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模拟电路(康华光)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模拟电路(康华光)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模拟电路(康华光)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康光华)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2.4.1电路如图题2.4.1所示。(1)利用硅二极管恒压降模型求电路的I D 和 V o 的值;(2)在室温(300K )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求v o 的变化范围。 解(1)求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

mA A V R v V I D DD D 6.8106.8101)7.0210(23

3

=?=Ω

??-=-=

- V V V V D O 4.17.022=?==

(2)求v o 的变化范围

图题2.4.1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如图解2.4.l 所示,温度 T =300 K 。 Ω≈==

02.36.826mA

mV I V r D T d 当r d1=r d2=r d 时,则

mV V r R r V v d d DD

O 6)

02.321000(02.32122±=Ω?+Ω

??±=+?=?

O v 的变化范围为)(~)(O O O O v V v V ?-?+,即1.406V ~1.394V 。

2.4.3二极管电路如图2.4.3所示,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 两端电压V 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图a :将D 断开,以O 点为电位参考点,D 的阳极电位为-6 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 D 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V AO =–6 V 。

图b :D 的阳极电位为-15V ,阴极电位为-12V ,D 对被反向偏置而截止,V AO =-12V 。 图c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 0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D 1导通,此后使D 2的阴极电位为 0V ,而其阳极为-15 V ,故D 2反偏截止,V AO =0 V 。

图d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0 V ,对D 2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 -6V .故D 2更易导通,此后使V A =-6V ;D 1反偏而截止,故V AO =-6V 。

2.4.4 试判断图题 2.4.4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为什么? 解 图a :将D 断开,以“地”为电位参考点,这时有

V V k k V A 115)10140(10=?Ω

=

V V k k V k k V B 5.315)525(510)218(2=?Ω

+?Ω+Ω=

D 被反偏而截止。

图b :将D 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

V V k k V A 115)10140(10=?Ω

=

V V k k V k k V B 5.115)525(5)10()218(2=?Ω

+-?Ω+Ω=

D 被反偏而截止。

图c :将D 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

V V k k V A 115)10140(10=?Ω

=

V V k k V k k V B 5.015)525(520)218(2=?Ω

+?Ω+Ω-=

D 被正偏而导通。

2.4.7电路如图题2.4.7所示,D 1,D 2为硅二极管,当 v i = 6 sin ωtV 时,试用恒压降模型和 折线模型(V th =0.5 V ,r D =200Ω)分析输出电压 v o 的波形。 解 (1)恒压降等效电路法

当0<|V i |<0.7V 时,D 1、D 2均截止,v o =v i ;当v i ≥0.7V 时;D 1导通,D 2截止,v o = 0. 7V ;当v i ≤0.7V 时,D 2导通,D 1截止,v o =-0.7V 。v i 与v o 波形如图解2.4.7a 所示。 (2)折线等效电路如图解2.4.7b 所示,图中V th =0.5V ,r D =200Ω。当0<|V i |<0.5 V 时,D 1,D 2均截止,v o=v i ; v i ≥0.5V 时,D 1导通,D 2截止。v i ≤-0.5 V 时,D 2导通,D 1 截止。因此,当v i ≥0.5V 时有

th D D

th

i O V r r R V V v ++-=

V V V

V om 42.15.0200)2001000()5.06(≈+?Ω

+-=

同理,v i ≤-0.5V 时,可求出类似结果。 v i 与v o 波形如图解2.4.7c 所示。

2.4.8 二极管电路如图题 2.4.8a 所示,设输入电压v I (t )波形如图 b 所示,在 0<t <5ms 的时间间隔内,试绘出v o (t )的波形,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v I (t )<6V 时,D 截止,v o (t )=6V ;v I (t )≥6V 时,D 导通

V t v V V t v t v I I O 3)(2

1

6200)200200(6)()(+=+?Ω+-=

2.4.13 电路如图题2.4.13所示,设二极管是理想的。(a )画出它的传输特性;(b )若输入电压v I =v i =20 sin ωt V ,试根据传输特性绘出一周期的输出电压 v o 的波形。

解 (a )画传输特性

0<v I <12 V 时,D 1,D 2均截止,v o =v I ; v I ≥12 V 时,D 1导通,D 2截止

V v V k k v k k v I I O 43

2

12)126(6)126(12+=?Ω+Ω+?Ω+Ω=

-10V <v I <0时,D 1,D 2均截止,v o =v I ;

v I ≤-10 V 时,D 2导通,D 1 截止

3

10

32)10()126(6)126(12-=-?Ω+Ω+?Ω+Ω=

I I O v V k k v k k v

传输特性如图解 2.4 13中 a 所示。

(b )当v o =v I =20 sin ωt V 时,v o 波形如图解2.4.13b 所示。

2.5.2 两只全同的稳压管组成的电路如图题2.5.2所示,假设它们的参数V 2和正向特性的V th 、r D 为已知。试绘出它的传输特性。

解 当| v I |<(Vz +V th )时,D zl 、D Z2均截止,v o =v I ; | v I |≥(Vz +V th )时,D zl 、D Z2均导通

th Z d d

th

Z I O V V r r R V V v v ++?+--=

传输特性如图解2.5.2所示。

第三章

3.1.1 测得某放大电路中BJT 的三个电极A 、B 、C 的对地电位分别为 V A =-9 V ,V B =一6 V ,Vc =6.2 V ,试分析A 、B 、C 中哪个是基极b 、发射极e 、集电极c ,并说明此BJT 是NPN 管还是PNP 管。

解 由于锗BJT 的|V BE |≈0.2V ,硅BJT 的|V BE |≈0.7V ,已知用BJT 的电极B 的V B =一6

V ,电极C 的Vc =–6.2 V ,电极A 的V A =-9 V ,故电极A 是集电极。又根据BJT 工作在放大区时,必须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条件可知,电极B 是发射极,电极C 是基极,且此BJT 为PNP 管。

