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粉添加型导电胶的研制
铜粉添加型导电胶的研制

Vo .7 No 1 No .0 11 . 1, v2 08
中 国 胶 粘 剂
C N ADHE I S HI A S VE 2 — 7 —
铜 粉 添 加 型 导 电 胶 的 研 制
刘运学 L ,王 晓丹 ,谷 亚新 - 兆 荣 , ,范
参 数 进 行 优 化 , 到 了 制 备 导 电 胶 的 最 佳 方 案 。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制 备 的 热 固 化 各 向 同 性 导 电胶 具 有 制 备 得 所
工艺简单 、 粘接强度高 ( 剪切 强度 ≥2 a ¥ 导电性 能好 ( 0MP ) O 体积 电阻率 为 1 0 1≈n・m) . x0 5 c 等特点 ; 经室温 10 0h老化 实验 后 , 0 导电胶 的体 积电阻率和剪 切强度变 化率< 0 2 %。 关键词 : 导电胶 ; 电子封装 ; 环氧树脂 ; 铜粉 ; 改性 中图分类号 :Q 3 .:M 4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24 (0 8 1 - 0 7 0 T 4 76T 2 1 A 10 — 8 9 2 0 ) 10 2 — 3
移 等问题 , 故两者 的应用 范 围均 受到很 大 的限制 。基本 接近银 粉导 电胶 , 并且
连接 强度 较好 , 因而受 到人 们 的极 大关 注 ; 由于铜 但 粉 的化学 性质 较 活泼 , 容易 被空 气 中 的氧气 、 蒸气 水 氧化 , 而使 铜粉 导 电胶 的使用 寿命 明显下 降 。 从
后具有 与金 属相 近 的导 电性 能 ,可 以将 同种 或不 同
种导 电材料 连接 在一 起 ,使 被连 接 的材料 间形 成 导 电 回路 。与其 它 导 电聚合 物 的 区别 在 于 ,导 电胶 要
负载铜银粉导电胶制备的最佳工艺选择

收稿日期: 2009- 07- 0 3
9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 年第 21 期
高分散度的微细体系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从而产生很强的界面吸附作用 , 使A g 吸附在C u 粉表面。该方法不仅解决了铜的不 必要浪费 , 而且克服了用 Cu 还原银氨溶液, 生成的 铜氨配离子吸附在Cu 的表面, 严重阻滞置换反应的 进行, 致使只能得到表面点缀结构的铜一银双金属 粉 , 而得不到表面包覆结构的铜一银双金属粉的缺 点。
Ξ
度为 25% 的溶 液, 在反 应器 中按一 定的 比例配 制 C uSO 4 与氨水的混合溶液。 然后将一定量的Zn 粒加 到混合溶液中, 搅拌, 使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 成单质铜, 反应后的溶液经离心沉淀器除去上部清 液 , 先用 6% 的 H 2SO 4 除去过量 Zn, 再用蒸馏水洗涤 3 次。然后以玻璃球为球磨介质 , 在球磨罐中加人制 得的铜粉, 加入少量水 , 湿法球磨一段时间。 1. 3 镀银铜粉的制备 1. 3. 1 还原剂液的配制 将 2. 0g38% 甲醛加入到 130 无水乙醇中 , 搅拌 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配制成还原液。 1. 3. 2 银氨溶液的配制 取 A gN O 38. 5g, 加入 一定 量蒸馏水使其溶解 , 在搅拌下逐渐滴加 25%N H 3 H 2O 至刚好无沉淀 , 再加入蒸馏水稀释至 100mL 。 1. 3. 3 镀银铜粉的制备 将 10 制得的铜粉放置于 250m L 三口瓶中, 加入 还原液 , 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 升温至 52℃。边搅拌边 滴加银氨溶液 , 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 1. 5h。 停止反 应后, 过滤 , 将得到的粉末用 6% 稀硫酸和蒸馏水分 别洗涤 2 次 , 滤去清液后再重复上面的步骤 2 次。将 最后得到的粉末洗涤干燥后以玻璃球为球磨介质湿 法球磨一定时间 , 得到片状镀银铜粉。 1. 4 导电胶的制备 1. 4. 1 纳米 S i O 2 粒子的分散 的实现。 [ 参考文献 ] [1 ] 周长久. 国内领先的数字变电站技术 [ J ]. 云南 电业, 2006, (11) : 7. [2 ] 朱大新. 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 J ]. 电工技术杂志, 2001, 4(2) : 20~ 22. [ 3] 高翔, 张沛超.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 键技术 [ J ] . 电网技术 , 2006, 30 ( 23) : 6 7 .
