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和命名
土壤的分类

第十章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土壤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掌握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定性分类的原则;和1995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
第一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二、世界分类现状(一)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断特性)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
例如石膏层(Gypsic 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层高出5%(绝对量);(3)厚度与石膏含量。
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
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
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1990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二)联合国图例单元(FAO –60-88-1:500万)(三)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四)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三、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一)历史1、古代土壤的分类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
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
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第三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特殊性岩土
1.软土 —— 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孔隙比大(一般 大于1),天然含水率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 高(a>0.5MPa)和强度低的土.
①淤泥 —— 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 大于或等于1.5。
系数大于0.015湿陷性黄土 ②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土层上覆自重压力下的湿
陷系数小于0.015
—液限4.红粘土—指碳酸盐岩系出露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 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的棕红、黄等色的高塑性土,其液限大 于50%. 次生红粘土大于45%且小于50%的土.
5.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是由亲水性粘土矿物组成在环境的温度 湿度的变化时可产生强烈的胀缩的,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 特性.
分类方法: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根据土粒大小、粒组的土粒含量或土的塑性指数把地 基土(岩)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五 大类 a.岩石的分类
颗粒间牢固粘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隙的岩体称为岩石, 坚硬程度可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分类
坚硬程度类别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五、土的工程性质评价
土的物理状态主要指土的松、密和软、硬程度
土的物理状态
砂性土: 密实程度:松、密 粘性土: 软硬程度(稠度):软、硬
1. 粘性土的稠度和可塑性
1)粘性土的稠度状态
稠度是指土的软硬程度或土受外力作用所引起变形或破 坏的抵抗能力,是粘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状态特征
粘性土由某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 土的稠度界限
软岩 极软岩
饱和单轴抗压 强度frk(Mpa)
土壤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矿物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和元素 • 有机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 分、水分和空气 • 生物残体:改善土壤结构、保持 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的分类有助于更好 地了解土壤的肥力、结
构、稳定性等性质
• 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 供依据 • 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规 划提供支持
土壤的分类意义与应用
土壤分类在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中的角色
土壤分类在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中的作用
• 有利于揭示土壤的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和演变机制 • 有利于评估土壤的功能、稳定性和生态价值 • 有利于指导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全球土壤多样性研究是土壤科学的重要领域
• 土壤多样性包括土壤的类型、性质、功能和演变等方面的多样性 • 土壤分类是研究土壤多样性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美国土壤分类体系(USDA)
USDA体系的特点和优点
• 充分考虑了土壤的肥力、结构和稳定性等性质 • 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的概念有助于评估土壤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 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壤分类和制图
美国土壤分类体系(USDA)是美国广泛采用的土壤分类体系
• 1938年提出,包括12个土壤纲、36个土壤亚纲和130多个土壤族 • 以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为基础进行分类
土壤分类为农 业措施提供指
导
02
•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施肥 和灌溉等农业措施 •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 可持续性
土壤分类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土壤分类为土 壤污染修复提
供依据
01
• 有利于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和修复潜力 • 为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制定和 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土壤分类为生 态系统保护提
供支持
土壤分类的历史与发展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国际土壤学会推行的SOTER计划
国际土壤学会于1986年提出一个面向全球的1:100万 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计划:简称SOTER计划,企图通过 SOTER制图,为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其目的是促 进全球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有效地减轻或控制土 地退化,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正在向 全世界推行。值得注意的是SOTER的制图单元是在区域地 形、岩性和土壤三要素综合基础上构建的。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
土地的用途、经营的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分类方案为例,一级 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 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 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的原则和依据
所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 行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2)重复式组合结构 几种土地类型交替出现。常出现在广阔 的地上河冲击平原上,常见的是岗地、二坡地、洼地,呈条 带式重复更替。 3)环状结构 出现在封闭洼地内或小型山体周围,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具有明显的由高向低转移特征。
4)扇形结构 常见。
5)树枝状结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周围的洪积扇上最为
是低山丘陵区土地类型组合的典型特征。
方法: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 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 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 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
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 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 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 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 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 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 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 以应用。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西
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就是指所着山体高度的增加,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关性示意图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景观
上图为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种植经济林木。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下水位高(在1m 以上),具有明显的生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上图为沼泽土景观
土地利用:种植水稻,结合渔业与畜牧业生产,开发旅游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 棕 暗 灰棕 壤 棕 化壤 壤 土
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 灰 灰 棕灰钙 钙 漠 漠棕土 土 土 土漠土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分布呈表聚型。
盐土的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耐盐作物,种稻改盐。
上图为盐土剖面
上图为盐土景观
土地类型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3.1 基本概念与分类3.1.1 基本概念(1)土地分类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属性(3)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4)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划分依据: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地资源类型——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1.2 土地类型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1、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1)根据土地分类所采用的依据可分为:(2)依据土地景观或使用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尤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特点: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优点:依据对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应用比较方便,能准确地划分土地类型。
参数法: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
土的分类和命名