3.2.1试分析图题3.2.1所示各电路对正弦交流信号有无放大作用。并简述理由。(设各电容的容抗可忽略)

解 图题3.2.la 无放大作用。因R b =0,一方面使发射结所加电压太高,易烧坏管子;另一方面使输人信号v i 被短路。

图题3.2.1b 有交流放大作用,电路偏置正常,且交流信号能够传输。 图题3.2.lc 无交流放大作用,因电容C bl 隔断了基极的直流通路。

图题3.2.id 无交流放大作用,因电源 V cc 的极性接反。

3.3.2 测量某硅BJT 各电极对地的电压值如下,试判别管子工作在什么区域。 (a )V C =6 V V B =0.7 V V E =0 V (b )V C =6 V V B =2 V V E =1.3 V (c )V C =6 V V B =6V V E =5.4 V (d )V C =6 V V B =4V V E =3.6 V (。)V C =3.6 V V B =4 V V E =3. 4 V 解(a )放大区,因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 )放大区,V BE =(2—l .3)V =0.7 V ,V CB =(6-2)V =4 V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C )饱和区。 (d )截止区。

(e )饱和区。

3.3.5 设输出特性如图题 3.3.1所示的 BJT 接成图题 3.3.3所示的电路,具基极端上接V BB =3.2 V 与电阻R b =20 k Ω相串联,而 Vcc =6 V ,R C =200Ω,求电路中的 I B 、I C 和 V CE 的值,设 V BE =0.7 V 。 解 mA R V V I b

BE

BB B 125.0=-==

由题3.3.1已求得β=200,故 mA mA I I B C 25125.0200=?==β

V I V V CC CE 1R C C =-=

3.3.6 图题3.3.6画出了某固定偏流放大电路中BJT 的输出特性及交、直流负载线,试求: (1)电源电压V CC ,静态电流I B 、I C 和管压降V CE 的值;(2)电阻R b 、R C 的值;(3)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幅度;(4)要使该电路能不失真地放大,基极正弦电流的最大幅值是多少?

解 (1)由图3.3.6可知,直流负载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即Vcc 值的大小,故Vcc= 6 V 。 由Q 点的位置可知,I B =20μA ,I C =1 mA ,V CE =3 V 。 (2)由基极回路得: Ω=≈

k I V R B

CC

b 300 由集-射极回路得 Ω=-==

k I V V R C

CE

CC C 3

(3)求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幅度

由交流负载线与输出特性的交点可知,在输人信号的正半周,输出电压v CE 从3V 到0.8V ,变化范围为2.2V ;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输出电压v CE 从3V 到4.6V ,变化范围为1.6V 。综合起来考虑,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幅度为1.6V 。 (4)基极正弦电流的最大幅值是20 μA 。

3.4.1 画出图题3.4.1所示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设电路中各电容容抗均可忽略,并注意标出电压、电流的正方向。

解 图题3.4.1所示各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3.4.1所示。

3.4.2单管放大电路如图题3.4.2所示已知BJT 的电流放大系数β=50。(1)估算Q 点; (2)画出简化 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3)估算 BJT 的朝人电阻 r be ;(4)如输出端接入 4

k Ω的电阻负载,计算i O V V V A &&&=及S

O VS V V A &&&=。 解(1)估算Q 点

A R V I b

CC

B μ40=≈

mA I I B C 2==β V R I V V C C CC CE 4=-=

(2)简化的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3.4.2所示。 (3)求r be

Ω=++Ω=++Ω=863226)501(20026)

1(200mA

mV

I mV r E bc β (4)116)||('0-≈-=-==be L C be L i

V r R R r R V V A ββ&&& 73||||00-≈+=+=?==be b s be b V s i i V s

i i s VS r R R r R A R R R A V V V V V V A &&&&&&&&&

3.4.5 在图题3.4.5所示电路中设电容C 1、C 2、C 3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1)写出静态电流

Ic 及电压V CE 的表达式;(2)写出电压增益V

A &、输人电或Ri .和输出电阻Ro 的表达式;(3)若将电容C 3开路,对电路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1)Ic 及V CE 的表达式

1

R V I I CC

B C β

β≈= )(32R R I V V C CC CE +-=

(2)V

A &、Ri .和Ro 的表达式 be

L V

r R R A )||(2β-=& be i r R R ||1= 2R R O ≈

(3)C 3开路后,将使电压增益的大小增加

be

L V

r R R R A ]||)[(32+-=β& 同时Ro 也将增加,32R R R O +≈。

3.5.2 如图题3.5.2所示的偏置电路中,热敏电阻R t 具有负温度系数、问能否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

解 图题3.5.2a 所示电路能稳定Q 点,过程如下:

[

↓→↓→↓→↑

C C B BE t I I I V R T

图题3.5.2b 所示电路不能稳定Q 点,因为

[

↑→↑→↓→↑

C C B BE t I I I V R T

3.5.4 电路如图 3.5.4所示,设β=100,试求:(1)Q 点;(2)电压增益s

o V V V A &&&1

1=和s

o V V V A &&&22=;(3)输入电阻Ri ;(4)输出电阻R O1和R O2、

解 (1)求Q 点

V V R R R V CC b b b B 3.42

12

≈+=

mA R V V I I e

BE

B E

C 8.1=-=

V R R I V V e c C CC CE 8.2)(=+-=

A I I C

B μβ

18==

(2)求r be 及Ri

Ω≈++=k I mV

r r E

bb be 66.126)

1('β

Ω≈++=k R r R R R e be b b i 2.8])1([||||21β

(3)