凝胶浇注法制备的纳米铜粉在导电胶中的应用研究

凝胶浇法制备的纳米铜粉在导电胶中的应用研究凝胶浇法制备的纳米铜粉在导电胶中的应用研究凝胶浇法制备的纳米铜粉在导电胶中的应用研究全如下【摘要】以硝酸铜、石墨为原料,采用新颖的凝胶浇法制备纳米铜粉,并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制备的纳米铜粉进行表面抗氧化处理;然后以纳米铜粉为导电填料、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体,加入适量的固化剂和稀释剂、除泡剂、促进剂等制备纳米铜粉导电胶。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制备铜粉的物相、粒度和形貌等进行表征;对预处理前后的纳米铜粉进行热重与差热(TG-DSC)分析;并研究纳米铜粉添加量对所制备导电胶电阻率和连接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采用凝胶浇法可制备、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度约为60nm的类球形铜粉;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纳米铜粉的抗氧化性能显提高;纳米铜粉添加量对所得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和连接强度有较大影响,纳米铜粉添加量为60%(质量分数)的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为1。
710-3cm,连接强度为11。
4MPa。
【关键词】纳米铜粉凝胶浇法导电胶电阻率连接强度纳米铜粉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在力学、磁学、化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润滑油添加剂、电磁屏蔽材料、催化和导电材料等领域中相比于银高昂的价格,铜的价格较低,导电性能却与银的相近,因此近些年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的纳米铜粉导电胶是研究开发的热点内容之一。
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法、电法、射线辐照法等;化学法主要有电解法、水热法以及液相还原法等。
物理法的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化生产,如物理气相沉积法所需的原料稀有气体价格昂贵,电法和射线辐照法都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
而化学法由于工艺简单、产率较高,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制备纳米铜粉的方法,但随着实际应用中对纳米铜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分散、粒径分布围窄的纳米铜粉的制备仍是一个技术难点。
铜粉导电胶的研制

文章编 号: 0 — 29 20 )4 07 — 3 1 7 12 (07 0— 02 0 0
铜粉导 电胶 的研 制
江西 理工大 学硕 士研 究 生 : 阳玲玉 欧 导师 : 钟建 华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属加工
答辩时间:06 4 20 年 月
摘 要 : 中选用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为导电胶基体 、 文 咪唑为 固化剂, 用钛 酸偶联剂 , z 利 I 对 ’ s 铜 粉 的分散 性 以及 稀释 剂 、 韧剂 , 增 制备 了铜 粉 导 电胶 . 还 比较 了不 同 固化 温度 、 实验 固化 时 间、 不同钛酸偶联剂及其添加量、 导电填料粒子不 同添加量对体 系固化性能、 连接性能、 电性能的 导 影响. 并借助 电子拉伸机 、 电子万能表等分析测试仪 器对导电胶基体胶 的制备工艺和参数进行优 化, 得到 了制备 导 电胶 的最佳 方案 . 关键词 : 铜粉 ;导 电胶 ; 环氧 树脂 ;固化 ; 化 氧 中图分 类号 :M2 1 T 4 文献标 识码 : A
1 铜粉 导 电胶 的 研 究现 状 及 意义
随着电子产品逐渐向小型化、 便携化发展【一些超薄型 1 , 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己经走进 了人们 的日常 生活. 在这些 电子产品的封装过程中, 对芯片与基板 、 芯片与电路之间的互连技术提 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P / 焊料 由于焊点体积大圆 分辨率低 、 bn S 、 环保性能差 等缺点 己不能适应连接技术发展的要求 . 利用导电 性能好 、 分辨率高、 成本低 、 环保性能好的导电胶来代替合金焊料 已经成为连接材料研究的热点. 导电胶粘 剂1 3 ] 是一种固化和干燥后具有一定导 电性能的特殊胶粘剂. 它是通过在有机聚合物基体 中添加 固化剂、 导 电填料以及其它添加助剂 , 经固化后使其具有与金属相近的导电性能. 它可以将同种或不同种的导电材料 连接在一起 , 使被连接的材料 间形成电的通路. 电胶与其它导 电聚合物的区别在于 : 导 导电胶要求体系在 储存条件下具有流动性 , 通过加热或其他方式能发生 固化 , 固化后的导电胶应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 稳定 的导电性能和优 良 抗老化性能. 在各类导电胶 中, 金导电胶由于成本高而较少应用. 目前市面上大多使用 的是银粉填充 型导电胶 , 但 由于有时导电胶的工作环境 比较潮湿 , 因而银粉导电胶 中的银会发生迁移现象 , 从而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和 高密性 , 再加上银粉价格 昂贵, 工业界越来越期待具有高性能 、 低成本 的新一代导电胶出现. 根据各金属的
