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介绍

合集下载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淡水鱼类大全(图)成都鱲(Zacco chengtui)属鲤形目,鲤科,(左边“鱼”,右边“丹”)亚科,鱲属。

俗名:鱲鱼、双尾子。

英文名:Chengdu chub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侧扁,腹部圆。

头长与体高约相等。

吻稍钝。

口端位,口裂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仅达眼前缘垂直下方;下颌前端有1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

无须。

眼较小,位于吻端。

鳞小,侧线鳞60-67。

背、腹鳍起点相对,位于体中央;臀鳍发达,雄鱼最长鳍条达尾鳍基;胸鳍尖长,末端达腹鳍。

体背黑灰,腹部银白,体侧有10余条黑横纹,其间具红斑点。

背、尾鳍灰白,具绿斑点,其它鳍带红色。

生活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河道及小溪流中。

常喜栖息在微流水的清澈水体中。

分布区窄,仅发现于四川省成都及彭县附近的水体中。

种群数量较小。

由于分布在城市附近的小水体中,既受工业污水的影响,又受毒、电鱼等渔法的危害,致使种群个体数量明显下降,目前,在分布区范围内已甚少见。

叶结鱼(Tor(Parator) zon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结鱼属。

俗称:五涧鲮、红尾勾、高鲮。

英文名:Trilobed-lip barbel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面平,尾柄细。

头大。

吻稍尖。

前眶骨前缘具缺刻和裂纹。

口下位,呈马蹄形。

唇肥厚,紧贴于颌的外表,上唇不分叶;下唇明显向下卷,在颏部有发达的舌状中叶,后端卷缩稍尖,末端超过口角;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

须2对,吻须细弱,口角须长。

侧线鳞44-50。

背鳍刺粗壮,具锯齿,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臀鳍长,后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分叉。

体浅橄榄色,背部鳞片具黑边,体侧有5条带状垂直斑纹,其间具大黑点,背鳍膜末端微黑,尾、臀鳍橘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多岩石的深水底层,尤其喜欢在清澈的激流中生活。

健泳,常集群活动。

以底栖动物为食。

生长速度较快。

一般3冬龄达性成熟,春季3-4月在激流滩头产卵。

叶结鱼分布于西江水系干支流中。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一 >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1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2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数百种鳡鱼俗名: 竿鱼、大口鳡、介鱼、黄钻、虎鱼、横杆子、黄尖、横色、鳡条。

产地及产期: 分布很广,全国各大江河、湖泊、大型水库等大水面均产,北方已不多见。

青鱼-图片说明:俗名: 青鲩、螺蛳青、黑鲩、青根鱼、乌青鱼、黑鲲、青棒、钢青。

产地及产期: 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但南方养殖较多,北方养殖很少,故北方市场亦很少见。

黑斑狗鱼-图片说明:俗名: 黑龙江狗鱼、河狗、鸭鱼。

产地及产期: 黑龙江及其附属湖泊。

太湖新银鱼-图片说明:俗名: 小银鱼、面丈鱼、面条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如太湖、洪泽湖、邵阳湖、巢湖、洞庭湖,以及云南滇池。

香鱼-图片说明:俗名: 海胎鱼、油香鱼、秋生子、留香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图门江、鸭绿江至福建沿海河流。

七丝鲚-图片说明:俗名: 马刀、刀鲚、青鲚、凤尾鱼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东海南部(福建)和南海沿海。

虹鳟-图片说明:俗名: 虹鳟产地及产期: 虹鳟为引进品种。

目前全国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白甲鱼-图片说明:俗名: 瓜溜、圆头鱼、腊棕。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和长江以南各水系。

中华倒刺鲃-图片说明:俗名: 青波、乌鳞、青板。

产地及产期: 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附属水体,尤以上游分布较广,产量较多。

鳙-图片说明:俗名: 花鲢、胖头鱼、大头鱼、包公鱼、黑胖头、黄鲢、黑鲢、红鲢、麻鲢。

产地及产期: 鳙鱼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各地都有生产。

鲢-图片说明:俗名: 白鲢、田子、扁鱼、白胖头、竹叶鲢、连条子、地瓜鱼、跳鲢、家鱼。

产地及产期: 全国各地都养殖,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有的地区还实行轮捕轮放。

齐口裂腹鱼-图片说明:俗名: 齐口、细甲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岷江及大渡河水系。

唇鱼-图片说明:俗名: 没六鱼、木头鱼、岩鲮、圆鲥、异鱼、峨里鱼。

产地及产期: 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I i y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 )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c a o y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 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 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 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lu 6s i q i n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一、鲫鱼(鲫壳、刀子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

