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市大学生训练项目“智慧校园”之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的普及,智慧校园建设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该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学校高效管理学生、教师、设施等资源,还能为学校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

本文将就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讨论。

一、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一套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之前,需要先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梳理出系统所有功能的需求,明确系统应该提供哪些服务。

1.1 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管理学生的基础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

此外,系统还应该能够对学生进行身份验证,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

1.2 一卡通功能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一卡通,即学生通过一张卡片即可完成学生证、门禁卡、图书借阅、饭卡等各项服务。

同时,一卡通应当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刷卡、二维码等。

1.3 班级管理为方便学生、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系统应该提供班级信息以及学生课程表的查询功能。

此外,班级管理还应该能够进行签到、请假、课程表变更等操作。

1.4 教师管理教师管理是智慧校园系统的重要一环,系统应该能够获取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安排等信息。

同时,系统还应该方便教师发布课程通知、布置作业、统计考试成绩等操作。

1.5 设施管理系统还应该管理学校的各项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体育馆等。

通过一卡通系统,学生、教师可以方便的查询设施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情况,并进行预约操作。

二、系统架构设计在确定系统需求后,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组成和各组件之间的关系。

2.1 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其中服务器端通过云服务和物理服务器提供服务。

客户端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员等。

2.2 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数据库应该包括学生信息库、设施信息库、课程表信息库、成绩信息库等,每个数据库需要设计出明确的表格和字段。

2.3 系统接口系统需要提供RESTful API接口,方便第三方开发者开发插件或应用程序,并为学校提供电子商务、图书检索等常用服务。

智慧校园中的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中的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中的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校园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必备选择。

作为智慧校园中的核心系统之一,一卡通系统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现角度,探讨智慧校园中一卡通系统的构建。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与实现一卡通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一卡通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方便快捷的身份认证和支付功能。

具体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认证:一卡通系统应该能够快速识别学生身份,在校内的各个场景都可以使用一卡通进行认证。

2. 支付功能:一卡通系统需要与校内的各个支付场景进行对接,例如食堂、超市、图书馆等,学生可以使用一卡通进行支付。

3. 资产管理:一卡通系统应该能够记录学生的消费情况,包括消费金额、消费时间等,方便校方进行资产管理。

4. 充值与查询:学生需要能够通过一卡通系统进行一卡通余额的充值和查询。

5. 安全性:一卡通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盗刷等情况的发生。

二、系统设计基于以上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一卡通系统,使其满足学校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关键设计要点:1. 一卡通卡片:学生使用的一卡通卡片应该具备芯片和磁条等技术,以实现身份认证和支付功能。

2. 读卡设备:校内各个场景需要配备读卡设备,用于读取学生一卡通信息。

读卡设备应该稳定可靠,并且能够迅速读取学生信息。

3. 后台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卡片的发行、充值、消费记录的管理等功能。

4. 数据库:一卡通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学生的信息和消费记录。

数据库应该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并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5. 支付接口:一卡通系统需要与校内各个支付场景进行对接,因此需要适配不同的支付接口,确保支付功能的正常运行。

6. 前端界面:一卡通系统的前端界面应该简洁美观,方便学生和校方使用。

界面设计应该符合用户习惯,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

三、系统实现一卡通系统的实现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

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成为现代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卡通系统不仅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功能模块、技术应用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校管理的要求。

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身份认证、消费管理、门禁控制和应用拓展等。

首先,身份认证是一卡通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通过学生的个人信息、照片等进行验证,确保每张卡片的持有者与使用者一致。

这个功能既可以便捷地对学生身份进行确认,又可以提高校园安全性。

同时,系统应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止身份冒用。

其次,消费管理是一卡通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进行校内消费,如图书馆借阅、食堂就餐、商店购物等。

学校可以通过一卡通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便于校园消费管理和财务统计。

同时,消费管理功能还可以与学校图书馆、食堂等其他子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一卡通的全面使用。

门禁控制是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通过将门禁系统与一卡通系统进行集成,可以实现课室、宿舍、实验室等区域的门禁控制。

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进行刷卡开门,方便快捷,同时也提高了校园的安全性。

此外,门禁控制还可以与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其他子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除了基本的功能模块外,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方面。

首先,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应合理,能够支持大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其次,系统的网络通信应稳定可靠,以确保实时交互的快速响应。

再次,系统的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操作便捷,方便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使用。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意外情况发生。

