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写作方法

合集下载

诗歌创作技巧与写作方法

诗歌创作技巧与写作方法

诗歌创作技巧与写作方法诗歌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文学形式,以其简洁、抒情、韵律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悟。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写作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创作出优美而有力的诗歌作品。

一、选择主题在创作诗歌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情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等。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且有兴趣的主题,能够更好地激发你的灵感和创作激情。

二、用比喻和隐喻增加表现力比喻和隐喻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给作品增加深度和表现力。

通过将一个物体或概念与另一个物体或概念进行比较,诗人能够用更具体、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可以用“美丽如花”来形容一个女孩子,这样能够更生动地表达出她的美丽和可爱。

三、运用押韵和节奏押韵是诗歌的一大特点,通过重复相似的音韵,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在写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主题的韵脚,如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等,使整篇诗歌更具和谐感。

此外,节奏也是诗歌不可忽视的要素。

通过使用不同的词汇长度、重音以及停顿的方式,诗人能够赋予诗歌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可以利用排比、对仗等手法,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四、借鉴前人经典之作在创作诗歌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经典之作。

阅读一些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并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和学习他们的作品,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注重意象的运用意象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能够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使用生动的形象、具体的细节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能够使诗歌更加具体、生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诗歌是以简洁为美的艺术形式,所以在写作中要尽量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用恰当的词语和短小精悍的句子来传达出自己的意境和情感。

避免使用废话和冗余的修辞,保持诗歌的精炼和纯净。

总结: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运用比喻和隐喻、押韵和节奏的手法,借鉴前人的经典作品,注重意象的运用和用简练的语言表达,都是写作优秀诗歌的关键技巧和方法。

怎么编诗歌一首诗歌

怎么编诗歌一首诗歌

怎么编诗歌一首诗歌作为一位优秀的内容创作者,编写一首诗歌并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认为有帮助的步骤和技巧。

一、确定主题和情感首先,要确定你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达情感,你需要思考你的诗歌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是悲伤、欣喜还是怀旧等等。

这将是你后续构思的基础。

二、选择适当的诗歌形式在确定主题和情感后,你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诗歌形式。

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韵脚和节奏,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典型的抒情诗通常采用四行押韵的结构,而散文诗则更加自由。

选择一个适合你主题和情感的形式将有助于表达你的意思。

三、构思和写作接下来是构思和写作的过程。

你可以在纸上写下你的想法和关键词,以充分表达你的主题和情感。

然后,可以开始写作,不必拘泥于语法和文法,允许自己写出任何想法,无论好坏。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让你的诗歌易于朗读和理解,同时保持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四、编辑和改进写完诗歌之后,需要进行编辑和改进。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提高诗歌的质量,改善语言的表达和减少冗余。

你需要读完你的诗歌,检查语法、标点和拼写。

此外,向朋友或其他诗歌爱好者寻求反馈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朗诵和分享最后,在朗读和分享你的诗歌之前,需要在心里默读几遍,过一过头,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它的意思。

你应该努力地朗读你的诗歌,使之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这将使你的诗歌更加生动。

总之,写一首优美的诗歌需要持续的练习和不断的尝试。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诗歌构思和写作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手法诗词写作手法丰富多样,诗人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塑造形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写作手法。

1.赋、比、兴: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直接描写对象,铺陈其事,如杜甫的《春望》。

比:通过比喻来表达情感,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兴:借助其他事物来引发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或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如月亮常常象征团圆和思念。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更深层的意义,如鸽子可以象征和平。

4.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5.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现效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6.对仗:在诗句中使用平仄、字数、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形成韵律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设问:在诗中提出问题,有时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有时则是自问自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9.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和表达激动的情感。

10.用典: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前人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增加深度,如杜甫的《咏怀古迹》。

11.隐晦:不直接表达意思,而是通过含蓄、曲折的方式来传达情感,如李商隐的《无题》。

12.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13.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王维的《相思》。

14.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诗歌创作效果。

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创作意图,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创作出千变万化的诗歌作品。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1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2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如何写好诗歌

如何写好诗歌

如何写好诗歌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表达思想等方式,以韵律和节奏的形式展现出来。

写好诗歌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灵感,下面将介绍一些写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一、寻找灵感1. 观察生活:生活是诗歌的源泉,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从中汲取灵感。

