不华。

次症:①心悸气短;②头晕;③爪甲色淡;④食少纳差。

舌脉: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或沉细无力。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6.2治法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6.6.3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25](推荐强度C,文献质量Ⅳ);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归脾汤《妇人良方》[27](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

6.6.4中药推荐生地,熟地,鸡血藤,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黄精,穿山龙,阿胶6.7肝肾不足证6.7.1诊断主症:①关节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②腰膝酸软或腰背酸痛。

次症:①足跟痛;②眩晕耳鸣;③潮热盗汗;④尿频、夜尿多。

舌脉:舌质红,苔白或少苔,脉细数。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6.7.2治法补益肝肾,蠲痹通络。

6.7.3方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28](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Ⅰb);三痹汤《校注妇人良方》[29](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Ⅰb);二仙汤《妇产科学》[30](推荐强度D,证据级别V);虎潜丸《丹溪心法》[31](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Ⅳ)6.7.4中药推荐肉桂、熟地、仙茅、淫羊藿、肉苁蓉、乌梢蛇、补骨脂、牛膝、桑寄生、杜仲、续断、自然铜、骨碎补、龟板胶、乌梢蛇、鹿衔草、巴戟天、狗脊、千年健、枸杞子、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

6.8气阴两虚证6.8.1诊断主症:①关节肿大伴气短乏力;②肌肉酸痛,口干眼涩。

次症:①自汗或盗汗;②手足心热;③形体瘦弱,肌肤无泽;④虚烦多梦。

舌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无力。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症两条,结合舌脉可诊断。

养阴益气、通络止痛。

6.8.3方剂四神煎《验方新编》[32](证据级别B,文献质量Ⅱb)。

6.8.4中药推荐黄芪、党参、白术、生地、山茱萸、太子参、白芍、山药、薏苡仁、石斛、麦冬、北沙参。

7现代方剂推荐本指南推荐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现代方剂:7.1清热活血方主要由金银花、土茯苓、丹参、莪术、生黄芪、萆薢、青风藤等组成,主要用于RA湿热瘀阻证,临床研究证实该方药能降低RA疾病活动度,降低ESR、CRP等指标[33]。

(证据级别A,文献质量Ⅰb)7.2健脾化湿通络方(新风胶囊)主要由生黄芪,薏苡仁,雷公藤,蜈蚣组成,在减轻RA患者关节疼痛、缓解晨僵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34-36]。

(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Ⅰb)7.3羌活地黄汤主要由羌活、生地、黄芩、制川乌、制附子、金雀根、羊蹄根等药组成,可用于RA的辨病治疗[37]。

(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Ⅰb)7.4四妙消痹汤主要由金银花、当归、玄参、甘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豨莶草、虎杖、土茯苓、白芍、威灵仙、萆薢等组成,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中医证候积分、DAS28积分,主要用于RA湿热痹阻证[38]。

(推荐强度A,证据级别Ⅰb)7.5痹速清合剂主要由知母,黄柏,生薏苡仁,苍术,白术,忍冬藤,木防己,苦参,丹参,赤芍等药物组成,能缓解关节症状、改善中医证候及部分实验室指标,主要用于RA湿热痹阻证[39]。

(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7.6通络祛风蠲痹汤主要由全蝎、穿山龙、伸筋草、川芎、鸡血藤、红花、芍药、黄芪、仙灵脾、蜂房、补骨脂、制川乌等药物组成,可用于RA的辨病治疗[40]。

(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7.7清络饮主要由苦参、青风藤、萆薢、黄柏等药物组成,能降低RA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疼痛VAS评分,主要用于RA湿热痹阻证[41]。

(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7.8益气养血通络方主要由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血藤,续断,牛膝,桑寄生,秦艽等药组成,可用于RA的辨病治疗[42]。

(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b)7.9补肾祛寒治尫汤主要由熟地、川断、淫羊藿、骨碎补、补骨脂、桂枝、白芍、知母、苍术、麻黄、防风、威灵仙、伸筋草、牛膝等药组成,主要用于RA肾虚寒盛证的治疗,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降低ESR、CRP的效果,与MTX配伍具有协同作用[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