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重点精华笔记(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古汉语通论(5~6)

五、汉字的构造

(一)关于“六书”

汉字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徒”“行”“章”三个字,启蒙教学和书法教学从记忆字形和安排结构考虑,前两个认为是左右结构,后一个认为是上立下早的上下结构。但如果要从造字意图来对汉字进行分析,这就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所说的“六书”。

1.“六书”三家说

“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养国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书是六艺之一,但书中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到了汉代,才有人对六书进行了阐述,有三家,其名称和次序如下: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转注、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从三家所解说来看,“六书”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名称稍异,次序也不同。清代以后,一般人在名称上采用许慎的,次序上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和字例

三家中,班固和郑众只说出了“六书”的名称,而没有给“六书”下定义,也没有举出字例。而许慎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就在他花21年心血写成的《说文解字》

一书中。其理论主要在《说文解字·叙》中,在叙中,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下面简要介绍: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段注:“诘诎,犹今言屈曲也。”许慎的解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画成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屈曲。物象总是由弯弯曲曲的线组成的,因而在该屈曲之处要屈曲,如“日”是圆的,字形也是圆转的。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按:段注:“有在一之处者,有在一之下者,视而可识为上下,察而见上下之意。”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按:比者,排比之意;“谊”是“意”的本字;指撝,指意义的指向(“指”即意旨字)。许慎的意思是说,把几个象形字排列起来,合成一个意义,以见它的意旨所在。如“信”可分为“人”与“言”,排比人与言可以知道是信(言语真实)意。“武”由“止”和“戈”组成,排比“止”和“戈”可知是武勇意。(许慎按春秋以后流传的“止戈为武”,认为制止战争就是勇武,把“止”解成制止,这是错误的。其实“止”古义是“脚”,“止戈”是人出征时背武器,故有武勇之意)。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许慎的用字现在不太好懂。段注:“以事为名,谓半形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许慎的意思大概是,以意义所指的门类为总名,再取来一个读音相近的字相配而成。如江河都属

河流这个事类,水是总名,“工”和“可”则是用来譬况“江”和“河”整个字的读音的。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后代对许慎所作“转注”的定义,在理解上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对所举“考老”两个字倒是认同的。在许书中,二字同属老部,亦同义。“老”下说:“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上,言须发变白也。”“考”下云:“老也,从老省,丂声”。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对假借下的定义最好理解,其意是说,本来没有这个字,(因为读音相同)依托读音才把事义寄托在该字上。但他所举的两个字例,后人大多认为不属假借,与许慎的定义不符。如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就认为是引申而不是假借(引申义与本义有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联系)。“令”本义为号令,“长”本义为久远,“县令”义由发令义引申而来,“县长”义也可认为是由久远义引申而来。真正“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如借小麦表示来往的“来”。在文字产生前,“麦”和“来往”的“来”都读lái,文字产生后,人们用象形的方法为小麦造了“来”字,因“来往”的“来”不好造,人们就借同音的小麦的“来”来表示。《诗周颂思文》有“遗我来牟”(送给我小麦大麦)。

许慎的六书理论及其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字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创造文字的并非某一个人,而“六书”也仅仅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分析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

3.“四体二用”说

(1)定义

“四体二用”说是为了对六书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来的一种理论。

汉人提出“六书”这个名称后,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六种造字方法,班固《艺文志》中称为“造字之本”。但这种说法在明清时受到了挑战,如戴震就提出了“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这就是“四体二用”说。

戴氏的意思是说:“六书”不全是造字之法,而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前四书,第二类是后二书,前四书才是真正的造字之法,而后二书造不出新字,是用字之法。戴氏此说一出,遂为文字学家和训诂学家所接受。这两类的确不同,因为用前四书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造出新字,后二种却不然。如上面许慎所举的转注“考老”,“考”是“从老省丂声”的形声字,“老”是“从人毛匕”的会意字。

“四体二用”说直到现在仍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有人对把转注、假借列入用字之法而摒弃于造字之法持不同意见,如有人认为假借是“不造字的造字法”。

(2)对“四体”的进一步分类

对戴氏的“四体”,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

①是从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来区分:象形、指事两种为独体字,会意、形声两种为合体字。

②是从是否有表音成分来认识: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都是没有表音成分的纯表意字,而形声则是有表音成分的。独体、合体是我们现在的说法,许慎称之为“文”“字”。《说文解字·叙》:“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盖,即谓之字。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这样一划分,对“六书”的分析就更加科学了。

综上所述,“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结构得出的六种条例。

(3)“四体”例释

前面我们在介绍许慎对“六书”下的定义时已经顺便分析了许慎所举的字例,为了使大家对造字之法——前四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里再各举一些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