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帝皇的成语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_历史典故素材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_历史典故素材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古代的帝皇除了是历史的统治者,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的引导者,所以与他们有关的历史典故肯定不少。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希望读者喜欢。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4【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

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辨误〕殄不能念成zhēn。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 则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 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 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 ”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 ”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 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合,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 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4【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 天物:指自然生物。

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拼音:b a o ti a n ti a n w u 〔辨误〕殄不能念成zh e n。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5【爱屋及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相关系的人或物。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仅仅是政治史的创造者,同时,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很多成语直接和帝王有关,或者就是某个帝王创造的。

我在这篇长文中汇集了从夏桀开始到宋太宗赵光义为止,和25位帝王有关的50个有趣的成语及其典故介绍给大家。

这个时间跨度和汉语成语的出现、形成、稳定是相吻合的,宋以后汉语成语基本上就没有新产生的了。

我的搜集肯定有不少遗漏,请博友们补充,以后修订完善。

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皇帝的帝的成语

皇帝的帝的成语

皇帝的帝的成语
皇帝的帝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常用于表达某种观点、理念或情感。

其中,有一类成语与皇帝或帝王相关联。

这些成语常常以皇帝的形象和历史典故为背景,寓意深远,用以形容权力、统治、荣誉等方面的事物。

1. 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出自《左传》中的典故。

古代皇帝在重大决策时,常常用九鼎烹饪牢固,象征权力的稳固与庄严。

因此,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的权威和分量非常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金口玉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官员的衔职仪式。

古代皇帝在官员上任时,以金口银舌、玉声玉色来祝贺,象征着言辞高雅、语言能力出众。

因此,金口玉言形容说话精辟、雄辩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3. 君臣佐使: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中的典故。

古代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常常需要依靠忠臣来辅佐自己。

君臣佐使形容国家统治者与辅佐者的密切配合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4. 大权在握:这个成语形容皇帝或帝王统治下的权力极大,掌握着
国家的大权。

大权在握意味着拥有最高的统治地位和决策权,能够支配群臣、军队和国家资源,对国家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5.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典故。

古代皇帝需要善于察觉和洞察,对细微之事能够看得清楚。

明察秋毫形容见微知著、察觉力极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这些与皇帝或帝王相关的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中国古代帝王制度和统治思想的体现。

它们寓意着权力、统治、智慧和荣誉的象征,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帝王的权力与智慧,以及帝王统治下的社会风貌。

关于帝王的成语

关于帝王的成语

关于帝王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爱民恤物】: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

爱护和体恤百姓。

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白龙鱼服】:鱼服:穿起鱼的外衣。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

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百兽率舞】:各种野兽,相率起舞。

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

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包元履德】:元:善。

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

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补过拾遗】: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

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

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不刊之典】: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不迁之庙】: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不祧之宗】:不迁入祧庙的祖先。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朝奏暮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

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朝奏夕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

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称孤道寡】:孤、寡:古代帝王自称。

指自封为王。

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

【乘舆播迁】:乘舆:帝王坐的车。

指帝王流亡在外。

【乘舆播越】:乘舆:帝王乘坐的车;播越:离散,流亡。

指帝王流亡在外。

【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

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

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警入跸】:警:警戒;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指旧时帝王外出和回来时,路过的地方严加戒备。

中国历史上出自七十二位帝王的成语典故

中国历史上出自七十二位帝王的成语典故

中国历史上出自七十二位帝王的成语典故夏桀桀骜不驯,商汤网开一面,顺天应人,纣王暴殄天物。

周武王爱屋及乌,周成王桐叶封弟,周赧王债台高筑,周厉王道路以目。

周幽王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候。

郑桓公掘地见母,晋武公曲沃代翼,蔡桓公讳疾忌医,晋景公病入膏肓。

卫武公投桃报李,蔡哀候谗言灭息。

陈灵公衵服戏朝,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尊王攘夷,秦穆公羊皮换贤,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轻重。

夫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秦孝公发愤图强,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梁惠王目无全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楚襄王巫山云雨,燕昭王卑身厚币。

宋康王射天笞地。

秦始皇赢政焚书坑儒,楚隐王陈胜揭竿而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入关约法。

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轮台悔诏。

汉宣帝刘询故剑情深,芒刺在背。

汉哀帝刘欣法尧禅舜,断袖之癖。

汉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得陇望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魏武帝曹操望梅止渴,老骥伏枥。

魏文帝曹丕煮豆燃萁,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如鱼得水,髀肉复生。

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

吴大帝孙权寻章摘句。

晋宣帝司马懿三马同槽。

晋文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恣幸,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

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晋明帝司马绍弱未强本,日近长安远,后赵明帝石勒鹿死谁手,前秦宣昭皇帝符坚投鞭断流,风声鹤淚、草木皆兵。

