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临床实践指南:急性髓系白血病(2015.V1)中文版
中文版NCCN指南(2015_v 2版)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 皮肤结节)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为固定或相互融 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 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pN2b: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 转移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肿瘤≤0.5 cm或 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或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pN0 PN1mi
组织学类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BINV-5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浸润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辅助治疗
原发肿瘤≤0.5 cm 或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 或 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组织学类 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pN0 PN1mi 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化疗(2B类)
• • •
专家普遍认为,大于10 mm的切缘属阴性(但此切缘宽度也许过大,而且可能影响美观) 小于1 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对于范围在1~10 mm之间的切缘,一般切缘越宽,局部复发率越低。但是对于位于乳腺纤维-腺分界部 位(如靠近胸壁或皮肤)的肿瘤,手术边缘不足1mm并不一定要进行再次手术,但可以对肿块切除部 DCIS-1 位进行较大剂量推量照射(2B类)。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生长因子(2015.V1)

NCCN Guidelines Index MGF Table of Contents Discussion
Clinical Trials: NCCN believes that the best management for any cancer patient is in a clinical trial. Participation in clinical trials is especially encouraged. To find clinical trials online at NCCN Member Institutions, click here: /clinical_trials/physician.html. NCCN Categories of Evidence and Consensus: All recommendations are category 2A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See NCCN Categories of Evidence aninted by Maria Chen on 7/2/2015 3:14:24 AM. For personal use only. Not approved for distribution. Copyright © 2015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CCN Guidelines Panel Disclosures
Continue
Version 1.2015, 06/30/15 ©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NCCN Guidelines® and this illustration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NCCN®.
NCCN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治疗的指导原则

APL的支持治疗:
1. 若出现APL分化综合征的迹象(发热、呼吸短促、低 氧血症、胸腔或心包积液),应密切监测肺脏情况。 若患者出现肺浸润或低氧血症,应予地塞米松 (20mg/d,3-5天;后逐渐减量)治疗(15天),暂时停 用ATRA;低氧血症纠正等纠正后可再开始应用。 2. 复发APL或ATRA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增多症的患者 发生CNSL的危险增加,应予预防性的鞘注。 3. 凝血病的治疗:积极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补 充凝血因子)和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 4. 三氧化二砷治疗的患者应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现、注 意电解质平衡。
APL的诊断治疗
(非NCCN内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又称AML-M3型,是AML中较特殊 的一个类型,90%以上的APL患者有特异性染色体 易位t(15;17)(q22;q21),95%以上的患者可检 测到PML/RAR融合基因。患者易合并弥漫性血管 内凝血(DIC)和纤维蛋白溶解。 20世纪80年代引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治疗本病。目前,基于ATRA 的诱导缓解治疗,约90%的初治APL患者可达CR; 缓解后继续予含有ATRA的缓解后化疗,约70%的 患者可以治愈。
•维甲酸综合征 发生率6%~31%。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 难,肺间质浸润,心包、胸膜渗出,水贮留,肾 损害和心功能衰竭等。 本综合征原因不明,多发于治疗前体内白血 病细胞高负荷或治疗中白细胞数迅速增高的患者, 中位发生时间为ATRA治疗的7~11天,发生维甲酸 综合征时的白细胞计数多在30109/L以上。 一旦发生维甲酸综合征,及时、足量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40mg.d)切实有效。
美国NCCN的急性髓性白血病_AML_诊疗指南及评述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AML和MD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同样困扰我们的是儿童和青少年患霍奇金病、肉瘤、乳腺和睾丸肿瘤以及淋巴瘤等经治疗存活下来的患者中,治疗相关MDS和AML发生率亦逐渐上升。
电离辐射和苯、石油化学等职业性暴露也与AML的发生有关。
三十年来,AML的治疗模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但大多数AML,特别是老年患者,总体疗效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最近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突出显示了对创新技术和新的治疗策略的需求。
从事血液专业的医生每年集中在一起更新AM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提出的诊治指南是全世界肿瘤医生认同度最高的一种。
本文对2006版NCCN AML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进行逐条翻译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
1 初始评估(Initial Evaluation)对初治患者进行评估的目的:一是确定病理类型,包括有无毒物暴露或MDS病史、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志,这些对化疗疗效和复发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治疗选择的依据。
二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进行评估,以判断其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目前病理学家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分类系统有两套:一是基于形态学的FAB分类分型系统,作者简介江滨(1951-),女,江西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和生物学治疗和生物学治疗,以及化疗药物、血液和生物制品的临床药理研究。
采用细胞化学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以区分髓系与淋巴系;再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进一步区分亚型。
1976年提出的该分类系统中,病理学家将30%原始细胞作为MDS与AML之间的界线。
二是1999年提出新的WHO分类系统,将预后因素如分子学标志、染色体易位和骨髓增生异常的证据均包括进来,根据形态学和上述预后特征确定AML类型,使患者能从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决策中获益。
CML指南_NCCN2015 中文版

NCCN2015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5版NCCN慢粒TKI治疗反应监测及ABL激酶区突变分析指南推荐1FISH不适合作为治疗反应的监测手段。