79.0)1(01011-≈+?++-=?==s i i e be c s i i s V R R R R r R V V V V V V A ββ&&&&&&&

8.0)1(02022≈+?++-=?==s i i e be e s

i i s V R R R R r R V V V V V V A ββ&&&&&&& (4)求R O1和R O2、

Ω=≈k R R C O 21

Ω≈++=311)

||||(||

2102β

s b b be e R R R r R R

3.6.3 共基极电路如图题3.6.3所示。射极电路里

接入一恒流源,设∞==L s R R ,0100,=

β。试确定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解 Ω≈++=k I mV

r r E

bb be 8.226)1('β 其中 I E =1.01mA 。

268)||(≈=be L C V

r R R A β&

Ω≈+=

281β

be

i r R

Ω=≈k R R c 5.70。

3.7.1某放大电路中A V 的数幅频特性如图题3.7.1所示。(1)试求该电路的中频电压增益

|A |VM

&,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2)当输人信号的频率 f =f L 或 f =f H 时,该电路实际的电压增益是多少分贝?

解 (1)由图题3.7.1可知,中频电压增益|A |VM

&=1000,上限频率人f H =108HZ ,下限频率f L =102HZ 。

(2)当f =f L 或 f =f H 时,实际的电压增益是57 dB 。

3.7.3 一放大电路的增益函数为

)

102(1110210

)s (6?+?

?+=ππs

s s

A

试绘出它的幅频响应的波特图,并求出中频增益、下限频率f L 和上限频率f H 以及增益下降到1时的频率。

解 对于实际频率而言,可用f j s π2=代人原增益传递函数表达式,得

)10

1(1

)101(10102211102221066

f

j f j f j f j f

j A

+?-=?+

?

?+=πππππ&

由此式可知,中频增益|A M |=10,f =10 HZ ,f H =106HZ 。其幅频响应的波特图如图解3.7.3

所示。增益下降到 1时的频率为 IHZ 及 10 MHZ 。

3.7.6一高频BJT ,在Ic =1.5mA 时,测出其低频H 参数为:r be =1.1K Ω,βo =50,特征频率

T f =100MHz ,pF C c b 3=',试求混合∏型参数e b b b e b m C r r g '''、、、。

mS S mV

I r g E e m 69.571069.572613=?===

-

Ω==

7.866'm

e b g r β

Ω=-=3.233''e b be be r r r

pF f g C T

m

e b 922'==

π MHz f f T 2==ββ

3.7.8 电路如图3.5.1所示(射极偏置电路),设在它的输人端接一内阻 Rs= 5K Ω的信号源.电路参数为:R b1= 33K Ω,R b2=22K Ω。Re =3.9K Ω,Rc =4.7K Ω,R L = 5.1K Ω, Ce = 50μF (与Re 并联的电容器). Vcc =5V .I E ≈0.33mA ,β0=120, r ce =300 K Ω,Ω='50b b r ,f T =700 MHZ 及F C c b p 1='。

求:(1)输入电阻R i ;

(2)中频区电压增益|A VM | (3)上限频率f H 。

解 (1)求R i

Ω≈++=k I mV

r r E

bb be 58.926)

1('β

Ω≈=k r R R R be b b i 55.5||||21

(2)求中频电压增益||VM

A & 因c R r ce >> 故

64.30)||(||≈=be

L c VM

r R R A β& (3)求上限频率f H

mS mV I g E

m 96.1226≈=

Ω≈=

k g r m

e b 47.9'β

pF f g C T

m

e b 89.22'≈=

π pF C R g C C e b L m e b 98.34)1('''

=++=

其中Ω≈='k R R R L c L

45.2//。 Ω≈+=k r R R r R e b b s bb 65.2||)||(''

MHz RC

f H 72.121

≈=

π

第四章

4.1.3一个J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题4.1.3所示,试问:

(1)它是N沟道还是P沟道FET?

(2)它的夹断电压V P和饱和漏极电流I DSS各是多少?

解由图题4.1.3可见,它是N沟道JFET,

其V P=–4 V,I DSS=3 mA。

4.3.3一个MOSFET的转移特性如图题4.3.3所示(其中漏极电流i D的方向是它的实际方向)。试问:

(1)该管是耗尽型还是增强型?

(2)是N沟道还是P沟道FET?

(3)从这个转移特性上可求出该FET的夹断电压

V P,还是开启电压V T?其值等于多少?

解由图题4.3.3可见,它是P沟道增强型MOSFET,

其V T=-4 V。

4.4.l增强型FET能否用自偏压的方法来设置静态工作点?试说明理由。

解由于增强型MOS管在v GS=0时,v D=0(无导电沟道),必须在|v GS|>|V T| (V T为开启电压)时才有i D,因此,增强型的MOS管不能用自偏压的方法来设置静态工作点。

4.4.4已知电路参数如图题4.4.4所示,FET工作点上的互导g m=1ms,设r d>>R d。(1)

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2)求电压增益Av;(3)求放大电路的输人电阻R i。

解 (1)画小信号等效电路忽略r d ,可画出图题4.4.4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4.4.4所示。 (2)求 Av

3.32

11101110-≈?+?-=+-==R g R g V V A m d m i V &&& (3)求Ri

Ω≈+=k R R R R g g g i 2075)||(213

4.5.1电路参数如图题4.5.1所示。设FET 的参数为g m =0.8ms ,r d =200k Ω;3AG29(T 2)的β=40,r be =1k Ω。试求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Av 和输入电阻Ri 。

解(1)求V

A & 由于 r d >>R d ,故r d 可忽略,图题 4.5.1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解 4 .5.1所示。由图有

])1(['e bb b d R r I R I β++=&& b

b b d

e

bb I I I R R r I &&&&38.81

18.0)401(1)1('=?++=++=

β

gs m b b d V g I I I I &&&&&=-=+-=38.9)(

38

.9gs m b

V g I &&-=

gs

gs gs m b

b b b b gs m V V R V g I R I R I R I R I R V g V &&&&&&&&&&3.8238

.98.038.4938

.938.4938.494038.90≈??

