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轨道减振技术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它的运行中会带来许多噪音和震动问题,给周围居民带来不便和不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机理和措施,并对当前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及其影响1. 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轨道结构可变变量以及轨道不平顺等。

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造成的弹性振动是主要的振动源。

此外,轨道的几何形状和轨道结构的可变变量(如轨道温度变化等)以及轨道不平顺也对振动产生重要影响。

2. 振动对居民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会对周围居民带来噪音和不适感。

较大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疲劳,甚至造成破坏。

此外,振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隔振减振机理研究1. 隔振减振机理的基本原理隔振减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振动吸收和振动隔离来减少振动传递。

振动吸收通过增大能量耗散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幅值。

振动隔离则通过引入垫层或隔离物体来阻止振动传递。

2. 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重要途径。

目前,钢弹簧、橡胶垫、聚合材料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隔振减振领域。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振和隔振性能,能够有效减小振动传递。

三、隔振减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1. 地铁线路的设计与改善地铁线路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陡峭下坡和急刹车等行驶方式,减小振动源的产生。

另外,加强轨道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能够降低振动产生。

2. 隔振降噪设备的安装在轨道、列车和车厢等部位安装吸振隔振装置,如减震器、隔振垫、隔振弹簧等,能够有效吸收和隔离振动,降低噪音。

3. 建筑物的隔振设计对于地铁站等周围建筑物,可以采用隔振设计,即在建筑基础上设置隔振层,减少地铁振动传递到建筑物中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具有载客能力大、运行速度快、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

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和运营量的增加,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振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轨道减振是指通过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和设备,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传播,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的目标是达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乘客因振动引起的不适和危险;其次,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和振动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降低车辆和设备的振动,减少对轨道交通系统本身的磨损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是减振的基础。

通过改变轨道的材料和结构,减少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弹性轨道、轨枕和轨道路基的材料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

2.减振装置: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的振动主要来自于车轮与轨道的接触。

通过安装减振装置,在车轮和轨道之间加入缓冲材料,减少振动传播。

例如,采用减振垫、减振橡胶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

3.噪声控制:轨道交通系统不仅会产生振动,还会产生噪声。

噪声控制是减振设计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改善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的设计,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采用减噪材料、减噪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

4.环境评估: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需要对振动和噪声影响进行环境评估。

通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减振设计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例如,通过监测周边居民对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和噪声感知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居民对振动和噪声的敏感程度和容忍度,为减振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涉及结构改善、减振装置、噪声控制和环境评估等多个方面。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促使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的交通效率,还减少了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车辆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减振技术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提升乘客体验、减少损耗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

引言:轨道交通减振的重要性和现状在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车辆与轨道之间一定存在着一定的振动和冲击力,这可能引发乘客的不适和车辆的损耗。

因此,减振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减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有很多成果,如气动减振系统、液压减振系统、电磁减振系统等。

这些技术旨在减少车体的振动和冲击力,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然而,目前轨道交通减振技术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系统复杂性、能耗、维护成本等。

因此,轨道交通减振技术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

Ⅰ. 轨道交通减振技术的分类与原理轨道交通减振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两大类。

主动减振指的是通过控制系统主动地减小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力,常见的主动减振技术有气动减振系统和电磁减振系统。

被动减振指的是通过固定、减震等手段来降低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力,常见的被动减振技术有液压减振系统和悬挂系统。

这些技术的原理各有不同,但都旨在减小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力,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Ⅱ. 轨道交通减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尽管轨道交通减振技术有很多成果和应用案例,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系统复杂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对于一个完整的轨道交通减振系统而言,涉及到机械、电气、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合作共同研发。

因此,如何实现各个部分的协同工作和优化配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能耗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轨道交通减振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实现振动的抑制和控制。

地铁轨道减振高度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铁轨道减振高度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铁轨道减振高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引言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1. 引言1.1 概述地铁轨道减振高度是指在地铁运营过程中,通过减少地铁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振动而达到提高乘客舒适度和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地铁交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地铁运营质量和乘客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地铁轨道减振工程成为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概述地铁轨道减振高度的定义、背景知识以及其在整个地铁系统中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解释地铁轨道减振高度的概念和意义、实例分析及结论。