注:若无特别指明,所有推荐均为2A类临床试验:NCCN相信临床试验是对所有癌症病人最好的管理方式,并特别鼓励参与临床试验。
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摘自http://www.icsg.unibo.it/rrcalc.asp。
其中年龄单位为岁。
脾脏值为距肋缘最远距离,单位为厘米。
原始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中所占比例。
治疗前必须搜集到所有数据。
白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的支持治疗策略选择治疗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血小板增多的程度。
1.有症状的白细胞增多:治疗手段包括:羟基脲、白细胞单采术、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或临床试验。
2.有症状的血小板增多:治疗手段包括:羟基脲、抗凝、阿那格雷或血小板单采术。
伊马替尼毒性处理【1,2】血液学1)慢性期: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0×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应停药,直至ANC≥1.5×109/L和血小板计数≥75×109/L,重新开始原来剂量。
如果再次出现ANC<1.0×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109/L,再次停药,ANC≥1.5×109/L和血小板计数≥75×109/L后重新治疗剂量减至300mg/d。
2)加速期和急变期:如果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ANC<0.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确定血细胞减少是否与白血病相关,如果不是由白血病引起的,建议减量至400mg/d。
如果血细胞减少持续2周,进一步减量至300mg/d。
如果持续4周,应停药,直至ANC≥1.0×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重新开始治疗剂量为 300mg/d。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1],全球年发病率为1.6~2/10万[2]。
1986至1988年在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46个调查点进行的全国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6/10万[3]。
此后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的年发病率为0.39~0.55/10万[4,5,6,7]。
中国CML患者较西方国家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M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4,5,6,7],而西方国家为67岁。
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 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 90%[8],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第二代TKI 一线治疗CML能够获得更快、更深的分子学反应,逐步成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9,10,11]。
目前愈来愈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KI治疗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持续超过2年的患者部分能够获得长期的无治疗缓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 TFR),即功能性治愈[12]。
功能性治愈成为越来越多CML患者追求的治疗目标。
因此,尽快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以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是CML治疗的远期目标,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性治愈是CML治疗的长期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停药对深度分子学反应水平、停药后监测以及随访具有严格的要求,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实施停药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停药应在有严格管理的临床研究中进行。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曾经是CM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供者有无、患者年龄、移植相关风险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应用。
目前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TKI已取代HSCT成为CML患者首选一线方案。
在CML的治疗中应该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荐优势治疗方案,参考患者的意愿,进行下一步治疗。
现参照2015年《慢性髓性白血病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 2015)[13]、201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12)[14]、2013年欧洲白血病网(ELN 2013)[15]专家组的治疗推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国内血液学专家研究讨论后制订本指南,旨在为血液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诊疗指南一、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标准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NCCN2011将白血病复发定义为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重新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原始细胞>0.050(除外其他原因如巩固化疗后骨髓重建等)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I。
诊断标准:①标准方案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获CR;②第1次CR后6个月内复发者;③第1次CR后6个月后复发、经原方案再诱导化疗失败者;④2次或2次以上复发者;⑤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
二、难治复发AML治疗策略难治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
白血病细胞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化疗前即存在)和继发耐药(反复化疗诱导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1.使用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2.中、大剂世的阿糖胞苷(Am-C)组成的联合方案;3.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4.使用耐药逆转剂;5.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生物治疗等。
三、难治复发AML治疗方案1.使用与原方案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化疗方案或加大药物剂量。
如将柔红霉素(DNR)换为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克拉霉素(Acla)或米托蒽醌(Mitox),或加用原治疗方案中未用过的药物如高三尖杉酯碱(HHT)、氟达拉滨(Flu)、足叶乙甙(Vpl6)、吖啶类(AMSA)或联合应用三种化疗药物等。
2.中、大剂鼍Ara-C并联合一线药物或新药。
利用其不同作用机制协同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3.预激方案:改变治疗策略,利用G-CSF使处于G0/G1期的细胞进入增殖期,有利于化疗药物将其杀灭。
4.选择化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以及早、晚期(6个月以内或以上)复发等因素。
(1)年龄<60岁:考虑用①FLAG方案;②中、大剂量Ara.C联合IDA/Mitox/Acla/Vpi6;③HHT+Ara—C+蒽环类药物;④预激方案;⑤新药试验。
NCCN急性髓系白血病指南

Continue
‡ Hematology/Hematology oncology ξ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Þ Internal medicine † Medical oncology ≠ Pathology * Writing Committee Member
Version 1.2015, 12/03/14 ©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NCCN Guidelines® and this illustration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NCCN®.
