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有关知识 集锦

合集下载

新高考地理碳排放知识点

新高考地理碳排放知识点

新高考地理碳排放知识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在新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必考科目,对于学生了解碳排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新高考中地理碳排放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排放来源以及减排措施等知识点。

一、碳排放基本概念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碳排放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直接碳排放是指由人类活动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如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过程等。

间接碳排放是指由人类活动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如购买商品的运输、废弃物处理等。

二、碳排放影响因素碳排放的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结构等是主要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也在增加,导致碳排放的增加。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的差异也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则可以减少碳排放。

三、碳排放来源碳排放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农业活动等。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燃煤、燃油和天然气的使用。

工业生产也会通过大量燃煤和燃油使用产生碳排放。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碳排放的增加,特别是道路交通的车辆尾气排放。

农业活动中的种植和养殖也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碳排放减排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十分重要。

碳排放减排有很多措施,包括控制能源消耗、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广低碳生产方式等。

在能源消耗方面,可以通过节能措施来减少能源的使用,如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高效电器等。

转变能源结构是减排的关键,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发展核能等低碳能源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如研发高效发电设备、开展能源管理和监测等。

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来实现。

碳排放的知识问答

碳排放的知识问答

碳排放的知识问答
1. 什么是碳排放?
碳排放是指在生产、生活和交通等各个领域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

2. 为什么要关注碳排放?
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会引发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巨大影响。

3. 碳排放来源有哪些?
碳排放来源包括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等。

其中,能源消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4. 如何减少碳排放?
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能源节约、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交通方式、推广低碳生活等。

此外,各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碳排放限制政策来控制碳排放。

5. 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府或企业通过发放碳排放权证书,对碳排放进
行限制和管理,同时将未使用的碳排放权卖给其他企业或国家,从而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和转移。

6.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达到碳排放减少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7. 碳排放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
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巨大影响。

此外,碳排放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人类健康。

双碳的知识点总结

双碳的知识点总结

双碳的知识点总结下面是本文的知识点总结:一、双碳的概念和意义1. 双碳的概念:双碳是指碳排放和碳捕集两个方面,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捕集,实现大气中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平衡的战略。

2. 双碳的意义:降低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是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双碳战略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碳排放的影响和减排措施1.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之一,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2. 减排措施: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包括转型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管理、推动碳交易等。

三、碳捕集的重要性和实施手段1. 碳捕集的重要性:增加碳捕集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碳浓度,缓解全球变暖,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碳捕集的实施手段: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修复、推动碳交易和碳税政策等。

四、双碳发展的挑战和对策1. 挑战:双碳发展面临着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包括碳排放监管和管控技术的不足、碳捕集成本高昂、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2. 对策: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法规、发展碳金融和碳市场、加大对双碳项目的支持和投入等。

五、国际双碳合作和示范项目1. 国际双碳合作: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双碳战略的落实和发展。

2. 示范项目:各地区和国家可以开展一些双碳示范项目,推动双碳理念的深入推广和应用。

总之,双碳战略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战略,对于缓解全球变暖、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各国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双碳战略的全面落实和发展。

碳排放知识点

碳排放知识点

碳排放知识点碳排放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的过程。

温室气体会在大气层内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进而引发气候变化。

了解碳排放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碳排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排放来源、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

一、碳排放的主要来源1.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主要产生碳排放的来源之一。

人类活动中使用的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燃烧时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能源消耗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约70%。

2.工业过程:工业活动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到最终产品的制造,都需要用能源,并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工业过程还产生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

3.运输业:运输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碳排放量。

机动车、船舶和飞机的使用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特别是航空运输,由于航空燃油的高碳含量,对碳排放的贡献相对较大。

4.土地利用变化: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也会导致碳排放。

例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城市化进程,会破坏植被覆盖,减少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1.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碳排放量的上升。

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需要更多的能源供应,而且交通运输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活动、能源消耗和交通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带来碳排放的增加。

3.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不同也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的使用,相对而言碳排放量更高。

因此,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减少碳排放。

4.技术水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够帮助减少碳排放。

例如,高效节能的工业设备和交通工具,以及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的应用,都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三、减少碳排放的措施1.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通过提升设备能效、改进生产流程等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碳排放。

碳排放有关知识

碳排放有关知识

碳排放有关知识一、碳排放:是指煤碳、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二、碳排放权是指依法取得的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三、温室气体:(六种)是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份,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 S)、全氟化碳(PFC S)、六氟化硫(SF6)四、碳交易:“排放量可以买卖”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即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

