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

常用的血气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分压(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 - 正常值:95-100mmHg PaO2 =104-年龄× 0.27 年龄× 年龄 意 义: 1.氧的溶解量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有关 氧的溶解量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有关, 1.氧的溶解量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有关,肺泡气体氧分压直 接影响血液氧分压,因此PaO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泡氧分压 接影响血液氧分压,因此 (PAO2 ); 动脉血氧分压的高低,可以影响血氧饱和度, 2. 动脉血氧分压的高低,可以影响血氧饱和度,故影响组织 的供氧。 的供氧。 3 . PaO2 <80mmHg--低氧血症 61-80mmHg--轻度 --低氧血症 --轻度 -- - -- 41-60mmHg--中度 --中度 - -- --重度 <40mmHg --重度
上升,PH下降 体温升高, 下降, ③当PCO2上升,PH下降,体温升高,及2,3二磷酸 甘油酸( DPG) --氧离曲线右移 氧离曲线右移, 甘油酸(2,3-DPG)↑ --氧离曲线右移,有利 于组织供氧; 于组织供氧; 反之--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左移 ④反之--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碱中 毒!) P50:P50是pH=7.40,PaCO2=5.3 kPa情况下 : 是 = , = 情况下 SaO2为 50%时的 时的PaO2,正常值为 为 时的 ,正常值为3.5kPa (26mmHg), ),P50增加时表明氧解离曲线右移,反 增加时表明氧解离曲线右移, ), 增加时表明氧解离曲线右移 氧解离曲线左移。 之,氧解离曲线左移。P50增加有利于氧的释放和组 增加有利于氧的释放和组 织摄取。 织摄取。
血气分析

思考
什么病人要做血气分析? 如何去做血气分析? 怎么去看血气分析?
O2/CO2 失衡的病人,如呼吸困难或呼吸短促,表明是呼吸或代谢问题 Pneumonia, Asthma -- 肺炎,哮喘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 慢阻肺 机械通气的病人上机前、撤机前以及在维持机械通气期间需要间隔地测量血气来监控治疗效果 昏迷或丧失意识的病人 头、颈外伤病人受到的伤害可能影响呼吸 较长时间麻醉的病人 – 术中以及术后的一段时间 因心脏或血液引起的快速呼吸的病人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 有呼吸困难的新生儿需要查脐血血气
• (2)取肱动脉血时,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 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 动明显处。
• (3)取股动脉血时,病人取平卧位,伸直略外展,股动脉搏动点一般在耻 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以搏动明显处为穿刺点。
• (4)足背动脉的搏动点最明显处一般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
生理功能
维持心脏的 规律性收缩,维护体液平衡 维护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收缩和神经功能
维护体液平衡 维持肌肉收缩功能,血液凝栓功能,细胞 分裂,健康骨质和牙齿
成人正常范围 (mmol/L)
3.5-4.5 136-146 98-106
1.15-1.29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血清钾<3.5 mmol/ml。血钾过低时,心肌的兴奋性增高,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心
CGlu cLac ctBil
葡萄糖 乳酸 胆红素
代谢产物
葡萄糖浓度: 生理功能:是机体大多数细胞的能量来源。 只有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维持在一定的范 围时, 大脑才能处在正常的功能状态。
血气分析及临床定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定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以及电解质水平等重要生理指标。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检测指标,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
一、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包括氧气 (O2)、二氧化碳 (CO2) 以及酸碱状态来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电极法、光谱法和传感器法等。
电极法是一种常见且准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将一系列电极插入样品中,根据电流变化来测量血液中的气体含量。
电极法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测量精确度较高,且结果具有实时性。
