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合集下载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景点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原是清朝乾隆帝为其母亲所建的颐和园,后来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景观。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湖泊面积约240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昆明湖、佛香阁、万寿山、乐寿堂、福海、石舫、长廊、十七孔桥等。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观之一,湖水清澈,湖面宽阔,四季景色各异,是游览颐和园时的必经之地。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乾隆时期,是一座仿制印度佛教寺庙风格的建筑,登上佛香阁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中心地带,山上有乐寿堂、福海等景点,是乾隆帝举行寿宴的地方,也是颐和园的主要游览区域。

乐寿堂是颐和园内最具规模和气势的建筑,是乾隆帝为其母亲所建的寿宴宴会场所,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内部装饰精美,是颐和园内最值得一游的景点之一。

福海是颐和园中的一片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树木葱茏,是游客休憩的好去处。

石舫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仿制山水园林的石造船,建于乾隆时期,是颐和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长廊是颐和园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长廊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长廊内的彩绘图案精美细致,是中国古代彩绘艺术的珍品。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代石桥,桥身雕刻精美,是颐和园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主要景点外,颐和园内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和建筑,如佛香阁、谐趣园、石韵村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精美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颐和园游览,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作为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颐和园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 的自然风光,了解到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宁静和平的氛围。颐和园 是一个独特而令人难忘的地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北京颐和园(Summer Palace)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包括湖泊、山岳、建筑和植物等多个景观元素。
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园内的主要建筑是万寿 山上的颐和殿,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寿康宫而修建的。颐和殿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宫殿建 筑,宏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园内还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廊榭、花园和走廊,构成了一幅美 丽的画卷。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昆明湖。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泊之一,湖水清澈,四季景色各异。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上,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宁静祥和的 氛围。园内还有许多精心设计的花园和植物,如长廊、花坛、假山等,使整个园区更加美丽。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颐和园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园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雕塑、壁画、字 画等。这些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和艺术家。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风景简介
东宫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
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 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 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 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 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 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 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 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7]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颐和园风景简介
清晏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
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 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 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 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 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 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 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 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 口排入湖中。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 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 全 园 占 地 3 . 0 0 9 平 方 公 里 ,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 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 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 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 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 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 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 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风景简介
畅观堂始建于乾隆年间,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主体建筑为面阔七间的两卷大殿, 左右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小亭,地势 高爽,环境清幽,是当年乾隆皇帝眺 望园外、观民稼穑的地方。
颐和园风景简介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
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 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 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 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 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 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 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 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 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860年(清乾隆十五年),至公元1904年(光绪二十六年)全部建成。

该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宏伟壮丽的一座。

后又经几次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和园分为宫殿区、山区和湖区三大部分,以昆明湖为中心,占地313公顷。

其中水
面占889公顷,占总面积的84.1%。

山岭起伏,丘陵、湖荡、
平原星罗棋布,山水相依。

有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湖泊54个,其中湖面占85%以上。

颐和园的建筑分为宫殿区和湖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主要有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等建筑;湖区主要有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等建筑。

此外还有东宫门、照壁、玉澜堂、知春亭等建筑及长廊等园林建筑。

从颐和园大门入园,经石舫、德辉殿到佛香阁。

—— 1 —1 —。

北京市颐和园攻略

北京市颐和园攻略

北京市颐和园攻略北京市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包括山体、水体和建筑等。

这里集中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华,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游览颐和园的攻略,希望对您的旅行有所帮助。

一、交通提示颐和园位于北京市内,交通十分便利。

您可以选择自驾、公共交通或者打车前往。

如果选择自驾,颐和园周围设有停车场,但是节假日时车辆较多,停车位有限。

因此,建议您提前了解交通情况,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公共交通方面,颐和园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选择,同时也有地铁4号线可以直达。

如果选乘地铁,可以在北宫门或东宫门下车,然后步行即可到达。

二、门票购买颐和园门票分为全价票和半价票,全价票80元/人,半价票40元/人(仅限6至18周岁的学生)。

您可以提前登录官方网站进行门票预定,也可以到景区门口直接购买。

建议您尽量选择工作日游览,以避免人流高峰期。

三、游览路线颐和园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景点和特色。

您可以根据游览时间和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

以下是一条常规的游览路线供您参考:1. 入园:从北宫门或东宫门入园,颐和园主要游览线路都可以从这两个门进入。

建议早上早点,避开游客高峰期。

2. 乐寿堂和协和殿:这两个建筑是颐和园的标志性景点,也是皇家建筑的代表之一。

乐寿堂位于颐和园的最高点,可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

3. 万寿山和宝云楼: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中心地带,这里有一座仿古塔楼宝云楼,您可以在这里感受皇家园林的壮丽。

4. 石舫和西堤:石舫是颐和园的一大亮点,园内有一座融合了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的石舫,非常值得一看。

西堤是颐和园的一条长堤,沿着长堤漫步,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湖光山色。

5. 九曲桥和玉澜堂:九曲桥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桥梁,也是园内最美的景点之一。

玉澜堂则是颐和园的一座古代建筑,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颐和园的历史。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1. 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市区约15公里。

