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题金练:文言文整体阅读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1)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1)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1)1.下列“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以啮人,无御之者C.余船以次俱进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B.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私下C.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最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唯:表希望的语气。

4.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⑧家祭无忘告乃翁A.①和②意义、用法都相同 B.③和④意义、用法都不同C.⑤和⑦意义、用法都相同 D.⑥和⑧意义同,用法不同5.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②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

B.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②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

C.①敛资财以送其行。

②秦军解,因大破之D.①以吾观之,必不久矣。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6.下列句子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为”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为韩王送沛公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 耳得之而为声7.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选篇一]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苏武传课后练习(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台阶B.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亡:死亡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一向D.加以老母系保宫系:拘押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说明其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其一人夜亡( )(3)宜皆降之( )(4)惠等哭,舆归营( )(5)单于壮其节( )4.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6.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文:写文章B.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经营构思C.其牙机巧制牙机:枢纽和机件D.称为政理政理:政治管理7.下列语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以(之:指张衡所写的书)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著《灵宪》《算罔论》,(张衡)言甚详明。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大将军)累召(张衡)不应。

D.自去史职,(官职:此处指太史令一职)五载复还。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坐:因为B.续为上言,宥其枝附宥:宽免C.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班:颁布D.皆输东园礼钱千万输:运输9.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段太尉逸事(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段太尉逸事(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段太尉逸事课后练习(2)1.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 庭中始为篱。

C 灭六国者六国也。

D 夫天者,人之始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依循)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率领)C.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段太尉逸事状》)(大致都)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叁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奖励)5.下列各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 (白色的生绢)B.中有尽素书《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素帛)C.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平素、素来)D.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子刘子自传》(一向)6.下列各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称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称王)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称王)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黄州快哉亭记》(大王)7.下面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谢罪)②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告辞、辞谢)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感谢)④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辞别)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⑥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感谢)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8.下面句子中对“幸”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则斯役之不幸(幸运)②大王亦幸赦臣(表敬词,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③而君幸于赵王(宠爱)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⑤幸勿推却 / 幸来告语之(幸亏)9.下面句子中对“循”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循绳墨而不颇 / 循吏(遵循沿着)②循山而南(顺着)③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顺着的样子)④自循其发(通“揗”。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_练习(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_练习(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项脊轩志课后练习(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 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练习(4)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练习(4)

文言文整体阅读:陈情表课后练习(4)1.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C.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是以区区不能废3.下面各组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太守臣逵__________,后刺史臣荣_________。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__________,寻蒙国恩,____________。

(3)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

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6.“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7.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温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练习(2)

江苏省2021届高考语文专项温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练习(2)

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课后练习(2)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C.宏兹九德 D.代百司之职役哉2.下列句子有何句式特点?请加以分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⑶吾孰与徐公美?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故门生没必要不如师,师没必要贤于门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拘于时,学于余。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成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课后练习(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短语,其内部结构不同子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故不闻其过B.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3.下列句子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C.人生孰无死,贵死得所耳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下列句子不全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A.人主自智而愚人成(名)以其小,劣之B.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吾从而师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而厚遇之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C.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7.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下列句中"因”字,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相同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 B.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因招樊哙出 D. 秦军解,因大破之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小题金练:文言文整体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多格不行 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解析】 著:写作,撰述。

【答案】 A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不宜以小故置之 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公执以为不可 公为之亦自若也 A. B. C.D. 【解析】 说的是王尧臣在推荐人才时不拘小节,表明他知人善任;侧面表现他的忠信明智;表明他坚守正义。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

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

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解析】 “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与原文不符,文中是说“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也就是说任福是由于违背了节制调度而失败战死的。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大意准确;“荒政:救济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

)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大意准确;“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称赞”。

)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

皇帝下诏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

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这之后就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

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

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

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邪的计谋。

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天下的怀疑。

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予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王尧臣探察四面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

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二十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

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

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秦州知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任耀州知州。

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

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制调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他的主将。

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

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管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于国事。

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

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与大家反复研究,直到取得共识为止,绝不会固执己见。

在皇上面前,所陈述的天下利害很多,最后施行的很多,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

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有文集五十卷。

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

皇上对此非常感慨,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寺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

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

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

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

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己未,王师伐宋。

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

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据济南,炳请讨之。

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

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

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

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

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

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

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

”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

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

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

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

”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

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

”饮以上尊马潼。

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

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

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

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

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

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 C.被旨入见便殿 被:遭受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 【解析】 被:承奉 【答案】 C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岁凶,发廪赈民 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询及民间利病 A. B. C. D. 【解析】 表现他善于治理地方,表现他宽容,是说皇帝。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

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

平定李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

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

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