宋文帝刘义隆自毁长城,北齐文宣帝高洋快刀斩乱麻。

陈后主陈叔宝全无心肝。

隋文帝杨坚一衣带水,唐高祖李渊雀屏中选。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唐宪宗李纯章武中兴,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宋太宗赵光义烛光斧影,开卷有益。

宋真宗赵恒檀渊之盟,宋微宗赵佶海上定盟。

宋高宗赵构泥马过江,宋理宗赵昀端平入洛。

元太祖一代天骄,元英宗南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明代宗朱祁钰玉石俱焚,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中兴。

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

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

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导语: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关于皇帝有什么成语呢?你知道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1、逐鹿中原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逐鹿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而来。

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石勒载记下》【求解驿站】常比喻帝位、政权。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现泛指整个中国。

【活学活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争相~,成就一番霸业。

【妙语点拨】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石勒,醉酒后问徐光:“可以和哪位君王相媲美?”徐光圆滑处世,凭借着一番拍马匹的功夫,把皇帝这匹“马儿”拍得是心花怒放!所幸,这个皇帝尚有自知之明,还没有被手下忽悠地找不到北。

我们从石勒的一番言论不难看出,他的豪情,他对自己才能的欣赏。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高远的志向与自信。

【近义】龙争虎斗、鹿死谁手2、鹿死谁手东晋时,北方羯(jié)族有个叫石勒的人,做过小贩,种过地,也被人作为苦力贩卖过。

后来,石勒聚众起事,建立了后赵政权。

女皇武则天时期:有两个成语典故,引人深思!

女皇武则天时期:有两个成语典故,引人深思!

女皇武则天时期:有两个成语典故,引人深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给自己取名武曌。

武则天的一生波澜壮阔,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14岁的武则天“容止美”,于是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武则天入宫之前,寡居的母亲杨氏不忍心和还在年幼的女儿告别,伤心流泪。

武则天却说:“侍奉圣明的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小儿女之态呢?”她的自信坚强的性格可见一斑。

武则天在唐太宗驾崩后跟随高宗李治,很得唐高宗的喜欢和倚重,一路过关斩将升任皇后。

武则天不仅仅权力欲旺盛,而且“明察善断”,知人善任,很有执政才能。

从和唐高宗一起执掌朝政,二圣临朝,到高宗死后的太后称制,再到最后的改唐为周,坐上皇帝宝座,这一路都伴随着强大的阻力,乃至腥风血雨,但武则天都用自己的智谋,自己的英明果敢一一化解,这其中也伴随着很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本文我们就来聊一聊和武则天有关的那些成语典故。

首先是“请君入瓮”“请君入瓮”这个成语我们都不陌生,最早出自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

现在一般用来谕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武则天称帝前后,为了打击反对她的大臣和李唐宗室等,她任用了一批酷吏。

这些人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批特务,他们心狠手辣,主要致力于帮助武则天揪出政敌,打击异己。

这些酷吏中有两个很知名,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阴险狠毒,办案的时候常常罗织罪状,牵连无辜,杀人无数,被他们诬陷和残害的文武官员和百姓有很多,当时很多人对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后来酷吏周兴也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坦途。

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于是命令同是酷吏的来俊臣查办周兴的谋反案。

来俊臣知道周兴狡猾奸诈,当酷吏那么多年了,也是不好对付的,于是苦苦思索,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他们两人都在衙门上班,到了饭点,两个人对坐吃饭。

这时来俊臣叹了口气,对周兴说:“前辈,我平常办案,常常遇到一些顽固不化的犯人就是不认罪。

我知道您办法多,能不能教我几招来治治那些顽固不化的犯人呢?”周兴的资历比来俊臣深,他看到来俊臣这么尊重自己很是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帝皇的成语历史典故
导读:古代的帝皇除了是历史的统治者,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的引导者,所以与他们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肯定不少。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希望读者喜欢。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一、夏桀
1【桀骜不驯】
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二、商汤
2【网开一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
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
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
4【暴殄天物】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

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 ù〔辨误〕殄不能念成zhēn。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
5【爱屋及乌】
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有关系的人或物。

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

及,达到。

乌,乌鸦。

出处:汉. 刘向《说苑·贵法》:“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典故:周武王打败了殷商,但是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心里还没有谱。

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

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五、周赧[nǎn]王
6【债台高筑】
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责,就是现在的债。

典故:战国后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的建议,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六、秦始皇
7【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

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
典故:据《史记》记载,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建制,秦丞相李斯反对,他以为时代变化,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

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经》、《书经》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农业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律的人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下旨同意。

史称“焚书”。

第二年,即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

事后,将相关460人在咸阳坑杀。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七、汉高祖刘邦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形容越多越好。

益,更加。

善,好。

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
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


9【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

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10【鸿门宴】
指在公元前206年于鸿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
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个抗秦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1.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2.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4.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
5.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6.与牛有关的历史典故
7.与“刘姓”有关的历史典故
8.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与帝皇的成语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