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含蜡原油的粘弹性
含蜡原油粘弹性与微观结构间关系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中图分类号]TE 3 . 82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9 5 (0 7 l 16 4 0 0— 7 2 2 0 )O 一0 3 一O
在析蜡 点 以下温 度 ,已结 晶蜡 的量 、蜡结 晶形 态与 结 构是 影 响 含蜡 原 油流 变 性 的 主要 因素 。但 是 , 目前研 究者 对含蜡 原 油流变 性微 观机 理的认 识 ,普遍 停 留在定 性 的水平 上 。要 从根 本 上掌握 含蜡 原油低 温流变 性的变 化规 律 和流变 性 改性 的机 理 ,就应 从定 量 的高度 研究 原油宏 观 流变性 与微 观蜡 晶形 态及结 构 的关 系 ,建立 原油 流变性 机理 模型 。作 为其 重要 内容 之一 的含 蜡原油 粘 弹性 与微 观结 构 间定量 关系 的
含 蜡 原 油 粘 弹 性 与微 观 结构 间关 系的 研 究 现 状 与 分 析
高鹏 张 军 侯磊 ( ,劲 ,
磊
实室 14 09 验1 2/ 2
[ 要 ] 含 蜡 原 油 粘 弹性 源 于 其 内部 的蜡 结 晶量 与复 杂 的蜡 晶形 态 及 结 构 ,但 二 者 间 的 定 量 关 系 仍 未 建 立 摘
岍 一 一 一
. . 一 c
竣 广越一
. . -
图 1 理 想 的 石 蜡 结 晶 机 理 模 型 示 意 图 ‘
正构烷 烃是 可几何 变 形 的烃
[ 收稿日期]20 —0 —2 07 1 O [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资助项目 ( 0 1 8 。 1 4 1 ) [ 作者简介]高鹏 ( 97 ) 17 一 ,男 ,2 0 年大学毕业 ,博士 生,现主要从事原油流变学与管输工艺研究工作。 01
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黏弹性的影响规律

侯磊等: 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黏弹性的影响规律
表 1 大庆 原油的流变参数
一
4 一 1
作用 , 降温结束后 , 将油样恒温静置 , 并进行小振 幅
振荡剪切时间扫描 , 测量降温结束时以及恒温静置 过程中的黏弹性参数 .
2 结果及分 析
2 1 能量耗散计算 . 把整个降温区间分为若干个温度段 , 每个温度
—
准 s / 5519 { Y ] 04 — 5 原油析蜡热 特性参数 的测定 r 9 差示扫描量热法》1 … 对油样进行差示扫描量热
—
实验 , 测得析蜡点为 4 .3 根据热流和温度数据 2 1 ℃, 计算其含蜡量 为 2 .7 质量分数) 按照石 油天 4 3 %( ; 然气行业标准 S / 4 —4原油凝点测定法》 Y T0 1 { 5 9 [ , 测得 4 5℃热处理条件下的凝点为 3 2℃; 按照石油
表 2 .
