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与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与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成为了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讨论骨质疏松症对身体的危害,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害1. 引发骨折和骨损伤: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即使是轻微的跌倒或碰撞也可能引发严重的骨损伤,如手腕、股骨颈部等处发生压缩性骨折。
2. 限制活动能力:患有骨质疏松的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会感到不适甚至剧痛,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和自理能力。
久坐久卧会进一步加速骨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 导致身体畸形:当脊椎骨质疏松时,患者可能出现背部曲度增加的“驼背”现象。
这不仅使外貌受损,还会给身体带来不适。
4. 增加死亡风险:严重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可以导致死亡的疾病。
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女性中,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是导致高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死因。
二、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起到重要作用。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密度所必需的。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类、坚果等;而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暴露以及一些食物如脂肪鱼、蛋黄等。
2. 运动锻炼:适量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灵活度,并提高骨密度。
推荐进行的运动包括散步、跳绳、舞蹈、跳高和重量训练等。
应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3. 药物治疗:针对骨质疏松,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缓骨质流失并促进骨密度恢复。
4.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举措。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骨密度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
5. 激光治疗:近年来,激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低能量激光通过刺激形成新的阵列钙化点有助于改善组织结构和促进新生微血管的形成,从而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加速骨组织修复。
6. 骨密度监测: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
虽然西医已经提供了一系列治疗方法,但中医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诊断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骨质疏松症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在肝经和肝经络不畅通时,会导致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骨质的代谢。
肾藏精,精虚则波及骨髓,导致骨质流失。
脾主运化,脾虚则失去对气血的运化功能,从而影响骨质的供应。
其次,饮食因素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长期食用偏寒凉、富含蛋白质过多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影响骨质的代谢和吸收。
此外,中医还将情绪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纳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骨密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中医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除了依据这些西医检查结果外,还会考虑患者的脉象、舌像等症状。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病机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食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因个体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配。
1. 药物治疗: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选用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红参、何首乌、枸杞子等,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2. 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常被使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肾俞穴、足三里等。
3. 艾灸:艾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炷,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改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艾灸常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选择肾俞穴、腰俞穴等进行艾灸。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分析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分析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由于骨质的流失以及骨密度的减少,会导致骨骼的脆弱性增强,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病发率也在逐年增加,这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治疗骨质疏松,防止其恶化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一、药物治疗当前,药物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包括磷酸盐、雌激素和特异性抗骨吸收剂等。
1、磷酸盐磷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通过增加骨骼的矿物质含量来提高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
磷酸盐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的方式来使用,同时,磷酸盐也可以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以提高其疗效。
2、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女性激素,其在女性身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可以通过抑制骨骼的吸收作用,从而减少骨质的流失,提高骨密度。
然而,由于使用雌激素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因此雌激素的使用非常谨慎。
3、特异性抗骨吸收剂特异性抗骨吸收剂是一种可以阻止骨质破坏进程的药物,其通过抑制骨质破坏来提高骨密度。
此外,特异性抗骨吸收剂也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提高骨骼健康状况。
目前,特异性抗骨吸收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主要方法。
二、运动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运动治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新陈代谢的恢复,提高骨骼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病人的骨折风险。
当前,针对骨质疏松的运动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重力负荷运动重力负荷运动是一种可以提高骨密度的运动,其通过对骨骼产生压力来刺激骨骼新陈代谢。
如跳跃、奔跑、爬楼梯等都是重力负荷运动的典型代表。
2、无重力运动无重力运动是一种可以加强病人运动能力、提高骨骼健康状况并且保护病人脆弱的骨骼的运动方式。
如游泳、水中慢跑、舞蹈等都是无重力运动的典型代表。
骨质疏松最佳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最佳的治疗方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更容易患上。
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理、运动疗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最佳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和钙剂、维生素D等。
双磷酸盐类药物可以减少骨质破坏,抑制骨吸收,如阿仑膦酸盐。
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破坏,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增加钙质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2. 营养调理营养调理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维生素E 等的摄入量。
