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蜡原油流动性改进机理

合集下载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

原油降粘剂的评价降粘剂;流变性;降粘机理;性能评价前言在石油工程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和人工补充能量开采后的油藏,原油采出量平均不到原始地质储量的50%,即有一半左右的石油储量残留地下。

在未发现既要经济又丰富的石油代替物之前,要保持石油稳定供给,不仅要在勘探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现有油藏的生产能力。

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原油变稠变重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高凝高粘原油开采和输送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降粘剂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世界各国的降粘剂研究成果推动了原油流动改进技术的发展。

降粘剂包括乳化降粘剂和油性降粘剂,前者是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油乳化降粘剂,因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粘度大大降低,可实现常温输送以节能降耗,因此,乳化降粘输送工艺发展比较成熟,然而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关油性降粘剂的应用研究较少,由于使用油性降粘剂具有可直接加剂降粘,改善原油流动性以节能降耗,同时又不存在后处理(如脱水)问题等优点,目前油性降粘剂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冀东、吉林、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

该技术对处于中、高稠油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理论从实验的角度对降粘剂降粘机理进行初步的了解。

实验采用的L1和L2降粘剂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吉林多矿多井原油样品的粘度降低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对原油添加的降粘剂L1和L2降粘性能明显,大大降低了原油的粘度,使其易于流动,而且该法操作简便,可以大量的节能降耗。

本研究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第1章概述我国油田主要分布在陆相沉积盆地,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

受气候和河流频繁摆动的影响,储油层砂体纵横向分布和物性变化均比海相沉积复杂,泥质含量高,泥砂交错分布,油藏非均质性远高于主要为海相沉积的国外油田。

易凝高黏原油的改性输送工艺

易凝高黏原油的改性输送工艺

易凝高黏原油的改性输送工艺连艺秀;杨文川;王幸;杨莉荣;朱凤仁;陈泓宇【摘要】对于易凝高黏原油,无论是采取加降凝剂输送还是稠油降黏减阻的输送工艺,都能显著降低原油的凝点和黏度,改善其低温流动性,保证管道平稳、安全运行。

稀释剂一般采用低黏原油或天然气凝析油、轻馏分油等,加入稠油原油后使混合油中蜡、胶质及沥青质的浓度下降,蜡析出的温度下降,原油黏度、凝点均呈下降趋势,一般稀释剂的密度越小,黏度越小,其降黏、降凝的效果就越显著。

实验证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黏度可比稠油黏度降低2~4个数量级甚至更多,例如单家寺重质原油制备的含水率30%的水包油乳状液,其50℃时的黏度为54 mPa·s,而原油黏度为9260 mPa·s。

乳化降黏方法主要适用于高黏稠油集输系统。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易凝高黏原油;管道;降凝剂输送;降黏减阻输送【作者】连艺秀;杨文川;王幸;杨莉荣;朱凤仁;陈泓宇【作者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维抢修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维抢修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原油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但是从管道的输送工艺角度来分析,针对我国各油田所产原油按其流动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轻质原油,如塔里木油田的塔中原油、青海冷湖原油、新疆柯参原油等;第二类是易凝高黏原油,包括含蜡量较高的易凝原油(含蜡原油),如大庆混合原油含蜡量高达26.29%,胜利原油达9.62%,中原混合原油达21.51%等;第三类是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黏重质原油(稠油),如辽河油田的高升原油50℃的黏度高达2256mPa·s,胜利油田的单家寺原油黏度为9261mPa·s,渤海油田的埕北原油黏度为574.7mPa·s等。