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申请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培养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专业:材料学研究生:黄丽娟指导教师:曾黎明教授2009 年11月分类号 密 级UDC学校代码 10497学位论文题 目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英 文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题 目Isotropic copper filled conductive adhesive研究生姓名 黄 丽 娟姓名 曾黎明 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指导教师单位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编 430070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 材料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09年11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09年12月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2009年 11 月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 名: 日 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武汉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经武汉理工大学认可的国家有关机构或论文数据库使用或收录本学位论文,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摘 要导电胶是一种同时具备导电性能和粘结性能的胶粘剂。
随着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等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仪器正在向小型化、便携化、高集成化方向迈进,导电胶在微电子互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铜粉导电胶的研究进展

8 4
东
化
工
21年 第 1 01 期
w ww .dc e .om g hm c
第 3 卷 总第 2 3 8 1 期
铜粉 导 电胶 的研 究进 展
王 刘功 ,银 锐 明 ,杨 华 荣 刘飘 , ,杨 开 霞 (. 12 湖南工业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2湖南 株洲 420 ; 1 8 0
Pr g e si ppe nduc i o r s n Co rCo tveAdhe i e sv
Wa uo ng Li g ng‘Y i i i g , n , n Ru m n Ya g Hua o g , u Pi o , ng Kaxi r n Li a Ya i a
,
c a s s a d r c n d a c s i h e e rh o o p rc n u t e a h sv r r f nr d c d ls e n e e ta v n e n t e r s a c n c p e o d ci d e i e we e b i l ito u e Th e e r h p o r s fe e tia e f r n e v e y e r s ac r g e so lcrc l ro ma c ,me h nc p c a is p ro a c n g ig p ro a c o o p rc n u t e a h s e we e s mma i e .I a s r s n e h r b e f c p e o d c ie a h sv n h e f r n e a d a e n e f r n e f r c p e o d ci d e i r u m m v v r d t lo p e e td t e p o lms o o p r c n u tv d e i e a d t e z
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各向同性导电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功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生物医学及能源等领域。
铜粉作为一种常见的导电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物理化学性质,可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导电性能。
目前,制备铜粉导电胶的方法较多,但
存在着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的各向同
性铜粉导电胶对于应用铜粉导电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的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并探究导电胶制备工艺对其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铜粉导电胶的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确定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的制备工艺参数,包括溶剂种类、铜粉浓度、聚合物种类及浓度等。
2.通过物理性能测试和形态学分析,对制备的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进行性能评价,包括导电率、绝缘性、耐磨性等。
3.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导电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制备工艺以获得最佳性能的铜粉导电胶。
4.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现代材料表征手段,分析铜粉导电胶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为铜粉导电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意义
1.成功制备出一种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的各向同性铜粉导电胶。
2.探究铜粉浓度、聚合物种类和浓度对导电胶性能的影响,为铜粉导电胶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3.进一步分析铜粉导电胶内部结构和特性,为制备各向同性导电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持。