=--=-=--=-=β

gs

gs i V V V V &&&&3.90=+= 89.03.93.80≈==gs

gs i V V V V V A &&&&&

(2)求R i

Ω=≈+=M R R R R R g g g g i 1.5)||(3213

4.5.4 电路如图题 4 .5.4所示,设FET 的互导为g m ,r d 很大;BJT 的电流放大系数为β, 输人电阻力r be 。试说明T 1 、T 2各属什么组态,求电路的电压增益Av 、输人电阻Ri ;及输出电阻Ro 的表达式。

解(1)T 1 、T 2的组态

T 1为源极输出器,T 2为共射极电路。 (2)求Av

be

m be

m V r g r g A +≈11

&

be

L c V r R R A )||(2

β-≈&

be

m L c m V V V r g R R g A A A +-≈?=1)||(2

1β&&& (3) 求R i 和Ro

Rc

Ro R R g i ≈≈

第五章

5.1.1在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电路中,放大管的导通角分别等于多少?它们中哪一类放大电路效率最高?

解 在输入正弦信号情况下,通过三极管的电流i c 不出现截止状态(即导通角θ=2π)的称为甲类;在正弦信号一个周期中,三极管只有半个周期导通(θ=π)的称为乙类;导通时间大于半周而小于全周(π<θ<2π)的称为甲乙类。其中工作于乙类的放大电路效率最高,在双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中,理想情况下最高效率可达 78.5%。

5.2.2一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题5.2.2所示,设已知Vcc =12 V ,R L =16Ω,v I 为正弦波。求:(1)在BJT 的饱和压降V CES 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负载上可能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2)每个管子允许的管耗 P CM 至少应为多少?(3)每个管子的耐压 |V (BR)CEO |应大于多少?

解 (1)输出功率

W V R V P L CC om 5.4162)12(22

2=Ω

?==

(2)每管允许的管耗

W W P P OM CM 9.045.02.02.0=?=≥

(3) 每管子的耐压

V V V V CC CEO BR 241222||)(=?=≥

5.2.4设电路如图题5.2.2所示,管子在输人信号v I 作用下,在一周期内T 1和T 2轮流导电约 180o ,电源电压 Vcc =20 V ,负载R L =8Ω,试计算:

(1)在输人信号Vi =10 V (有效值)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

(2)当输人信号v i 的幅值为 V im =Vcc =20 V 时,电路的输出功率、管耗、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

解(l )Vi =10 V 时

1,141022==?==V i im A V V V V

V V A V im V om 14==

输出功率 W W R V R V P L om L cem 25.128

142121212

220=?=?=?=

每管的管耗 W W V V V R P P om om CC L T T 02.5)4

1414.31420(81)4(12

221≈-?=-==π

两管的管耗 W P P T T 04.1021==

电源供给的功率 W P P P T V 29.2204.1025.120=+=+= 效率 %96.54%10029

.2225

.12%1000≈?=?=

V P P η (2)20V 20=====CC im V om CC im V V A V V V V 时,

W W R V P L 2582021212CC 20=?=?=

W V V R P P CC L T T 85.6)4

(22CC

221≈-==π

W P P P T V 85.3185.6250=+=+=

%5.78%10085

.3125%1000≈?=?=

V P P η

5.3.1一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题5.3.1所示,设v i 为正弦波,R L =8Ω,管子的饱和压降V CES 可忽略不计。试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不考虑交越失真)为9W 时,电源电压Vcc 至少应为多大?

解 由

L

CC L

CC

om R V R V

P 8)(2)2(2

2

=

=

则有

V W P R V om L CC 249888=?Ω?=≥

5.3.3一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题5.3.3所示,设T 1 、T 2的特性完全对称,v i 为正弦波,Vcc =12 V ,R L =8Ω。试回答下列问题:(1)静态时,电容C 2两端电压应是多少?调整哪个电阻能满足这一要求?(2)动态时,若输出电压v o 出现交越失真,应调整哪个电阻?如何调整?(3)若R 1=R 2=1.1K Ω,T 1和T 2的β=40,|V BE |=0.7 V ,P CM =400 mw ,假设 D 1、D 2、R 2中任意一个开路,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解(1)静态时,C 2两端电压应为Vc 2=Vcc/2 =6V ,调整R 1或R 2可满足这一要求。

(2)若v o 出现交越失真,可增大R 2。

(3)若D 1、D 2或R 2中有一个开路,则由于T 1、T 2的静态功耗为

mW

V k V V V R R V V V I P P CC

BE CC CE B T T 11562

122.27.0212402

||23121=?Ω?-?

=?