油井结蜡机理及防治技术分析

油井结蜡机理及防治技术分析

油井结蜡机理及防治技术分析摘要:油田生产过程中,随着油流温度和压力的下降的变化,油流中的石蜡就会结晶析出,沉积在管壁上,造成油井结蜡。

油井结蜡后会导致油井产量的下降,同时增加了油流的阻力,极易引发油井蜡卡,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因此,本文对油井结蜡机理及其防治技术展开分析,为石油的高产、稳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油田的井筒综合治理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油井结蜡;问题;防治技术;技术一、油井结蜡机理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原油含有的蜡组分在原始地层层温度压力状态下是完全溶解的,当原油被抽油泵从油管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地持续变化,造成溶解在其中的轻质组分逐渐逸出,打破了溶解平衡,原油中的蜡组分便开始结晶析出。

由于油流与油管壁处存在径向浓度差,蜡晶便会以分子扩散、剪切弥散及布朗运动的形式向管壁处运移,并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沉积于管壁上,最终在管壁处形成结蜡层,油井结蜡会使得管通道变窄,进而影响原油流动性、油井生产效率。

为切实解决油井结蜡问题,相关原油实验表明油井结蜡机理,主要体现在分子扩散、重力沉降、惯性效应、粒子扩散等方面。

分子扩散机理。

在油井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原油在地层开采中会在低温下冷却。

并且在油井管壁温度低于析蜡点后,原油会在分子扩散运动作用下,使得内部蜡分子处于饱和温度状态。

而蜡分子沉淀会造成油井管壁上的溶解蜡,以及原有流动中的蜡分子存在浓度差,继而导致溶解蜡向管壁扩散并凝落在管壁上。

重力沉降机理。

由于油井析出的蜡本身密度大于原油密度,所以重力沉降同样会使得原油内部蜡分子沉积,进而出现油井结蜡现象。

惯性效应。

在布朗扩散、紊流相互作用下,原油紊流旋涡会将自身所携带的蜡分子牵引至油井管壁区域,之后紊流旋涡会逐渐消散,而蜡分子会受惯性影响继续向油井管壁方向运动,进而留存于油井管道中。

研究表明,原油内蜡分子颗粒与惯性效应作用力呈正比,受惯性效应作用,管壁上的蜡颗粒沉积速度会相应提高。

粒子扩散机理。

高蜡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

高蜡原油降凝剂研究进展
牛顿 流体 温 度 下 的黏 度 减 小 。 13 聚 ( ) . 苯 乙烯 一醋酸 乙 烯 酯 及 其 改 性 物 Fai V zu l o aq . v
中含有与石蜡结构类似的非极性长链烷基 , 可进 入蜡晶 晶格
发 生 共 晶 ; 聚物 中 还 含 有 极 性 基 团 , 于 抑 制 蜡 晶 之 间 的 高 用
物 , 类 共 聚 物 及 其 衍 生 物 已成 为 油 田 广 泛 使 用 的 降 凝 剂 。 这
合物对于上述两种原油 均具有 良好 的降凝 作用 , 并且在 3 . 5 OC以上 添加共 聚物 ,  ̄ 能够降低原油的表观黏度 。 14 含氮 聚合物 . 含氮 聚合物 主要是 聚胺 类 , 者是烷 基 或
【 关键词】 高蜡原油 ; 降凝剂 ; ; 石蜡 作用机 理
【 中图分类号】 T 64 8 4 E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4 7 2 1 )0 0 0 — 2 0 3 36 ( 00 1 — 0 7 0
高 蜡 原 油 具 有 较 高 的 凝 点 和 黏 度 , 温 流 动 性 差 。蜡 在 低
的构 效 关 系 时 作 者 指 出 , 肪 烃 侧 链 只 能 为 石 蜡 提 供 小 , 当温度 降到 一定值 时 ,
原 油 中 开 始 析 出微 小 的石 蜡 晶粒 , 而 连接 成 为 三 维 网 络 结 继 构 , 油 包 在 其 中 , 油 失 去 流 动 性 。 降 低 原 油 凝 点 和 改 善 把 原 原 油低 温 流 动 性 , 于 高 蜡 原 油 开 采 、 输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对 集 目前 , 重 要 的 流 动 改 进 技 术 为 化 学 剂 降凝 法 最 , 技术 该
幅 度 最 高 达 到 2 .℃ 。 70