正文部分将介绍地铁轨道减振的定义、背景知识、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及影响因素和主要方法。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释地铁轨道减振高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对乘客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影响,并探讨与设计标准及改善措施的关联性。

随后,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介绍地铁轨道减振高度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及地铁运营中对其进行检测与监控的手段与方法。

最后,文章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发现,并展望地铁轨道减振高度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地铁轨道减振高度这一重要概念,明确其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对乘客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地铁轨道减振高度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中的应用情况,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研究和深入理解地铁轨道减振高度相关知识,可以为城市地铁系统的设计、运营和改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从而为乘客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2. 正文:2.1 地铁轨道减振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地铁轨道减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消除地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这些振动和噪声可能给乘客带来不舒适的体验,并且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地铁轨道减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铁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地铁列车高速行驶、频繁变换轨道以及与地面结构接触等原因,会导致巨大的机械能传递到轨道上从而引起振动和噪声。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振动和噪音问题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各国纷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本文将对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主要来源于列车的运行运转以及轨道和车辆之间的摩擦,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也会对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振动和噪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环境噪音污染: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运行和刹车,轨道的摩擦噪音等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干扰。

2. 土壤和建筑的振动影响: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而这种振动会传导到土壤和建筑物中,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甚至损坏。

3. 乘客舒适度: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力的影响,产生颠簸和振动,对乘客的乘坐舒适度造成影响。

二、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针对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各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

具体的减振降噪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技术改进:通过改进轨道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减少轨道与车辆之间的摩擦和振动,降低列车运行时的噪音。

2. 车辆技术改进:改进列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其运行的平稳性和稳定性,减少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3. 噪音屏障和隔离设施:在轨道交通系统周围建设噪音屏障和隔离设施,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 振动吸收与消除技术:利用减振器、缓冲器等技术手段,减少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降低振动传导到土壤和建筑物中的影响。

5. 环境监测与管理:通过对轨道交通系统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振动和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振动和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减震降噪方法

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减震降噪方法

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减震降噪方法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震动。

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需要采取一些减震降噪措施。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减震降噪方法。

我们来说说车辆的设计。

车辆的设计是减震降噪的基础。

比如,车厢底部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当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可以吸收一部分震动;车轮也可以采用低噪声轮胎,这样可以减少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音。

车辆的悬挂系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我们来说说轨道的设计。

轨道的设计也会影响到列车的减震降噪效果。

比如,在弯道处可以采用缓坡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列车在转弯时的侧向力,从而降低噪音;同时还可以采用隔音材料对轨道进行包裹,以减少列车行驶时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声。

在车站和车辆之间也可以设置隔音墙或者隔音门,以减少列车进站和出站时的噪音。

第三,我们来说说乘客的行为。

乘客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列车的减震降噪效果。

比如,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或者乱扔垃圾,这样会增加列车的振动和噪音;同时也不要随意站立或者坐在松动的座位上,这样会增加列车晃动的风险。

如果发现有以上行为的人,请及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我们来说说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维修保养是保证列车减震降噪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定期检查和更换车辆部件、轨道连接件等易损件,可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对车辆进行清洗和润滑处理,以减少摩擦声和机械声的产生。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减震降噪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广大乘客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轨道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通过轨道交通系统出行的乘客常常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车辆的颠簸和震动。

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对乘客的舒适性和乘坐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包括振动机理、常见减振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振动机理轨道交通车辆的振动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平衡和偏心会导致振动。

其次,轨道本身的不平整度也会使车辆产生震动。

此外,轨道与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振动。

车辆运行振动的特点包括峰值加速度、频率和振动幅度。

峰值加速度是指在运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值,频率是指车辆振动的周期,而振动幅度则反映了振动的强度。