它占地面积达到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园林。

2. 建设历史颐和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中叶,由清朝皇帝乾隆下令修建。

当时,颐和园被定位为一个宫廷花园,用来供皇帝和皇后休息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建筑和景点加入到颐和园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3. 主要景点3.1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位于颐和园南部的一条长廊,全长728米,有近5000块彩绘的湖石板。

长廊内饰以宫廷风格,绘有各种动物、人物和山水图案,给人一种华丽而又庄重的感觉。

3.2 玉芬轩玉芬轩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建筑,它是乾隆皇帝送给他的母亲的礼物。

玉芬轩是一座仿古建筑,以红木建造,屋顶覆盖金黄琉璃瓦。

内部装饰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3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人工湖,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面如镜,周围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座仿古建筑——西堤楼,是欣赏昆明湖景色的绝佳地点。

4. 参观指南4.1 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游客开放,旺季和淡季的开放时间可能有所调整,请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4.2 门票价格颐和园的门票价格根据旺季和淡季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旺季(4月至10月)的门票价格为70元人民币,淡季(11月至次年3月)的门票价格为40元人民币。

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4.3 游览路线颐和园拥有广阔的面积,游客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游览路线。

一般建议从东堤楼开始游览,然后依次参观长廊、玉芬轩和昆明湖。

5. 总结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游览颐和园,可以领略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关于北京颐和园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北京颐和园历史文化解读

北京颐和园历史文化解读

北京颐和园历史文化解读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处极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郊,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湖泊占地220公顷。

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北京颐和园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更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对北京颐和园进行解读。

一、历史背景北京颐和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乾隆皇帝下令改建西山园,并将其命名为颐和园。

乾隆皇帝是一位文化崇尚者,他极为注重文化艺术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他精心打造了颐和园,以展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二、设计理念颐和园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优美。

整个园区以“山、水、宫、苑”为主题,以人工湖泊为中心点,布局宏大而又精致。

园内山峦起伏,水波荡漾,宫殿、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此外,颐和园还注重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让人们在自然与艺术之间流连忘返。

三、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传统建筑为主,既有宫殿建筑,又有园林建筑,两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万寿山大佛顶”和“九龙壁”。

万寿山大佛顶是一座仿制佛教宝塔的建筑,高达41米,是颐和园主要的地标之一。

九龙壁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九龙壁之一,壁上雕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栩栩如生。

四、文化价值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颐和园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从园林布局到建筑风格,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颐和园的建筑还融入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如雕刻艺术和书法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最后,颐和园还展示了清代皇家生活的面貌,是我们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总结: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其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价值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

颐和园的介绍

颐和园的介绍

颐和园的介绍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郊,毗邻北京市海淀区和北京市顺义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对颐和园的介绍:建筑特色: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主要景点有昆明湖、佛香阁、乐寿堂、石舫、大水法等。

颐和园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山水画和诗词艺术,建筑结构优美,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历史文化:颐和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作,曾是清代皇帝的行宫和避暑胜地。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而享有盛誉。

景点分布:颐和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以昆明湖为主体的水景区,后半部分是以乐寿堂为主体的山水景区。

昆明湖面积约为220公顷,湖水清澈,四周树木葱茏,是颐和园的核心景点之一。

文物收藏:颐和园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古代石刻、绘画、书法、瓷器、玉器等,其中不乏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和国宝级文物。

旅游景点:颐和园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游客可以在颐和园内观赏山水景观、游船湖上、游玩园林、参观古迹和文物展览等。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享有盛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世界历史遗产。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

会写11个字。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2.板书课题,认读“颐”字3.简介“颐和园”。

介绍时出示“颐和园”的几处著名景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美景?2.检查预习①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认读,及时正音。

②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随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2.理清层次第一段(1):总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段(2-5):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1.齐读第一、三段2.领悟:(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1.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

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2.划分层次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②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

“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5)小结: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廊的长和美之特点,其美包括艺术美(彩画美)和环境美。

4.研读领悟第3、4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3、4自然段,思考介绍万寿山时,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2)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说明其巍峨壮丽,建造精美。

)(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由近及远: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4)为什么说“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还有些还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说“大半收在眼底”。

)(5)最美的景色在哪儿?美在什么地方?(昆明湖。

理解两个比喻句。

说明其平静幽美。

)(6)品味、感悟“滑”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妙笔生花,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7)说说“远眺”与“隐隐约约”之意及内在联系。

(因果)(8)小结:5.研读领悟第5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5自然段,思考介绍昆明湖时,分别介绍了什么?(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湖外围→湖中心→十七桥)(3)重点介绍了什么?有何特点?(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共544只。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小结6.本段总结(2-5)找出标志游览顺序(落脚点转移或移步换景)的词语?(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带……,登上……站在……,从……下来……就是……)三、总结全文1.中心:《颐和园》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写作方法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作业布置1.选背自己欣赏的段落。

2.抄写优美词句。

五、板书设计长廊:长、美(艺术、环境)脚下:佛香阁、排云殿18 颐和园万寿山山上:树丛、屋顶、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石柱、狮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