光谱法则通过测量指定波长的光在血液中的吸收程度来计算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备实时性,但对于血液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相对较大。
传感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量方法,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来测量血液中的气体含量。
这种方法响应速度快,且便于携带和操作,逐渐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
二、常见的血气分析指标1. pH值:pH值反映了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正常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
当pH值偏高时,说明血液呈碱性;当pH值偏低时,说明血液呈酸性。
2. 氧分压 (PaO2):氧分压是指血液中的氧气分子在单位面积上对血液的压力,通常用毫米汞柱 (mmHg) 来表示。
正常的氧分压范围在80-100 mmHg之间。
3.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二氧化碳分压是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在单位面积上对血液的压力,同样用毫米汞柱 (mmHg) 来表示。
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范围在35-45 mmHg之间。
4. 氧合度 (SaO2):氧合度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正常的氧合度范围在95%以上。
5. 碱剩余 (BE):碱剩余是指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 (HCO3-) 与氧气结合所形成的酸碱中和物质的数量。
正常的碱剩余值范围在-2到+2之间。
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评估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以及电解质水平等重要生理功能,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血气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赵俊敏
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血液中不同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 分析的过程。 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判断酸碱平衡失调和低 氧血症及其程度的指标。
血气分析主要参数
1. pH 2. PaO2
3. SaO2
4. P50 5. PaCO2
6. 二氧化碳总量(CTCO2)
血气分析五步法
一看 二看 三看 四看 五看 pH定酸、碱 原发因素定代谢、呼吸性 继发变化定单纯、混和性 AG定二重、三重性 临床表现作参考
一、看pH :判断酸中毒或碱中毒
pH 正常:可能确实正即失代偿性碱中毒。
pH↓<7.35为酸血症,即失代偿性酸中毒。 但不能区别呼吸性或是代谢性酸/碱失衡。
3. 肾脏:调节H+和HCO3(1)当肾脏排出H+的能力不足以清除体内H+时, 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代酸:pH↓、HCO3-↓、PaCO2↓ (2)当H+负荷太低,肾脏保留H+的能力不足以维 持体内H+浓度于正常范围时,出现代谢性碱中毒。 代碱:pH↑、HCO3-↑、PaCO2 ↑ PaCO2和pH值呈同向改变。
Sa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的 结合程度,是单位血红蛋白含氧百分数。 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氧含量 血红蛋白氧容量 ×100
正常值:95%~98%
P50
P50:体温37℃、pH7.4、PaCO240 mmHg、SaO2
为50%时的PaO2。代表Hb与O2的亲和力。 正常值:26.6mmHg(24~28mmHg)。 P50 ↑ :PH↓、体温↑、PaCO2↑,Hb与O2的亲和力 下降,氧离曲线右移,O2易释放。 P50 ↓: PH↑、体温↓、PaCO2↓,Hb与O2的亲和力 增加,氧离曲线左移。
血气分析

机体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缓冲能力最
强(含量最多;开放性 缓冲系统 )。两者的比值决定着pH值。正常 为20/1,此时 pH值为7.4。其次红细胞内的Hb-/HHb,还有HPO42/H2PO4-、Pr-/HPr。 2、肺呼吸: PaCO2↑或PH↓使呼吸中枢兴奋,PaCO2↓或PH↑使呼吸
中枢抑制。通过调节使HCO3-/H2CO3趋于20/1,维持PH值的相对恒
定。 3、肾脏排泄和重吸收: ① H+分泌和重吸收: CO2+H2O(在CA作用下)←→H2CO3→H++HCO3近端小管和远端集合小管 泌氢,对碳酸氢钠进行重吸收。 ② 肾小管腔内缓冲盐的酸化: 2HPO4 +H+→H2PO4氢泵主动向管腔内泌氢与HPO42-成H2PO4- 。 ③ NH4+的分泌: 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NH3+HCO3- NH3+H+→NH4+ 通过Na+/NH4+交换,分泌到管腔中。集合管则通过氢泵泌氢与管腔中的NH3结合成为NH4+。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细胞内外的H+-K+、H+-Na+、Na+-K+、Cl--HCO3-,多位于红细胞、肌细胞、骨组织。酸中毒时常 伴有高血钾,碱中毒时,常伴有低血钾。