五、排放配额: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是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

1单位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六、重点排放单位:是指满足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确定的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

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旅行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其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

八、目前参与碳排放核查的主体:八大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重点排放企业,法人企(事)业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2013-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耗消费总量达到10000吨(含)标准煤以上。

九、电力行业碳排放类型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移动源)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十、企业需核查的数据:要求台帐、发票、实物一致1、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产量2、燃料的入厂和入炉总量、低位挥发份、碳含量;3、煤灰、煤渣总量和含碳量(核算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比率)。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知识清单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知识清单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碳排放碳排放,简单来说,就是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

这些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用于发电、供热、交通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农业活动(如牲畜的消化过程、稻田的甲烷排放),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

当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使得地球表面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变化问题,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破坏等。

二、碳排放的影响1、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升高是碳排放最显著的影响之一。

气温的上升会改变气候模式,导致干旱、洪涝、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和严重。

这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

这会淹没沿海地区,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的生存,迫使大量人口迁移。

3、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许多物种可能因为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灭绝,生态平衡被打破。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恶劣天气和传染病传播等问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三、国际减排的必要性1、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受国界限制。

任何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都可能对整个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采取行动减少排放,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履行国际责任作为地球村的成员,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以确保子孙后代能够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减排和向低碳经济转型,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国际减排合作的主要机制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这是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最具权威性和广泛性的国际公约,为全球减排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原则。

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碳汇知识大全

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碳汇知识大全

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碳汇知识大全一、什么是碳排放?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过程。

碳排放是目前被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碳排放中占比最大的(54%)来源于电力和供热部门在生产环节中化石燃料的燃烧。

二、什么是碳达峰?广义来说,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介绍,碳达峰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前提条件,尽早地实现碳达峰可促进碳中和的早日实现。

三、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四、什么是碳汇(Carbon Sink)?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五、什么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的一种技术。

其中,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

该技术具备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和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协同作用,是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

五、什么是碳排放权(CER)?碳排放权,即核证减排量(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CER)的由来。

2005 年,伴随《京都议定书》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商品。

碳排放权交易的标的称为“核证减排量(CER)”。

排放权从哪里来?配额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并存。

关于碳排放的知识

关于碳排放的知识

关于碳排放的知识一、碳排放是啥?碳排放就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事儿呢。

你想啊,咱们日常生活里,烧煤、烧油、烧天然气这些,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这就是碳排放啦。

就好比咱们开车,汽车烧汽油的时候,就会不停地往外吐那些让地球变暖的气体呢。

工厂里那些大烟囱,呼呼地冒烟,这里面可也都是碳排放哦。

二、碳排放的来源1. 能源消耗电力生产可是碳排放的大户呢。

咱们用的电,很多是火力发电来的,就是烧煤发电呀。

煤一烧,大量的二氧化碳就跑出来了。

还有那些炼油厂,把原油变成汽油、柴油啥的,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碳排放。

咱们家里用的天然气,虽然比煤干净一点,但是燃烧的时候也会有碳排放呢。

2. 工业生产钢铁厂啊,把铁矿石炼成钢铁,那得用好多能源,产生好多碳排放。

水泥厂也是,生产水泥的时候,各种设备都在不停地消耗能源,二氧化碳就跟着出来了。

化工产业就更复杂啦,制造那些塑料、化肥啥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很多温室气体排放。

3. 交通运输汽车、飞机、轮船这些交通工具,只要一动起来就得烧油或者烧其他燃料。

汽车在马路上跑,尾气里就有二氧化碳。

飞机在天上飞,那消耗的燃料可多了,碳排放也不少。

轮船在海上航行,虽然看着慢悠悠的,但是它装的货物多,消耗的燃料也多,碳排放自然就多啦。

4. 农业活动牛啊羊啊这些反刍动物,它们打嗝放屁都会排出甲烷,这甲烷也是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呢。

还有农田里施的化肥,分解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温室气体。

三、碳排放的危害1. 气候变暖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碳排放多了,就像给这个温室加了更多的玻璃,温度就越来越高啦。

冰川会融化,海平面会上升,好多小岛国就危险了。

像马尔代夫那些美丽的小岛,可能就会被海水淹没,那多可惜呀。

2. 极端天气增多气候变暖了,就会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

暴雨会下得更猛,洪水就更容易泛滥。

干旱也会更严重,有些地方可能好久都不下雨,庄稼都种不出来了。

台风、飓风这些也会变得更厉害,破坏力更大。

3. 生态系统破坏很多动植物都适应了原来的气候环境,温度一升高,它们的栖息地就被破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21:16人们在谈论温室气体时,会提到二氧化碳当量。