含蜡原油降凝剂与石蜡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与探讨

含蜡原油降凝剂与石蜡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与探讨

!"#
几种已知降凝机理 早在上个世纪 EF 年代, 人们就对 降 凝 剂 的 作 用 机 理 开 展 了 一 系 列 研 究 工 作, 以指导原油降凝剂的
[ ] 开发和应用。 ’GE+ 年, H412<72< 等提出了抑制蜡晶三维网状结构生成的吸附 $ 共晶理论 + 。 ’GE, 年, I45=21 [ !] 等从 热 力 学 方 面 进 行 研 究, 并 用 低 温 显 微 镜 进 行 观 察, 明确指出降凝剂能使蜡晶的形态发生变化 。 [ K] 降 凝剂不 是 晶 体石 蜡 的 溶剂, 也 不会减 少原油 中石 蜡含量, 只 是改变 分散 相 微 ’GJ+ 年, ! " # $ % & " ’ 指出 , 粒的大小、 形状和结构, 并在这些晶体表面建立某种能量障碍以阻止晶体微粒的接近, 从而 改善原 油的 流
[ $. ,$+ ,$J] [ $.] [ $J] 熵的变化情况 。 &:4=E>BE=E 与张红 通过 分 析 蜡 油 溶 解 过 程 的 %&’ 曲 线 发 现, 降凝剂的加入使
[ $, - $!] 素有关 : 随着烷基链长度、 平均分子量的增大或极性基团含量的减小, 降凝剂结晶能力增强。
图. 7489:; .
合成蜡油的 %&’ 曲线: 降温 ( /) ( 1) 速率为 $,2 0345,蜡含量 ( 6[$+] 0 升温
( /) ( 1):EB;> E:; $, 2 0345 H D( DEF) I ( 6[$+] %&’ <9:=;> ?@: >A5BC;B4< DEFA @4G>:<@@G458 0C;EB458

原油降凝剂种类概述

原油降凝剂种类概述

原油降凝剂种类概述摘要:在我国原油处理中,常使用降凝剂,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减少阻力,增产增效。

本文总结回顾了原油降凝剂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各类原油降凝剂及其特点。

关键词:降凝剂发展历程特点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高含蜡原油,蜡含量高达l5%~37%,个别原油蜡含量高达40%以上,且大部分集中在润滑油馏分内。

此外,原油还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多种组分,给石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很多困难。

如原油中含的水分就必须脱除,否则不仅影响后加工,也会增大运输负荷。

由于原油的这种复杂组成,使得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原油开始析出微小的晶粒,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蜡晶逐渐增多,最终形成结晶而失去流动性。

由此可见,降低原油凝固点和改善其流动性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为改善含蜡原油的流动性,采用了热处理、添加减阻剂、稀释、水悬浮等多种输送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能耗大、设备投资和管理费用高,且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等问题。

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角度,向原油中添加合成化学降凝剂,是实现原油常温乃至低温输送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化学添加剂是通过降低原油凝固点、降低其粘度或减少其流动阻力来改进原油流动性的。

目前,最受瞩目的方法是加入降凝剂降低原油的凝点,增加其流动性。

原油降凝剂是原油流动改性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低温流动改进剂。

它们是一类能够降低石油及油品凝固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的物质。

近年来,用原油降凝剂来改善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化学改性技术越来越受重视。

1 原油降凝剂的种类含蜡原油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低温下析出蜡晶,这些蜡晶大多呈板状或针状,并且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目构造,把低凝点的油分、胶质、沥青质、污泥、水等吸附并包在里面,形成蜡膏状物质,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