+-?===ββ

即CM T T P P P >>=11,所以会烧坏功放管。

第六章

6.1.2电路如图题6.1.2所示,所有BJT 的β均很大,V BE =0.7V ,且T 2、T 3特性相同,电路参

数如图。问:(1)T 2、T 3和R 组成什么电路?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电路中T 1、R e1起电平移动作用,保证vi =0时,vo =0。求I REF 、I c3和R e1的值。

解(1)T 2、T 3和R 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在电路中作为 BJT T 1的恒流源负载,提高带负载能力。

(2)当vi =0时,vo =0

mA

k V R V V V I I EE BE REF REF C 3.231)127.012()

(23=Ω+-=---=≈

Ω=?-=-=

-313)103.23()7.08(3

31A

V

I V V R C BE I e 6.2.2 双端输人、双端输出理想的差分式放大电路如图题6.2.2所示。求解下列问题(1)

若v i1=1500μV 。v i2=500μV ,求差模输人电压v id ,共模输入电压v ic 的值;(2)若A VD =100,求差模输出电压v od ;(3)当输入电压为v id 时,若从 C 2点输出,求 v c2与v id 的相位关系;(4)若输出电压v o =1000 v i1-999 v i2时,求电路的从A VD 、Avc 和 K CMR 的值。

解(1)差模输人电压为

V V V v v v i i id μμμ1000500150021=-=-=

共模输人电压为

V V v v v i i ic μμ1000)5001500(2

1

)(2121=+=+=

(2)A VD =100,差模输出电压为

mV V v A v id VD od 1001000100=?==μ

(3)id c v v 与2同相。

模拟电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N7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时的反向电流为10μA,试问它在20℃和80℃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在2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 210 1.25 A A μμ -?= 在80℃时的反向电流约为:321080 A A μμ ?=

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I Z 、动态电阻r Z 以及温度系数αU ,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动态电阻r Z 愈小,则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 Z 愈大,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αU 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100B i A μ=80A μ60A μ40A μ20A μ0A μ0.9933.22 安全工作区

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 CBO =1μA ,β=30;试估算该管在50℃的I CBO 和穿透电流I CE O 大致等于多少。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时,I CBO 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度升高1℃时,β大约增大1% 。解:20℃时,()131CEO CBO I I A βμ=+=50℃时,8CBO I A μ≈() () ()0 5020 011%3011%301301%39 t t ββ--=+=?+≈?+?=()13200.32CEO CBO I I A mA βμ=+==

《基础会计学》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5.在借贷记账法下,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第二章会计记账方法 6.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平行登记时的所谓同时登记,确切地说应该是同一会计期间作业一: 登记。()一,单项选择题: 7.平行登记的要求中,所谓登记方向一致,是指会计分录中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 1.下列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符号是一致的。()A预提费用B短期借款C资本公积D应收账款 8.采用借贷记账法,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必定要在两个账户中同时登记。() 2.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就是企业的() 四,名词解释A所有者权益B实收资本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 平行登记发生额平衡法余额平衡法 3.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 五,简答题A资产B负债C收入D费用 1.简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内容和特点。 4.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简述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及两者数量关系核对的公式。 A可能会受影响B不一定受影响C必然不受影响D必然受影响 3.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5.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指()

六,综合题A一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B几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1.计算题C流动资产合计金额与流动负债金额的相等关系D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某企业有关会计要素的数据如下: 6.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负债5000万元;所有者权益8000万元;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C收到外单位前期欠的货款 费用200万元;利润6000万元;D收到国家拨入的特种储备物资 要求: 计算资产总额和收入总额 7.企业用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购货款,属于() 2.某公司设有以下账户: 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现金、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原材A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增B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C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减 料、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材料采D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购、累计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8.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企业,才需要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应交税金、短期借款、资本公积、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A待摊费用B本年利润C银行存款D库存商品

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 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 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 光系统—检测系统 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模拟电路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二章 习题与思考题 ◆ 题 2-1 试判断图 P2-1中各放大电路有无放大作用,简单说明理由。 解: (a) 无放大作用,不符合“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外部直流偏置要求; (b) 不能正常放大,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c)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集电结没有偏置(反偏); (d)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e) 有放大作用(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 (f) 无放大作用,电容C 2使输出端对地交流短路,输出交流电压信号为0; (g) 无放大作用,电容C b 使三极管基极对地交流短路,输入交流信号无法加至三极管基极; (h) 不能正常放大,场效应管栅源之间无直流偏置; (i) 无放大作用,VGG 的极性使场效应管不能形成导电沟道。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放大原理。 ◆ 题 2-2 试画出P2-2中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电路中的电容均足够大,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 解: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概念,练习画出各种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 题 2-3 在NPN 三极管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 BQ 、I CQ 、U CEQ 将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① 增大Rb ;②增大VCC ;③增大β。 解: ① ↓↓?↓?↑?CEQ CQ BQ b U I I R ② 不定)(↑-↑=↑?↑?↑?CQ c CC CEQ CQ BQ CC I R V U I I V ③ ???↓↑?↑?CC CQ BQ V I I 基本不变β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各种参数变化时对Q 点的影响。 ◆ 题 2-4 在图,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 BQ 、I CQ 、 U CEQ 、r be 和||u A &将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① 增大R b1;②增大R b2;③增大Re ;④增大β。 解: ① ?????↑↓?↓↑↑?≈↑?↑?↑?||1u be CEQ BQ EQ CQ EQ BQ b A r U I I I U U R & ② ?????↓↑?↑↓↓?≈↓?↓?↑?||2u be CEQ BQ EQ CQ EQ BQ b A r U I I I U U R & ③ ?????↓↑?↑↓↓?≈↑?||u be CEQ BQ EQ CQ e A r U I I I R &

高数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2.3

2.2)1 ()3,0 x f x x ==; 解: 11 lim 11 lim lim ()lim 3330 lim ()lim 333 x x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 →--+ →++-∞ →→+∞ →→========+∞ 因为0 lim ()lim ()x x f x f x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3)2 11(),02x f x x - ?? == ? ?? ; 解: 2 10000 11lim ()lim ()lim ()lim 22x x x x x f x f x f x -+- -∞ →→→→?? ??=====+∞ ?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4)3,3 9)(2 -=+-= x x x x f ; 解:63 ) 3)(3(lim )(lim )(lim 3 3 3 -=+-+==+ + - -→-→-→x x x x f x f x x x 故极限6)(lim 3 -=-→x f x 2 2 2 2 2 5).lim ()224,lim ()3215, lim ()lim (),lim ()x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0 6.lim ()lim 21,lim ()lim cos 12,lim ()lim (),lim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7)1()arctan ,0f x x x ==;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围,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围和一定的空间围。就期间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