4.为铜粉导电胶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铜粉导电胶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铜粉导电胶的研究进展作者:王刘功, 银锐明, 杨华荣, 刘飘, 杨开霞, Wang Liugong, Yin Ruiming, Yang Huarong, Liu Piao, Yang Kaixia作者单位:王刘功,银锐明,Wang Liugong,Yin Ruiming(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杨华荣,刘飘,杨开霞,Yang Huarong,Liu Piao,Yang Kaixia(湖南利德电子浆料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7)刊名:广东化工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11,38(1)1.杨颖;王守绪;何为金属粉末-聚合物复合导电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印制电路信息 2009(03)2.马文有热固化铜粉导电胶的研究 20033.张聚国;付求涯镀银铜粉导电胶的研究[期刊论文]-表面技术 2007(04)4.Myung Jin Yim Oxidation prevention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enhancement of copper-filled isotrop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s 2007(10)5.赵勇我国铜粉导电胶现状及同际地位[期刊论文]-粘合剂 1989(04)6.Zhang R;Moon K S;Lin W Preparation of highly conductiv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by low temperature smter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20107.Mir I;Kumar D Recent advances in 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s for electronics packaging applications[外文期刊] 20088.Lu D;Wong C P Recent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s[外文期刊] 2008(15)9.Gallagher C;Mattijasevic G;Maguire J F Transient liquid phase sintering conductive adhesives as solder replacements 199710.Li Y;Wong C P Reccnt advances of conductive adhesives as a lead free alternative in electronic packaging:materials,processing,reliability and applications[外文期刊] 2006(1/3)11.Li Y;Moon K S;Wong C P Electrical property improvement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s through in-situ replacement by short-chain difunctional acids[外文期刊] 2006(01)12.Lu D;Wong C 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s filled with low-melting-point alloy fillers13.左新浪;夏志东;雷永平促进剂在导电胶中的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9(12)14.闫军;崔海萍;杜仕国偶联剂对环氯-铜粉复合导电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弹性体 2003(04)15.苏辉煌;钟新辉;詹国柱导电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粘接 2008(06)16.Irfan M;Kumar D Recent advances in 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s for electronics packaging applications 200817.Zhang H J;Chart Y C Research on the contact resistance,reliability,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anisotropically conductive film interconnection for flip-chip-on-flex applications[外文期刊]2003(04)18.Jong M K;Kiyokazu Y;Kozo F Novel interconnection method using 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ste with fusible filler[外文期刊] 2005(05)19.游敏;郑小玲;毛玉平导电胶的可靠性与胶层内应力研究[期刊论文]-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20.Daoqiang Lu;Wong C P A study of contact resistance of conductive adhesives based on anhydride-cured epoxy systems[外文期刊] 2000(03)21.Takezawa H;Mitani T;Kitae T Effects of zinc on the rcliability of conductive adhesives 200222.Daoqiang Lu;Wong C P High perfonrmance conductive adhesives[外文期刊] 1999(04)23.