NCCN Guidelines Index AML Table of Contents Discussion
Daniel A. Pollyea, MD, MS ‡ Þ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ancer Center Farhad Ravandi, MD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Paul J. Shami, MD ‡ 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B. Douglas Smith, MD † Þ The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t Johns Hopkins Richard M. Stone, MD ‡ † Dana-Farber/Brigham and Women’s Cancer Center Stephen A. Strickland, MD ‡ Vanderbilt-Ingram Cancer Center Eunice S. Wang, MD ‡ 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Matthew Wieduwilt, MD, PhD ‡ ξ UC San Diego Moores Cancer Center NCCN Fay Ferkle, PharmD Kristina Gregory, RN, MSN Courtney Smith, PhD, MT(ASC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CCN指南:急性髓系白血病(2015.V1)【中文版】医脉通2015-01-13NCCN的AML专家组每年聚集一次更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这些建议是基于对最近发表的导致治疗显著改善或出现可能有诊断价值的生物因子新信息的临床试验的综述。
最近几年取得的最大进步是APL患者的治疗,它作为理解疾病生物学怎样诱导治疗的典范。
点击下载指南全文>> NCCN指南:急性髓系白血病(2015.V1)【初始评估】初始评估AML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根据一些因素比如先前的毒性接触史,先天脊髓发育不良和核型或分子异常,描绘疾病过程,这可能提供影响患者对化疗法反应的诊断信息和复发风险。
第二个目的集中于患者特异性因素,包括合并症的评估,这可能影响个体对化疗法耐受的能力。
当决定治疗时,应考虑疾病特异性和个体患者因素。
病情检查对于疑似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评估和初始病情检查包括综合病史和物理检查。
实验室评估包括血液化学和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和差别)。
细胞遗传学骨髓分析(染色体组,使用或不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AML诊断的确立是必要的。
一些分子标记(比如FLT3,NPM1, CEBPA, KIT)的评估对风险评估和预后很重要,还可能指导治疗决策。
可以利用更多的综合专家组,一些机构可能建立了测序专家组,扩展已鉴定的标记范围。
近代研究已经报道了大量的AML患者分子异常对预后的影响。
根据院内诊疗,在诊断或复发时需要大量的骨髓进行分子研究。
请与当地的病理学家协商怎样使样品采集最优化。
如果在患者的治疗中心,分子检测不可用,建议在外部参考实验室进行评估。
髓外表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对AML患者来说不常见。
对于表现出明显CNS标记或症状的患者,应当使用适当的成像技术,比如X光照射,CT,MRI检测颅内出血,柔脑膜疾病或脑和脊髓的大规模损伤。
然而,如果症状持续,不包括出血和大量损伤,一旦凝血障碍停止,大量的血小板维持可用,患者应行腰椎穿刺(LP)进行诊断和可能的治疗决策。
AML患者诊断期间进行LPs定期检查是不值得的。
但是,对于患有高危CNS疾病的患者,比如单核细胞变异或白细胞计数增加(>40,000/mcL ),应当把诊断性的LP作为缓解状态文件的一部分。
对于患有单一性髓外疾病(通常指髓外肉瘤,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而没有明显骨髓疾病的患者,初始治疗应当以系统诱导化疗为基础。
在紧急情况下,放射疗法和外科手术应当与系统化疗法相结合;但是,如果这些方法都需要,应最好延迟至细胞计数恢复以后,以避免额外毒性。
凝血障碍在很多白血病中是很常见的症状,使用临床实践标准来筛查凝血障碍,通过评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活性作为初始评估/病情诊断的一部分,这应该在任何侵袭性检查之前进行。