模拟电路第二章

第二章 2—4、二极管电路如图题2.4所示,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各电路的输出 电压V 0,设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 。 解: 二极管导通 V V 7.50-= 二极管VD 1导通,二极管VD 2截止。 V V 7.00-= 2—5、电路如图题2.5所示,图中二极管是理想的,设输入电压t sin u i ω10=(V)时,试画出) t (u 0的波形。 V /u -10

2—6、硅二极管限幅电路如图题2.6(a)所示,当输入波形i u 如图题2.6(b)所示时,画出输出电压0 u 的波形。 2—7、(1)已知两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8V 和6V ,当将它们串联或并联使用时可以得到几 种不同的稳压值? (2)稳压值为6V 的稳压管接成如题图2.7所示电路,R 1=4K Ω,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确定 V 0的值。a )V i =12V , R 2=8K Ω;b )V i =12V , R 2=4K Ω;c )V i =24V , R 2=2K Ω;d )V i =24V , R 2=1K Ω。 V /u V / -0u

解:(1)串联使用时可以得到:8+6=14V ;8+0.7=8.7V ;6+0.7=6.7V ;0.7+0.7=1.4V (2)a)V 0=6V ; b)V 0=6V ; c)V 0=6V ; d)V 0=4.8V ; 2—8、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求输出端F 的点位V F 以及电路各元件中流过的电流:(1)V A =V B =0V ; (2)V A =+3V ,V B =0V (3)V A =V B =+3V 。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忽略不计。 解:(1) V A =V B =0V 时,两个二极管均导通。V F =0V mA 0839312..I R ≈= mA .I I I R VDB VDA 5412 1=== (2)V A =+3V ,V B =0V 时,VD A 截止,VD B 导通。 V F =0V mA 0839312..I I DB V R ≈= = 0=VDA I (3)V A =V B =+3V 时,两个二极管均导通。V F =3V mA 31293312..I R ≈-= mA .I I I R VDB VDA 1512 1=== 2—11、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晶体管3个电极的电位如图题2.11所示,试判断晶体管的类型、 材料,并区分a 、b 、c 三个极。 为PNP 型Ge 管 2—12、某个晶体管的参数如下:V V ,mA I ,mW P CEO )ER (CM CM 1520100 ===,问下列哪种情况下晶体管可以正常工作? (1)mA I ,V V C CE 103==;(2)mA I ,V V C CE 402==;(3)mA I ,V V C CE 206== 解:(1)可以正常工作。(2)CM C I I >不能正常工作。(3)CM C P P >不能正常工作。 (集电极) (发射极) (基极)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 1. 判断题:在问题的后面括号中打√或×。 (1)当模拟电路的输入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出端也会有变化。(√) (2)当模拟电路的输出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入端也会有变化。(×) (3)线性电路一定是模拟电路。(√) (4)模拟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 (5)放大器一定是线性电路。(√) (6)线性电路一定是放大器。(×) (7)放大器是有源的线性网络。(√) (8)放大器的增益有可能有不同的量纲。(√) (9)放大器的零点是指放大器输出为0。(×) (10)放大器的增益一定是大于1的。(×) 2 填空题: (1)放大器输入为10m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A电流信号,增益是10S。 (2)放大器输入为10mA电流信号,输出为10V电压信号,增益是1KΩ。 (3)放大器输入为10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V电压信号,增益是0.01 。 (4)在输入信号为电压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5)在负载要求为恒压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 (6)在输入信号为电流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7)在负载要求为恒流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8)某放大器的零点是1V,零漂是+20PPM,当温度升高10℃时,零点是 1.0002V 。(9)某放大器可输出的标准正弦波有效值是10V,其最大不失真正电压输出+U OM是14V,最大不失真负电压输出-U OM是-14V 。 (10)某放大器在输入频率0~200KHZ的范围内,增益是100V/V,在频率增加到250KHZ时增益变成约70V/V,该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是0HZ,上限截止频率f H是250KHZ,通频带 f BW是250KHZ。 3. 现有:电压信号源1个,电压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万用表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信号源的 内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提示:按照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定义完成,电流通过测电阻压降得到。 4. 现有:宽频信号发生器1个,示波器1个,互导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放大 器的通频带增益、上限截止频率及下限截止频率,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 提示:放大器输入接信号源,输出接电阻,从0HZ开始不断加大频率,由示波器观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并做纪录,绘出通频带各点图形。 第2章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2. 试画出下面4条语句的前趋图: S2: b:=z+1; S3: c:=a-b; S4: w:=c+1; 3.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以及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相互合作, 致使在这些并发执行的进程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就使得进程在执行期间出现间断性。 4. 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因为程序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是 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失去了封闭性。而程序一旦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5. 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能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从而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 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 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a. 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可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 而暂停执行,以及由撤销而消亡,因而进程由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是静态实体。 b. 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其 程序能和其它建立了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本身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c. 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 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而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运行。 7. 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 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PCB中记录了操 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因而它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和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b. 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系统是根据进程 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8. 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a.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变 为执行状态。 b. 当前进程因发生某事件而无法执行,如访问已被占用的临界资源,就会使进程由执行 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 c. 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被暂停执行,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9. 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a. 引入挂起状态主要是出于4种需要(即引起挂起的原因): 终端用户的请求,父进程 请求,负荷调节的需要,操作系统的需要。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章习题解答

习题 题2-1试判断图P2-1中各放大电路有无放大作用,简单说明理由。 图P2-1 题2-1解(a) 无放大作用,不符合“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外部直流偏置要求; (b) 不能正常放大,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c)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集电结没有偏置(反偏); (d)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e) 有放大作用; (f) 无放大作用,输入信号的负半轴不能加到放大电路中去; (g) 无放大作用,电容C2使输出端对地交流短路,输出交流电压信号为0; (h) 无放大作用,电容Cb使三极管基极对地交流短路,输入交流信号无法加至三极管基极;本题的意图是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放大原理。 题2-2 已知图P2-2(a)中:R b=510kΩ,R c=10kΩ,R L=1.5kΩ,V CC=10V。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b)所示。 ①试用图解法求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分析这个工作点选得是否合适; ②在V CC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把三极管的静态集电极电压U CEQ提高到5V左右,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如何改法? ③在V CC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I CQ=2mA,U CEQ=2V,应改变哪些参数?改成什么数值?