⼟的分类和命名⼟的分类和命名⼟的名称砾级配良好砾级配不良砾含细粒⼟砾粉⼟质砾粘⼟质砾级配良好砂级配不良砂含细粒⼟砂粉⼟质砂粘⼟质砂代号 GW GP GF GM GC SW SP SF SM SC 通过率 2mm 0.074mm <5 <50 5~15 15<P≤50 <5 ≥50 5~15 15<P≤5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5 <5 1~3 <1或>3 IP 不均匀系数 ≥5 <5 曲率系数 1~3 <1或>3砾类⼟粗粒⼟砂类⼟砂⼟的名称细粒⼟⾼液限粘⼟低液限粘⼟⾼液限粉⼟低液限粉⼟含砂⾼液限粘⼟含砾低液限粘⼟含砂低液限粘⼟含砾⾼液限粉⼟含砂⾼液限粉⼟含砾低液限粉⼟含砂低液限粉⼟ 1 2 3代号 CH CL MH ML CHG CHS CLG CLS MHG MHS MLG MLS通过率 0.074mmIP >0.73(WL-20) >0.73(WL-20)且>10 <0.73(WL-20) <0.73(WL-20)且<10 >0.73(WL-20)>0.73(WL-20)且>10WL >50 <50 >50 <50 >50 <50 >50 <50备注≥75细粒⼟含粗粒的细粒⼟遇搭界时50≤P<75 <0.73(WL-20) <0.73(WL-20)且<10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砾粒<砂粒⼟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细粒⼟⼟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粘⼟⼟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液限粘⼟⼟正好位于塑性图 B 线上时,即WL=50% ⼟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下时,即IP<0.73(WL-20),定名为⾼液限粉⼟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10*d60) d10、d30、d60分别为⼟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的分类和命名曲率系数:Cc=d302/(d10*d60)d10、d30、d60分别为⼟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
土壤分类系统

分类,将土壤水分条件放在最高一级分类中,设立水成土 壤和半水成土壤分类单元。 2.根据土壤剖面分异或剖面发育状况,按土壤发育程度有 幼年土壤到老年土壤依次排列划分土壤即(A)C型--AC 型—A(B)C型—ABC型及B/ABC型系列。 3.重视人为土壤的研究,在不同的分类等级均设立了人为 土壤分类单元。
亚纲:在土纲范围内,根据土壤形成的水热 条件划分,反映了控制现代成土过程方面 的成土条件。它们对于植物生长和种植制 度也起控制作用。
土类:土类是高级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
土种:是低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元,根据土壤剖 面构型和发育程度来划分。
一般土壤发生层的构型排列反映主导成土作用和 次要成土作用的结果,由此决定了该土壤的土类 和亚类的分类地位。但在土壤发育程度上,则因 成土母质、地形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在土层厚 度、腐殖质厚度、盐分含量多少、淋溶深度、淀 积程度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根据这些量或程度上 的差别,划分土种。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土类、亚类连 用,如氯化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 名法;
酸性岩坡积物 草甸 暗也不能自成一段,必须与土 类、亚类、土属连用,如
粘壤质、厚层、黄土性草甸黑土。
变种____土种___土属_亚类_土类
名称既有从国外引进的,也有从群众名称 中提炼的,也有根据土壤特点新创造的, 如砂姜黑土。
真正的自然土壤分类产生于19世纪末。俄国 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广阔 的俄罗斯大平原上进行土壤调查工作,他发 现了土壤类型随成土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 律,创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并根据这一 观点提出了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和黑钙土、栗 钙土等一系列土类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 B线上时,即WL=50%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高液限粘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下时,即IP<0.73(WL-20),定名为高液限粉土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10*d60)
d10、d30、d60分别为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的通过率10%、30%、60%的粒径
<0.73(WL-20) <0.73(WL-20)且<10
>50 <50 >50
CHS
粗
含砾低液限粘土
CLG
粒
细粒土
的
细
含砂低液限粘土 含砾高液限粉土
CLS MHG
粒
含砂高液限粉土
MHS
土
含砾低液限粉土
MLG
含砂低液限粉土
MLS
50≤P<75
>0.73(WL-20) >0.73(WL-20)且>10
土的名称
砾 类 土
粗粒土
砂 类 土
砾
级配良好砾
级配不良砾
含细粒土砾
粉土质砾
粘土质砾
砂
级配良好砂
级配不良砂
含细粒土砂
粉土质砂
粘土质砂
代号
GW GP GF GM GC SW SP SF SM SC
土的分类和命名
通过率
2mm
0.074mm
<5
<50
5~15
15<P≤50
≥50
<5 5~15 15<P≤50
IP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0.73(WL-20)
不均匀系数
≥5 <5
曲率系数
1~3 <1或>3
≥5
1~3
<5
<1或>3
土的名称
代号
通过率 0.074mm
IP
WL
备注
高液限粘土
CH
细 粒
低液限粘土
CL
土
高液限粉土
MH
低液限粉土
ML
≥75
>0.73(WL-20) >0.73(WL-20)且>10
<0.73(WL-20) <0.73(WL-20)且<10
>50 <50 >50 <50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砾粒<砂粒
遇
1
搭
2
界
时
3
土中粗、细粒组质量相同时,定名细粒土
土正好位于塑性图A线上时,即IP=0.73(WL-20),定名为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