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体系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

合集下载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施工监控方案.施工监控方案编制:刘海宽复核:崔文涛审核:唐国斌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 .....................................................................................1.1 东运河桥工程概述 ...............................................................................1.1.1 桥梁概况 (1)1.1.2 主要技术标准 (1)1.1.3 施工方法概述 (2)1.2 西运河桥工程概述 ...............................................................................1.2.1 桥梁概况 (2)1.2.2 主要技术标准 (3)1.2.3 施工方法概述 (3)第二章监控的依据、目的、内容和方法 .................................................................2.1 施工监控依据....................................................................................2.2 监控目的和内容..................................................................................2.3 施工监控方法....................................................................................第三章监控仿真计算与分析方法 .......................................................................3.1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3.1.1 有限元模型 (9)3.1.2 仿真计算内容 (10)3.2 计算分析方法 ....................................................................................3.3 控制误差分析 ....................................................................................3.4 各类误差处理方法 ................................................................................3.5 结构设计参数识别 ................................................................................3.6 控制的实时跟踪分析 ..............................................................................3.7 索力调整的方法 ..................................................................................第四章施工监测工作方案 ..............................................................................4.1 线形监测 ........................................................................................4.1.1 索塔轴线偏移测量 (20)4.1.2 主梁线形测量 (21)4.1.3 线形监测设备 (23)4.2 应力监测 ........................................................................................4.2.1 索塔应力监测 (24)4.2.2 主梁应力监测 (25)4.2.3 传感器的选择与埋设 (27)4.2.4 应力监测流程与注意事项 (29)4.3 索力测试 (29)4.4 温度测试 (31)4.5 支架变形监测 (33)4.6 其他监测内容 (34)4.7 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 (34)4.8 施工控制精度 (35)第五章施工监控工作重点与难点 (37)5.1 支架现浇施工特点 (37)5.2 施工监控工作重点 (37)5.3 施工监控工作难点 (39)第六章施工监控工作组织 (41)6.1 施工监控组织流程 (41)6.2 施工监控协调与分工 (41)6.3 文件传递与提交 (42)第七章质量保证及安全措施 (45)7.1 质量保证措施 (45)7.2 人员与仪器设备 (47)7.3 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49)7.4 施工监控安全预警 (49)7.5 应急预案与处理措施 (50)第八章荷载试验及运营期健康监测建议 (52)8.1 荷载试验 (52)8.2 运营期健康监测建议 (52)附表 (54)第一章工程概述1.1 东运河桥工程概述1.1.1 桥梁概况郑州市郑东新区北三环跨东运河桥西接北三环路-龙翔三街交叉口,东接北三环路-朝阳路交叉口,跨越东运河。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一、项目概况1.1、桥梁概况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1.2、施工控制概况(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1.3、监控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1.4、目的和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二、监控方案与内容2.1 施工监控的内容2.1.1 施工监控参数的选取(1)索塔轴线、应力;通过施工过程中塔顶偏位的几何测量和关键截面的应力监测确保索塔的线形及应力满足要求.(2)主梁线形、应力;通过调整拼装位置、索力等手段来确保主梁高程、轴线等线形指标满足要求;主梁应力可以作为误差控制的辅助指标和结构施工过程安全监测的预警指标.(3)斜拉索索力;通过建立完善的误差调整与参数识别体系并采用多种方式对索力进行监测来保证斜拉索索力误差满足要求.(4)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2.1.2 施工监控计算内容(1)施工过程安全复核计算(2)拉索、主梁无应力制造线形/长度的复核计算(3)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参数识别(4)施工控制实时计算(5)重要临时结构的计算2.1.3 施工监控现场实测参数(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斜拉索、索塔或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容重(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1)恒载:a. 主梁自重b.二期恒载(桥面铺装、人行道板,栏杆、路缘石、灯柱、过桥管线等)2)施工荷载3)临时荷载2.2 施工监控的实时监测体系2.2.1 实时监测内容及其分级将监测内容的重要性等级和频率等级进行划分.例如:2.2.2 测点布置原则(1)斜拉索索力测点布置a.一般原则:根据理论计算,满足下式的拉索均需设置索力测点.b. 对称布设.c. 全桥通测线形时,索力也全桥通测.(2)主梁线形测点布置1)一般原则:一个梁段上设置三个主梁线形测点,两个高程测点一个轴线测点,高程测点宜设置在悬臂端横隔板与外侧腹板交界处的顶部,轴线测点设置在横向尽量靠中部的位置.2)线形监测主要想放样或拉索索力控制提供参数时可仅对选弊端2-3个梁段进行监测.3)用于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时全桥通测,每个梁段均监测.(3)索塔偏位测点的布置索塔在施工过程应在新塔段或其模板上设置测点,索塔水平撑杆顶撑时为了确保顶撑效果也应考虑在顶撑位置设置测点,索塔施工结束后应对索塔进行至少一次每个索塔节段的通测.主梁施工阶段应在索塔塔顶设置偏位测点.