可以关注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等,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2. 阅读诗歌: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拓宽视野,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时也能够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3. 写作日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观察,可以帮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题材和主题1. 选择感兴趣的题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创作中,写出更有深度和情感的作品。

2. 确定主题:诗歌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是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主题要与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相契合。

三、运用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来描绘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对偶: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矛盾,增加诗歌的张力和冲突感。

4. 押韵:诗歌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可以通过押韵来增加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四、注意诗歌的结构和节奏1. 行数和句式:诗歌的行数和句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可以是四行、八行、十四行等,句式可以是押韵或者不押韵。

2. 节奏和韵律:诗歌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可以通过控制诗句的长短、音调的变化等来实现。

五、反复修改和润色1. 初稿:写完初稿后,可以先放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审视和修改,找出不足之处。

2. 修辞和表达:检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生动。

3. 语言和韵律:检查诗句的语言是否流畅、准确,韵律是否和谐。

六、勤于练习和积累1. 练习写作: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可以定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积累素材: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积累各种素材和经验,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诗歌的写作方法

诗歌的写作方法

诗歌的写作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歌是一种精致的文学形式,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许多人都梦想能够写出令人动容的诗歌,但是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诗歌的写作似乎是一个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领域。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地创作出优美的诗歌作品。

要写好一首诗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情感表达。

诗歌是通过诗人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在写作前需要先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

这可以是关于爱情、友情、自然、人生等各种主题,只要是能够触动内心的情感都可以成为诗歌的创作素材。

在确定了主题或情感之后,诗人可以通过构思和设想,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从而使诗歌更加真实和感人。

在构思诗歌内容时,诗人可以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

可以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含量。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通过合理的排列和押韵,可以使诗歌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增加诗歌的韵味和表现力。

诗人在写作时可以不断地尝试各种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从而不断提高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在写作诗歌的过程中,诗人还需要注重语言和形式的选择和处理。

诗歌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因此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

诗人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古典的诗歌形式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从而使诗歌更具有传统和经典的味道。

诗人还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现代的写作手法和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等,从而使诗歌更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

诗人在写作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和形式,从而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作诗歌还需要注重细节和修饰,使诗歌更加完美和精致。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精炼的文学形式,因此诗人需要在写作时注重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的选择和修饰。

通过精心的打磨和修饰,可以使诗歌更加通透和感人,增加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诗歌写作的方法与创作技巧

诗歌写作的方法与创作技巧

诗歌写作的方法与创作技巧诗歌是一种通过抒发情感、展现美感,以及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

要想成为一位出色的诗人,不仅需要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还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升诗歌的表达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写作的方法与创作技巧,帮助诗人们更好地驾驭文字,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一、感知与体验诗歌的表达源于内心的感知和体验,因此作为诗人,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感知力和体验能力。

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对于外界的情感和景象保持敏感,从而能够发掘出深埋心底的细微感受和情感。

二、选题与主题选取一个合适的题材和主题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一步。

主题既可以是宏大的人生哲理,也可以是某一具体情境下的体验感受。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共鸣的主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来将抽象的情感或思想转化为生动的意象,抒发出更深层次的内心感受。

同时,运用排比、倒装、重复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让诗歌更具韵律感。

四、用词准确精练诗歌是一种精炼的文学形式,因此在用词上要力求准确简练。

避免使用过于庞杂的词汇,替代为精确的表达方式,用简单的语言传递出最核心的情感或思想。

同时,在选择词语时要注重音韵的和谐性,让诗歌在声音上呈现出一种韵律感和优美感。

五、结构与节奏诗歌的结构和节奏对于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如押韵、定型诗等,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协调性。

同时,要注重诗歌的节奏感,合理安排句子的长度和停顿,让诗歌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六、反复修订一首好的诗歌通常是经过反复思考和修订的结果。

创作完成后,要不断地反复审视自己的作品,剔除冗余或不必要的内容,突出重点。

可以请教他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再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精炼。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写作方法作诗有法,但无定法。