是否进行心脏评估是由个体风险因素决定的,比如心脏疾病的病史或症状,是否使用过心脏毒性药物或进行过胸部辐射。
所有新诊断的AML患者都应该进行人白细胞抗原(HLA)分型,这些患者应当考虑进行异体TCT。
对于<60岁且无有利细胞遗传学风险的患者,建议对其家庭成员进行HLA分型,而组织分型应扩大至包括非亲缘供者。
对于有任何非有利风险的患者,应当在患者接受诱导化疗法恢复时开始骨髓搜寻,而不是等到达到缓解之后再搜寻。
很多机构常规使用HLA分型为显示出HLA特异性抗原同种异体免疫的患者筛选供者。
对于未能对HLA匹配骨髓反应的患者,应使用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或利妥昔单抗来减少同种异体免疫。
诊断最初,AML的分类系统是由FAB系统定义的,它依赖于细胞化学染色和形态学来区分AML和ALL,根据骨髓和单核细胞的变异程度对疾病进行分类。
1999年,WHO发展了一种更新的分类系统,它包含了来自细胞遗传学的信息和发育异常的证据,来改善可能确定治疗策略的亚组预后。
从FAB系统到WHO分类的转变,定义高危MDS和AML的原始细胞百分率临界值降低了。
FAB分类设定高危MDS和AML之间的临界值为30%的原始细胞,而WHO分类将诊断AML的临界值降至20%或更多原始细胞。
这项改变是根据转变中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的FABMDS亚组的生物学行为(和生存预后)结果,界定为20%-30%的原始细胞患者结果与原始细胞≥30%的患者相似。
WHO 分类系统进一步允许诊断异常造血功能和典型的无性系t(15;17),t(8;21)和inv(16)或t(16;16)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为AML患者(不考虑骨髓原始细胞的百分比)。
2003年,诊断反应条件标准化国际工作组接受细胞遗传学和免疫表型WHO标准作为诊断AML的标准,包括根据形态学诊断的发育异常。
然而没有证据显示发育异常代表独立的风险因素,因为它通常与细胞遗传学不良风险相关。
2008年,WHO修订了AML的诊断和反应标准,包括由相互易位/倒置引起的额外复发遗传异常,还有一些分子标记的暂时分类,而这些分子标记对预后有影响。
另外,复发遗传异常的AML种类扩大至包括:t(9;11)(p22;q23),t(6;9)(p23;q34),inv(3)(q21 q26.2) 或inv(3;3)(q21;q26.2)和t(1;22)(p13;q13),除了之前认证的t(8;21)(q22;q22);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和t(15;17)(q22;q12)之外。
其它假定实体包括分子异常AML,比如NPM1或CEBPA基因突变。
根据2008年WHO分类,AML的精确分类需要多学科诊断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化学,或两者都使用,还有分子遗传学分析)。
NCCN专家组建议在私人机构的病理学部门中可以使用互补的诊断技术进行诊断。
一些病例可能仍显示白血病细胞中有骨髓和淋巴抗原表达的证据。
当表现为罕见疾病时,比如不明类群的急性白血病(包括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应当与经验丰富的血液病理学家会诊。
诊断中出现不同抗原的异常表达,可以考虑在随访传统形态学中表现正常的样本时使用流式细胞术追踪残留原始细胞。
使用免疫表型和分子标记来监测成人AML的微小残留疾病(MRD)还未并入缓解后监测策略中,除了APL患者。
然而,正在进行的研究正将MRD监测转移至AML患者的前线。
⏹【AML治疗原则】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分为诱导化疗法和缓解后(巩固)疗法。
尽管获得缓解是控制疾病的第一步,但是患者走出诱导期,在巩固期耐受随后的更密集的疗法达到持久的疾病控制也很重要。
不接受缓解后疗法的患者可能会复发,通常在6-9个月内复发。
建议<60岁的患者使用缓解后疗法。
但是,有些试验没有为患者设计缓解后疗法,而结果良好;这些试验通常是治疗老年AML患者。
诱导策略受患者的个体特征影响,比如年龄,影响体能状态的并存疾病的出现,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
这些对老年患者尤其适用。
患者的体能状态可能使患者不适合用标准抗肿瘤疗法,但是他们仍可以参加以这些服务水平低的患者群为目标的使用外遗传药物的临床试验。
如果为选择不参与临床试验,低强度疗法或支持性疗法可能也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对于年轻患者,巩固治疗策略是基于复发的潜在风险,高危患者接受更加侵袭性的疗法。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异常是最有效的预后指标;诱导疗法一个疗程之后未达到缓解或肿瘤负荷高(定义为WBC≥40,000/mcL)被列为长期缓解较差风险因素。
