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人们对便捷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应运而生。
然而,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对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
毋庸置疑,与传统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具有更低的碳排放量,可以减少燃油消耗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但是,由于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处于密集的市区地带,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震动和尘埃等问题也相应增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为了建设地下或高架轨道,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地貌改造工作,这可能导致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境丧失。
另外,轨道交通的运营也需要能源和水资源等的大量消耗,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对当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这些负面影响,有一些治理策略可以被采取。
首先,应加强轨道交通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土地开垦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对于噪音、震动和尘埃等问题,可以采取有效的隔离、消音、除尘等措施,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并尽量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
另外,可以通过改进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量。
进一步地,优化城市规划和交通组织,可以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合理规划轨道线路和站点,减少不必要的土地使用和自然资源浪费。
此外,在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模式之间,应加强衔接与协调,提升交通的整体效能,减少车辆拥堵和能源消耗。
最后,大力推动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以实现更为绿色和环保的运营方式。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为列车供电,开发高效节能的列车和设备,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等,都可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交通方式,正日益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仅对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并进行可持续性分析。
一、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1.噪音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会产生噪音,特别是地铁和电车等形式的轨道交通,由于行驶速度较快,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噪音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大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排放物,如尾气等,这些排放物会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拥挤的地铁站点周边,尾气排放会较为集中,增加了空气污染的风险。
3.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地铁线路的建设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征用。
这会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并可能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分析1.减少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方式,它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通过提供快速、方便的出行方式,促进了交通流量的分流,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从而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
2.降低碳排放相比传统的燃油车辆,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电动车辆,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这种电动车辆的使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量,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3.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可以改善交通状况,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建设将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相比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所占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小。
通过提供高效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土地浪费,从而增加城市的可持续性。
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

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建设成为很多大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的运营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降低地铁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车辆段减振措施车辆段是地铁车辆停放、维修和保养的场所,是产生振动的重要源头。
为了减少车辆段对周边环境的振动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整车辆停放方式:合理布局车辆的停放位置,避免车辆密集停放在同一个区域,降低振动的集中程度。
2. 采用减振材料:在车辆段的地面和墙壁上使用减振材料,如橡胶垫、弹性支座等,可以有效减少地铁车辆停放带来的振动传导。
3. 安装减振装置:在车辆段的结构上安装减振装置,如减震器、减振吊架等,可以减少地面传导的振动。
4. 加装隔声板:在车辆段的墙壁和屋顶上加装隔声板,可以阻挡振动的传导途径,减少振动的辐射。
盖物业是指地铁站周边的商业、住宅等建筑物,由于靠近地铁线路,会受到地铁的运营噪音的影响。
为了降低地铁运营对盖物业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隔声设计:在盖物业的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地铁运营噪音的特点,采用隔声设计,如增加墙体的厚度、使用隔声玻璃等,减少噪音的传入。