(4)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主要根据计算确定,并且尽量考虑在下塔柱、中塔柱、下横梁均设置测试断面.每个塔肢测试断面应考虑在索塔的四个角点上均设置测点.(5)主梁应力测点的布置主梁测试断面的测点应确保顶底板载腹板与顶板交界处,纵隔板与顶底板的交界处,主梁中部设置测点以确保采集到应力的峰值点.(6)温度场监测的测点布置斜拉桥的施工监测中整个塔、梁、索各自的温度场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各自选择一个断面进行温度场的监测.索塔的温度场监测应至少在测试断面四个角点设置测点,主梁则应确保在顶板、腹板、底板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拉索可以通过试验索来进行温度场的监测.2.2.3 本桥监测点布置及传感器选型2.3 施工监控的技术指标体系2.3.1 各施工监测内容的仪器及精度要求指标(1)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在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索力监测仪器分辨率应达到0.1kN.常用的穿心式传感器与弦振式索力仪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张拉阶段,后者用于张拉后索力监测.(2)线形监测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垂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测距分辨率应达到1米米,测角分辨率应达到1’’.(3)应力监测可采用弦振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仪器分辨率应达到应变1με.(4)温度监测宜采用铂式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点温计,仪器分辨率应达到温度0.1℃.2.3.2 施工控制技术要求和容许误差度指标(1)几何控制技术要求(几何误差均指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差异)控制工况主梁上下游高程测点平均值误差应小于悬臂长度的±1/3000,当1/3000悬臂长度小于40米米时,按4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平均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梁段长度的1/750;上下游高程相对偏差不大于15米米.主梁轴线偏位不得大于±1/10000悬臂长度,悬臂长度的1/20000小于10米米时,按1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相对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5000梁段长度.索塔偏位误差不得大于±20%,当理论索塔偏位的20%小于30米米时,可按照±30米米来控制.索塔偏位不作为施工控制的主要指标.(2)索力控制技术要求索力控制拉索上下游平均控制误差小于±5%、(3)应力监测及其它技术要求采取措施保证原件损坏率不得大于20%.索塔应力测量可考虑索塔施工期间每个节段测试一次,架梁阶段每个梁段测试一次.索塔当应力水平达到8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测试断面浇筑30天后开始提供.主梁应力测量当应力水平达到6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每个梁段完成后开始提供.2.4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2.4.1 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2.4.2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三、施工计算与控制3.1、计算流程3.1.1设计计算的校核施工控制首先将采用设计计算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目标的理论值.理论值由主梁挠度、主梁理论轴线、主梁截面理论应力、斜拉索理论索力等构成.这一阶段中将与设计计算进行相互校核,以确保控制的目标不与设计要求失真.3.1.2施工控制计算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跟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根据现场的实测参数、误差分析结果等对模型进行修改,并对现场的施工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3.1.3仿真分析计算的方法斜拉桥结构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倒拆分析法和正装分析法两种.通测,正装计算比较直观、简便,施工过程中架设方案有较大改变或施工参数有较大变化时,可以方便处理.而倒拆分析法的计算稍微复杂些,但倒拆计算可以得出斜拉桥各施工阶段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的架设线形等控制参数,因此在实际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3.2、控制的原则3.2.1 受力要求.反映斜拉桥受力的因素包括主梁、塔(墩)和索的三大部分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在恒载已定的情况下,成桥索力是影响主梁正应力的主要因素,成桥索力小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主梁的应力与主梁截面轴力和弯矩有关,因为轴力的影响较小且变化不大,所以弯矩是主梁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塔的情况与梁类似,只是索力对塔的影响没有梁那么敏感,塔中应力通常容易得到满足.索力要满足最大最小索力要求,最大索力要求即钢丝强度要求,最小索力要求即拉索垂度要求.3.2.2 线形要求.线形主要是主梁的标高.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要满足设计标高的要求.3.2.3 调控手段.对于主梁和塔(墩)内力(或应力)的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索力.由于索力较小的变化就会在主梁中引起较大的内力(或应力)变化,而索力本身又有一定的变化宽容度(即最大最小索力确定的索力允许变化范围),因此,索力调整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将参数误差以及索力调整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索力调整和立模标高的调整分两步完成,即先进行索力调整,目标主要是梁、塔截面的弯矩;然后进行立模标高调整,还需加入已建梁段的主梁标高.主梁弯矩控制截面可选为各施工梁段的典型截面(一般为受拉索锚固点局部应力影响较小处),塔的控制截面可只选塔底以及截面变化处等少数控制位置.主梁标高控制点可选为每施工梁段前端点.四、施工控制实施的主要结果4.1、施工过程控制结果4.1.1 施工阶段的主梁标高及张拉索力的控制结果4.1.2 主梁应力控制结果4.1.3 主塔偏位和应力的控制结果4.2 主梁合拢的控制后果4.2.1 索力监控成果4.2.2 线形监控成果4.3 成桥状态的控制实现结果4.3.1 索力监控成果4.3.2 线形监控成果4.3.3 主梁纵向伸缩量4.3.4 主梁应力监控成果附表五、结论及建议斜拉桥的施工中进行相应的施工控制研究是对其施工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XX大桥的设计、施工具体特点研究而建立的施工控制技术体系由现场测试、实时测量、实时计算等子系统构成,经过本桥施工控制实践证明该系统工作性能完善、运行可靠,适应XX桥施工控制的技术要求.监控组对XX的分析计算,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导施工,经现场验证,减少了XX时的难度,减小了XX的误差.成桥阶段的内力和线形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本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对解决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和施工控制等关键性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斜拉桥施工阶段监测监控的内容及方法

