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第九章 诗歌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二、初期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继 《微雨》之后,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人也开始写作象征主义诗歌,形成 了初期象征派诗歌潮流。作为一个诗歌流派,他们并没有共同发表自己的理论主张, 但从他们各自独立发表的艺术见解来看,则共同表现了一种不同于初期白话诗的美学 原则。首先,他们强调艺术必须表现自我。李金发认为:“艺术是不顾道德的,也与社会 不是共同的世界。艺术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美;艺术家唯一的工作,就是忠实表 现自己的世界。所以他的美的世界,是创造在艺术上,不是建设在社会上。”① 他以个 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主张诗是 “个人灵感的记录表,是个人陶醉后引吭的 高歌”。
其次,他们强调诗歌的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 重主观世界与客观对应物的契合,注重诗的意象暗示功能和神秘性。这也是李金发和 其他象征派诗人的美学追求。李金发认为,美蕴藏在想象中、象征中,穆木天进一步 认为:“诗要有强大的暗示功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 诗是要暗示的,是最忌说明的。……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他 主张诗歌应该 “用有限的律动的字句启示出无限的世界”。
最后,他们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他们针对 “五四”初期新诗过分散 文化而缺少艺术锤炼的毛病,提出了诗歌语言 “音”与 “色”结合的美学主张。他们 追求 “音”与 “色”的交错,认为这是 “最高的艺术”。 早期象征诗派的出现,是对缺少余香与回味的初期白话诗的一种反拨,丰富了新 诗的表现手法,为发展中的新诗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在经过短暂的艺术历程 后,象征派诗很快地衰落下来。它的衰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原因。象征 派诗人都反对诗歌的 “时代意识”,认为诗是 “个人灵感的记录表”。他们的诗一味地 表现幻灭、颓废、徘徊,情感上毕竟太狭窄了,与时代潮流和文化潮流的发展背道而 驰。二是民族传统的原因。尽管象征派倡导西方艺术与民族传统的沟通,但在实践上 表现出来的却是对民族传统的疏离,而且他们在借鉴西方艺术时缺乏自己的消化和创 造。许多作品由于过分骛新而显得怪诞,由于大量外文词语的运用而破坏了阅读的完 整性,结果渐渐为读者所厌弃。
(完整版)诗歌写作教案

(完整版)诗歌写作教案诗歌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三、教学内容1. 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1.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1.3 诗歌的修辞手法2. 诗歌写作的技巧2.1 主题的选择与突破2.2 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2.3 节奏和韵律的运用2.4 意象的构建和运用3. 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3.1 抒情诗的写作方法3.2 描写诗的写作方法3.3 讽刺诗的写作方法3.4 叙事诗的写作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诗歌写作的基本知识1.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是以语言为材料,运用声音、形象、意象、节奏等艺术手法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是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形式多样。
1.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歌包括抒情诗、描写诗、讽刺诗、叙事诗等。
它们在形式和结构上有所差异,但都需要注意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1.3 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其中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这些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第二节诗歌写作的技巧2.1 主题的选择与突破选择合适的主题是诗歌写作的基础,可以从生活、情感、自然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亲身体验和细腻的观察能够帮助我们突破常规,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2.2 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用词准确且具有多样性是写作好诗的关键。
合理运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类,增加诗歌的意象和表达力。
2.3 节奏和韵律的运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注意句子长度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运用,使诗歌更加流畅和饱满。
2.4 意象的构建和运用通过意象的构建,能够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意象的效果。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诗歌写作方法3.1 抒情诗的写作方法抒情诗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
诗歌写作基础知识

诗歌写作基础知识诗歌写作基础知识导读:第⼀节诗歌概述诗歌是⽂学的重要体裁之⼀。
“诗⾔志,歌咏⾔”(《尚书·尧典》)“故哀乐之⼼感,⽽歌咏之声发。
诵其⾔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汉书·艺⽂志》)诗歌具有认识作⽤、教育作⽤和审美价值。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考正也。
”(《汉书·艺⽂志》)孔⼦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饥者歌其⾷,劳者歌其事”。
我国历来强调“诗⾔志”。
⾔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和对⼈进⾏道德规范的⼒量。
“诗是⼈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类以朝向理想的勇⽓。