2. 声屏障:在地铁线路旁边建立声屏障,可以阻挡噪音的传播途径,减少噪音对盖物业的影响。
3. 声波消除器:在盖物业的建筑外墙或屋顶上安装声波消除器,通过发出与地铁运营噪音相反的声波,实现噪音的抵消效果。
4. 安装隔音设备:在盖物业的房屋内部安装隔音设备,如吸音板、隔音门窗等,减少噪音对室内的影响。
三、其他减振降噪措施除了车辆段和盖物业,还可以采取其他减振降噪措施来降低地铁运营的影响:1. 提升线路铺设质量:合理设计和施工地铁线路,采用优质的铁轨和道床材料,减少地铁运营时产生的振动。
2. 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地铁线路和车辆,确保设施的完好,减少故障导致的噪音和振动。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Microsoft Word 文档

摘要分析了通过现场测试的上海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轨道结构与桥梁及声屏障的减振降噪效果。
从车辆、桥梁结构、轨道结构与管理、声屏障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综合技术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振动,噪声控制轨道交通由于轮轨接触、车辆设备(受电弓、电机、空调等) 等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轨道交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解决好交通的同时也要确保良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通过对上海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振动和噪声进行测试,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了车辆、桥梁、轨道结构、声屏障及轨道管理等方面的减振降噪措施。
1 轨道交通的振动测试结果及分析1. 1 振动的产生与传播机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列车车轮与钢轨之间产生撞击振动,经过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或桥梁基础,再传递给地面,从而对周围区域产生振动,并进一步传播到周围建筑物。
这种振动干扰不仅对地铁沿线民宅、学校、医院等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可能对沿线基础较差的建筑物造成损害。
振动波在土介质中的传递过程,其作用机理及传播特性与地震基本相同。
这些振动波遇到自由界面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组合,形成一种弹性表面波,随着离振源距离的不同,它们之间的能量也在改变,同时传播速度、衰减率也为距离的函数。
根据振动传播理论,振动从地面进入建筑物,不同结构建筑物其振动衰减也不同。
1. 2 振动测试结果表1 上海地铁1 号线的振动测试结果。
1. 3 测试结果分析结合振动的产生和传播机理来分析上述振动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 上海软粘土埋深10 m 左右地下线路中心处最大振级在75~80 dB表1 北京地铁沿线地面建筑物的振动测试资料[ 1 ](2) 矩形隧道结构DT Ⅲ 扣件道床振动加速度水平(94. 96 dB) 远小于盾构隧道结构DT Ⅲ 扣件道床振动加速度水平(105. 11 dB)(3) 扣件类型对地面建筑物振动影响明显,减振型钢轨扣件的减振效果比较明显。
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影响的预测研究及减振措施分析

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影响的预测研究及减振措施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铁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地铁列车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地铁列车振动不仅可能干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因此,对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影响的预测研究及减振措施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铁列车振动的来源和传播机制,包括列车运行时的轮轨接触振动、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振动以及列车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动力效应等。
随后,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开展了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影响的预测研究。
通过建立地铁列车振动传播的数学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模拟实验,分析了地铁列车振动在不同距离和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本文还探讨了地铁列车振动对不同类型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的影响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减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地铁列车减振措施,包括轨道减振、隧道减振和建筑物隔振等。
通过对各种减振措施的原理、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旨在为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减振方案,以减轻地铁列车振动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城市地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铁列车振动特性分析地铁列车的振动特性是研究其对环境影响的基础。
这种振动主要来源于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轮轨接触、电机运行、空气动力学效应以及列车结构的自身振动等多个因素。
地铁列车的振动特性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列车的设计、运行状况以及轨道条件等多个因素。
地铁列车的振动频率和强度会受到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振动频率和强度也会相应增加。
列车的载重情况也会对振动特性产生影响,重载列车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振动。
地铁列车的振动还会受到轨道条件的影响。
不平顺的轨道表面会导致列车运行时产生更大的振动。
轨道的材质和结构也会对振动特性产生影响。
地铁的减震降噪措施

地铁的减震降噪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地铁运营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为了提高地铁乘坐的舒适度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各地铁运营商采取了一系列减震降噪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铁的减震降噪措施,包括车辆、轨道和站台等方面的改进。