表 2 各个温度段平均温度下的流变参数
式中,0 r 为振 荡剪 切应 力 幅值 ,a叫为振 荡角 频 P; 率 , =2 , ∞ f为振荡频率 , zt H ; 为振荡时间,. S由 于油样的黏性 , 产生滞后于应力的应变
y= 7 s (o 一 ) oi c , n t () 2
同降温和不同剪切作用的大庆原油黏弹性参数( 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 )用黏性 流动能量耗散表 示 . 剪切作用. 得到了黏弹性参数随剪切作用的变化规律 , 建立 了相应的关 系式. 观察原油的黏弹性参
数随剪切作用和恒温静置时间的变化, 发现从黏弹性随恒温静置时间变化的稳定阶段来看, 原油在 动态降温和静 态降温下的黏弹性存在一定差别 , 不能简单地将静 态降温条件下测得的流变数据 用 于输油管道工艺计算; 而剪切作用的变化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较 小, 这对于评价含蜡原油在管道运
软物质力学行为在含蜡原油流变研究中的借鉴

软物质力学行为在含蜡原油流变研究中的借鉴摘要:1991年,DeGennes等首次提出软物质的概念,用以描述介于理想固体和理想流体两个极端之间模糊地带的物质。
软物质具有不同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流变行为,因此被称为第四态物质。
当加载应力低于某临界值时,软物质表现出弹性固体行为;高于该临界值时,其能够像液体一样流动,此固液行为转变的临界应力为屈服应力。
实验流变学家将具有这种性质的物质称为屈服应力流体,而流体动力学家习惯于称之为黏塑性流体。
这种物质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工业领域(石油、化工)、地质领域(泥浆、沉积物)、生物领域(细胞、组织、血液)以及食品领域(番茄酱、冰淇淋)等。
对于含蜡原油,温度降低后,原油中溶解的蜡由于过饱和而开始结晶析出,并形成蜡晶小颗粒悬浮于液态原油中,当析出蜡的质量达到原油质量的2%~3%时,蜡晶颗粒相互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将液态原油包裹其中,此时原油胶凝,表现出软物质特有的复杂力学行为。
关键词:含蜡原油;软物质;屈服;力学特征;黏弹性;振荡剪切引言目前研究蜡沉积的实验装置有冷板法、旋转圆盘法、冷指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从静态角度研究石蜡沉积。
而油井结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流动条件下,蜡晶析出一部分会在管壁沉积、结蜡,而另一部分会随着油流生产至井口。
所以,研究油井结蜡规律,需要在动态条件下实验,模拟油井生产过程。
虽然环道实验法能够模拟动态条件,但通过不断循环油样来完成,在循环过程中,油的组分因蜡的沉积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于矿化度、含水率等因素,环道实验法难以完成,所以,传统的环道实验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研制了动态实验装置,更好地模拟了井筒及管道结蜡过程,准确地评价出现场油井结蜡影响因素。
1软物质力学特征从自身结构以及受到载荷作用后的力学响应来看,软物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软物质结构柔软且复杂多变,内部微观结构运动规律复杂,其流变规律无法用理想固体的胡克定律或简单流体的牛顿定律进行描述。
原油流变学-第4章 原油流变性 §4.5 含蜡原油的触变性

(4)用从低到高,再 从高到低改变剪切速率的方 法,测定具有胶凝结构的原 油流变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到如图所示 的滞回曲线。
6
(5)对具有触变性的含蜡原油,若在某一剪切速率下 剪切至动平衡状态,可得到相应的动平衡剪切应力和动平衡 表观粘度。
测定触变性含蜡原油的动平衡流变曲线,只可使用一
个油样,通过选择5个或更多的剪切速率档,从低到高逐级 增大,就可得到实验温度下的动平衡流变曲线。
➢ 剪切作用越强,这种破坏程度越大,蜡晶取向越强,表现为: 原油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恒定的剪切速 率作用下,表观粘度随时间而降低等。
2
二、 含蜡原油的触变性特征 (1)一般在反常点附近的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由于原油的
内部结构较弱,其触变性在测量流变仪上显现不出来,因此可 以认为原油没有触变性。随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原油开始明显 显现出触变性,这一温度称之为原油的显触点。 ➢ 研究表明,原油的显触点取决于原油的组成、原油所经历的