降凝剂的作用是影响蜡晶形态和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改变原油中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但是,降凝剂不能抑制蜡晶的析出,只能改变蜡晶的形态,使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能力变弱,从而改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祚良;侯磊;王宁;柴冲;张鑫儒;刘珈铨;李雪莹;杨琨;周庆林
【期刊名称】《石油科学通报》
【年(卷),期】2024(9)1
【摘要】含蜡原油常温下流动性差,流动保障问题严重,影响原油管道的经济和安全运行,采用磁处理技术改善含蜡原油流动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

调研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研究者研究磁场作用下含蜡原油黏度变化规律的方法,论述相关磁处理实验装置的特点,分析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效果和时效性,探究原油组成和磁处理条件对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效果和时效性的影响效应,阐述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机理研究进展,评价现有降黏效果定量预测模型。

针对含蜡原油磁处理降黏技术存在的问题,对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页数】13页(P117-129)
【作者】朱祚良;侯磊;王宁;柴冲;张鑫儒;刘珈铨;李雪莹;杨琨;周庆林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管输高含蜡原油降凝降黏剂的筛选与性能评价
2.基于解烃菌对含蜡原油除蜡降黏的实验分析
3.含蜡原油静态磁处理降黏试验
4.一株假单胞菌对含蜡原油除蜡降黏效果分析
5.含蜡原油乳状液磁处理降黏实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油流动的数学模型及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

原油流动的数学模型及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

上式是形变随时间变化 的关系式 , 变趋于一个定值 . 形
3 原油从凝 固态 到可 流动状态 发生 的形变实际为 3 分形 变的和 ) 部
即: : + = 1 + 3 + 2 ,
: l+ ÷H [一 x 一 /). 1 e( t ] p T L2 ,
*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 目(1 223089 0 C6 1709 )
* *通 讯 联 系 人 收稿 日期 :08—0 —1 20 1 7
第 4期