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

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常见淡水鱼分类及图片

常见淡水鱼分类及图片
油魣
牛楔、尖嘴、竹签、竹尖、白裙、苏君、吹鱼、吹同鱼、思君、乙只、益字、鸭嘴梭鱼
叫姑鱼
钩嘴{鱼或}、黑耳津、钩嘴鱼、小白鱼、沙{鱼或}、尖头{鱼是}、叫吉子、小叫姑
扁舵鲣
铅锤、水鲲、桌{鱼是}、海块、洋包、炸弹、杜仲
白姑鱼
白古、白果子、白或、白蛤鱼、白梅、沙口卫、鰃子鱼、白江、白古鱼、白米子、大白眼、花鱼、白鳘子、白眼鱼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青鱼(青鲩、黑鲩)
草鱼(鲩鱼、白鲩)
鲢鱼(白鲢、白胖头鱼)
鳙鱼(大头、花鲢)
福寿鱼(罗非、非洲鲫)
鲫鱼
鲮鱼
鲤鱼
胡子鲶(塘鲺)
泥鳅
桂花鱼(鳜鱼)
乌鳢(黑鱼,生鱼的一种)
鳊鱼(武昌鱼)
鱤鱼(黄尖)
黄鳝(鳝鱼、蛇鱼)
银鱼Biblioteka 学 名地 方 名 称青鱼
青鲩、乌青、青鲲、黑鲩、螺狮青、黑鲲、青棒、乌鲩、青根鱼
刀鲚
烤子鱼、刀鱼、毛鲚、鲚鱼、子鲚、凤尾鱼、马齐、凤鲚、黄鲚、海刀鱼、河刀鱼、刀鞘
条纹东方鲀
乘鱼、乘抢鱼、鸡抢鱼、青郎鸡、花龟鱼、花龙乖、红目乖、卡草留街、艇巴、花艇巴、花蜡头、黄天霸
暗纹东方鲀
河鲀、街鱼、吹肚鱼皮包、辣头、辣打、气鼓、蜡头、合头鱼
绿鳍马面鲀
马面鱼、橡皮鱼、老鼠鱼、羊鱼、迪仔、孜孜鱼、皮匠刀、圆迪、剥皮鱼、猪鱼、皮鱼、烧烧鱼、扒皮郎、面包鱼
学 名
地 方 名 称
小黄鱼
梅子、梅鱼、小先(鲜)、小春鱼、黄花鱼、金龙、小黄瓜鱼、厚鳞仔、小王鱼、花鱼
大黄鱼
大先(鲜)、黄花鱼、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
带鱼
牙鱼、灰带、白鱼、白带鱼、青宗带、裙带鱼、刀鱼、牙带、鳞刀鱼、带鱼条

最强科普最常见的“淡水鱼”大全,有谁知道淡水鱼也有那么多吗?

最强科普最常见的“淡水鱼”大全,有谁知道淡水鱼也有那么多吗?

最强科普最常见的“淡水鱼”大全,有谁知道淡水鱼也有那么多吗?A 白鲦,分布极广,江河湖库各大水系都有它的行踪。

活动于水的中上层,体形不大,但性情凶悍,属杂食性鱼种,我国东南部区域是它活动的主要水域,也是钓取的主流地区。

B 赤眼鳟,又称红眼晴鱼,鳟科亚属。

南北两方都有它的身影,爱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息,在江河湖库的中下层游戈,杂食性鱼类,温暖的水域是钓获它的主要区域。

C 黄尾鲴,因其尾鳍为黄色,故而得名黄尾。

我国南北皆有分布,喜在江、湖、溪库中生息,适应温冷水体,在水的中下层活动。

食性杂,在我国的东南部,洞庭湖、山海关以西的广大水域均可垂钓。

D 团头鲂,活跃于江淮、长江、长江支流、湖库水质较好的水域中,活动在水的下层,喜温水,属草食性鱼类,湖南、湖北各水域都能寻其行踪,也为当地钓友提供了获鱼的便利。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讲的就是它。

E 鳢,称马鳢,又叫黑鱼,分布较广,河江湖塘,沟渠湾汊,水泡子,草塘子,都是它活动的区域。

它常隐藏在水的底层,不失时机地偷袭来犯者。

性情凶悍,食肉性鱼种。

福建、云南、江西、广东、浙江、台湾、东南亚等地都属于它的栖身之地,它有十几个品种的同类,搏击此鱼,十分刺激。

F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福寿鱼,吴郭鱼。

外来物种,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已遍布南方各大水域,喜温水,全水层都有它的影子,超强的繁殖力,属杂食性鱼类,江河湖库溪塘均可钓获。

