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周行程问题(一)

合集下载

第一讲 行程问题1--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含参考答案

第一讲 行程问题1--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含参考答案

第1讲行程问题1系是: 路程=速度×时间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那么,上面的数量关系可用字母表示为: s=vt。

行程问题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主要有一个物体的运动和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两大类。

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又可以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两类。

这一讲我们讨论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和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

例1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钟,如果他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需30分钟。

如果他往返都步行,需多少分钟?【思路点拨】根据“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需30分钟”可以算出单程坐车需15分钟。

再根据“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钟”可以算出单程步行需要的时间:90-15=75(分)。

应用上述两个条件,求出了单程步行需要的时间,就可算出往返都步行需要多少分钟了。

例2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一辆汽车原定用8小时从甲城开到乙城。

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在中途停留30分钟。

如果汽车要按原定时间到达乙城,那么,在行驶后半段路程时,应比原来的时速加快多少?【思路点拨】要求汽车比原来的时速快多少,应知道汽车行驶后半段的时速和原来的时速。

原来的时速可以用280÷8求出。

要求行驶后半段的时速,关键是搞清楚行驶后半段所用的时间。

行驶前半段用去4小时,又在中途停留30分钟,行驶后半段只剩3.5小时了,用(280÷2)÷3.5即可求出行驶后半段的时速。

例3一列火车于下午1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

1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当天下午6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思路点拨】将两列火车各自所行驶的路程加起来就是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也可以这样思考:因为这两辆列车是从两站面对面行驶,可运用相遇问题的解法来求解。

具体思路是:速度和×相遇时间(两车同时行驶的时间)=共行总路程。

一列火车先行1小时后,两车行驶可看作相遇问题。

五年级举一反三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五年级举一反三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例3: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 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已驶过中点25千米, 这时快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
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 50米, 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例4:
例5:
大货车、小货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大货车 每小时行驶46千米,小货车每小时行驶32千米,大 货车到达乙城时,因装卸货物停留30分钟后立即返 回甲城 ,在返回的途中与小货车相遇。两车从出发 到相遇经过5小时30分钟,两车相遇时距离乙城多 少千米?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练习: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地在 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 开出,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70千米, 当摩托车行到两城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30千米。 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 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 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 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 米,乙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放回A地, 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间距离是多 少千米?
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基本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牛刀小试:

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典型例题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举一反三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第二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2、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880千米,甲车和乙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车每小时行50千米,甲车车到达B城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3、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是6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东城开往西城,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车到达西城立即返回,客车从开出到与货车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典型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经过4.5小时甲到达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离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举一反三21、小黄和小林同时从学校去电影院,小黄每分钟比小林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黄刚到电影院立即返回,在距离电影院350米处遇到小林,小黄每分钟走多少米?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站开往北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4个半小时到达北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北站30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

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4千米。

甲车行驶5小时到达西站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在离西站42千米处于乙车相遇。

求东西两站之间的距离。

典型例题3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8时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上午10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9千米。

甲共行了多少千米?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举一反三31、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9时整,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上午11时他们第二次相遇。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十八周 周期问题【精校】.doc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十八周 周期问题【精校】.doc

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专题简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例如,人的生肖、每周的七天等等。

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性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规律,找出周期。

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特球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例1:你能找出下面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根据发现的规律,算出每组第20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1)□△□△□△□△……(2)□△△□△△□△△……分析与解答:第(1)题排列规律是“□△”两个图形重复出现,20÷2=10,即“□△”重复出现10次,所以第20个图形是△。

第(2)题的排列规律是“□△△”三个图形重复出现,20÷3=6…2,即“□△△”重复出现6次后又出现了两个图形“□△”,所以第20个图形是△。

练习一(1)□□△△□□△△□□△△……第28个图形是什么?(2)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第2001个字是什么字?(3)公园门口挂了一排彩灯泡按“二红三黄四蓝”重复排列,第63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112只呢?例2:有一列数,按5、6、2、4、5、6、2、4…排列。