萍 , :原油流动的数学模型及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 的方法 等
第2 3卷

L2 ,
[ 一ep 1 , ) 1 x( 一tT ]
其中 , G= 松驰时 间) , (
摘要
用弹性体 的松驰理论和粘性体的蠕 动理论建立原油流动 的数学模 型 , 讨论了影响原油 低温流动性 的相关 因素, 原油
流动性不仅与温度有关 , 而且与剪切时间 、 剪切模置 以及原油粘度有关 , 中温度的影响最 大 . 提出改善原油低温 流动性的方法 其 并
以及 相 关 改进 剂 .
关键词
数学模 型 ; 低温流动性 ; 改进剂
中图分类号
T 2.2 Q43 i
原 油由具有 弹性体性质 的烷基石蜡和具有粘性体质的胶 质沥青 质组成 . 原油凝 固点主要 由原油 中蜡含量 和蜡分 子量 的 大小决定 , 而原油的粘度主要由胶质和沥青 质决 定 . 因此 , 研究原油 弹性体和粘性 体的松驰 、 蠕动变化 规律 , 立数学模型 , 建 找 出原油变形 流动的各种影 响因素 , 对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 是十分 必要 的. 实验表 明利用 降凝剂 、 分散 剂降低凝 固点和黏度 是 改善原油流动 的方法之一 , 我们 发现对高粘高凝原油 , 但 加入降凝 剂后凝 固点降低 , 原油仍然无 法流动 . 但 本文在用数学模 型 了解影 响原油流动 的各种影响 因素 的基础上 , 又通过化学热力学和摩擦力学理论研究 原油在各种 界面 的吸 附性 、 原油微 观状 态 的改变和原油化学热力学 的相关性质对宏观改善原油低温流变性的影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期 李美蓉等. 高蜡原油流动性改进机理
37
原因 。
1 实验部分
1. 1 凝点的测定 凝点 (倾点) 指测试条件下不断冷却过程中 ,试 管倾斜 45°时油面在 1 min 内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 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 T0514 - 93《原油凝点 测定法》测定 。 1. 2 流变性的测定 流变性用 N XS - 11 粘度计 (成都仪器厂生产) , 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 T0520 - 93《原油粘度 测定 - 旋转粘度计平衡法》测定 。 1. 3 蜡含量测定 原油蜡含量测定方法见 S Y/ T0537 - 94 。
其中 , m 在 550~700 , n 在 280~300 , p 在 40~60 , a 在 450~500 , b 在 0~50 ,R1 为 C2~C5 的烷基 ,R2 为次甲基或 C2~C3 的烷基 。60 ℃加热条件下 ,在
原油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 WHP ,其凝点和不 同剪切速率时的表观粘度 (32 ℃) 见表 1 。
38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第 19 卷
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 ,表现出剪切稀释特性 ,呈非 牛顿流体 。 加降凝剂原油的反常点为 50 ℃,析蜡点为 58 ℃,不加降凝剂原油的析蜡点为 65 ℃。高于反常点 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 ,原油粘度较小 ;温度低于反 常点时 ,其粘度明显增加 。添加降凝剂使原油的反 常点和凝点降低 ,使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 扩展 ,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窄 ,表观粘度降 低 ,明显改变了原油的低温流变性 。而牛顿流体温 度范围内粘度基本无变化 ,因为不加剂原油温度高 于反常点时 ,蜡晶析出较少 ,WHP 效能不明显 ;只有 在反常点以下 ,析蜡高峰区较低温度范围内 ,原油中 蜡析出较多 ,WHP 的降凝效果才明显 。 2. 3 最优加剂质量浓度对原油的降凝效果考察 选用已筛选降凝效果好的降凝剂 WHP 从流变 学的角度考察其效果 ,测定了空白净化油以及加
Received 12 J une 2006 ; revised 6 A ngust 2006 ; accepted 11 October 2006
Abstract : The waxy crude oil wit h mass fraction of wax is 56. 9 % and its viscosity 34. 2 Pa·s from Shengli oil field was chosen as object of study and t he effect of shear rate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waxy crude oil wit h flow improver was studied. Wit h addition of 200 mg·L - 1 pour point depressant ,t he solidification point of t he crude oil drops to 39. 5 ℃from 49 ℃, t he yield stress decreases from 32. 4 to 0. 13 Pa and t he apparent viscosity is changed from 34 158. 9 to 79. 