车辆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地铁车辆是地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产生噪音和振动的主要源头。
为了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地铁运营商在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隔离悬挂系统:地铁车辆采用了隔离悬挂系统,通过悬挂装置减少车辆与轮轨之间的接触,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2.减震系统:地铁车辆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加入了减震系统,通过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和振动,进一步减小噪音和震动。
3.噪声隔离材料:地铁车辆内部采用了吸音隔音材料,如降噪地毯、隔音玻璃等,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内部噪音的传播和反射,提供更加安静的乘坐环境。
轨道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除了车辆本身的减震降噪措施,地铁轨道也是降低噪音和振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轨道减震降噪措施:1.橡胶轨床:地铁运营商普遍采用橡胶轨床技术,将铁轨与地基之间加入橡胶垫片进行隔离,减少了铁轨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和冲击,降低了振动和噪音的传播。
2.隔音轨枕:地铁轨道上的轨枕是另一个重要的减震降噪措施。
隔音轨枕采用吸音材料制成,能够吸收并减少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3.隔音板:地铁轨道周围的隔音板也是减少周边噪音的关键措施。
隔音板不仅能够减少轨道与周边环境的噪音传播,还能够减少外部噪音对地铁乘客的干扰。
站台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地铁站台是地铁系统中与乘客接触最频繁的地方,因此也需要采取一系列减震降噪措施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1.隔音墙壁:地铁站台周围的墙壁通常采用隔音设计,能够减少站台与周边环境的噪音传播。
隔音墙壁采用吸音材料制成,可以吸收噪音并减少反射,提供更加安静的乘坐环境。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铁、有轨电车等。
其建设和运营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噪声和振动。
这些噪声和振动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损害。
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至关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列车行驶时的轮轨摩擦、列车牵引和制动系统、隧道通风系统以及车站乘客活动等。
在地铁和有轨电车的运行过程中,列车行驶时的轮轨摩擦是主要的噪声来源。
列车牵引和制动系统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而振动则主要由列车行驶时的轮轨交会引起,同时也会受到列车的牵引和制动力影响。
2.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耳朵疾病、心理健康问题和睡眠障碍等。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振动能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局部振动,导致疲劳和不适感,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骨骼、关节等伤害。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影响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结构,使其受到破坏。
3.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和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轨道和车辆设计。
通过改进轨道和车辆的减振和隔声性能,减少列车行驶时的轮轨摩擦和制动噪声,降低振动。
(2) 采取隔音隔振措施。
在轨道、车站和隧道等重要区域设置隔音隔振设施,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播。
如在轨道旁设置隔音墙、在隧道内安装减振装置等。
(3) 控制列车运行速度。
适当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减少车辆行驶时的轮轨摩擦和制动噪声,同时减小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影响。
(4) 定期检测和维护轨道和车辆。
进行定期的轨道和车辆检测和维护,确保轨道和车辆的良好运行状态,减少不正常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地铁列车运行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地铁列车运行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地铁列车运行诱发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大城市。
然而,地铁列车运行会产生大量的振动,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地铁列车振动对建筑物、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地铁列车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铁列车的振动会传导至周围建筑物,对其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地铁列车振动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微震,使其结构受到破坏。
振动还会引起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噪音和磨损,给居民带来不适。
因此,对于邻近地铁线路的建筑物,特别是老旧建筑,应进行振动测试和结构强化,以降低振动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二、地铁列车振动对土壤的影响地铁列车的振动传导至地下的土壤中,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态环境。
振动使土壤颗粒发生排列和重新组合,降低了土壤的孔隙率和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地铁列车振动还会增加土壤的松动程度,加速土壤的沉降和侵蚀,从而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因此,建设者和城市规划者应选择适当的地铁线路,以减少振动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三、地铁列车振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地铁列车振动会影响附近的水体环境,特别是地下水和地表水。
首先,振动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或上升,进而影响水源供应和地下水脆弱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振动还会破坏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水质的稳定性,对水环境生态链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应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的稳定性。