在实施智能高校校园卡一卡通系统时,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策略。

面向智慧校园的一卡通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面向智慧校园的一卡通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面对智慧学校园地的一卡通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词:智慧学校园地;一卡通;云计算;开发;安全性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息进步,智慧学校园地建设在各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卡通系统作为智慧学校园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同砚的消费、门禁、打印、图书馆等方面,成为高校同砚最为便捷的消费方式之一。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一卡通应用系统中存在着安全性较差、消费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严峻影响了同砚的体验。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各种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对智慧学校园地的一卡通应用系统,以提高同砚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二、系统架构设计本文的一卡通应用系统接受了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储存于云端,实现了异地复制和备份,保证了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

同时,本系统还接受模块化设计,将一卡通储蓄和消费分开设计,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并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一)架构图本系统接受了B/S架构,如下图所示:(二)系统功能设计1.一卡通储蓄:本系统的一卡通储蓄功能主要包括账户充值、查询余额、余额变动等功能。

当同砚需要充值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实现快捷支付。

系统将支付信息存储在云端,确保支付安全。

同砚可以在挪动端查询余额,以便利了解自己的一卡通使用状况,并准时进行充值。

2.一卡通消费:本系统的一卡通消费功能主要包括门禁、打印、图书馆借还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功能实现不同的消费方式。

除了传统的刷卡消费方式外,同砚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手段实现消费,防止了因忘带一卡通而引发的不便。

3.一卡通管理:本系统的一卡通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账户管理、卡片管理等功能。

同砚可以通过挪动端实现一卡通挂失、卡片丢失后的更新、找回等操作。

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一卡通账户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

三、技术实现1.系统架构本系统的服务器端接受技术,前端接受HTML、CSS等技术,数据库接受MySQL。

通过把数据和应用分离,实现了更好的数据保卫和系统稳定性。

分析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及如何实现

分析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及如何实现

分析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及如何实现一、什么是“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一个基于校园网的、统一的、集学校管理与金融服务于一体,实现银行储蓄、学校管理、校内消费支付功能相结合的多功能卡式应用系统。

该管理系统完全构建在校园网络之上,全面实现了金融平台和校园管理平台的分离,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系统设计功能包括:学生注册、缴费、实验室管理、门禁管理、图书借阅、食堂就餐、校内超市购物、校内娱乐场所、学生助学金的发放等。

二、“校园一卡通”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结构设计系统设计采用B/s结构,通过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中嵌入Java程序片段和JSP 标记,就构成了JSP网页。

用户端是浏览器.系统开发基于浏览器规范统一的用户界面,通过请求一响应模式与服务器交互,提交各种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在浏览器上显示输出。

应用服务器集中管理系统所有信息和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库的访问、查询语句的执行、报表的生成以及统计图表的生成输出。

JSP文件负责生成用户界面,处理用户请求,调用JavaBeans组件,处理查询结果显示输出。

JavaBeans组件负责与后台数据库交互,执行用户查询。

“校园一卡通”数据库为系统提供数据源。

系统通过JDBC接口与数据库实现连接。

工作流程: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由JSP引擎定位JSP文件,然后调用JavaBeans,JavaBeans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查询提取.JSP负责处理返回结果,以表格形式显示在浏览器上。

这里.应用服务器既包含Web服务器处理静态HTML页面.又包含JSP引擎处理JSP动态页面。

2.系统功能设计(1)综合信息查询:为管理人员提供按不同方式对卡的库存管理信息、领发卡信息、教职工和学生的正式卡与临时卡的情况进行查询统计的功能: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每学期学生入学时的注册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学生缴费以及欠费情况;学生管理人员可根据学生每日的消费.分析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并根据各种查询生成需要的报表(2)交易查询: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按不同方式实现各项交易的统计查询;实现各个营业网点营业额的统计查询:实现交易报表生成和统计图表生成功能;实现单位账户及个人卡账户信息查询:实现个人卡账户及交易明细信息查询。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为了方便学生、教师和其他校园成员进行支付和管理日常消费而开发的一种电子支付系统。

它集成了多种功能,包括校园卡充值、消费记录查询、门禁系统、图书馆借阅管理等。

本文将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其次,校园一卡通系统需要开发一个用户界面,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操作。

用户界面应该简洁易用,提供方便的功能按钮和信息展示板块。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用户界面进行卡片充值、消费记录查询、图书馆借阅等操作。

此外,用户界面还应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指南,以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疑问。

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需要建立一个充值和支付的接口。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者线下银行柜台进行校园卡的充值,充值金额将实时更新到数据库中。