梁彤祥;马文有;曹茂盛SiO2纳米粒子对铜导电胶连接强度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1)24.常英;徐长富;刘刚紫外光固化导电胶的老化性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胶黏剂 2005(11)25.陈治中;许佩新;谢文明铜导电胶老化性能的研究 1998(02)26.鲜飞导电胶粘剂的研究[期刊论文]-印制电路信息 2010(03)27.王继虎;陈月辉;王锦成铜粉导电丙烯酸醇压敏胶的研制 2005(01)28.毛玉乎;游敏;邓冰葱固化工艺对HT1012铜粉导电胶剪切强度的影响[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及专论 2004(04)29.游敏;郑勇;郑小玲XH-11型胶粘剂最佳固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1995(02)30.Liu J;Gustafsson K;Lai Z Surface characteristics,reliability,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tin/lead,copper,and gold metallizations 1997(01)31.Wolfson H;Elliott 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ements containing epoxy resins and silver 195632.虞苏玮高性能非银导电胶粘剂的研究与应用 1997(01)本文链接:/Periodical_gdhg201101040.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 L9(34)正交实验设计,并对样品相关性 能 的 测 试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得 出 其 最 优 配 方 为 : m(EP)∶m(固化剂)=100∶11,m(200 目铜粉)∶m(硅烷偶联 剂)=100∶3,m(还原剂)∶m(铜粉)=7∶100,m(稀释剂) ∶ m(EP)=15∶100,200 目铜粉的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 65%。
关键词:导电胶;电子封装;环氧树脂;铜粉;改性 中图分类号:TQ437.6:TM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08)11-0027-03
0前言
导电胶是一种固化和干燥后具有一定导电性能 的特殊胶粘剂,是在有机聚合物基体树脂中添加固 化剂、导电填料及其它助剂等制备而成。导电胶固 化后具有与金属相近的导电性能,可以将同种或不 同种导电材料连接在一起,使被连接的材料间形成 导电回路。与其它导电聚合物的区别在于,导电胶 要求体系在储存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通过加 热或其他方式可以发生固化,固化后的导电胶要求 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稳定的导电性能和优良的抗 老化性能。近年来导电胶(尤其是在国外)在微电子 封 装 、组 装 行 业 中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1],在 各 类 导 电 胶 中,金粉导电胶的成本较高,银粉导电胶则存在着电 迁移等问题,故两者的应用范围均受到很大的限制。 铜粉导电胶由于其导电性能基本接近银粉导电胶,并 且连接强度较好,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由于 铜粉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水蒸 气氧化,从而使铜粉导电胶的使用寿命明显下降[2-6]。
老化时 间/h
体积电阻率×103/(Ω·cm)
1#
2#
3#
剪切强度/MPa
1#
2#
3#
0 1.50
1.53
1.48 20.5 20.0 19.8
200 1.55
1.59
1.51 19.3 19.5 19.5
400 1.59
1.63
1.55 18.6 19.0 19.0
600 1.63
1.69
1.61 18.0 18.3 18.5
A
B
C
D
水平 w(铜粉)/% w(还原剂)/% w(稀释剂)/% w(偶联剂)/%
1
60
6
10
1
2
65
7
15
3
3
70
8
20
5
体积电阻率和剪切强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正交
实验结果采用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2~表 4 所
示。
表 2 正交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 Tab.2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
按一定比例称取 EP、铜粉、硅烷偶联剂、固化 剂、还原剂、增韧剂和稀释剂。将硅烷偶联剂加入到 已处理过的 EP 中,然后加入已处理好的铜粉,搅拌 1 h,室温静置 24 h,随后于 120 ℃烘箱中恒温 1 h,使 三者充分反应;最后加入固化剂、还原剂(甲醛)、增 韧剂(DBP)和稀释剂(无水乙醇和丙酮),充分搅拌后 于 80 ℃烘箱中恒温 6 h,使之完全固化即可。
- 28 -
中国胶粘剂
第 17 卷第 11 期
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铜粉,中速搅拌 30 min,使 铜粉表面的氧化物与盐酸完全反应后进行抽滤,并 用无水乙醇冲洗数次,直至盐酸和氯化铜完全除去 时为止;然后将铜粉置于真空干燥箱内烘干即可。 1.3.2 环氧树脂(EP)预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 EP 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置于 120 ℃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恒温 30 min,以除去其 中的水分。 1.3.3 导电胶的配制
本实验选用铜粉作为导电填料,采用硅烷偶联剂 对铜粉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提高了其在导电胶基体中 的分散性、使用过程中的抗氧化性和连接强度;另外, 还将甲醛作为还原剂加入到基体树脂中,从而进一步 提高了铜粉的抗氧化性能;通过添加邻苯二甲酸二丁
酯(DBP),有利于提高铜粉导电胶的施工性和韧性。 该导电胶在特定使用范围内可以替代焊料和合金材 料,从而满足了电子连接材料日益发展的需求。