1
➢ 对天然的非牛顿含蜡原油来说,胶质、沥青质与蜡晶能够相 互作用(共晶与吸附等)。一方面,使蜡晶之间的絮凝作用进 一步增强,蜡晶的空间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另一方面, 使内部结构逐步恢复到内能最小的稳定状态,表现为随静置 时间的增加,原油的内部结构强度增强,表观粘度增大。
➢ 含蜡原油在常温或低温下的内部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剪 切稀释性和触变性:即由于剪切的作用,造成含蜡原油中蜡 晶的絮凝结构被破坏、蜡晶在流动方向上取向。
热历史、剪切历史,以及原油添加化学改性剂的条件等。
3
(2)对经历一定历史条件,
并在一定的低温静置条件下形成胶 凝结构的含蜡原油,在恒定的剪切 应力下,进行初次剪切,会得到一 条典型的剪切应力随时间的衰减曲 线,称之为初次裂降曲线。
大庆高蜡原油乳化降粘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大庆油田降低石油产品粘度化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大庆原油的流变性开展实验研究;着重研究了大庆油田含蜡原油的乳化降粘技术。
原油流变特性是输送工艺的主要基础,但多年来国内外对原油流变性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唯象的方法,即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流变性参数,研究其规律,还讨论了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具体实现机制;在对原油的全分析、流型、触变性、粘温性等实验开展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产生的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了大庆油田原油的组分性质,流变模型、粘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结论。
关键词:流变性;乳化降粘;粘度;乳化剂;大庆油田。
目录第1章前言 (4)第2章大庆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 (5)2.1大庆含蜡原油中蜡晶形态和结构的量化表征 (5)2.2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特征的多因素聚类分析 (6)2.3原油的粘度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6)2.4含蜡原油的粘弹性参数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8)2.5含蜡原油的屈服应力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9)2.6含蜡原油的凝点/倾点与蜡晶形态及结构特征以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 (9)第3章含蜡原油降凝剂与石蜡作用机理 (10)3.1降凝剂的结构特点与儿种已知降凝机理 (10)3.1.1结构特点 (10)3.1.2几种己知的高蜡原油降凝机理 (11)3.2 降凝剂与石蜡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2)3.3降凝剂分子结构的影响 (13)3.3.1烷基链长度 (13)3.3.2极性基团含量 (13)3.3.3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13)3.3.4石蜡组成的影响 (14)3.4降凝剂与石蜡分子作用机理的探讨 (14)3.5小结 (15)第4章化学降粘方法研究进展 (16)4.1乳化降粘技术 (16)4.1.1 研究与应用 (16)4.1.2发展趋势 (16)4.2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 (16)4.2.1作用机理 (16)4.2.2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17)第5章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 (18)5.1原油乳状液的流型及转相 (18)5.2影响乳状液流变性的因素 (18)5.2.1内相浓度 (18)5.2.2连续相粘度 (18)5.2.3分散相颗粒大小及分布 (19)5.2.4温度 (19)5.2.5电粘效应 (19)5.2.6老化 (19)第6章大庆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20)6.1大庆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20)6.2流体模型划分实验开展及对原油流变性的认识 (20)6.3原油粘温曲线的测量 (21)6.4流变性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的探讨 (22)6.5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23)第7章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附录 (1)第1章前言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那些富含含蜡稠油,正在作出巨大努力,研发的长距离管道运输在室温下的过程。
原油流变学 粘弹性流体

= 12
N1 = (2)第一法向应力系数 1 2
(3)第二法向应力系数
2 = N 2
2
均为0, 和 2 1 为常数。 对于牛顿流体,
4.回弹现象
5.无管虹吸现象
6.次级流现象
7.紊流减阻现象
二、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特征
1.法向应力与法向应力差
当力F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内部体积元所受的总应力(或物体内
可用九个应力分量 ij 表示,或者说 部某一点所受到的总应力)
可分解为九个应力分量 ij ,其中i代表应力分量作用的平面
-时间曲线是介于理想固体与理想流体之间的独特的特性曲线。 在应力施加阶段的应变-时间曲线为蠕变曲线,在应力消除后
对应的应变-时间曲线为回复曲线。
蠕变与回复曲线
5.线性粘弹性与非线性粘弹性
流体的粘弹性可分为线性粘弹性和非线性粘弹性。线性粘弹 性即应力、应变和应变速率之间成线性关系。粘弹性流体往往 只能在较小的形变或形变速率下才出现线性特性。在较大的应 变或剪切速率下,应力、应变和应变速率之间一般不成线性关
τ13= τ31 , τ23= τ32 。对简单的剪切流动, τ13= τ31=0, τ23= τ32 =0, 故只有剪切应力τ12起作用。
11- 22=N1 为 第 一 法 向 应 力 差 , 产 生 轴 向 压 力 , 引 起
Weissenberg效应和挤出物胀大现象。
22- 33=N 2为第二法向应力差,产生径向压力,通常很小,
a b
弹性滞后曲线示意图
§4.5 含蜡原油的触变性

7、经历一定流动剪切的触变性含蜡原油,在静止条件下,由 于外加剪切应力的消除,原油中的蜡晶及蜡晶聚集体会在范 德华引力等的作用下产生缔合和进一步聚集,甚至发展成蜡 晶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静态结构。因此, 在静态条件下,含蜡原油具有一定的恢复性,表现为其粘稠 程度等性质随静止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三、含蜡原油触变性的数学描述 从上述含蜡原油的触变特征可见,含蜡原油的触变性异常复 杂,结构的变化与剪切时间和剪切强度的变化纠缠在一起, 并且结构的破坏和恢复又具有不可逆性,因此试图用一个统 一的模型,来全面描述含蜡原油的触变性是非常困难的。目 前的原油触变性模型主要是分别对原油结构的破坏过程和静 态恢复过程进行描述。
图4-16 结构经初次破坏的原油触变曲线 -
6、对在某一剪切速率下剪切至动平衡状态的触变性含蜡原油, 改换更低的剪切速率档,此时由于剪切程度的减弱,已分散的蜡 晶聚集体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但在动态剪切条件下,分散的蜡 晶聚集体进一步结合的能力很弱,因而在测定其表观粘度随剪切 时间的变化过程中,在可观察的时间内,往往观察不到粘度的上 升,或者说表观粘度上升得很慢。这时所测的剪切应力或表观粘 度会偏低,因为其对应的测试结构仍是高剪切速率剪切破坏过的 结构。这一特点,在含蜡原油组成不同、测量温度不同时,会有 所差别,但都很难达到与低剪切速率相对应的动平衡结构。这也 验证了具有强絮凝蜡晶结构的含蜡原油具有不可逆触变性的理论。 因此,在测量触变性含蜡原油的动平衡流变曲线时,不能采用从 高剪切速率变换到低剪切速率的测试方法。
2)预剪切的影响 图4-18为长庆原油经50℃加热处理后,在20℃测温、预剪切 速率分别为0 s-1、5 s-1、60 s-1和150 s-1的条件下,储能模量G′随静 置时间t的变化曲线。可见,在各预剪切速率条件下,在静置的最 初10分钟内,原油的结构恢复最快,而后逐渐缓慢地向平衡状态 发展。 设原油经预剪切后开始静置时刻的储能模量为G′0,原油内部 ' 结构经长时间静置恢复达到平衡时的储能模量为 G∞ ,根据图 4-18中曲线的形状,储能模量G′与静态恢复时间t的关系符合下 述公式:
含蜡原油特征温度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蜡原油特征温度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