当学生使用校园卡进行消费时,系统会根据消费金额进行扣款,并更新数据库中的余额信息。

支付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支付安全性和实时性,确保支付的准确性。

另外,校园一卡通系统还需要与其他校园系统进行集成,例如门禁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

门禁系统可以与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对接,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刷卡进入校园内。

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与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对接,学生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进行图书借阅和归还。

系统集成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用户体验。

最后,校园一卡通系统还需要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来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

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对用户进行管理和权限控制,对系统进行性能监测和优化等。

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综上所述,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开发、支付接口设计、系统集成和后台管理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才能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1200字

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一卡通系统在智慧校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和身份认证功能,还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数据统计和管理的便利。

下面是一套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整个一卡通系统可以分为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部分。

硬件平台包括智能卡、读卡器、消费终端等设备。

智能卡是学生的身份标识,包含学生信息和账户余额等数据。

读卡器用于读取智能卡中的数据,消费终端用于进行支付和消费。

软件平台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和前端用户界面。

后台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学生信息、账户余额、消费记录等数据。

前端用户界面为学生提供支付、查询和充值等功能。

二、系统功能1. 身份认证功能:学生使用一卡通实现对校园内资源的身份认证,如进入教室、图书馆等场所。

2. 电子支付功能:学生可以使用一卡通在校园内进行支付,如购买食品、图书等。

3. 消费记录查询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系统查询自己的消费记录,以便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

4. 充值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系统进行账户的充值,方便进行后续的消费。

5. 数据统计功能:后台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偏好等数据,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便捷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三、系统流程1. 注册和绑定:学生在入学时需要进行一卡通的注册和绑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账户绑定到智能卡上。

2. 充值:学生可以通过现金、银行卡等方式向一卡通系统进行充值。

充值后,系统将自动更新学生账户余额。

3. 支付和消费:学生在需要支付或消费的场合出示一卡通,消费终端读取智能卡中的数据,进行支付和消费。

4. 数据记录: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消费金额、时间、地点等信息,并更新学生账户余额。

5. 查询和管理: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系统的前端界面查询自己的消费记录和账户余额。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

四、系统安全1. 数据加密:系统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账户余额等敏感数据使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是现代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提供了学生身份识别和付款的便利,还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涵盖了系统的功能特点、技术支持和安全性等方面。

一、系统功能特点1. 学生身份识别: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学生的身份证明,可以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号和照片等。

通过一卡通系统,学生可以较快地进行宿舍门禁和图书馆等场所的身份验证,确保校园安全。

2. 消费和支付: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与学生的银行账户进行绑定,通过一卡通进行校园消费和支付。

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完成校园餐饮、购物、打印复印、图书借阅等消费行为,方便快捷。

3. 考勤管理:一卡通系统可以用于学生的考勤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一卡通记录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为学生的学业表现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4. 进出校门和停车管理:一卡通系统可以与校门的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学生和教职工进出校门、停车缴费的便捷。

这不仅提供了学生和教职工的通行证明,还方便了学校对人员进出校门和停车管理的监管。

二、技术支持1. 服务器架构: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需要一个稳定的服务器架构来支持大量的用户和数据存储。

一般来说,校园一卡通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负责数据的录入和读取,后端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2. 数据库管理:为了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用户数据,校园一卡通系统需要使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技术。

3. 软件开发:校园一卡通系统需要一支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来设计和实现系统。

开发团队需要具备扎实的编程技术,熟悉常用的开发框架和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等。

在开发过程中,团队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改进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北京市大学生训练项目“智慧校园” 之一卡通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
【摘要】RFID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

被公认为21 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RFID的识读过程。

【关键词】北京大学生;智慧校园;卡通系统
2008 年IBM 公司在全球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相继推出本国的物联、云计算相关发展战略。

2009 年,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拉开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数字校园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又一全新概念,是由浙江大学于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并由此引发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潮。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对智慧校园进入了探索或建设阶段。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以学校校园网为架构,以射频标签作为信息载体,利用RFID标签传感器、无线通信网络等实时采集物品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采集到的信息通过高速互联网或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这些信息在数据处理中心经
过计算技术提供的海量信息处理功能对其进行智能化处理之后就可以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卡通系统平台构成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二者共同完成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整个系统的管理、数据处理、传输与交换和调度控制、应用支撑操作等功能。