G 鲮鱼,南方各大水域皆有,在水下层活动,喜温水,性杂食,华东、华南、西南水域均为它的活动范围。

此鱼中钩后力大无比,钓起来手感特爽。

H 鲻鱼,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台湾一带沿海皆为鲻鱼活动水域,多在水的中下层活动,喜温水,多以藻类、屑碎、残渣、同类尸体为食,属杂食性鱼类。

喜爱游弋在咸淡水交会处,在我国东南沿海放养池塘、水库均可钓获。

Z 鳡鱼,我国中南部水域是它存在的水系。

栖息于水的中下层,觅食时常在水的中上层活动,肉食性鱼类,喜温水。

性情凶猛异常,有百鱼首恶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水中霸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一>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体中等大,为产区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金沙江上游。

<四>短盖巨脂鲤(脂鲤科)Colossoma brachypomum[地方名]淡水白鲳,淡水鲳。

[形态特征]体例扁,盘状,形似海产银捐。

背部较厚,头较小,口端位,眼中大。

背部有脂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

尾鳍上叶稍长于下叶,边缘呈黑色。

体呈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体被细小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齿状的棱鳞。

[产地、产季]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1985年引入广东等地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在广东、浙江、福建、河南等近10个省(市、区)进行商业性养殖生产。

该鱼生存水温在10~42C,最适水温为28~30C。

可单养也可同家鱼混养。

生产季节与青、草、必相近,一般放养时间为5~6月份,商品鱼起捕上市为9~10月份。

[经济价值]淡水白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它除了具有罗非鱼的优点外,还有比罗非鱼生长快,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

据池塘单养试验,放养个体10~20克,经 120~150天饲养,平均个体在500克以上。

长至 1500克以后,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养至1250~1750克作为商品鱼价值最高。

淡水白鲳可用汽车、轮船和飞机进行长距离活鱼运输,一般运输成活率都很高。

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属名贵淡水鱼类。

<五>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地方名]加州鲈鱼、黑鲈。

[形态特征]体延长两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

嘴很大,口裂后缘大于眼后缘,眼球突出。

各鳍前端均有硬棘。

最大个体75厘米,重9.7千克。

[产地、产季]是一种纯淡水的温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80年代初引入我国,目前已突破人工繁殖和养成技术,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均有生产,生产起捕季节与一般淡水鱼大体相似。

加州神鱼生长水温为12~30度,生长速度差别较大,饲养一个月后便形成大小参差不齐的现象,较大的个体往往捕食较小的个体,此时应将相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达到500克左右的个体可起捕上市出售。

[经济价值]加州鲈鱼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极佳的名贵鱼类,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加之体形美观,在原产地是游钓渔业的重要对象。

<六>松江鲈 (杜父鱼科)Trachidermus fasciatus[地方名]四鳃鲈、花鼓鱼、媳妇鱼。

[形态特征]一般体长 20厘米、体重 200~350克。

头和体前部平扁,向后侧扁而渐细。

头大。

口大,上颌较长,两颌有绒毛状细齿。

两边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条纹,似四片鳃叶外露。

体无鳞,皮上遍布小突起或皮褶。

背鳍2个,基部相连。

胸鳍特大而圆,呈扇形。

腹鳍胸位。

尾鳍后缘稍圆。

体深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黑色条纹,头部和背鳍上有黑斑。

[产地、产季]为近海溯河洄游鱼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上海市松江县生产的最为著名,故名松江鲈鱼,5月份产量较多。

[经济价值]个体不大,产量不多,但肉味鲜美,自古被誉为佳品,是我国特产。

<七>尼罗罗非鱼 (鲡鱼科)Tilapia nilotica[地方名]非洲鲫鱼。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已广泛为其他地区所引进,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殖。

[形态特征]外形类似鲫鱼。

体侧扁,背较高。

头中等大小,口端位,颊部有3列鳞片。

鳞大,圆形。

侧线分上下两段,两段于背鳍基部段并行。

背、胸、腹、臀、尾鳍都较大。

背鳍发达,硬棘15~18,软条12~14。

尾鳍末端钝圆形。

体色因环境(或繁殖季节)而有变化,在非繁殖期间为黄棕色。

头下侧、口下面、体下半部为白色。

体侧有8~10条不明显的黑色纵纹带。

尾鳍上有10条左右黑色条纹。

在繁殖期间,雄鱼的纵斑带消失,体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头部淡红色,背、胸、尾鳍的边缘呈淡红色。

大型雌色的尾鳍也是淡红色。

[产地、产季]长江以南的高产养殖品种,南方9~10月份起水,北方更早。

[经济价值]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其风味可与海洋鲷鱼、比目鱼媲美。

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20. 5克、脂肪6.93克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价值亦高。