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
此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骨质不被破坏。
3.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的有氧运动和重力传导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游泳、跳舞等,重力传导运动包括散步、爬楼梯、举重等。
运动时应注意避免剧烈碰撞和摔倒,以免造成骨折。
4. 避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也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减少患病风险。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卧床不起、吸烟、酗酒等。
改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5.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常常不容易察觉。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建议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每两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男性也应该在50岁之后定期检查。
总结起来,骨质疏松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理、运动疗法、避免危险因素以及定期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名词解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慢性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质结构改变,使骨头易于破裂。
骨质疏松症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常见,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将给出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详细描述,以及相关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干预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系统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量的持续减少、骨结构的改变和损伤,以及能够诱发多种不良结果的因素相结合。
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两类:年轻人骨质疏松症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年轻人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内分泌、遗传、营养缺乏和服用药物等因素导致。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及其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引起的,以及由骨质缺乏和骨骼结构改变引起的。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细胞内的改变和结构的改变。
细胞内的改变主要包括损伤骨细胞的形态、活动水平和表达受体的改变。
而结构的改变则包括骨质的增加、减少和衰老。
此外,骨头也可能出现板条状化、骨折和缺陷等病变。
此外,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骼疾病,还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进而导致移位、脱位、关节锁定、关节僵硬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其中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良、运动缺乏、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和药物滥用等。
其中,运动缺乏和饮食不良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其原因在于,身体缺乏足够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而不良饮食习惯,如摄入不足的钙、维生素D等,也会影响骨骼的增殖和新陈代谢。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措施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药物治疗和补充营养。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化学制剂,能够直接影响骨细胞的新陈代谢。
而营养补充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骨骼的新陈代谢,达到增强骨骼强度和弹性的目的。
具体而言,营养补充可以通过摄入大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等辅助营养,以及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来促进健康的骨骼发育。
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培训小结(参考)

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培训小结(参考)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总结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质密度降低,容易导致骨折。
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保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2.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重建速度下降,导致骨质减少。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惯、吸烟和酗酒等生活惯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3.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 饮食均衡:摄取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可以提高骨质密度。
- 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
- 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吸烟和过量酒精会对骨质产生负面影响。
- 避免摔倒:保持家中干净整洁,使用防滑地垫和扶手,减少跌倒的风险。
4.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会使用药物来增加骨质密度。
- 钙和维生素D补充: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
- 物理治疗:理疗师可以提供一系列物理治疗方法,如按摩和运动疗法,以促进骨骼健康。
5. 结论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也有助于骨骼健康的恢复和保持。
骨质疏松症的脱钙机制及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脱钙机制及治疗方法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减少和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本文将重点讨论骨质疏松症的脱钙机制及治疗方法。
一、脱钙机制1. 净钙平衡紊乱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食物摄入钙,并通过肠道吸收和肾脏排泄来维持净钙平衡。
但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这种平衡被打破。
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不足或尿液中的钙排泄过多,导致体内净钙平衡受损,进而造成骨质流失。
2. 钙代谢异常机体需要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清钙离子浓度。
当血清中的游离钙浓度下降时,副甲状旁腺激素(PTH)会增加其分泌量,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同时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
这种调节机制会增加钙的外排,导致骨质疏松。
3. 雌激素缺乏雌激素对骨生长有重要作用。
在更年期或卵巢切除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质流失加速。
此外,男性中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也会引起骨质疏松。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双烷基氮类药物:用于抑制骨吸收细胞功能,如阿仑膦酸盐和索拉非尼等。
(2)抗雌激素剂:通过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来减缓骨质流失,如哌联苯胺等。
(3)雌激素替代治疗: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及卵巢切除后的女性,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的发展。
2. 营养干预合理的营养摄入对维持良好的骨健康十分重要。
建议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并保持适当的体重。
钙源可以包括奶及其制品、绿叶蔬菜、豆类等。
3. 运动治疗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减少骨折风险。
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4. 钙剂补充当膳食中钙摄取不足时,可考虑口服钙剂进行补充。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根据需要指导剂量和用药时间。
