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2.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忽视某些关键因素。
3.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难以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布局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地区概况及工业发展现状。
(2)影响该地区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工业布局的?
(1)包含工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类、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
(2)设计美观,图文并茂,具有吸引力。
(3)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2.强调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家工业布局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使学生具备科学、严谨、客观的分析问题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然而,对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工业布局问题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一般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环境质量标准高
环境质量标准低
工业投入成本高
污染工业
发达国家或地区
工业投入成本低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工业区位·环境因素 对 环 境 质 量 要 求 高
02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博柏尔 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导致50万人中毒,20 万人受到严重伤害,2500多人死亡,这是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的一个典型事例。
这家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 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 自己的销售门店。在发达的物流支撑 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 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与客户和 相关企业保持即时的联系,因此,区位 选择更看信息的通达性。
信息的通达性影为 靠 近 原 料 供 应 地
矿产资源大量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使得大型船舶运载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 促进钢铁工业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港口分布,所以其主要的影 响因素为交通。
➢ 什么因素导致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 东 风 汽 车 把 总 部 从 十 堰 搬 迁 到 武 汉
案例: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顺德开始兴起制作家 具的小型作坊。改革开放以后,家具产业在顺德逐渐集聚,从原材料、家具产品、家具木工机械、 家具连接件和配件、集聚涂料的生产和销售,到家具会展等一应俱全。顺德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规 模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截止到2016年年底,顺德家具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
案例分析:首钢搬迁至曹妃甸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全册全套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世界国际性组织二导学案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了解石油输出国组织概况 认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的目的和宗旨 理解石油输出国组织对世界石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分析中国面临的石油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小结
高一地理导学案
1.课题名称)
2.学习任务:
(1)运用材料,说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的目的、宗旨和成员国组成;
(2)结合图表等材料,说出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国际石油产量和价格的协调能力;
(3)结合实例,说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3.学习准备: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 1 -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 7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一、教学目标1.掌握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2.以纽约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以纽约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放眼中国省会城市的发展史,石家庄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既不沿江也不靠海,完全是一个靠火车拉起来的新兴城市。
1907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交汇在一个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庄,靠着火车的拉动,这个小村庄迅速壮大,于1968年升格为河北省会,仅比深圳成立经济特区早12年。
今天的石家庄,人口规模超过千万、GDP接近6000亿元,虽然没有取得深圳那样巨大的成就,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两个省会之一(另一个是海口),能从一个小村庄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是非常不简单的。
【引发思考】为什么铁路的修建、繁忙的运输能促进郑州的快速发展?[新课教学]: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讲解】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讨论】区域与城市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拓展知识】关于城市的起源,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防御说,即建城郭的目的是为了不受外敌侵犯;二是集市说,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产品、畜产品,需要有个集市进行交换。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目标1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活动:在工厂里,______________(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_________制成产品。
2.工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相比,工业区位选择虽然也会受地形、水源等________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________因素的影响。
(1)经济效益:工厂应当选择在________最高的地方。
工业特点布局原则典例运输成本原料容易腐烂或原料____________成本很高多建在原料产地附近______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产品容易________或者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多建在靠近________的地方肉类加工业、啤酒制造业等需要大量运进原料建在有便捷的________运输条件的地方,如沿海和沿江港口、铁路枢纽,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等交通便捷的地方钢铁厂能源成本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多建在________附近电解铝厂劳动力成本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多建在具有大量__________的地方普通服装制造、制鞋、____________装配等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多建在高等教育和________发达的地区集成电路、_________制造、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2)环境因素:环境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十分重要。
①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区位选择要求典例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电子厂、感光器材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饮用水厂、啤酒厂②考虑污染程度区位选择要求典例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仓库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③考虑污染类型区位选择要求典例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设计作者:学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三章第二节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教学重点:工业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2.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农业区位因素4.主要的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2)水源3)地形4)土壤(2)人文因素1)市场需求2)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法规4)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筹因素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2.科学技术的进步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三、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1.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3.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4.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新课导入]: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线。
回答问题。
[新课教学]: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活动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生产活动。
《多媒体展示》图3.17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2.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3.工业主要区位因素《思考》工业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多媒体展示》图3.18工业主要区位因素。
与农业相比,工业区位选择虽然也会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1)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利润最高的地方。
如果把工厂建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是很理想的,但是实际上很少有这样所有条件都理想的场所。
因此,在市场因素一定的情况下, 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会综合考虑多种成本,把工厂建在总成本最低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概况
1.农业结构:以为主,作物以为主。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包括东亚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区。
3.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是。
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1.读图 3.17“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结合3.1节农业区位知识,完成横线内容。
气候:。
自然因素地形:。
土壤:。
区位优势水源:。
劳动力:。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历史:。
食物偏好:。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1)。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2),但。
生产特点(3)和低。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4)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
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与区位条件
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乌克兰等国
(2)作物:以和为主。
(3)地形、。
气候、
(4)商品谷物农业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品谷物农业的三大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农业地带中其他的农业地域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问题一:结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试分析季风水田生产对水、土壤和地形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中区位因素对商品率的影响。
【课堂训练】
1.季风水田农业的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广大的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②许多大河都有大面积的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③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工业化水平高,保证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供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3.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B.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很高
C.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大农场为主
D.要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必须扩大播种面积
1.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资金推广杂交水稻,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栽培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科技
D.政策
2.近年来,由于我国粮食大丰收,供过于求,稻谷价格明显下跌。
于是有的农民压缩水稻种植面积而该种其他经济作物,这反映了()
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强
B.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突出
C.交通运输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小
D.国家政策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大
10.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深厚肥沃③气候高温多雨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