整个系统的识别过程需要完成4个步骤:寻卡-防冲突-选卡-读/写卡
1RFID 系统组成
RFID 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最基本的RFID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兀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2工作原理
MCU 通过对读卡器芯片内寄存器的读写来控制读卡器芯片,读卡器芯片收到MCU 发来的命令后,按照非接触式射频卡协议格式,通过天线及其匹配电路向附近发出一组固定频率的调制信号(13.56 MHz)进行寻卡,若此范围内有卡片存在,卡片内部的LC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与读卡器发送的电磁波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产生共振,在卡片内部电压泵的作用下不断为其另
一端的电容充电,获得能量,当该电容电压达到2V时,即可作为电源为卡片的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当有卡片处在读卡器的有效工作范围内时,MCU 向卡片发出寻卡命令,卡片将回复卡片类型,建立卡片与读卡器的第一步联系,若同时有多张卡片在天线的工作范围内,读卡器通过启动防冲撞机制,根据卡片序列号来选定一张卡片,被选中的卡片再与读卡器进行密码校验,确保读卡器对卡片有操作权限以及卡片的合法性,而未被选中的则仍然处在闲置状态,等待下一次寻卡命令。

密码验证通过之后,就可以对卡片进行读写等应用操作。

3实现步骤
1.从串口打印IC卡的类型和序列号。

2.实现显示IC卡的类型,并记录。

3.实现以十六进制显示IC卡的序列号,并记录。

4.测试最大的识别距离。

RC522模块采用了高达10 Mb/s的SPk I2C总线模式——
四线制SP,通信中的时钟信号由Arduino产生,MF RC522 芯片设置为从机模式,接收来自Arduino 的数据以设置寄存器,并负责射频接口通信中相关数据的收发。

数据的传输路径为:Arduino 通过MOSI 线将数据发到
MF RC522, MF RC522 通过MISO 线发回至Arduino。

连接电路如图1 所示。

图1 Arduino 与MF RC522 的连接电路
4 部分功能代码
1.寻卡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S_PIN 10
#define RST_PIN 9
MFRC522 mfrc522(SS_PIN,RST_PIN);// 新建MFRC522 端口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初始化和计算机的连续交流SPI.begin();// Init SPI bus mfrc522.PCD_Init ();// Init MFRC522 card //Serial.println ("Scan a MIFARE Classic PICC to demonstrate Value Blocks." );
}
2.防冲突
void loop (){
// 读卡
// Prepare key - all keys are set to
FFFFFFFFFFFFh at chip
delivery from the factory.
MFRC522::MIFARE_Key key;
for (byte i = 0 ;i < 6;i++){ key.keyByte[i] = 0xFF;
}
// Look for new cards
if (!mfrc522.PICC_IsNewCardPresent())
{ return ;
}
// Select one of the cards if (!
mfrc522.PICC_ReadCardSeria(l )){
return ;
}
// Now a card is selected. The UID and SAK is in mfrc522.uid.
// Dump UID 打印卡号
3.读/ 写卡
Serial.println ("Read block A(4):the first of the sector TWO");
byte buffer[18] ;
byte size = sizeof(buffer );
// change this :valueBlockA ,for read anather block
status = mfrc522.MIFARE_Read(valueBlockA,buffer ,&size);
Serial.print ("Sector :0 Value :");
Serial.println (buffer[0] );
Serial.print ("Sector :1 Value :");
Serial.println (buffer[1] );
Serial.print ("Sector :2 Value :");
Serial.println (buffer[2] );
Serial.print ("Sector :3 Value :");
Serial.println (buffer[3] );
Serial.print ("Sector :4 Value :");
Serial.println (buffer[4] );
4.扩展部分对已经读写出来的复旦卡的卡号进行反馈,于是继续扩充电路,在D2 端口和D3 端口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防止电压会烧毁LED灯,在每个LED灯串联一个220Q的电阻,D4 端口上连接开源蜂鸣器。

5.结论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可以保存十张学生的一卡通卡号,
对已经保存起来的卡号运行通过,对不记录在案的卡号运行失败,蜂鸣器报警。

实验结果如图2、图3 所示。

图2 登记过的卡片,成功识别,绿色LED 等闪烁一秒后熄灭
图3 未登记的卡片,认定为非法,红色LED 灯闪烁一秒后熄灭,
同时,蜂鸣器产生频率一定的声响。

【参考文献】
[1 ]谭民,刘禹.RFID技术系统工程及应用指南[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2]陈大才.射频识别(RFID技术[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刘腾红,屈振新,任伟,刘勘.Windows程序设计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