(1)第129个数是多少?(2)这129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分析与解答:(1)从排列可以看出,这组数是按“5、6、4、2”一个循环依次重复出现进行排列,那么一个循环就是4个数,则129÷4=32…1,可知有32个“5、6、4、2”还剩一个。

所以第129个数是5。

(2)每组四个数之和是5+6+4+2=17,所以,这129个数相加的和是17×32+5=549。

练习二1,有一列数:1,4,2,8,5,7,1,4,2,8,5,7…(1)第58个数是多少?(2)这58个数的和是多少?2,小青把积存下来的硬币按先四个1分,再三个2分,最后两个5分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排。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 完整版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 完整版
12
2,一个长 12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正好拼成下图(1)所示长方形,求所拼长 方形的周长。
3,求下面图形(图 2)的周长(单位:厘米)。
图(1)
图(2)
例 4 下图是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求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
思路导航 我们把阴影部分周长中左边的 5 条线段全部平移到左边,其和正好是 4 厘米。再把 下面的线段全部平移到下面,其和也正好是 4 厘米。因此,阴影部分的周长与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的 周长是相等的。
练习四 1,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13
2,在( )里填上“>”、“<”或“=”。
甲的周长( )乙的周长 3,下图中的每一小段的长度都相等,求图形的周长。
例 5 如下图,阴影部分是正方形,DF=6 厘米,AB=9 厘米,求最大的长方形的周长。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最大长方形的宽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因为 BC=EF,CF=DE,所以,AB+BC
例 3 两地相距 360 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 10 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6 千米。 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练习三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 144 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 8 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 时行驶 21 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练习二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 4 米,宽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11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 8 厘米,宽是 3 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 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 2 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 周长为 280 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年级奥数教材举一反三课程40讲全整理

五年级奥数教材举一反三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目录练习一 (2)练习二 (3)平均数(二) (6)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0)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7)第5周分类数图形 (22)第6周尾数和余数 (28)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33)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37)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42)第10周数阵 (46)第11周周期问题 (54)第12周盈亏问题 (59)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65)第十四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71)第十五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76)第16周倍数问题(一) (81)第17周倍数问题(二) (87)第18周组合图形面积(一) (91)第十九周组合图形的面积 (98)第二十周数字趣题 (106)第二十一讲假设法解题 (111)第二十二周作图法解题 (116)第二十三周分解质因数 (122)第二十四周分解质因数(二) (127)第25周最大公约数 (131)第二十六周最小公倍数(一) (136)第二十七周最小公倍数(二) (141)第28周行程问题(一) (146)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二) (152)第三十周行程问题(三) (157)第三十一周行程问题(四) (163)第三十二周算式谜 (169)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174)第34周置换问题 (179)第35周估值问题 (184)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190)第37周简单列举 (194)第三十八周最大最小问题 (199)第三十九周推理问题 (205)第40周杂题 (212)练习五 (216)平均数(一)专题简析: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最新2017小学五年级全学年上下册奥数举一反三经典课件(共40讲488页)