(a ) 题2-2解:① 先由估算法算出I BQ C C B E Q BQ b 100.7 mA 0.02mA 20μA 510 V U I R --= ≈ ≈= 然后,由式 C c C CC CE i R i V u 1010-=-=,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直流负载线,其与横、 纵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未(10V ,0)和(0,1mA ),直流负载线与i B =20uA 的一条输出 特性曲线的交点Q1即为静态工作点。 由Q1可得,U CEQ ≈0.5V ,I CQ =0.95mA 。可见,Q1点靠近饱和区,位置不太合适,容易产生饱和失真。 ② 在V CC 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把三极管的静态集电极电压U CEQ 提高到5V 左右,可以改变的参数只有R b 和(或)R c ,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同时减小R b 和R c ,如图中Q2点;2)R b 不变,减小R c ,如图中Q ’2点;3)Rc 不变,增大Rb ,如图中Q ’’2点;4)同时增大Rb 和Rc ,静态工作点在图中Q ’’2点以下。 ③ 在V CC 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I CQ =2mA ,U CEQ =2V ,可以改变的参数只有R b 和(或)Rc 。将i C =I CQ =2mA ,u CE =U CEQ =2V 的一点与横坐标轴上u CE =10V 的一点相连即可得到此时的直流负载线,此时集电极电阻为CC CEQ c CQ 102 k Ω4k Ω2 V U R I --= = =, 由图可见,Q3点处I BQ =40uA ,则CC BEQ b BQ 100.7 k Ω250k Ω0.04 V U R I --= = ≈ ,因此,需要减小 Rb 和Rc 为:Rc =4k Ω,Rb =250k Ω。 i C u CE /V 图 P2-2 (b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B (5)A C 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 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 =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 六、1、 V 2V mA 6.2 μA 26V C C CC CE B C b BE BB B =-=== =-= R I U I I R U I β 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 Ω ≈-= == =-= k 4.45V μA 6.28mA 86.2V B BE BB b C B c CES CC C I U R I I R U I β 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1.1(1)A C (2)A (3)C (4)A 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 t

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1.9 (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 ,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 33.3I L L O ≈?+= U R R R U 当U I =15V 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 O =5V 。 当U I =35V 时,U O =U Z =5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10 (1)S 闭合。 (2)。 ,Ω=-=Ω≈-=700)V (233)V (Dm in D m ax Dm ax D m in I U R I U R 1.11 波形如图所示。 1.12 60℃时I CBO ≈32μA 。 1.13 选用β=100、I CBO =10μA 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 1.14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 代入均 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得 P e=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50-5p, 得Qe=50-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 (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1.5 (2)由于当P=2时,Q d=500-100*2=300,

所以,有: 22 .(100)3003 d dQ P dP Q e =- =--*=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 (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 3 s e =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 .2 1.54 s dQ P dP Q e =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解: (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e d =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a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程序控制结构 2.1 选择题 1.已知int i=0, x=1, y=0;,在下列选项中,使i的值变成1的语句是( C )。 (A)if( x&&y ) i++; (B)if( x==y ) i++; (C)if( x||y ) i++; (D)if( !x ) i++; 2.设有函数关系为y= 10 00 10 x x x -< ? ? = ? ?> ?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关系的是( C )。 (A)y = 1; (B)y = -1; if( x >= 0 ) if( x != 0 ) if( x == 0 )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C)if( x <= 0 ) (D)y = -1; if( x < 0 ) y = -1; if( x <= 0 ) else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3.假设i=2,执行下列语句后i的值为(B )。 switch( i ) { case 1 : i ++; case 2 : i --; case 3 : ++ i; break; case 4 : -- i; default : i ++; } (A)1 (B)2 (C)3 (D)4 4.已知int i=0,x=0;,在下面while语句执行时循环次数为(D )。 while( !x && i< 3 ) { x++; i++; } (A)4 (B)3 (C)2 (D)1 5.已知int i=3;,在下面do_while 语句执行时的循环次数为(B )。 do{ i--; cout<=0 ); (C)int a=5; while( a ) { a--;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二章练习题

注意: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 半导体三极管属于 电流 控制器件,而场效应管属于 电压 控制器件。 2. 放大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失真,分别是 线性 失真和 非线性 失真。 3. 共射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集电极静态电流增大时,其电压增益将变 大 ;若负载电阻R L 变小时,其电压增益将变 小 。 4. 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产生截止失真的原因是 静态Ic 偏小 ;产生饱和失真的原因是 Ic 偏大 ;若两种失真同时产生,其原因是 输入信号太大 。 5.静态工作点Q 点一般选择在 交流 负载线的中央。 6.静态工作点Q 点选得过低会导致 截止 失真;Q 点选得过高会导致 饱和 失真。 7.对于下图所示电路,设V CC =12V ,R b =510k Ω,R c =8 k Ω,V BE =0.7V ,V CE (sat )=0.3V,当β=50,静态电流I BQ = 22μA ,I CQ = 1.1mA ,管压降V CEQ = 3.2V ;若换上一个当β=80,静态电流I BQ = 22μ A ,I CQ = 1.46mA ,管压降V CEQ = 0.3V ,三级管工作在 饱和 状态。 8.对于下图所示电路,设V CC =12V ,三级管β=50,V BE =0.7V ,若要求静态电流I CQ =2mA ,V CEQ =4V ,则电路中的R b = 282.5 k Ω ,R C = 4 k Ω 。