斜拉桥施工阶段监测监控的内容及方法

斜拉桥施工阶段监测监控的内容及方法桥梁的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大型工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桥梁的跨度、内部结构、施工的工艺愈来愈复杂和先进。

出于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目的,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监控。

而斜拉桥作为桥梁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对于施工的监测监控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内容也更加的具体。

一、施工监测监控的意义对于斜拉桥施工阶段的监测和监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施工中数据的采集,也就是监测;二是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就是监控。

监测功能主要是通过事先在高塔、梁和拉索这些工程部分上放置各种性能不同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其中包含工程的几何参量以及力学的参量。

监控功能则是要通过电子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行进分析整理,进而得出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参数。

工作人员在将两种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桥梁内力与外形的偏差进行矫正,保障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以及桥梁的外观美感.二、施工监测监控的组织管理构成施工阶段的监测与监控是一项集数据测量、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和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在人员的组织上必须要完善合理,人员技术过硬,具有很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通常情况下,施工的监测监控组织都是由多名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一般会有一个工程质量监测顾问组,人数大约在5人左右,其中要有教授级的高级技术工作指导,此外依据桥梁项目的施工内容,还应该组建施工监测监控的项目组。

此外,因为工程的工艺十分复杂、工程量庞大、人员众多,所以在组织施工监测监控组织的同时,还应该集合工程的高级技术人员就工程的管理、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三、施工阶段监测工作内容及方法1、监测监控的实施目的斜拉桥的施工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征,对于成桥线形有很高的要求,施工中每一个节点的坐标变化都会对桥梁的内力结构分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桥线形偏离了设计值的问题,就会导致内力值与设计值不相符合。