”(艾青:《诗论》)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是⼀定的社会⽣活的最集中的表现。
“意思犹五⾕也,⽂,则炊⽽为饭;诗,则酿⽽为酒。
”(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活的。
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和启⽰⼒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表达⽅法的抒情性。
诗歌是⼀种抒情的⽂学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为志,发⾔为诗。
情动于中⽽形于⾔”。
(《⽑诗序》)诗贵真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也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华声,实义。
”(⽩居易)“诗的创作贵在⾃然流露。
诗的⽣成如像⾃然物的⽣存⼀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
我想新体诗的⽣命便在这⾥。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学样式的抒情相⽐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形式的⾳乐性。
诗是最富⾳乐性的语⾔艺术。
“情发于声,声成⽂谓之⾳”(⽑诗序),和谐的⾳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学样式的⼀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说:“既然你⽤韵⽂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些。
”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制作的语⾔,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般,使⾃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
诗歌的写作方法

诗歌的写作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歌是一种精致的文学形式,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许多人都梦想能够写出令人动容的诗歌,但是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诗歌的写作似乎是一个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领域。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地创作出优美的诗歌作品。
要写好一首诗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情感表达。
诗歌是通过诗人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在写作前需要先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
这可以是关于爱情、友情、自然、人生等各种主题,只要是能够触动内心的情感都可以成为诗歌的创作素材。
在确定了主题或情感之后,诗人可以通过构思和设想,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从而使诗歌更加真实和感人。
在构思诗歌内容时,诗人可以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
可以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含量。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通过合理的排列和押韵,可以使诗歌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增加诗歌的韵味和表现力。
诗人在写作时可以不断地尝试各种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从而不断提高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在写作诗歌的过程中,诗人还需要注重语言和形式的选择和处理。
诗歌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因此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
诗人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古典的诗歌形式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从而使诗歌更具有传统和经典的味道。
诗人还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现代的写作手法和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等,从而使诗歌更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
诗人在写作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和形式,从而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作诗歌还需要注重细节和修饰,使诗歌更加完美和精致。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精炼的文学形式,因此诗人需要在写作时注重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的选择和修饰。
通过精心的打磨和修饰,可以使诗歌更加通透和感人,增加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诗歌写作PPT课件

意象定义
意象是诗歌中通过语言所 描绘出的具体或抽象的形 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 观物象的融合。
意象作用
意象在诗歌中承载着传达 诗人情感、营造诗歌氛围、 构建诗歌意境的重要作用。
意象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意象可 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 文化意象等。
情感类型与表达方式
情感类型
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包括喜怒哀乐、 爱恨情愁等,这些情感是诗歌创作的 核心动力。
节奏作用
赋予诗歌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使读者产生美感和共鸣。
节奏种类
如轻重音节奏、长短音节奏、平仄 节奏等。
音韵美体现方式
押韵
通过相同或相近韵脚的运用,使 诗歌具有和谐统一的音韵效果。
音调
利用高低、升降、快慢等音调变 化,形成独特的音韵美。
拟声
模拟自然声响,增强诗歌的形象 感和生动性。
节奏韵律在诗歌中运用
现代汉语诗歌写作误区提示
过于追求形式
01