准确了解振动机理是研究轨道交通车辆减振技术的基础。

2. 常见减振措施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的振动问题,工程师们提出了多种减振措施,以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减少能源损耗和延长车辆寿命。

一种常见的减振措施是使用减振器。

减振器通过吸收和减少车辆振动,起到减震的效果。

减振器的设计和使用通常依赖于车辆的类型和使用环境。

现代轨道交通车辆常使用液压减振器和气压减振器,在车辆与轨道之间设置减振垫,以减少振动传递的能量。

除了减振器,减震墙也是一种有效的减振措施。

减震墙能够有效隔绝振动能量的传递,降低车辆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减震墙的设计和建造依赖于地质条件和周围建筑物的环境需求。

在压路机和地铁建设中,减震墙已经被广泛应用。

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改善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轮轨接触来减少振动和噪音。

通过改进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运行时更加稳定,减少振动。

优化轮轨接触可以降低列车通过轨道时的噪音和震动。

3. 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使用新材料和先进传感器,以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

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改善车辆的振动特性。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工具。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轨道交通所带来的振动和噪音污染。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研发中。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与发展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

技术应用:减振技术是通过改善车厢和轨道之间的接触来降低振动;降噪技术则是通过改善车辆和轨道之间的空气流动以及防护结构设计来降低噪音。

减振技术主要包括了车体悬挂、隔振软垫、轮轨交会以及车辆减振装置等。

而降噪技术主要包括了声屏障、隧道壁面处理、减振隔音等技术手段。

具体来说,车体悬挂通过改善车体与车轮之间的接触,来减缓车体振动传递到车厢的速度。

通过采用弹簧、减震器等减振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

隔振软垫则是在轨道上铺设一层软质材料,以减少轨道振动传递到地面。

轮轨交会技术则是通过改善轮轨之间的接触,来降低振动和噪音产生。

而车辆减振装置则是直接安装在车辆上,以减少车辆通过铁轨时的振动传递。

而在降噪技术方面,声屏障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通过在轨道两旁建造一些隔音墙来减少环境噪音的传播。

隧道壁面处理则是在地铁隧道内部进行一些隔音和吸音处理,以减少列车行驶过隧道时的噪音。

而减振隔音技术则是通过在车辆和轨道之间安装一些隔音装置,以减少振动和噪音的传递。

一些新型的减振降噪技术也正在不断涌现。

一些企业研发了一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性能,以及对环境友好的特点。

一些新型的隔音装置也被研究出来,其隔音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并且安装维护更方便。

技术发展研究: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研发,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还需要深入研究各项技术之间的协同关系。

许多学术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到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研发中。

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来探索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些企业也正在积极地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发,力求在减振降噪领域获得更大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轨道减振技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交通业也相应发展起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城市机动车辆拥有数量迅速增加,从而造成污染、能耗、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

因此,污染低、容量大、能耗低的城市轨道交通就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

但是,城市交通轨道特别是地铁轨道经常建立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重要建筑物下。

从而对沿线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振动引发的噪声给沿线的建筑和居民带来很大的破坏和困扰。

文本对地铁轨道的减振技术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铁;减振;降噪;探讨一.地铁振动产生原理地铁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地铁列车在行驶时,速度非常高。

地铁列车的动力系统和轮轨系统是地铁振动的两个主要发生源。

具体如下:1. 地铁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重力荷载会对地铁轨道产生冲击,从而造成轨道结构与车轮的振动;2. 地铁列车行驶的时候,由于车轮比较多且与钢轨在同一时刻发生作用,其产生的作用力,导致钢轨结构以及列车上同时发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造成车辆与钢轨结构(包括道床、扣件以及钢轨等)上的振动。

实际测量表明振动源处振级高达103db;3. 当车轮经过钢轨接缝处的时候时,由于轮轨的相互作用而产钢轨结构与地铁车轮的振动;4. 轨道不平顺或者地铁车轮的粗糙损伤作为随机性激励而产生的振动;5. 由于车轮偏心等产生的周期性激励造成的地铁列车的振动。