3.HCO3- 即实际碳酸氢盐(actule bicarbonate,AB) 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 HCO3-值 正常值 22~27 mmol/L 平均值 24 mmol/L 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HCO3- <22mmol/L 可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HCO3- >27mmol/L 可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在标准条件下 [PCO2 40mmHg、Hb完全饱和、温度37℃] 测得的HCO3-值,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正常值 22~27 mmol/L 平均值 24 mmol/L 正常情况下AB=SB 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AB↓<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什么是血气分析

这就是传说中的血气
pH PCO2 PO2 Na+
K+ Ca2+ Glu Lac Hct HCO3- TCO2 BE SO2c THb
参考值 7.35 ~ 7.45
35 ~ 48 83 ~ 108 136 ~ 145 3.4 ~ 4.5 1.15 ~ 1.35 3.33 ~ 5.27 0.5 ~ 2.2 35 ~ 51 18.0 ~ 23.0 22.0 ~ 29.0 -2.0 ~ +3.0 95 ~ 98 11.7 ~ 17.4
❖通常动脉血会顶起针管活塞,尤其是血气针
❖ 2,改变FiO2时,应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达到 稳态
❖健康肺:3mins ❖COPD:20mins ❖呼吸机辅助呼吸:30mins
检测动脉血气时应注意
❖ 3,取样时抗凝剂用量
❖过量肝素会导致PaCO2↓
❖ 4,血样含有气泡或暴露空气
❖空气中 PO2=0.21×760≈160mmHg
❖ 正常值:80 ~ 100mmHg ❖ 反应机体氧合情况
弥散
通气-灌注
BE
就是距离正常的 “差值”
❖ BE:剩余碱,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 后,将pH纠正到7.40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 正常值:±3mmol/L
❖ 反应血浆中碱储备的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 BE<-3mmol/L:代谢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 性碱中毒的代偿表现
什么是血气分析
❖ 血气指的是在溶解于血液中的分子和复合物 ❖ 包括:
气体分子成分:O2,CO2 与气体成分相关的物质成分:HCO3- 电解质成分:K,Na,Glu 血液酸碱度:pH 氧饱和度,SaO2
什么是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

㈥实际碳酸氢盐(AB)
AB是直接从血浆中测定的(HCO3-)的含
量,它反映了机体对酸碱调节的代谢因素, 但也受呼吸因素影响,当PaCO2增加时, (HCO3-)相应有增高。其正常值为21~ 27mmol/L,平均为24mmol/L。
CO2+H2O=H2CO3
2016/3/6 通州区中医院呼吸科-贾东岩 22
例:pH 7.4 ,PaCO2 40 mmHg , HCO3- 24mmol/L,CL- 90mmol/L, Na+ 140mmol/L [分析] :实测HCO3- 24mmol/L似乎 完全正常,但因AG=26mmol >16mmol,提示存在高AG代酸, 掩盖了真实的HCO3-值
慢性呼碱
注:
PaCO2↓↓
HCO3-↓
12~15mmol/L
①“↑↑” “↓↓”为原发改变, “↑” “↓”为继发
②有“ Δ ”者为变化值 2016/3/6
通州区中医院呼吸科-贾东岩
30
③代偿极限:指单纯型酸碱失衡代偿可达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2016/3/6 通州区中医院呼吸科-贾东岩 29
临床上常用的单纯性酸碱状态失衡的预计代偿公式
原发失衡 原发改变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代谢性酸中毒 HCO3-↓↓ 代谢性碱中毒 HCO3-↑↑ 急性呼酸 慢性呼酸 急性呼碱 PaCO2↑↑ PaCO2↑↑ PaCO2↓↓
PaCO2↓ PaCO2↑ HCO3-↑ HCO3-↑ HCO3-↓
Na+
145 mmol/L
= 12 4 mmol/L 意义:AG升高主要反映体内代酸
AG越大,判定代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06
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展望
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判断呼吸功能
判断酸碱平衡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pH值、PaO₂、PaCO₂等 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诊断呼吸 系统疾病。
血气分析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重症感染
重症感染患者常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肿瘤
肿瘤患者的血气分析可用于评估肿瘤病变引起的呼吸功能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04血气分析与治疗
血气分析与呼吸系统治疗的关系
评估呼吸功能
血气分析可以测定血液中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 和氧分压(PO2),从而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这些指标能 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