9.对于下图所示电路,已知V CC =12V,R b1 =27 kΩ,R c =2 kΩ,R e =1 kΩ,V BE =0.7V, 现要求静态电流I CQ =3mA,则R b2 = 12 kΩ。 10.已知图示的放大电路中的三级管β=40,V BE=0.7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 Z=6V, 则静态电流I BQ = 0.275mA ,I CQ = 11mA ,管压降V CEQ = 3V 。 11.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下列参数变化的趋势是:电流放大系数β增 大,穿透电流I CEO增加,当I B不变时,发射结正向压降|U BE|减小。 12.若下图所示放大电路在冬天调试时能正常工作,当到了夏天后,发现输出波形失真,且幅度增大,这时发生的失真是饱和失真,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夏天室温升高后,三级管的 I CBO 、 V BE 和β三个参数的变化,引起工 作点上移;输出波形幅度增大,则是因为β参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造成,输出波形幅度增大也是引起失真的一个原因。

模拟电路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 20 )(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 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I I I I 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1(4 5124 512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11 2 1)1(I o u R R u + = ) )(1()1()1()1()1()1(122 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4 在图P7-4所示电路中,列出u O 的表达式。 解: 反馈组态应为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有uu uf F A &&1= I o R R I o uf uu u R R u u R R u R R R R R A R R R F )1()1(11 7373737373313+=???→?+=?+=+=?+==若&&

第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 假定表2—1(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1 (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 =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 =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d =-ΔQ ΔP ·P 1+P 22,Q 1+Q 22 ),有 e d =2002·2+42,300+1002)=1.5 (2)由于当P =2时,Q d =500-100×2=300,所以,有 e d =-d Q d P ·P Q =-(-100)·2300=23 (3)根据图2—4,在a 点即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e d =GB OG =200300=23 或者 e d =FO AF =23 图2—4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 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 3. 假定表2—2(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6)是供给函数Q s =-2+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表2—2 (1)求出价格(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 =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s =ΔQ ΔP ·P 1+P 22,Q 1+Q 22 ),有 e s =42·3+52,4+82)=43 (2)由于当P =3时,Q s =-2+2×3=4,所以,e s =d Q d P ·P Q =2·34 =1.5。 (3)根据图2—5,在a 点即P =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e s =AB OB =64 =1.5 图2—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 =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 图2—6(即教材中第54页的图2—28)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 、AC 和AD 。 图2—6 (1)比较a 、b 、c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模拟电路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汇编

模拟电路第二章课后 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 ◆题 2-1试判断图 P2-1中各放大电路有无放大作用,简单说明理由。 解: (a) 无放大作用,不符合“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外部直流偏置要求; (b) 不能正常放大,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c)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集电结没有偏置(反偏); (d) 无放大作用,三极管发射结没有偏置(正偏); (e) 有放大作用(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

(f) 无放大作用,电容C2使输出端对地交流短路,输出交流电压信号为0; (g) 无放大作用,电容C b使三极管基极对地交流短路,输入交流信号无法加至三极管基极; (h) 不能正常放大,场效应管栅源之间无直流偏置; (i) 无放大作用,VGG的极性使场效应管不能形成导电沟道。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放大原理。 ◆题 2-2 试画出P2-2中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电路中的电容均足够大,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 解: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概念,练习画出各种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题 2-3 在NPN三极管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项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 BQ、I CQ、U CEQ将增大、减小还是不变。①增大Rb;②增大VCC;③增大β。 解: ①↓ ↓? ↓? ↑? CEQ CQ BQ b U I I R ②不定 ) (↑ - ↑ = ↑? ↑? ↑? CQ c CC CEQ CQ BQ CC I R V U I I V b CC b CC b BEQ CC BQ R V R V R U V I≈ - ≈ - = 7.0 BQ BQ CQ I I Iβ β≈ ≈C CQ CC CEQ R I V U- =

模拟电路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课后习题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 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 输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 解: ◆◆ 解:

◆◆ 习题 7-6 试设计一个比例运算放大器,实现以下运算关系:u O =。请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并估算各电阻的阻值。希望所用电阻的阻抗在20k Ω至200k Ω的范围内。 解: 上图为实现本题目要求的一种设计方案,使5.0)1()5.0(21=-?-=?=uf uf uf A A A ,即 I O u u 5.0=。 本题的意图是在深入掌握各种比例运算电路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电路实现给定的运算关系。以上只是设计方案之一。 ◆◆ 习题 7-71为阻值在1k Ω~10k Ω之间可调的电位器,R 2=R 3=20k Ω,R 4=R 5=33k Ω,R 6=R 7=100k Ω,试估算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例系数的可调范围。 解: 当R1 当R1 ◆◆ 解: u o -=2 o u =, A uf = 本题的意图是了解T 型反馈网络比例电路的特点,学习估算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 阻。 ◆◆ 习题 7-9 写出图P7-9(a)和(b)所示运算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解: (a ) 11110110 I I O u u u -=-= (b ) 321321444 14 )141(411)141(14I I I I I I O u u u u u u u ++-=+?+++? ++-= 本题的意图是对比例电路及求和电路进行综合训练。 ◆◆ 习题 7-10 试用集成运放组成一个运算电路,要求实现以下运算关系: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