二.地铁轨道振动的产生和传播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变通振动。

在车辆运行当中,车辆自身会引起机构振动,这一振动会通过地下或地面等周围的底层向外传播出去,从而造成临近建筑物包括室内家具在内以及地下结构的二次振动以及噪声。

地铁振动的传播形态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地铁是由振动产生的横波、纵波以及表面波合成的复杂波动。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近场的振动波型主要以弯曲波形式传播,远场主要以表面波形式传播。

振动的传播途径是从轨道传到轨道扣件和道床,再传递到隧道和岩土,从而引发附近地面建筑物的振动。

振动及噪声特别是高频轮轨尖叫噪声给快速轨道交通带来了许多问题,对于地下轨道振动噪声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隧道基础和衬砌结构类型以及轨道类型是否采用了隔振措施等。

此外机车本身的动力作用,机车和车辆以一定速度通过时的动力作用、轨道不平顺、钢轨顶面不均匀、磨耗车轮安装偏心以及车轮踏面不均匀磨耗引起的动力作用等均会加大振动作用。

为了限制环境振动对居民睡眠学习等日常生活的干扰和影响,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并批准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规定了地铁对环境振动的影响要求。

其超标地段应采取减振措施以满足环保要求。

三.减振措施地铁的振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车辆的振动和由车辆振动所引起的轨道振动以及周围建筑结构的振动。

前面已经述及,在地铁列车运行的过程中线路走向、线路表面的平顺度、坡度的变化、甚至车轮的粗糙损伤等等都会造成地铁车辆的振动,其中主要的振动原因就是轨道的不平顺以及车辆与轨道之间的动力作用。

此外,钢轨和众多的车轮接触面之间任何微小的不平整都会造成结构上的振动, 从而产生振动噪声。

车辆振动不仅仅会影响到地铁列车的平稳运行,关系着乘客乘坐列车的切身感受以及人身安全,还会引起周围地面的振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1. 车辆减振措施车辆的减振主要应该考虑到使激扰振动频率远离车辆的固有频率。

通过设置车辆结构、牵引缓冲装置以及走行悬挂系统来达到减振的目的。

通过这种减振措施,能达到有效的减振降噪目的。

通常而言较为成熟的地铁列车特别是采用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列车都能达到车辆对于平稳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 比如依照我国铁路客车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等级划分标准,要求地铁列车的平稳性达到1级。

2. 高架线路减振措施列车通过时对高架桥所引起的振动主要是列车作为移动载荷对桥墩的动力作用,而轨道的不平顺对桥墩动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高架线路,要尽可能地降低车辆的轴重。

采用桩基基础结构相对于平基而言其对地面振动的衰减速度更大, 因而,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应该尽量采取桩基基础来避免地铁列车经过高架桥时产生共振。

3. 轨道减振措施轨道减振也是地铁减振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选择使用适合的道床以及轨道扣件可以明显降低地铁列车的振动。

根据不同地段对减振的要求,针对不同地段减振整体道床可以分为中等减振道床、高等减振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特殊减振整体道床3种形式,现场动测减振效果显著,可以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一般减振地段采取中等减振道床(减振扣件道床),可有效减振5~15dB;较高减振地段采取高等减振道床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可有效减振10~40dB,减振效果较好。

轨道减振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减小激振能级。

最重要的一点是减少车辆对轨道的运动力,但不能忽略了减振的根本条件是要保持线路的平顺性以及钢轨工作面的平滑性。

2)减少因激振动力引起的振动级。

为了减少轨道振动加速度级和振动速度级,增大作为振源对象的轨道个别部件振动体的质量或抗弯刚性是控制轨道振动的关键。

3)减小传递力的振幅级。

在轨道组成部件之间设置弹性支撑材料,以期减弱轨道支承的刚性特点,隔断振动的传递。

4. 振源减振控制通过分析地铁振动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振动的因素,可以直接从从振动源控制地铁振动,具体措施如下:(1) 将列车轻型化。