含蜡原油特征温度及其应用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油需求不断增加。
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含蜡原油的产生给石油加工和运输带来了巨大困难,因为含蜡原油容易在低温下结晶、堵塞油井和管道,并增加流体的黏度,导致油田开采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对含蜡原油特征温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含蜡原油的特征温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应用研究,为含蜡原油的加工、运输和储存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
(1)含蜡原油的结晶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含蜡原油的热物性和粘度特性研究;
(3)含蜡原油的特征温度和结晶动力学特性研究;
(4)含蜡原油在管道输送中结晶风险评估研究。
【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室制备含蜡原油样品,采用DSC、TGA、DMA等热物性测试技术,结合粘度测试和理论计算,确定含蜡原油的特征温度,并分析其结晶动力学特性。
利用温度场模拟模型对含蜡原油管道输送中的结晶风险进行研究。
【预期成果】
(1)对含蜡原油的特征温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2)揭示含蜡原油的结晶动力学特性;
(3)建立含蜡原油管道输送的结晶风险评估模型;
(4)提出含蜡原油的加工、运输和储存的建议和技术支持。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提高含蜡原油的加工效率、降低管道输送风险、节省生产成本、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新能源领域中的低温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胶凝含蜡原油的蠕变/回复特性 胶凝含蜡原油的蠕变 回复特性 1、线性粘弹性 图4-11为32℃的大庆胶凝原油在剪切τ=40Pa条件下的蠕变/回 复实验曲线,前7min为应力施加阶段,即蠕变阶段,后8min为应 力消除阶段,即回复阶段。
0.005 0.004 0.003
γ
τ=40 Pa
0.002 0.001 0.000 0 2 4 6 8
10000 1000 100 10 1 0.1 0.01 1E-3
0.1 1 10 100
γ G' 32℃ 33℃ 来自4℃ 35℃ 36℃1000 100 10
γ
G' /Pa
1 0.1
0.01 1E-3 1E-4
τ /Pa
图4-7 大庆原油在不同温度下 ′、γ0与τ的关系曲线 - 大庆原油在不同温度下G′
0.020
0.015
80 Pa 120 Pa
0.010
γ
0.005 0.000 0 10 20 30 40
t /min
图4-12 大庆胶凝原油非线性粘弹性区的蠕变/回复曲线 - 大庆胶凝原油非线性粘弹性区的蠕变 回复曲线
说明在较大剪切应力作用下胶凝原油的应变已超过线性粘弹性区, 而到达非线性区,胶凝结构已有部分地破坏,所产生的应变不能 完全回复。因此,胶凝含蜡原油在非线性粘弹性区产生的变形是 一种弹塑性变形。从上面的小振幅振荡剪切实验结果已知,32℃ 大庆胶凝原油的临界线性应变为0.0044,超过此范围,胶凝原油 则表现出非线性粘弹性。在非线性粘弹性区,胶凝原油蜡晶网络 结构的部分质点产生一定的不可回复的位移,即胶凝原油的结构 遭到一定的破坏。
100 10000 1000 100 80 60 G' G'' γ δ
G', G'' /Pa γ
10 1 0.1 0.01 1E-3 1E-4 1E-5 0.01
δ /°
40 20 0
0.1
1
10
100
图4-6 大庆原油在 ℃的G′、G″和δ与τ的关系曲线 - 大庆原油在32℃ ′ ″
τ /Pa
而在较高的剪切应力下,G′、G″急剧下降,G″下降2个数 量级,G′下降4~5个数量级,以至G′大大小于G″,使δ接近于 90°,表明胶凝原油的结构几乎完全破坏,原油基本上表现出纯 粘性流动。 线性粘弹性区可以用剪切应力表征,容许的最大剪切应力 称为临界线性剪切应力,也可以用剪切应变表征,容许的最大 剪切应变称为临界线性剪切应变。由图4-6可确定出大庆原油 在32℃的测量温度下,其胶凝结构的临界线性应变约为0.0044。 图4-7为大庆原油在几个不同胶凝温度下,储能模量G′和 振荡剪切应变幅值γ随剪切应力τ的变化曲线。可见,随着温度 的降低,胶凝原油的储能模量G′增大,临界线性剪切应力增大, 但临界线性应变减小。另外,胶凝结构开始急剧破坏所对应的 剪切应力即屈服值也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τ=0 Pa