<八>鳜(鮨科)Siniperca chuatsi[地方名]桂鱼、鳌花、季花鱼、花鲫、花咀鳜、母猪壳、鲈鱼、花鳜。

[形态特征]体侧肩而高,背部隆起。

头大吻尖。

口大,口裂略斜,下颌突出,上颌后伸至眼后缘。

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有4~5个大棘。

体被小圆鳞,颊部、腮盖及跟面均有鳞。

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

背鳍长,前部为硬刺。

腹鳍圆形,尾柄短宽,尾鳍扇圆形。

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和斑块。

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黑色带纹,在背鳍的第6~7根刺的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暗棕色垂直带纹。

背鳍、臀鳍、尾鳍有棕色斑点连成带纹。

[产地、产季]各大江河、湖泊、水库均产,长江流域的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产量较多,著名产地有湖北省监利县、洪湖市和邵阳湖、新安江水库、黑龙江、松花江。

[经济价值]为名贵的食用鱼,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欢迎。

鱼刺少,肉丰厚细嫩洁白,以鲜肥不腻为其特点;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8.5克、脂肪3.5克。

其鳍棘有毒,被它刺伤会引起剧烈肿痛,应特别小心。

鳜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Mandarin fish,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

出口口岸:江西、江苏。

<九>斑点叉尾鮰(鲶科)(Ictalurus Punctatus)[地方名]沟鲶、河鲶。

[形态特征]体延长,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尾叉较深。

胸鳍有一硬棘,末端较尖,背鳍短,有脂鳍。

体表光滑无鳞。

体上部呈淡蓝色或橄榄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分布有黑色或深褐色斑点,当其体重超过2500克以后,斑点逐渐消失。

口亚下位,有触须4对,口角须最长,超过胸鳍基部,颐须和鼻须较短。

[产地、产季]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重点分布在伊利湖、.安大略湖、安艾达湖以及其它河流和附属水体内,通过驯养已成。

为美国主要淡水鱼类。

近些年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引种养殖。

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首次从美国引进。

目前我国南北方均有养殖。

[经济价值]斑点叉尾鮰是大型的淡水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5干克以上,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西欧、日本等地均较畅销。

<十>乌鳢(鳢科)Ophicephalus argus[地方名]黑鱼、乌鱼、生鱼、财鱼、乌棒、蛇头鱼、黑鱼棒子、斑鱼、草鳢。

[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25~40厘米。

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

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

体被中等大的圆鳞。

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2行鳞片。

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

胸鳍长圆形。

腹鳍短小。

尾鳍圆形。

全身青褐色,头、背包较深暗,腹部较淡。

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

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

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都有一黑点。

[产地、产季]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全国各水系各类水域常年均有生产。

[经济价值]乌鳢含肉量高,肉白嫩鲜美,富有营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9.8克、脂肪 l.4克,为最佳溜鱼片原料。

乌鳍出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烂变质,便于运输加工。

其药用价值亦高,有祛湿利尿、去瘀生新、通气消肿等功效。

很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济价值较高。

<十一>胡子鲶 (胡子鲶科)Clarias fuscus[地方名]塘虱鱼、塘角鱼。

[形态特征]体延长,后部侧扁。

头宽扁。

口下位。

眼小。

须4对。

体无鳞,侧线明显,较平直。

背鳍很长,约占体长的 2/3,臀鳍也很长,均无硬刺,并不与尾鳍相连。

胸鳍具锯状硬棘。

尾鳍圆形。

体棕黑色,腹部较浅。

[产地、产季]分布于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水体,亦为广东、福建等省的重要养殖对象。

[经济价值]肉细嫩味美,富营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血、滋肾、调中、兴阴之功效,故被视为滋补食品,为南方常见的食用鱼,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种。

养殖胡子鲶,因其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

<十二>斑鳢(鳢科)Channa maculata[地方名]斑鱼、生鱼、花鱼。

[形态特征]一般体长20厘米,体重500~1000克。

体近圆筒状,尾柄粗短。

头长,吻短,略平扁。

口大,下颌稍突出,颌具尖齿。

头、体均被鳞。

侧线约在臀鳍起点的上方中断,向下1或2行鳞再沿体侧中部后延。

背、臀鳍基部甚长,无硬棘。

胸鳍圆。

腹鳍小,前位。

尾鳍圆形。

体黑灰色,腹部灰白,具众多不规则的大小黑斑。

背、臀、尾鳍均具黑色斑纹,胸鳍略黄。

[产地、产季]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包括台湾、海南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