此外,斜拉桥的主梁、索塔以及拉索之间的刚度存在很大差距,会受到来自拉索垂度、天气、温度、施工的临时负载、混凝土收缩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在进行施工理论的计算时,虽然有很多办法可以计算出施工阶段的索力及桥体的变形,但是这仅仅是在理论上的计算结果,而实际上的结构变形却未必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叠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混合梁段施工工法(2)

叠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混合梁段施工工法(2)

叠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混合梁段施工工法叠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混合梁段施工工法一、前言叠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混合梁段施工工法是一种钢混结合的斜拉桥梁段施工工法。

它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段与钢结构梁段的叠合,充分发挥了钢结构的抗拉能力和钢筋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实现了梁段的结构优化和施工效率的提高。

二、工法特点(1)梁段叠合: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段与钢结构梁段的叠合,既兼顾了钢结构的抗拉性能,又充分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实现了梁段的双重优势。

(2)施工效率高:采用工程预制化技术,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工期的进度。

(3)结构优化:通过叠合梁的结构设计,能够根据实际桥梁的需求,合理分配钢结构梁段和钢筋混凝土梁段的比例,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

三、适应范围(1)适用于大跨度、大载荷的斜拉桥工程。

(2)适用于需要同时考虑桥梁抗拉和抗压能力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1. 结构设计:通过深入的结构设计,确定梁段的叠合比例,充分发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优势。

2. 施工工序:按照施工工序需求,分别进行钢结构梁段和钢筋混凝土梁段的制作,然后进行叠合。

3. 锚固技术:采用特殊的锚固技术,将钢结构梁段和钢筋混凝土梁段紧密连接,确保双方合力传递。

4. 预应力技术:对梁段进行预应力处理,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和承载能力。

五、施工工艺1. 钢结构梁段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结构梁段,包括焊接、防腐处理等。

2. 钢筋混凝土梁段制作:制作钢筋混凝土梁段,并进行预应力处理。

3. 梁段叠合:将钢结构梁段与钢筋混凝土梁段按照预定比例叠合在一起,采用专用锚固技术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4. 其他工序:如防水处理、道路铺设等。

六、劳动组织根据具体工程规模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劳动组织方案,包括人员组织、工时安排、协调配合等。

七、机具设备根据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机具设备,包括起重机、搅拌机、焊接设备等。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性能和安全。

八、质量控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材料检查、工艺监督、验收测试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能。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摘要:斜拉桥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建筑,具有优越的结构特点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斜拉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施工监控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引言:斜拉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梁类型,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

为了确保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施工监控技术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监控技术能够对斜拉桥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保证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一、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原理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主要包括结构监测、质量监控和安全监控等方面。

结构监测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对斜拉桥的结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桥面变形、应力、振动等。

质量监控是对斜拉桥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安全监控是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对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应用1. 结构监测: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对斜拉桥的结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例如,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可以监测斜拉桥的振动情况,进而评估桥梁的结构稳定性。

通过安装应力传感器可以监测斜拉索的应力情况,确保斜拉桥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2. 质量监控:通过对斜拉桥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通过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