2008 年 11 月第 17 卷第 11 期 Vol.17 No.11,Nov.2008
中国胶粘剂
CHINA ADHESIVES
- 27 -
铜粉添加型导电胶的研制
刘运学 1,2,王晓丹 2,谷亚新 1,2,范兆荣 2
(1.东北大学Biblioteka 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2.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表 5 试样老化后的性能测试结果 Tab.5 Performance test result of adhesives sample after aging
胶。
(2)该导电胶的连接强度≥20.0 MPa,体积电阻 率最小为 1.50×10-3 Ω·cm;该导电胶的连接性能、导 电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可以满足电子线路连接的使用
1.2 实验仪器 ZC46A 型高阻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KD-5 型 试 验 机 ,深 圳 市 凯 强 利 机 械 有 限 公 司 ; PTS2000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
1.3 导电胶的制备 1.3.1 铜粉预处理
将 10 mL 浓盐酸和 10 mL 无水乙醇放入烧杯中
收稿日期:2008-08-17;修回日期:2008-09-09。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051002)。 作者简介:刘运学(1969-),黑龙江铁力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E-mail:liuyunxue@
Study on conductive adhesive with cuprum powder as conductive filler
由表 2~表 4 可知:影响体积电阻率的因素依次 为 A>B>D;影 响 剪 切 强 度 的 因 素 依 次 为 D>A>C。综合考虑导电胶的性能以及各因素的显 著性可知,其最佳因素水平组合是 A2B2C2D2。
第 17 卷第 11 期
刘运学等 铜粉添加型导电胶的研制
- 29 -
2.2 导电胶老化性能分析 老化性能分析是通过比较加速老化前后导电胶
A
4.650
2
2.325 0 108.14 非常显著
B
0.274
2
0.137 0
6.37
D
0.194
2
0.097 0
4.51
误差
0.043
2
0.021 5
当 m(EP)∶m(固化剂)=100∶11 时,采用正交实验 法进一步考察其他因素对导电胶的电性能和机械性 能的影响。根据探索性实验和文献分析结果,确定 L9(34)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如表 1 所示;以导电胶的
1.4 性能测试 体积电阻率,按照 GB/T 1 410-200 标准,采用高
阻计进行测定;粘接强度,按照 GB 7 124-1986 标 准,采用 KD-5 型试验机进行测定;红外光谱(FT-IR) 分析,采用 KBr 涂膜法,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 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导电胶的配方研究 图 1 为 EP 基体胶的 FT-IR 谱图。由图 1 可知,
[5] 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19-74.
[6] 王伟. 环氧树脂固化技术及其固化剂研究进展[J]. 热固 性树脂,2001,16(3):29-33.
[7] 李步春. 防止铜粉在高温下氧化的研究[J]. 有机硅材料 及应用,1998,12 (4):16-17,5.
57.90 52.40 54.30 49.00
Ⅱj 6.30 6.55 7.00 6.40
54.80 54.30 55.80 59.10
Ⅲj 4.65 6.60 6.90 7.35
46.90 52.90 49.50 51.50
表 3 体积电阻率的方差分析表 Tab.3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of volume resistivity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偏差平方和 F 比 显著性
参考文献
[1] LI HAI-YING,MOON KYOUNG-SIK,LI YI,et al.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s in thermal shock environment[C]. 54th Proceeding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4,1(1-4): 165-169.
表 4 剪切强度的方差分析表 Tab.4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of shear strength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偏差平方和 F 比 显著性
A
7.46
2
3.730
8.38
C
6.30
2
3.100
7.07
D
18.70
2
9.350
21.01 显著
误差
0.89
2
0.445
的连接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变化,来分析导电胶的应用 可靠性。通常,加速老化前后导电胶的剪切强度和电 阻率变化低于 20%时,即可认为该体系是稳定的 。 [7]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优配方是 A2B2C2D2,按照该 配方重新配制三组导电胶试样,分别记作 1#、2#和 3#。将三组试样室温老化若干时间后,其体积电阻 率和剪切强度的测试数据如表 5 所示。
[2] 赵文元,王亦军. 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M].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1998:72-86.
[3] 王德海,江棂. 紫外光固化材料——理论与应用[M]. 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1:26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