现代汉语诗歌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避免过分追求形式而
忽略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滥用修辞手法
02
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但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导
致诗歌语言晦涩难懂,影响读者阅读体验。
忽视现代汉语特点
03
在创作现代汉语诗歌时,应充分考虑现代汉语的特点,避免盲
05
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实践指 导
现代汉语特点分析
语音特点
现代汉语音节分明,声调丰富,具有音乐性。在诗歌写作中,可运 用押韵、平仄等手法,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量丰富,词义灵活多变。诗歌作者应善于运用各种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写作基础知识—诗歌的写作.doc

写作基础知识一诗歌的写作第一节诗歌概述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汉书•艺文志》)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
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诗论》)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
“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苛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
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诗贵真情。
“没有感情, 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
苛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
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
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
”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n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第二节诗歌的写作初学者怎样学习写诗呢?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诗歌写作》ppt课件

《诗歌写作》ppt课件contents •诗歌写作概述•诗歌写作基础•诗歌写作技巧•不同类型诗歌的写作方法•诗歌欣赏与评论•诗歌写作实践与分享目录01诗歌写作概述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音乐性和表现力的文学体裁,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表达情感、描绘景象、抒发思想。
定义诗歌语言简练、精确,富有意象和象征性。
语言凝练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乐性诗歌能够深入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表现力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的历史与发展起源于劳动号子、祭祀歌谣等,逐渐发展为《诗经》、《楚辞》等代表作品。
唐诗、宋词等成为古代诗歌的巅峰,涌现出李白、杜甫、苏轼等伟大诗人。
随着白话文的推广,现代诗歌逐渐兴起,出现了徐志摩、戴望舒等诗人。
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涌现出众多流派和诗人。
古代诗歌中古诗歌近现代诗歌当代诗歌诗歌的分类与流派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是诗歌的主要流派。
各流派在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有所不同,共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02诗歌写作基础诗歌语言要求高度浓缩,以简洁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涵。
精炼性形象性抒情性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能触动读者心灵。
030201通过具体的物象或景象,表达抽象的情感或观念,形成独特的诗歌意境。
意象运用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或形象,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象征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而象征则是意象的升华和提炼。
意象与象征的关系节奏诗歌中音节的长短、轻重、缓急等变化,构成诗歌的节奏感。
韵律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和谐的音乐美。
节奏与韵律的关系节奏是诗歌的骨架,韵律则是诗歌的血肉,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诗歌的音乐美。
03诗歌写作技巧从自身经历、观察或阅读中汲取灵感,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
中职教育-《创意写作教程》课件:第九章 自由诗与歌词写作(葛红兵 许道军 主编 高教版).ppt

如何证明一首诗是诗?
请同学们各自谈一下自己写的是不是诗?依 据是什么?
诗之所以称之为诗,在于其诗意。 诗意: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精粹提炼与外
部世界的敏锐观察所传达给读者的独特意 义与新鲜感受。 永远第一次,永远是奇观。
诗意来自哪里?
第一个方面,诗意来自文字对情感、认识、 生活信息的着意安排,也就是常说的与其 他文本相异的“抛字”“断句”“跳 转”“分行”等写作惯例、有意味的形式 的设置,让它们获得一种超越日常本身乃 至有异于其他文本或成规的陌生化效果。
2.诗是文字压缩的艺术。能指大于所指;用 物象、意象、象征说话;用意境说话;跳 跃、留白。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
梅花便落了下来
帝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一面镜子永远等侯她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所谓“意象”,是诗人内部无形而抽象的 经验、情感、意绪、观念的外化和具象化。
戴望舒《雨巷》
郑愁予《错误》
◎根据减法原则抛字与选词
“诗歌是一个文字压缩的艺术,一首好诗 的标准,也许就是如何做到以最少说最 多”。
在惜字如金的前提下,要精选词语,尤其 是动词。
顾城《远和近》
◎根据情绪平衡和意义完整原则断行 在偏于抒情的自由诗中,情绪平衡原则占
