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搜集人类对植被破坏的相关资料和我国荒漠化产生的历史过程资料。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以及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西北地区荒漠化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因素呢?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是不是荒漠化的发源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

板书:

〔二〕人为因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虽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并且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调查说明,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教师引导学生,并提出相关的知识点〕读课本图“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那么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产生的。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原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板书:

1.原因:〔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2〕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当

2.表现:〔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三个主要人为因素的影响,完成对应填空:

〔学生答复,适当补充〕

人口过快增长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消费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开展的土地利用形式,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开展。

请同学阅读下面材料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掘井〞“灌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知识拓展】

掘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主要补充说明过度放牧的多种形式和后果,通过a、b两图的对照,说明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这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灌溉和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个现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聚集在土壤的表层,使土壤的肥力下降。这也是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

略。

由此可见,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它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条件,它对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那么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

不管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还是非洲的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总的来看,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板书:

三、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自然条件下,人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开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读课本P25“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的阅读材料和图2“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考虑以下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

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3.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4.这样开展下去结果会是怎样的?

从图中看出,河流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古今相比,城越来越少,道路越来越靠近水源,这样开展下去,人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环境也越来越恶化。

河流都发源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在古代,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的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使这里出现了许多富饶的人类聚集地。后来,随着人们的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多种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小,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一些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消失,人们被迫放弃。荒漠化的范围越来越大,使丝绸之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道路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并且越来越远,这样下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引导学生读图,并且加以阐述〕请同学们读图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该图说明:长期以来,长城是我国古代到明朝时期农业和牧业的分界限,在其两侧,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清代开始,由于被迫“移民实边〞“开放蒙禁〞,这一过渡带逐渐向西北挪动达几十到几百千米。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请考虑:〔教师出示问题〕

课件展示: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业向牧区侵入,大片的草地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家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家畜的开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优势,加上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漠。因此,假设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比照,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业侵入牧区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缺乏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假设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课堂小结

荒漠化使西北地区土地逐渐丧失消费力,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因此,抓好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开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