因此,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几个点检测骨髓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反应评估反应。
最后,所有患者应注意与潜在白血病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相关的支持性疗法。
⏹【APL的治疗】APL是AML中尤其具有侵袭性的亚型,大约占10%的AML病例。
APL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这可能导致潜在致命凝血障碍引发的高度早期死亡率。
在美国国际癌症研究所SEER登记处的数据分析中,年龄调整的APL每年发生率为0.23/100000。
APL 诊断的中位年龄为44岁,比AML(中位年龄67岁)诊断的中年龄小。
AP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t(15;17)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15的PML基因与染色体17的RARA基因易位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记录疾病负担可以定量检测这种酶,最终确保分子缓解。
APL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治疗相关的。
以下归属于治疗相关的APL(t-APL)在最近的系统检查中较突出:1)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7岁且女性高发;2)先前疾病治疗完成2年之后风险显著降低;3)乳腺癌,血液学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症和泌尿生殖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先前疾病;4)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和放射风险最高,而且可能导致t-APL 的发展;5)t-APL在临床病理上与原发性APL无差别;6)t(15;17)的单一突变最常见;7)t-APL的缓解率是80%,与原发性APL相似。
因此,目前t-APL和原发性APL治疗相似。
全反式视黄酸(ATRA)和风险分层的联合使用治疗APL极大地改善了这一亚群患者的预后。
ATRA对APL原始细胞产生变异的独特能力可以反转凝血障碍,而凝血障碍是诱导期间诱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使凝血障碍导致的早期诱导死亡率最小化,假定诊断为APL的患者应根据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或弥漫性血管内凝固的凝血障碍,应迅速开始ATRA治疗,而不是等到分子证实之后再进行。
如果APL的初始临床诊断未经FISH或PCR证实,应中止ATRA治疗,进行标准AML诱导疗法。
APL中FLT3突变发生频率高,在一项纳入11项研究的系统性回顾中,APL的FLT3-ITD发生率大约为12%-38%,而FLT3-TKD为2%-20%。
关于APL的FLT3-ITD是否导致不良预后的数据不一致。
一些研究支持这种联系,而且FLT3-ITD和WBC计数高,血小板计数低和bcr3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的表达进一步相互作用。
但是来自其它研究的数据并未显示这种相互作用。
研究中的这种矛盾至少可以通过FLT3-ITD/wt比率检测对预后的影响部分解决。
数据显示比率>0.66导致5年RFS缩短。
同样的,比率≥0.5的患者EFS和OS比<0.5的患者短(EFS,P = 0.029;OS,P = 0.084)。
数据可能和预后一一对应,目前依靠FLT3-ITD表达的治疗过程仍无改变。
【APL患者的诱导治疗】APL治疗策略的演变是以临床观察和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为基础的,它代表了现代血液学的传奇之一。
中国上海研究组进行的一项早期研究报道了单药ATRA的CR率为85%。
第一个北美合作组研究证实单药ATRA的CR率为70%,这与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的传统剂量达到的CR率相同。
一些大型合作小组试验证实,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加或不加阿糖胞苷)作为诱导疗法,其CR率为90%。