物象、意象、象征说话,也可以结合叙事 (讲一个故事)。 2.用诗的语言说话。 二、写一个很谨慎的人。
错位
寒雪
他动作很稳
也有着,不是他这个
走路是,说话是,微笑 年龄的纯净和猎奇
也是
我一直充满悬疑
好像他的体内堆满瓷器, 我疑惑,一个女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由诗与格律诗
自由诗是指表达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
格,在语词和诗句组构中不受格律的影响和制 约的诗歌。
格律诗是指依照固定的格套和严密的节
奏与韵脚而创作出的诗体。
(三)古体诗与现代诗
古体诗使用的语言是古代汉语语言系统,
也遵循古典诗歌的创作规则。
现代诗使用的语言系统是现代汉语。
(四)民歌与散文诗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民间广
(三)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 炉。
耿林莽的《秘密》: 雪来到人间的时候,脚步轻轻。 象湖水那样清澈,梦一样安宁;少女的肌 肤那样润洁,白鸽的羽毛那样纯净。 雪来到人间的时候,正黑夜,人们已经安 寝。 在无人行走的柏油路上,我走过去,留一 行浅浅脚印。绵密的雪花,匆忙赶来,又把它 填平。 就象初恋的少女,怀着难言的羞怯,敛起 那看不见的笑纹。 这是个秘密,埋藏得很深。
你们听到世间最洪亮、最阔大的歌么。
那是用勤劳和虔诚,用汗水谱写出来的歌呵。
那是用锄头,用犁具艰苦地翻着土地,铺 写在土地上面的歌呵。 犁痕,黑色的海的波浪一样,洪亮而阔大 地,唱着对于我们的劳动的赞美诗。
(二)意象与意境的交融
如鲁迅的《秋夜》,既塑造了“枣树” 这样的典型意象,又营造出静谧秋夜的意境, 典型意象与深邃意境合奏出一曲动人心扉的生
理的坚定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
二、借助意象的想象
诗歌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 通过单个或多个的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情 感 。
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
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 如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 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
在世界民族文学史上,诗歌是最早 出现的文学样式,它几乎与人类语言一 同产生。中国新诗的发虽然历时不过百 年,但已经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 歌,这为我们学习新诗的写作提供了极 为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诗歌的主要 功能是抒情,它借助比喻和意象,用超 常化的语言组合来表情达意。
第一节
诗歌的文体界定
一、诗歌的定义
(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这也是诗歌创作 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吴晓的《给奏琴的少女》中有这样的诗句: “笼罩我的琴面的/是月光一样轻柔地洒落的/ 你的凝视/我的弦因幸福而绷得紧紧/一颗渴望 歌唱阳光、花朵、溪流的心/在你芳香的呼吸 的抚摸下/刹那间明朗地开放” 。
(四)省略与跳跃 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 之美。诗歌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绪 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为读者预留了 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的意蕴无限, 经得起多次阅读与阐释。 如曾卓《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里,偶而抬头/遥望六十岁,象 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 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 轻的时候,象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
泛流传、影响较大的诗歌样式。
散文诗的历史并不很长,它是在近、现
代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
特点的文学样式。
第二节
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 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 表现社会生活。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短短两句就把被10年浩劫 耽搁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
期。
40年代是中国新诗的收获季节,以胡风、 冀汸、曾卓、鲁黎等为代表的七月诗派,以郑 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等为代表的九叶诗 人,以及写出水平相当高的《十四行诗》(共 27首)的西南联大代表诗人冯至,他们的相继 出现,使40年代的诗坛呈现出群星璀璨、熠耀 争辉的繁荣态势。1949年后直到新时期,由于 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新诗创作出现了相对的低 潮期,这一时期以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政治 抒情诗较有影响。
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第三节
诗歌的写作方法
一、敏锐捕捉瞬间感受和体验
对于诗歌创作来说,“生活”的含义应该是广 义上的,不仅包括社会实践,而且包括内心生活, 二者的配合才构成了诗人的全部生活内容。在生活 中,我们必须注意敏锐地捕捉瞬间的感受和体验, 及时将它积淀在思维的信息库中,以备日后的诗歌 构思和诗歌创作之用。
新时期以后,中国新诗再度出现了异常活 跃的创作局面,以艾青、流沙河、公刘等为代 表的“归来诗人”,在“复出”后创作出了大 量优秀的诗作;以舒婷、顾城、杨炼等为代表 的“朦胧诗”派,用现代的诗歌写作技巧勾勒 了青年一代的真实心灵世界,把中国新诗推向 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度。随后,以海子、韩东、 王家新、于坚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又称“第三 代”)诗人,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来演绎新诗, 使中国新诗在20世纪末出现了群雄逐鹿、异彩 纷呈的状况。
命旋律。
(三)实在美与空白美的和谐统一
如柯蓝的《海在呼唤》: 我在海岛上,日夜谛听着海的呼啸。我觉得 海是一颗巨大的、无法比拟的、不可捉摸的心 灵。 但我感觉到:海向一切发出呼啸,不管是愤 怒,还是爱慕,都是异常深沉而又巨大。 海的呼啸,难道是海在不停地思索?
