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偏义复词一览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高考文言文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知识点,叫偏义复词。
这玩意儿有时候能把同学们搞得晕头转向,不过别怕,咱们一起来好好琢磨琢磨。
我记得之前有个学生,叫小李。
他平时学习挺努力,可一碰到偏义复词就犯迷糊。
有一次做文言文练习,文章里有一句“昼夜勤作息”,他愣是没搞明白“作息”这个词是偏义复词,重点在“作”,指劳作。
结果他理解成了白天黑夜勤奋地休息和劳作,整个意思就完全弄反了。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拿着卷子来问我,那一脸困惑的样子,至今我都还记得。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偏义复词。
简单来讲,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在特定的语境中,其中一个词的意义消失了,只保留了另一个词的意义。
比如说“忘路之远近”,这里的“远近”,重点在“远”,“近”的意思就被忽略了。
偏义复词在高考文言文里经常出现,要是搞不清楚,那可就要丢分啦。
像“死生,昼夜事也”,这里的“死生”其实偏指“死”;“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利害”偏指“害”。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偏义复词呢?这可得有点小技巧。
首先,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果整个语境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那很可能就是偏义复词。
比如说“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联系上下文就能知道,这里说的是没有完整的裙子可以出门,重点在“出”,“入”的意思就不明显了,所以“出入”是偏义复词。
其次,还可以从词语的搭配和逻辑关系来判断。
像“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小溪走,忘记的肯定是路有多远,而不是路有多近,从逻辑上就能推断出“远近”偏指“远”。
咱们再来说说偏义复词的类型。
一种是意义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偏义复词,比如“国家”,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偏指“国”;还有“父兄”,在“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偏指“兄”。
另一种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构成偏义复词,像“存亡”,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偏指“亡”;“动静”,在“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偏指“动”。
了解了这些,咱们再通过一些例子来巩固巩固。
高考复习文言偏义复词

11、远近(取“远”之意) 12、浅深(取“深”之意) 13、生死(取“死”之意)利害(取“害”之意) 14、陵迟(取“迟”之意) 15、毁誉(取“毁”之意) 16、公姥(取“姥”之意) 17、弟兄(取“兄”之意) 18、父兄(取“兄”之意) 19、文章(取“文”之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 、“质量”、“舟楫”、“狐狸”、“妻子” 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 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 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 ”,“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 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 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选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赤壁之战》) 2.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3.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 人臣执事,何长短自言乎(《汉书》) 6.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 7.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孟子》) 8.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9、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10.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芙蕖》)
其四.从句意考虑,偏词复义形式上是两个词, 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义复词的两 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像下面的例子,同 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却不同: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2、无羽毛以御寒暑 同是“寒暑”两个字,在例5中是一个两 个单音词,在例6中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 “寒”之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 能离开语境。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婆婆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劳作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哥哥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父兄”偏用“兄”义,“父”是衬字,哥哥9.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牛马”偏用“马”义,“牛”是衬字,马10.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孔雀东南飞》)“女子”偏用“女”义,“子”是衬字11.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短歌行》)“契阔”偏用“契(投合)”义,“阔(疏远)”是衬字1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偏用“去”义,“来”是衬字,离去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偏用“国”义,“家”是衬二、同义复合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乏困:贫乏,贫困,缺少的东西2.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乃遂:于是,就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辞决:辞别,告别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宾客:宾客:贵客叫宾,门客、食客叫客,合用指随从人员。
5.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涕泣:哭泣。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振怖:“振”通“震”,惊恐,害怕。
7.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

教材文言文“偏义复词”
1.《鸿门宴》:孰与君少长、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沛公则置车骑,独身脱骑
2.《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 兄、
3.《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 4.《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巷陌 5.《蔺相如廉颇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 12.《墨子·非攻》:今有一复词一览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 “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
• 6.《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
• 7.《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8.《石钟山记》: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 能鸣也、噌吰如钟鼓不绝、则山下皆石穴罅,不 知其深浅
• 9.《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 重于社稷也
• 10.《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11.《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 ⒛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 24.噌如钟鼓不绝 • 【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 25.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关 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词的意思只取其中 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高考文言文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的词义偏重于表示事物、行为 或性状的语素,而另一个表示时间、方 位或数量的语素则被忽略。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繁,是古代 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
02
偏义复词的类型与识别
类型
并列式偏义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素并列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例如:“ 动静”中的“动”是“行动”的意思,“静”是陪衬词,没有实际意义。
识别方法
03
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
根据词性判断
根据常识和经验判断
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判断两个词素中哪 一个有意义,哪一个没有实际意义。
通过分析文言文中词语的词性,判断两个 词素中哪一个有意义,哪一个没有实际意 义。
根据对文言文的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判 断两个词素中哪一个有意义,哪一个没有 实际意义。
03
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
历年高考真题中的偏义复词实例
鲜美
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桃花源记》)中,“鲜 美”指“美好”,偏义于“美” 。
利害
在“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中,“利害 ”指“祸福”,偏义于“祸”。
动静
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周易·系辞下传》)中,“动静” 指“感动”,偏义于“动”。
中的意义。
03
强化记忆
对于常见的偏义复词,考生应 强化记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 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可以 通过反复背诵、默写等方式进
行记忆。
04
多做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加 深对偏义复词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可 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婆婆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劳作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哥哥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父兄”偏用“兄”义,“父”是衬字,哥哥9.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牛马”偏用“马”义,“牛”是衬字,马10.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孔雀东南飞》)“女子”偏用“女”义,“子”是衬字11.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短歌行》)“契阔”偏用“契(投合)”义,“阔(疏远)”是衬字1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偏用“去”义,“来”是衬字,离去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偏用“国”义,“家”是衬二、同义复合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乏困:贫乏,贫困,缺少的东西2.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乃遂:于是,就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辞决:辞别,告别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宾客:宾客:贵客叫宾,门客、食客叫客,合用指随从人员。
5.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涕泣:哭泣。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振怖:“振”通“震”,惊恐,害怕。
7.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偏义复词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偏义复词1. 古文中什么是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在1954年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魏晋以后的骈俪文已经盛行于世,其文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作为文章的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
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
”《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
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
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
2. 文言文中什么叫复词偏义复词偏义,即把两个含义不同而有关联的词用在一起,只取其中的一个词的含义。
如:① 昼夜勤作息。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日曰夜夜辛勤劳作。
)② 便可白公姥。
(同上)(就可去告诉婆婆。
)③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升迁、惩罚、表扬、批评,不应该有差异。
)④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史记•刺客列传》)(人多了,不可能不发生失误。
)例①,“作”的含义是操作、劳作,“息”的含义是休息,但在这个例句中“作息”只取“作”的含义,指曰夜辛勤地劳动,而不取“息”的含义;例②“公姥”本来是“公公和婆婆”,但只取“婆婆(姥)”的含义,“白公姥”是“告诉婆婆”的意思;例③的意思是,“升迁(陟)、惩罚(罚)、表彰(臧)、批评(否),都不宜于有不同的标准”,只取了“异”的含义,没有取“同”的含义;例④是说“人多了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得失”只取“失” 的含义,没有取“得”的含义。
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偏义复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7.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8.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1.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13.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14.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5.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6.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17.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8.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19.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hóng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偏义复词一览
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偏义复词一览,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偏义复词一览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
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hng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
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
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8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