10
12
14
16
t / min 图4-11 大庆胶凝原油线性粘弹性区的蠕变 回复曲线 - 大庆胶凝原油线性粘弹性区的蠕变/回复曲线
可见,在应力瞬时作用时,胶凝原油有一个约γ=0.001的瞬时应 变跳跃,然后是延迟弹性应变,当应力持续7min时,应变达到 0.0044。而在应力刚消除时,有一个约γ=0.001的瞬时应变回复, 然后是应变随时间的延迟回复,直至应变完全回复至0。这表明 该条件下的胶凝原油具有弹性固体特征,但应变不仅与施加的应 力有关,也与时间有关,并且应变能完全回复。因此,实验条件 下胶凝原油表现出线性粘弹性固体特征。 2、非线性粘弹性 上述条件下所形成的原油胶凝体系,在图4-12所示的τ=80Pa 和120Pa两个较大剪切应力作用下,其在蠕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变 不能完全回复,并且这两条γ~t曲线转变为以揉量J(J=γ/τ)表示 的J~t关系曲线后,两条J~t关系曲线并不重合。
2、含蜡原油粘弹性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图4-9为中原原油在小振幅振荡剪切实验条件下,储能模 量G′、损耗模量G″和损耗角δ等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其具体的 实验条件为:首先把原油试样加热至50℃的温度,然后以 0.5℃/min的冷却速率使试样降温,在降温过程中,以振荡频率 f=0.215Hz、振荡剪切应变振幅γ0=0.0015的振荡剪切条件,测 量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损耗角δ,并得到其随温度T的变 化曲线。 可见,在40℃以上的温度范围,中原原油的储能模量G′和 损耗模量G″均较小,但相对来说G′更小,G″为G′的30倍之多, δ接近90°,说明原油的弹性成分很小,可以认为属于纯粘性流 体。这反映了高温下的原油中蜡晶析出很少,其对原油的流动 性影响很小,原油近似于单相均匀流体体系。
§4.4含蜡原油的粘弹性 含蜡原油的粘弹性 以往人们对原油粘弹性的研究很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 流变测量技术的发展,对原油粘弹性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一、胶凝含蜡原油的小振幅振荡剪切实验特性 1、线性粘弹性区的确定及其特点 图4-6是大庆原油的弹性模量G′、损耗模量G″、振荡剪切应 变幅值γ和损耗角δ 随剪切应力τ变化的关系曲线。其测量条件是: 原油经50℃加热,按照0.5℃/min的速度冷却至测量温度32℃,并 恒温30min,使原油形成一定的胶凝状态,然后,使用0.215Hz的 振荡频率,从低到高进行剪切应力的振荡扫描测量,测量G′、G″、 γ和δ 随剪切应力τ的变化。 可见,在较小的振荡剪切应力范围内,G′、G″和δ等均基本 不随剪切应力而变化,表明剪切应力与相应应变的关系处于胶凝 原油的线性粘弹性范围内,原油的胶凝结构没有受到破坏。且在 线性粘弹性范围内,储能模量G′比损耗模量G″大得多,G′几乎为 G″的10倍,损耗角δ也仅为10°左右,反映出胶凝原油的固体结构 特征较强。
1000 100 10
100 80 60 40 20 30 35 40 45 50
G' G''
δ
G', /Pa ,G''
δ /° /°
1 0.1 0.01 1E-3
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 图4-9 中原原油的 ′、G″和δ随温度 的变化曲线 - 中原原油的G′ ″ 随温度
T /℃
随着油温降低至39.5℃左右,G′有一个突升的台阶,G′值增加了 一个数量级,同时G″并没有如此明显的变化,从而使得δ有一个 突降的台阶,由88°左右下降到77°左右。从中原原油在相同加热 温度和冷却速率下的粘温曲线的测定结果看,其反常点为39.5℃。 这表明在39.5℃附近原油中有一个蜡晶的集中析出,其对原油的 流变性质已产生了影响,原油已开始由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 体。 当温度降至35.5℃附近时,蜡晶开始大量析出,这时蜡晶浓度、 蜡晶的聚集结构、蜡晶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使得原油的流变结构特 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造成原油弹性急剧增加,且由于液态油的 流动性受到蜡晶表面吸附及蜡晶结构的限制,使得原油的粘性也 增加较快。表现为G′和G″有较快的增加,并且G′较之G″增加更快, 从而使得δ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