诗歌创作的过程可划分为“发现”——“构思”——“表达”三个步骤。

我们只有深入生活,用心观察和体味,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发现诗意。

发现诗意只是诗歌创作最初的阶段,接下来我们要仔细谋划和构思诗歌的篇章结构,将散漫的诗情集中起来。

诗歌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表达,也就是将诗情语言化的过程。

概括起来,诗歌写作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是:(一)、注意观察生活,敏锐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这是诗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里写下的诗句。

可以说,是生活的宽广博大和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细致观察触发了何其芳蓬勃的创作灵感。

如海洋般广阔的生活不仅处处有快乐和宝藏,而且处处充满了诗情和诗意。

不过,这诗情诗意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才能发现,只有异常敏锐的心灵才能捕捉。

诗人艾青说:“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的源泉,把每个日子都活动在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憎、爱、忧愁与愤懑里,将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的最深处,流出无比芬芳与浓烈的美酒。

”很显然,艾青把生活实践看作诗歌创作重要的源泉。

当然,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生活”的含义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社会实践,而且包括内心生活,二者的配合才构成了诗人的全部生活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敏锐地捕捉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及时将它积淀在思维的信息库中,以备日后的诗歌构思和诗歌创作之用。

藏克家《歇午工》写道:“睡着了,/铺一面大地,/盖一身太阳,/头枕着一条疏淡的树荫”,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积累,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

(二)、注重灵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炼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创作灵感的解释是很多的。

柏拉图认为灵感是附着在诗人身上的神力,苏格拉底把灵感解释为诗人天生特有的禀赋。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灵感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它是突如其来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

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灵感的意义是非凡的,灵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艾青所说:“灵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调协、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偶然的开启。

”“灵感是诗的受孕。

”灵感尽管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轻易获得,只有长期积累才可以偶尔得之。

所以,诗歌创作要注意灵感的培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锤炼诗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只有做到了这些,诗歌灵感才会在我们的创作活动中不期而至。

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是一个意象。

诗歌的写作常常是从作者对生活中某个人、事、景、物、理产生了独特的诗美体验而获得的第一个意象开始的。

诗歌创作的灵感就是诗歌作者对情感能够具象化、主观情志能够文字化的一种突然顿悟和把握。

无形的情绪突然有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观念突然有了具象,这使得诗歌作者的心理结构和语言结构有了豁然的改组更新。

这种诗歌的写作灵感有短暂性、突变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

长期艰苦的文学修养和积极努力的艺术构思是诗歌写作灵感得以爆发的基础。

重视对诗歌意象的采撷与提炼。

诗情表达必须借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意象的得来必须依靠我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

春夏秋冬,时序更替,天南地北,空间转换,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空间中,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各自不同,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和理解也迥然有别,优秀的诗人都善于在不同的时空里提取独特的意象,把自己对于世界与自我的独特认识与理解用语言来物化。

比如诗人李金发,从1919年(当时他年仅19岁)起开始离开祖国,到法国求学长达5年,出于对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他择取了许多独具个性的意象来写自己的生命境遇,他以“弃妇”隐喻自己卑微的人生地位,以“寒夜”来写周围的环境,以“可死的生物”交代自己孤苦的灵魂,等等。

对意象的诗化采撷和精心提炼,使李金发的诗歌达到了很高水平,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诗歌灵感出现后,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地意象化;灵感体验意象化后,应及时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

这就是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阶段。

相当多的人不能完成这个三阶段的写诗过程。

有的人虽有灵感体验,但未能及时地将诗美体验化为诗歌意象;有的人在脑海里虽然形成了诗歌意象,但不能及时准确地将诗歌意象词语化、文字化,这样一首诗仍然活跃在作者的脑海里而不能成形。

因此,发现诗美,体验诗美,传达诗美是一个诗歌作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能力。

这种心理结构和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虽然它与人的诗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提高。

初学诗歌写作,反复学习、吟咏优秀诗歌,排除一些日常生活的功利内容,静心地投入感情去咀嚼生活,努力培养一种把抽象情感有形化、把内心体验意象化、把内心意象词语化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使“灵感——寻象——寻言”的诗歌写作三阶段顺利地连接和实现。

(三)、以超常化的语言构造来呈现意象意象在诗歌中的呈现需要借助超常化的语言,一般来说,呈现意象的语言方式包括下列几种情形:1,动词精选对于诗意呈现来说,动态的意象比静态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诗歌更显得情绪流溢,力度扩张,意蕴生动,充满饱满的内在张力。