最新2017小学五年级全学年上下册奥数举一反三经典课件(共40讲488页)
2017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经典课件
一共40讲,每讲都有“知识要点”,每个例题后面都有“思 路导航”,例题后面跟着配套练习,全部课件共488页 。 每讲内容如下 :
第1周 平均数(一) 第11周 周期问题 第21周 假设法解题 第2周 平均数(二) 第12周 盈亏问题 第22周 作图法解题 第3周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第13周 长方体正方体(一) 第23周 分解质因数 第4周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第14周 长方体正方体(二) 第24周 分解质因数(二) 第5周 分类数图形 第15周 长方体正方体(三) 第25周 最大公约数 第6周 尾数和余数 第16周 倍数问题(一) 第26周 最小公倍数(一) 第7周 一般应用题(一) 第17周 倍数问题(二) 第27周 最小公倍数(二) 第8周 一般应用题(二) 第18周 组合图形面积(一) 第28周 行程问题(一) 第9周 一般应用题(三) 第19周 组合图形面积(二) 第29周 行程问题(二) 第10周 数阵 第20周 数字趣味 第30周 行程问题(三) 第31周 行程问题(四) 第32周 算式谜 第33周 包含与排除 第34周 置换问题 第35周 估值问题 第36周 火车行程问题 第37周 简单列举 第38周 最大最小问题 第39周 推理问题 第40周 综合应用题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 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 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题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 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 98 分比 89 分多 9 分。多算 9 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 91.7 - 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火车过桥(小学五年级奥数题)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火车过桥(小学五年级奥数题)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火车过桥(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一、题型要领】1. 行程问题【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源自于研究物体运动,他研究的是物体运动速度、运动时间和经过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经过路程= 运动速度* 运动时间2. 火车过桥【基本概念】火车过桥是行程问题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有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他的特殊之处在于,经过路程是从车头上桥算起到车尾离桥为止的总路程,如下图所示,也就是列车车长和桥长之和。

【基本公式】列车车长+ 桥长= 火车速度* 运动时间【解题关键】列车车长不可忽略,如果只行进了桥的长度则不能算“过桥”,因此总路程需要加上列车的车长。

【举一反三】一是火车过隧道,过山洞等与火车过桥是相似的;二是由人或者车组成的队列过桥,则队伍本身的长度是不能忽略的。

【二、重点例题】例题1【题目】一列长90米的火车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200米的桥,需要多长时间?【分析】这是最基本的火车过桥问题,需注意火车通过大桥所走的距离为桥长加上车身长度【解】(90 + 1200)÷ 30 = 43(秒)【答】火车过桥需要43秒例题2【题目】一列火车通过180米长的桥用时40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300米长的隧道用时48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和速度。

【分析】火车过桥,可以理解为40秒的行程为桥长加上车身长;火车过隧道,可以理解为48秒的行程为隧道长加上车身长,两者相减,相当于火车8秒行驶了120米,由此可以计算出火车的速度,进而计算出火车的长度【解】火车的速度= (300 - 180) ÷ (48 - 40) = 15(米/秒)火车的长度= 15 * 40 - 180 = 420 (米)【答】火车的速度是15米/秒,车长是420米例题3【题目】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共528人,排成四路纵队去看电影,队伍行经的速度是25米/分,前后两人都相距1米,现在队伍要走过一座桥,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用时16分,这座桥的长度有多少米?【分析】由人组成的队伍过桥,需要计算队伍本身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周行程问题
(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

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

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

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

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

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
千米。

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5小时。

15×2÷6=5(小时)
15÷(5-4)=15(千米)
15×(5-1)=60(千米)
练习三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

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米。

30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千米处遇到小红。

小红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

上午11时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

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 甲、乙两车早上8点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10点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点,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要求骑自行车的同学一共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他的速度和所行时间。

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是每小时14千米,而他所行的时间就是甲、乙两队学生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

因此,用18÷(4+5)=2
小时,用这个时间和骑的同学的速度相乘就得到了他一共行的千米数。

练习四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东、西两村相距36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出发,3小时后,丙骑车从东村出发去追甲,结果三人同时在某地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求丙的速度。

3,两队同学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出发,一只鸽子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两队同学之间不断往返送信。

如果鸽子从同学们出发到相遇共飞行了30千米,而甲队同学比乙队同学每小时多走0,4千米,求两队同学的行走速度。

例5 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从10时到下午1时共经过3小时,3小时里,甲、乙两车从相距112,5千米到又相距112,5千米,共行112,5×2=225千米。

两车的速度和是225÷3=75千米。

从早上8时到10时共经过2小时,2小时共行75×2=150千米,因此,A、B两间的距离是150+112,5=262,5千米。

练习五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

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快、慢两车早上6时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中午12时两车还相距50千米。

继续行驶到14时,两车又相距17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匀速前进。

如果各人按原定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