除了电化学法和光学法,还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等其他血气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直接法是通过抽取动脉血直接测定血气参数,如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间接法则通过测定血液样 本中的电解质离子、葡萄糖、乳酸等参数,计算出相应的血气参数。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准确性和重复性可能较差。
各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03
血气分析与临床诊断
血气分析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血气分析可检测到COPD患者存在低氧血症(PaO2降低)和高碳酸血症( PaCO2升高)。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通常有低氧血症和过度通气(PaCO2降低, PaO2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压氧:
• 大气压下,物理溶解氧相对于血红蛋白
结合氧是微不足道的,但物理溶解氧与 氧分压呈正比,在3个大气压下 (2280mmHg),物理溶解氧可达 6.84ml/100ml,此时,仅靠物理溶解氧便 能满足机体需要
五. 二氧化碳总量 T-CO2
定义: T-CO2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一切形 式的CO2的总含量
– 排除过多的酸或碱,调节血浆中NaHCO3的 含量 – 当产酸增加,排H+吸Na+ ↑,肾脏加强排酸 重吸收NaHCO3,改善酸中毒; – 当产碱 ↑,抑制肾小管酸化,肾脏泌[H+]↓, 增加碱性物质的排出 – 排H+吸Na+减弱,故吸Na+减少,尿Na+增 多,血液中NaHCO3 ↓,改善碱中毒。
用公式表达T-CO2=结合的CO2 +溶解的CO2
六. 实际碳酸氢盐 AB和标准实际碳酸氢盐 SB
• AB是在实际CO2 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下人
体血浆中碳酸氢根的含量,正常2227mq/L,平均24 mq/L。 • SB是指血液在370C、Hb充分氧合与PCO2 为40mmHg气体平衡后测定血浆的HCO3含量,正常值22-27 mq/L。
– – – – – 血浆HCO3红细胞HCO3氧合和还原Hb 血浆蛋白 有机、无机磷酸盐 35% 18% 35% 7% 5%
怎样分析血气报告
1.代偿规律
• 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生物体,对任何异
常都将引发其代偿机制,其代偿规律为:
(1)HCO3-和H2CO3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均 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 HCO3-↑,则H2CO3 必有代偿性增高,反之亦然。 (2)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所以:
4. 机体调节PH的主要机构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 酸中毒时,细胞内K+向细胞外转移, 当பைடு நூலகம்胞内转出3个K+时,则有2Na和 1H+转入细胞内;当碱中毒时,细胞 内外离子交换与酸中毒方向相反,转 移结果可引起细胞外低K+
4. 机体调节PH的主要机构
肺的调节
挥发性酸主要由葡萄糖、脂肪代谢产生的碳 酸,每日产量大约24000mmol/L,由肺排出, 反应迅速并排泄速度较快;
八. 剩余碱 BE
• 指血液在37 0 C、Hb充分氧合、PCO2 为
40mmHg时,将1L全血的PH滴定到7.40 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用酸滴定,表示 碱剩余,用正值表示,用碱滴定,表示 碱不足,用负值表示。 • 正常值为+3mq/L。
九. 缓冲碱 BB
• 是血液中具有缓冲能力的负离子的总量。 • 全血缓冲碱的组成:
二.氧分压 PO2
• (1) 定义 氧分压是氧气所占有的那部分压力,
即溶解状态的氧所产生的压力。 • (2) 正常值:95-100mmHg
– 正常人血氧分压随年龄增加而氧分压逐渐降低,其 正常值计算公式为: – 卧位 103.5-年龄×0.42±3.5 (mmHg) – 坐位 104.2-年龄×0.27 (mmHg) – 年龄 ①PaO2 =101.1-0.323×年龄±5 ②60岁以上每增龄1岁,降低1mmHg,但 不论多大年龄,不小于80mmHg;
• (4) 氧含量 CO2
– 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所携带氧气的毫升数, 包括物理溶解的O2和血红蛋白结合氧。 – 用公式表达为:CaO2= SaO2×Hb×1.34+ PaO2×0.0031 – 如:SaO2=97%,Hb=15g/dl, PaO2=100mmHg – 则:CaO2=0.97×15×1.34+100×0.0031=19.80 – CaO2约为20ml/100ml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5%,则, CvO2=SvO2×15×1.34=15ml – CaO2- CvO2=20-15=5ml
– – –
• 3. Henderson-Hasselbach 公式 简称H-H公式:
