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送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送别课件

送别课件
歌名是什么?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忧伤、惆怅、离别、深情)
简介歌曲
《送别》这首歌曲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
学堂乐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分别时的 离愁情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学堂乐歌:清末年初,一些有抱负、有理想
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 借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曲调,为其填上新词, 编成新歌,常见的学堂乐歌大多采用中国经 典诗词来填词,典型的代表作就有我们接下 来要学唱的歌曲《送别》。
作者简介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 艺术教育家 、戏剧活动家、书法家,
中国话剧的开扩者之一,也是中国 第一个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Fine
D.C.音乐知识扩展 NhomakorabeaD.C.反复记号—从头反复 Fine结束记号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清新、淡雅而
又充满忧伤的歌曲,在这里,老师想要说, 虽然只是很短的四十分钟,但老师真诚的希 望我们同学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师生情、同学 情,互帮互助,珍惜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 今天的课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同学们的聆 听与配合,让我们一起唱着《送别》说再见 吧。

音乐《送别》优质课PPT课件

音乐《送别》优质课PPT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8
.
9
.
10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将 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 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 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 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 久天长!
再见!
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 的歌声中下课吧!
.
11
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课时
.
1
.
2
.
3
复习指导
1、本首歌曲是几 拍子的歌曲?
2、如何打拍子? 3、歌曲的速度怎
么样?
4、我能读唱歌谱。 5、我能有感情的演
唱歌曲?

.
7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 或者诗歌文章呢?

送别 音乐ppt课件

送别 音乐ppt课件

在西方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抒情 和感性的方式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再见》、《祝你一路顺风》等。
在印度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浓郁 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表现离 别的情感,如《印度之歌》、《告别 之歌》等。
在日本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简洁 、优美的旋律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樱花》、《故乡》等。
04 送别歌曲的影响
音乐结构
送别这首曲子主要运用了吉他、钢琴 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 离别的情感。
送别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前奏 、主歌、副歌等部分,这种结构使得 音乐更加有层次感,更加动人。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送别的音乐与情感的结合非常紧密, 通过音乐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别的情感。
CHAPTER
对后人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送别歌曲传达了对离别之 痛的深刻感受,使后人更 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相处的 时光。
感恩与回报
通过送别歌曲中的情感表 达,教育后人懂得感恩与 回报,珍惜亲情、友情和 爱情。
人生感悟
送别歌曲引发对人生意义 的思考,使后人更加深刻 地理解生命、离别和重逢 的意义。
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李健
李健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赋 予这首歌曲独特的韵味。
现场演出与录音版本比较
现场演出
现场演出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互动的体验,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录音版本
录音版本则可以经过后期制作和处理,更加精细和完美地呈现歌曲的旋律和情 感。
谢谢
THANKS
03 音乐与文化
CHAPTER
送别文化概述
送别文化是一种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化,是人们在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习俗和仪 式。
送别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下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 情感和思考。

《送别》PPT课件二

《送别》PPT课件二

自学指导二:
1、我能把简谱读下来。 2、我会填歌词。 3、我会有感情的演唱歌 曲。(3分钟)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美丽的心情永远比美丽的外表重要一千倍。 树立必信的信念,不要轻易说“我不行”。志在成功,你才能成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学习目标:
一:理解歌曲《送别》所 表达的 情感.
二: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送别》
自学指导一:
1、歌曲节拍是多少?如 何打节拍?速度怎样?
2、同桌合作读歌词,一 人一段,体会歌曲情感。
(2分钟汇报)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中速稍慢 情绪 忧伤 深情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 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 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人教版音乐七下《送别》ppt课件

人教版音乐七下《送别》ppt课件

歌词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 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 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 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送别》
歌曲学唱《送别》
任咏
歌曲出处
•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 《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 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 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 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 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 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新歌学唱
• 让我们学唱该曲
认识李叔同
•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 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 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 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 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 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 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 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送别音乐分析PPT课件

送别音乐分析PPT课件
教材分析
该曲是第二单元声《乐经典作品鉴赏》中的中国艺 术歌曲中的一首学堂乐歌,该曲是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填 词歌曲。歌词清丽自然、蕴含深厚,一字一句,词曲契 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 意真情,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属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 曲。
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传播西方音乐的先 驱者,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
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 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 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 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观,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 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 的呈现,都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当 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 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专家提出宝 贵意见,谢谢!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 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 它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艺术形式在我国得以传播,带动了 我国现代音乐的萌芽和发展。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第12页/共22页
第13页/共22页
(主题延伸 开阔视野)
第14页/共22页
聆听音乐《送别》
问题:1.歌曲的速度怎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速度:中速(舒缓从容地) 情感:表达了依依不舍的
诚挚情感

歌曲《送别》课件.10

歌曲《送别》课件.10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 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 聆听《送别》曲子,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 • 笛子 古筝 • 乐曲弥漫着怎样的色彩? • 忧伤 惆怅 深情
送别
• • • • • • • •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风寒
• 诗句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 是 • 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句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 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 • 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送别朋友的不舍之情。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 《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 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 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 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 约、哀婉之美。
李叔同(1880-1942)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悠扬宛转, 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 古琴的演奏者,以及古琴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欣赏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新歌学唱
• 让我们学唱该曲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歌曲学唱《送别》
任咏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歌曲出处
•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 《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 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 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 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 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 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歌词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 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 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 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认识李叔同
•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 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 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 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 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 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 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 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