通过对焊缝的无损检测,确保焊缝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安全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对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例如,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监控,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通过设置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事项,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 斜拉桥 第一版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 斜拉桥 第一版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斜拉桥)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总则 (4)2术语 (3)3基本规定 (5)3.0基本规定 (5)3.1监控内容 (5)3.2监控范围 (6)3.3控制原则 (6)4参数选取 (7)4.0一般规定 (7)4.1监控所需参数 (7)4.2监控参数收集方法 (8)5监控计算 (10)5.0监控计算的目的 (10)5.1计算要点 (10)5.2计算模型 (10)5.3设计符合性计算 (11)5.4施工监控仿真与跟踪计算 (12)5.5成桥运营状态验算 (12)5.6参数敏感性分析 (13)5.7几何状态计算 (13)5.8内力状态计算 (13)5.9其他监控计算内容 (13)5.10监控计算方法 (14)6施工监测 (15)6.0一般规定 (15)6.1施工监测内容 (15)6.2应力监测 (15)6.3线形监测 (17)6.4索力监测 (18)6.5温度监测 (18)6.6连续性观测 (19)6.7风速、风向监测 (19)6.8控制允许偏差 (20)7数据分析与反馈控制 (22)7.0一般规定 (22)7.1监测数据分析 (23)7.2反馈控制 (24)8监控成果及要求 (27)9监控常用表格 (29)附录A施工监测控制断面参考测点 (30)附录B参考仪器设备 (35)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委员:吴俊副主任委员:梅世龙、王天亮编审委员会委员:杨俊、舒林、朱筱青、彭旭民、郑平伟、黄清责任编缉:陈珺、曹明明、陶路编制人员:马强、田盛鼎、余毅、王大庆、代百华、周扬、尹光顺、潘庆、位东升、程灏、袁矫、张坤、马松、张平、孟云、何荷、李宏亮、黄宏辉、李政、赵东升、陈羽、宋仁武、唐颖、邹力、罗少军1总则1.0.1为规范斜拉桥施工监控工作,完善施工监控程序、内容,使得施工监控工作标准化,具有延续性,提高施工监控水平及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斜拉桥是一种采用钢索或钢带支撑的悬索桥,由于其结构独特,既具有大跨度、高刚度和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因而成为现代桥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斜拉桥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各个施工节点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提出一种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监控目标1.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例如吊装、焊接等环节,确保工艺规范执行。

2.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3.监控材料的使用和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4.监控施工进度和效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施工风险。

三、施工监控方案1.安装监控摄像头: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安装监控摄像头,并确保其视野覆盖到施工的关键节点。

摄像头应具备高清晰度、远程控制和云端存储功能,以便监控人员随时查看施工情况。

2.实施视频监控: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将各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集中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配备专业的监控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档,以备后期查阅和分析。

3.引入无人机: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方式获取较大范围内的施工情况,能够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信息。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高空抛洒、巡查等任务,以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效率。

4.使用传感器:在施工桥梁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各项参数,以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5.建立施工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施工监控平台,将各个监测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

监控平台还可以与各个监测设备进行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

6.实施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监控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了解施工监控的流程和要求。

培训还要强调施工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风险和措施施工监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例如监控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中断、监控人员失误等。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斜拉桥、连续粱桥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技术要求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法与梁式桥基本相同,大体上可分为顶推法、平转法、支架法和悬臂法。

悬臂法分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

悬臂浇筑法在塔柱两侧用挂篮对称逐段浇筑主梁混凝土;悬臂拼装法是先在塔柱区浇筑(对采用钢梁的斜拉桥为安装)一段放置起吊设备的起始梁段,然后用适宜的起吊设备从塔柱两侧依次对称拼装梁体节段。

由于悬臂法适用范围较广而成为斜拉桥主梁施工最常用的方法。

斜拉桥的零号段是梁的起始段,一般都在支架和托架上浇筑,支架和托架的变形将直接影响主梁的施工质量,在零号段浇筑前应消除支架的温度变形、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和支承变形。

不与索塔结构固结的主梁,施工时必须使梁塔临时固结,并须加强施工期内对临时固结的观察。

采用挂篮悬浇主梁时,挂篮设计和主梁浇筑时应考虑抗风振的刚度要求;挂篮制成后应进行检验、试拼、整体组装检验、预压,同时测定悬臂梁及挂篮的弹性挠度、调整高程及其他技术性能。