– – – – – – – – – – – – – PH=PK+log BHCO3/H2CO3 BHCO3 =27meq/L; H2CO3=1.35meq/L PK=6.1为解离常数 ∴ PH=6.1+log 27/1.35 =6.1+log 20/1 =6.1+1.3 =7.4 由上式可见:PH大小取决于KHCO3/H2CO3的比例 正常时这一比例保持在20/1,PH即可在7.4 BHCO3 /H2CO3可简化为KHCO3 /α.PCO2 α为常数=0.03mmol/L mmHg ∴ BHCO3 /PCO2=20×0.03=0.6 即:当PH为7.4时 BHCO3 =40×0.6
关于PaO2/FiO2 关于
• • •
正常为400以上。 当﹤300时,急性肺损伤 当﹤200时,ARDS
关于Qs/QT
• 计算分流量——吸纯氧20分钟后测血气
0.0031·PA-a DO2 • Qs/QT= ————————————— (0031·PA-aDO2)+(CaO2+CvO2)
(4)PaO2降低的原因、机制 降低的原因、
– [H+] ↑ 或PCO2 ↑,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 量增加,排出过多的CO2,使PH值恢复 正常; – [H+] ↓ 或 PCO2 ↓,呼吸受到抑制,肺通 气减少,CO2排出减少,PH恢复正常
4. 机体调节PH的主要机构
肾脏的调节
固定酸主要由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以及由葡萄糖无氧 代谢产生的乳酸,每日产量约50mmol/L,由肾排出,反应较慢,常 常需要数小时才开始排泄。
4. 机体调节PH的主要机构
血液缓冲系统
细胞外液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Na-Pr/H-Pr 红细胞中 K-Hb/H-Hb K-HbO2/H-HbO2 KHCO3/H2CO3 K2HPO4/KH2PO4 强酸强碱经过缓冲系统后转化为弱酸或弱碱
例如:当机体内产酸增加 → H+ ↑ [H+ ]+NaHCO3→H2CO3 + Na+ --酸根 ↓ CO2↑+H2O 肺 当机体内碱量增加 → OH- ↑ K-OH + H2CO3 =KHCO3 +H2O 肾
2.分析步骤
• (2)分清原发与继发
例1 PH=7.34, HCO3-=15mmol/L, PaCO2=28mmHg 代酸 2 例2 PH=7.47, HCO3-=14mmol/L, PaCO2=20mmHg 呼碱 例3 PH=7.35, HCO3-=32mmol/L, PaCO2=60mmHg 呼酸 例4 PH=7.45, HCO3-=32mmol/L, PaCO2=48mmHg 代碱
• ①原发失衡决定了偏酸或偏碱; • ②HCO3-和PCO2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
衡存在; • ③P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PH正常,应考 虑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的可能。
2.分析步骤
(1)核实结果
PH,PCO2,HCO3-三个变量一定要符合HH公式,若报告所示的上述值代入H-H公 式等式不成立,表明报告有误差。
• • • • • • • •
正常情况下AB=SB SB不包括呼吸因素的影响,受代谢因素的影响; AB受呼吸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程度,AB值表示采样时体内HCO3-的含量 AB HCO AB大于SB → 呼酸 AB小于SB → 呼碱 AB=SB,同时低于正常 → 代酸(失偿) AB=SB同时高于正常 → 代碱(失偿)
(3)肺氧气交换的效率的几个指标 )
• • • •
PA-aDO2 PaO2/PAO2 PaO2/FiO2 QS/QT分流量
关于PA-aO2
– 呼吸空气的氧分压:760mmHg×20.9%=159mmHg – 呼吸道内氧分压为:(760-47) mmHg×20.9%=149mmHg – 肺泡气氧分压为吸入气体进入肺泡后即被功能残气稀释 后的压力,故肺泡内氧分压进一步下降。这种下降与氧 耗量、肺泡通气量、功能残气量多少有关。以公式表达 则为: – PAO2 =(760-47)mmHg×(FiO2-VO2/VA) – PAO2 =PiO2-PACO2/R – 正常状态下PAO2=149-40/0.8=99mmHg – PA-aO2是常用的判断肺内氧交换状态的指标。 – 正常人呼吸空气时PA-aO2=5-15mmHg,受弥散能力、 V/Q比值、分流的影响。
– 例1:PH 7.46,比7.40增加0.06,[H+]应比 40nmol/L下降6nmol/L=34nmol/L – 例2:PH 7.31,比7.40减少0.09,[H+]应比 40nmol/L上升9nmol/L=49nmol/L
如果PH=7.4,HCO3- =24meq/L, PCO2=40mmHg 则:[H+]=40nmol/L, 代入Henderson公式: 40=24×40/24 等式成立 如果 PH=7.35, HCO3- =36meq/L, PCO2=60mmHg 则:[H+]=45noml/L, 代入Henderson 公式: 45≠24×60/36 等式不成立 如果 PH=7.32, HCO3- =30meq/L, PCO2=60mmHg 则:[H+]=48noml/L,代入Henderson公式: 48=24×60/30 等式成立
血气分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肖伟
血气分析的指标及其意义
一. PH值
1. 定义 PH值为氢离子浓度(毫克当量/L)的负对 数,表示血液酸碱浓度的指标 2. 正常值 7.35~7.45 平均7.40。〈7.35 为酸血 症; 〉7.45为碱血症
– 酸血症:体液中[H+]浓度升高超过45nmol/L(P<7.35)称为酸 血症(acidemia), [H+]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即机体病理性产酸 的过程称之为酸中毒(acidosis) 在H+浓度下降小于35nmol/L(PH>7.45),称之为碱血症(alkalemia)。 [H+]降低即机体病理性产碱的过程称之为碱中毒(alkalosis)。 酸中毒导致酸血症,碱中毒导致碱血症。 酸中毒可并存碱中毒,反之亦然。最终可表现为酸血症或碱血 症,但酸血症和碱血症不能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