三、散文诗的重要 物象进行诗意聚焦。 (二)句式整散结合,表意虚实相生。
四、艺术地组合与叠加多个意象
(一)感觉挪移
感觉挪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感”,在 诗歌创作中,通感的运用也极为频繁。 如何其芳《圆月夜》:“你的声音柔美如 天使雪白之手臂。”
(二)色彩错杂
诗人在组合诗歌意象时,常常将许多颜色 错杂在一起,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里呈现繁 复的诗意。如何其芳的《欢乐》:“告诉我, 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 嘴?”
第四节 散文诗的特征与写作
一、散文诗的定义
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合体,是将诗歌的 某些表现性因素与散文的某些再现性因素巧妙 融合在一起,兼具散文的活泼自由和诗歌的简 洁凝练特征,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诗人的主 观情志,歌唱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散文诗的文体特征 (一)篇幅短小,表达自由
如郭风的《犁痕》:
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 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 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 人主体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 咏叹的文学体裁。
二、中国诗歌的演变叙略
(一)古诗的发展历程 (二)新诗的发展历程
我们对诗歌文体特征的归纳和总结,主要 是根据中国新诗近100年来的创作实践而作出的。 新诗(白话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是 在对传统文学解构的同时建构起来的。
(二)词类活用
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一般是名词、动词和 形容词之间相互的词性转换,通过活用,扩大 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空间,充分挖掘了词语 的表达潜能,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表现力。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地” , “请停下来,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我喝 了一口街上的朦胧” ,“但它的生命内部/却 贮满了这么多的芬芳” 。
胡适在纲领性的《谈新诗》一文中,明确 提出了新诗的创作原则,这就是必须“推倒词 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 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 就怎么做。”胡适提出的新诗创作“作诗如作 文”的指导思想,成了中国新诗最基本的创作 规范,也是促成新诗以自由诗为主要文本形式 的重要原因。 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上 刊载的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早见诸报端的 新诗作品,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的胡适《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第一部诗集。
(四)悖谬与突反 悖谬,就是将相反或相对的语词并排在一 起,使诗歌出现一种语义含混和打破常规的审 美效果。如“是不情愿的情愿,不肯定的肯 定” , “这是痛苦,是幸福,要说出它/需 要以冰雪来充满我的一生”。 突反,就是诗歌首先围绕一个核心的意象, 使用若干相近的意象将诗意层层展开,步步深 入,等到核心意象的烘托和诗意的渲染到达一 定程度后,再拈出一个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象, “卒章显意”,从而将前面的诗意全面颠覆。 如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 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 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 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五)近比与远比
“近比”,是指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之间相似关系极为明显,读者读后可以马上接 受,如“当我的生命嫩的像花苞,/每样东西 都朝着我发笑。” “远比”,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性不 明显,二者跨度很大,读者粗看起来一时难以 接受,这种比喻陌生化效果强烈,给读者带来 的审美刺激也更大。例如“精神世界最深的沉 思象只哀愁的手。”
二、注重灵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炼
诗歌创作要注意灵感的培育,注意在日 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锤炼诗思,集聚生活感受 和生命体验,只有做到了这些,诗歌灵感才会 在我们的创作活动中不期而至。 同时,还要重视对诗歌意象的采撷与提炼。 诗情表达必须借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意象的 得来必须依靠我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
列的方式构成文本。
“格律体”,如闻一多的《死水》;
“参差体”,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楼梯体”,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 “回环体”,如闻一多的《忘掉她》、戴望舒
的《雨巷》等。
五、含蓄朦胧的意蕴
诗歌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义含 蓄多解,富于朦胧美。 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 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 因此,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也是诗歌的重 要特征。
抒情诗篇幅短小,语句精练。它是诗人站在
内视点(“以我观物”)的思维角度,通过对现实 生活的“主观化”和“心象化”的艺术处理,来书 写和表现世界。 叙事诗一般篇幅较长,而且有相对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叙事诗因为受到诗 歌表达的制约,又比小说和戏剧等叙事文体更 简洁,跳跃性更大,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 情节都比小说和戏剧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