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2010级政治学徐伟璇 2010414246

摘要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 论文从德、才、学三

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 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 即德统率才、学, 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 学使德、才得以完美结合; 以此回归君子形象的一般形貌, 从而充分张扬5论语6君子观的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 论语; 君子观; 现代启示

《论语》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著作,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 从古至今一直闪耀在人们的心灵世界, 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性的陶冶和行为的感化。《论语》多次及君子, 并从多个方面对君子形象进行了规定, 大到安邦治国, 小到修身养性。《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君子人格的重新阐释和再次规定, 是历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和行为境界。目前学界关于《论语》君子观的论述并不多见, 且研究的角度都是试图概括出一个全面完整的/君子形象, 实际的结果是为现代人构筑了一个神一般的状貌, 使其现代启示意义大打折扣。本文试图从德、才、学三方面阐述5论语6所述君子的一般形貌, 并揭示其可资借鉴的现代意义。

一、君子之德

从字形上看, 君字上部是尹字,尹字的古写与父字相似, 只是手中拿着的权稍微长一些, 尹的本意是有权势的官吏, 尹下面再加上一个口,表示此人德高望重, 是发令的人。说文解字说: 君, 尊也。从尹发号, 故从口。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在周,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而在论语里, 君子的范围明显扩大且下移, 是指与小人相对的有德有地位的人。在我国古代, 德与道是分开的, 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规则。而德是道的外化, 人们认识了道. , 内得于己, 外施于人, 便称之为-德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 论语里仁 )寻求至高无上的德的境界是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后世仁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论语中提出的君子之德有深厚的内涵, 有得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也有不断完善的践行要求。

(一)君子之德有本

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 这一点学者多有论述。有人根据宋儒朱熹的解释: 仁者, 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 ( 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下 )认为仁就是为人之义, 仁就是之于人的体现。据此可以说义属于德的层次。对论语君子观来说, 义则是君子之德的根本。义者, 宜也, ( 礼记中庸 ) 君子以义为质。( 论语卫灵公) 义是君子追求的目标和行德的根据, 是内在的精神因素, 所谓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论语微子 )对于君子来说, 先义后利, 甚至舍利取义是其首要品格特征。论语坚持人要以义为本, 反对群居终日, 言不及义, ( 论语卫灵公 )主张行义以达其道。( 论语季氏 )义既是一种追求境界, 又是一个衡量标准。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论语里仁 )是崇义还是尚利是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在君子的其他内在精神因素中: 君子以义为上, 且/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 勇只有在义的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才是真正的君子美德。在君子的处世中, 义是一种重要的尺度,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与之比。( 论语里仁 )君子可以不遵循固有的教

条模式, 但要合乎义的要求。义对于君子来说是如此重要, 故孔子曾幽默地说: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清淡一语, 道出了君子的崇高境界。

(二)君子之德有形

君子以义为质, 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 ) 礼是君子行德的规范, 体现了社会对人外在行为的呼唤, 同时也反映了君子对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不同的德会有相应的礼与其呼应, 德在礼的范围内则为君子之德, 礼是德的外在表现, 则是真正的礼。论语泰伯说: 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 却不知礼, 就未免劳倦; 只知谨慎, 却不知礼, 就会流于畏葸懦弱; 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 却不知礼, 就会盲动闯祸; 心直口快, 却不知礼, 就会尖刻刺人。可见, 君子之礼是内外结合的境界。有形无本, 有表无里, 本应相互辉映的/两方面0成为各自孤立、毫无联系的两张皮则不符合君子之德的要求。外在有礼, 内心无德,则为伪君子, 伪君子乃非君子。孔子说的礼在现在看来是指一种文化精神, 这种精神是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绝不可简单的理解为礼仪、礼节。待客殷勤一旦技巧, 它就失去了真正的精髓。所以说, 礼作为一种文化精神, 不仅仅是外在的言谈、举止、风度, 更为重要的是, 它是一种以义为根本的表现形式。论语全文的最后一句话说: 不知礼, 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对于孔子时代的人来说, 立功、立言、立德是对自身人生价值的追求, 这种追求如果缺少礼的支撑, 则会成为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因此, 礼作为一种表现形式, 是德之根本的外化; 同时也刺激内在之本的完善, 使得义、礼相得益彰, 不断完善。

(三)君子之德贵在实践

君子之德无论在内涵之义, 还是外在之礼, 二者要实现真正的结合, 起到特殊的社会意义, 则离不开实践论语子路中说;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强调思想文化和实践践行的统一。君子习得了义、礼, 应将这种思想文化赋予其实践内涵。至于论语中说, 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 论语里仁)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论语宪问 )不是说做君子要言语上谨慎迟钝, 行动上勤劳敏捷, 或者说只以行动为荣, 而言语为耻, 而是言和行相比较, 更注重于行动, 避免言语上的夸夸其谈, 哗众取宠。君子之德需要在礼的范围内用语言和行动表达, 然而过多的空谈, 太少的行动, 则会陷入不义不礼之中。因此, 君子实践要求的是言行合一, 表里如一, 言语能支配行动, 行动能呼应言语。君子讨厌口是心非, 在论语季氏中,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 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孔子认为, 口心应该一致, 那种口是心非的假象是君子所唾弃的。因此, 真正的君子, 始终言行一致, 才能真正做到以礼为形, 以义为质。这样既使义、礼得到检验, 又使二者获得新的内涵, 得以升华, 使实践成为义、礼相互呼应并不断完善的原动力。正如孔子赞扬其学生子产一样: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二、君子之才

在论语中才是一种能力, 是道德和学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君子之才是指君子所能承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君子之才在于胸怀天下, 务本求道君子之道在尊义施礼谋道天下, 孔子周游列国除其阶级局限外也是致于此道。道是君子之才的出发点和归宿。获得则需要君子务本.在学而中,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君子有了根本, 才会把握世事万物的运转变化规律, 才有能力根据规律解决和处理各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