主梁采用悬拼法施工时,预制梁段宜选用长线台座或多段联线台座,每联宜多于5段,啮合端面要密贴,不得随意修补。

大跨径主梁施工时应缩短双向长悬臂持续时间,尽快使一侧固定,以减少风振时不利影响,必要时应采取临时抗风措施。

应观测合龙前连日的昼夜温度场变化与合龙高程及合龙口长度变化的关系,确定适宜的合龙时间和合龙程序。

拉索的施工技术要求拉索的安装工艺要考虑放索及索的移动方案、斜拉索的塔部安装方案、斜拉索的梁部安装方案。

索的安装方法的选择视拉索张拉端设于塔还是设于梁,或两端均为张拉端而定。

设于塔,则梁部先安装(锚固端),采用吊点法;设于梁,则塔部先安装锚固端,可用吊点法和吊机安装法。

对于张拉端,梁部安装可用拉杆接长法;塔部安装可用分步牵引法。

安装斜拉索前应计算出克服索自重所需的拖曳力,以便选择卷扬机、吊机及滑轮组配置。

安装张拉端,先要计算出安装索力。

施工中不得损伤索体保护层和索端锚头及螺纹,不得堆压弯折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T h e Gu a n g f u R i v e r B r i d g e i n J i n i n g C i t y i s a c a b l e— —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a d o p t i n g t o w e r — — b e a m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a n d t o we r - b e a r i n g s e p a r a t i o n b e a r i n g s y s t e m,a n d t h e mi d s p a n a d o p t s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Fa b i r c a t i o n p r o i f l e a n d i n s t ll a a t i o n d e f o r ma t i o n o f me a n b e a m,t e n s i o n i n g o f c a b l e a n d b id r g e d e c k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wi l l p r o d u c e
济 宁 洗府 河 大 桥 为支 座 体 系混 合 式 叠 合 梁 斜 拉
桥, 采 用双塔双 索面 布置 。 大 桥全长 1 8 3 1 m, 桥 宽4 0 m, 主桥长 ( 1 4 0 + 3 2 0 + 1 4 O ) m( 图1 ) 。
长1 4 6 . 9 m, 伸人 中跨7 m; 中跨 采用叠 合梁 , 上层桥面 板 为预应 力混凝 土结 构 ,划 分为预 制桥面 板和 湿接 缝 两
s u p e r v i s i o n o f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 c bl a e-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wi t h b e a r i n g s y s t e m, i n c l u d i n g p r e a s s e mb l y o f s t e e l b e a m, i n s t ll a a t i o n o f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 a n d c bl a e ,s y s t e m t r a n s i t i o n a n d ma i n b e a m c l o s u r e ,e t c . Ke y wo r d s :c a b l e -s t a y e d b r i d g e ;b e a r i n g s y s t e m;c o mp o s i t e b e a m;s u p e r v i s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8 0 6 ・




第 4 4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Vo 1 . 4 4 No . 9 S e p t .2 0 1 3
Ar e h i t e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e v
支座体 系混合式 叠合梁斜拉桥
施 工 监控 技 术
种: 下层 钢梁 由边 箱 、 横梁 、 托架 和 小纵 梁 等组 成 框 架
结构 。
1 . 2 工 艺复杂
叠 合梁 设计 要求桥面 板 参与整体 受力 ,主梁 施 工
工序 多 , 工艺复杂 。主梁 的 制造线 形 、 斜拉 索 的张拉 吨
CoNS T RUCTI oN S UP ERV I S I oN AN D CoNTR oL T EC HNI QUE S F OR CoMP oS I T E
BEAM CABLE— S TAYED BRI I ) GE WI TH BEARI NG S YS TEM
杨 玉泉
( 中铁 十 局 集 团 济 南 铁 路 工程 有限 公 司 ,2 5 0 0 0 1 ,济 南 )

要: 济 宁 洗府 河 大 桥结 构 形 式 为斜 拉桥 , 采 用塔 梁 固结 、 塔墩 分 离 的支 座体 系 , 中跨 采 用 叠 合 梁 , 主 梁
的 制造 线形 和 安 装变 形 、 斜 拉 索 的张 拉 和桥 面 板 安装 等均 会 对 主梁 结 构受 力和 结 构 线形 造 成 影响 。介绍 支座 体
i n f l u e n c e s o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f o r c e s a n d s t r u c t ur a l p r o i f l e o f ma i n b e a m.T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c o n s t uc r t i o n
YANG Yu -q u an
( T I 1 l e J i " n s . n C o . ,o f 1 0 F B u r e a u o f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2 5 0 0 0 1 ,J i " n a l l , C h i n a )
系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的施工监控 , 包括钢梁预拼 、 叠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斜拉索安装 、 体系转换监控及主梁合龙施工控制等专项
技术。 关 键词 : 斜拉 桥 ; 支 座体 系 ; 叠合梁 ; 监 测 控 制
中图分 类号 : T U 7 4 5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47 2 6 ( 2 0 1 3 ) 0 9 — 0 8 0 6 —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