2 mPa·s. The Paraffin crystal morp hology of un modified paraffin at was compared to t hat of modified paraffin at 20 ℃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It can be seen t hat t he more and t hinner waxy crystals aggregate compactly , disperse evenly before addition of modifier and wide range of waxy crystals size are found after addition of modifier. It can also be inferred t hat t he modifier makes waxy crystals aggregate and grow analyzed by eutectic mechanism , t hus flow ability of crude oil at low temperatu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 High waxy crude oil ; Pour point depressant ; Electronic microscope ; Paraffin crystal morp hology ; Flow ability Corresponding aut hor. Tel. : + 86 - 546 - 8393060 ; fax : + 86 - 546 - 8392281 ; e - mail :lmrong888 @163. com
0 s- 1
表观粘度/ (mPa·s)
9. 32 s- 1
21. 8 s- 1
30. 1 s- 1
42. 6 s- 1
凝点/ ℃
0
34 158. 9
1 896. 3
1 438. 6
8 946. 3
6 483. 5 49. 0
50
356. 8
223. 6
156. 7
120. 6
关键词 : 高蜡原油 ; 降凝剂 ; 电子显微镜 ; 蜡晶形态 ; 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 : TE832. 3 ; TE869 文献标识码 : A
Improving Mechanism on Flow Ability of High Waxy Crude Oil
L I Mei - rong1 , XIAN G Hao2 , LOU Lai - yong1 , TIAN Li - ming2
1. 4 蜡晶微观结构分析 蜡晶微观结构分析采用 OL YM PU S B H - 2 偏 光显微镜 (日本) 及其自动拍照系统 ,观测并摄取 20 ℃时加与不加降凝剂的蜡晶形态 。
2 结果与讨论
2. 1 降凝剂加入量对原油降凝降粘效果的影响 实验所用的高蜡原油黑色 、粘稠 ,50 ℃时粘度 为 34. 2 Pa·s ,20 ℃时密度为 0. 859 7 g/ cm3 ,含蜡和 硫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56. 9 % ,0. 07 %。筛选的降凝 剂 WHP 既具有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一般特征 ,也 具有一定长度的烷烃碳链特征 (亲油性能) ,同时还 含有极性基团 (憎油性能) ,所以对原油的适应性强 , 其结构如式 (1) 所示 :
95. 6 45. 3
100
190. 7
152. 3
120. 9
98. 1
86. 8 42. 4
150
115. 4
100. 9
96. 5
89. 3
73. 1 39. 5
200
79. 2
78. 6
76. 5
72. 4
69. 5 38. 6
高蜡原油凝点高 、粘度大 、流动性差 ,一般在常 温下就可析蜡而失去流动性 ,严重影响管道输送能 力和效率 。近年来 ,随着高含蜡原油产量的增长 ,降 低原油的凝点 ,改善其流动性能 ,成了当务之急 。目 前被认为最有前途的方法是采用化学降凝剂 (流动 性改进剂) 来降低原油的凝点和粘度[1 ] ,从宏观上 改善原油的流动特性 ,尤其是低温状况下的流变性 ,
速率降温至测量温度 ,测量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值 ,作出原油的全粘温曲线 ,结果见图 1 。 分析图 1 中高蜡原 油 的 粘 温 曲 线 知 , 加 200 mg/ L 降凝剂原油和不加降凝剂原油的相同点是 : 在较高温度范围内 (分别高于 58 ,65 ℃) ,粘度较低 且不随剪切速率变化 ,呈牛顿流体 ;油温一旦低于一 定温度时 (分别低于 58 ,65 ℃) ,其粘温曲线明显偏 离其牛顿流体的粘温曲线 ,随着温度的降低 ,其表观 粘度和偏离牛顿流体的程度显著增大 ,且表观粘度
文章编号 :1006 - 396X(2006) 04 - 0036 - 04
高蜡原油流动性改进机理
李美蓉1 , 向 浩2 , 娄来勇1 , 田黎明2
(1.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 2. 胜利油田技术监督处 ,山东东营 257060)
摘 要 : 以含蜡质量分数为 56. 9 %、粘度为 34. 2 Pa·s 的胜利原油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剪切速率对加剂原油表 ℃降至 39. 5 ℃;屈服值从 32. 4 Pa 降至 0. 13 Pa ; 表观粘度从 34 158. 9 mPa·s 降至 79. 2 mPa·s。采用电子显微镜对比了 20 ℃时加降凝剂前后蜡组分在静态条件下 的蜡晶形态 ,加剂前蜡晶单体较紧密地聚集 ,多而细小 ,均匀分散 ;加剂后蜡晶明显变大 ,蜡晶大小的分布变宽 ,根据 共晶机理分析改性剂使蜡晶颗粒聚集变大 ,从而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 。
300
78. 9
73. 4
68. 6
65. 1
60. 8 36. 9
从表 1 可见 ,随降凝剂质量浓度的增加 ,加降凝 剂原油的凝点和粘度逐渐降低 。其中 200 ,300 mg/ L 下的粘度相差不多 ,但后者的凝点比前者仅降低 1. 7 ℃。考虑加 200 mg/ L 已有较好的改性效果 ,再 增加质量浓度 ,降粘 、降凝效果提高不大 ,但经济成 本增加较大 ,故选择 200 mg/ L 为适宜质量浓度 。 2. 2 剪切速率对加剂原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在 60 ℃加热条件下 ,加入 200 mg/ L 的 WHP , 冷却至 50 ℃装样 ,然后以 0. 5~1. 0 ℃/ min 的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