动态意象还能抓攫住读者的阅读视线,撩发他们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

一个恰切的动词会让诗歌意象变得灵动鲜活,从而使整首诗歌的艺术水准跃升到更高层次。

如陈敬容的《哲人与猫》:“雨锁住了黄昏的窗,/让白日静静凋残吧”,“锁”这个动词形象地点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给人的心灵造成的阴影,白日因这雨的紧“锁”而静静凋残;藏克家的《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溶”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情形;还有“浓云把闷气写在天上。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写”与“扣”也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诗歌作品中是相当平常的现象。

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一般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相互的词性转换,通过活用,扩大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的表达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表现力。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地”,“请停下来,停下你疲劳的奔波”,“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满了这么多的芬芳”,其中“狼藉”、“奔波”、“朦胧”、“芬芳”都属于词类活用,表意效果很明显。

台湾诗人洛夫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台湾诗人蓉子的诗句:“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在这时嫁接为动词,整个意象便生动活泼起来。

蓉子诗句中因有了“走过”,后一旬嫁接“踩痛”使意象显得新颖又独特。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这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我们知道,古诗中常用自然之“丝”来表达心理之“思”,以天气之“晴”暗示情感之“情”,以“折柳”的动作行为来喻示对朋友的依依难舍和百般挽留。

新诗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也不少,如吴晓的《给奏琴的少女》中有这样的诗句:“笼罩我的琴面的/是月光一样轻柔地洒落的/你的凝视/我的弦因幸福而绷得紧紧/一颗渴望歌唱阳光、花朵、溪流的心/在你芳香的呼吸的抚摸下/刹那间明朗地开放”,诗句表层上写“琴”和“弦”,深层的意思是指“情”和“心弦”,恋爱中的款款深情,捧手可掬。

再如卞之琳的《无题一》:“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无题”一般用于爱情诗的写作,这里的“小水”,既是自然界的细雨,也是诗人所沐浴的爱情的雨水,这里的“春潮”,既是季节的实写,更是诗人春心荡漾的描摹。

张烨的《妙龄时光》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涵着两层不同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4,省略与跳跃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之美。

诗歌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绪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的意蕴无限,经得起多次阅读与阐释。

如曾卓《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里,偶而抬头/遥望六十岁,象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象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从短短的八行诗将年轻到年老的几十年岁月组接在一起,中间用“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上下贯通,那么这几十年如何过来的?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诗人又如何来抗御这些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呢?诗中没有交代,一笔带过,省略后所造成的意义空白,由读者自己去填充。

再如顾城《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诗人的诗情是跳跃的,“鸟儿”、“少年”、“葡萄藤”与“海浪”彼此并不搭界,它们的情态从四个侧面反映了“弧线”带给人的审美思考。

5,近比与远比朱自清在评价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时,将诗歌中的比喻分为“近取譬”和“远取譬”两种类型,即“近比”与“远比”,并认为李金发的诗歌属于后者。

他说:“所谓远近不指比喻的材料而指比喻的方法;他们能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中间看出同来。

他们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并且用最经济的方法将这关系组织成诗。

”也就是说,所谓“近比”,是指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关系极为明显,读者读后可以马上接受,如“当我的生命嫩的像花苞,/每样东西都朝着我发笑。

”把“嫩的生命”比作“花苞”,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而所谓“远比”,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性不明显,二者跨度很大,读者粗看起来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比喻陌生化效果强烈,给读者带来的审美刺激也更大。

例如“精神世界最深的沉思象只哀愁的手。

”“沉思”与“手”之间的差别很大,用“手”比喻“沉思”,显然属于“远比”。

有时,为了诗歌表达的需要,诗人往往会把“近比”和“远比”结合起来使用,如舒婷《致橡树》:“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比喻是“远比”,第二个则是“近比”。

6、超常组合精选动词和一词多义是尽可能发挥一个词的多重内容,跳跃省略是从删减某个词的角度来增加内涵。

超常组合则是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词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

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以这种陌生的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诗歌作者微妙的情感体验。

臧克家《春鸟》里写的:“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就是典型的例证。

7、句法多变这是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陌生的手段。

像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倒装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形态,以陌生化的效果来表达诗歌作者的独特的内心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