四、解决方案1. 技术改进:地铁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主要源于铁轨、轮对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改善列车及轨道的几何形状、提高轮对的平衡性、采用减震装置等技术改进来减少振动产生。
2. 稳固基础设施:在设计和建设地铁线路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地下设施的稳固性,确保其能够减少振动的传递。
3. 建筑物结构加固:对于地铁线路附近的建筑物,应进行振动测试和结构加固,提高其抵抗振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 盾构法的发展历史
1874年在英国伦敦城南线修建隧道时,J. H. Greathead创造了比较完整的用压缩空 气来防水的气压盾构施工工艺,使海底隧 道施工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为现代化 盾构奠定了基础; 之后,盾构技术在美国、德国、前苏联、 日本等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2 盾构构造和分类
6.2.1 盾构的基本构造 6.2.2 盾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6.2.3 盾构几何尺寸的选定及盾构千斤
顶推力计算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2.1 盾构的基本构造
如图6-2所示,盾构通常由盾构壳体、推进 系统、拼装系统、出土系统等四大部分组 成。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及地铁减振技术
2020/11/10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目录
6.1 概述 6.2 盾构构造和分类 6.3 盾构推进及衬砌拼装 6.4 装配式圆形衬砌构造 6.5 内力计算与管片结构设计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 概述
6.1.1 定义 6.1.2 盾构法的发展历史 6.1.3 盾构法的优缺点 6.1.4 盾构机的类型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1 定义
盾构推进主要是依靠盾构内部设置的千斤顶, 用千斤顶顶在拼装成的衬砌环上,使它推进 到已挖好的空间内,然后缩回活塞杆,为下 一环衬砌拼装创造条件。重复上述过程,不 断开挖不断拼装,并不断推进,借助盾构这 种施工机械可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隧道施工基 本作业循环,直至隧道建成。
盾构壳体:由切口环、支承环、盾尾与竖 直隔板、水平隔板组成,并由外壳钢板连 成整体。
推进系统:盾构的推进系统主要由盾构千 斤顶和液压设备组成,并利用千斤顶上下 左右活塞杆伸出长度不同达到纠偏目的。 千斤顶一般是沿支承环周围均匀分布的。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2.1 盾构的基本构造
盾构是由电能带动液压设备而工作的。液压设 备由启动输油泵、启动高压油泵、启动控制油 泵等组成。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2 盾构法的发展历史
我国在1957年北京下水道工程中首次使用 了2.6m小盾构(当时称盾甲法)。从1963 年起先后设计制造了外径为3.6m、4.2m、 5.8m、10.2m等不同直径的盾构机械。近 年还设计制造了11.0m直径的大盾构,供 上海市延安东路过江隧道使用。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3 盾构法的优缺点
优点:该施工方法属地表以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 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等条件的影响,能比较 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 建隧道、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时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 盾构施工最有意义。
缺点:盾构的制造、运送、拼装、拆卸等费用比较昂 贵,设备比较复杂;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施工技术,除 使用盾构本身进行土方开挖和衬砌拼装外,还需要有 气压供应,人工井点降水,衬砌管片的预制,衬砌防 水堵漏,隧道内的运输、测量、施工场地布置等施工 技术的密切配合;用气压法施工时,可能会遇到压缩 空气泄出的危险,要采用医学防护措施,防止减压病 等;盾构法的应用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如果条件不 具备,只有采用其它施工方法。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2 盾构法的发展历史
1818年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取得了隧道盾 构的发明专利; 1825年在英国泰晤士河下首次用矩形盾构 建造隧道,实际上它是一个活动的施工防 护装置; 1869年英国工程师J.H.Greathead成功地 应用了P.W.Barlow式盾构修建了英国泰晤 士河下水底隧道,自此,盾构得到了普遍 承认。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4 盾构机的类型
按形状:圆形(半盾构)、矩形、马蹄形等。
圆形因其抵抗水土压力较理想,衬砌拼装 简便,构件可以互换,较为通用,数量最 多。矩形因四周力的分布不均,操纵不便, 用的不多。
在圆形盾构中,根据盾构开挖面的施工方 式不同,可分为敞胸盾构和闭胸盾构两大 类。按排除地下水稳定开挖面的方式可分 为人工井点降水、泥水加压、土压平衡式 的无气压盾构,局部气压盾构,气压盾构 等
6.2.1 盾构的基本构造
有轨运输; 无轨运输; 管道运输。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表6-1。 按挖掘方式,盾构可分为人工开掘、半机械 式开掘和机械式开掘;按构造类型可分为敞 胸和闭胸两种方式。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2.2 盾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6.1.1 定义
盾构是一种钢制的活动防护装置或活动支撑, 是通过软弱含水层,特别是河底、海底以及 城市居民区修建隧道时使用的一种施工机械。
在盾构的防护下,头部可以安全地开挖地层, 一次掘进相当于装配式衬砌一环的宽度。尾 部可以装配预制管片或砌块,迅速地拼装成 隧道永久衬砌,并将衬砌与土层之间的空隙 用水泥压浆填实,防止周围地层的继续变形 和围岩压力的增长。
拼装系统:衬砌拼装器又称举重臂,是拼装系 统的主要设备,也以油压系统为动力。一般举 重臂均安装在支撑环上,中小型盾构因受空间 限制有的安装在后部车架上或平板车上。
出土系统:大直径盾构施工要运出大量土方, 出土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盾构推进的速度 和施工场地安排是否合理。出土方式一般有三 种:
地铁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地铁减振技 术
人工开掘式、半机械式敞胸盾构:此类盾构 可根据地质条件全部敞开,随时观察地层变 化情况,并配备简便的液压、机械挖掘、人 工挖掘,当开挖面难以保持稳定时,可以采 用气压等人工措施,如正面支撑、支撑千斤 顶等随挖随撑。这种盾构是最老式、最普通 的一种,绝大多数水底道路隧道都采用这种 盾构。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配套设备少, 造价低。缺点是盾构正面敞开,工作面易发 生塌方事故,危及人身及工程安全,道路隧 道直径大,劳动强度大,进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