5. 其他治疗方法(1)电磁场治疗:通过外加电磁场刺激骨组织形成新骨,促进骨质增加。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折或特定情况下,外科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代谢性骨病,关系着许多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了解其脱钙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骨质疏松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骨质疏松,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陌生的词汇,却在悄悄地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身影”越发常见。
那么,到底什么是骨质疏松?又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它呢?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骨质疏松是咋回事。
简单来说,骨质疏松就是骨头里的骨质流失得太快,新的骨质又没跟上,导致骨头变得又松又脆。
这就好比原本坚固的房子,里面的砖头被抽走了不少,房子可不就摇摇欲坠了嘛。
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有不少。
年龄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就像机器用久了会磨损一样,人的身体机能也会随着年龄逐渐下降。
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降低,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都可能给骨质疏松“可乘之机”。
还有一些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可能间接引发骨质疏松。
那骨质疏松有啥危害呢?这可不能小觑。
骨头变脆了,就容易骨折。
有时候,可能只是轻轻摔一跤,或者打个喷嚏,骨头就断了。
这不仅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接下来,咱们重点聊聊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质的流失。
像阿仑膦酸钠,服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每周一次就行。
降钙素类药物不仅能减少骨质丢失,还有止痛的效果。
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帮助增加骨密度。
不过,光靠吃药可不行,还得注重营养补充。
钙和维生素 D 是关键。
钙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维生素D 则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钙。
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都是不错的钙来源。
而维生素D 可以通过晒太阳、吃鱼肝油等方式获取。
运动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良药”。
别以为骨头不好就不能动了,适当的运动反而能刺激骨骼,让它更加强壮。
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还有一些力量训练,像哑铃操、俯卧撑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要注意,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
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
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
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瘦型妇
女较胖型妇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
素的结果,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
2.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
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报道青年双卵孪生子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之间差异的4倍;而在成年双卵孪生子之间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的19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相关,1994年Morrison等报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骨
密度的不同,可占整个遗传影响的75%,经过对各种环境因素调整后,bb基因型者的
骨密度可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bb基因行者仅为BB型的1/4,此项研究结
果初步显示在各人种和各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如胶原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研究也有报道,但目前尚无
肯定结论。
3.营养因素
已经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
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
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
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4.废用因素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
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
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
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5.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
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并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
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以及性激素的
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具体机制未明,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
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
6.其他因素
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
另外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并致提前绝经,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1、骨质疏松可以通过食物进行治疗。
钙是据人体生理发育的需求,在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要摄入钙。
患者在日常饮食
中可以通过一些食物来补充钙和维生素D。
饮食补钙主要可以通过喝排骨汤和牛奶等,一些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另外虾皮、扇贝、豆腐、青菜等钙含量也比较高。
年纪比较
大的骨质疏松患者则可以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节饮食。
2、骨质疏松的患者还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可以选用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肽类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降
低破骨细胞的数量,缓解缓解的疼痛,增加活动功能促进钙平衡。
另外患者也可以多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帮助小肠对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
生素D促使骨的形成。
3、雌激素也可以用来治疗骨质疏松。
能提高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雌激素可以降低钙的活性,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绝经
期的妇女可以补充一些雌激素,可以减慢钙的丢失速度。
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大量的
雌激素会导致女性的乳腺和子宫内膜发生不正常的增生,增加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危险,所以患者要注意用最低最有效剂量使用孕激素。
建议患者可以使用利维爱,这种药物
目前在治疗绝经期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比较好。
5、骨质疏松的患者要坚持进行运动。
人在成年后,进行多样的运动是可以帮助骨量的维持。
在进去绝经期的女性每个星
期必须要保证有3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促进身体内钙增加。
但是,运动的量也要适合
而止,因为过度的运量是会导致女性闭经的,而且还会使得人体的骨量丢失速度加快。
适当的运动是可以提高骨头的灵敏度个平衡能力,所以我们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
进行适量的运动。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
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
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
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易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
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