(2) 提高车轮的平滑度。

比如采取阻尼车轮、有弹性的车轮以及通过打磨车轮踏面等措施来提高车轮的平滑度,进一步降低地铁列车的振动强度。

(3) 采取重型钢轨和无缝线路。

(4) 采用盘式制动。

(5) 使用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有着诸多优点,其爬坡能力强、噪声小、功耗低、污染小、安全系数高等等。

是21世纪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目前,广州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及北京地铁机场线等已经采用此项技术。

(6) 适当降低车轮的运行速度。

(7) 采用合适的弹性扣件以及减振扣件。

我国地铁目前使用的扣件类型主要有DTI型~DTⅦ型、WJ2型、单趾弹簧扣件、弹条Ⅲ型扣件等,这些扣件适用于一般的减振要求较低的路段,通常可以减振2~5dB。

在一些特殊的减振要求比较高的地段通常使用GJ-Ⅲ(lord)型扣件、浮轨(vanguard)扣件和轨道减振器扣件等减振扣件,可有效减振5~15dB,其减振效果从小到大依次为轨道减振器扣件、GJ-Ⅲ(lord)扣件、浮轨(vanguard)扣件。

上述三种减振扣件其作用原理基本为通过增加弹性橡胶构件的使用或改变传统扣件与钢轨的接触与受力方式,从而降低钢轨与扣件连接的刚性特性,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因其减振效果明显,且相对造价较低,更换、维修、保养方便等特点,所以现其已广泛应用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铁轨道结构中和各地既有运营线减振降噪换铺段中。

(8) 通过选择适合的轨道结构类型来降低振动源的激振强度。

地铁道床结构类型包含有一般整体道床、中等减振道床、高等减振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其中高等减振道床类型包含有橡胶隔振垫减振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其与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作用原理基本为将传统整体道床进行分层,在上下层接触部位铺设弹性垫层(橡胶隔振垫道床、梯形轨枕道床)或采用弹性隔振器作为其支撑与受力方式(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通过其约束阻尼与弹性作用,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通过实测其有效减振为10~40dB。

但由于其造价相对较高,所以现高等减振道床普遍用于对减振降噪有较高要求的特殊地段。

5.振动传播途径控制(1) 可以在轨枕(轨道板)与道床之间加一些隔振材料。

用的比较多的是钢弹簧浮置板减振系统以及橡胶隔振垫与梯形轨枕减振系统。

钢弹簧浮置板减振系统是一种质量-弹簧系统,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减振效果显著,但是其造价较高。

后两者的构造比较简单,施工工艺也相较简单,但是减振效果不如钢弹簧浮置板减振系统。

(2) 可适当增加隧道埋深或隧道壁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隧道结构。

通常而言,隧道埋深对地铁振动的影响比较大,隧道埋深越大其对地铁振动的影响就越小,因此,可以适当加大隧道埋深以此来降低地铁振动。

(3) 对于有碴轨道,可适当增加道碴的厚度,在隧道和道碴之间铺设整体橡胶道碴垫。

通过铺设橡胶道碴垫,可将隧道壁振动降低10~20 dB,但不足的是会增大钢轨的变形。

(4)使用隔振屏障。

采用屏障来降低地铁振动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或者阻挡振动波传播到屏蔽区,从而降低屏蔽区的结构振动以及地面振动。

隔振屏障一般可以采取隔振沟、缓冲带、消振壁以及围栏桩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减弱地铁振动向地基的传递。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隔振沟的方式,只要隔振沟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可以阻碍振动波向外传播,达到理想隔振效果。

四.总结地铁振动不仅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影响,还会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

同时会对地铁周边的建筑物以及室内的仪器设备造成影响。

如上所述,地铁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车辆本身的问题, 而是各种振动源及振动传播方式的综合结果。

地铁振动原因的复杂性增加了减振的困难程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地铁减振还是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

总体来说,当下科技发展迅速,通过综合治理是可以达到减振的要求的。

减少地铁振动,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余枫等.地铁振动及其控制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5[2]关歆莹等.地下铁道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J].振灾防御技术.2011[3]陈俊辉等.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