那么,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呢?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所不同。

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又因为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把这一气体的吨数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后得出的(这种方法可把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

之所以有二氧化碳当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是为了构造一个合理的框架以便对减排各种温室气体所获得的相对利益进行定量。

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也存在一些比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别的温室气体。

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的综合影响相当巨大,再加上空气污染形成烟雾带来的升温,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暖化效应大体上与二氧化碳相当。

下表是几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由此可见,减少1吨甲烷排放就相当于减少了25吨二氧化碳排放,即1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是25吨;而1吨一氧化二氮的二氧化碳当量就是298吨。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长达数十年的努力,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有时候会将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减排看作是“容易实现的目标”。

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碳强度与能源强度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43:47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强度高低不表明效率高低,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

计算公式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GDP。

能源强度是指能源总量/GDP。

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在能源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能源强度不变,碳强度也不变。

在现有能源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十一五’能源强度下降20%,碳强度也基本能下降20%,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时间,中国的GDP碳强度需要下降20%左右。

如果能源结构能够更清洁,排放更低,那么中国实现2020年碳强度下降45%的承诺是完全可能的。

碳交易的三种机制及两种型态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41:341、碳交易的三种机制为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温室气体减量的最终目的,前述的法律架构约定了三种排减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这三种都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国与国之间,进行减排单位的转让或获得,但具体的规则与作用有所不同。

《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规范的“清洁发展机制”针对附件一国家(开发中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之间在清洁发展机制登记处(CDM Registry)的减排单位转让。

旨为使非附件一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减排,并从中获益;同时协助附件一国家透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获得“排放减量权证”(Certified Emmissions Reduction,CERs,专用于清洁发展机制),以降低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承诺的成本。

清洁发展机制详细规定于第17/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定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方式和程序”。

《京都议定书》第六条规范的“联合履行”,系附件一国家之间在“监督委员会”(Supervisory Committee)监督下,进行减排单位核证与转让或获得,所使用的减排单位为“排放减量单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ERU)。

联合履行详细规定于第16/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的指南”。

《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规范的“排放交易”,则是在附件一国家的国家登记处(National Registry)之间,进行包括“排放减量单位”、“排放减量权证”、“分配数量单位”(Assigned Amount Unit,AAUs)、“清除单位”(Removal Unit,RMUs)等减排单位核证的转让或获得。

“排放交易”详细规定于第18/Cp.7号决定“《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的排放量贸易的方式、规则和指南”。

2、碳交易的两种型态根据碳交易的三种机制,碳交易被区分为两种型态:配额型交易(Allowance-based transactions):指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减单位的交易,如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的“欧盟排放配额”(European Union Allowances,EUAs)交易,主要是被《京都议定书》排减的国家之间超额排减量的交易,通常是现货交易。

项目型交易(Project-based transactions):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如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排放减量权证”、联合履行机制下的“排放减量单位”,主要是透过国与国合作的排减计划产生的减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碳交易的产生根源及法律依据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38:591、碳交易的产生根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最有效率方式。

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

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

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人为规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

碳资产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100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

这种逐渐稀缺的资产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出现了流动的可能。

由于发达国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因此产生了碳资产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

另一方面,减排的实质是能源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

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

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

发达国家需求很大,发展国家供应能力也很大,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2、碳交易的法律依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又称为“地球高峰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此系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根本母法。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届缔约国会议,通过具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用10款文字“确定一种清洁发展机制”。

200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七届缔约国会议,通过落实《京都议定书》机制的一系列决定文件,称为“马拉喀什文件”,包括:第15/Cp.7号决定“《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机制的原则、性质和范围”。

第16/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的指南”。

第17/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定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方式和程序”。

第18/Cp.7号决定“《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的排放量贸易的方式、规则和指南”。

碳交易主要依据以上的法律文件进行。

碳汇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36:55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碳关税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35:10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

目的美国借“环境保护”的名义推行“碳关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实例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

最新进展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的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什么是“碳足迹”?低碳基础概念2010-02-17 20:32:24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

“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什么是“碳足迹”?“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

维基百科关于这个词的解释是:A carbon footprint is the total amount of CO2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over the full life cycle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

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如何计算碳足迹?计算你的“碳足迹”[理念]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转变各种“高碳”生活,倡导“低碳”的生活。

[基本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